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唐人執筆方法和技巧

唐人執筆方法和技巧

發布時間:2022-04-04 17:00:22

⑴ 關於唐人的執筆方法

用筆的第一步是掌握控制毛筆,如何掌握控制毛筆,直接影響到如何使用筆鋒,因而書法理論家很早就開始注意探討這個問題。傳晉代衛夫人《筆陣圖》是較早的一部指導初學者的著作,其中說:\「凡學書字,先學執筆。」並具體指出:\「若真書,去筆頭二寸一分;若行草書,去筆頭三寸一分,執之。」沒有說明如何用手的各個部位來控制毛筆,而著重談書寫不同的字體時應握住筆桿的什麼位置。這也是執筆的一個重要方面,但往往為學書者所忽視。唐代是對執筆法研究有重要成果的時代。傳虞世南所著《筆髓論·釋真》說: \「筆長不過六寸,捉管不過三寸,真一、行二、草三。指實掌虛。」承續《筆陣圖》的意見,強調書寫不同字體應當擔在筆桿的不同位置,但更重要的則是提出了控制毛筆的一條極其重要的原則\「指實掌虛」,分別強調了指、掌在執筆時的狀態,在執筆法研究的歷史上意義重大。傳李世民《筆法訣》說;\「大抵腕豎則鋒正,鋒正則四面勢全。次實指,指實則節力均平。次虛攀,掌虛則運用便易。」不僅對虞世南\「指實掌虛」的提法進一步說明了理由,而且增加了一條\「腕豎」,影響也十分深遠。孫過庭《書譜》中原應有關於筆的\「執、使、轉、用之由」的內容,但今本已經不存,十分可惜,不過可以肯定他是作過相當深入的研究的。張懷瓘對這個問題也進行了探討:\「執筆亦有法。若執筆淺而堅,掣打勁利,掣三寸而一寸著紙,勢有餘矣;若執筆深而束,牽三寸而一寸著紙,勢已盡矣。其故何也,筆在指端則掌虛,運動適意,騰躍頓挫,生氣在焉;筆居半則掌實,如樞不轉,掣豈自由?運轉旋迴,乃成稜角,筆既死矣,寧望字之生動!」所謂\「淺、堅,深、束」,指的是手指執筆所用的部位和用力方式,辨析精微,對執筆法的研究又深入了一步。

⑵ 書法正確的執筆方法

書法正確的執筆方法是:按、押、鉤、格、抵。

按:是指用拇指的第一節緊按筆管的左、後側,力量由內向外。

押:通壓,是指食指第一節壓住筆管的右、前側,力量由外向內,與拇指相對捏住筆管。

鉤:是彎曲、鉤住的意思,是指中指彎曲如鉤,用第一節指肚前端鉤住筆管外側,力量從外向內,中指與食指合力,對著拇指,以更穩地控制筆管。

格:是抗拒的意思,是指無名指用甲肉相連之處頂住筆管的內側,力量從右內側向左外側推出。

抵:是推、抵抗的意思,是指小指緊靠無名指而不接觸筆管,以增強無名指向外的推力。

(2)唐人執筆方法和技巧擴展閱讀

除了上述的正確方法之外,還需掌握幾個要領:指實、掌虛、掌豎、腕平、管直。

1、指實,就是手指執筆要有力量,外側四指相互靠攏,骨節向外,密實而不鬆散。內側拇指中部骨節尤其要注意使之向外凸起,使虎口圓如馬鐙形,這樣五指一齊用力,執筆既堅實有力,又有助於運筆,使之松緊適度。

2、掌虛,就是執筆時掌心要虛空,不能曲指塞掌,無名指和小指都不要貼到掌心,好像手心裡拿著了雞蛋。大拇指和食指間的虎口要張開大些。這樣,運筆就能穩實而靈活,容易把字寫得健美。

3、掌豎,就是執筆時手掌要豎起來。掌豎才能筆直,筆直才能鋒正,鋒正則四面勢全,運轉自如。

4、腕平,是指手腕與桌面要平行。康有為說「欲用一身之力,必平其腕,豎其鋒」。因為管直則鋒正,這與運腕、掌豎有密切關系,掌豎、腕平、管直鋒正,加之懸肘用筆,既靈活又有力。

5、管直,執筆寫字時要盡量保持筆管紙面垂直,使筆畫容易保持中鋒。但在具體的運筆過程中,筆管有時要有俯仰傾斜的情況,重要的是斜而能正,重心平穩。

⑶ 執筆的正確方法

毛筆字的正確執筆方法與書寫姿勢(書法基本常規)
通過毛筆練習毛筆字,學習書法技巧,第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正確地執筆,因為執筆的方法好壞,直接關繫到能否靈活自如地運筆把字寫好。
一、關於毛筆字執筆法
歷來有很多說法,什麼單鉤法、雙鉤法、鳳眼法、回腕法、撥鐙法、五字訣、八字訣等等,這么多的「法」,看起來挺玄妙的,真是有點使人摸不著頭腦,無從學起。其實,執筆法並不神秘,也不復雜。宋代大書法家蘇東坡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把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這句話是說,執筆很簡單,沒有固定的方法,只要靈活自然,便於書寫就行。那麼,究竟應該如何執筆呢?
執筆又叫拿筆。由於毛筆已不是我們現代流行的使用書寫工具,拿筆、用筆的方法與鋼筆、鉛筆大不相同,為了能使柔軟而有彈性的毛筆在書寫時筆鋒能在筆畫的中間運行,做到「中鋒運筆」,我們必須掌握正確的拿筆方法,前人傳下來的拿筆方法有多種多樣,其中「五指執筆法」最為常用易學。
這種執筆法,強調每一個手指都在執筆中發展揮作用。前人將五指各自的作用概括為(yan,讀作厭)、押、鉤、格、抵五個字。因此五指執筆法又稱「五字執筆法」。如圖:

具體方法介紹如下:
①以拇指和食指將筆桿拿起,即用拇指、食指的第一指節相對捏住筆桿;注意大拇指的第一關節要向外凸起,不要凹下去。
②中指並於食指的下面,並向內勾住筆桿,注意也要用第一指節;(因為手的第一指節感覺最靈敏,最靈活,應用也最多。)
③無名指的指背向外抵住筆桿的內側;
④小指跟在無名指後面,兩指合力,抵住筆桿,起輔助作用。
切實掌握五指執筆法,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項要領:
第一、筆桿必須正直不歪斜,這樣毛筆的主鋒則正,寫起字來才不會像拿刷子刷東西一樣。
第二、執筆要注意做到「指實掌虛」。即在執筆時手指接觸筆要實,手掌要虛,五個手指捏筆要緊密靠攏,手掌心空虛,像握著一個小雞蛋似的,無名指和小指都不要碰到掌心。這樣可以使毛筆在手中捻、轉、提、按,靈活圓轉、提按運用自如。
第三、執筆時還要做到豎掌、平腕才能把筆拿正。豎掌就是手掌要斜立起來,不要像拿鋼筆或鉛筆那樣使手掌卧桌上;平腕是要求執筆的手腕要與桌面平行,這和豎掌有密切關聯,掌豎,腕就自然平了。
特別要注意的是手腕一定要放鬆,切不可緊張僵死。因為只有在放鬆的情況下,才能運動靈活,使通身之力不受阻礙地運於毫端,施於紙上。至於手腕與手掌的位置關系,要看寫字的大小不同而相應變化。寫小字(1cm 左右),腕部較低,運筆時多用指;寫中字(3cm 左右)或大字(6cm左右腕部相應提高,並要自然放鬆,運筆時指、腕並用。更大的字(10cm 以上),最好站著書寫,腕部相應的還要再提高些,肩與肘不要緊張。否則,筆就容易抖。
這里還要說明的是上述要求是作為初學書法練字時應養成的良好方法、習慣。至於練到相當程度,寫字時(尤其是草書),筆在紙上提按、頓挫、進退、迴旋,筆管在移動姿態時會有斜正變化,這也是很自然的現象,不必把問題絕對化。
二、關於執筆的高低。
明確了執筆的正確方法,還應了解執筆部位的高低,執筆高,運筆范圍大,容易靈活,但不容易穩;執筆低,運筆范圍小,容易穩,但不靈活。我們認為,除了寫特小的字以外,還是採用高執筆法為好。一般執於筆桿的二分之一處或偏上一些,這樣運筆靈活,范圍大,既可以寫楷書,也便於寫行、草、篆、隸等其它書體。當然還要根據所寫字的大小而定。
寫小字時,可稍微偏低一些。因為寫小字基本以手指活動為主,用指多於用腕。把筆拿得過高,容易吃力,而且在寫字過程中還難把握住運筆的准確性,不容易把小字寫好。
寫大字時執筆就要高一些,因為寫大字要向四面八方運筆,范圍大、執筆高,這樣才能便於運轉。
寫行書、草書,不但執筆要偏高一些,還要強調懸腕。寫很大的字(比如一尺左右)運筆則需要用腕、肘、臂、肩甚至全身的力量,手指的作用只是拿穩筆桿,執筆的高低就不是最要緊的了。
關於執筆的松緊。執筆要以靈活、自然、松緊適度便於書寫為好。因此,執筆既不要太緊,也不可太松,緊容易僵,不靈活;松沒有力量,字寫出來軟弱無力。所以最好是松緊適度,才能揮灑自如。
三、腕、肘的運用
學會了執筆的正確方法,要把字寫好,還應當掌握運用腕肘的方法。因為寫字時不僅要用指力,還要靠腕力的運用。「執筆在指、運筆在腕」運用手腕的力量運筆寫字,活動范圍大,控制能力強,才能使寫出來的點畫有力,筆畫圓滿,把字寫好。因此學會運腕對於寫好字是很重要的。
運腕的方法主要有三種:枕腕、提腕、和懸腕。
1、枕腕法:寫字時把右手腕平放在桌上,稍微貼著桌面,或用左手墊在右手腳下。此法書寫起來穩實,寫字不太吃力,適宜寫小字、中字。
2、提腕法:寫字時右手腕懸提,右手肘部輕輕靠在桌面上,手腕靈活,筆鋒運轉進退自如,此法適宜寫中字、大字。提腕寫字需要注意的是肘部最好不要用力緊緊貼靠桌面,使手腕運轉僵硬不靈活,以致影響寫字的效果。
3、懸腕法:寫大字時,手、腕、肘、臂部都要憑空懸起,不要碰到桌面,手腕持平。向前伸開,這是寫大字時必要的條件,因為字大,運筆進退幅度也大,不懸腕是沒法放開來寫的。學會懸腕寫字,對於我們今後書寫大字標牌、對聯、廣告、標語很有益處。
初學寫字,要腕肘懸起。手臂懸空,的確不容易,一開始簡直不敢寫,寫起字來,筆畫難看,時間稍長,手臂肌肉還會酸痛。這主要是缺乏這方面的練習,只要堅持練下去,有三個月就會逐漸適應,腕力能漸漸加強。習慣成自然,寫字時就能夠感到手腕、手臂輕松,下筆有力、運筆自如。
四、關於毛筆字寫字的姿勢
這不僅與寫好字有密切的關系,對身體健康也有一定的影響,所以我們從一開始學習書法,就要注意用最好的姿勢來寫字,養成良好的習慣。寫毛筆字有兩種姿勢。一種是「坐勢」,一種是「立勢」。在書寫的時候,字小(10cm以內),篇幅小,宜用「坐勢」;字大(10cm 以上),篇幅大,則採用「立勢」為宜。
「坐勢」書寫要做到:身直,頭正,臂開,足安。
1、身直 是指在寫字的時候,要坐端正,不要曲背,更不能趴在桌上,胸部要離桌沿一拳左右。
2、頭正 是指在寫字的時候,頭部要端正,微向前傾,眼睛要離紙面約一尺左右。
3、臂開 是指在寫字的時候,兩臂自然撐開,以便左右揮灑,書寫自如。
4、足安 是指在寫字的時候,兩腳平放在地面,要求自然踏穩,使身子穩定。
「坐勢」書寫的時候,也可以使用「寫字姿勢校正夾」,以便更快地掌握正確的書寫方法,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立勢」書寫方法:
在「坐勢」的基礎上,站立書寫,除了以上四點要求以外,還要懸臂書寫,可以在桌子上寫,也可以在地上寫。用站勢寫字時,兩腳可前後分開,上身微傾,但不要彎曲。左手按住桌面,右手懸腕執筆,使腕、臂及全身力氣能用上。
無論是「坐勢」還是「立勢」,在書寫的時候都要使全身各個部位感到自然、得力;不應有任何緊張、僵硬以至別扭的感覺。這樣才能在書寫時得心應手,心、眼、手一致。
還有一點要說明的,就是有人總喜歡講寫字的時候,筆桿要對這鼻子尖,其實這並不一定是最好的書寫方法,因為筆桿對鼻尖有時會擋住視線,影響書字。總之,從執筆方法到書寫姿勢,要以靈活自然為標准,五指齊力,指實掌虛,便於書寫就行了。一切違背自然,對身體無益的盲目要求都是不足取的。同學們在練習的過程中,要細心體會,逐漸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為寫一手好字打下基礎。
怎樣才能做到以上講的書寫姿勢和執筆方法嗎?告訴同學們兩個方法:
1、利用「姿勢校正夾」;
2、用一面鏡子放在桌子左上方,照著自己,隨時按照正確的要求校正自己的姿勢與執筆的方法。這樣,很快就能掌握並逐漸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原文來源:世紀家園
原文地址: http://www.sydjy.cn/bbs_list.asp?Id=2762

⑷ 練書法時 最佳的執筆方式是什麼

鏈接:https://pan..com/s/1id03oVJoRfnMn-ZwBSDaQQ

提取碼:3uen

不正確的坐姿和握筆是近視的第一原因。這里有坐姿和握筆的講解視頻,希望能幫到你

⑸ 正確的書寫姿勢與執筆方法是什麼

一、書寫姿勢
書寫的姿勢對於練習寫字非常重要。正確的寫字姿勢不僅能保證書寫自如,減輕疲勞,提高書寫水平。
1、上身坐正,兩肩齊平。
2、頭正,稍向前傾。
3、背直,胸挺起,胸口離桌沿一拳左右。
4、兩腳平放在地上與肩同寬.
5、左右兩臂平放在桌面上,左手按紙,右手執筆。
6、眼睛與紙面的距離應保持在一尺左右。

二、執筆方法
執筆方法關繫到筆的控制、運筆靈活性、書寫速度,直接影響書寫效果。
正確的執筆方法,應採用三指執筆法。
1、右手執筆,大拇指、食指、中指分別從三個方向捏住離筆尖3厘米左右的筆桿下端。
2、食指稍前,大拇指稍後,中指在內側抵住筆桿,無名指和小指依次自然地放在中指的下方並向手心彎曲。
3、筆桿上端斜靠在食指的最高骨處,筆桿和紙面呈50°左右。
4、執筆要做到「指實掌虛」,就是手指握筆要實,掌心要空,書寫起來才能靈活運筆。

⑹ 執筆,怎樣才正確

(一) 筆桿垂直
筆正,指筆桿應與紙面基本保持垂直,為的是保證中鋒行筆,具體說是筆桿垂直,便於調節八面鋒的筆鋒指向。值得指出的是,在運筆過程中,隨著手腕的擺動,筆桿會倒向筆鋒所指的方向,如寫橫畫時筆桿向左傾斜,寫豎畫時筆桿向前傾斜.這是完全合理的,但不能讓筆桿倒向運筆方向而造成拖筆,更不可倒向筆畫的兩邊而形成偏鋒。
(二) 指實掌虛
指實,用指尖捏筆,不能用指關節處勾筆。因指尖部分感覺靈敏,易於控制筆鋒的細微變化。手指捏筆要松緊適度。一般地說,所寫的字越小,筆就越要捏緊一點,大字則可松一些。坐書姿勢捏筆要緊一些,立書姿勢則可松一點。
掌虛,是指執筆時掌心要虛空。無名指、小指不得握於掌內。古人說,虛可容卵。即是說掌心要有一個雞蛋大小的空間,目的是便於手指及關節的靈活運動。
(三) 自然放鬆
執筆自然放鬆,指、腕、肘、肩四關節必能靈活運轉,寫起字來輕松自如。比如吃飯拿筷子,如果筷子抓得很緊,碗里的飯菜必然夾不到嘴裡去,執筆的道理也是一樣。
最為普遍的是執筆法中的五字執筆法。當代有關書法基礎的教科書,都認定這種方法是正確的執筆方法。當代書法家沈尹默先生對五字執筆法極為推重,他在《書法論叢·書法論》中說:書家對於執筆法向來有種種不同的主張,我只承認其中之一種是對的,因為它是合理的,那就是由二王傳下來的,經唐朝陸希聲所闡明的:擫、押、鉤、格、抵五字法。沈先生的觀點是否有些絕對,我們暫且不論。但我們卻從中看到了五字執筆法的影響力是廣泛而巨大的。
下面我們對擫、押、鉤、格、抵五字的含義作一簡明的解釋,以幫助大家了解這種執筆方法的特點。
擫,是用手指按的意思,是指用拇指指肚前端在筆管左側按住筆管。
押,通壓,是從上而下用力的意思,是指食指第一節在筆管右側從上而下用力與拇指相對夾住筆管。
鉤,是彎曲,鉤住的意思,是指中指彎曲如鉤,用第一節指肚前端鉤住筆管前面。
格,是抗拒的意思,是指無名指用甲肉相連之處從後向前推擋筆管。
抵,是推,抵抗的意思,是指小指緊靠無名指輔助它向前推擋筆管。
五字執筆法是用擫、押、鉤、格、抵五字來概括說明五個手指的作用,它強調五指各司其職,又通力配合,執筆穩健,使筆能上下左右靈活運動。在運用五字執筆法時,注意用手指第一節的中上部分執筆,掌心自然空虛,即可符合執實掌虛的執筆要求。因此,我們認為初學者可選用這一執筆方法。
其實不必拘泥以上的五字這個形式,筆者覺得現在用捏鉤頂扶四字執筆法更通俗,更容易被初學者接受,下面也簡單介紹一下,供大家參考。
捏,大拇指與食指捏住筆桿中部,能自由轉動筆管。
鉤,用中指第一個指節的指肚前端從外面往裡鉤住筆管。
頂,是指無名指用甲肉相連之處從後向前頂住筆管。
扶,小指緊靠無名指,扶著無名指向前頂住筆管。

⑺ 簡述正確的執筆方法

⑻ 執筆有哪些方法

一、執筆有哪些方法
自古至今,執筆的方法五花八門,可以說應有盡有。據已故的著名書法家沙孟海先生從古畫上書寫者的執筆姿勢考證認為,古人是用三指執筆法寫毛筆字的。因為那時候的人都盤腿坐在地上,也有雙膝著地跪坐的,屁股坐在跪著的雙腿上。那時候沒有板凳也沒有桌子,只有像茶幾之類的機子,因為機子很低,寫字時手都得懸起。此法傳到日本,一直沿襲至今。到來代桌椅板凳開始大興,生活習慣也隨之發生變更,執筆方法也變為五格執筆法了。宋代大書家蘇東坡卻仍用三指執筆,當時有人指出他執筆方法不對頭,他卻說「執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就是說執筆沒有一定的標准方法,只要手心虛空,執得靈便就行。再如握管法,用手掌將筆桿整把地抓住書寫。撮管法是將五個手指的指尖並攏在一起,捏住筆桿的尾部書寫。古人執筆方法眾多,但使用最廣泛,也可以說普遍接受的是「按、壓、鉤、頂、抵」五指執筆法。

二、五指執筆法
「五指執筆法』是用右手五個手指全派上用場,用「按、壓、鉤、頂、抵」的方法把筆執穩,使手指各司其職。具體的握筆方法是:大拇指的第一書內側按住筆桿靠身的一方,大拇指處於略水平的橫向狀態。食指的第一節或與第二節的關節處由外往裡壓住筆桿。中指緊挨著食指,鉤住筆桿。無名指緊挨中指,用第一節指甲根部緊貼著筆桿頂住食指、中指往裡壓的力。小指抵住無名指的內下側,幫上一點勁。這樣形成五個手指力量均勻地圍住筆的三個側面,使筆固定,手心虛空。同樣是五指執筆法,又因手格的張開和並攏、筆執在指尖處還是手指第二關節處而形成多種形式,古人稱之為「鳳眼」、「虎口」、「鵝頭」等五指執筆的不同態勢。

三、枕腕、懸腕與懸肘
枕腕: 枕腕是執筆的手腕枕靠在桌面上或枕靠在左手背上書寫的方法。也有採用一種叫「臂擱」的竹片來擱手的,一般用於夏天,因夏大容易出汗,手上的汗水容易將紙洇潮。用枕腕法書寫毛筆字,因手腕靠在桌上手很平穩,適宜於寫小楷或一寸見方的中楷,但也因手腕擱死了難於移動。如果再寫大一些的字,就要用懸肘來書寫。
懸腕: 懸腕是執筆的手腕懸起,離開桌面,肘(Zhou,上臂與前臂相連的、突出且可活動的部位)臂仍靠在桌上的書寫方法。這種方法,手腕活動范圍比枕腕法大一些,臂和肘關節還是靠在桌上,仍然比較平穩,可寫二三寸大小的大楷字。如果寫對聯或擘窠大字,就要用懸肘法來書寫。
懸肘:懸肘是執筆的手臂全部懸空來書寫毛筆字的方法。這種方法因手臂不靠在桌上,沒有一點妨礙,可以任意揮灑,不管寫大字、小字都很適宜,是最佳的書寫方式,也是書法家普遍採用的方法。宋代的大書法家米蒂,連寫小楷字都用懸肘法來寫,可見他功力有多深。當然初學者沒有必要這樣做。
我們練毛筆字,在起步階段時,因對毛筆的性能一點也不熟悉,可先用懸腕法寫二三寸見方的楷書,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對筆法稍有把握以後,手也慢慢聽使喚了,可採用懸肘法來練習。當然,突然將手臂全部懸空,一上來有一定的困難,手會酸麻、疼痛,只要堅持便會解決。快則一個星期,慢則一個月。如果開始階段就怕疼,或者看看寫的字還沒有原來枕腕時寫得好,仍把手臂放回到桌面上,那很可能一輩子手臂都懸不起來。
清代有個書法家,他就因沒能過懸肘關,寫毛筆字時手腕總是枕在桌面上,寫大字沒法進行,於是在屋樑上懸掛一根繩子,結成繩圈,將執筆的手套在圈裡書寫。可見不能懸肘是件很麻煩事。

⑼ 執筆姿勢!!

正確的握筆方法和寫字姿勢(轉)
兒童肌肉的發育是不平衡的,比較大的肌肉先發育,細小的肌肉發育要晚些。初入小學,跑、跳都很自然和協調,但是手部肌肉才開始發育,做精細動作的能力較差,握筆寫字是比較費勁的。家長要耐心指導,幫助小學生掌握正確的握筆方法。
正確的握筆方法是:筆桿放在拇指、食指和中指的三個指梢之間,食指在前,拇指在左後,中指在右下,食指應較拇指低些,手指尖應距筆尖約3厘米。筆桿與作業本保持六十度的傾斜,掌心虛圓,指關節略彎曲。
如果兒童握筆方法不正確,握筆太低,不僅寫字時手容易疲勞,還會因握筆太低擋住視線,因而是扭身歪頭,引起坐姿不良、眼與物距離過近。
筆是學生學習的必需用具。低年級學生主要用鉛筆寫字,小學生握筆的方法和寫字的姿勢是否正確,和筆桿的長短也有一定關系。筆桿太短,學生為了能看得清楚,只好低歪著頭、扭著身子寫字。因此,當鉛筆用到原長的1/2時,應加筆帽,以增加其長度。
正確的寫字姿勢是:身體坐正,兩腿自然平放,頭和上身稍向前傾,胸部離桌子一拳,兩臂平放在桌面。右手執筆寫字,左手按紙,紙要放正。要給孩子配備高矮合適的桌椅。當孩子要寫字時,首先提醒他注意姿勢,然後再幫助他糾正錯誤姿勢。只要持之以恆,孩子一定能掌握正確的執筆方法和寫字姿勢。 「歪著頭、扭曲著身子、彎著腰、斜著眼看、側身趴在桌子上、手腕靠前彎曲著、大拇指壓著食指、本子橫放著……」以上這些,是筆者見到的課堂上為數不少的學生,在寫字時表現出來的種種「怪姿」。導致這些「怪姿」的最直接原因就是學生的執筆姿勢不正確。每次聽課我都注意學生的執筆姿勢,發現每個班級都僅有少學生能夠正確執筆,為什麼學生執筆姿勢的正確率為什麼會這么低?我認為主要有兩點原因。首先,學生剛學執筆時,就接受了錯誤的方法,這是最根本的原因。有些家長,甚至有一些教師的執筆姿勢都不正確,那麼,他們教出來的孩子怎能掌握正確的執筆姿勢?其次,有些教師只關注學生的其他習慣的培養,認為執筆姿勢正確與否只是小事一樁,因此也就沒有把學生的不正確執筆現象放在心上,結果導致學生一年又一年地錯下去。錯誤的執筆姿勢不僅會影響學生的視力,還可能影響到學生其他身體器官的正常發育。衛生部近視眼重點實驗室主任褚仁遠教授、博導通過調查發現,近視眼的最大成因並不在於傳統所認為的眼睛離書本太近,而是錯誤的執筆姿勢。他們調查了300名正視學生和300名近視學生的執筆姿勢,發現正視兒童較多採取拇指與食指不相碰的姿勢,而近視學生喜歡拇指與食指對捏或交叉,度數越深,採取錯誤姿勢的比率越高。褚仁遠表示,根據統計,近視學生中95%左右的學生都存在對捏或交叉握筆現象,但教育界普遍關注坐姿對兒童視力的影響,握筆姿勢的正確與否卻長期遭到忽視。

閱讀全文

與唐人執筆方法和技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三維觸控使用方法 瀏覽:558
約束帶的使用方法 瀏覽:910
抗疫治療的最新方法 瀏覽:520
魅族2手機許可權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40
治療孕吐的方法 瀏覽:573
用錢折東西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504
數據驅動的決策方法研究 瀏覽:412
干蒜瓣怎麼腌制方法大全 瀏覽:619
數字電子設計教學方法 瀏覽:745
華為拍照照片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227
大米枇杷粥的食用方法 瀏覽:335
李子園施肥方法視頻 瀏覽:580
恐懼症治療好的方法是什麼 瀏覽:144
蟲百敵的使用方法 瀏覽:673
握拳的公式方法有哪些 瀏覽:420
荷花家庭種植方法 瀏覽:514
非洲菊怎麼插花方法 瀏覽:83
夏季風熱感冒的治療方法 瀏覽:658
韓國sk投影儀使用方法 瀏覽:409
動物基因檢測的方法 瀏覽: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