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中選科怎麼選
高中
選科
指的是選擇主修
文科
課程
或
理科
課程,主修文科和主修理科分別是高考考試科目,對高中學生的發展有很重要的意義。
選擇的原則的依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根據
個人興趣
選擇。個人興趣是個人長遠發展
動力的源泉
,有利於後續發展。2.根據
學習優勢
選擇。學習優勢一般是
一個人
潛力更好的體現,可以在接下來的高考中得到更好的成績有一定優勢。3.根據家長及老師意見選擇。家長和老師的意見很重要,他們的出發點一般是站在好心和好意的前提下,根據他們自己的閱歷和經驗所做出的他們自己的意見和建議,要有選擇的採納或不採納。4.根據身邊同學的影響選擇。高中階段的學生涉世交淺,同學們之間的信息成為他們的主要信息來源之一,因此同學們的影響也比較重要。5.根據個人對社會未來的判斷以及對以後成長的打算選擇。根據自己的獨立意識從事是好事,但由於涉世較淺的原因,或具有一定的偏差,或是非常好。6.根據其他因素選擇。
在選科的過程中應該理智的運用上述幾個方面的建議綜合考慮,做出最佳選擇。
2. 高中選擇文理科非常重要,應該怎麼選擇
文理分科可以稱得上是高中生做的第一次比較重要的選擇,很多家長也因為到底選文還是選理頭疼不已。為此我簡單地說一下我的看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一、興趣是很重要的,很多事情,一旦我們產生了興趣,就會特別關注這件事,並且覺得這件事會給我們帶來很多樂趣。當然學習也是一樣了,無論是選文還是選理,興趣是很重要的,如果你對某個學科特別的感興趣,那就可以考慮選擇這個學科所在的文或理即可,這樣你會覺得學習是種樂趣,你的高三會變得多姿多彩。
短期看選文理是為了突出自己的優勢學科,更便於高考考出好成績,讀一個好大學。長期看的話,選文理其實就是為了提前規劃好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只有提前選好了大學要讀的專業,才給未來的工作打好了堅實的基礎。最後,家長不要阻撓孩子的選擇,只要做好引導,讓孩子自己選擇就可以了,因為任何事情都有它的正反面和優劣勢。
新高考改革後,高考實行6選3模式,考生需要進行選考。那麼,新高考怎麼選科呢?選科要注意什麼呢?下面小編整理了一些相關信息,供大家參考!
新高考選科要注意什麼
1、學生需要了解自己的興趣、愛好。對於學生來說,選擇了哪3門課作為選考科目,意味著將來在學術興趣、專業選擇上就要以此為依據,作為今後將要學習的專業或者從事的職業,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興趣愛好才能作出最佳選擇。
如果偏離自己的興趣愛好,僅僅從功利出發選擇了自己不喜歡、不擅長的科目,就會給自己帶來很多學習和生活上的困難。一般來說,學生在初中階段就已經表現出了不同的興趣愛好,到了高中需要在學習中進一步明確自己的興趣愛好,並且需要保持一定的穩定性。
2、了解高校不同專業的科目要求,做好比較分析。學生選擇選考科目,首先基於自己的興趣愛好,但也受到高校專業要求的影響,不同高校的不同專業對報考學生的考試科目要求也不一樣,有的專業至少列出一門必考項目,學生根據要報考的院系和專業要求的必考科目選擇自己的選考科目。
因此,學生在選擇3門選考科目時,一定要通過各種渠道了解所要報考的院校專業對必考項目的要求,減少盲目性,做好比較分析,在保持自己興趣的前提下,作出高校要求的選擇。
3、積極接受指導和建議,做好職業生涯規劃。高中生一定要積極接受學校和教師的指導和建議,必要時請老師和專業人士幫助自己進行分析判斷,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適當作出靈活的調整,最終作出既符合自己的興趣特長,又滿足高校專業需求的選考科目,在豐富的課程中體現自主性和選擇性,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實現自己的理想。
新高考怎麼選科
看個人的生涯規劃
作為一名高中生,首先要了解新高考的變化和要求,在此基礎上認真分析自己的實際情況,明確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選考科目。對於學生來說,選擇了哪3門課作為選考科目,意味著將來在學術興趣、專業選擇上就要以此為依據,作為今後將要學習的專業或者從事的職業,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興趣愛好才能作出最佳選擇。
看高校的專業要求
學生選擇選考科目,要基於自己的興趣愛好,但也受到高校專業要求的影響,不同高校不同院系對報考學生的專業要求也不一樣,這就要求,學生報考時還要根據自己所想要報高校的專業來選擇『 3』考試科目,做好比較分析,在保持自己興趣的前提下,作出高校要求的選擇。
看高中的綜合實力
新高考下,選課走班是趨勢,也是必然,但是這對學校老師的數量和質量要求非常高。「6門選3門共有20種可能性,估計很多高中都不可能按照這20種可能開設選課走班。所以,「 3」的選擇,除了要看高校專業要求外,很大程度也要看高中校的開課情況與綜合實力。老師夠不夠、課表怎麼排、教室如何安排……
4. 高一選科怎麼選最好
2018年高考改革,許多省份參與了改革,有的省份為3+1+2(語數英,加物理或歷史,加兩科自選)有的省份為3+3(語數英加任意三科自選),那麼面對這樣的改革我們應該怎樣選科呢?
選科我們應該要考慮多方面因素,如以後的可選專業,就業情況,可選大學,自己興趣與高一各科學習情況。
可選專業:
選擇生物可選的專業有動物生物學、植物生物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遺傳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普通生態學等學科;必修課程則包括無機及分析化學、有機化學、大學數學、大學物理學、生物統計學、發育生物學、生物技術概論、進化生物學,生物化學,微積分等。
選擇物理可選的專業有土木工程、計算機科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通信工程等工科專業;應用物理專業或者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或者應用數學,核物理等
選擇化學可選的專業有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材料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金屬材料與工程,復合材料與工程,寶石及材料工程學,葡萄與葡萄酒工程,化工與制葯,地球化學,資源環境學,分子科學與工程,化學生物學等
選擇歷史可選的專業有歷史學,考古學,博物館學,民族學,世界歷史,法學,文物保護技術,外國語言與外國歷史專業等
選擇政治可選的專業有政治學與行政學,國際政治,外交學 ,國際事務與國際關系,政治學、經濟學,哲學,法學,管理學,社會學
選擇地理可選的專業有地球概論、地質學基礎、地貌學、氣象與氣候學、地理信息系統、人文地理學、城鄉規劃、城市規劃、植物地理學、土壤地理學、水文學、自然資源學原理、測量與地圖學、中國地理、世界地理、多媒體課件製作、地理教學論、遙感概論等。
就業情況:其實按就業來說,理科就業確實比文科好就業一些,因為理科學業比較多,不過文科也不是平常人想像的一樣特別的難就業,學文科的話也有非常好的就業專業,比如說法學,外語學等之類的。
可選大學:選擇物理可以選擇大約百分之90的學校,選擇化學大約可以選擇百分之80的學校,選擇生物大約可以選擇百分之70的學校,選擇政史地大約可以選擇百分之60的學校。如果你成績夠好不管文理科基本可以選擇百分之99的學校,因為好的大學開設的專業也較多一些,一般文理科都有涉及。
自我興趣:我們也要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科目,如果你有一個明確的興趣,那麼你就依照自己的心意大膽去選吧,不要太在意別人說什麼,不管文理只要自己喜歡就好,如果你聽了別人的話沒有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科目,那麼自己學起來也是枯燥無味的,可能會學不好,如果自己選擇了自己感興趣的科目,學起來感覺就像在做自己喜歡的事,可以避免厭學等負面情緒。
高一學科成績:再者也要考慮自己在高一時的各科成績,不能盲目聽信他人建議,因為自己選的這三科是要伴隨自己參加高考的,要畫入自己的高考成績。比如你聽他人說選擇物理好就業,好報考好大學,但是自己高一物理平時才考20分,那麼到了高二,高三是很難跟上節奏的,到時如果高考只考了30分,就別談什麼就業,報考好大學了,甚至就連大學能不能上都成問題。
總的來說主要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與高一各科成績選擇適合自己的科目,在心裡有自己想選的科目之後一定要堅定自己的信念,不要受他人干擾。家長最好也不要過多的參與,應該讓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最後不管主選文還是主選理,是金子總會發光的,而且現在是改革初期,很多政策還沒有落實,比如高考時數學試卷怎麼出?是否統一錄取分數線等一系列問題。
可以先觀察一下2018屆的學哥學姐們哦💓💓
5. 高中選科如何選擇2020
隨著高考試點改革的推進,上海、浙江、北京、天津、山東、海南等省份相繼開始實行新高考政策,其他省份也將很快進入新高考啟動階段,那麼面對新高考,選考科目該怎麼選呢?
高中怎麼選科 選哪幾科比較好
1如何選科更有優勢
1、參考各大學在浙江或上海的專業招生政策
根據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的統計數據,2018年擬在浙江招生的有1360所高校,選考科目范圍涵蓋了2.49萬個專業(類)。其中一半以上的專業沒有設定選考科目,7門選考科目中,選任意3門,都可以報考。在設定了選考科目的1萬多個專業(類)中,物理佔了八成多,其次是化學,接著依次是技術、生物、歷史、地理,最少的是政治。【名校招考】熱門專業一般都要求選考物理
雖然每年各高校可能會對選考科目有細微調整,但調整的范圍的幅度一般都非常小,所以高一、高二的同學們,可以根據浙江或上海考試院公布的本科專業選考科目范圍作為選擇的參考。
2、需了解各大學同一專業選考科目的不同
根據「職業——專業——選科」這條主線選擇科目。如果不想讀工學專業,物理可以不選;選考歷史、地理、政治三門,是絕對不能讀醫學專業的。
不同高校的不同專業的考試科目要求不一樣,學生根據要報考的院系和專業所要求的必考科目選擇自己的選考科目。這里需要強調一下,各個學校同一個專業其選考科目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如臨床專業:上海交通大學選考科目是化學和物理;南開大學選考科目是化學和生物;南京大學選考科目是化學、生物、物理。所以考生在選擇的時候一定要對每個學校各專業的選考科目都要進行了解。
3、排除自己不擅長的科目,選擇優勢科目
高考改革之後,最終成績是按等級賦分來確定,比如卷面成績為80分,若在全省的排名比例是1%,那麼最終成績就是100分。所以,選擇考生比較擅長的科目,對最終成績會更有優勢。
在學科成績相差不大的前提下,至少保證物理、化學二選一。否則選擇專業的餘地會非常小。同時歷史、地理、政治相對選科範圍較小,原則上不建議學生全部選擇這3科。
2高中怎麼選科?
一、文理科選擇的五個誤區
誤區1:學習好的報理科,笨的人才學文科。這是帶有傾向性的社會偏見。
誤區2:僅憑成績確定。一門課程成績的高低有多種因素。不能單單憑某一門成績的好壞就做出斷然選擇。
誤區3:僅憑興趣。興趣是一項重要指標,但是學生經歷所限,興趣還沒有完全表現出來,現在的興趣可能是表層的。
誤區4:理工類學生就業前景一定好。未來的就業趨勢很難預測,讀文科和讀理科都存在就業上的風險。文科和理科都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大學的東西只是提高你的綜合素質,讓你的接受能力更強,以後的前途是靠你自己的。
誤區5:理科不需要背書。化學生物上面的知識點非常多,物理到了電磁學的時候,光是受力分析都需要很長時間。而相對於文科,也不僅僅是背書那麼簡單。文科要求的綜合能力比較高,有時一個問題可以橫跨幾千年,並且牽扯到世界各國的地理問題和政治問題,這就需要較強的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較廣的知識面。
二、文理科選擇應當注意的七個因素
因素1:實力。選擇最適合自己發展的科目。如果你的政治、歷史比較不錯,而物理、化學比較差,應考慮讀文科。讀文科的學生,如果數學和英語很好,那是很佔便宜的。在文科高考中,最拉分的就是數學和英語。
因素2:特長。特長是學習的推進劑,它將使你在競爭上勝人一籌,它也是文理科選擇的重要依據。
因素3:潛力。了解學生各科成績後在作有針對性的指導非常重要。任課教師有必要調閱一下學生高一歷次考試的各科成績,再作具體分析比較,看學生哪科更有潛力,將來更具競爭力。而且還要特別關注「拉分學科」,這在文理科選擇中非常重要。
因素4:興趣。無論選文、選理,興趣都應關注。興趣是學好一門功課的重要因素。有了興趣,可以使枯燥的高三學習變的多姿多彩。有了興趣,才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學習,而不會抱怨聲不斷。因為興趣所在,所以學習是為自己學,而不會顯得壓力重重。
因素5:升學。從目前的大學錄取現狀來看,文科的高考錄取率的確不如理科;同校來看,現在理科生的高考錄取分比文科生的錄取分要低;而且,適合理科生的大學比較多,系也比較多。但如果你文科很有天分的話,還是選文科去考,因為面對整天討厭的東西也難有發展。
因素6:就業。讀文,讀理,對於大家今後的志願是有很大影響的。因為現在盡管有的專業是文理兼收,但是很多還是分開招生的。想像一下自己將來會從事什麼職業。比如喜歡文學,將來想做記者,編輯,或者對政治經濟感興趣,將來想從政或研究經濟等等,這樣的一般選擇文科。對自然科學感興趣或者對科技感興趣的,將來想當工程師,或者技術人員等等,一般選擇理科。在此推薦大家了解我們的專業選擇評估測試。
因素7:態度。既然選擇了到底讀什麼,就要一門心思的去讀好。不管怎麼樣,選擇好了,就應該去做好,不要再心猿意馬。同學們要學會獨立思考自己的問題,要有勇氣正視自己心底里最真實的想法。在擇文擇理時,有的同學會被另外一些原因所困擾。比方說,捨不得自己的班主任,捨不得自己的同學。這些問題要正確對待,它們不應是擇文擇理的原因,生活中有很多方式去延續師恩與友情,不一定非要學習生活在一起。
建議大家要結合目前的學習狀況、興趣以及志向,以務實的態度選擇。通過高中第一學年的學習,各科孰強孰弱,有無偏科現象,大家心中已經有數了,因此可以區別不同情況做出不同的選擇。具體建議如下:
1、科目優勢比較明顯的應該揚長,即理科強的選理、文科強的選文。
2、凡總體成績一般,科目弱勢比較明顯的應該避短,即理科弱的選文,文科弱的選理。
3、凡各科成績比較均衡,並對文史類沒有特別興趣的一般應該選理。因為學理不僅報考時選擇院校及專業的餘地更大,而且以後考研、就業的范圍更廣,就業機會更多,適應崗位的能力也更強。須知學理的今後若從事文史類專業的工作大多能夠勝任,反之則不一定。
4、對於數學成績特別好、文科各科也不錯的孩子,如果對理工類沒有特別的興趣建議選文。這樣可以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將來極有可能成為文科尖子生。理由是有相當一部分學文的是邏輯思維能力相對較弱,理科成績(包括數學)不太好的學生。如果文史類科目不比他們差,而數學卻比他們好,自然就成尖子生了。
5、同理,對於語文、外語成績特別好,理科各科也不錯的孩子,如果對文史類科目沒有特別的興趣建議選理。
6. 高中如何正確選科
雖然已經看過這么多的政策分析,聽過這么多選科案例,究竟如何選擇科目組合才是對孩子最好的選擇,這對很多家長來說,還是一個世界難題!
每個家長都不想讓自己的孩子當新高考旗下的「小白鼠」,用3年的努力,卻換得一個限制報考的結果。
為了幫助家長從根本上解決新高考政策下的這一系列的問題,知涯升學決定拿出干貨,「手把手」教大家如何選科!
只要跟著下面知涯升學總結出的選科3部曲走,保證大家可以匹配出最優選科組合!
由於目前各省的新高考選科的模式並不統一,除了大家常聽到的3+1+2的選科模式,還有3+3和7選3的選科模式。
各省的選科模式不同,代表著其背後選科組合的排列也並不完全相同,因此大家首先要確定自己是屬於哪種選科模式呢?
當然,最快捷的辦法就是打開知涯升學APP里的「新高考選科」功能,裡面收錄了全國近3000所高校的歷年招生數據。
只需選定自己的高考省份,系統會根據省份,自動匹配出該省的選科模式,還提供了「3種選科模式」供大家參考。
根據系統智能匹配的選科組合,學生可直接查看下面的專業門類以及「專業簡介」。
3種選科模式,對應3種選科情況。
無論你目前面臨哪種選科模式,知涯升學都能為你提供新高考選科幫助!
其實歷年來大學的選考科目1萬多個專業(類)中,物理學科就佔了八成多,其次是化學,而選考要求最少的是政治學科。當然,雖然每年各高校可能會對選考科目有細微調整,但調整的范圍的幅度一般都非常小。所以即將面臨選科的同學們,也可以參考一下這個數據。
最後,祝福大家,在知涯升學的指導下,匹配出最適合自己的個性化選科組合哦
7. 我是高中生,應如何選科
文科對於以後上大學選的專業就少點,而理科多點,就業方面,理科由於專業多,學得好的話很吃香。但是要注意一點,你如果數學和其他理科科目基礎不好的話,建議選擇文科。文科容易些,在高三的時候如果努力的話,還能可以上一所好點的大學,即使以前沒有太厚的知識基礎。等考上了大學後,如果喜歡理科專業,那麼還可以調換的。
8. 高中怎麼選科比較好
在一般的情況下物理、化學、地理,這些理科是比較好的,如果說是選擇這一類的話那我們在報考的時候專業范圍就是很高的。
高中怎麼選科比較好?
一般比較使用的就是物理、生物、政治、歷史這幾類的,這個的范圍也是達到了百分之九十九。
高中怎麼選科比較好?
對於我們一般的文綜組合就是很簡單的,不過這個是會給自己設置一個比較簡單的限制。
高中怎麼選科比較好?
最後我們說一下生物和文科,這倆個也是很受限制的,所以在我們選科的時候盡量去選擇范圍比較廣的就好了。
高中怎麼選科比較好?
END
總結
1
1物理、生物、政治、歷史,這種組合也是很好的。
3.不推薦的組合就是文綜組合。
4.最後不推薦生物和文科科目組合。
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量:
①高校對於科目的限制;
②學生的實際學習成績(排名);
③學生對於學科的興趣。
在這三點中,高校對於科目的限制是硬性要求(畢竟不符合人家就不錄取),通過高校的學科限制我們一般能夠鎖定1-2門必選的科目。
而第三點,學生對於學科的興趣,實際上是一個反向選擇策略。什麼叫反向選擇策略呢?就是對於孩子特別討厭的1-2門學科優先排除掉不去選。這種策略就是我們所要提及的 「兩害取其輕」方案了。
9. 高中怎麼選科+選哪幾科比較好
你好,你的問題已經整理。我們建議高中生盡早開始考慮選科以及職業生涯規劃,找到自己在選科時的考慮因素,理性決策,願每一位高中生都可以勇敢追夢,信步人生!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對高中課程教學安排及選科情況的督促檢查,及時糾正個別高中在選科上的功利化行為。嚴禁中學為高考分數或者為升學率而故意不開設某些課程。嚴禁中學刻意引導學生不選某些課程。石家莊某一線高中及其分校,高一寒假就選科走班。選科分班太早,孩子根本沒有找到職業方向和學科優勢科目,而選科後,非選科科目成了應對學業水平考試(相當於會考水平)的通識教育,課時和課程難度大幅減少,孩子後期想調整一下選科已經來不及了,學的太淺,應付不了高考。確定哪種選科組合,讀什麼專業,從事什麼職業,將來在什麼行業領域中發展,這是每個學生都需要提前規劃設置的,在整個職業生涯規劃體系中,根據新高考的政策,每個高中學生需要最早確定下來的就是自己的選科組合。市面上有很多高考報考填志願,高中選科的培訓機構,雖然3 1 2高考才實行一年,但是補課機構會結合前一年的高考數據,給出最合理的答案,整合大數據,「物化政」組合是最受補課班老師推崇的選科組合之一。想要取得更大的進步,就需要適應新的高考形勢取得理想成績。制定有效學習計劃、做好生涯路徑規劃、選擇適合的選科組合等等都是高中生涯必須要做好的大事。
10. 高考「3+1+2」新模式下,高中生該如何選科目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選自己有興趣的科目是最好的結果。但很多學生不是有三科以上的的興趣的,尤其還要從物理、歷史中選一科,幾率就更小了,我剛好在高一也剛剛經歷了學生的選科,給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