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木耳菌地如何消毒方法

木耳菌地如何消毒方法

發布時間:2022-12-31 00:44:53

A. 地栽黑木耳如何滅菌接種

B. 老木耳地怎麼樣用生石灰消毒

用生石灰團成細粉,一點點撒到老木耳地裡面就可以消毒,不需要別的步驟。

C. 木耳菌室消毒用什麼

木耳菌床需要使用生石灰粉噴灑消毒。
木耳菌室消毒滅菌可以使用專業的煙霧劑效果比較好。可以與硫磺交替使用。效果更好。

希望能幫到你

D. 代料栽培黑木耳常用的滅菌方法有哪幾種

代料栽培黑木耳可採用高壓蒸汽滅菌或常壓蒸汽滅菌這兩種方法。
裝完料的栽培袋放入專用筐內(用5
鐵筋製成長×寬×高為44厘米×33厘米×26厘米。栽培袋必須放入專用筐內,以免滅菌時栽培袋相互堆積,造成滅菌不透)。然後馬上滅菌,不能放置過夜。
(1)高壓蒸汽滅菌法在117.7~137.3千帕的壓力下滅菌2小時。滅菌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滅菌鍋冷空氣必須排盡,在開始加熱滅菌時,先關閉排氣閥,當壓力升到49.0千帕時,打開排氣閥,排出冷空氣,讓壓力降到0,直至大量蒸汽排出時,再關閉排氣閥進行升壓到117.7千帕,保持2小時。
②滅菌鍋內栽培袋的擺放不要過於緊密,保證蒸汽通暢,防止形成溫度「死角」而達不到徹底滅菌。
③滅菌結束應自然冷卻。當壓力降至49.0千帕左右,再打開排氣閥放氣,以免減壓過程中袋內外產生壓力差,把塑料袋弄破。
④防止棉塞打濕。滅菌時,棉塞上應蓋上耐高溫塑料,以免鍋蓋下面的冷凝水流到棉塞上。滅菌結束時,讓鍋內的余溫烘烤一段時間再取出來。(2)常壓蒸汽滅菌法先根據具體情況砌一個常壓滅菌鍋。一般用直徑1.2~1.3米的鐵鍋砌成。可裝進700~800袋,鍋需要紅磚2000塊和8~9袋水泥,鍋沿到鍋邊不能超20厘米,否則死角過大,最好把加水管伸進鍋的1/3處,如果冒蒸汽說明缺水,整個鍋不要用木頭門框,牆18厘米厚一橫一豎,門要留6厘米的延口;門的兩側放4個八鍋子,溫度計插在門上在門高約20厘米處。鍋不好燒的原因在於煙管過細。滅菌時要用滅菌筐,滅菌筐的尺寸長為44厘米、寬33厘米、高24厘米,內徑尺寸再加20厘米,搭鍋時要算好,鍋高起1.5米6層筐,一層12筐,橫三豎四砌,145厘米方形鍋為好;五層出半塊磚坐箅子,鍋直徑1.2米,鍋沿到牆的距離0.2米加水管距鍋底還有1/3的高度。
常壓鍋滅菌過程:
裝鍋:鍋內添水到8分滿,把筐排放整齊。
燒鍋:升火,排盡冷氣後蓋上排氣孔,旺火快燒,迅速升溫,袋內溫度達到100℃開始計時,維持足火足氣5~6小時,然後燜鍋1~2小時,趁鍋內溫度在90℃左右,撤掉余火,慢慢打開鍋門出鍋。

E. 黑木耳滅菌的步驟是什麼

採用常壓滅菌方式,提前將滅菌鍋鍋屜放好,要求鍋屜離鍋水平口約10厘米,上面放麻袋片,17cm×33cm的菌袋滅菌時需裝在鐵筐中或在蒸鍋內搭架子,16cm×52cm滅菌時培養袋依長向平放成「#」重疊排列在屜子上。行間距3公斤,便於內部空氣流通。

然後用塑料和棉被將鍋封嚴,待菌袋內溫度達100℃後再保持12小時。滅菌後趁熱出鍋,將菌袋送入接種室進行冷卻。

F. 重茌木耳 治理如何消毒下菌

重茌木耳 治理如何消毒下菌方法如下:

栽培時間與培養料配製 1.栽培的時間 代料栽培木耳,從接種到出菇只要45~55天, 生產周期100~120天,比原生產時間縮短50%~60%,將原來1年長1 季改為春秋長兩季:春季2~3月接種,9~10月子實體生長;秋季8 ~9月接種,10~11月子實體生長,但要避開高溫;早春氣溫低,可 加溫調節。木耳菌絲生長以22~30℃,子實體生長以20~25℃最 適宜。

一:木耳
木耳,又名黑菜,桑耳、本菌、樹雞、木蛾、木茸,因形似耳,加之其顏色黑褐色而得名,黑木耳為木耳科植物,其性平味甘,人胃、大腸經。具有滋補、潤燥、養血益胃、活血止血、潤肺、潤腸的作用。

二:栽種培植

(1)前期防低溫,養菌初期5~7天要保持培養室內溫度25~28℃;空氣相對濕度在45~60%左右,菌袋上面菌絲長滿前通小風,促進菌絲定植吃料以占據絕對優勢,使雜菌無法侵入。
(2)中、後期防高溫,當菌絲長到栽培袋的1/3時,要控制室溫不超過28℃,最低不低於18℃,最高溫度、最低溫度測量以上數第二層和最下層為准,上下溫差大時,要用換氣扇進行通風降溫。
(3)適時通風,保證其發育過程中的空氣清新,每次可以小通風20分鍾左右。
(4)避光養菌,以防止提早出現耳基。在室內養菌40—50天後,當菌絲長到袋的4/5時;可以拿到室外准備出耳。同時創造低溫條件(15~20℃);菌絲在低溫和光線中很易形成耳基。
在滅菌、接種、養菌過程中應注意,不能拎栽培袋的頸圈,應用手托袋底部挪動栽培袋,以防止雜菌污染。在養菌過程中,應及時挑出有雜菌污染的栽培袋。
春季養菌時對發現的污染袋要放在房後的陰涼通風乾燥,閉光;清潔處隔離培養,黑木耳菌可以吃雜菌;夏季養菌時對發現的污染袋要再次滅菌後接種,以免減少損失。

三:病蟲防治
木耳在生育過程中,如果管理粗放或在高溫高濕的條件下往往病蟲害發生嚴重。因此,在栽培中必須加強管理和認真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
為害黑木耳的雜菌,較常見有黑疔、革菌、多孔菌、青黴、木霉等。常見的害蟲有蝸牛、菌蛆、薊馬、蛞蝓、偽步行蟲、四斑麗胛等。防治上應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 一般應抓好以下幾點防治措施:
1.在砍樹、剃枝、截段、翻堆等過程中,盡量不要損傷樹 皮,截口和傷口要用石灰水消毒,以防雜菌侵入。
2.選用優良菌種,適當提早接種季節,把好接種質量關,使黑木耳菌絲在耳木中首先佔優勢,以抑制雜菌為害。
3.認真清理耳場,並撒施石灰粉進行地面消毒和噴200倍的敵敵畏葯液消滅越冬害蟲,以切斷病源和蟲源。
4.耳木上出現雜菌,應及時刮除,以防孢子擴散,並用石灰水 洗刷耳木,放於烈日下曝曬2~3天,然後再用來蘇爾噴霧殺滅。
5.害蟲應根據不同的種類採用不同的葯物防治。對蝸牛、蛞蝓等可用300~500倍的五氯酚鈉噴灑地面驅除,或於清晨傍晚進行人工捕捉。也可用1:50:50的砷酸鈣加麥皮加水製成毒餌誘殺。薊馬可用15000~3000倍的樂果噴殺。偽步行蟲,可用1000~1500倍的敵敵畏或0.1%~0.2%的敵百蟲噴霧殺滅。四斑麗呷可用魚藤精噴殺,也可用300~500倍的敵敵畏噴灑地面驅趕成蟲。

四:採收及加工
成熟的黑木耳,顏色由深轉淺;耳片舒展變軟,肉質肥厚耳根收縮,子實體腹面產生白色孢子粉時,應立即採收。
採收的時間,最好在雨後初晴或晴天早晨露水未乾,耳片柔軟的進行。採收時用手指齊耳基部摘下,並把耳根處理干凈,以免潰爛。如遇陰雨天,成熟的耳片也要採摘,以免造成爛耳。
採下的黑木耳,攤薄在曬席上趁熱曬干。未乾前不得翻動,防止耳片內卷失去美觀。陰雨天可把濕耳在室內攤開晾乾,等晴天再曬或用炭火烘乾。干制的黑木耳,隨即裝入塑料袋,藏放乾燥通風處,以防吸潮變質。

G. 黑木耳三級菌室最好的滅菌方法

一般的是採用煙霧劑消毒滅菌處理。可以結合甲醛和高錳酸鉀密閉熏蒸滅菌處理。交替使用。

H. 中國食用菌商務網黑木耳種植基地重茬怎麼消毒殺菌

黑木耳重茬種植需要將種植場地陽光暴曬充分乾燥。然後使用滅菌葯物重復進行滅菌處理。經常調換木耳品種。這樣就可以了。

I. 木耳大棚怎樣熏棚菌種時怎麼熏和管理

大棚木耳的種植及管理方法:

  1. 首先把溫室或大棚的地趟平,地面也可灑些白灰消毒,接種方法是將菌袋、工具、菌種等移入菌箱內,用消毒滅菌葯品滅菌,用高錳酸鉀加甲醛熏蒸,氣霉消毒盆,接種機等。一般消毒30分鍾後即可接種,先取下棉塞,將二級菌種用鑷子挖出,快速移入菌袋內,在料面及孔內都要按上菌料,這樣菌袋上下發菌一致,可縮短發菌時間。

  2. 將接種完閉的菌袋夠至事先消毒好的塑料大棚內碼垛,透光培養,溫度為24~26℃,力求棚內乾燥。15天之後溫度降至20~24℃。上下倒垛一次,以求發菌一致,經過40天左右,待菌袋全部長滿菌絲時割口纏耳。

  3. 在發滿菌絲袋上割口,長為2厘米、深0.5厘米,呈「V」形,下中下各4個,「品」字形分布。割口完畢的菌袋及時去掉棉塞套環。用細繩系住袋口,置大棚內掛袋催耳。每根繩約2米,每隔20厘米系一個菌袋,可系8個,吊掛棚內,菌袋距離為15厘米,每立方米可掛70袋左右。並留過道,以利管理。

  4. 掛袋後嚴格控制溫、濕度,前7天為菌絲恢復階段,棚頂應加草簾遮光,做到「三陽七陰」,保持地面、過道有水外,每天應向空間、棚壁噴霧狀水數次(避免向袋內直接噴水)。溫度控制在18~24℃,濕度為70%~90%,當袋口出現耳芽時應增加空氣濕度,通風良好,溫度不宜太高。當耳片長至2厘米時,可直接向菌袋及耳片噴水,以耳片不收邊為准,晴天多噴,陰天少噴,靈活掌握,不可過多噴水。以免形成水耳,水耳遇高溫易形成爛耳、流耳。採收前應停止噴水2~3天,當耳片干縮時採收,曬干即可包裝待售。

閱讀全文

與木耳菌地如何消毒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高中地理教學方法及選用依據 瀏覽:952
母乳的正確喂養方法 瀏覽:706
分水器連接的方法 瀏覽:560
打破苦惱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213
初中數學變題方法與技巧 瀏覽:871
屏幕補油最佳方法 瀏覽:298
業務流程分析方法和工具 瀏覽:989
男生如何長大腿的科學方法 瀏覽:199
地下水質分析方法 瀏覽:419
頸肩酸的鍛煉方法視頻 瀏覽:203
壓尾指的方法視頻 瀏覽:649
治療隱血土方法 瀏覽:940
堅持集體研究的工作方法 瀏覽:934
生氣不開車的方法視頻 瀏覽:280
哪些是實現積極自我的方法 瀏覽:838
按鈕的正確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655
簡便計算方法四年級乘法算式 瀏覽:84
電視背景牆岩板安裝方法 瀏覽:508
完美礦物晶的食用方法 瀏覽:396
國有企業人員退休工資計算方法 瀏覽: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