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賞析現代詩歌,求方法,最好有一篇範文
1.通過想像解讀意象2。通過抒情解讀情感3.通過猜想解讀意旨4.通過咀嚼解讀內涵
初讀感知,再讀明確內容,三讀體會情感,四讀品味鑒賞。
將心比心,換位思考,用詩人的眼光去揣度詩人的感受,於嬉笑怒罵之中自然地領會到詩人的意蘊!
新詩採用了自己獨特的語言表達方式(「詩家語」),它高度凝練,大幅跳躍,富有暗示性。「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劉勰《文心雕龍•知音》)劉勰的這段話告訴我們,作家詩人創作時,是先有了情思抒發的沖動,再發而為文辭形成作品,讀者必先通過文辭才能了解作品傳達的情思。這樣,由文辭入手,去解讀作品,發幽探微,即使是隱微的內容,也會使它顯露出來。因此,在閱讀鑒賞現代詩歌時,就必須把握其語言特點,從解讀詩歌語言入手,進而探究詩歌的意蘊和思想內涵。 現代詩歌沖破了舊體詩的格律束縛,語言趨於口語化、散文化,其語言與散文的距離縮短,但仍具有自己的特點。 第一,語序倒置。詩人為了強化某種情感,或由於葉韻、節奏和換行的需要,往往要調整語序。如杜運燮《秋》:「連鴿哨也發出成熟的音調,/過去了,那陣雨喧鬧的夏季。」這里的「過去了,那陣雨喧鬧的夏季」就是「那陣雨喧鬧的夏季過去了」的倒置。這樣寫,突出了夏季過去的時間意識。再如,席慕蓉的《一棵開花的樹》:「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 為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它讓我們結一段塵緣。」這里的「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就是「如何讓你在我最美麗的時刻遇見我」的倒置,詩句突出了「如何讓你遇見我」的迫切心情。明乎此,在解讀詩歌的時候,要善於將倒置的詩句還原,以便於把握詩歌的內容。同樣,台灣詩人紀弦的《你的名字》中第一節「用了世界上最輕最輕的聲音,/輕輕地喚你的名字每夜每夜」兩句,將「每夜每夜」置於「輕輕地呼喚你的名字」之後,強調了「輕輕地呼喚」之意。 第二,成分省略。日常表達中,句子的成分不能隨意地省略,必備的成分必須交代清楚。而在詩歌中,為了使表達更凝練,更簡約,使詩句更硬朗、更堅實,往往省略一些成分,讓讀者去體味,去填補詩句的空白。第三,詞性轉變。詩歌中為表情達意的需要,而臨時改變詞性,是很常見的現象。
② 如何正確對待雅思作文的參考範文
備考的學生分為兩種:大部分選擇參加上課培訓,少部分是自學。對上課的學生來說,他們除了上課聽老師講解寫作的解題方法和解題思路,課後也需要大量的寫作練習,或者希望能有範文參考,給與自己更多的想法和素材;而自學的學生主要通過購買參考書,慢慢地領會書中的講解,參考其中的範文並進行模仿寫作。
不管是老師給與學生範文還是學生自己搜索範文,參考範文的來源主要有以下幾種:
1)官方的高分範文;
2)參考書上的範文;
3)網路參考範文;
學生視參考範文為『救命稻草』,所以往往不分青紅皂白地借用,而一旦脫離了範文,自己依然無從下手,主要原因是學生對範文的依賴已經遠遠超過自己的理解,沒有正確地找到自己想要什麼。在本文中,朗閣海外考試研究中心的專家們會摘錄不同渠道的參考範文,通過分析讓學生真正理解如何更好地利用參考範文。
一:官方的參考範文
官方的範文一般是考官所寫,而且都是滿分作文。比如:
In many countries, schools have severe problems with student behavior.
What do you think are the causes of this?
What solutions can you suggest?
本題來自劍橋4,TEST4的TASK 2,屬於report題型,題目簡單闡述了一個事實,即學生在學校的行為問題比較普遍,需要分析其原因,並給出相應的解決方法。在這本書的答案部分,考官提供了a good example,原文摘錄如下:
Paragraph 1: Introction
Poor student behavior seems to be an increasingly widespread problem and I think that modern lifestyles are probably responsible for this.
分析:
本段首先改述了題中的事實,所用詞彙和句子結構對大部分學生來說都比較容易接受,是很好的參考內容;在表述自己觀點中,考官明確提出是什麼原因(modernlifestyles)導致(be responsible for在這里理解為『導致、引起』,學生可以模仿利用這種好的短語)了學生的行為問題,這種表達觀點的方式很直接,但是很多學生的概括能力還並未達到這個程度,所以不太能在introction中可以直接表達這樣的觀點,大部分都會表達為:Ithink several reasons contribute to this phenomenon.此外,題中給出了兩個問題,除了問及這個現象的理由之外,還需要給出解決方法,但考官並未在開頭段中回答第二個問題。作為學生來說,他們會感到困惑,report題型的作文,在開頭段中到底需不需要全部回答問題,而在平時,老師的回答都是『需要』,所以對於這樣的introction,學生需要保持自己的寫作習慣,不能完全照搬。
學生習作範例:
It is true that many schools are troubled by students』 behavioral problems.(簡單的事實改寫)There are various reasons for this phenomenon, but measures could be taken to tackle the problem(簡單地回答了題中的兩個問題).這樣簡單明了的introction,完全可以和考官範文媲美。
Paragraph 2:
①In many countries, the birth rate is decreasing so that families are smaller with fewer children. ②These children are often spoilt, not in terms of love and attention because working parents do not have the time for this, but in more material ways. ③They are allowed to have whatever they want, regardless of price, and to behave as they please. ④This means that the children grow up without consideration for others and without any understanding of where their standard of living comes from.
分析:
整個段落由四句話構成。第一句話的表達比較簡單,學生很容易接受,值得學習,但從內容上看,並不是整個段落的topic sentence,這種自由式的寫作風格有違老師平時所講的段落結構(topic sentence + explanation),因此學生會感到迷惑,也不易模仿;第二句話中在介詞短語部分出現了平行結構not…, but…,這種結構讀起來節奏感很強,而且能形成鮮明的對比,指出現在的父母用錯誤的方式寵愛孩子(以滿足物質為主),往往缺少關愛和關心;第三句話依然存在並行結構,be allowed to do ……, and to do ……,進一步指出父母對孩子的放縱;最後一句話還是用and連接前後兩個without,解釋前面的行為所帶來的後果。
整個段落基本以並行結構為主,值得借鑒;在內容方面,一步一步地解釋了父母對孩子放縱是導致孩子行為問題的原因,學生需要理解這其中的邏輯和層層遞進的聯系,這也是學生平時欠缺的地方。
Paragraph 3:
When they get to school age they have not learnt any self-control or discipline. They have less respect for their teachers and refuse to obey school rules in the way that their parents did.
分析:
只有兩句話,其實從本質上講,這不能算作段落,似乎就這么沒頭沒尾地出現在了文中。這會讓學生產生很多的疑問:
1)這兩句話的作用是什麼?
2)論述了什麼內容?
3)topic sentence是什麼?
4)在寫作的過程中,什麼情況下可以這樣論述?
等等這些問題,對並不是local English or American老師也是很大的挑戰,不知該如何解釋,因為這種段落悖於平常的講解和所見,所以只能告訴學生不要去模仿這樣的寫法。
Paragraph 4:
①Teachers continually complain about this problem and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combat the situation. ②But I think the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lies with the families, who need to be more aware of the future consequences of spoiling their children. ③If they could raise them to be considerate of others and to be social, responsible indivials, the whole community would benefit.
分析:
第一句話針對題目問題,簡單做出回答,這種方式學生完全可以模仿參考;短語combat the situation可以作為同義替換加入自己的詞彙庫;第二句話就上面段落論述的原因給出相應的解決方法;第三句話是對前者解決方法的深度論述。
段落用詞簡單准確,句子結構也並不復雜,學生完全可以理解模仿,是很好的參考材料。
Paragraph 5:
Perhaps parenting classes are needed to help them to do this, and high quality nursery schools could be established that would support families more in terms of raising the next generation. The government should fund this kind of parental support, because this is no longer a problem for indivial families, but for society as a whole.
分析:
就目前國內的雅思寫作教學來說,可能大部分的老師都會按照相對固定的方式教學,即明確告訴學生全篇寫4段或者5段:1 introction + 2/3 body paragraphs + 1 conclusion。也就是說,不管是五段式或者是四段式作文,最後一段一定是結尾,其目的是通過對主體內容的概括和開頭段的觀點保持呼應,而這篇文章的結尾卻是論述解決學生行為問題的方法。就段落安排來說,這是學生不可理解的地方,也是老師不推薦學生模仿的地方。
從內容來說,這里提到的解決方法特別好,同時也可以積累相關的詞彙,比如parenting classes (家庭教育課程),high quality nursery schools (高質量幼兒園),raise the next generation (培養下一代),fund sth (給…提供資金),parental support (父母的支持);句子結構不難,對大部分學生都可以接受,是很好的素材。
二:參考書上的參考範文
市面上的參考書種類很多,內容質量也參差不齊。很多學生,尤其是基礎比較差的學生認為,買參考書是很必須的,但買了之後卻很少看,甚至到考完依然嶄新如初。問及原因,他們只是笑笑說:「太多了,來不及看,也看不下去,太難了」。
最近在學生中比較流行的參考書主要是兩本,一本是《顧家北手把手教你寫作》,另一本是《愼小嶷十天突破寫作》。略略翻看了一下,兩本書的風格完全不同,前者注重語法、寫作細節講解以及範文分析;後者以話題詞彙為主,羅列了雅思大作文中常考話題的高頻詞彙以及短語,可惜的是鮮少有該高頻詞彙的例句,最後一小部分摘錄了幾篇7分的學生習作,並且又從範文中挑取了一些高分詞彙。好的詞彙對獲得高分很重要,尤其是地道的表達方式,比如寫到waste disposal,有一種方法是「焚燒」,幾乎所有學生都會寫「burning」,但知道「incineration」的鳳毛稜角,而考官對於後者一定是眼前一亮,印象極好的。
從實際角度來比較這兩本書,學生更希望知道如何寫出一篇『正確』的作文,包括審題的正確、論述方向和內容的合理以及句子的正確,至於用詞,只要盡他們所能即可,特別是基礎薄弱的學生,7分作文對大部分學生來說真的是遙不可及。當然,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需求,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挑選適合自己的參考書即可。
例如:
A longer prison term as a way of punishing those who break the law is not as good as other methods.
To what extent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範文摘選:(顧家北手把手教你寫作---劍10版)
Paragraph 1: Introction
Imposing sentences is widely accepted as a method to punish those who commit serious offences and sometimes as a correctional method. This approach may be effective, but we should also consider other ways to reform offenders.
分析:
Introction部分由兩句話構成,第一句話中用了is widely accepted as,表示對題中觀點的改寫;imposing sentences同義替換a longer prison term,commit serious offences代替break the law,a correctional method替換good methods。總體用詞比較難,學生不太想得到;句式也相對難,學生很難寫得這么精準。第二句話是觀點的表達。這種表達方式很值得學生模仿,因為很多學生對表達觀點常常存在一個誤區,認為在觀點類考題中,只能表達為「agree or disagree」,其實,在理解的基礎上,真正說出自己的看法就是觀點。
例如:
Some people think that success of life is based on hard work and determination, but others think there are more important factors like money and appearance.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with the statement?
在這個題中,有兩個不同的觀點,分別指出人生成功的不同因素(努力工作和決心、金錢和外貌)。如果學生僅僅回答agree or disagree,會讓人不明白到底同意或者否定的是前者觀點還是後者觀點,而且對於成功,從這篇作文更好的論述出發,應該回答為:all the factors are of equal importance. 這就讓所有人都很清楚你的想法是什麼,而且對主體論述也有了很好的指導作用。
Paragraph 2:
①The prison sentence may have a deterrent effect on either prospective offenders or habitual offenders. ②Imprisonment means that those who violate laws will lose freedom, a consequence that no rational person is willing to take. ③The criminal record can have a lasting impact on their lives including their career. ④They will not commit crimes when they run out of money; instead, they will choose to find work or run a small business to earn a living. ⑤This can help create a peaceful and safe community.
分析:
第一句話是topic sentence,句中key words: the prison sentence是對題中a longer prison term的同義替換;表達優點的句型:have a deterrent effect on … 對…產生威懾效應,可以作為固定表達方式積累;prospective offenders是『潛在犯罪分子』的意思,這個詞有點難,學生可以替換表達為:would-be criminal, possible criminal, potential criminal;habitual offenders意為『慣犯』,學生只要記住『habit』的形容詞形式即可。
第二句話中imprisonment是另一個a longer prison term的替換詞,但是對很多學生來說有點難;整個句子解釋a longer prison term的後果lose freedom,並且又加了一個同位語來進一步指出這種後果對人的作用,rationalperson也幾乎不為學生所知,一般只能寫many people。根據平時改作文的情況來看,學生很少寫同位語的句式,而更多會選擇從句,比如,這句話可以簡化成:Imprisonment means that those who violate laws will lose freedom, which few people are willing to take.
第三句話簡單明了,可以很好地借鑒這樣的表達方式,比如:The criminal record犯罪記錄,have a lasting impact on對…產生持續的影響。
第四句話和第五句話用詞用句都相對簡單,邏輯也很清晰,很容易接受。
Paragraph 3:
①While I agree that a long prison term may sometimes help us fight crime, we can consider community services as an alternative. ②These services can make some offenders, especially those who committed minor crimes, law-abiding citizens, who can learn responsibility and realize the damage caused by crimes to innocent people. ③If they are sentenced to prison, they will possibly make friends with other offenders. ④They will no repent or take stock of their lives, so they may reoffend after being released, which can pose a threat to other members of society.
分析:
第一句話承上啟下,指出另外一種懲罰犯罪分子的方法:community services;as an alternative用得比較普遍,學生可以積累,表示『作為另外一種選擇』;
第二句話很長,在完整的句子(These services can make some offenders law-abiding citizens.)的基礎上,用插入語(especially those who committed minor crimes)對some offenders做了特殊限定,有用從句(who can learn responsibility and realize the damage caused by crimes to innocent people)修飾law-abiding citizens。句型比較復雜,對平時寫作不多的學生來說,幾乎達不到這樣的水平,但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理解進行簡化:These services can make some offenders obey the law and learn to realize the damage caused by crimes to others.
第三第四句話從反面來論述送進監獄的弊端,其中第三句話比較容易,第四句話中的單詞不常用,比如repent和take stock of,依然,我們可以做這樣的修改:They, thus, may recommit crimes after being released, which can pose a threat to other members of society.
Paragraph 4:
①We can also provide ecational opportunities and vocational training for them, improving their interpersonal skills. ②It is worth noting that many juvenile offenders or first-time offenders broke the law because of a lack of social experience or low socio-economic status. ③Crime is no longer an option, if they find work and understand legal responsibilities. ④The prison can isolate criminals from society, shattering their confidence in finding work and reintegrating into society.
分析:
第一句話開門見山地給出另外的措施ecational opportunities and vocational training,分詞結構improving their interpersonal skills相當於which引導的從句,(但是分詞結構更受考官的青睞,這種從句與分詞之間的轉換方法學生不妨可以熟悉一下,不難掌握) 作用是補充說明這個措施的作用。
第二句話從犯罪的原因表明這個方法的有效性。句中juvenile offenders(青少年犯罪分子)or first-time offenders(初犯者)是很好的criminal的具體表達方式;同時注意到句中用的是because of而不是because,所以在寫句子時要謹慎後面所加的內容。
第三句話用詞雖然不難,但學生不會表達。學生可能會表達為:if they find work or understand the law, they will not make such mistakes.
最後一句話依然超出了普通學生的接受能力。
Paragraph 5:
Overall, I agree that the harsh penalty can deter crime, but it is not the best approach. Through other rehabilitation programs, we can build a happy and stable society.
分析:
簡簡單單的總結,和開頭觀點相呼應:I agree that the harsh penalty can deter crime=This approach may be effective;But it is not the best approach. Through other rehabilitation programs =but we should also consider other ways to reform offenders.
這個總結還可以再具體一點:Overall, I agree that the harsh penalty can make people no longer free, community service and ecation are also constructive in recing crimes.
③ 方法論批語怎麼寫
摘要 .換位思考:把對方放在自己心中,點評中多說你,少說自己,能不講自己故事的,盡量少講;
④ 2016年江蘇高考作文怎麼寫如何立意,分析及點評
想寫好作文,在我看來,無非有以下幾點:
1.嚴謹的布局:
正所謂萬事開頭難,不過只要開了個好頭,這篇作文就會很好寫了。
鳳頭:是文章的首段,是閱卷老師首先入眼的地方,一定要做好整篇文章的中心把握,要做到下文與首段上下連貫,緊密結合,要通過開頭使下文有可寫之處,開頭要達到讓閱卷老師耳目一新的效果。例如,巧用排比,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並且通過這些修辭手法,而統領全文主旨。
豬肚:在一篇上好的文章中,分段都會恰到好處,而當文章中只有一大段或兩三段時,這篇文章即使文采再出眾,也不會有太高的分數,因為閱卷老師在中考判卷時,每三分鍾就要判出一份作文,工作量相當大,如果不善於分段,閱卷老師可能失去耐心,從而看不完,就會草草的給出分數。所以,在我看來,一篇文章至少要分 6-8個段,但不是一行或幾行一段,而是要看起來像豆腐塊,一塊塊整齊的排列在一起,使文章緊中有松,鬆弛有度。要看上去整篇文章是一個整體,而不是零散的。2014中考作文寫作技巧及方法
豹尾:在文章的最後處,應當讓主題更突出鮮明,升華主題思想,使豹尾抽起來!或讓人感到峰迴路轉,柳暗花明或更進一步的特殊效果。在文章末尾,應當再次點題,緊扣中心思想,讓貫穿始終的中心思想繼續延伸,引人深思。特別是要在結尾處,與開頭形成呼應,對比,遞進等等,來引發閱讀老師的共鳴!
2.細膩的文筆:不管是記敘,議論還是散文;不管是寫人寫事還是寫景。都要用細膩的文筆呈現出來,使文章中點更突出,讓閱卷老師在看試卷的過程中,有深思,放慢閱讀速度和重復閱讀的情況出現,讓閱卷老師身臨其境,從而使文章更具靈性。
3.貫穿始終的思想感情:在一篇布局格式上很得當,錯落有致的文章上,還必須要有一條貫穿始終的思想路線,這條線就像魚的脊椎一樣重要,這條線一定要清晰,明確,千萬不可含混不清。
把握好這幾點,一篇好的中考作文已經大致成型,不過要想在中考中脫穎而出,這僅僅是開始。
⑤ 外國文學論文怎麼寫及範本賞析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太陽照常升起》向人們展示了一幅戰後荒原的畫卷,生活在其中的荒原人不僅身體千瘡百孔,精神也失去了家園.他們迷惘的,痛苦的,如行屍走肉般的生活著.研究《太陽照常升起》的目的是為了分析美國迷惘一代對於戰爭和生活的態度:他們之所以對生活失去信念是由於戰爭的創傷,但他們並未因此失去對人性的渴望.在當今世界,和平和發展成為兩大主題的背景下,研究迷惘一代的悲劇生活,意義在於揭示戰爭的殘酷性,發揚中華民族以和為貴精神,指導我們的生活.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
美國青年巴恩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脊椎受傷,失去性能力,戰後在巴黎任記者時與英國人阿施利夫人相愛,夫人一味追求享樂,而他只能借酒澆愁.兩人和一幫男
女朋友去西班牙潘普洛納參加鬥牛節,追求精神刺激.夫人拒絕了猶太青年科恩的苦苦追求,卻迷上了年僅十九歲的鬥牛士羅梅羅.然而,在相處了一段日子以後,由於雙方年齡實在懸殊
⑥ 文章賞析怎麼寫
文章賞析怎麼寫
賞析文章一般有兩種寫法:
1.綜合分析法,通過對全詩的整體分析,表達自己的觀點。在這種體式下,較完整的寫法是:作者簡介,作品寫作背景簡介,作品意象分析,作品藝術手法分析,作品藝術特點的綜合評價,如果不要求很完整,則可不寫作者簡介、寫作背景兩部分。
2.主題分析法,就詩歌最突出的方面進行分析,表達自己的觀點。採用這種寫法時,往往只抓住一個方面,如意境、語言表現力、某一手法的表達思想情感的妙處等。對於其他方面,則不論及,因而它的篇幅一般較短小。
賞析文章最重要的是從文章的內容入手,比如舉的例子如何,語言運用哪些修辭手法,充分表現事物某種特點,文章運用哪些描寫手法,抒情手法等。
⑦ 外國文學論文怎麼寫及範本賞析
一、封面1、題目:小二號黑體加粗居中。2、各項內容:四號宋體居中。
二、目錄1、目錄:二號黑體加粗居中。2、章節條目:五號宋體。3、行距:單倍行距。
三、論文題目:小一號黑體加粗居中。
四、中文摘要1、摘要:小二號黑體加粗居中。2、摘要內容字體:小四號宋體。
3、字數:300字左右。4、行距:28磅5、關鍵詞:四號宋體,加粗。詞3-5個,每個詞間空一格。
五、英文摘要1、ABSTRACT:小二號TimesNewRoman.2、內容字體:小四號TimesNewRoman.3、單倍行距。4、Keywords:四號加粗。詞3-5個,小四號TimesNewRoman.詞間空一格。
六、緒論小二號黑體加粗居中。內容500字左右,小四號宋體,行距:28磅
七、章、節、一.二.三.四、五級標題序號字體格式
章:標題小二號黑體加粗居中。
節:標題小三號黑體加粗居中。
一、一級標題序號標題四號黑體加粗,頂格。
(一)二級標題序號標題小四號宋體,不加粗頂格。
1.三級標題序號標題小四號宋體,不加粗,縮進二個字。
(1)四級標題序號標題小四號宋體,不加粗,縮進二個字。
①五級標題序號標題小四號宋體,不加粗,縮進二個字。
八、結束語小二號黑體加粗居中。內容300字左右,小四號宋體,行距:28磅。
九、致謝小二號黑體加粗居中。內容小四號宋體,行距:28磅
十、參考文獻小二號黑體加粗居中。內容8—10篇,五號宋體,行距:28磅。
十一、附錄小二號黑體加粗居中。英文內容小四號TimesNewRoman.單倍行距。
翻譯成中文字數不少於800字內容五號宋體,行距:28磅。
十二、提示
【頁邊距設置】上2.5cm,下2.5cm,左3.0cm,右2.0cm。
【頁碼製作】視圖頁眉頁腳自動圖標集選中第X頁共Y頁。
【28磅設置】格式段落行距固定值設置值輸入28磅文字。
外國文學論文範文賞析:外國文學課程應用型改革的必然性
一、應用型人才培養是教學改革的必然選擇
教育服務於時代,教學制約於環境。自上世紀90年代高校開始擴招到本世紀初毛入學率達到20%,我國高等教育已完成了由傳統精英教育向現代大眾教育的轉化。在這個過程中,一批以專科院校合並升格方式組建而成的地方性本科院校應運而生。在世紀前後持續擴招的10年裡,這些新建地方院校與老牌院校一起,共同承擔了消化新中國建立後第二個人口生育高峰(上世紀80年代)蘊積的高等教育重任和完成大眾化階段高等教育任務的社會責任。在持續滿負荷甚至超負荷運轉中,他們對自身地位處境、辦學目標方向、發展出路等問題未及進行准確定位思考,事實上高速發展的大眾教育形勢也不容思考。只需例行一年一度「打開門」,以「坐以待客」的招生方式,就有源源不斷的生源和疲於應付的工作任務。辦學思路、模式無需創建和開拓,只需延續精英教育階段「全國一盤棋」萬眾一心建設綜合性大學的老路。
在發展歷史短底子薄、地方投入不足辦學條件差、地域封閉學緣校緣聯系欠佳等不利因素下,殫精竭慮、不遺餘力地追求學術型大學建設目標。客觀地說,在此宏大目標下,這些院校做出了不同尋常的努力,使辦學環境、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自身獲得了長足發展,也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但不可迴避的是,諸多現實問題也隨之產生,且日漸凸顯,成為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困擾地方院校、困擾全社會,以至制約我國大眾高等教育持續健康發展的巨大障礙。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地方院校是在辦學條件有限、生源質量較差情況下,走與老牌綜合大學同樣的學術精英人才培養之路,現實與理想的差距,使教育活動收效甚微。教學中,一方面是受各種條件制約的教師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下,多年不變地守著同一個培養計劃同一個大綱,竭盡所能地講授系統的專業理論知識,另一方面是應試教育馴化出來的課外書籍基本不看、學習基本被牽著鼻子轉的學生,在高校大信息量、滿堂灌的課堂上難以適應和疲於應付。
應試教育階段,學生缺乏必要的閱讀和社會參與,導致常識性科學文化知識和社會經驗閱歷積累不足。加之地方院校低分錄取的學生知識功底較弱的特殊問題,使以系統理論知識傳授為指針的教學活動困難重重。學生對大容量高密度的知識傳授難於消化和理解,與教師之間難以形成「反饋」與「互動」的良好關系。於是教師全情投入的教學就成了單邊進行無人喝彩的獨角戲,難以收到良好的效果。第二個突出問題是,傳統教學模式方法、內容體系及教育教學管理體制,已不能適應變化了的校情學情,造成教學和教育質量同時滑坡。一方面是在校生人數激增,給日常教學帶來種種困難。人數激增,班型擴大,使課堂教學秩序難以把握,教學形式更趨於易於操作的滿堂灌和一言堂,而以小班為易,曾經作為傳統教學補充的研討式、探析式、參與式教學難以堅持。另一方面是人數激增,使以拓展課堂教學和提高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綜合能力的第二課堂活動難以開展。人數激增,並列班級增加,教學場所緊張。教室流動使用,學生走班,學生學習及活動最基本的組織單位———班級名存實亡,使第二課堂以及其它增強學生團隊意識、提升學生文化素養和參與能力的校園文化活動難於組織。在這兩大問題之下,最終檢驗學校教育成效和學生知識能力水平的畢業生的兩大出口———考研和就業,均出現困局。重在理論知識傳授的傳統教學,目標是培養理論功底扎實有學術水平的高層次人才。但如此教育之下的畢業生,首先在專業知識檢驗的第一道關口畢業論文(設計)中,常常照抄照搬甚至「滿紙荒唐言」。之後在被看作專業知識水平終極檢驗的考研中,整體成績也不理想。成功率無論在量上還是質上,都不能與生源質量較好又有深厚學術積淀的一本院校同日而語。而絕大多數選擇畢業即擇業的學生,在並不與他們所學專業、課程直接對應的職業招聘考錄中言不成文、語不成體,在考查綜合素質能力的面試中手足無措的現象不在少數。
因此現實是,一方面是學生苦讀四年畢業後難以找到滿意的工作,另一方面是用人單位難以錄用到學用相適、上崗即能工作的實用人才。更為嚴峻的是,現今地方性院校已經占據我國高等院校總數6/7的份額,已無可置疑成為大眾化時期高等教育的主體。而這些院校辦學方向模糊造成的投入產出失衡、學生學用不適、校地人才供求脫節,不是個案和局部,而是普遍性全局性的問題。由此造成的問題是:這些院校越是在既有路線上發展擴大,越是造成資源和人才的浪費。其教師在一心培養高層次學術人才的課堂上傳授越多,對學生掌控越多,學生開拓創新的能力、職業綜合能力、社會適應能力越是不足,越是難以逃脫「理論基本不用」「、實踐基本不會」和「畢業即失業」,的魔咒。而國家,在緩解了人口壓力造成的高等教育壓力的同時,卻把就業壓力拋向了社會,造成了新的民生問題和社會問題。
同質化教育引發的地方院校以及我國高等教育整體問題,從中央到地方、從行政管理部門到實體院校,早已形成自省自警的共識。同時也都預見到,隨著生育高峰期人口完成高等教育及高等教育適齡人口基數實際減小,我國高等教育已在蘊積新的矛盾和危機,那就是即將到來的院校間殘酷的生源競爭。生源競爭將是物質基礎、學術環境都相對較差的地方院校必然面臨的危機和挑戰。那麼地方院校的出路在哪裡?發展圖存的希望何在?應該在國家政策的框架下謀發展,在自身個性化特色化發展中求生存。要充分領會教育行政部門「分類指導、准確定位、辦出特色」的指示精神,要充分理解國家「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數以千萬計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的高等院校層級化發展思路,從中找到適合自身內情與環境的合理定位。那就是以培養「高素質專門人才」為宗旨,以立足一方服務一方為原則,走應用型人才培養和地域化個性化發展之路,辦滿足地方經濟及社會發展對多樣化人才需求的應用型大學。
二、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中課程教學的問題與地位
新世紀之後,國家和教育部持續適時頒發綱領性文件,實施和推動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2005年教高1號文件《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做出了「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實現高等教育工作重心的轉移,在規模持續發展的同時,把提高質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的部署,倡導高等教育工作重心由擴大規模向加強內涵建設的戰略性轉移。2007年1月教育部、財政部聯合發文《教育部財政部關於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啟動本科教學「質量工程」,提出「按照『分類指導、鼓勵特色、重在改革』的原則,加強內涵建設,提升我國高等教育的質量和整體實力」的基本路線,並以明確具體的建設目標、內容和資金支持,落實高等教育從「保量」到「提質」的切實轉換。緊隨其後的教育部2號文件《教育部關於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進一步提出了「高等學校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科學定位,辦出水平,辦出特色」的教育發展總體路線。
到2012年教育部4號文件《教育部關於全面提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則進而明確提出了「探索建立高校分類體系,制定分類管理辦法,克服同質化傾向。根據辦學歷史、區位優勢和資源條件等,確定特色鮮明的辦學定位、發展規劃、人才培養規格和學科專業設置」的具體方針。國家層面改革與發展的思路清晰透明,這推動了國內高等教育理論界及實踐者對大眾化教育深化改革、加強內涵建設,以及高等學校分類定位、層級化發展諸問題的廣泛探討,更推動了學界和實體高校對源於上世紀70年代德國的「應用性大學「」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深入理論探討和實踐探索。在國家繼續實施的「985工程」、「211工程」和新開辟的優勢學科創新平台、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及本科教學「質量工程」等政策、資金、項目、平台等支持下,對於占據我國當前高等教育主體地位的地方院校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理論及實踐的探索,均取得了豐碩成果。但從形成的成果結論看,剛剛建立的大眾教育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已出現新的「結構性短缺」。
首先是學科分類內部結構失調。從大的學科分類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理論探討和實踐集中在理工類和新興應用類學科上。主要探索上述學科實驗教學場地、實踐教學基地、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產學研一體化等多種人才培養渠道的開發和建設。而既難言成果轉化也難言實際應用,而一向作為提高人綜合文化素養、人文素質和的傳統人文社科類遭冷遇、被擱置,在「應用型」理論和實踐大潮中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和依據。繼而在人文社科範疇內,外國文學課程所屬漢語言文學及歷史等傳統人文類專業,因其既非「理論」也非「科學」,而只是人類文明進程中人物、事件、精神、物質等成果材料的匯集梳理,且不與當前經濟社會特定產業、行業直接對接,不具備「實操性」和「應用性」,從而全局失利,在方興未艾的「應用型」理論與實踐探討中失重失語。在定位為「應用型本科」的地方院校自我繪制的「精文、強理、重應用」的發展藍圖中,文科的下行路線已十分明晰。進而在已經失重的人文類漢語言文學專業中,主幹課外國文學又因其不具有文學及寫作理論課對創作實踐的先驗指導性,也不具有語言課對言語文實踐的經驗總結性,而與中國各段代文學課一起與「應用」相關的一切斷裂和絕緣。從「文科」到「人文」再到「文學」,在當前經濟社會,在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大眾高等教育中,似乎已毫無用處,喪失了安身立命的依憑。第二,是實踐及理論探索的視域有所局限。統觀國內相關理論成果材料和實踐總結報告,對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和實踐主要局限在學校宏觀體系建設方面,如制度保證、資金落實、項目帶動、師資隊伍建設、實踐教學改進等宏觀因素。
而對決定教育改革成敗和人才培養成效的學科、專業、課程等教育活動主體內容———教學層面落實問題探索不足。還局限在「合理調整專業結構」「、優化課程體系」「、推進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等原則意見的提出,而對教學改革的核心問題———課程教學內容體系、模式方法、評介考核等應用型改革與實踐實操層面問題的研究,目前還實為缺位。課程改革是教育教學中的核心地位,國內應用型人才培養理論的奠基者潘懋元先生曾指出:「任何教育的最終效果取決於直接面對學生的課程建設和實施過程,因此課程建設是當前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核心環節。對於以人才培養類型作為分類標準的高校分類,最終也要落實在與人才培養密切相關的課程。因此,建設應用型本科課程是當前推進高校分類發展進而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舉措。」
因而,在國家政策積極引導、資金大力支持、院校層面應用型人才培養宏觀體系構劃業已就緒局面下,學科、專業、課程三級教學層面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已無可退縮,它已佔據大眾教育改革深化最後攻堅克難的關鍵地位。而外國文學作為地方院校非應用類專業的主幹課,也應牢固樹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理念,努力探索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實踐型、創新型、復合型人才需要的應用型人才培養之路,建立應用型教學改革和實踐的課程體系。這既是大眾高等教育改革深化的當務之急,也是地方院校一線教師當前要完成的首要工作任務。任務重大而緊迫而,不容鬆懈。
⑧ 大學語文考試題:說說怎樣賞析一篇文學作品,從社會,作者,作品,讀者四個環節入手
這個屬於文藝理論中的文學批評范疇,社會、作者、作品、讀者是四個要素,是美國康奈爾大學英語系M.H艾布拉姆斯教授於1953年的著作《鏡與燈——浪漫主義文論及批評傳統》中提出的,書的書名把兩個常見而相對的用來形容心靈的隱喻放到了一起:一個把心靈比作外界事物的反映者,另一個把心靈比作一種發光體,認為心靈也是它所感知的事物的一部分。
四要素的關系可以構成一個三角形,(作品居中,其他三要素連線向外輻射)幾乎所有的理論都只明顯地傾向於一個要素,根據其中一個要素,生發出界定、劃分和剖析藝術作品的主要范疇,生發出藉以評判作品價值的主要標准。因此,運用這個三角形的圖示可以把這種種嘗試大體上劃分為四類:其中有三類主要是用作品與另一要素(社會、欣賞者或藝術家)的關系來解釋作品,第四類則把作品視為一個自足體孤立起來加以研究。
艾氏在《鏡與燈》中提出了作者、宇宙、讀者、作品等文學四要素的說法:
「每一件藝術品總要涉及四個要點,幾乎所有力求周密的理論總會大體上對這四個要素加以區辨,使人一目瞭然。第一個要素是作品,即藝術品本身。由於作品是人為的產品,所以第二個共同要素便是生產者,即藝術家。第三,一般認為作品總得有一個直接或間接地導源於現實事物的主題——總會涉及、表現、反映某種客觀狀態或者與此有關的東西。這第三個要素便可以認為是由人物和行動、思想和情感、物質和事件或者超越感覺的本質所構成,常常用『自然』這個通用詞來表示,我們卻不妨換用一個含義更廣的中性詞——宇宙。最後一個要素是欣賞者,即聽眾、觀眾、讀者。作品為他們而寫,或至少會引起他們的關注。」這種說法至今仍被沿用。
《鏡與燈》對我們今天的文學理論工作者所具有的普遍指導意義和價值遠遠超出了他對浪漫主義文論本身的討論,這種意義在更大的程度上體現在他所提出的文學批評四要素,也即社會、作品、藝術家和欣賞者。這四大要素放在一起幾乎可以包括西方文論史上各理論流派的批評特徵,使得初步涉獵西方文論領域者對這一領域的歷史演變、流派紛爭以及其當今現狀很快就有一個大致的輪廓。在這四大要素中,始終占據中心地位的無疑是作品,這也反映了作者的批評立場始終就是與閱讀文學作品密切相關的,這同時也是他為什麼要與解構主義的元批評方法進行論戰的原因所在,而那些形形色色的形式主義批評理論所側重的也恰恰是其與作品最為密切相關的一個方面。
作品與作品本身的關系也許正是那些擺脫大的社會文化語境、致力於表現純粹個人情感和美學理想的抒情詩類作品所側重的方面,在那些作品的作者那裡,文學作品被當成自滿自足的封閉的客體,似乎與外在世界沒有任何關系,作家的創作幾乎是本著「為藝術而藝術」的目的,這些作品常常被那些曾在批評界風行一時的英美新批評派批評家當作反復細讀的「文本」。
至於作品與欣賞者的關系,這在早期的實用主義批評那裡頗受重視,但強調批評過程中讀者的作用並將其推向極致則是20世紀後半葉接受美學和讀者-反應批評的一大功勞。在後現代主義文論那裡,讀者本人有著對文本的能動的甚至創造性的解釋權,而一部未經讀者-欣賞者閱讀欣賞的作品只能算是一個由語言符號編織起來的「文本」,只有經過讀者的閱讀和解釋它的意義的建構才能得到完成,因此讀者-欣賞者的參與實際上便形成了對作品的「二次創作」。
至於你的這篇作業呢,你需要舉出一部文學作品做例子,簡單說,從「社會」角度入手,需要分析這篇作品的社會背景,也就是成因;「作者」角度需要分析作者心理、作者的人生經歷,或者其人的世界觀價值觀;「作品」角度,需要分析文本的間架結構,「讀者」角度要分析接受者心理。下面給你一個範文:
從《鏡與燈》文學批評四要素看《紅樓夢》
[提要]《紅樓夢》的總主題或主旋律應是通過「崇女貶男」此一獨特文學手法,反映在當時特殊的社會背景下的男性文人的心理失衡和內心苦悶。
《紅樓夢》是中國文學史乃至文化史上的一部奇書。說它奇,是因為世界文壇上還沒有第二部作品像它一樣充滿謎團,以致雖然問世不會超過三百年,但即使是經過專家學者逾一個世紀的研究,至今還無法百分之百地確定其作者是誰?真正的主題又是什麼?
最妙的是,《紅樓夢》還催生了「紅學」,並因此養活了一大批靠它吃飯、美其名曰「紅學家」的專家學者。這在世界文壇上大概也是少見的,說它是中國繼秦皇兵馬俑之後給世界貢獻的第九大奇跡,恐怕也不為過。事實上,「紅學」確實是現當代中國學術史上的一朵奇葩,甚至被學者譽為能與「甲骨學」或「敦煌學」並駕齊驅,而毫無愧色。(注1)
作為一科專門之學,「紅學」自然會有學術爭議,因此自它誕生的那一天開始,就有了門戶,有了派系。根據一般的分類法,「紅學」可分為索隱、考證、文學批評三大派;按照紅學家周汝昌先生的分類法,則可分為曹學、版本學、探佚學、脂學四大支。(注2)相信還有其他的分類法,只是筆者才疏學淺,暫時還沒有看到有關這方面的資料而已。無論如何,這已足以說明「紅學」是由不同學派組成的。
一門學科有不同學派本來是好事,因為只有意見分歧才能引起辯論,而辯論又能進一步促進學科的發展。可惜的是,紅學家的門戶之見太深,有時為了捍衛「師法」的純正而不惜對別派學者的觀點採取文化大革命式的批鬥方式,中國明清小說學者歐陽健從版本學的角度開始質疑「脂評本」的真實性後,遭到主流紅學家的圍攻和封殺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歐陽健之所以會引起他們的極端反感,主要是因為他的研究成果從根本上動搖了胡適所開創的考證派紅學模式的立論基礎,而這些主流紅學家們大多數都是胡大宗師的徒子徒孫。(注3)
如果他們接受了歐陽健的觀點,豈不意味著苦心經營了大半輩子的研究成果都是毫無學術價值的一堆廢紙!既然他們拿不出足夠的道德勇氣來否定自己,就只能否定別人了。於是乎,「紅學家」搖身一變成了「紅學霸」,而「紅學階級敵人」歐陽健自然就成了「紅學專政對象」,必須被「批倒批臭」。而1994年在山東萊陽舉行的第七次全國《紅樓夢》學術研討會也就成了一次「紅學霸」精心布置的、別開生面的「批鬥大會」。(注4)
筆者無意評論孰是孰非,只是想藉此說明一個問題,即此種形式的紅學論爭已經超出了學術范圍,淪為意氣之爭,令人可悲。究其根源,就是因為中國大陸紅學家的主流紅學家過於迷信「自傳說」,以致一旦它受到顛覆性的沖擊,就受不了了。其實,與胡適一起建立新紅學的俞平伯,早在三十年代就已經覺得不宜過度強調「自傳說」,主張紅樓夢畢竟是小說。可惜的是,《紅樓夢》是曹雪芹家事的說法已經深植人心,盡管俞平伯本人一再呼籲要走出胡適,也無法改變紅學家的積習了。
紅學研究只有回到文藝批評或文藝研究的道路上才是正途。准此,紅學研究才可能有健康的、全面的、嶄新的發展,但並不一定要如余英時所主張的,「這種文學性的研究,無論其所採取的觀點為何,必然要以近代紅學的歷史考證為始點」。(注5)
英國學者艾布拉姆斯在其傳世名著《鏡與燈——浪漫主義文論及批評傳統》中,坦率地批評了當時西方文藝批評界的通行方法:「直到幾十年以前,現代美學對美學問題的探討都是依據藝術與藝術家的關系,而不考慮藝術與外界自然、與欣賞者、與作品的內在要求的關系。」艾氏的這段論述,我想用來形容紅學研究現狀也是頗為貼切的。
艾氏在《鏡與燈》中提出了作者、世界、讀者、作品等文學四要素的說法:
「每一件藝術品總要涉及四個要點,幾乎所有力求周密的理論總會大體上對這四個要素加以區辨,使人一目瞭然。第一個要素是作品,即藝術品本身。由於作品是人為的產品,所以第二個共同要素便是生產者,即藝術家。第三,一般認為作品總得有一個直接或間接地導源於現實事物的主題——總會涉及、表現、反映某種客觀狀態或者與此有關的東西。這第三個要素便可以認為是由人物和行動、思想和情感、物質和事件或者超越感覺的本質所構成,常常用『自然』這個通用詞來表示,我們卻不妨換用一個含義更廣的中性詞——世界。最後一個要素是欣賞者,即聽眾、觀眾、讀者。作品為他們而寫,或至少會引起他們的關注」。(注6)
既然至今為止,還沒有學者能超越艾氏提出第五要素,筆者將從這四個方面來檢視《紅樓夢》,不期望能提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創見,只求能把龐雜的紅學研究理出一個頭緒來,則於願已足矣。
《紅樓夢》的作品與形式
首先要看的是作品本身。這屬於文學本質論的范疇,研究的是作品與形式的問題。
20世紀的西方文論特別重視研究作品與形式的關系。其中一個重要學派提出了文學本體論的觀點,倡導者美國新批評派代表人物蘭塞姆提出了主張文學活動的本體在於文學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認為本體的作品僅僅是指作品形式,即所謂「肌質」、「隱喻」、「復義」、「含混」、「語境」、「反諷」等語言學或修辭學因素。(注7)
和其他中國古典小說比較,《紅樓夢》的獨特之處就在於它處處充滿了「啞謎」和「隱喻」,因此以文學本體論的方法來研究《紅樓夢》,稱得上是對口對路的。
以筆者接觸到的紅學研究文獻而言,絕大多數都是從考證方法入手,也就是所謂的「曹學研究」,還有一些是用心理分析方法來研究人物形象的,使用形式批評方法的少之又少,案頭上只有兩本書——台灣學者王佩琴的《〈紅樓夢〉夢幻世界解析》和大陸學者梅新林的《紅樓夢哲學精神》。
這兩本書都是從列維•斯特勞斯的神話學結構主義方法入手,設法釐清《紅樓夢》的種種「隱喻」背後的可能意義,進而揭示作品的本質。所不同的是,王佩琴使用的是以結構主義和敘事學相結合的方法,而梅新林採納的則是從結構主義入從解構主義出的手段。
兩位學者都認為《紅樓夢》的母胎是遠古的女媧神話,都主張作品結構由仙凡二界組成,都同意有一個從仙入凡再從凡返仙的敘述過程。所不同的是,王佩琴雖然提到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是攜帶石頭下凡並在最後把他度回仙界的關鍵人物,而且是通靈寶玉在人間的守護神,但卻停留於二元對立的經典神話學結構,沒有把「一僧一道」的存在提高到理論的層次;梅新林卻在主體(凡界)、母體(仙界)之間增加了中介(以「一僧一道」為仙界中介,以「一甄一賈」為凡界中介),建立了「思凡」、「悟道」、「遊仙」的三重復合模式,進而論證《紅樓夢》具有貴族家庭的輓歌、塵世人生的輓歌和生命之美的輓歌等三大主題。(注8)
筆者認為,西方形式批評理論可以為紅學研究開辟廣闊的新天地,應是21世紀紅學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不過,也應該注意到中國文學尤其是古典文學有其民族性和特殊性,不宜生搬硬套西方形式批評的現成理論。
20世紀西方文論是建立在西方現代語言學和現代修辭學的基礎上的。漢語和西方語言之間雖然有共性,但也有特殊性。因此,在使用西方形式批評方法來研究中國文學問題時,恐怕還得把這點考慮在內。
因此,筆者認為只有在中國文學理論界以漢語現代語言學和現代修辭學為基礎,建立起本身的形式批評理論和方法之後,再用「符合中國國情」的中國形式批評方法來研究《紅樓夢》,才能取得更能令人信服、更有學術價值的成果。
《紅樓夢》的作者問題
其次是作者。近百年來,紅學家用力最大的就是考證《紅樓夢》的作者究竟是誰的問題。由於「脂評本」的出現,使胡適提出的曹雪芹是《紅樓夢》作者的假說有了「物證」,因此紅學界傾向於接受此一說法,並成了定論。但是,歐陽健對「脂評本」的真實性提出了強有力的挑戰,這就使得人們不得不重新考慮曹雪芹是《紅樓夢》作者此一定論是否定論了。
既然「脂評本」的真實性大有可疑之處,脂硯齋的批語自然也就不甚可靠。為尊重學術起見,筆者認為在別無旁證的情況下,只能從文本自身所提供的線索來討論作者是誰的問題,畢竟這才是第一手資料,要比各種批語和前人筆記的記載等二手資料可靠得多。
根據幾種傳世的《紅樓夢》本子(包括真偽未辨的脂評本),曹雪芹對這部奇書作出的最大貢獻只是「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並沒有明言他是作者。換句話說,假如我們不採取任何預設立場,我們只能承認曹雪芹是《紅樓夢》的編者而非作者。但是,由於《紅樓夢》中也有「甄士隱」(真事隱)的暗喻,因此許多學者都認定以上這段文字是作家基於某種難言的苦衷不得已而為之的「假言」,其實是要讓讀者明白編者其實就是作者,也就是曹雪芹本人。
問題是,作者「難言的苦衷」是什麼?主張「自傳說」的考證派紅學家認為是「抄家之恨」,主張「排滿說」的索隱派紅學家則認為是「明亡之恨」。至於作者為什麼不能明言,各家學者都認為是要避開清朝的文網。筆者認為,這是不了解清代文字獄情況的當今文人的自作聰明之論。有清一代,最著名的文字獄莫過於「明史案」,而在此案中,連刻字工人都難逃一死,更何況是編者。如果說那是清初的暴政,在乾隆朝並非如此,較為寬松。准此,作者又何必故弄玄虛?況且,乾隆朝的文字獄政策也不見得真的寬松。余英時對此提出了相當獨特的看法,認為這是因為曹雪芹是旗人,不在文字獄偵緝對象之內,並舉出曹氏友人敦敏、敦誠都有懷念前明之詩作為例。(注9)若此說能夠成立,曹雪芹更無必要為掩飾其作者身份營造迷霧了。
因此,筆者認為《紅樓夢》中的這段話其實根本就不是迷霧,而是事實。也就是說,曹雪芹做的確實只是「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的編輯工作。當然,他在編輯過程中,也不排除有改寫的可能性。換言之,曹雪芹也能算是《紅樓夢》的作者,不過並非原創作者,而是根據《情僧錄》、《風月寶鑒》等其他小說為底本進行再創造的作者。遺憾的是,可能是書稿遺失或其他緣故,曹雪芹改寫完成或來不及完成就魂歸離恨天的再創作,並沒有完整地保存下來。後來,高蘭墅接受程偉元之請,又在曹氏遺本的基礎上,再進行再創作,遂有今日流行之一百二十回本《紅樓夢》。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紅樓夢》的作者既非吳梅村,也不是名不見經傳的「石兄」,也不是曹雪芹一人,而可能是一批不知名的文人加上曹雪芹和高鶚。換句話說,這是一部文人集體創作的小說,至少是曹雪芹和高鶚的共同創作,著作權不能全歸曹雪芹一人。
《紅樓夢》產生的社會背景
其次是世界,也就是作者當時身處的社會,或馬克思主義術語所謂的「第二自然」。從文學理論的角度看,要了解作者和世界的關系,主要是要探討作者如何根據生活進行藝術創造的過程和規律,即所謂的文學創作論。這是一個很復雜的課題,本文不予全面討論,只准備把焦點集中在作者的創作動機上面。
巧的是,這也是各派紅學家們喋喋不休的老問題。索隱派認為是排滿,考證派認為是寫家事,馬列派認為是反封建,另外還有愛情說、解脫說等等說法。筆者認為,《紅樓夢》作者的真正創作動機,由於文獻缺乏,史不足徵,無論今日之紅學家如何舌燦蓮花,說得天花亂墜,都是戲論!
要比較妥當地解決這個問題,大概只有兩個方法,一是從當時的社會狀況反觀作者所可能有的創作動機,一是與同時期的其他作品做比較研究,看看這些作品所共同反映的總主題或主旋律是什麼。
晚明以來,中國社會已經出現了個性解放的時代呼聲。反映在小說創作的方面,就是明末清初出現了大量的色情小說,而且能夠大行其道。色情小說的大量刊行,固然有書賈牟利的因素,但主要是其自身的存在價值,即扯破所謂偽善的道德面紗,還人以人的本來面目。
從社會學的角度看,個性解放乃至性解放實際上是一股顛覆社會規范的反社會力量,只能出現在社會規范力量不強的時代,而明末清初正是其時也。可惜的是,這股個性解放的潮流維持不了多久。隨著滿清政權站穩腳跟後,如何建立一個穩定的社會就上了清廷的議程,而康熙帝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就是向程朱理學借兵。
程朱理學誕生於宋代,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確實是新興思潮,也不失為一股推動社會發展的進步力量。可是,當程朱理學在後來被統治者利用之後,就開始變質了。到了明朝中葉,程朱理學已經走到了窮途末路,否則也不會輕易地被陽明心學取而代之。換言之,清廷以程朱理學作為御定的官方哲學,其實並不具備指導社會發展的資格,除了作為強勢政權裝飾門面的點綴之外,毫無價值可言。
然而,正是這股逆時代潮流而行的反動力量成了當時的官方意識形態,而它所要對付的主要敵人就是晚明以來的個性解放思潮。在這兩股勢力的夾攻下,當時文人的精神苦悶可想而知。一方面,他們內心深處對個性解放有著強烈的認同感;另一方面,他們為了生存又不得不苦讀經書,勤練八股,以求能夠一舉成名天下聞,而考科舉的主要動機就是混口飯吃。可以說,這是當時社會中所有男性讀書人的共同心態。相反的,無緣赴考,也無需擔當太多社會責任的女性可就蕭灑多了。她們不用讀經書,不必練八股,可以讀西廂、讀老莊,也能按自己的興趣填詞作詩,一切都可以憑個人的喜好去學。也就是說,當時的男性文人是為了生活而讀書,女性卻可以為讀書而讀書。
在這個特殊的社會背景下,《紅樓夢》作者塑造了一個以女性為主的理想世界「大觀園」,借主人公賈寶玉的口說出「女兒是水做的,男兒是泥做的」,並刻意把賈寶玉塑造成一個陰氣十足的男性,使人讀來無不產生「崇女貶男」的感受,自然也就可以理解了。
另一方面,也可以拿《紅樓夢》和《聊齋志異》、《儒林外史》等同時代作品做一下比較研究。從蒲留仙塑造的眾多聰慧的鬼女、狐女、妓女形象,吳敬梓塑造的沈瓊枝形象,可以看得出來,當時文人心靈世界中「崇女貶男」的傾向是何其的鮮明。即使是被視為替封建衛道士塗脂抹粉的《野叟曝言》,其中除了主人翁文素臣之外,其他有所作為的人物都是女性形象,如璇姑之善算、素娥之識醫、湘靈之能詩、難兒之知兵等等。
職是之故,筆者認為《紅樓夢》作者的創作動機,應是通過「崇女貶男」此一特殊藝術手段,來反映當時男性文人的精神苦悶狀況。這可能就是《紅樓夢》的總主題或主旋律。
筆者料定一些「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腹」的當今學者,肯定會以《紅樓夢》是一部偉大的現實主義文學作品,其作者具有鮮明的反封建、反禮教精神,作品主題是為封建主義敲響喪鍾之類的陳詞濫調來質疑我的這項觀察。對此,筆者的答復是,現實主義是《詩經》以來的中國文學傳統,《紅樓夢》也確實繼承了這個優良傳統,問題在於作者當時有沒有今人所主觀臆測的「高度政治覺悟」,能夠自覺地利用小說這個文學形式來反封建、反禮教?
《紅樓夢》的作者不是巴爾札克。巴爾札克除了創作《人間喜劇》以外,還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現實主義文學理論。我們可以說巴爾札克是自覺地反封建,並充分地把自己的理論應用在小說創作上,因為這是有文獻佐證的。可是,我們卻不能說《紅樓夢》的作者也有這樣的高度自覺,因為沒有文獻證明他或他們(即使我們認定曹雪芹和高鶚是作者)提出過類似的理論。我們充其量只能說,《紅樓夢》作者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創作了一部在客觀上具有反封建和反禮教特徵的偉大現實主義文學作品。
《紅樓夢》的原初讀者
最後是讀者,也就是作品為誰而寫的問題。從《紅樓夢》用語典雅,在問世初期流傳不廣等蛛絲馬跡看,可知並非一般迎合市場需求而創作的「才子佳人小說」。也就是說,作者在創作《紅樓夢》時,壓根兒就沒有考慮到要拿這部作品去賣錢,只是在友人之間傳閱而已。如果不是程偉元在乾隆末年竭力搜羅,並「同友人細加厘剔,截長補短,抄成全部,復為鐫版,以公同好」(注10) ,這部偉大的文學作品恐怕早就「落得白茫茫一片真干凈」了。
雖然我們無緣得知作者創作《紅樓夢》時的原初讀者群是何方神聖,但是從較早的記載只見於裕端《棗窗閑筆》、諸聯《紅樓評夢》等旗人貴族的筆記,可以猜測其原初讀者群應是旗人貴族。如果此說能夠成立,那麼《紅樓夢》最初的讀者應是旗人貴族,由此也可以反證其作者似當出自同一個圈子。至於能不能因此得出結論說其最早的讀者是旗人貴族,筆者就不敢妄斷了。不過,筆者可以肯定其原初讀者絕非市井小民,也不會是中下層文人,否則絕不可能流傳不廣。
有清一代,清廷異常重視八旗子弟的教育,因此旗人貴族文化程度較高,尤其是康熙、乾隆兩朝的旗人貴族,幾乎個個都能詩擅詞,琴棋書畫無一不精。如果《紅樓夢》作者的讀者對象是旗人貴族,其創作就絕對不能馬虎,否則是進不了他們的「法眼」的。我想,也只有這樣才能解釋為什麼《紅樓夢》遣詞用字之典雅、藝術技巧之高超、藝術氛圍之濃郁,遠遠超出其他傳世古典小說,成為中國古典小說的登峰造極之作。
至於是哪一階層的旗人貴族,筆者認為應該不是「聖眷正濃」的上層貴族,而是在雍正朝「整理旗務」之後,失去了種種特權,不得不憑個人的努力,和漢族文人一樣要經過科考才能躋身上流社會的沒落貴族。只要他們,才能體會《紅樓夢》「崇女貶男」背後的真精神;也只有他們,才會在看到賈府盛極而衰後,不得不掩卷長嘆。
[結論]:
千里來龍,到此結穴。筆者通過艾氏文學四要素考察了《紅樓夢》之後,得出了以下的結論:
首先,紅學研究今後要取得更進一步的發展,必須回到文藝研究和文藝批評的道路上,引進20世紀西方形式批評不失為一個好方法,但是要注意到中國文學的特殊性和民族性; 其次,《紅樓夢》並非一部個人獨立完成的創作,曹雪芹可能是其中一位比較重要的作者,但高鶚也功不可沒,在無法確定其他作者是誰的情況下,應該尊重事實,承認《紅樓夢》是曹雪芹和高鶚的共同作品;
其三,《紅樓夢》的總主題或主旋律應是通過「崇女貶男」此一獨特文學手法,反映在當時特殊的社會背景下的男性文人的心理失衡和內心苦悶;
其四,《紅樓夢》的原初讀者,應是沒落的旗人貴族。
注釋:
(1)余英時認為,自從胡適提倡以考證方法來研究《紅樓夢》後,這項考證工作已經和近代中國學術的主流,即乾、嘉考據學到「五四」以後的國故整理匯合了。因此,從學術史的觀點來看,紅學無疑可以和當代的顯學如「甲骨學」或「敦煌學」等並駕齊驅,而豪無愧色。這個觀點是余英時在《近代紅學的發展與紅學革命——一個學術史的分析》一文中提出的,見余英時著《紅樓夢的兩個世界》頁2,台北聯經出版社,1996年2月初版。
(2)周汝昌《什麼是紅學》,《河北師范大學學報》1982年第3期。
(3)胡適1921年在考證派紅學開山之作《紅樓夢考證》中提出「自傳說」時,只是停留在「大膽的假設」的階段,並沒有拿出任何足以令人信服的證據來證實他的論點。到了1927年,《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甲戌本突然出現在胡適的案頭,才扭轉了他在紅學研究上的被動局面,因為甲戌本中有不少批語恰好證實了他在六年前的「假設」。這也同時確立了胡適作為考證派紅學開山祖師爺的地位。
(4)克非在《世紀末「紅學」的尷尬》一文中,批評主辦這次研討會的中國紅學會沒有邀請不同學派的人參加會議,同時也批評會議的主持者馮其庸還帶頭對無緣出席會議的歐陽健搞缺席審判。此文刊於《粵海風》1997年第10期。
(5)余英時〈近代紅學的發展與紅學革命〉,《紅樓夢的兩個世界》頁29,(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6年二月初版第五刷。
(6)〔美〕M.H.艾布拉姆斯《鏡與燈——漫主義文論及批評傳統》頁5,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12月第一版。
(7)童慶炳主編《文學理論教程》頁43,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4月第2版。
(8)參考王佩琴《〈紅樓夢〉的夢幻世界》,(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3月第1版及梅新林《紅樓夢哲學精神》,學林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
(9)見余英時〈曹雪芹的「漢族認同感」補論〉,《紅樓夢的兩個世界》頁199至210,台北聯經出版社,1996年2月初版。
(10)〔清〕程偉元《紅樓夢序》,王志良主編《紅樓夢評論選》(上)頁5,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5月第一版。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⑨ 文章的賞析怎麼寫,求簡潔明了通俗易懂的回答~~~速度!!!急呀!!!
賞析文章一般有兩種寫法:
⑴綜合分析法——通過對全詩的整體分析,表達自己的觀點。
在這種體式下,較完整的寫法是:
A.作者簡介。
B.作品寫作背景簡介。
C. 作品意象分析(詩句的解釋或翻譯,詩句所表達的情感、思想,詩句表達的意境)。
D.作品藝術手法分析(通常結合在作品意象分析之中)。
E.作品藝術特點的綜合評價(往往帶有總結的意味)。
如果不要求很完整,則可不寫作者簡介、寫作背景兩部分。
⑵主題分析法—就詩歌最突出的方面進行分析,表達自己的觀點。
採用這種寫法時,往往只抓住一個方面,如意境、語言表現力、某一手法的表達思想情感的妙處等等。對於其他方面,則不論及,因而它的篇幅一般較短小。
必須指出的是,無論採用那一種寫法,都應該有欣賞者自己對詩歌的理解和分析,力戒人雲亦雲、甚或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