① 結合本專業課程談談《自然辯證法》三大規律在骨科學的具體應用。要求:題目自擬,字數2500字以上,統
摘要 你好,很高興能為你解答,
② 骨科常見護理問題有哪些
骨科作為醫療安全高風險科室之一.同時也是醫療糾紛的高危科室。骨科護理中存在的一些特有問題很容易引發護理糾紛。
骨科病種復雜,患者年齡跨度大,治療方法各異,康復時間較長,自理困難,加之近年來新技術、新項目的開展,業務量增大,護理人員相對不足給護理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加強骨科護理常見問題的管理是護士長管理的重點,消除護理不安全性是避免護理差錯,保證護理安全的前提。
1 常見護理缺陷類型
1.1 直接責任性 輸液錯誤、輸血錯誤或加錯葯,發錯葯、打錯針,遺漏治療,看錯葯物劑量,病情觀察不及時延誤病情,專業知識欠缺護理不當造成術後假體脫出等。
1.2 間接責任性 ①規章制度落實不嚴,沒有嚴格執行醫療護理操作常規,如巡視病房不及時,沒有按照等級護理要求執行一級護理15~30分鍾巡視病房一次;急救室工作制度落實不到位,急救器材完好率不能達到100%,影響病人的搶救治療;護理文書不完善,描述不清楚,影響醫生的診斷;換葯室器械消毒更換不及時,導致切口感染等。②醫療護理知識欠缺,專科技術、專科技能不熟練導致的不良後果,如不會使用急救儀器延誤搶救時機,腰椎間盤突出椎板減壓髓核摘除術後引流管護理不當導致引流管脫落等。
2 潛在的法律責任
2.1 直接責任性的法律問題 ①醫護人員具有極端不負責任的事實行為,但沒有造成嚴重損害後果的,如給病人加錯葯,將甲病人的葯物誤輸給已病人,雖然護理人員有直接責任構成護理差錯,但不構成醫療犯罪,因為在法律上,醫療事故罪,必須有違章行為,有損害後果,而且兩者之間必須有因果關系。上例中,護理人員雖有違章行為及主觀過錯,給病人輸錯葯,但這種葯對身體無害,對病人身體沒有造成危害。②對病人身體造成了嚴重的不良後果的,如給病人輸錯了血或青黴素之類的過敏性葯物,發生了嚴重過敏反應致人死亡的,就構成了極端不負責任、玩忽職守、重大醫療事故。
2.2 間接責任潛在法律問題
2.2.1 規章制度落實不嚴 沒有嚴格按照護理操作規程,如換葯室護士配置器械消毒液時,沒有按照規定濃度配製,結果偏偏因器械液濃度不夠,給腰椎滑脫釘棒內固定術後病人換葯造成切口感染,延長了住院時間,增加了病人痛苦及住院費用。護理人員對自己擅自改變器械液濃度的後果,有明顯的過失,如果損害程度不嚴重,比如造成切口感染,經積極治療痊癒,只是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和住院費用,則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如果損害後果嚴重,比如導致病人死亡就要承擔相應過失的法律責任。
2.2.2 沒有嚴格執行醫囑 醫囑是醫生根據病人病情作出全面、合理治療計劃地體現,護士應嚴格執行醫囑,發現有疑問時,應向醫生詢問清楚,而不應該擅自改變醫囑,如醫生的醫囑是諾和靈30R12單位皮下注射,護士根據經驗,沒有認真核對,發生了注射劑量錯誤致使病人發生低血糖反應,甚至導致該病人死亡,患者的死亡與護士過失有直接因果關系,該護士就要為自己的過失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2.2.3 護理文書的問題 病歷是疾病診斷的依據,是疾病治療經過及其診療效果的原始記錄,也是斷定醫護人員醫療行為是非以及診療措施實施情況的憑證。病歷又是決定民事法律關系和經濟法律關系的一種重要依據。一旦發生醫療糾紛,病歷即成為法律上的一種證據。而護理文書是病歷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體溫單、醫囑單、特別護理記錄單、護理計劃以及病室交班報告本等,必須從法律的角度,嚴肅對待,認真填寫記錄。如創傷性休克骨盆骨折患者,醫囑是觀察生命體征變化15分鍾一次,護士認真履行職責,甚至守候在病人床旁,但沒有記錄,該患者病情危重,很快死亡,如果發生醫療糾紛,患者家屬要求封存病歷,在法律上護理記錄成了護士「不作為」的證據。護理文書的重要性可見一斑。當然事故發生時,怕承擔責任,修改護理記錄等,從職業道德上將有失醫德,從法律上講,有作「偽證」之嫌,不可不慎。
2.2.4 專科知識掌握欠缺 對本專業知識不熟悉,如全髖關節置換病人術後護理,護士不知道正確體位,或因搬動病人不當造成假體脫出,給病人增加痛苦,病人家屬抓住此點不放,護士的過失與假體脫出有直接的因果關系,因此護士必須掌握專業知識,工作中才能做到游刃有餘。
③ 學習骨科
圖譜推薦高士濂的《實用解剖圖譜》
--------------------------------------------------------------------------------
字字璣珠的骨與關節損傷,當然還有大全式的實用骨科學(人民軍醫版),實用骨科手術入路(苗華)這本不錯,郭世紱編著的《臨床骨科解剖學》,《骨科內固定》AO組織技術推薦,榮國威等翻譯,《骨折治療的AO原則》王滿宜等主譯,戴克戎等譯的《現代骨科學》
不要少了 《坎貝爾手術學》第9版
--------------------------------------------------------------------------------
我目前看的書主要是榮國威主編的骨折和第三版的實用骨科學,臨床骨科學手術入路選擇苗華的骨科手術入路.作為初學者可以滿足了.以後根據專業再選擇.
--------------------------------------------------------------------------------
真是一個說不完的話題!
也說說我從事骨科10餘年的淺薄體會。
首先,作為骨科初學者必須擁有幾本「基礎書」,個人理解應該包括一部「骨科全書」、一本解剖、一本手術學,而這大致也是在專業過程中需要反復讀、長期備查的。個人推薦:1、《臨床骨科學第二版》,04年人衛版,馮傳漢、張鐵良主編;或者《實用骨科學》第三版。前者源自73年的天津四卷,尤其骨病方面來自自身積累的大宗病例,對近年各專業領域進展也算有個清晰翔實的交代,盡管略有良莠不齊(這是難免的通病)、文字錯誤,個人感覺近些年可排「全書」No.1。《實用骨科學》總體上是優秀的「全書」,購有一、二版,三版翻過,較之二對一的進步,三似乎有所不足,不過畢竟近年骨科各領域進步太快,還是新的適用些。這兩者還有重要區別就是大洋,一本578,一本不到200。2、郭世紱的《臨床骨科解剖學》,前面有同道提到「錯誤多多」,愚以為假如曾進行過正規解剖訓練的話(一般應在master階段)就會發現,解剖變異實在是太多了,乃至象圖譜上那樣典型的神經血管反而可能是少數!而強調變異正是《臨床骨科解剖學》的特色之一。3、《骨科手術學》第二版,三版沒看,不敢置評。btw,高世濂的圖譜實在是國人圖書的精品,有條件盡可備之,苗華的《骨科手術入路解剖學》清晰而具特色,是配合手術學的佳作。
入門後也就具備了一定的鑒別欣賞能力,各專業參考書的選擇反而容易些,不贅述了。
個人管見,僅供參考。
--------------------------------------------------------------------------------
不知樓主是新參加工作直接進骨科工作呢,還是經過了較長的科室輪轉後定在了骨科。
根據我個人的體會,我覺得有幾本書對骨科新人不可不讀:
《骨科基本功》
《骨與關節損傷》總論部分
《骨科臨床解剖學》郭世紱主編
《骨科手術學》現在已是第三版了
《實用骨科學》現在已是第三版了
《坎貝爾骨科手術學》第十版已出,如有錢,盡量看最新版。
如果你所在醫院條件好,可以在醫院圖書館借閱,有句話叫作「書非借不能讀也」,即可以讀書,又省了鈔票,何樂而不為?
如樓主剛參加工作,建議再好好讀讀最新版教材《外科學》總論部分。
一點拙見,僅供參考,希望共同進步。
--------------------------------------------------------------------------------
《實用骨科學》對入門還可以,適合住院醫生看
--------------------------------------------------------------------------------
本人買了張鐵良,馮傳漢的<臨床骨科學>第二版,感覺還不錯,寫得比較詳細,很適合初學者看。我不知道大家為什麼沒人推薦呢?我覺的實用骨科學統計數據太多,感覺抓不到重點! 一點體會!
--------------------------------------------------------------------------------
就我所見,包羅萬象的大骨科專著中幾乎沒有什麼值得推薦的。因此,不妨換一種方式:鑽研一本骨科手冊之類的簡裝本骨科學,再就感興趣的問題閱讀一些分類專著。
「骨科手冊」或「簡明骨科學」之類的東西現在有很多,但好象楊克勤主編的那本要好一些。
朱通伯、戴克戎主編的《骨科手術學》第二版當然不得不看。
郭世紱的《臨床骨科解剖學》不是用來讀的,而是用來查的。比如遇到一個解剖相關問題、或是參與一個入路較復雜的手術等均可以翻一翻。
脊柱外科方面饒書誠主編的《脊柱外科手術學》第二版不錯。
關節外科方面當然仍是呂厚山的《人工關節外科學》最值得一讀。
腫瘤方面我比較喜歡過邦輔的《骨腫瘤學》第二版。另外劉子君的《骨關節病理學》也在當讀之列。
王亦璁等的《膝關節外科的基礎和臨床》也是在分區域骨科專著中算是好的。
手外科、顯微外科方面不太熟悉,想來應該可讀的東西很多。本來這就是國人的強項。
1.影像:《中華影像學會--骨骼肌肉卷》對我讀片幫助很大。
2.體檢:郭效東編<骨傷科臨床檢查法>
3.手術入路:《骨科手術入路解剖學》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
4.基礎:郭世紱的《臨床骨科解剖學》
5.臨床:朱通伯、戴克戎主編的《骨科手術學》第二版,脊柱方面:趙定鱗,賈連順,李家順。《坎貝爾手術學》第9版中文的,10版英文有點吃力。
《骨折的ao治療原則》兩百多大洋,還不帶cd,其實有的,要發函購買的。對於手法推薦<骨折的手法復位彩色圖譜>很大的一本。手外科(日本)津下健哉,李炳萬,王澍寰,韋加寧,臂叢的顧玉東,陳德松。
6.雜志:〈國外醫學--骨科學〉,編委多數是上海的。〈骨與關節損傷雜志〉我也崇洋媚外,國外的書就是詳細,到位,清楚,客觀。可大部分人就是英文不好沒辦法啊。
我導師推薦的我讀的
現代骨科疾病診斷與治療 英文版
現代骨科手術學 朱盛修
實用骨科學
坎貝爾骨科大全
骨科內固定手冊 榮國成
④ 骨科知識
你的問題說的不是很清楚!你沒有說你多大年齡了!也沒有說你是難得還是女的,再說你以前有沒有受傷!這些都是很關鍵的!樓上說的那樣你的是哪個關節?做的是一般的運動還是劇烈運動?你說的不太詳細!建議你還是到你當地的醫院看看!像你這樣說的有點紙上談兵!
⑤ 骨科實習注意事項
在臨床帶教中,教學方式一成不變,學生聽起來昏昏欲睡,根本達不到教學的效果。我院是一所綜合性教學醫院,實習人員多,學歷層次參差不一,加之骨科工作的理論與操作技術專科性強,護生實習時間短(一般為4周),帶教頻率快。我們根據上述特點,並按照學歷高低制定出符合本科特點的教學計劃:要求中專生4周內熟練掌握各種護理基本技能與理論;大專生除熟練掌握護理各項操作技能與專科理論外,還需掌握整體護理程序的工作方法,能很好地與患者及家屬溝通,實施健康教育;本科生除了要達到大專生實習的要求外,還需要注重本科生的教學、管理能力和科研意識。因此,我們將實習分為3個階段,根據每階段的具體情況採用不同的帶教方式,制定出每周的知識目標和技能目標,設定具體的內容和操作,對護生進行有效的帶教,使其能夠更好的完成學習。
第1周:熟悉階段
採用集體帶教方式:通常應由總帶教老師負責。
1.入科第一天,初步介紹骨科環境、布局、設施情況,各級人員職責分工,消除陌生感。然後利用2~3d時間重點學習職業道德規范,學習各項規章制度,使學生深入了解骨科規范操作的重要性,講解常用器械名稱、使用、保養、用途及方法,護理操作注意事項並示範操作,講解後耐心指導護生練習至無疑問;
2.理論授課內容為骨科基礎護理知識。知識目標:了解骨科的布局,骨科的內部設施,病房床位的區域,重點掌握生活護理和基礎護理操作技能,如卧床患者換床單時,除強調操作時間及床角的整齊外,更重要的是患者的舒適感,以及骨科患者所要求的特殊體位。在護理操作時注重以人為本,要考慮患者的感受,巧妙應用語言溝通技巧,操作時按照護理程序方法和應用解釋用語。熟悉查對制度,標本管理制度,無菌技術操作原則。熟悉各種骨牽引器械消毒滅菌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第2~3周:實踐階段
此階段主要採取一對一的帶教方式:
1.隨著「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工作的發展,我科選派經驗豐富、年資高、綜合素質好的護士帶教。樹立「以護生為中心」的帶教觀念,根據學生的學歷、個性、接受程度有針對性的施教。以骨科2~3個典型的病例作為臨床護理帶教的紐帶,將各項基礎護理技術操作、專科理論知識、功能鍛煉及健康教育融入貫穿於個案護理中。要求每位老師增強帶教意識,耐心細致,放手不放眼,並注重言傳身教。在帶教過程中幫助護生學會如何學習,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同時結合骨科臨床工作實際,有針對性的提出訓練內容,幫助護生建立新的學習思維模式。
2.護生必須在老師指導下進行各項操作。掌握骨科的術前術後的護理知識,以及石膏托外固定、牽引患者護理措施,髖、膝關節置換的康復知識,骨科手術知識。顱骨牽引患者、脊柱骨折患者翻身方法,現場示範,並要求護生一同參與癱瘓患者的功能鍛煉以及骨科疾病的健康教育等。
3.護生參加白班夜班值班工作。加快對護士角色的認識和轉換以及對護理工作的深入了解。
4.此階段帶教老師應不斷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和工作經驗。同時,帶教老師應著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可採用模型教學、多媒體教學等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使枯燥的理論知識生動化和形象化。另外,由護士長帶教老師組織每月護理小講課1次,護理查房2次,內容為骨科常見病的觀察、護理搶救措施以及經驗教訓等,在實習過程中鼓勵護生不斷的提問,帶著問題去學。除根據帶教計劃完成本階段集中授課內容外還結合實際情況隨時增加講授內容。
第4周:終末考核階段
採取考核及相互討論的方式:臨床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嚴格考核。第4周安排出科考試。考試內容分理論及操作考核,內容覆蓋全部實習計劃要求內容。由護士長與總帶教老師參加監考及問卷,記錄成績,嚴肅認真負責地填寫《實習鑒定》,總結實習情況,表揚先進鼓勵後進。帶教老師與學生進行座談,徵求護生對帶教的意見和要求,不斷改進帶教方法。帶教老師敢於面對學生的評價,同時以朋友的身份讓學生指出帶教中存在的問題,對學生實習期間存在的問題,提醒學生注意,幫助學生找出不足,提出針對性的意見。
體會
骨科護理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專業,通過臨床實習,使理論聯系實際,提高了護生的興趣,增加了學習熱情,培養了護生動手能力。採取上述分階段的學習方法和措施,能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熟悉骨科工作環境,掌握嚴格的操作技術,集中訓練與個別指導相結合,提高了臨床教學質量。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不斷運用適宜學生的帶教形式完善臨床教學,真正實現從「知識中心型」教育向「能力集中型」教育的轉變,更好地完成骨科護理帶教任務。
⑥ 骨科專業畢業論文如何寫開題報告
骨科專業畢業論文可以寫相關的實驗類課題。當時也是得到了雅文網的大力幫助,寫的《骨科患者睡眠狀況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
還有些題目參考吧
骨科老年患者圍手術期的內科治療研究
骨科住院患者飲食知識需求情況調查及護理對策
提高骨科護理文書質量的調查分析
現代臨床路徑教學在骨科實習帶教中的應用研究
護理干預對骨科患者術後疼痛的影響
骨科圍手術期大面積急性肺栓塞的早期救治
細節護理六步法在小兒骨科手術中的應用
護理干預對骨科術後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作用
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在骨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
東莞市43家醫院骨科護理人力資源狀況分析及對策
音樂干預對骨科手術患者心理狀態及疼痛的影響
骨科無菌手術切口感染在手術室的控制措施
骨科不同專科病房護理工作量測算分析
台灣地區骨科發展歷程
骨科專科護士對骨科護理質量及康復的意義
獻身祖國骨科事業的葉衍慶教授
骨科外來器械管理中的安全問題及應對
手術室骨科外來器械的使用與管理
骨科手術術前皮膚清潔方法的研究
骨科手術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及護理體會
骨科患者術後應用自控鎮痛泵的護理體會
骨科大手術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及護理
Mimics在骨科術前應用研究(附81例報告)
骨科老年患者的護理體會
感受服務在骨科住院患者護理中的應用
《中華創傷骨科雜志》五年的建設與發展
「1+3」模式在骨科預防患者跌倒與墜床管理中的應用體會
臨床路徑在創傷骨科無痛病房疼痛管理運用研究
骨科住院患者的安全護理策略分析
骨科患者發生壓瘡原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
100例骨科老年患者手術風險因素分析
嚴重多發傷時損傷控制骨科治療的療效觀察
86例骨科患者院內感染臨床分析與對策
優質護理服務提高骨科患者滿意度的臨床研究
骨科研究生臨床工作技能的培養
護士氣質類型對骨科專科護理技能水平的影響
四川省部分醫院骨科護士康復護理現狀調查分析及對策
骨科病房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實踐
互聯網在骨科領域中的應用研究
⑦ 骨外科護理常規
<一> 骨折病人急救護理常規
一.骨折病人最首要的是保持其生命體征的平穩:
1. 密切觀察神志、生命體征的變化;
2. 保持呼吸道通暢,吸氧prn;
3. 輸血輸液,補充有效血容量;
4. 觀察胸腹部有無異常體征;
5. 准確記錄出入量;
二.骨折部位的處理:
1. 妥善固定骨折部位於功能位,綳帶加壓包紮止血;
2. 注意傷口有無活動性出血和使用抗生素預防傷口感染的加重;
3. 如使用止血帶則應注意1~2小時放鬆3~5分鍾,注意患肢血循環;
4. TAT測試,使用TAT;
5. 鎮痛以穩定病人情緒,並且避免過多移動患肢;
6. 清潔傷口周圍皮膚,肢體腫脹較劇烈時應剪開衣袖或褲管,一切操作都要謹慎輕柔;
7. 病人要以最佳狀態接受手術:告訴病人和家屬手術的必要性以及如何配合手術;剪開污染的衣褲,換上清潔衣褲;取下假牙、眼鏡等;給予術前葯;
8. 病人如意識清醒應配合搶救及治療:避免各種管道的脫落,避免躁動;有異常不適及時告訴護士;及時告訴護士疼痛性質及部位;避免綳帶或止血帶脫落;
三.心理安慰及健康教育:
1. 簡要告知病人及家屬採取的搶救措施(如包紮、固定、使用止血帶等)的目的,教育家屬保持冷靜配合搶救,並根據情況留陪護;
2. 安慰病人,減輕其恐懼感;
3. 醫護人員送病人進入手術室,手術室的醫生護士要熱情接待病人。
<二> 腰椎間盤突出症病人手術前後整體護理常規
一. 術前護理常規:
1. 加強營養增強機體抵抗力,減少感染機會;
2. 讓病人對病情和手術方案有所了解,使其恐懼和緊張度降至最低,以最佳心理狀態接受手術,並根據病情落實陪護;
3. 講解此類手術的有關知識,介紹同種疾病患者的康復情況,增強患者信心;
4. 卧硬板床休息,疼痛劇烈者給鎮痛劑,協助做好術前常規檢查,測定並記錄生命體征;
5. 注意避免受涼,要教會病人有效咳痰深呼吸以及在床上練習使用便器,知道禁飲禁食時間;
6. 進行有關疾病的衛生宣教,介紹手術前後的注意事項以及如何配合醫生完成手術;
7. 術前備皮,12小時禁食,4小時禁飲,遵守醫囑使用術前葯,帶病歷葯品進手術室;
8. 醫護人員護送病人到手術室,貴重物品交給家屬或護士保管,手術室醫護人員要熱情接待和安慰病人;
二. 術後護理常規:
1. 介紹手術情況、護理內容以及疼痛的管理知識,使病人及家屬對術後護理方式有一定程度了解,並在需要時給予止痛劑,盡可能把病人的疼痛降至最低程度;
2. 安慰病人及家屬,隨時提供治療信息讓其了解恢復情況,解除恢復期的各種顧慮;
3. 合理膳食,增強營養,保證睡眠;
4. 注意觀察病人的生命體征及傷口情況;注意大小便情況,鼓勵自解小便,必要時導尿;術後平卧6小時,定時更換體位;重點觀察神經根症狀和下肢肌力恢復情況;病情出現特殊情況由主管醫生和護士解釋原因並及時處理;
5. 讓病人對術後早期功能鍛煉的重要性有所認識,介紹正確的功能鍛煉方法,預防和減少並發症的發生:主動活動雙下肢關節肌肉,做直腿抬高鍛煉;術後3周後行腰背肌鍛煉;堅持功能鍛煉,循序漸進。
三. 出院前護理常規:
1. 加強營養,保持良好心境;
2. 掌握正確的功能鍛煉方法,觀察功能鍛煉後有無不適,功能鍛煉堅持3個月以上;
3. 掌握下床活動的正確姿勢,注意坐、行走及勞動姿勢;
4. 給予出院指導,並囑定期門診復查,需轉入二病區繼續治療者應解釋原因消除顧慮。
<三> 下肢骨折病人整體護理常規
影響下肢骨折病人的主要問題是劇烈疼痛和對於出血的恐懼感,所以首先要針對疼痛的不同原因對症處理,介紹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合理使用止痛葯,使病人疼痛和不適減到最低程度,緩解其恐懼緊張焦慮情緒,並安慰鼓勵病人及其家屬,介紹同種骨折病人的恢復情況以增強病人信心。
下肢骨折病人的護理內容包括對其心理、生理的護理以及健康教育,並教會病人進行自我照顧。不同時期對病人的護理情況簡介如下:
l 術前護理:
1. 根據需要留陪,術前要對病人講解不良情緒對骨折癒合的影響,保持良好的心態並發揮自護能力,增強信心,並准確及時陳述不適症狀;
2. 進行有關疾病的衛生宣教,配合完成術前各種檢查,並講解合理營養的重要性,給予營養豐富飲食;
3. 局部制動,置患肢於恰當體位,保持骨折處無移位或移位加重,局部腫脹得到控制;
4. 抬高患肢減輕水腫,講解患肢腫脹的原因以及抬高患肢的重要性,腫脹嚴重的注意有無骨筋膜綜合症的發生;
5. 術前一日備皮及葯物過敏試驗,術前12小時禁食,4小時禁水,術晨遵醫囑給術前葯;
6. 講解手術目的和方式,介紹麻醉師及手術醫師,介紹手術前後的注意事項;
7. 避免受涼,保持健側肢體平常活動。
l 術後護理:
1. 維持生命體征平穩,注意觀察神志是否清醒;
2. 妥善患肢體位,保持患肢於功能位,保證手術效果;
3. 隨時給予幫助,並讓病人對術後情況及術後護理有一定了解,解除術後的思想顧慮;
4. 告訴病人及家屬長期卧床易引起並發症的原因及如何預防:定時更換體位,每日按摩受壓部位,自行擴胸運動深呼吸,多飲水保持大便通暢,多吃水果蔬菜;
5. 告知其功能鍛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介紹正確的功能鍛煉方法,使病人能主動配合、遵循原則、正確地進行功能鍛煉;
l 出院前護理:
1. 加強營養,注意安全,避免再次骨折;
2. 給予出院指導,使其掌握正確的功能鍛煉方法,定時鍛煉,最大限度恢復肢體功能,並囑其定期復查;
3. 了解拐杖的用法;
根據病情需要轉科繼續二病區治療的應解釋原因消除顧慮。
<四> 膝關節鏡手術病人手術前後整體護理常規
一.術前護理常規:
1. 進行衛生宣教,講解有關關節鏡手術的知識以及同種疾病病人的恢復情況,使病人對病情和手術有一定的了解、對手術的顧慮減到最低程度;
2. 介紹手術前後的注意事項;
3. 術前戒煙酒,下肢備皮,做麻醉葯過敏試驗以及生化檢查,告訴病人術前術後禁食時間;
二.術後24小時內的護理常規:
1. 讓病人對術後情況以及護理有所了解並隨時提供幫助,可給予止痛劑,把病人術後的不適減到最低;
2. 指導正確的冷敷方法防治凍傷,告訴病人正確的活動方法,使其進行正確的功能鍛煉;
3. 平卧位抬高患肢以減輕腫脹,防止並發症的發生;
4. 觀察傷口、患肢血運及感覺運動情況;
三.術後24小時以後的護理常規:
1. 講解有關功能鍛煉的知識,對病人提出的問題耐心解答;
2. 指導正確地使用功能康復機進行正確的功能鍛煉,教會病人發揮自護能力;
3. 保持傷口敷料乾燥,保證充足的睡眠和營養,無骨折者可下床活動;
四.出院前護理常規:
1. 爭取在出院前使膝關節功能恢復到最好程度;
2. 給予出院指導,注意出院後繼續功能鍛煉的方式方法;
3. 解答有關康復鍛煉的疑問。
<五> 牽引病人整體護理常規
一.牽引術前護理常規:
1. 講解牽引有關知識、介紹同種疾病的康復情況,使病人能配合術前檢查使恐懼和顧慮降至最低,並有充分的思想准備接受牽引治療以減輕疼痛;
2.進行衛生宣教,介紹牽引前後注意事項,並教病人練習床上使用便器;
3.清潔牽引部位皮膚,卧床休息,准備好牽引用物;
二.牽引期間護理常規:
1.解除病人牽引期的各種顧慮,告訴其牽引的效果,並定期測量肢體的長度;
2.冬天注意保暖,注意多喝水和增強營養;
3.不能隨意增減牽引重量或中斷牽引,而且要避免重物壓在牽引繩上;
4.預防穿刺針眼部位感染,介紹如何預防並發症;
5.指導病人進行正確的功能鍛煉,鼓勵有效的咳痰、深呼吸;
6.保持有效牽引並保持肢體功能位,觀察患肢血循環及感覺運動;
7.骨牽引穿針處局部用酒精消毒每日2次,預防感染;
8.顱骨牽引時應抬高床頭,下肢牽引應抬高床尾並保持正確體位;
9.定時翻身按摩受壓部位;
三.出院前護理常規:
1.解除思想顧慮,指導使其掌握正確的功能鍛煉方法;
2.注意皮膚清潔;
3.觀察牽引效果,定期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