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如何讀詩方法

如何讀詩方法

發布時間:2022-01-27 11:24:49

⑴ 讀詩的方法是什麼

讀詩百遍,其意自現。
弄清字詞含義。
知人論世,古典與今典互證。
注重結構脈絡、字詞句法、藝術技巧。
涵詠玩味。

⑵ 讀詩的方法有哪些

抓准韻腳,讀好詩韻 詩韻是古詩朗讀中潛在的情感語氣,它主要依賴於讀准平仄音,表現好韻腳韻音等得以實現的。

⑶ 怎樣讀詩

李小強教學目的和要求 1、了解詩歌,明確讀詩的一般方法。 2、掌握一些詩歌常識。 教學重難點1、目標一教學用時:1課時 教學內容及程序 一、導入新課 由文學體裁的分類導入 二、新課指導 1、詩歌偏重於抒情言志。情緒和情感是詩的基礎。 2、讀詩,要注意體會其中的感情內涵,區別這種感情是否積極向上,是否給人美感。舉例見課本。 ●從詩的意象(詩人的意中之象)創造的具體氛圍中,把握它所要暗示或啟迪讀者的東西。 ●注意詩中的比喻、象徵的內涵,避免理解上的實指性。 ●讀詩需要一種「猜測」的穿透力,要通過意象的表面呈現,找出它背後的深層意蘊。 3、讀詩,還要學習詩歌精粹的語言。詩歌的語言講究精煉、優美、音樂性,講究變化。 4、讀詩,還要注意掌握一些詩歌常識。 ●詩、詞、曲都是廣義的詩歌。 ●從表達方式來看有敘事詩、抒情詩、說理詩;從形式上來看有格律詩、自由詩、散文詩。 ●一般意義上的古詩可分為古體詩、近體詩。近體詩中尤其要掌握律詩和絕句。與古詩相對的是新詩。 體會詩的感情內涵 比喻、象徵 學習詩歌精粹的語言。 掌握一些詩歌常識。 ●詩、詞、曲都是廣義的詩歌。 ●敘事詩、抒情詩、說理詩;格律詩、自由詩、散文詩。

⑷ 有哪些讀詩方法

讀詩百遍,其意自現。
弄清字詞含義。
知人論世,古典與今典互證。
注重結構脈絡、字詞句法、藝術技巧。
涵詠玩味。

⑸ 我掌握的讀詩方法是

1:了解作者背景。
2:從題目入手了解全詩意境。
3:從詩中的重點詞入手。
4:結合詞賞析句子。
5:了解詩人思想。

如何讀詩

詩歌,是一種文學體裁,它要求以高度精煉的語言,形象地反映社會生活,抒發詩人的真情實感,並具有一定的節奏和韻律。閱讀詩歌應當抓住詩歌的特點,准確體會語言、形象和意蘊。 (一)詩歌的分類

詩歌海洋浩如煙海,如果從內容分,根據表達方式的不同,詩歌又可分為敘事詩和抒情詩,還有一些哲理詩。敘事詩一般取材於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杜甫的《石壕吏》,北朝民歌《木蘭詩》就是這樣的敘事詩(故事詩)。抒情詩一般沒有完整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而以直接抒發思想感情來構成藝術形象,反映社會生活,篇幅一般比較短小,如李白的《秋浦歌》。詩歌從體裁來分,可以分為古體詩、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詞、曲以及在白話文產生之後的新詩。如王維的《觀獵》,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屬於律詩(近體詩);杜甫的《石壕吏》格律較寬,屬於古體詩。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艾青的《樹》、劉湛秋的《中國的土地》等。詩歌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演化出許多不同形式。詩、詞、曲,從文學角度看,都是詩歌。換一個角度看,有些詩都是有作者的,是文人創作的詩;而《敕勒歌》《木蘭詩》等都是民間流傳、集體創作的,是民歌。 (二)詩歌的特點
和諧的節奏,精煉的語言,鮮明的形象,強烈的感情,是詩歌的四大特點。閱讀詩歌,要特別注意詩歌遣詞造句講究精煉、優美、音樂性,講究變化的特點,同時要通過對其精粹語言的分析、理解,把握詩歌所描繪的鮮明、獨特、感人的形象,進而領悟作者反映社會生活的強烈的思想感情。例如,課文《天上的街市》是一首成熟的新詩,節奏和諧,語言清新自然。描寫自己想像中的「淺淺的天河」,牛郎織女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表達的是詩人對人民苦難的同情和對自由幸福生活的嚮往。這種強烈的感情通過詩歌中鮮明的形象表達出來。課文《在山的那邊》,這首詩分兩節,前一節寫「小時候」,後一節寫出「今天」。小時候就有一顆不甘蟄居閉塞山區之心,但是認識是幼稚的。長大後,感悟了,詩人用群山和大海的形象表達了人生信念。只要體悟「海」與「山」的象徵意義,懂得「海」就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就是理想的天地,無數座山就是通向理想之路,就可以把握全詩的意蘊。聯想任何一種理想和奮斗,都會感到越讀越親切。事情往往是這樣,並不是爬了一座山,就能達到目的地的,要翻過無數座山,才能到達理想境界。詩人性感體驗的過程也是認識深化的過程。這實現理想因而感到沮喪的時候,想起這首詩,就會鼓起信心,繼續奮斗,繼續前進。
我們徜徉在無邊無涯的詩歌海洋里,體會著詩歌的情感,品味著讀詩歌的樂趣,讓我樂不可支。從中我對詩歌,這個穿越兩百年的文化有了一種新的認識,同時產生了一種喜愛之情。
我愛詩歌!詩歌給了我許多值得自己細細琢磨的人生啟迪:「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思而不學則殆,學而不思則罔」„„讓我懂得了如何做人,如何做個好人;如何學習,如何擁有好成績;如何珍惜時間,如何做棟梁之材。詩歌給了我無窮道理,我怎能不愛它?
我愛詩歌!詩歌讓我看見了詩境中的絢麗四季:「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遙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讓我感受到了在古代詩人中的筆下,四季能有此般美景,我好似身臨其境。詩歌給了我無窮美好,我怎能不愛它? 我愛詩歌!詩歌讓我體味到了詩人的思想感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一種十分思念故鄉和親人的那種難分難舍的情感油然而生。詩歌給了我無窮回味,我怎能不愛它? 詩歌海洋里有無數珍寶,讓我在這兩千多年的歷史上,遨遊了很久、很久„„ 我是愛詩歌。她給我的不僅僅是詩的美、詩的靈動、詩的飄逸、詩的陶醉。她給的更是一種信念,一種安慰,一種精神的依託,一種難以名狀的釋懷。 我愛詩歌。這是誰也無法剝奪我的權利,因為有了她,我的生活充滿了歡樂,不再孤寂無助,彷徨不安。 因為有了她,我看到了我的去路,還有我應該怎麼樣度過未來;應為有了她,我找到了生命的答案和活著的意義。 我愛詩歌,我因為有了她而變得更加自信了,我不在去過多的在意世人對我的看法,我是自己的主宰者,我有我的想法和我的思想。我不是為別人而活,所以我沒有必要對他們的評判作出任何無所意義的答復,他們的行為,他們的污衊和誹謗,他們的嘲弄和謾罵,他們的生與死、苦與樂,他們的悲傷和喜„„都是與我不相乾的,我只愛我的詩歌。

我愛詩歌。我希望有人和我一樣,徜徉在詩歌的世界裡而沒有煩惱和憂慮,當這個世界已經無法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一片天地時,當我們已經厭惡這個世界帶給我們的不幸和痛苦時,好吧,那就讓我們在詩的世界另開一片新天地,去慢慢追尋和拾起早已遺失而快樂的東西吧。
我愛詩歌,志同道合者,讓我們一起吧,去品讀,去聆聽,去感慨,去思悟,去書寫,„„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而充滿詩意。
中國人的血液中似乎從來就有一種叫做詩歌的元素,不然,我們的血管不會以與詩歌相同的節奏,如此鮮明地跳動。至少在一個時代,詩歌被當成枕頭窗花,被當成舟楫車馬,被當成熱飯涼茶。
也即是說,詩歌浸潤於他們的整個生活;詩歌,是他們慣常的表達方式。人們須臾離不開它。孤獨時,作詩解悶;熱鬧時,吟詩助興;朋友相聚,贈之以詩;親人分離,寄情於詩。人人寫詩,時時吟詩,處處有詩。人與詩,密不可分,水乳交融。
我曾經探求過古代詩人歌者的心思,真心嚮往他們純美如玉的心境。他們苦樂入詩,悲喜入詩,憂憤入詩;他們飲食入詩,行止入詩,見聞入詩;他們花鳥入詩,山水入詩,世相入詩。噫,莫非他們定要以詩歌為錦緞,把大千世界綉在其上?
他們的確是這樣做了,他們也做到了。只捧一部唐詩,當我們從稚子讀到白發,從貧賤讀到奢華,從得意讀到失落,從渾酒讀到清茶,我們不是又完成了一次生命的征行與體驗,不是有又活一世的感慨么?直覺得唐朝就是我的前世,我就是唐朝的今生。
生命原本卑微,人生難免平庸,世事畢竟瑣碎。李賀王勃活不過三十,英年早逝。李白杜甫一生空懷抱負,落魄流浪。陶潛唐寅恥不為官,一個種豆以果腹,
一個賣畫以充飢。他們一個個來過,又一個個去了。但時間沖走的是生命的卑微、平庸與瑣碎,在詩歌的網里,他們留下了偉岸、崇高和深情。 人生不過百年,但他們活得認真,活得精緻,活得放達。他們用詩歌來表達,為藝術而生活。所以他們也就同時擁有了生活的藝術和藝術的生活。 閱讀詩歌要從下面幾點人手。

關注詩題。俗話說:「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從詩題之中,往往能明確詩歌的類別,進而把握其表現手法和內容特點。如寫景詩的借景抒情,詠物詩的托物言志,詠史詩借古諷今,送別詩的離愁別緒,羈旅詩的漂泊愁苦,邊塞詩的或壯志豪情或厭戰思鄉等。 把握意象。意象即詩中的景和物,由於詩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來表達思想及感情,因而這些事物便被賦予了特定的文化內涵。如柳代表送別,草代表離情,月代表懷人和思鄉,雁代表思鄉和漂泊,菊代表高潔、隱逸、飄零,竹代表正直、謙虛,落葉代表悲秋、失意,柳絮代表愁緒、飄零,闌干代表思念、寂寞和離愁等。如王維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我們首先感受到的是一個個意象:「空山」、「明月」、「清泉」、「山石」、「竹林」、「浣女」、「蓮葉」、「漁舟」„„這些自然物象被詩人攝人大腦,加入自己的主觀之情,就構成了生動的意象,整合成一幅完整的畫面。寫出詩人自願遁入山林,過隱居生活的愜意心情。 進入意境。意境即詩中客觀之景或物與詩人主觀情感的融合,簡言之便是情景交融。古詩中情與景的關系,或先景後情,觸景生情;或先情後景,緣情布景,或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概言之便是,用特定的景抒發特定的情,或者說根據特定的情選用特定的景。故此,我們在閱讀中,就必須藉助聯想、想像,再現詩中描繪的生活圖景,讓詩中描繪的聲、光、色、態,像電影畫面一樣在頭腦中顯現出來,並體味詩人的主觀感情,進而走入詩人營造的或優美、或寂寥、或悲壯、或雄渾闊大的意境,把握詩歌的思想內容。如讀著岑參的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的詩句,眼前便會出現這樣的畫面:詩人佇立雪中,深情地目送著友人,越行越遠,在「山回」處,路一轉,背影消失在茫茫的風雪裡,望「君」不見,只見雪地上從眼前延伸到遠方的一串漸行漸遠的馬蹄印跡。詩人望著這串蹄印出神,久久不動。然而這雪地上的蹄印,也由清晰變為模糊,隨即被「北風」一掃而平了。可詩人心中的「蹄印」卻一直清晰,且一直延伸。意境悠遠,耐人尋味。
品析語言和技巧。品味語言可從兩方面人手:一是煉字——動詞、形容詞、數詞等,應聯系全詩主旨,從遣詞、造詞、修辭等方面進行仔細揣摩,以品味其妙;二是語言風格——直白與含蓄,質朴與綺麗,沉鬱與豪放等。賞析技巧可以從三個角度進行:一是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懷古傷今等;二是修辭方法——比喻、擬人、借代、誇張、對偶、互文、通感、用典等;三是表現手法——比興、象徵、襯托、對比、畫龍點睛、卒章顯志、動靜結合、虛實相生等。
詩歌欣賞一般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捕捉詩歌深邃的意境美。意境被稱為詩歌創作的最高境界。欣賞詩歌時,要善於藉助豐富的想像和聯想,捕捉到詩的意境(即作者的主觀感受和客觀世界的融合),也就是將詩的語言化為生動具體的畫面,進而喚起自己的情感。這樣將「畫」與情融為一體,詩的奇妙意境也就捕捉到了。例如,陶淵明的《歸園田居》繪出一種清新自然、安謐美好的農村勞動圖景,使讀者感受到詩人淡泊寧靜的心情。又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里形容琵琶女彈奏一段,描寫細微生動,比喻新穎精妙,使飄忽易逝的聲音如在讀者耳際縈繞,這一段的末尾用「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來描寫聽者如夢初醒的意態,更加烘托出琵琶女奏技的妙絕入神。成功的音樂描繪反映出琵琶女的感情,也反映了作者的感情,融情入景,加深了對讀者的感染。
二、品味詩歌含蓄之美。錢鍾書先生曾說過:「理之在詩,如水中鹽,蜜中花,體匿性存,無痕有味」。詩歌講究的是曲折回環,不能把想說的全部說出來,而是藉助於意象表現出來,給人以回味,這給人以回味無窮的正是其含蓄的內涵,也是我們需用心體會的地方。如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首詩看來明白如話,似乎沒有什麼難懂之處,但我們若用心體味一下,便覺得這是千古絕調,其中感情濃烈真摯,詩意含蓄深沉。前一句寫送別的環境,點明了地點、時間和景色,此中有何寓意?我們可以想一想,面對著如此春色,在客舍送別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春雨沾濕了地上的塵土,也沾濕了作者的心。「客舍」和「楊柳」都代表離別的意象,何況這柳是如此之青,怎忍心將之折斷贈別?此中含蓄之處在於不點別而不盡別意在其中。第二句,初看不過是勸友喝酒之辭,其實也寄寓了作者的無限深情。樸素的語言飽含深摯的情意。兩人對飲,舉杯澆愁。「要是你出了陽關,就沒有朋友像今天這樣與你相伴了」,其中的依依不捨,表現出對友人的關心,既是勸慰又是白描。只有體會詩歌字里行間的寓意,才能感受到詩歌的意境韻味。
三、感受詩歌的音韻美。郭沫若說:「節奏之於詩是它的外形„„沒有節奏的便不是詩。」因此,欣賞詩時要善於通過反復吟誦等手段,很好地感受詩的音韻之美,領略其節奏之感。古詩的節奏很有規律,一般說來,五言詩每句三頓。如王維的《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七言詩是每句四頓,如陸游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新詩也很注意節奏,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遠遠的/街燈/明了,好像是/閃著/無數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現了,好像是/點著/無數的/街燈。」 體會詩歌的意境美、含蓄美和音韻美,能使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欣賞詩歌。 我國是詩的國度,自古詩人之眾,佳作之多,浩如煙海。在古代,詩歌不但孕育了民族精神和情感,而且豐富了祖國的文化和語言;在近代,詩歌更是一把灼人的火炬,照亮了漆黑的夜空,創造了文學的輝煌。詩歌,以其高度概括的內容,凝練含蓄的語言,真摯醇美的情感,成為文學領域里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培根說:「讀詩可以使人靈秀。」
讓我們徜徉在詩歌的海洋中陶冶情操,提高文學審美情趣,培養良好的文化涵養,做一個大寫和諧的人。

⑺ 詩歌朗讀指導方法

1、特定意境的營造
營造與所誦讀古詩文相應的特定意境,可以幫助學生快速進入所誦讀作品的氛圍,更能直覺地感性地讓學生對作品有一個准確的第一印象。特定意境的營造往往具有暗示性、提示性,它是讓學生直達作品核心的一種有效方法,用這種方法,運用於教學,有較好的效果。如《歸去來兮辭》意境營造法,先奏出伴著鳥聲水聲、彌漫著田園氣息的音樂作為背景,接著以「鳥鳴聲婉轉悅耳,音樂聲悠揚動人。這來自天籟般的聲響,彷彿讓人置身於美妙的讓人忘掉一切的大自然的懷抱中……」導入以自然美抒情言志的話題,然後朗讀回顧借自然美景來抒發心志的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描寫月光荷葉的段落,再串起同樣有月光荷葉意象的王維的《山居秋瞑》,接著以《山居秋瞑》是一個世外桃源所在的問答引出陶淵明,由此走進陶淵明。接下來教學《歸去來兮辭》中對自然美的誦讀鑒賞,對所抒感情領悟變得更為順理成章就得力於這意境的營造。而且這種營造特定氛圍時,注意把單篇詩文放入同樣寫此景此情的大背景中的方法,可使學生更全面更深刻的進行理解,感悟也就更深刻。
2、再現作品時輔助手段的運用
為了更好地表現作品,再現作者心靈,藉助各種輔助手段,可以使作品的感染力更具震撼性、更具沖擊力,從而更深的打動人心,讓人難以忘懷。像我的《歸去來兮辭》、《琵琶行》、《游褒禪山記》等古詩文教學,都用相應的音樂配音,而且又以多媒體畫面配合,再配以現場誦讀,教師讀、學生讀,這音樂、畫面、人聲的組合具有更為強烈的表達效果。

⑻ 怎樣讀古詩

⑼ 讀古詩的閱讀方法

閱讀古詩詞的基本方法

一、抓詩眼、抓意象、明意境
1、詩眼詩歌是語言的藝術,古人寫詩特別講究「煉字」。一句詩或一首詩中最傳神的一個字、一個詞,一般是動詞、形容詞。如「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字,「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等等,使詩歌生動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詩作中作者所寫之景、所示之物,這客觀的「象」與作者借景抒情的「情」、詠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結合。古詩詞中的意象往往是約定俗成,有規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潔品格的象徵;「月亮」代表思鄉之情;「鴻雁」是傳書的信使等等。有時詩人還會創造一群意象,如馬致遠的《秋思》就創造了11個意象,用「斷腸人」這一中心意象來表達思歸懷遠的秋思。
3、意境是文藝作品中和諧、廣闊的自然和生活圖景,滲透著作者含蓄、豐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誘發讀者想像和思索的藝術境界。優秀的古詩詞都創造了具有廣闊藝術空間的意境。詩歌意境(情景)關系往往比較多的是寓情於景、觸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點有:慷慨悲壯、雄渾蒼勁、恬淡自然、雄渾壯觀、悲壯蒼涼、孤獨冷寂等等。可見,抓住這幾個關鍵處,我們就可以穿越語言屏障,迅速觸摸到詩人的心靈世界,走進詩的藝術境界,解詩答題。

⑽ 誦讀古詩的方法有哪些

一、讀詩題。

古詩詞,除一部分詞、曲只有詞牌、曲牌外,多數是有標題的,它們或標明寫作對象,寫作重點,或表現感情基調。如《春夜洛城聞笛》就交代了時間、地點及引發情感的事件。

《聽鄰家吹笙》「鳳吹聲如隔彩霞」(釋義:吹笙的聲音如隔著彩霞從天而來),扣「吹笙」;「不知牆外是誰家」(釋義:不知牆外究竟是哪一家),扣「鄰家」。

「疑是碧桃千樹花」(釋義:但心中猜想其中必有千樹的桃花),仍是扣題,即笙聲產生的幻覺(注意「疑」字),並非描寫庭院美景。

二、讀「明示」。

古詩詞表達的思想情感往往是蘊含在形象之中含而不露的。但也有些詩詞中個別詞句明示著思想情感傾向,閱讀時對這些可貴的信息應圈點出來,結合全詩加以體會。

如唐代:趙嘏《江樓舊感》

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來望月人何在?風景依稀似去年。

釋義:

我獨自一人來到這江邊的高樓,我思緒紛然好像有滿腹的憂愁。我看見月光就像是水一般流淌,流淌的水又像是天空茫茫悠悠。我還記得我們曾經一同來望月,而如今同來的你們又在哪勾留?要知道這江樓水光相接的風景,和去年所見一樣幽美一樣輕柔。

起句「獨上」,表現了詩人孤單的身影,孤獨的情感,第三句「同來」與之呼應。「思渺然」,直接表露出茫然悵惘的情思。這種情思產生的原因就在三、四句。

再如唐代:李白《菩薩蠻》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釋義:

一片平遠的樹林之上飛煙繚繞有如穿織,秋天的山巒還留下一派惹人傷感的翠綠蒼碧。暮色已經映入高樓,有人獨在樓上心中泛起陣陣煩愁。她在玉梯上徒勞無益地久久凝眸站立,一群群鳥兒飛回棲宿多麼匆急。什麼地方是你回來的路程?一個個長亭接連一個個短亭。

「傷心」、「愁」觸景傷懷,孤獨生愁;表現全詞感情基調;「空」表現苦等無果;「歸程」明確表達思歸之情。高考所選詩歌,大都是絕句律詩。絕句一般是「卒章顯志」。第四句明示主旨。

如《峨眉山月歌》「思君不見下渝州」(釋義:想你卻難相見,戀戀不捨去向渝州),《春夜洛城聞笛》「何人不起故園情」(釋義:哪個人的思鄉之情不會因此而油然而生呢)等。律詩一般是一二聯寫景敘事,三四聯議論抒情,如杜甫的《旅夜書懷》《登岳陽樓》等。

三、讀形象。

詩歌形象包括物象(意象)和人物形象。古詩詞中常用的意象往往有比較穩定的含義,如楊柳、春草、殘荷、禾黍、菊、梅、竹、杜鵑(子規)、沙鷗等等。

但又不能機械地理解,如「楊柳」一般用來抒寫離情別緒,但在「楊柳青青江水平」(釋義:楊柳青青江水寬又平)「月上柳梢頭」(釋義:月兒升起在柳樹梢頭)「柳暗花明又一村」(釋義:忽然柳綠花艷間又出現一個山村)等句中的「柳」則不諧音「留」,與離情別緒無聯系。

意象應聯系起來看,多個意象組合起來,形成意境。如有的學生看到「筍根雉子無人見,沙上鳧雛傍母眠」(釋義:竹林里筍根旁才破土而出的嫩筍,還沒有人注重它們,剛剛孵出的小水鴨子,在沙灘上依偎著母鴨甜甜地睡著)。就將「無人見」、「傍母眠」片面地理解為杜甫的孤獨寂寞。

聯系其它意象如「糝徑楊花」(釋義:飄落在小路上的楊花碎片)、「點溪荷葉」(釋義:點綴在溪上的嫩荷)等看,詩人描寫的是暮春之景的生機和意趣,表現的是喜愛之情,並無孤獨寂寞之感。

人物形象,有的是描寫客體的形象,如「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釋義:蜀僧懷抱著綠綺琴,來自遙遠的峨眉山。為我隨意揮手一彈,如同聽到萬壑松聲)」。

更多的是抒情主公(詩人)的形象,如「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釋義:朋友啊,洛陽親友若是問起我來;就說我依然冰心玉壺,堅守信念!)」表現的是抒情主人公(詩人)玉潔冰清的情懷。

四、讀注釋。

注釋有交待寫作背景的,有解釋疑難字詞的,有揭示典故含義的。它們對理解詩詞具有一定的作用。

如:高考天津卷《聽蜀僧濬彈琴》,提供了三條注釋。「①綠綺:古代名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霜鍾:《山海經?中山經》載,豐山有九鍾,霜降而鳴。(釋義:傳說豐山有九口鍾,霜降時發出聲音)」。

這三條注釋分別寫到了名琴,聽者的感受以及琴聲與鍾聲的交融。據此可推測理解本詩的基本內容。

五、讀「有無」。

無中見有,有中見無。古詩詞言簡意賅,是濃縮的作品,有很多空間需要讀者去合理填補。

如:「西出陽關無故人」(釋義:向西出了陽關就難以遇到故舊親人),無中見有:再見不到故人,只見到黃沙、西風、夕陽殘照,只有綿綿無盡的思念之情……

「唯見長江天際流」(釋義:只看見一線長江,向邈遠的天際奔流。),有中見無:只見流向天際的長江水,而極目遠眺也望不到友人的船帆,友人隨舟遠逝,思念逐水而來。

「山圍故國周遭在」(釋義:圍繞在石頭城四周的山依然如舊),「周遭在」,而城已空,往日的繁華已不復存在。類似的還有「國破山河在」(釋義: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空有姑蘇台上月」(釋義:只有明月空掛姑蘇台上)等句。

六、讀類型。

讀詩時,根據題材了解所屬類型,有助於對詩的理解。

如:寫景詩、詠物詩、送別詩、邊塞詩、詠史詩、遊子思歸詩、思婦懷人詩等等。

閱讀全文

與如何讀詩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衡量教學方法是否先進的方法 瀏覽:838
洗衣服香味持久方法如何 瀏覽:611
電容櫃剝絲方法視頻 瀏覽:529
給我一個方法測試二手手機 瀏覽:724
沒吃過麵包用什麼方法可以做 瀏覽:633
齒輪齒頂圓直徑測量的正確方法 瀏覽:733
蘋果手機的鬧鈴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83
華為手機強制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92
手指燙傷脫皮了怎麼處理方法 瀏覽:107
女性慢性膀胱炎快速恢復方法 瀏覽:368
泡速溶咖啡的正確方法 瀏覽:560
臉出油起痘痘有什麼方法 瀏覽:174
快速看圖識圖的方法 瀏覽:959
用不同的方法測量電流 瀏覽:268
室內大師常用的布局方法 瀏覽:626
真性近視的治療方法 瀏覽:40
尿液分析儀的使用方法 瀏覽:207
洋蔥頭怎麼種植方法視頻 瀏覽:698
黑雞膏的使用方法 瀏覽:93
十日氣質訓練方法 瀏覽: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