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失獨家庭怎麼辦.情緒真是無比的低落呀。
失獨家庭的心情一般人不能真正體會的,畢竟沒經歷過這種痛苦沒資格說理解,只能說盡可能想像的到。如果說要安撫,最好的辦法就是多陪伴或者多關心,幫助他們沖淡痛苦或者分散注意力,讓他們完全忘卻或者快速緩解基本是不可能的
❷ 失獨老人如何養老
孤苦零丁,老無所依,無依無靠,沒人陪著,沒人說話,吃點渴了喝點。能動就出去自己買點菜去,病了沒人知道,只好默默的死去
❸ 如何安慰失獨老人
「別人的傷痛,失獨老人的傷痛,我們可能是永遠也體會不了,我們怎麼能感同身受?有時候,離別人的傷口遠一些,就是再好不過的安慰。」
對於失獨老人,我覺得一切言語安慰都是徒勞,我們能夠做的,也許能做的只有陪伴和照料。這種陪伴和照料,我們做一時容易。但這是我們後半輩子要承擔的擔子,可能會有很多人是無法順利完成的了。
別人的傷痛,失獨老人的傷痛,我們可能是永遠也體會不了,我們怎麼能感同身受?有時候,離別人的傷口遠一些,就是再好不過的安慰。
❹ 如何關愛失獨老人
1.
子女關愛最為重要:
①經常對老人問寒問暖。
②盡量多陪陪老人。
③多和老人聊他(她)愛聽的衣、食、住、行、天下新聞等話題。讓他(她)開心
④小夫妻忙吃忙喝。千萬別忘記老人!讓他(她)感到不孤單。
⑤抽時間幫助老人解解悶:在可能的情況下,雙休日帶老人出去走走。亦可去老人的親朋好友家串串門。讓老人舒心。
⑥盡量能夠把老人接到身邊來:這樣能夠隨時隨地對他(她)加以呵護。
2.
左鄰右舍多做好事:對失獨老人多加關心。幫助他們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困難。
3.
社區側重對失獨老人的調查建檔。加強對他們的慰問和關愛。讓他們感到溫暖。
祝全天下所有失獨老人都能夠擺脫寂寞開開心心頤養天年!
❺ 空巢老人,失獨老人養老問題該怎樣解決
端午期間,三里街街道組織失獨老人去岸上草原遊玩。
目前,我國已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階段,養老問題迫在眉睫。養老大潮中,有這樣一個特殊群體,因為疾病或意外,中年以後他們遭遇了失去唯一孩子的厄運。我國目前的養老模式還是以家庭養老為主,失獨家庭的老人由於孩子的離去,更面臨著疾病、養老等一系列現實問題。
現狀:生病無人照顧備感孤獨
愛鄰社工服務社李紅龍為失獨老人服務多年,他坦言,失獨老人最主要的困難就是養老和生病問題。7月28日,他去所扶助的東七里站一戶老人家走訪得知,年近七旬的周先生因為障礙性貧血和糖尿病剛出院,老伴又住院了。身體原因,周先生沒有辦法去醫院照顧,老伴只能一個人在醫院,而周先生在家,吃飯都成問題。
家住三里街50多歲的王女士面臨著同樣的困境。失去愛女後,她很多年都無法走出來,一直與社會脫節。早已過了最佳生育年齡,夫妻又雙雙下崗,他們根本沒有條件再養育一個孩子,「最初那幾年,我的眼睛都哭疼了,只能不停地滴眼葯水。生病了,120急救車來了都沒人幫忙往樓下抬。到醫院看病,沒有子女排隊掛號拿葯,沒人陪床,只能自己硬扛著。」
21年前,年僅13歲的獨生女兒被洪水沖走;去年,陪伴她一起承受失獨之痛的老伴又因病離世,年過六旬的鮑傳勇目前靠低保和社區安排的公益性崗位微薄的收入生活。經濟狀況不好,老人家並不放在心上,她擔憂的是,家裡的重體力活沒有人做,以後如果生了重病該怎麼辦。鮑傳勇的擔心其實也是大多數失獨老人的心結。因為沒有子女,失獨老人在生活中諸多事情都面臨困境:進養老院、上手術台,沒有兒女簽字負責;辦理信用卡、貸款,因無人擔保而遭到拒絕。「這還沒什麼,哪一天如果突然生了急病,沒人在身邊,那才真的可怕呢。」和王女士有著相似遭遇的趙女士說起這些很是傷感。
訴求:渴望社會提供更多關愛
失獨老人是一個極度敏感的群體,一些失獨老人甚至稱自己為精神殘疾者。記者采訪發現,失獨老人對周圍的人群有種本能的戒備,即便是親戚朋友,他們也不願意別人知道他們的真實情況,但同時,在養老問題上又渴望社會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
周先生說,平時生活自己可以不依靠他人,就是生病的時候希望有個人(志願者)能在他身邊。老人說得很中肯,也不需要志願者做太多,只要能幫他們打打水、拿葯、打飯就行了。他們沒有錢去請保姆,所以希望政府能給志願者一定補助,讓志願者可以在身邊照顧他們。
王女士對志願者卻是又愛又怕。理智一點說,她也明白志願者們是為了幫助他們,但看到這些和自己的孩子年齡相仿的志願者,她又會忍不住想起平時刻意不去回憶的痛苦。王女士平時身體不錯,她比較能接受鄰里間的互助。趙女士則希望政府能給予他們這個特殊群體更多的政策傾斜,年紀大了難免生病,如果可以為他們定期體檢,某種程度上也是免除了他們的後顧之憂。
失去了子女對於失獨老人而言,意味著失去最溫暖的感情交流對象,他們拒絕跟外界進行接觸和交流。但與相同境遇的群體在一起,他們則願意打開心扉。采訪中,很多老人建議是否能建立失獨人群的養老院。普通老人入住養老院時,兒女要簽字做監護人,並時常探望,這會加重失獨老人的不安情緒和孤獨感。而普通老人聊天的時候基本都是孩子話題,而這恰恰是失獨老人們的軟肋。
互助:融入社區團體有歸屬感
國家衛計委一份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新增7.6萬個失獨家庭,目前全國失獨家庭已超過100萬個。
為解決日漸凸顯的失獨老年群體的養老問題,廣州首次設立「失獨養老專區」, 廣州市老人院目前共開放50個床位接收失獨老人入住,讓老人失獨不「孤」。據記者了解,合肥目前還沒有專門針對這一特殊群體的養老機構。但令人欣喜的是,目前這一問題已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2013年和2014年,愛鄰社工服務社曾經申請了中央財政支持的社會工作示範項目怡養家園,為失獨老人提供服務,許多社區也建立了失獨群體之間的互助平台,幫助老人走出家門,走出封閉自己的精神世界。
今年3月,三里街街道通過購買社會服務的形式,引進專業人員給予轄區失獨老人以公益性和針對性的心理疏導,時間不長,卻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他們將老人們組織起來,成立各類興趣小組,引導他們敞開心扉,參與社交活動。愛心手工坊負責人徐霞玲介紹說,每天下午3點到5點,他們都安排了不同的活動項目,老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參加。前段時間,他們組織了部分老人去新建成的岸上草原遊玩,很多老人第一次露出了笑臉。王女士感嘆,和社會脫節這么多年,那天終於呼吸到了新鮮空氣,心情也放鬆多了,融入這樣的大家庭,找到了歸屬感。鮑傳勇則將失去親人的痛苦轉化為對他人的愛,每天做一些好事,讓自己充實快樂地過下去。這里我向您推薦小能伴10寸老人平板,完全根據老人的需求開發,更搭載親情陪伴,娛樂生活,健康管理多種豐富功能,和適配的健康硬體套裝一道,給老人朋友以幸福晚年。
但願,在不久的將來,社會保障越來越完善,能有更多的面向失獨群體的服務平台出現,讓失獨老人們能夠老有所依,充滿希望,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不再有後顧之憂。
❻ 失獨老人特扶政策辦理手續需要哪些手續
需要到當地的街道辦提交證明材料
身份證戶口其它信息。
其中失獨家庭特別扶助金將自現行的每人每月200元,提高至每人每月500元。
❼ 請問如何幫助失獨老人有一起去做的項目嗎
1、完善社會救助政策
從某種程度上講,失獨老人是極度缺乏安全感的,政府便成了他們最後的依靠。作為社會中的弱勢群體,失獨老人應被納入社會救助體系,由國家財政統一建立專項基金,實行對這一群體的救助。此外,政府還應加大財政投入,提高扶助標准,特別是建立扶助金和物價水平的聯動機制,保證扶助金標准隨物價水平的變化而進行調整,使失獨老人免受養老的後顧之憂。
2、建立集中養老機構
由於失獨老人生活照料體系十分脆弱,加上年事已高,日常生活能力逐漸喪失,等到有一天他們生活無法自理時,沒有了子女,誰能夠來照顧他們?誰又能對他們的晚年生活負責?即使有了物質上的補助,但也不能完全解決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沒有子女的簽字,他們無法像其他老人一樣入住養老院,得不到照料。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大多數失獨老人不願意與有子女的老人生活在同一個養老機構,因為他們無法迴避子女的問題,每一次其他老人的子女的探望,對他們都是一種刺痛,他們需要的是一個特殊的庇護場所,提供生活照料和精神贍養。因此,政府有必要建立專門為失獨老人服務的養老機構,讓這些同病相憐的孤獨的人找到屬於自己的大家庭,能夠安度晚年。
3、提高社會關注度
現階段,社會大眾對失獨老人的關注度並不高,所以社會輿論也是對失獨老人的幫扶媒介之一,它不僅可以增加失獨老人的曝光次數,同時也能讓人們更加深入的了解這一特殊的群體。媒體的聚焦必然讓更多的企業和社會慈善團體等加入到救助失獨老人這一具體的活動當中,因此創建良好的失獨老人關注度也會給失獨老人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4、建立領養政策
在保障了失獨老人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之外,對於有意願的家庭,政府應該鼓勵並支持失獨家庭領養孤兒。計生部門要及時告知相關政策,提供各種優質的服務和高品質的幫扶。對於有意願領養的失獨家庭,民政部門要優先提供收養機會,並提供相關的便捷服務。這樣,既能讓失獨家庭的老人享受到像正常老人一樣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又能使孤兒各得其所,更有利於社會的穩定與和諧。
❽ 心理咨詢師如何與失獨老人相處
失去了獨生子女,對老人打擊非常大,如果不是失獨老人自願尋找心理咨詢師,心理咨詢師不宜主動幫助老人,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和不滿。如果是失獨老人主動尋求幫助,可以一起探討其困惑的問題,現實困難和心理困惑,都可以探討,給予必要的支持,但不宜做實現不了的保證。
另外,心理咨詢師不宜以心理咨詢和疏導的角度去面對失獨老人,而應以聊天式溝通的方式進行接觸。如果沒有把握,則不必勉強自己。
❾ 失獨老人怎麼養老
是的,老人的話還是想自己給自己養老的話,有一種辦法就是把自己房子賣了住進養老院去把錢拿在手上搓進養老院就可以了。
❿ 失獨家庭的解決方法
有一些特殊的家庭卻因為永遠等不到子女回家而黯然神傷,他們被叫做「失獨家庭」。人口學家預計,我國失獨家庭未來將達到一千萬,民政部表示,失獨老人將參照三無老人的標准,由政府來供養。
衛生部的數據顯示,中國每年新增失獨家庭7.6萬個。國家計生委表示,將加大對計劃生育家庭的養老扶持。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談到,民政部將統籌研究相關問題。
竇玉沛:按照現有的政策法律,如果這個家庭一個孩子,失去了孩子,到老了之後,就應該比照現有的「三無」老人。
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黨俊武說,《老年人權益保護法》已經關注到失獨老人的養老問題,未來居家服務機構將為失獨老人提供針對性的服務,尤其是「長期照護服務」將對失獨老人有所傾斜。
黨俊武:首先是解決服務費用來源問題,失獨老人的服務費用的來源基本上就應該是國家來承擔的。但是長期而言是建立長期照護的保險制度。既包括社會保險也包括商業保險。失獨老人不是今天才有,將來可能還會有,長期照護保險應該加快進程。
在國家建立服務體系的同時,公共管理學家、中國之聲特約觀察員丁兆林認為,每個人凝聚成的社會救助體系同樣不可或缺。
丁兆林:這種社會救助體系應該是民間自發的,通過一些非盈利組織的運作,對失獨家庭進行心理和經濟各方面的安撫,確確實實的服務。這方面國家和企業很難做到,必須由非營利組織在互相競爭中、公開透明地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