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政治學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根據你的研究方式來決定,看是你喜歡的是哪科?
⑵ 如何將政治學原理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
市局稽查局 沙慶玲
政治學原理是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學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尤其是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的理論和方法,從客觀政治現實出發,對於政治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展開深入的分析和探討,並把它概括歸納、總結上升為的理論形態。政治學原理是對於政治及其發生發展的內在機理的理論論述,而不是對於政治現象和具體形態的一般的、簡單的描述和陳述。它主要解決的是政治現象「是什麼」和「為什麼」的問題,是人們對於政治的理性認識和最高層次的思辯。同時,政治學原理是力圖闡明一切政治現象的特點和規律的共相,而不是對於現實千差萬別的政治現象的分別分析。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社會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反映到政治社會中的一系列政治問題的解決,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出現的新情況、新矛盾和新問題呼喚著政治學的普及和繁榮;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共產黨要更後好地執政;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的統一,應對經濟和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和文化多樣化的機遇和挑戰,確定對外戰略,處理對外關系,制定對外政策,未來的政治家們需要政治系學方面的知識。特別是公務員的成長需要政治學理論的滋養和引領,公務員要想很好應對各種政治挑戰,必須具備政治學理論的武裝。提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開拓創新意識。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和解決實際生活中的一些重大問題,特別是能應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分析和解決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面臨的一些問題。把政治學原理的學習同政治實際結合起來,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把知識和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結合起來,學以致用,才能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
辯證唯物主義要求從事物的內部出發,用唯物、客觀、全面、聯系、發展的觀點去分析和研究政治現象;歷史唯物主義要求把政治現象和政治事物放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去考察和研究,尤其從社會經濟生活中去探究政治發展的動因,指出政治活動與社會物質存在的內在矛盾,透過現象看本質,揭示政治現象的客觀性和規律性。
(1)歷史分析法
現實中的任何政治問題,都要把它們置於一定的歷史、文化、社會等范圍之內,從特定的歷史條件和環境出發進行分析和考察。首先,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列寧曾說,馬克思的方法首先就在於:要在特定的具體情況下,在規定的具體環境中,去估計歷史過程的客觀內容。其次,要用發展的觀點去分析政治現象,即要從歷史發展的因果聯系中去把握政治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通過搜集、描述政治史料去分析各種政治事件的產生和發展過程,探求其各個組成部分的相互關系,總結經驗並預測其未來趨勢。明晰社會政治現象發展的脈絡和水平,掌握過去、現在、將來有關政治現象之間的關系。
(2)經濟分析法
經濟是基礎,它決定政治的方式和內容;政治是上層建築,是經濟的集中反映,它對於經濟具有能動的反作用。經濟可以被理解為人與人之間生產關系的總和,經濟也可以被理解為利益,因為「每一既定社會的經濟關系首先表現為利益」,分析社會政治「必須到生產關系中間去探求社會現象的根源,必須把這些現象歸結為一定階級的利益」。所以,從利益的角度分析人們結成各種政治社會關系的動因,分析政治的內容和特性,分析不同社會背景、不同社會階級、不同社會群體、不同社會集團乃至不同個人之間的政治關系及其發展變化,更有助於從根源上把握實際工作的本質。
(3)實踐探索法
實踐既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的靈魂,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具有科學性的根本所在。首先,實踐是以事實為依據,強調調查研究的重要性;其次,實踐更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注重理論對實際的指導。這是一個從具體到一般,再從一般到具體的過程,即在實踐中認識世界、在實踐中改造世界的過程。人們認識世界的目的恰恰是為了更合理地利用和改造世界,從而更好地為人類服務。人們對政治現象的分析和研究更應該以實踐方法作為基本的研究方法,這就必須做到:①研究政治現象,不能以主觀設定的模式去套,必須以事實為依據,從具體的問題入手;②通過研究各種具體問題,得出關於某一方面的普遍理論;③以此理論為指導,去解決實際存在的具體問題;④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必須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即一定要緊密結合實際政治生活,結合時代特色和特殊國情,使政治理論在指導政治實踐的過程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和完善。
(4)經驗性研究方法
強調以實證的數據來檢驗一般的理論和原則,分析手段主要是定量分析和實證分析,典型的方法是調查研究方法。調查研究方法是對生活在特定地位、文化或行政區域中的人們對事實進行系統的收集,根據一定的理論模式對政治行為進行分析的方法。其環節包括設計調查方案、散發問卷、訪問、民意測驗、控制觀察、進行抽樣、處理資料等,根據對有關資料的收集和分析,獲得人們的態度、意見等。
(5)多學科綜合研究方法
由於現代政治學的發展越來越多地和其他社會科學相融合,從而產生了很多政治學的分支學科,這就使得在實際工作中有條件採用多學科綜合研究的方法,從各個方面和各種角度研究現象的本質。以社會學的某一理論、學說為背景,通過分析特定的對象,進而揭示出政治的內容、本質及其發展規律。從經濟、福利、利益的角度出發,對單個人的政治行為、個人與集體的關系、政策的制定和實施等現象進行分析和研究,以此揭示政治行為發生的基礎、機制以及政治的發展規律。運用心理學的概念如個性、態度、人格等理論來證明行為的研究方法。
將政治學原理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有助於全面提高國稅人的科學文化水平,繁榮社會科學,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不斷前進。有助於增強國稅人的公民意識,提高人們的政治文化水平。有助於我們全面、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進一步提高認識、分析、解決政治問題的能力。
⑶ 馬克思主義政治學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方法包括:
一、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
辯證唯物主義是建立在唯物論基礎上的辯證方法。在政治經濟學的研究中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就是運用對立統一規律、量變質變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來分析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的矛盾運動及其發展變化過程。
從而揭示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的本質及其發展運動的本質。列寧指出,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個重要貢獻,就是運用唯物主義辯證法從根本上來修改整個政治經濟學。
二、從具體到抽象和從抽象到具體的方法
研究政治經濟學,還必須運用科學的抽象法。科學的抽象法是從具體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和從抽象到具體的敘述方法的統一,它是在唯物辯證法的指導下進行的。
三、科學思維邏輯方法和歷史唯物主義方法
科學思維邏輯方法,是在研究社會經濟現象時,按照經濟范疇的邏輯關系,從比較簡單的經濟關系和經濟范疇,逐步上升到比較復雜的具體的經濟關系和經濟范疇,闡明社會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的邏輯發展進程。歷史方法,則是在研究社會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時,按照它的歷史發展的真實進程來把握其規律。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概念內容:
一、價值是商品的社會屬性,反映了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社會關系;
二、創造價值的唯一要素是勞動,其他任何生產要素都不是價值的源泉;
三、形成價值的勞動是抽象勞動,即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具體勞動創造商品的使用價值,但具體勞動不是價值的源泉;
四、創造價值的勞動是活勞動,即正在進行的生產過程中耗費的抽象勞動。物化勞動即死勞動,只是作為過去勞動的凝結物,在新的商品生產過程中只轉移自身的價值,而不能創造價值。
⑷ 國際政治學的研究方法
國際政治學的研究方法與研究者的政治立場密切相關。對紛繁復雜的國際政治現象,需要從各個不同的觀察角度進行理解。對不同層次、不同領域的問題,所採取的研究方法往往不盡相同。 它是馬克思主義學者研究國際政治的主要方法。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類社會的歷史歸根結柢是階級斗爭的歷史。國際政治的發展變化,也是受多種因素交互作用影響的,研究分析國際政治問題時,必須全面把握制約發展的各種因素。而在各種紛繁復雜的國際政治現象中,隱含著一定的階級關系。以階級分析方法看,在社會主義國家登上國際舞台後,國際政治斗爭的本質特點則表現為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斗爭,即集中表現為社會主義國家和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對立和沖突;殖民主義是階級壓迫的擴大和延伸,它形成以階級壓迫為基礎的殖民制度;帝國主義爭奪世界霸權是爆發世界大戰的根源。
在社會主義國家以外,也有一部分學者試圖用階級分析的方法觀察國際政治經濟關系,其中比較有影響的是拉丁美洲和非洲一些學者提出的依附論。他們認為由於世界資本主義的擴張,許多發展中國家被迫參與資本主義的「國際經濟大循環」,其結果是形成了「中心-外圍」的格局。「外圍」(指發展中國家)受「中心」(指發達國家)的剝削,資源的剩餘價值源源不斷地流向了「中心」,成為資本擴張的犧牲品,陷入難以逆轉的依附狀態。還有人指出跨國的資產階級在當代世界范圍內取得了統治權,跨國公司在其「整合」世界經濟的過程中,造就了一個「國際資產階級」,這個階級的成員將本人所屬民族的利益置於次要地位,相互勾結,並同跨國公司所在國的統治者結成特殊的聯盟。從世界范圍內看,存在著國際資產階級和國際工人階級的對立;在一個國家內部,又存在著國際資產階級的代理人同被剝削人民的矛盾和對抗。 國際系統或體系是比國際結構含義更為廣泛的一個傳統概念。國際政治研究中的系統論,是西方學者在行為主義流行的60年代首先採用的。在西方國際政治學界影響較大的相互依賴論和一體化理論,是在系統分析方法的基礎上產生的。系統分析方法所研究的,可以是由所有主權國家組成的全球系統,可以是某一個國家的外交決策系統,也可以是某一跨國公司在世界各地的經營網路系統。全球系統包含若干個地區系統,後者是前者的子系統;某個國家的政治系統是地區系統的組成部分和子系統,這個國家的外交決策系統又是該國政治系統的子系統。每個層次的系統都有其特徵,可能是鬆散的、嚴密的、穩定的、不穩定的,但都力圖保持某種均衡,針對內外變化進行調整。每個系統都有其邊界,使它與活動環境相區別。每個系統又有其一定的開放性和適應性,有信息網路和輸入、輸出。某一系統(如國家政府)的輸出(如執行政策造成的後果)都會形成反饋,作為輸入重新進入該系統,如此循環往復。
系統分析方法強調大系統與子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它把國際關系中的各種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因素,看成一系列相互聯系、相互作用著的自變數和因變數,其中任何一個或一部分變數若發生變化,其他變數或變數組合就會同時變化或接連發生變化。國際系統是由無數個國家的和非國家的社會系統組成的。它們之間又有非常復雜的相互作用。因此,每個國際事件都必然有兩個根源,一個來自參與事件的社會系統,另一個來自有關系統之間的一連串相互作用。同樣,一個國家的對外政策,一方面是國內政治的繼續,另一方面也是該國家與外部環境相互作用的產物。 系統的比較方法主要描述國際關系史或外交史,對歷史經驗教訓進行總結。研究者力圖揭示在類似的國際條件下,某種現象的重復發生,告誡人們重視國際政治發展的歷史規律。
80年代後期,國外一些學者熱衷於「案例研究」,他們按照一般的調查方法設計出調查提綱,帶著同一組問題去考察許多不同的案例,希望通過案例的比較分析,建立一些模式,得出一些有啟發性的結論。如在國際沖突的研究中,一些歷史學家同政治學家合作,分析歷史上的若幹事例,企圖找出哪些因素容易將國際矛盾和危機激化為大規模武裝沖突。其他形式的比較研究包括國際政治同國內政治的比較、各國對外政策的比較、決策過程的比較、國際人物的思想和行為方式的比較、對外交產生影響的政治文化的比較等。這些方面的專題研究使國際政治學同比較政治學更為緊密地結合起來。 在西方國際政治學中,實證方法是傳統的規范方法的對立面。所謂「規范方法」指的是強調價值判斷和道義原則,堅持對歷史和現實政治進行主觀上的定性分析。實證方法的特點是著重從客觀事實中取證,通過數據、公式、圖表、模擬等方式顯示國際關系的規律性,認為定量分析在國際問題研究中不但可行,而且必不可少。最常見的定量分析見於對各國綜合國力的評估。模擬方法則常用於軍事戰略的研究。80年代後期,中國學術界也出現了一些有關綜合國力的量化研究和戰略模擬分析方面的成果。但是,定量方法有其局限性,需要同定性方法相結合,這已經成為國際政治學者的共識。
⑸ 如何運用政治學的理論讓自己活得更好
由於現代政治學的發展越來越多地和其他社會科學相融合,從而產生了很多政治學的分支學科,這就使得在實際工作中有條件採用多學科綜合研究的方法,從各個方面和各種角度研究現象的本質.以社會學的某一理論、學說為背景,通過分析特定的對象,進而揭示出政治的內容、本質及其發展規律.從經濟、福利、利益的角度出發,對單個人的政治行為、個人與集體的關系、政策的制定和實施等現象進行分析和研究,以此揭示政治行為發生的基礎、機制以及政治的發展規律.運用心理學的概念如個性、態度、人格等理論來證明行為的研究方法.
將政治學原理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有助於全面提高國稅人的科學文化水平,繁榮社會科學,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不斷前進.有助於增強國稅人的公民意識,提高人們的政治文化水平.有助於我們全面、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進一步提高認識、分析、解決政治問題的能力.有助於我們深刻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改革和完善工作機制和工作創新,加快國稅事業建設的步伐.
⑹ 政治科學研究主要運用什麼的方法
早期政治科學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制度研究法和歷史比較法。還有行為主義的研究方法和新制度主義政治學的研究方法。
行為主義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政治系統論、結構功能主義、政治溝通理論、政治文化理論、政治發展理論、政治計量理論。
新制度主義政治學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理性選擇制度主義、歷史制度主義和社會學制度主義。
《政治科學研究方法》是2006年5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夏夫利。本書是一本具有廣泛影響的政治學研究方法的著作。作者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大量具體的範例,對政治學研究方法的主要內容和內在邏輯作了介紹。
⑺ 如何將社會調查方法運用到政治學研究中
摘要 一 階級分析法:用階級和階級斗爭的觀點去觀察和分析階級社會中各種社會現象的方法
⑻ 簡述馬克思主義政治研究的基本方法。
馬克思主義政治研究的基本方法如下
1、唯物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根本方法
2、科學抽象法以及研究方法和敘述方法
3、分析和綜合、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方法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統稱,其前身是德國古典哲學。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的統一性在於它的物質性,物質是世界所發生的一切變化的基礎。
運動是物質的存在形式,物質的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物質不是精神的產物,精神只是運動著的物質的最高形式。
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人們能夠認識並正確運用客觀規律。辯證法的規律是從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歷史中抽引出來的,實質上可以歸結為以下 3個規律:從量轉化為質和質轉化為量的規律;對立的相互滲透的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
辯證法是關於一切運動最普遍的規律的科學。運動的根源在於矛盾。矛盾雙方只存在於它們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聯系之中。人們要認識物質世界的運動規律,必須通過實踐,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
人的認識能力是無限的,個別人的認識又是有限的,這個矛盾要在無窮無盡的、連綿不斷的世代中解決。
⑼ 政治學研究方法的介紹
政治學研究方法是指在研究政治現象的過程中採用的原則、程序和技術手段。社會政治現象錯綜復雜,不同的研究者因受不同的哲學思想和世界觀的指導,在研究活動中所遵循的原則、程序和使用的技術手段互不相同,並由此形成不同的政治學理論和觀念。政治學研究方法不僅對政治學研究是重要的,對認識和判斷不同政治思想體系和政治學理論也是重要的。
⑽ 馬克思主義政治學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1、馬克思主義政治研究的基本哲學原則,唯物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思想方法論的精髓,也是政治研究的哲學方法論原則
2、馬克思主義政治研究的分析途徑和基本角度,包括歷史的,經濟的,階級的和利益的角度,在此基礎上構成了馬克思主義政治學的歷史研究方法,經濟分析方法,階級分析方法和利益分析方法
3、注重客觀事實,強調調查研究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研究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