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如何通過簡單的方法鑒別聽力

如何通過簡單的方法鑒別聽力

發布時間:2022-12-31 06:05:19

A. 聽力檢查法的鑒別參考

1.作為鼓室功能狀態的客觀指標:如鼓室病變引起的輕度傳音障礙可使該側聲反射消失,藉以鑒別傳導性聾和感音神經性聾。2.重振現象的客觀測試:正常人純音聽閾與聲反射閾之間的差距約為70dB以上,重振耳感到的響度增加比正常耳快。如純音聽閾與聲反射閾之差小於60dB,為重振陽性,表示病變在耳蝸。
3.聲反射衰減試驗:以500或者說1000Hz反射閾上10dB的純音持續刺激10秒,在此期間正常鐙骨肌收縮反射無衰減現象,蝸後病變者聽覺易疲勞,鐙骨肌反射很快衰減。
4.交叉和非交叉聲反射對腦干病變的定位:鐙骨肌反射弧在腦干中聯系,對側聲反射弧跨越中線,同側的不經過中線,測定對側及同側聲反射,可用於聽神經瘤和腦干病變的定位診斷。
5.精神性耳聾的鑒別:精神性聾者如能引出聲反射,即表示有一定程度的聽力,如聲反射閾優於「聽閾」,更說明精神性聾的成分,但應注意重振的存在。
6.面神經癱瘓的定位:根據鐙骨肌反射的有無,可判斷面癱病損在鐙骨肌神經遠端或近端,並可提供面癱早期恢復的信息。7.以聲反射閾客觀估計聽閾:採用Niemeyer(1974)公式,純音聽閾=PTAR-2.5(PTAR-WNAR),式中PTAR(純音聽反射)為500~4000Hz四個純音聲反射閾的平均值,WNAR(白雜訊聽反射)為白雜訊反射閾。此法對不能和不肯合作的病人能迅速客觀地得出純音聽閾的數值。電圖(electrocochleogram,ECochG)為目前測試耳蝸病變最准確的方法。
平時耳蝸中階內有跨越毛細胞頂部的140mv的電位差(靜息電位),聲音刺激下,聲波自前庭窗傳入耳蝸,引起基底膜的運動,致使外毛細胞的纖毛由於剪刀式運動而被彎曲,形成毛細胞頂部局部電流的變化,使機械能轉換成電能,在內耳產生三種電反應:耳蝸微音電位(cochlear-microphonics potential,CM)、和電位(summating potential,SP)和聽神經綜合動作電位(compound action potential,AP)。CM為來自毛細胞的一種耳蝸電位,亦稱感受器電位,這種交流連續電位,無潛伏期,可如實反映聲刺激的聲學波形,無真正閾值。SP是聲波傳入內耳基底膜非線性振動而引起的耳蝸直流電位,為多種成分的反應,不單獨用,常與AP結合應用。AP為許多蝸神經纖維興奮時發出沖動的綜合電位,其典型波形有N1、N2兩個負峰。N1來自耳蝸神經,潛伏期約2ms,N2可能包括耳蝸核的反應,為耳蝸電圖的重要觀察指標。觀察項目包括對刺激聲的電反應閾值、潛伏期、最大幅度值、電反應波振幅/聲強度與潛伏期/聲強度(輸入、輸出函數曲線)。

B. 兒童怎樣檢查聽力情況

(耳趙問答191001)嬰兒無法和聽力師配合,不能像成人那樣進行主觀聽力檢測(純音測聽),只能進行客觀聽力檢測。針對嬰兒常用的客觀聽力檢測項目是耳聲發射和聽性腦干誘發電位,相比純音測聽,這兩個項目的優點是不需要嬰兒理解並做出反應,只需要嬰兒處於安靜狀態即可,可以評估聽覺系統中的神經功能,是目前主要的嬰兒聽力篩查項目。

但這兩個檢查也有無法克服的缺點,耳聲發射受外耳道和中耳狀態的影響很大,如果外耳道內有栓塞或者中耳有炎症,耳聲發射的結果就不可信;聽性腦干誘發電位檢查的結果和實際的聽力狀態存在有誤差並且不全面,並不能准確反應聽力損傷的程度。因此,對於有聽力障礙的孩子,需要多種聽力檢查手段綜合判斷,不能只依靠某一種。

你好,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

寶寶出生後醫院都會進行新生兒的聽力檢測。

在家的時候如果發現寶寶對聲音沒有任何反應,就需要帶孩子去醫院檢查,看孩子的聽力是否正常。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

我是團子,一個樂於分享 育兒 經驗和 育兒 知識的二胎媽媽。

寶寶出生後3天,雙耳OAE提示雙耳都沒有通過,家長特別擔心,到底孩子是怎麼會事呢。

檢查錯誤還是先天性聽力障礙呢

因為聽力篩查儀器比較敏感,很多原因都會影響結果,所以正常孩子,初次聽力篩查就有百分之十都不能通過。對於這類情況,建議孩子42天時再次做聽力復篩,如果沒有通過,就要在3個月時進一步專業的檢查聽力情況。

對於家屬自身,也是可以通過手機來簡單的判斷孩子聽力情況的,主要辦法就是:使用手機音樂,調到最低音量,測量孩子對聲音有反應的最遠距離(抬頭或者轉身等)。如果寶寶有反應的距離和成人能聽到的最遠距離差不多,那麼就說明聽力沒有問題。

新生兒聽力篩查是國家衛生部門規定的新生兒篩查項目之一。通過客觀、簡單而快速的生理測試手段{是指寶寶出生後要接受使用客觀生理學測試方法的聽力篩查,包括耳聲發射(OAE)和/或聽性腦干反應(ABR),目前已初步形成一套規范的診斷流程,包括初篩、復篩、隨訪、確診、干預等}篩查寶寶是否存在聽力障礙,並對其進行進一步確診和追蹤觀察。

新生兒聽力篩查應有專用的房間,通風良好,環境雜訊要低於45分貝,接收檢測的寶寶處於安靜狀態,必要時可以使用鎮靜劑。清潔耳道之後要對兩耳進行分別的測試,輕輕地放入探頭,儀器會自動顯示結果。假如一次檢測沒通過,可以重復2 3次。

下面是新生兒聽力篩查的具體時間過程及各種方法的特點:

①正常出生的新生兒初次聽力篩查通常在出生48個小時之後進行,如果新生兒出生後進行了搶求住院需病情穩定出院前再次進行初篩。

②如果新生兒的初次聽力篩查未通過,須在出生後30天或42天左右再次接受聽力復篩。

③如果新生兒復篩仍未通過,要在3個月內轉診至兒童聽力診斷中心進行診斷性檢查。檢查確定是否真正存在聽損傷,確診為聽損傷的,需要明確聽損傷的程度和性質,及時進行相應的干預和康復。

新生兒聽力篩查方法有聽覺誘發電位(ABR)、耳聲發射(OAE)、聲阻抗(鼓室導抗測試)。

①聽覺誘發電位(ABR):目前已廣泛應用於新生兒和嬰幼兒聽力篩選及客觀聽力評估,具有可重復性。

ABR是通過記錄人接受聽覺刺激後產生的電信號,通過一系列電路放大、識別技術而得到的聽覺通路上不同神經元的電位波,而對聽功能進行評估。被測聽者可以在清醒、睡眠、麻醉下進行測試。

②耳聲發射(OAE)是一種產生於耳蝸,經聽骨鏈鼓膜的傳導釋放入外耳道,並能在外耳道中檢測出來的聲音能量。是目前較為先進的一種全新概念的聽力檢測技術,具有快捷、客觀、准確、無創的優點,非常適合於新生兒及嬰幼兒的聽力篩查和評估。但須注意一一進行篩查時耳塞是否完全插入外耳道,導線連接否,耳道有耵聹否,中耳病變否,嬰兒多動否等影響因素,以減少假陽性率。

③聲阻抗(鼓室導抗測試)是測量外耳道壓力變化過程中的聲阻抗值,通過對鼓膜、中耳系統聲能傳遞過程變化的測量,了解中耳功能狀態,傳音性聽力障礙特徵,是目前所有聽力檢測技術中了解中耳功能狀態的最有效、最准確的手段。具有快捷、客觀、無創、准確四大優點。在進行檢查時要注意耳塞是否完全插入外耳道,導線連接否,耳道有耵聹否,嬰兒多動否等因素,以減少假陽性率。

新生兒及嬰幼兒聽力篩查是一項系統化、 社會 化的優生工程,需及早進行,必需進行嚴格的質量控制。早期篩查可以使有聽力障礙的嬰兒被早期發現,及時診斷,早期治療,在語言學習的關鍵期,促進嬰兒語言的發育。

現在孩子出院時都會有聽力篩查,如果聽力篩查沒問題基本就都是正常的。

如果還不放心,出院回家,生活中就注意觀察。一般滿月孩子眼睛就會追視,聽到聲音會順著聲音方向看,可以嘗試讓寶寶趴著,在一側跟他說話,看孩子會不會轉頭過來。

孩子會尋找聲音源、聽到聲音有反應,聽力就沒問題了。

如果2個月孩子對聲音還沒反應,那就及時就醫,去醫院做詳細檢查。

你好,我是@自然循環我安然 ,歡迎關注留言,我們一起 育兒 路上同行。

教你在日常生活中科學判斷寶寶聽力是否正常。

1、餵奶時觀察

嬰幼兒吃奶的時候在他耳朵邊發出一定的聲音,最好在寶寶吃得最盡興的時候,發出短暫的敲擊聲(1秒左右)。聽力正常的寶寶吸奶的節奏會改變,甚至停止吸奶,有時也會看到眨眼睛,面部和手足抽動等。第一次可以給中等強度聲音,有反應,下一次減小聲音;沒有反應,則可增大聲音。

2、睡眠時測試

嬰幼兒剛入睡時(淺睡狀態),在兩耳側分別敲鈴,觀察寶寶會不會被響聲驚醒,或出現眨眼、身體抽動等動作。或者寶寶快醒時,按照上面方法重復測試,睡深時不要測試。

3、轉頭時測試

針對3個月以上的嬰兒,讓嬰兒坐在媽媽的膝蓋上,給他一個小玩具吸引注意力。另一個人在孩子身後左、右兩側分別突然敲玲,觀察孩子是否會主動去尋找聲音的來源。

嬰兒行為測試反饋:

在寶寶吃奶時,發出聲音,她好像有反應,停下來,不吃奶了了,但不太會找聲音來源。拍巴掌時,不怎麼有反應,只是眼睛眨了一下。在寶寶淺睡(剛剛閉眼要睡時)時,搖鈴,她也會醒了。聽見關門聲,眼睛也睜開。醒來了,搖鈴、喊她,好像都不反應。

診斷結果:雙耳聽力正常。

您好,很高興有機會回答您的提問,並且希望我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首先,新生兒在出生後48-72小時,進行初次聽力篩查,如果當時檢查認為聽力正常,一般沒有問題。未通過初篩者42天左右,進行聽力復查;42天復查未通過者,在3個月左右進行聽力診斷性檢查。如果寶寶出現以下狀況,請多加註意:

第一,模仿成人聲音明顯比別的孩子晚,甚至從不會主動模仿;

第二,沒有什麼聲音能把熟睡中的孩子吵醒;

第三,語言發育明顯延遲;

第四,孩子從不被強聲驚嚇;

下面,我們來說說如何判斷寶寶聽力發育是否正常。

對於1個月的寶寶:突然給予聲音刺激會出現驚跳反射、眨眼反射、覺醒反射、吸吮反射。

對於2個月的寶寶:睡眠中受到較大的聲音刺激,可出現驚跳、睜眼、手足抖動。

對於3個月的寶寶:睡眠中聽到聲音,可出現眼瞼閉緊、手指緊握等動作。

對於4個月的寶寶:呼喚名字會轉動頭部尋找,對媽媽的聲音很敏感,對自己熟悉的聲音例如玩具聲、電視聲、開門、關門聲表示關注。

對於5個月的寶寶:能轉頭尋找耳邊的鬧鍾聲,能區別父母的聲音、熟人的聲音。

對於6個月的寶寶:對他說話或唱歌,他會用眼睛看著你,可跟蹤聲源。

最後,如果聽力正常,等到了一周歲時,就應該能聽懂一些簡單的語言,例如來來、抱抱、再見等。再大一些就會模仿大人說出一些簡單的話語。到了一歲半時,就會按照語言指令,正確指出自己的五官或自己熟悉的物品。

首先,寶寶42天一定要去「聽力復篩」

當您42天帶孩子去做「聽力復篩」時,如果通過了,恭喜您,這時一般認為小孩聽力屬正常。暫時不需做進一步的檢查。不過在小孩的成長過程中還希望您一直要關注自己的小孩對聲音的反應或到該說話年齡和周圍小孩是否差不多,相差較大則要到醫院去排除聽力方面的問題。

當您42天帶孩子去做「聽力復篩」時,如果仍然未通過,您還是不要過於驚慌,因為雖說復篩未通過,可最後被診斷有聽力問題的可能性大概僅為十分之一。

記住3個月齡以前一定要做診斷性聽力檢查

一定要記得3個月齡內(不一定要等到3個月,越早越好)帶寶寶到可靠的兒童聽力診斷中心接受診斷性聽力學檢查和醫學檢查。即使是單耳「聽力篩查未通過」也不例外,如果單耳被確診有聽力問題,就更應該關注小孩的聽力,因為此類小孩發生遲發性聽力問題的比例大大增加。如一下檢查需要做

(1)高頻探測音的聲導抗(1000Hz)

(2)耳聲發射

(3)聽性腦干反應

以上三項是必做的基本檢查,如果都屬正常范圍,可認為通過檢查。如果未通過,那就要看具體結果,必要時要加做些檢查,以了解寶寶聽力損失的程度(輕、中、重、極重度)、性質(傳導性、感音性、混合性)和部位(外耳、中耳、內耳及聽神經),有時還需要做些聽力以外的醫學評估等;

此時您最好要找一個對小兒聽力學比較精通的大夫,對檢查的結果進行解釋和綜合評估。

最後,要強調的是發現寶寶有聽力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行動。因為即使孩子有聽力問題,只要及早干預(6個月以內),現在的科學手段完全可以基本做到讓孩子正常開口說話。過去常說「十聾九啞」,現在我們一起努力完全做到「十聾九不啞」。

怎樣才能及早發現寶寶聽力存在障礙 ?

A 對聽力障礙的兒童,父母最大的責任是 做到3早: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

一般出生後3 天做耳篩查, 如有問題4 2 天 復查。若再不通過, 3 個月做腦干反應測聽 (ABR),6個月追蹤復查ABR。

中耳炎引起的耳聾,多與呼吸道感染有關,所 以要盡量避免寶寶反復呼吸道感染。積極治療中 耳炎,定期復查聽力。

密切關注寶寶的聽力,若發現寶寶耳痛,耳道 有分泌物滲出,要及時找專 科大夫就診。

對於已經經過耳鼻喉系列檢測 並確診的先天性神經性耳聾,要盡 早干預,盡早佩戴助聽器(一般6個月後)、盡早 語訓,有條件的做電子耳蝸或其他植入手術。


聾就一定會啞嗎?

A 民間一般都說十聾九啞,但也不一 定,越早干預就會聾而不啞。


兒童期耳聾是否有治癒的可能?

A 對於外耳中耳疾患引起的傳導性耳 聾,積極的治療不會引起聾啞;對於內耳及 神經性耳聾,越早給予治療,治癒的可能性越 高。如突發性耳聾2周之內發現是可以治療且 有可能治癒,發現越晚治癒的可能性越小,尤 其是單側神經性耳聾,很難被發現,治癒的可 能性不大。重點是保護好健側耳:預防感冒、 得了急性中耳炎要積極治療、避免用耳毒性葯 物、避免耳外傷、避免長時間的雜訊對耳神經 造成損傷 。


初為人母每個媽媽都是欣嘉的,她們無一例外都是希望自己寶寶是 健康 的, 可是盡管現在產檢手段相當先進,但是依然有一些先天性病無法檢測出來。聽力是否 健康 便是這其中之一,如何判斷嬰幼兒聽力是否正常,便成為了每個父母特別關心的事情?

寶寶什麼時候開始對聲音有反應呢?

4個月的胎兒就有了聽覺。6個月時胎兒的聽力幾乎和成人相等。外界的聲音都可以傳到子宮里。但胎兒對500 1500赫茲的聲音感覺比較舒服,喜歡聽節奏平緩、流暢、柔和的音樂,討厭強快節奏的「迪斯科」,更害怕各種能致命的噪音。

8個月的時候,小寶寶就已經基本能分清各種聲音,甚至能聽清爸爸媽媽在說話。

先天性聽力障礙常見嗎?

據2017年統計數據來看,我國新生兒先天性聽力障礙發病率為1‰至3‰。隨著年齡增長,永久性聽力障礙持續增加,5歲前聽力障礙發病率上升到2.7‰


如何檢查寶寶聽力是否有問題:

聽力篩查主要包括兩種篩查方法:耳聲發射和聽覺腦干誘發電位。

1. 耳聲發射

是指正常耳蝸在接受到外界的聲刺激後會發出聲音,這股聲音經過聽骨鏈、骨膜反過來傳導到外耳道的現象

注意:耳聲發射僅僅能夠評估耳蝸的功能,無法評估聽神經的功能。

2. 聽覺腦干誘發電位檢查

用儀器給予孩子聲音刺激,然後通過貼在孩子頭部皮膚的電極片記錄孩子聽覺神經活動時的生物電活動,從而評估聽神經、腦干聽神經核的功能情況。

注意:聽覺腦干誘發電位的缺陷是,能反應高頻聽閾的障礙,但對低頻聽閾的障礙容易遺漏。

爸爸媽媽如何檢查寶寶聽力:


聽力篩查最佳時間:

正常新生兒:聽力篩查一般在生後 48 小時至出院前進行。如果第一次篩查有未通過或者未進行,需在生後 42 天進行復篩。

復篩仍未通過的孩子:需在生後 3 個月時轉診至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聽力障礙診治機構接受進一步診斷。

先天性聽力障礙能治好嗎

先天感音神經性聾病變為不可逆性,無有效葯物或手術矯治方法,關鍵在於對聾兒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聽力言語康復訓練。

如果寶寶有聽力障礙怎麼辦:

1、耳蝸植入器: 這是治療先天性耳聾的一種有效方法,該療法又被稱為電子耳蝸或人工耳蝸,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2、葯物治療: 先天習慣耳聾的治療很重要,很多患者可以通過醫生採用的葯物來擴張內耳血管、降低血液粘稠度和溶解小血栓,從而恢復或者部分恢復聽力。

3、助聽器: 當先天性耳聾的病情逐漸上升,就會導致耳鳴耳聾。這時可採用助聽器進行治療,以採用擴音的方法,來恢復正常的生活。

C. 怎樣判斷自己聽力是否正常

一、聽力下降好比「溫水煮青蛙」

如果長時間暴露在雜訊環境中,最先損失的是高頻聽力(4000 Hz 以上)。但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聲音頻率大多在500-3000 Hz 之間,只要這個頻率范圍的聽力正常,大家就會覺得自己的耳朵「沒問題,什麼都聽得清」。

因此,聽力損失通常不會被立刻發現,當患者察覺時,往往已經到了較為嚴重的階段。更不幸的是,長期持續接觸噪音以及短暫的強噪音造成的聽力損失是不可逆的,即使在停止暴露很久之後也不會「失而復得」。

二、測試聽力是否正常的方法

這里先教大家一個非常簡單的測試方法。找一塊手錶,將它放置耳邊2厘米處,靜止1分鍾,如果能夠聽到秒針的滴答聲,說明你的聽力沒有問題,如果聽到的聲音有間斷或聽不到聲音,那麼建議你到醫院進行聽力檢查,找出聽力障礙的原因,並加以干預。

而除了以上簡單的小測試外,如果出現了以下情況,也應盡早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

1、在嘈雜環境(比如KTV、酒吧)中與人面對面交談,卻聽不清對方的話;

2、別人覺得正常的音量,自己覺得太小;

3、別人覺得你最近有點「大嗓門」。

三、預防聽力下降,日常生活中要做到這些事

1、盡量不要挖耳朵

避免挖耳、耳內進水等,否則容易損傷耳道,也容易將細菌、真菌帶入耳道,引起外耳道炎症、鼓膜炎。

2、不要長時間使用耳機

生活中盡量不戴耳機,即使需要佩戴,也要注意控制音量,並限制使用時間。

3、日常生活中防噪音

避免暴露在雜訊環境中,如果是在電動游樂場、酒吧、KTV等場所工作的人員,可以戴防護耳塞、耳罩等,並定期檢查聽力。

4、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要合理釋放壓力,保持心情愉快。老年人可選擇慢走、打太極等方式,年輕人可選擇跑步、騎行、瑜伽等適合自身的有氧運動方式。

5、驗配助聽器

有些老年人對助聽器存在誤解,認為「助聽器越戴越聽不見」。事實恰恰相反,聽力具有「用進廢退」的特性,所以盡早驗配助聽器,有助於減緩聽力衰退的速度

D. 怎樣檢查聽力

分為主觀測聽(如音叉檢查、純音聽力計檢查、言語測聽)和客觀測聽(聲導抗、耳聲發射、聽覺誘發電位)兩大類。
1. 純音聽閾測聽
純音聽閾測聽簡稱電測聽,是利用電聲學原理,產生各種不同頻率和強度的純音,通過分別測試受檢耳的各頻率聽閾強度,以判斷耳聾的程度和類型,以及病變部位。
純音聽閾測聽是臨床聽力檢查中是一種既能定性又能定量的比較准確、最常用方法。因屬於主觀測聽法,它的測試結果准確與否受許多因素的影響,如測試環境、測試者的配合程度、聽力計的校準、檢查者的操作、外耳道情況等。
2. 聲導抗測試法
聲導抗測試是通過測量中耳聲阻抗的變化,記錄後為分析中耳病變提供客觀的依據。檢查儀器靈敏度高,操作簡便,結果客觀,有較高的准確性,是臨床聽力診斷常規檢查方法之一,其測試包括鼓室聲導抗、聲反射及咽鼓管的功能測試。
它主要用於:判別耳聾性質、耳聾病變部位(如耳蝸性病變、蝸後性病變)、鑒別非器質性聾、為蝸後聽覺通路及腦干疾病提供診斷參考;對周圍性面癱進行定位診斷和預後預測,以及對重症肌無力作輔助診斷及療效評估等。
3. 聽性腦干反應測聽(ABR)
是檢測聲刺激誘發的腦干生物電反應,由數個波組成,又稱腦干聽覺誘發電位(BAEP)。反映耳蝸至腦干相關結構的功能狀況,凡是累及聽通道的任何病變或損傷都會影響BAEP。通過測量波形、波幅和潛伏期,能客觀敏感地反映腦乾的功能和聽力受損的程度。
臨床主要用於:判定高頻聽閾、新生兒和嬰幼兒聽力篩查、鑒別器質性與功能性聾、診斷橋小腦角佔位病變等;對聽神經病、多發性硬化症、腦干膠質瘤、腦外傷、昏迷、腦癱瘓、腦死亡等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斷、定位與治療選擇、結果判斷等,可提供有價值的客觀資料。
4. 耳聲發射
耳聲發射是產生於耳蝸並可在外耳道記錄到的聲能。
耳聲發射據其有無外界聲刺激分為自發性耳聲發射(SOAE)和誘發性耳聲發射(EOAE)。後者按刺激的類型分為瞬態誘發耳聲發射(TEOAE)、畸變產物耳聲發射(DPOAE)和頻率刺激耳聲發射(SFOAE)三種。耳聲發射與內耳功能密切有關,任何損害耳蝸外毛細胞功能的因素使聽力損害超過40dBHL時,都能導致耳聲發射明顯減弱或消失。這是耳聲發射作為聽力篩查方法的理論基礎。耳聲發射檢測具有客觀、簡便、無創、靈敏等優點。
臨床應用:嬰幼兒聽力篩查、耳蝸性聾(如葯物中毒性聾,雜訊性聾,梅尼埃病等)的早期定量診斷、耳蝸性聾和蝸後性聾的鑒別診斷、蝸後聽覺通路病變的判斷。

E. 如何自我檢測聽力

如何自我檢測聽力?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耳聾分級標准,正常人的聽力在0~25db之間;聲音要達到26~40db才聽得見的為輕度聾;41~55db為中度聾;56~70db為中重度聾;71~90db為重度聾;91db以上為極度聾或全聾。這些都只有醫院才可能檢查到。自己檢查聽力的方法,我只能提供以下幾點你可以參考一下,輕度障礙:是指聽力在40分貝以下,也就是在3米以內能聽到人們一般的說話聲音。中度聽力障礙:聽力測試在40-60分貝之間,對方說話只能在1米之內聽清楚。可以對照做自測。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您!

F. 怎麼分辨聽力是不是有問題

自己檢查的話,要注意觀察,

①在家看電視電視聲音是不是要調到最大,

②外出可不可以聽到鳥鳴,

③給人溝通是不是經常要被人重復語言,

如果聽力有問題的話 ,給別人的感覺的就是反應遲鈍。尤其是兒童 ,家長需要特別需要注意!

你好,出現以下情況需要注意聽力問題了。1、經常聽到聲音,但分辨不出對方講話的內容。2、交談時候,經常需要別人重復講話。3、經常答非所問。因為聽不清害怕接電話。4、看電視時需要將音量開到很大。5、開會時,只有坐到講話的人身邊才能聽到。6、因為聽不清別人說話,社交明顯減少。7、通過專業途徑檢查後不在正常聽力范圍之內。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聽力問題需要早發現早干預。

自己檢查的話,要注意觀察,

①在家看電視電視聲音是不是要調到最大,

②外出可不可以聽到鳥鳴,

③給人溝通是不是經常要被人重復語言,

如果聽力有問題的話 ,給別人的感覺的就是反應遲鈍。尤其是兒童 ,家長需要特別需要注意!

一、聽力下降經常是緩慢進展的,沒有不適和疼痛,所以常不易發現。下面有一些問題您可以自己對照一下,以此來判斷您是否有聽力下降。

1、您經常叫別人重復他們說過的話嗎?

2、同時和兩個以上的人談話的時候,您經常會跟不上節奏?

3、除非跟說話的人面對面,否則您很難聽清楚他(她)說的什麼?

4、在人員擁擠的地方(比如餐館、商場)您感覺聽別人說話很吃力嗎?

5、聽女人或者小孩說話比較困難? -

6、看電視或者聽收音機的時候,您是否比別人更喜歡把音量調大?

7、您是否有耳鳴或者耳朵里有嗡嗡聲?

8、聽別人說話總覺得他們在喃喃自語或說的含混不清?

在日常生活中,您如果出現以下這樣的情況:

1、是否經常聽到聲音,但是分辨不出對方的講話內容?

2、家人或者朋友與您交談時,需要重復他們所說的話嗎?

3、是否因為經常聽不清電話,從此害怕接電話?

4、看電視時,是否將音量開得很大才能聽到?

5、開會時,是否只有坐到講話者身邊才能聽到?

6、是否經常感到耳鳴或者耳痛?

7、是否因為聽不清別人說話,社交活動比以前明顯減少?

如果有一項這樣問題的出現,建議您盡早到醫院或者助聽器專業驗配中心檢查一下聽力。

聽力有問題後,會感覺對方說話聽不清或者是聽不見,更有可能會聽錯聽差,答非所問,而且在聽音樂的時候,會出現旋律不對,音調不對的問題,總之,如果有親人朋友對你說過多次,剛才跟你說話沒反應,或者是回答對不的時候,就要注意自己的聽力是否出現了問題,最好是到醫院去進行確診,如果確認是沒有恢復的可能性,就要及時配戴助聽器。

1.常聽不清甚至聽不見頻率較高的聲音,如門鈴、電話鈴聲、女人或小孩說話的聲音、用指甲刮玻璃的聲音等。

2.家人常抱怨您把電視或音響的音量開得太大。

3.接聽電話時常聽不清楚對方聲音,需將電話聲音放大或要求對方大聲說話。

4.再較為安靜的公共場合交談或聆聽有困難,例如在西餐廳或便利店裡。

5.常聽不見別人在背後喊您。

6.周圍人常反應您說話聲音太大。

7.交談時經常要求對方重復,或是把耳朵湊過去,要求對方提高嗓門說話。

8.在長時間的談話中,常因聽不清楚耳感覺吃力。

9.常常覺得別人跟您說話像喃喃自語。

10.有背景雜訊時,如在馬路、公交車上、地鐵里或是有電視或音樂播放的環境中,了解對話內容對您來說特別困難。

最權威就是到醫院或者聽力中心檢測。

日常在交流中發現聽聲音比較吃力,講話經常打岔等問題,電視聲音開的比較大聲,這種時候可以考慮檢測下聽力

G. 如何簡單評估自己聽力

1、 耳聲發射:OAE,檢測內耳外毛細胞功能,只是篩查,不能診斷。

2、腦干電位:ABR,僅代表純音聽力2~4KHz范圍的聽敏度;反應閾和行為閾有20dB左右的差值;只要腦干有反應,聽力就不會超過80分貝。

3、40赫茲相關電位:40HzAERP,優點:在清醒狀態下,客觀閾值更接近行為閾值;能反映不同頻率殘余聽力情況。缺點:受睡眠狀態的影響較大;全頻測試時,費時較多。

4、聲導抗測試:檢測中耳功能,一般聽力超過40分貝就引不出鐙骨肌反射。

5、多頻穩態:ASSR,優點:不受睡眠狀態的影響;能夠分頻測試;可同時對雙耳的8個頻率進行測試,節省了時間;結果的判定由計算機識別,更具有客觀性;通過預設程序,可以直接將客觀測試結果轉換成聽力圖。缺點:•清醒狀態下,反應閾值較高;雙耳多個頻率同時測試時,穩定性欠佳。

來店裡咨詢的患者經常會問這樣的問題:我看到兩款助聽器款式外型類似,功能也差不多,為什麼價格卻相差幾倍?甚至還有的患者家屬會直接說,你們店裡助聽器的水分也太大了吧。其實這些情況的出現都是由於對助聽器不了解造成的。

助聽器根據技術等級的不同,可以分為四個檔次:

應用傳統放大電路的助聽器
助聽器內部採用分立元件或印刷電路板,對聲音進行簡單的放大,對音量無自動處理功能。調節旋鈕數量有限,調節范圍較小。本底雜訊較多,失真度較大,對突然出現的強聲可能會有不適,使用者自己需經常調節放大量。

應用集成電路的助聽器
助聽器內部主要採用集成電路,隨著外界聲音強弱的變化,放大量可自動控制,患者不需經常調節音量。調節旋鈕數量有限,本底雜訊稍小,失真度不大,比較適合老年感音神經性耳聾患者的響度特點和使用習慣。

電腦編程式助聽器
助聽器的核心部件是一個具有存貯、分析和控制能力的數碼晶元。聽力學家根據病人聽力損失特點,可在電腦上設置助聽參數,存貯在這個數碼晶元上。該晶元不斷分析外界輸入聲,控制助聽器內其它模擬元器件的工作。每套參數都包含很多內容,可對聲音分頻段處理、對聲音的放大可做到''小聲多放大、大聲少放大'',因此音質柔和、調節精細,失真較小。可設置多套助聽參數,供患者在不同的聲音環境(如安靜的辦公室、嘈雜的飯廳)中使用。

全數字式助聽器
全數字式助聽器是近兩年剛剛出現的至新技術,還全部採用數字元器件,運算速度更快,每秒可達14,000,000次,分析處理功能更強。 數字電子技術已得到廣泛的應用,如我們熟悉的CD、VCD,之所以有如此清晰的音質、畫質,正是由於採用了數字技術。全數字式助聽器除具有電腦編程式助聽器的全部優點外,還具有音質自然、失真極小、抑制環境雜訊、語言清晰度高、自動適應各種聽覺環境等智能化處理功能,是助聽器領域中的佼佼者。

H. 聽力怎麼鑒定

需要到正規醫院五官科做聽力檢查,正常聽力20DB以內,如果超過這個數值,就是聽力下降的表現。
1、沒有或僅感覺到輕微的聽力下降,一般不影響言語交流能力,可能為26~40dB的輕度聽力損失。2、感覺到聽力下降,言語交流時,需對方重復或稍微提高聲音才能聽清楚,可能為41~55dB的中度聽力損失。3、聽力下降很明顯,對話時,需對方大聲才能聽清楚,可能為56~70dB的重中度聽力損失,4、對話時,需對方大聲喊,並藉助看對方口型才能大致明白說話者的意思,可能為71~90dB的重度聽力損失。5、除了極大的聲音,基本上都無法聽見,時間長了說話口齒也會不清楚,為極重度耳聾,聽力損失超過90dB。一旦發現有聽力問題時,應盡快到醫院或正規的聽力康復機構進行聽力檢查。

I. 如何鑒定聽力

聽力的職業病鑒定等級是按照損失的聽力鑒定的,分級標准如下:

10級:雙耳聽力損失大於26dB,或者一耳大於56dB,即為10級(最輕)。

9級:雙耳聽力損失≥31dB或一耳損失≥71dB;

8級:雙耳聽力損失≥41dB或一耳≥91dB;

7級:雙耳聽力損失≥56dB;

6級:雙耳聽力損失≥71dB;

5級:雙耳聽力損失≥81 dB;

4級:雙耳聽力損失≥91dB。

J. 請問用怎樣簡單的方法比較兩個人的聽力差距

你好,專業的測試聽力檢查需要復雜的儀器,精確度也相對較高,你說的簡單的方法一般是主觀判斷,有一定誤差,下面介紹幾種簡單的聽力測試,可以比較兩個人的聽力差距:
一、語音測試
聽力檢查認真記錄
在長於6m以上的安靜環境中進行,地面劃出距離標志,被檢查者立於距檢查者6m處,但身體不能距牆壁太近,以免產生聲音干擾。受檢耳朝向檢查者,另一耳用油棉球或手指堵塞並閉眼,以免看到檢查者的口唇動作影響檢查的准確性,檢查者利用氣道內殘留空氣先發出1~2個音節的詞彙,囑被檢查者重復說出聽得詞彙,應注意每次發音力量應一致,詞彙通俗易懂,高低音相互並用,發音準確、清晰。正常者耳語可在6m距離處聽到,如縮短至4m,表示輕度耳聾,1m為中度耳聾,短於1m者則為嚴重的以至完全性耳聾。記錄時以6m為分母,測得結果為分子,如記錄為6/6、4/6、1/6。
二、表測試 一般採用秒錶,記錄聽到表聲的距離,並與正常耳比較。
被檢查者坐位、閉目,用手指塞緊非檢查側耳道口,檢查者立於被檢查者身後,先使被檢查者熟悉檢查的表聲後,將秒錶於外耳道平面線上,由遠而近反復測驗其剛能聽到表聲離耳的距離。記錄方法以受檢耳聽距(cm)/該表標准聽距(cm)表示,如100/100cm、50/100cm。
三.耳語檢查法 在長6m的靜室內進行。以耳語強度說出常用詞彙,記錄受試耳可以聽清的距離並與正常耳比較。
通過以上方法你可以分別對兩個人進行測試,再進行比較,便可知道兩個人的聽力差距

閱讀全文

與如何通過簡單的方法鑒別聽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高中地理教學方法及選用依據 瀏覽:952
母乳的正確喂養方法 瀏覽:706
分水器連接的方法 瀏覽:560
打破苦惱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213
初中數學變題方法與技巧 瀏覽:871
屏幕補油最佳方法 瀏覽:298
業務流程分析方法和工具 瀏覽:989
男生如何長大腿的科學方法 瀏覽:199
地下水質分析方法 瀏覽:419
頸肩酸的鍛煉方法視頻 瀏覽:203
壓尾指的方法視頻 瀏覽:649
治療隱血土方法 瀏覽:940
堅持集體研究的工作方法 瀏覽:934
生氣不開車的方法視頻 瀏覽:280
哪些是實現積極自我的方法 瀏覽:838
按鈕的正確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655
簡便計算方法四年級乘法算式 瀏覽:84
電視背景牆岩板安裝方法 瀏覽:508
完美礦物晶的食用方法 瀏覽:396
國有企業人員退休工資計算方法 瀏覽: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