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免疫學檢驗最常用的方法拜託各位了 3Q
以下是幾種常用的免疫學技術: 1.免疫熒光技術 免疫熒光技術是利用熒光素標記的抗體(或抗原)檢測組織、 細胞或血清 中的相應抗原(或抗體)的方法。由於熒光抗體具有安全、 靈敏的特點,因此已 廣泛應用在免疫熒光檢測和流式細胞計數領域。 根據熒光素標記的方式不同,可 分為直標熒光抗體和間標熒光抗體。 間標熒光抗體中一抗並不直接連接熒光素, 而是先將一抗結合到蛋白,然後帶有熒光素的二抗再結合至一抗。 通過二抗的結 合,能將信號進行放大,因此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檢測的靈敏度, 但是隨之帶來 的高背景也降低了檢測的特異性。近年來, 隨著熒光素和熒光檢測技術的不斷進 步,熒光檢測的靈敏度已經接近同位素檢測的水平, 直接標記的熒光抗體逐漸取 代間接標記抗體。這些標記了熒光素的抗體直接結合至抗原, 大大提高了檢測的 特異性,使檢測的結果更加准確可靠。熒光檢測技術的發展, 使得免疫熒光技術 在傳染病診斷上有廣泛的用途,如在細菌、病毒、 螺旋體感染的疾病,檢查IgM 抗體,做為近期接觸抗原的標志。 利用單克隆熒光直接標記抗體鑒定淋巴細胞的 亞類。通過流式細胞儀,針對細胞表面不同抗原, 可以同時使用多種不同的熒光 抗體,對同一細胞進行多標記染色。 2.放射免疫檢測 放射免疫檢測技術是目前靈敏度最高的檢測技術, 利用放射性同素標記抗 原(或抗體),與相應抗體(或抗原)結合後, 通過測定抗原抗體結合物的放射 性檢測結果。放射性同位素具有pg 級的靈敏度,且利用反復曝光的方法可對痕 量物質進行定量檢測。 但放射性同位素對人體的損傷也限制了該方法的使用。 3.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 酶聯免疫檢測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免疫檢測方法。 該方法是將二抗標記上 酶,抗原抗體反應的特異性與酶催化底物的作用結合起來, 根據酶作用底物後的 顯色顏色變化來判斷試驗結果,其敏感度可達ng 水平。常見用於標記的酶有辣 根過氧化物酶(HRP)、鹼性磷酸酶(AP)等。 由於酶聯免疫法無需特殊的儀器, 檢測簡單,因此被廣泛應用於疾病檢測。常用的方法有間接法、 夾心法以及BAS -ELISA。間接法是先將待測的蛋白抱被在孔板內, 然後依次加入一抗、標記了 酶的二抗和底物顯色,通過儀器(例如酶標儀)定量檢測抗原。 這種方法操作簡 單但由於高背景而特異性較差。目前已逐漸被夾心法取代。 夾心法利用二種一抗 對目標抗原進行捕獲和固定, 在確保靈敏度的同時大大提高了反應的特異性。近 年來,抗原的定量檢測技術也不斷推陳出新。近年來, 在夾心法ELISA 的基礎上, 開發了多抗原檢測試劑盒, 能同時檢測微量液相樣本中多個抗原含量。這項技術 的應用大大縮短了診斷的時間,提高診斷的可靠性和及時性。 4.免疫金膠體技術 膠體金技術經過30 多年的發展到現在已日趨成熟,該方法是將二抗標記上 膠體金顆粒,利用抗原抗體間的特異性反應, 最終將膠體金標記的二抗吸附於滲 濾膜上,此方法簡單,快速,廣泛應用於臨床篩查。
Ⅱ 篩檢的方法
篩檢是運用快速簡便的實驗檢查或其他手段,自表面健康的人群中去發現那些未被識別的可疑病人或有缺陷者。篩檢試驗不是診斷試驗,僅是一個初步檢查,對篩檢試驗陽性和可疑陽性的人必須進行確診檢查,確診後的病人進行治療
Ⅲ 乳腺癌篩查的常規方法 最好是選哪一種
B超檢查
一種經濟、簡便、無創傷、無痛苦的檢查方法,而不同年齡的女性進行乳腺檢查方法是不一樣的,建議35歲以下年輕女性,可將乳房B超當成首選普查方法。
乳腺鉬靶X線攝像
40歲以上每年可進行一次乳腺鉬靶X線檢查,診斷准確性高,可以觀察到臨床觸摸不到腫塊的早期乳腺腫瘤,早期診斷率達到85%。
乳腺核磁共振(MRI)
目前來說,MRI是較為准確的乳腺診斷方法,但費用較貴、檢查時間也較長,一般僅建議有明顯家族病史的年輕婦女(有兩名或更多直系親屬患乳腺癌)做該檢查。
Ⅳ 4. 目前在臨床TDM工作中最常使用的檢測方法是什麼其檢測原理是什麼
高效液相層析
Ⅳ 推拿臨床常用檢查方法,臨床常用基本檢查方法有哪些
推拿學運用手、指的技巧,在人體皮膚、肌肉組織上連續動作來治病,這種方法,叫作按摩療法。按摩的優點很多,操作簡便,經濟實用,有時還可代替葯物。由於按摩有利於循環系統和新陳代謝,對於一般慢性病或身體過度虛弱的患者,是比較安全可靠的。 按摩療法,大致有如下兩種:一種是主動按摩,又叫自我按摩,是自己按摩自己的一種保健方法。另一種是被動按摩,是由醫生掌握用於患者的醫療法,按摩手法,並不一致,但歸納起來,常用手法可選如下八種:按、摩、推、拿、揉、捏、顫、打等法,常常是幾種手法相互配合進行的。 (1)按法:利用指尖或指掌,在患者身體適當部位,有節奏地一起一落按下,叫作按法。通常使用的,有單手按法、雙手按法。臨床上,在兩肋下或腹部,通常應用於背部或肌肉豐厚的地方。 (2)摩法:用手指或手掌在患者身體的適當部位,給以柔軟的撫摩,叫作摩法。摩法多配合按法和推法,有常用於上肢和肩端的單手摩法,和常用於胸部的雙手摩法。 (3)推法:在前用力推動叫推法。臨床常用的,有單手或雙手兩種推摩方法。推摩的手法是多樣的。把兩手集中在一起,使拇指對拇指,食指對食指,兩手集中一起往前推動,叫作雙手集中推摩法,這種方法,是推摩法中最得手的一種手法。 (4)拿法:用手把適當部位的皮膚,稍微用力拿起來,叫作拿法。臨床常用的有在腿部或肌肉豐厚處的單手拿法。 (5)揉法:用手貼著患者皮膚,作輕微的旋轉活動的揉拿,叫作揉法。揉法分單手揉和雙手揉。象太陽穴等面積小的地方,可用手指揉法,對於背部面積大的部位,可用手掌揉法等。 (6)捏法:在適當部位,利用手指把皮膚和肌肉從骨面上捏起來,叫做捏法。捏法則著重在手指上。拿法用力要重些,捏法用力要輕些,捏法是按摩中常用的基本手法,由於捏法輕微擠壓肌肉的結果,能使皮膚、肌腱活動能力加強,能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環。 (7)顫法:是一種振顫而抖動的按摩手法。動作要迅速而短促、均勻為合適。要求每秒鍾顫動10次左右為宜,也就是一分鍾達到600次左右為宜。將大拇指垂直地點在患者痛點,全腕用力顫動,帶動拇指產生震顫性的抖動,叫單指顫動法。 推拿的保健作用: (1)疏通經絡。《黃帝內經》里說:「經絡不通;病生於不仁,治之以按摩」,說明按摩有疏通經絡的作用。如按揉足三里,推脾經可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功能等,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按摩主要是通過刺激末梢神經,促進血液、淋巴循環及組織間的代謝過程,以協調各組織、器官間的功能,使機能的新陳代謝水平有所提高。 (2)調和氣血。明代養生家羅洪在《萬壽仙書》里說:「按摩法能疏通毛竅,能運旋榮衛」。這里的運旋榮衛,就是調和氣血之意。因為按摩就是以柔軟、輕和之力,循經絡、按穴位,施術於人體,通過經絡的傳導來調 節全身,藉以調和營衛氣血,增強機體健康。現代醫學認為,推拿手法的機械刺激,通過將機械能轉化為熱能的綜合作用,以提高局部組織的溫度,促使毛細血管擴張,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環,使血液粘滯性減低,降低周圍血管阻力,減輕心臟負擔,故可防治心血管疾病。 (3)提高機體免疫能力。如小兒痢疾,經推拿時症狀減輕或消失;小兒肺部有干濕性羅音時,按揉小橫紋。掌心橫紋有效。有人曾在同齡組兒童中並列對照組進行保健推拿,經推拿的兒童組,發病率下降,身高、體重、食慾等皆高於對照組。以上臨床實踐及其他動物實驗皆證明,推拿按摩具有抗炎、退熱、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可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
Ⅵ 檢測Hp 的方法有多種
有以下五種方法
1,胃鏡采樣檢測
檢測是否有幽門螺桿菌。如果為陽性,即可確診幽門螺桿菌感染陽性。
2,細菌的直接檢查
通過胃鏡檢查鉗取胃黏膜(多為胃竇黏膜)作直接塗片、染色,組織切片染色及細菌培養來檢測Hp。其中胃黏膜細菌培養是診斷Hp最可靠的方法,可作為驗證其他診斷性試驗的「金標准」,同時又能進行葯敏試驗,指導臨床選用葯物。
3,尿素酶檢查
可通過檢測尿素酶來診斷Hp感染。尿素酶分解胃內尿素生成氨和二氧化碳,使尿素濃度降低、氨濃度升高。基於此原理已發展了多種檢測方法:①胃活檢組織尿素酶試驗;②呼吸試驗;③胃液尿素或尿素氮測定;④15N-尿素試驗。
4,免疫學檢測
通過測定血清中的Hp抗體來檢測Hp感染,包括補體結合試驗、凝集試驗、被動血凝測定、免疫印跡技術和酶聯合吸附測定(ELISA)等。
5,聚合酶鏈反應技術
慢性胃炎患者Hp的檢出率很高,50%~80%,慢性活動性胃炎患者Hp檢出率則更高,達90%以上。
(6)臨床上快速篩查最常使用的方法擴展閱讀:
治療
幽門螺桿菌感染現在主要靠抗幽門螺桿菌葯物進行治療。盡管幽門螺桿菌在體外對許多抗菌葯物都很敏感,但是在體內用葯並不那樣如意。目前不提倡用單一的抗菌葯物,因為它的治癒率較低,且易產生耐葯性。
治療方案的選擇原則是:
1.採用聯合用葯方法;
2.幽門螺桿菌的根除率>80%,最好在90%以上;
3.無明顯副作用,病人耐受性好;
4.病人經濟上可承受性。判斷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治療效果應根據幽門螺桿菌的根除率,根除是指治療終止後至少在一個月後,通過細菌學、病理組織學或同位素示蹤方法證實無細菌生長。
根除幽門螺桿菌前應先注意口腔衛生。使用一段時間漱口水和抑菌牙膏,修復口腔問題如蛀牙,牙垢,牙結石等。可以先更換牙具,口杯、水杯、不銹鋼保溫杯不要混用,並且經常要蒸煮消毒,特別是在葯物治療期間,分餐消毒碗筷。
Ⅶ 典型的急性阿米巴痢疾有什麼臨床表現最常用哪種檢查方法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Ⅷ 請教常用的細胞篩選的方法~~
應該是流式細胞儀了 這個東西很管用
以下是部分內容 其實去網路一搜就好了
流式細胞計是對細胞進行自動分析和分選的裝置。它可以快速測量、存貯、顯示懸浮在液體中的分散細胞的一系列重要的生物物理、生物化學方面的特徵參量,並可以根據預選的參量范圍把指定的細胞亞群從中分選出來。多數流式細胞計是一種零解析度的儀器,它只能測量一個細胞的諸如總核酸量,總蛋白量等指標,而不能鑒別和測出某一特定部位的核酸或蛋白的多少。也就是說,它的細節 解析度為零。
流式細胞計可同時進行多參數測量,信息主要來自特異性熒光信號及非熒光散射信號。測量是在測量區進行的,所謂測量區就是照射激光束和噴出噴孔的液流束垂直相交點。液流中央的單個細胞通過測量區時,受到激光照射會向立體角為2π的整個空間散射光線,散射光的波長和入射光的波長相同。散射光的強度及其空間分布與細胞的大小、形態、質膜和細胞內部結構密切相關,因為這些生物學參數又和細胞對光線的反射、折射等光學特性有關。未遭受任何損壞的細胞對光線都具有特徵性的散射,因此可利用不同的散射光信號對不經染色活細胞進行分析和分選。經過固定的和染色處理的細胞由於光學性質的改變,其散射光信號當然不同於活細胞。散射光不僅與作為散射中心的細胞的參數相關,還跟散射角、及收集散射光線的立體角等非生物因素有關。
在流式細胞術測量中,常用的是兩種散射方向的散射光測量:①前向角(即0角)散射(FSC);②側向散射(SSC),又稱90角散射。這時所說的角度指的是激光束照射方向與收集散射光信號的光電倍增管軸向方向之間大致所成的角度。一般說來,前向角散射光的強度與細胞的大小有關,對同種細胞群體隨著細胞截面積的增大而增大;對球形活細胞經實驗表明在小立體角范圍內基本上和截面積大小成線性關系;對於形狀復雜具有取向性的細胞則可能差異很大,尤其需要注意。側向散射光的測量主要用來獲取有關細胞內部精細結構的顆粒性質的有關信息。側向散射光雖然也與細胞的形狀和大小有關,但它對細胞膜、胞質、核膜的折射率更為敏感,也能對細胞質內較大顆粒給出靈敏反映。
在實際使用中,儀器首先要對光散射信號進行測量。當光散射分析與熒光探針聯合使用時,可鑒別出樣品中被染色和未被染色細胞。光散射測量最有效的用途是從非均一的群體中鑒別出某些亞群。
熒光信號主要包括兩部分:①自發熒光,即不經熒光染色細胞內部的熒光分子經光照射後所發出的熒光;②特徵熒光,即由細胞經染色結合上的熒光染料受光照而發出的熒光,其熒光強度較弱,波長也與照射激光不同。自發熒光信號為雜訊信號,在多數情況下會干擾對特異熒光信號的分辨和測量。在免疫細胞化學等測量中,對於結合水平不高的熒光抗體來說,如何提高信噪比是個關鍵。一般說來,細胞成分中能夠產生的自發熒光的分子(例核黃素、細胞色素等)的含量越高,自發熒光越強;培養細胞中死細胞/活細胞比例越高,自發熒光越強;細胞樣品中所含亮細胞的比例越高,自發熒光越強。
減少自發熒光干擾、提高信噪比的主要措施是:①盡量選用較亮的熒光染料;②選用適宜的激光和濾片光學系統;③採用電子補償電路,將自發熒光的本底貢獻予以補償。
樣品分選原理
流式細胞計的分選功能是由細胞分選器來完成的。總的過程是:由噴嘴射出的液柱被分割成一連串的小水滴,根據選定的某個參數由邏輯電路判明是否將被分選,而後由充電電路對選定細胞液滴充電,帶電液滴攜帶細胞通過靜電場而發生偏轉,落入收集器中;其它液體被當作廢液抽吸掉,某些類型的儀器也有採用捕獲管來進行分選的。
穩定的小液滴是由流動室上的壓電晶體在幾十KHz的電信號作用下發生振動而迫使液流均勻斷裂而形成的。一般液滴間距約距約數百μm。實驗經驗公式f=v/4.5d給出形成穩定水滴的振盪信號頻率。其中v是液流速度,d為噴孔直徑。由此可知使用不同孔徑的噴孔及改變液流速度,可能會改變分選效果。使分選的含細胞液滴在靜電場中的偏轉是由充電電路和偏轉板共同完成的。充電電壓一般選+150V,或-150V;偏轉板間的電位差為數千伏。充電電路中的充電脈沖發生器是由邏輯電路控制的,因此從參數測定經邏輯選擇再到脈沖充電需要一段延遲時間,一般為數十ms。精確測定延遲時間是決定分選質量的關鍵,儀器多採用移位寄存器數字電路來產生延遲。可根據具體要求予以適當調整。
(50)數據處理原理:FCM的數據處理主要包括數據的顯示和分析,至於對儀器給出的結果如何解釋則隨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而定。
①數據顯示:FCM的數據顯示方式包括單參數直方圖、二維點圖、二維等高圖、假三維圖和列表模式等。
直方圖是一維數據用昨最多的圖形顯示形式,既可用於定性分析,又可用於定量分析,形同一般X—Y平面描圖儀給出的曲線。根據選擇放大器類型不同,橫座標可以是線性標度或對數標度,用「道數」來表示,實質上是所測的熒光或散射光的強度。縱座標一般表示的是細胞的相對數。圖10-2給出的是直方圖形式。只能顯示一個參數與細胞之間的關系是它的局限性。
二維點圖能夠顯示兩個獨立參數與細胞相對數之間的關系。橫座標和縱座標分別為與細胞有關的兩個獨立參數,平面上每一個點表示同時具有相應座標植的細胞存在(圖10-3)。可以由二維點圖得到兩個一維直方圖,但是由於兼並現象存在,二維點圖的信息量要大於二個一維直方圖的信息量。所謂兼並就是說多個細胞具有相同的二維座標在圖上只表現為一個點,這樣對細胞點密集的地方就難於顯示它的精細結構。
圖10-2 直方圖 圖10-3 二維點圖
二維等高圖類似於地圖上的等高線表示法。它是為了克服二維點圖的不足而設置的顯示方法。等高圖上每一條連續曲線上具有相同的細胞相對或絕對數,即「等高」。曲線層次越高所代表的細胞數愈多。一般層次所表示的細胞數間隔是相等的,因此等高線越密集則表示變化率越大,等高線越疏則表示變化平衡。圖10-4給出了二維等高圖的樣式。
假三維圖是利用計算機技術對二維等高圖的一種視覺直觀的表現方法。它把原二維圖中的隱座標—細胞數同時顯現,但參數維圖可以通過旋轉、傾斜等操作,以便多方位的觀察「山峰」和「谷地」的結構和細節 ,這無疑是有助於對數據進行分析的。圖10-5為假三維圖的示意圖。
圖10-4 二維等高圖 圖10-5 假三維圖
列表模式其實只是多參數數據文件的一種計算機存貯方式,三個以上的參數數據顯示是用多個直方圖、二維圖和假三維圖來完成的。可用ListMode中的特殊技術,開窗或用游標調出相關部分再改變維數進行顯示。例如,「一調二」就是在一維圖上調出二維圖來;「二調一」就是從二維圖中調出一維圖來。圖10-6給出了從二維圖等高圖中調出相應窗口的直方圖的示意圖。
圖10-6 從二維圖設窗調出直方圖示意
上面簡要地介紹了幾種數據顯示形式,在實際應用中,可根據需要選擇匹配,以便了解和獲得盡可能多的有用信息。
②數據分析:數據分析的方法總的可分為參數方法和非參數方法兩大類。當被檢測的生物學系統能夠用某種數學模型技術時則多使用參數方法。數學模型可以是一個方程或方程組,方程的參數產生所需要的信息來自所測的數據。例如在測定老鼠精子的DNA含量時,可以獲取細胞頻數的尖銳波形分布。如果採用正態分布函數來描述這些數據,則參數即為面積、平均值和標准偏差。方程的數據擬合則通常使用最小二乘法。而非參數分析法對測量得到的分布形狀不需要做任何假設,即採用無設定參數分析法。分析程序可以很簡單,只需要直觀觀測頻數分布;也可能很復雜,要對兩個或多個直方圖逐道地進行比較。
逐點描圖(或用手工,或用描圖儀、計算機系統)是大家常用的數據分析的重要手段。我們常可以用來了解數據的特性、尋找那些不曾預料的特異徵兆、選擇統計分析的模型、顯示最終結果等。事實上,不經過先對數據進行直觀觀察分析就決不應該對這批數據進行數值分析。從這一點來看,非參數分析是參數分析的基礎。
逐道比較工作量較大,但用直觀法很容易發現明顯的差異,特別是對照組和測試組。考慮到FCM的可靠性,要注意到對每組測量,都要有對照組,對照組可以是空白對照組、陰性對照組、或零時刻對照組等,具體設置應根據整體實驗要求而定。對照組和測試組的逐道比較往往可以減少許多不必要的誤差和錯誤解釋。順便指出,進行比較時對曲線的總細胞數進行歸一化處理,甚至對兩條曲線逐道相減而得到「差結果曲線」往往是適宜的。
因為數據分析往往和結果解釋關系十分密切,也就是說和生物學背景相關,因此具體的分析法和原理將在後面結合實例再介紹。
Ⅸ 像癌症篩查常用哪些手段
癌症篩查26項價格與醫院地區有關,一般在3000到8000之間,沒有具體數值,癌症篩查體檢項目有:1、腫瘤指標:包括癌胚抗原、甲胎蛋白、糖類199、糖類125、糖類153、前列腺特異性抗原,這些指標升高,提示有癌症的可能。2、甲狀腺彩超(篩查甲狀腺癌)、乳腺彩超(篩查乳腺癌)。3、頭部ct(篩查頭部腫瘤),胸部ct(篩查肺癌、食管癌),腹部ct(篩查肝癌、膽囊癌、胰腺癌、腎癌、卵巢癌、子宮癌)。4、胃腸鏡(篩查胃癌、結腸癌、直腸癌)。5、女性還要查宮頸塗片(篩查宮頸癌、子宮內膜癌)。這些檢查可以篩查人體最常見多發的癌症。
Ⅹ 臨床上常用的血清學檢查方法有哪幾種
主要有沉澱試驗、凝集試驗、補體結合試驗、中和試驗及與標記抗體有關的試驗。
(1)凝集試驗
包括玻板凝集法、全血平板凝集法、試管凝集法和瓊脂擴散法。
①全血平板凝集反應
此法常用於傳染性鼻炎、雞白痢、雞傷寒、雞慢性呼吸道病等禽病的檢疫和監測。
②瓊脂擴散反應
當適當比例的抗原抗體在含有電解質的瓊脂網狀基質中自由擴散相遇時,形成肉眼可見的白色沉澱線。此法常用於雞傳染性法氏囊病、雞馬立克氏病、禽流感、禽腦脊髓炎、禽腺病毒感染等病的診斷,還常用於抗體監測和血清學流行病學調查。
(2)血凝與血凝抑制試驗
試驗原理:某些病毒能夠與人或動物的紅細胞發生凝集,稱為血凝反應(HA)。這種凝集反應可被加入的特異性血清所抑制,稱為紅細胞凝集抑制試驗,即血凝抑制反應(HI)。
此方法常用於雞新城疫、禽流感、雞產蛋下降綜合征等病毒的診斷和血清學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