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講述各種文體特點和寫作方法的書籍
搜尋「《寫作藝術大辭典》」(陝西人民出版社1990版)
⑵ 常見的幾種寫作文體各有什麼特點
記敘文以記敘為主,但往往也間有描寫、抒情和議論,不可能有截然的劃分。它是一種形式靈活、寫法盡可能多樣的文體。
記敘文,是以敘述為主要表達方式,以寫人物的經歷和事物發展變化為主要內容的一種文體。
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來解說事物、闡明事理而給人知識的文章體裁。它通過揭示概念來說明事物特徵、本質及其規律性。
說明文的特點是「說」,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識性。這種知識,或者來自有關科學研究資料,或者是親身實踐、調查、考察的所得,都具有嚴格的科學性。為了要把事物說明白,就必須把握事物的特徵,進而揭示出事物的本質屬性,即不僅要說明「是什麼」,還要說明「為什麼」是這樣。應用性說明文一般只要求說明事物的特徵,闡述性說明文則必須揭示出問題的本源和實質。
說明文是客觀地說明事物的一種文體,目的在於給人以知識:或說明事物的狀態、性質、功能,或闡明事理。《中國石拱橋》屬於前者,它以趙州橋和盧溝橋為例說明中國石拱橋「不但形式優美,而且結構堅固」的特徵。《大自然的語言》屬於後者,文章科學地說明了物候學知識。說明事物特點和闡明事理是說明文的兩種類型。
為了把事物特徵說清楚,或者把事理闡述明白,必須有相適應的說明方法。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分類別、列數據、作比較、畫圖表、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摹狀貌等。寫說明文要根據說明對象和寫作目的,選用最佳方法。採用什麼說明方法,一方面服從內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選擇的自由。是採用某一種說明方法,還是採用多種說明方法,是採用這種說明方法,還是那種說明方法,可以靈活,不是一成不變的。
說明要有順序,這是使說明內容條理化的必要條件。常見的說明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說明的時間順序和記敘的時間順序相似。空間順序,要特別注意弄清空間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裡、大小、上下、前後、左右、東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邏輯順序,常以推理過程來表現。採用什麼順序,主要取決於作者所說明對象的特點。說明事物的發展變化,時間順序容易表示清楚。寫建築物的結構,離開空間順序難讓讀者看明白。說明事理用邏輯順序,正便於體現事理的內部聯系。
說明語言的准確性與科學性,是說明文語言的先決條件。表示時間、空間、數量、范圍、程度、特徵、性質、程序等,都要求准確無誤。說明的實用性很強,稍有差錯,會失之毫釐,謬以千里。在准確的前提下,說明的語言有的以平實見長,有的以生動活潑見長。由於說明的對象和作者語言風格的不同,說明的語言也是多種多樣的:或概括,或具體;或簡潔,或豐腴;或精練,或詳盡;或平易朴實,或幽默風趣,總之不拘一格。閱讀說明文和寫說明文可以聯系起來。上面談到的所要把握的四點,閱讀說明文要注意,寫說明文也要注意,只是所提要求要注意符合學生實際。
議論文
議論文是對某個問題或某件事進行分析、評論,表明自己的觀點、立場、態度、看法和主張的一種文體。議論文有三要素,即論點、論據和論證。論點的基本要求是:觀點正確,認真概括,有實際意義,恰當地綜合運用各種表達方式;論據基本要求是:真實可靠,充分典型;論證的基本要求是:推理必須符合邏輯。
寫議論文要考慮論點,考慮用什麼作論據來證明它,怎樣來論證,然後得出結論。它可以是先提出一個總論點,然後分別進行論述,分析各個分論點,最後得出結論;也可以先引述一個故事,一段對話,或描寫一個場面,再一層一層地從事實分析出道理,歸納引申出一個新的結論。這種寫法叫總分式,是中學生經常採用的一種作文方式。也可以在文章開頭先提出一個人們關心的疑問,然後一一作答,逐層深入,這是答難式的寫法。還要以是作者有意把兩個不同事物以對立的方式提出來加以比較、對照,然後得出結論,這是對比式寫法。
議論文是用邏輯、推理和證明,闡述作者的立場和觀點的一種文體。這類文章或從正面提出某種見解、主張,或是駁斥別人的錯誤觀點。新聞報刊中的評論、雜文或日常生活中的感想等,都屬於議論文的范疇。
議論文又叫說理文,它是一種剖析事物、論述事理、發表意見、提出主張的文體。作者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辨是非,以確定其觀點正確或錯誤,樹立或否定某種主張。議論文應該觀點明確、論據充分、語言精煉、論證合理、有嚴密的邏輯性。
議論文三要素
詳細說明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論點:是作者對所論述問題的見解和主張,是議論文的靈魂。
1.議論文一般只有一個中心論點,有的議論文還圍繞中心論點提出幾個分論點,分論點是用來補充或證明中心論點的,只要研究這些論點的關系,就可以分出主從。
2.如何找中心論點。論點應該是明確的判斷,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陳述,在形式上應該是完整的句子。位置可分:文章標題、文章開頭、文章結尾、文章中間,有的則需要讀者概括。
⑶ 不同文體的常用寫作手法
記敘文:首尾照應、畫龍點睛、巧用修辭、敘議結合、正側相映
詩歌:賦比興、襯托、對比、渲染、畫龍點睛、以小見大、欲揚先抑、聯想想像、語序倒置
散文:設置懸念 借景抒情 夾敘夾議 托物言志
⑷ 各種文體寫作技巧
高考作文各種文體寫作復習技巧
(一)話題作文
話題作文是一種根據提供的材料和提示語提供思考的范圍和方向,要求作者圍繞這個「話題」進行寫作的作文命題形式。話題作文以「題目自擬,立意自定,文體自選」的新形式,使考生的創作個性得到展現,優勢得到發揮,才幹得以施展;同時,高一級的學校所需要的能夠寫不同文體的學生也能夠在話題作文這種考試形式中得到滿足。隨著作文教學的不斷改革和深入,話題作文的命題形式也在不斷完善,從近三年各省市中考作文題來看,話題作文的出題形式有了新的變化:
1.用導語引出話題。如2003年河北省中考作文題:在生活中,有許多的人和事物使我們感動。同時,我們的一些行為也可能感動別人。請以「感動」為話題,寫一篇文章。要求:
(1)除詩歌、戲劇外,文體不限。(2)文章不少於600字。(3)文中不要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
2.用材料引出話題。題面由文字或圖畫材料和話題兩部分組成。材料的作用是激活思維,引出話題,限制寫作范圍。大多省市以這種形式命題,高考也是這樣。
3.直白式。作文直接呈現話題的題目,不做任何解釋說明。
寫話題作文審題很重要。下面我們以2003年河北省中考作文為例,分析一下審題的內容包含哪些方面:
一審文題要求、規定語,明確寫作范圍。話題作文試題的文字部分至少包括寫作導語、話題范圍、具體規定或要求三部分。這三部分的文字,都需要我們逐一閱讀,辨析要求,明確界限,避免違規。題面上的硬性規定,如文體限制、字數要求、選拔性閱卷不得出現暗示性文字,對姓名、校名、地名等方面的要求,要言聽計從,如果硬闖紅燈,得分會慘不忍睹。
二審文章體裁要求,確定適合的寫作體裁。話題作文雖然一般不限文體,可是具體到每一篇文章又要有文體色彩,不能用《談感動》一類的題目寫記敘文,也不能用《感動游覽記》一類的題目寫議論文,議論文也不要有題記、小標題之類記敘文特點的寫作形式。如果文章缺少文體規范,寫出來四不像,大段的記敘和大段的議論生硬地捆綁起來,會使閱卷老師一頭霧水,搞不懂是從形象思維的角度去體味呢,還是從邏輯思維的角度去理解,你是沒有駕馭這種文體的能力呢,還是分不清記敘、議論和說明這些表達方式的作用,其閱卷印象自然會受影響。
三審材料與話題的關系。話題作文規定的寫作內容往往范圍很大,如以「感動」為話題,容易使考生思緒萬千,無所適從,加之時間限制,導致考生想到哪寫到哪,下筆千言,離題萬里。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是對「大話題」加以限制。使之由大化小,由抽象變具體,從一個角度寫自己的見聞或感受,注意突出情感的轉化過程。那麼生動傳神、見解獨特、立意新穎的文章自然會噴涌而出,使文章達到「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的理想境界。
(二)全命題、半命題作文
半命題作文是指命題人限定了作文題目的一部分內容,然後留出一部分內容由作者按要求自己填寫完整,再進行寫作的作文命題形式。這種作文形式的主要標志是作文題目中留有空缺。其特點是有較大的開放度、靈活性,給人留下廣闊的創作空間,又有一定的限制性。這兩年中考全國有不少的省市採用了半命題作文的形式。半命題作文根據有無提示語可分為有提示語和沒有提示語兩種形式;根據題目空缺的位置可分為前空式、中空式和後空式。
寫這類作文的前提是要按要求補全題目。需要注意的問題是:
1.斟酌已給出的半個題目信息,再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寫作特長、寫作內容等將其補全,成為全命題作文,巧妙地讓陌生的新題變成自己熟悉的舊題,從容地完成一篇熟悉的作文。例如有關「讀書」「親情」「學校生活」之類的作文相信同學們已經寫過不計其數的文章,我們可以將2005年重慶中考作文題「那是一首歌」寫成「讀書經歷是一首歌」「母愛是一首歌」「學習生活是一首歌」。也可以將2005年江蘇省無錫市中考作文題「精彩」演變成相類似的形式。
2.注意審清題面要求,明確選材范圍。如2003年湛江中考作文題要分清「生活」與「生命」的不同。
3.標題切忌大而空,要力求展示個性風采。標題是一篇文章的「眉目」,它關繫到一篇文章的格調、精神和色彩,好的標題能使人產生強烈的閱讀願望。
4.立意要鮮明,集中,新穎。
例如:「生活因__更精彩」和「生命因__更精彩」都是半命題作文,限制較少。空缺處可以填名詞、動詞、形容詞,如音樂、讀書、挫折、愛等,也可以填短語,如得到關注、奮力拚搏、遭遇苦難等。題目一旦確立,就要善於從平凡的生活彩鏈中挖掘出最耀眼、最閃光的那一節來寫,要寫出精彩的一瞬、精彩的場面、精彩的心靈感悟。總之,要突出精彩,突出填寫的詞語,突出主題。
其次,表達的角度要巧。在突出主旨的前提下可以有選擇地使用懸念、插敘、呼應、對比等技巧,要設計好文章的開頭和結尾,適當穿插議論和抒情,行文中要注意反復點題。
另外,選材要新。要善於調動多種描寫手段打動人,以此引起讀者情感上的共鳴。
(三)材料作文
所謂材料作文,是要求寫作者根據所給的一段文字或圖畫等具體材料,按照作文命題要求,進行寫作的一種作文形式。它的特點是讀寫結合。寫作者要經過閱讀材料、理解分析、提煉主旨、聯想想像、篩選甄別、文字表達等步驟,才能完成一篇文章的寫作。材料作文的類型有:根據文字材料作文、看圖作文、擴寫、縮寫、改寫、續寫等。例如2005年中考作文題。
材料作文寫作中需要注意的是:
1.要讀懂材料。認真閱讀材料,理清材料思路,明確材料指向,歸納材料要點,把握材料寓意,最終提煉寫作中心。這是材料作文寫作的關鍵,也是考場作文能否及格的第一步。
提煉中心練習。閱讀所給文字,歸納寫作要點:
小時候媽媽經常教育我們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要忘記別人對你的恩情,這才是做人的根本。」現在我也用媽媽這句話教育我的孩子,希望他做一個知恩圖報、懂得感激的人。2002年6月的某一天,兒子放學回來,一進門就說:「媽媽,我們學校要給受災地區捐款,這一次我捐100元。」「為什麼?」「因為這次受災地區有陝西省,我很擔心周至縣棗春小學的孩子們,還有我住過的老鄉家是否被水淹了。媽媽,他們會被水淹死嗎?還有那些可愛的小狗。」說著說著兒子的眼圈紅了起來,我也被他感動了,於是從包里拿出100元遞給他。他所說的地方是他2001年隨星星河記者團采訪過的地方。
這則材料只要找到點題句——希望兒子做一個知恩圖報、懂得感激的人,即「感恩」,中心內容就迎刃而解了。
2.要聯系實際。確定寫作中心後,內容構思是要選擇切入點,從身邊小事、眼前情境、街頭見聞等入筆,徐徐展開生活畫卷,聯系作者的學習、生活實際,寫實事、抒真情、談看法、說體會。
3.要力求出新。在文章觀點無誤的前提下,展開多角度的思考,突破思維定勢,克服從眾心理,獨辟蹊徑,力求寫出人無我有、人有我新、攝人心魄的好文章。還是「感恩」的材料,一位同學的作文是這樣開頭的:
family,家庭。F代表爸爸,father;a代表和,and;m代表媽媽,mother;i代表我,I;l代表愛,love;y代表你們,you。把漢語的意思連在一起,就是「爸爸和媽媽,我愛你們」。
那晚,我和一個語文課代表,為了幫老師查點什麼,晚上八點左右,才在同學們的關心聲與道別聲中,走出了校門。也就在此時此刻,我才想起我忘記把晚歸的事情告訴給這個世界上最愛我,最疼我,最關心我的人——我那恩重如山的家人。
4.要錘煉語言,巧用修辭,力求使文章達到內容與形式的和諧統一。
5.避免材料作文跑題的方法是要注意開頭、結尾的寫法,做到首尾呼應,反復點題。(冠華作文網)
六談情景作文題材
情景教學是遵循反映論的原理,充分利用形象,創設具體生動的場景,激起學生的學習情緒,從而引導他們從整體上理解和運用語言.情景作文教學以觀察情境為基礎,激發情趣為核心,即在觀察情境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寫作.它把作文教學與語言表達,思維發展,智力開發,性情陶冶,思想教育結合起來,從課堂到課外,從封閉到開放,引導學生樹立大作文思想,用心靈去感受,去體會寫作情境,寫出有個性的作文.
"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語文課程標准》又指出,"鼓勵學生寫想像中的事物,激發他們展開想像和幻想."以下情景作文教學體現了"新課標"精神.
一,生活體驗.
1,自然生活.遠足活動,參觀游覽,體驗美好,探索奧秘.杜甫《望岳》詩說:"造化鍾神秀."大自然集中了無數神奇美好的精華.學生有意識地走入自然,觀察馥郁的山谷,五彩繽紛的原野;觀賞薔薇色的春天,玫瑰色的夏天,金黃色的秋天,鵝毛色的冬天……觸發他們的靈感,撩撥他們的詩情,培養他們的情趣.
2,家園生活.開展"今天我當家","假如我是爸爸"等摸擬扮演角色,體驗長輩的甘苦,領悟真實的生活.
3,校園生活.舉行小發明,小製作,小考察等活動,參加田徑運動會,進行升旗儀式,設立小小辯論會等;接觸現代科技,學習和應用電腦,網路等技術,了解科技成果,體驗巨大的科研力量.進行對話交流,增強對信息的收集和應用的能力,升華創新意識.
4,社會生活.走進社會,走進村坊街道和社區活動,關注社會生活,捕捉社會熱點,擴大信息匯量,讓源頭活水滋潤他們的心田.接觸各行各業的勞動者,調查訪問,清掃衛生,服務社會,了解勞動的含義,體驗勞動的價值.平時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金口常開.這樣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語言描述.在情境出現時,老師或學生伴以繪聲繪色的語言描述,以增強立體感,提高學生的感知效果.
三,聽聲想像.提供各種音響,鉤連思維,引發想像,讓學生在愉悅的環境中產生表達慾望.可先說故事,再想像構思.
四,扮演體驗.游戲是學生的天性活動,表演是學生的本能使然,讓學生進入游戲,課本劇等角色,激發情緒,增加親切感.看演唱,細觀察,增強趣味性.
五,實物演示.以實物為主,配置必要的背景,構成一個整體,以演出某一特定的情景.如出示"一張照片",進行橫向聯想,想像起因,經過和結果.
六,圖畫拼湊.用課文插圖,掛圖,簡筆畫等圖畫形式再現寫作情境,可用幾幅圖組成不同形狀的圖案,或用幾根小棒隨意組圖,再編造一個生動的故事.這樣既發展了智力,又培養了創造能力.
以上六種是立體式,多維式的情景活動,能引導學生去尋找生活的源頭,讓其在"生活空間"中眼,耳,手,腦各種感官參與,從而有效地培養觀察,思維,想像等多種能力,並極大地豐富了寫作素材,拓展了寫作思維,變"要我寫"為"我要寫",變"我要寫"為"我樂寫".(冠華作文網)
擊中話題作文的軟肋
由於話題作文只是要求考生在一個大范圍里作文,其他的限制很少,因此,考生完全可以打開自己的記憶庫,找出一些寫過或者讀過的文章,加以改造,添進一些緊扣話題的語句,完成作文。這是話題作文的軟肋,是要害所在。考生如果掌握了這一點,就可以省卻許多工夫。為了說明這一觀點,我們可以先來讀一篇文章:
畫弧
(任志鴻主編《優化設計》,學苑出版社)
由於交通阻塞,當我匆匆趕到現場時,比賽已經開始五分鍾了。
大門口的上方掛著標語:「『太陽杯』中學生現場書畫比賽」。我環視四周,只見講台上放著一隻茶壺,一個蘋果。我知道這是比賽題目。
其他參賽者已經開始在畫了,好的位置已被他們搶走了,我只好在一個陰暗的角落裡,放下畫架,開始作畫。
作畫前首先要觀察。講台上那隻茶壺是極普通的,下邊是圓圓的「肚子」,旁邊是長長的「嘴巴」。雖然我遲到了,但幸好題目簡單,我已畫過許多茶壺了,心裡暗自慶幸。
可是不對,茶壺的「肚子」怎麼是直線型的?難道我眼花了?再看,沒錯,確實是直線!忽然我覺得茶壺的明暗色調也不盡對,映入眼簾是的黑茫茫的一片!
該死的位置!糟糕的位置!我終於明白了緣由,看看周圍的人都快完成了,我也不再埋怨。那茶壺的「肚子」,我是該畫弧還是直線呢?如果畫弧,那不是失去了「現場」比賽的意義嗎?如果畫直線,肯定得不了獎。一番斟酌,我決定按我看見的畫。
時間一分分過去,其他同學陸續交畫,偶爾有人走過我的身旁:
「你看她畫的茶壺,太有趣了,茶壺的『肚子』怎麼可能是直線型的?」話說得很小,但我能聽見。
「是嗎?真是個大笨蛋,連這最基本的也不懂,居然敢來比賽!」
……
我沒有抬頭,顧自畫著,但我知道眼睛裡有點濕,我給畫擬了個題目《醜陋的茶壺》。
鈴聲一響,我是最後一個交畫。老師看看我的畫,又看看我的位置,有點皺眉。
「老師,可我看到的真的是直線!」我也知道我的茶壺太不像了。
老師微笑著點了點頭:「不同的位置,當然是不同的畫,能把你看到的畫出來就好了。」
三天後,還是在那個大廳里,只是換了標語:「『太陽杯』中學生現場書畫作品展」。當我進去時,我看到一大群人圍著一張畫,還聽見老師在介紹:
世界是豐富的。答案是多彩的。站在不同的位置,當然有不同的畫。小作者正是抓住了這一點,實實在在的描繪,畫的可貴之處就在這里。
人群散後,大廳里只剩下我一個人。
牆上掛著一副熟悉的畫——《醜陋的茶壺》,下面的標簽上寫著:特等獎。
《優化設計》對上文的評論是:這是一篇用記論文形式寫作的高考應試佳作……用老師的介紹表揚,不露痕跡地點明「世界是豐富的,答案是多彩的」這一題旨。
不知大家會不會同意這篇文章是以「答案是豐富多彩」為話題寫的優秀的考場作文,現在我們先假設大家同意,那麼,我以為小動小術,本文完全可以舊貌換新顏:可以改成符合2001年全國以「誠實」為話題的作文;也可以改成2002年北京市以「規則」為話題的作文;還可以改成2002年全國以「心靈的選擇」為話題的作文。
下面就是我對此文的改造:
一、將倒數第三段末尾的「就在這里。」改為「就是誠實」。(符合「誠實」話題)
二、將第五自然段中的「一番斟酌」改成「我內心矛盾著、斗爭著、最終作出選擇。」(符合「心靈的選擇」話題)
三、將倒數第三段「世界是豐富的,答案是多彩」的一句換成下面的話:「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畫畫同樣要講究規矩,但當原先定的規則和眼前的現實相抵觸時,就絕對不能死抱著規則不放。(符合北京「規則」話題)
如果說這篇考場作文裝在2000年的瓶中可以稱得上好酒的話,那麼我們以為裝在2001和2002年的瓶中仍然不失為好酒。
同樣,還可以將本文改造成符合「位置」、「條件」等類話題的文章。
將同一篇文章貼上不同的標簽,寫成不同的文章,這絕對不是應對高考作文的正確途徑,但既然話題作文存在這個致命的弱點,命題者又不能很好的加以防護,我們又為何不能趁機鑽點空子呢?
⑸ 最常用的10種寫作手法
常用的10種寫作手法如下,僅供參考,具體還要根據你要寫的文章來確定用什麼寫作手法。
彩筆描繪法
植物總是由根、莖、葉、花、果組成的。運用彩筆描繪法時,要把根、莖、葉、花、果各個部位的最主要特點寫出來,要寫出它們的形狀,寫出它們的顏色。採用這種方法描寫植物,要仔細觀察。要分辨出植物各個部位的顏色,同樣是紅色,要分出是火紅的,還是粉紅的。
同樣是黃色,要分出是桔黃的,還是金黃的;同樣是綠色,要分出是碧綠的,還是嫩綠的……要仔細區分各個部位的形狀特 點,同樣是花,花骨朵與盛開的花就不一樣。觀察得仔細,描寫得具體,讀者就好像看到一張植物的彩色照片。還要運用恰當的比喻,要寫出自己的情感。
遠近結合法
同一棵植物,遠看和近看是不一樣的。這同照相一樣,放在照相機的 前面和遠離照相機,攝下來的照片是大小不相同的。採用遠近結合法描寫植物,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反映出植物的形狀和顏色的特點,給讀者以完美的印象。
要把觀察點交代清楚,也就是要說清楚是遠看的還是近看的。其次要注意敘述的順序,或由遠及近,或由近及遠,這樣文章才能條理分明。
時序變換法
植物各個部位的形態和顏色是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如果我們把植物在不同季節的特點寫出來,同時把前後有關的情況交代清楚,就等於在不同的時間給植物拍了彩色照片。看了這一組彩色照片,讀者對它就有了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
採用時序變換法描寫植物,首先要注意在平時積累資料。要有計劃地在不同季節對同一植物進行仔細觀察,並記下觀察日記,這樣,寫作時才能對積累的材料進行取捨,寫出一篇好文章。其次要注意觀察的連續性。
生長變化法
植物總是要生長的,一般要經過發芽、生枝、長葉、開花、結果等階段。如果把植物生長的不同階段的形狀、顏色的特點和生長的情況寫下來,就好像給這棵植物拍了一部小電影。讀者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通過閱讀,了解植物生長的全過程。
採用生長變化法描寫植物,首先要注意把植物生長過程中最突出的變化寫下來;其次要交代植物發生變化的原因、前後情況和過程;此外要注意按時間的先後順序有條不紊地寫下來。
展開聯想法
我們看到一棵植物,往往聯想到其它事物,這些事物往往與這棵植物有共同之處。例如我們看到棉花,聯想到潔白的雪花,這是因為雪花和棉花的顏色相同;我們看到大西瓜,聯想到籃球,這是因為西瓜和籃球的形狀相似。
我們看到冰在雪地中鬱郁蔥蔥的松樹,想起那些在敵人面前不怕嚴刑拷打,決不屈膝的英雄,那是松樹與英雄的品質上有相似之處。
採用聯想的方法描寫植物,要注意抓住植物的主要特點,展開豐富的想像。要提高自己的聯想能力,首先要認真讀書,了解生活,使自己的頭腦儲備豐富的知識。其次是勤思勤想,經常訓練,使自己有豐富的想像能力。
突出重點法
植物總是由根、莖、枝、葉、花、果組成。我們在描寫植物的時候,可以對植物的根、莖、枝、葉、花、果的各個部分進行描述,也可以只對植物的某一部分進行描述。採用重點突出法描寫植物時,首先要找出這棵植物與眾不同的地方。
其次要對最能體現這棵植物特點的部分從顏色、形狀、氣味等多方面進行具體描寫。此外還可以恰當地運用擬人、比喻等方法。
對照比較法
俗話說:「不見高山,不知平地。」事物的特點往往 在比較中得到顯現。我們描寫植物時,往往通過對照比較的方法來突出植物的特點。對照比較的方法有兩種。
一種是把這種植物與另一種植物進行比較;一種是把植物本身兩種截然不同的特點放在一起比較。採用對照比較法要注意抓住所要描寫的植物最顯著的特點與其他植物作比較。
這樣才能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和啟示。採用對照比較法還要注意表達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傾向性。這樣才能使文章感人。抓住同一植物不同部位進行比較時,要注意找出矛盾點,這樣才能引起讀者的注意。
贊美頌揚法
各種植物都有自己的特點,如青松不怕嚴寒,楊柳隨處生長,蓮花出污泥而不染,桂花香飄十里,留芳人間,野草有頑強的生命力……植物的這些特點往往使我們聯想到做人的道理。
如看到蓮花出污泥而不染,我們可以聯想到要對不正之風作斗爭;看 到野草有頑強的生命力,我們可以聯想到做人要不怕困難,不怕挫折……贊美頌揚法就是對植物的這些特點進行贊頌。
採用贊美頌揚法首先要對植物的能聯想到怎樣 做人的特點進行具體的描寫,並以此貫穿全文,這樣文章的中心才能突出。
其次文章中要把贊美的感情抒發出來,要在描寫植物中寫出自己的情感,這樣才能感人。此外還要注意首尾呼應,突出贊頌。
靜態素描法
動物的外形包括身體、毛色、腦袋、四肢、眼 睛、耳朵、尾巴等。不同的動物,身體的各個組成部分不同,例如鳥只有兩只腳,但有一對翅膀;魚沒有腳,但有鱗和鰭。靜態素描法就是把動物靜態時各個部位的形狀和顏色的特點寫出來。
採用這種方法描寫動物,首先要仔細觀察,分辨動物各個部位的顏色有什麼不一樣。其次要找出各個部位形狀的特點。此外,要運用恰當的比喻。這樣,可以使讀者好像看到一幅動物的寫生畫。
總分結合法
採用總分結合法描述動物, 要注意總述與分述之間關系。分述部分要緊緊圍繞總述所講的特點描寫。
如果總述是講動物的美麗,分述部分都要圍繞著美麗來寫;如果總述是講動物的「靈活」, 分述部分就要圍繞它的靈活來寫。
此外分述部分要有一定的順序,或從上到下,或先形狀後顏色,或先中間後兩邊,一定要有條理。
⑹ 寫作方法有哪些啊
1.寫作方法屬於藝術表現方法(即:藝術手法和表現手法,也含表達手法(技巧)。
常見的有:懸念,照應,聯想,想像,抑揚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敘議結合、情景交融、首尾呼應(也叫前後呼應)、襯托對比、伏筆照應、托物言志、白描細描、鋪墊懸念、正面側面、比喻象徵、借古諷今、卒章顯志、承上啟下、開門見山,烘托、渲染、動靜相襯、虛實相生,實寫與虛寫,托物寓意、詠物抒情等。
⑺ 如何寫好各種作文文體
審題是作文過程的第一步,這一步工作的好壞,將決定全篇內容是否符合要求,決定構思能否按正確方向展開.失之毫釐,謬以千里,作文由於審題不清而造成文不對題的情況屢見不鮮.而在作文基本功較好的情況下,只要文章符合題意,一般能保證二類文的成績. 那麼如何審清題意呢?一般應注意以下幾點: 1.要辨明文體 可以寫成多種文體的考題是比較少的,一般情況下,一個文題只有一種適合它的文體.審題的第一步是判斷文體.判斷文體應注意以下規律: (1)記敘文文題的字面一般對記敘文的六要素有所涉及.如《國慶之夜》涉及了時間,《放學路上》涉及了地點,《我家來了客人》涉及到了地點、人物、事件,《家鄉變了》涉及到事物的發展和結局.題目當中直接帶有「人」、「事」、「記」等字樣,就更是記敘文的標志了. (2)議論文文題中經常會有「議」、「論」、「談」、「辯」等字眼,也有的由「.的啟示」、「從.想到的」、「由.說起」等短語構成.有的議論文題目本身就是一個表明觀點的句子,如《小事不可小視》、《不要懼怕困難》,判斷起來就更加容易了. (3)考查說明文的情況很少,即使有,一般也對文體有所提示.應用文試題則明確要求寫通知、啟事、書信等等. 2.要看清題目要求.一般作文題都在"要求"一項里對文體、字數、表達方式等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必須把"要求"這項內容搞清楚,並且嚴格執行不能遺忘. 3.注意題目中的隱含內容 考題中明確提出的要求是一望而知的,必須照辦無誤,但有些要求是隱含在表面文字背後的,需要考生自己悟出來.比如《在陽光下成長》中的陽光,當然不是指自然界的陽光,應理解為黨的關懷、集體的溫暖、家人朋友間的親情等等.《我的腳印》一題也決不是要描寫真實的腳印,而應當寫成長道路上、進步過程中的有意義的事件.對一些給材料作文題目中提供的材料,更應當注意運用概括、引申、類比等方法,加以認真分析,理解題目的比喻或象徵意義. 作文技巧2:妥善立意 審題完畢,就要根據題目要求妥善立意了.所謂立意,就是文章的中心、主旨.在記敘文中,「立意」是文章通過寫人記事所要表述的中心思想;在議論文中,「立意」指的就是確立文章的中心論點. 對立意的要求主要有三點: 一是要鮮明.文章歌頌什麼,批評什麼,主張什麼,反對什麼,應旗幟鮮明,不能含含糊糊、模稜兩可. 二是要正確.中考作文評級標准中對立意的要求是:記敘文要"思想感情健康",議論文要"觀點正確",這是最基本的要求,要切實做到. 三是要力求新穎、深刻、有創意.這是在前二者基礎上更高一些的要求.文章要力爭寫出新意,寫出深度,不要過多重復別人已說過多次的話題,不要就事論事、淺嘗輒止.還要注意立意的時代性和針對性. 作文技巧3:編寫提綱 在文章的中心確定下來之後,就要考慮選用哪些材料,怎樣組織材料,怎樣結構全文了.在這個思考過程中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情是編寫提綱.就像蓋房子之前要畫好圖紙一樣,寫作之前要先給文章搭個架子,把審題、立意、構思中落實下來的東西用文字條列出來.所以說,編寫提綱的過程實際就是清理思路、安排材料,組織結構的過程. 提綱要確實反映自己的思路,要做到條理清楚,層次分明,簡明扼要,突出文章每一部分的要點.至於文章細部的安排,可在寫作過程中進一步落實.在寫作過程中,發現提綱有不當之處,還可進一步修改. 編寫提綱沒有固定的格式.由於文體的不同,提綱的寫法也應有所區別.如:記敘文可以按時間、空間的順序或事件發展的過程來編寫;議論文一般可以按照引論、本論、結論三大部分搭起架子,並體現論點、論據之間的關系;說明文則要抓住說明對象的特徵按空間、或時間、或邏輯順序編寫. 作文技巧4:沉著行文 列好寫作提綱後,就要落筆行文了.行文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注意語言表達 一篇文章有了明確的中心和合理的思路之後,最終的成敗要取決於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中考作文評分標准中對於語言的基本要求是,「通順,沒有病句」.作文評分標准中語言一項明確規定,文中有1至3個病句尚可評為二類,有4至6個病句就屬於三類了.因此,語言的通順與否是極為重要的.各類不同文體對語言的要求我們在前面分體指導中都有具體說明,這里不再重復.不論哪一種文體,語言的准確和簡潔都是必須要做到的. 2.准確使用標點符號. 標點符號是文章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標點使用不準確,可能會導致文字的歧義;標點使用不規范,會影響全篇文章的表達效果.因此,行文中應給予足夠重視.使用標點要注意規則,如:句號、問號、感嘆號、頓號、逗號、分號、冒號都不能放在一行的開頭;引號、括弧、書名號的前半部分不能放在一行的末尾,後半部分不能放在一行的開頭;破折號和省略號都應占兩格,一個破折號或省略號不能分處兩行.省略號要點足6個點等等. 3.書寫清楚工整,不寫錯別字. 作文的書寫情況,直接影響閱卷老師的總體印象,也就影響著作文成績.對這一點,考生必須有足夠的認識.作文評分標准規定,錯別字每2個字扣0.5分,最多扣3分;全文書寫極其潦草使人難以辯認的,扣2分,文中書寫潦草或格式不正確的扣1分.不要小看這1分、2分,有時候,這小小的分數之差可能直接影響你升學的最終結果.書寫的工整規范不是一日之功,應當在平時嚴格要求、自覺訓練. 4.注意掌握時間,限制字數. 一般地說,在整個作文過程中要注意三次時間.一次在開始作文前,看一看可利用的作文時間共有多少,根據總時間決定行文的速度;一次在初步構思完成時,看用於正式行文的時間有多少;第三次在正文寫下一半時,看還有多少時間,從而決定是否按計劃展開全文,是否需要壓縮調整、簡化內容. 對作文的字數,題目一般都有明確規定,大致有三種情況:一是規定上限,如「不得超過多少字」、「在多少字以內」;二是規定下限,如"不少於多少字".這兩種情況必須嚴格執行限制字數.三是上下限都有規定,如「左右」,「之間」等,其左右的幅度要看中間數字本身:一般地說100至200字的,各不宜大於10字;300至500字的,各不宜大於20字;600至800字的,各不宜大於30字(標點符號應計算在內). 作文的字數,在總體布局時應心中有數.一般來說,命題作文主體部分應佔全文的70%,開頭和結尾各佔15%;給材料作文,開頭要引述材料的,開頭部分可增加到25%~30%,主體部分至少要保證65%,結尾可適當縮減. 作文技巧5:檢查與修改 文章寫完以後,一定要檢查修改.修改文章,原則上應從思想內容、結構、語言三方面進行,但考試作文在寫完後不可能有時間做大的調整、改動,所以,修改的重點應是文面上的問題.對漏字、錯字、別字、病句等毛病,要及時糾正,使其減少到最低限度,以期避免不應有的損失.修改的一個簡單可行的辦法就是「默讀」.逐字逐句讀下去,發現問題隨時修改. 作文臨場答卷是在有限時間內進行的,但答卷質量的高低取決於考前的長時間的努力,反映著考生平時語文學習的功底.因此,要想臨場答卷取得滿意的效果,功在平時.如果說作文有「秘訣」的話,那就是魯迅先生所講過的:「要多看、多想、多讀、多寫 審題是作文過程的第一步,這一步工作的好壞,將決定全篇內容是否符合要求,決定構思能否按正確方向展開.失之毫釐,謬以千里,作文由於審題不清而造成文不對題的情況屢見不鮮.而在作文基本功較好的情況下,只要文章符合題意,一般能保證二類文的成績. 那麼如何審清題意呢?一般應注意以下幾點: 1.要辨明文體 可以寫成多種文體的考題是比較少的,一般情況下,一個文題只有一種適合它的文體.審題的第一步是判斷文體.判斷文體應注意以下規律: (1)記敘文文題的字面一般對記敘文的六要素有所涉及.如《國慶之夜》涉及了時間,《放學路上》涉及了地點,《我家來了客人》涉及到了地點、人物、事件,《家鄉變了》涉及到事物的發展和結局.題目當中直接帶有「人」、「事」、「記」等字樣,就更是記敘文的標志了. (2)議論文文題中經常會有「議」、「論」、「談」、「辯」等字眼,也有的由「.的啟示」、「從.想到的」、「由.說起」等短語構成.有的議論文題目本身就是一個表明觀點的句子,如《小事不可小視》、《不要懼怕困難》,判斷起來就更加容易了. (3)考查說明文的情況很少,即使有,一般也對文體有所提示.應用文試題則明確要求寫通知、啟事、書信等等. 2.要看清題目要求.一般作文題都在"要求"一項里對文體、字數、表達方式等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必須把"要求"這項內容搞清楚,並且嚴格執行不能遺忘. 3.注意題目中的隱含內容 考題中明確提出的要求是一望而知的,必須照辦無誤,但有些要求是隱含在表面文字背後的,需要考生自己悟出來.比如《在陽光下成長》中的陽光,當然不是指自然界的陽光,應理解為黨的關懷、集體的溫暖、家人朋友間的親情等等.《我的腳印》一題也決不是要描寫真實的腳印,而應當寫成長道路上、進步過程中的有意義的事件.對一些給材料作文題目中提供的材料,更應當注意運用概括、引申、類比等方法,加以認真分析,理解題目的比喻或象徵意義. 作文技巧2:妥善立意 審題完畢,就要根據題目要求妥善立意了.所謂立意,就是文章的中心、主旨.在記敘文中,「立意」是文章通過寫人記事所要表述的中心思想;在議論文中,「立意」指的就是確立文章的中心論點. 對立意的要求主要有三點: 一是要鮮明.文章歌頌什麼,批評什麼,主張什麼,反對什麼,應旗幟鮮明,不能含含糊糊、模稜兩可. 二是要正確.中考作文評級標准中對立意的要求是:記敘文要"思想感情健康",議論文要"觀點正確",這是最基本的要求,要切實做到. 三是要力求新穎、深刻、有創意.這是在前二者基礎上更高一些的要求.文章要力爭寫出新意,寫出深度,不要過多重復別人已說過多次的話題,不要就事論事、淺嘗輒止.還要注意立意的時代性和針對性. 作文技巧3:編寫提綱 在文章的中心確定下來之後,就要考慮選用哪些材料,怎樣組織材料,怎樣結構全文了.在這個思考過程中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情是編寫提綱.就像蓋房子之前要畫好圖紙一樣,寫作之前要先給文章搭個架子,把審題、立意、構思中落實下來的東西用文字條列出來.所以說,編寫提綱的過程實際就是清理思路、安排材料,組織結構的過程. 提綱要確實反映自己的思路,要做到條理清楚,層次分明,簡明扼要,突出文章每一部分的要點.至於文章細部的安排,可在寫作過程中進一步落實.在寫作過程中,發現提綱有不當之處,還可進一步修改. 編寫提綱沒有固定的格式.由於文體的不同,提綱的寫法也應有所區別.如:記敘文可以按時間、空間的順序或事件發展的過程來編寫;議論文一般可以按照引論、本論、結論三大部分搭起架子,並體現論點、論據之間的關系;說明文則要抓住說明對象的特徵按空間、或時間、或邏輯順序編寫. 作文技巧4:沉著行文 列好寫作提綱後,就要落筆行文了.行文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注意語言表達 一篇文章有了明確的中心和合理的思路之後,最終的成敗要取決於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中考作文評分標准中對於語言的基本要求是,「通順,沒有病句」.作文評分標准中語言一項明確規定,文中有1至3個病句尚可評為二類,有4至6個病句就屬於三類了.因此,語言的通順與否是極為重要的.各類不同文體對語言的要求我們在前面分體指導中都有具體說明,這里不再重復.不論哪一種文體,語言的准確和簡潔都是必須要做到的. 2.准確使用標點符號. 標點符號是文章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標點使用不準確,可能會導致文字的歧義;標點使用不規范,會影響全篇文章的表達效果.因此,行文中應給予足夠重視.使用標點要注意規則,如:句號、問號、感嘆號、頓號、逗號、分號、冒號都不能放在一行的開頭;引號、括弧、書名號的前半部分不能放在一行的末尾,後半部分不能放在一行的開頭;破折號和省略號都應占兩格,一個破折號或省略號不能分處兩行.省略號要點足6個點等等. 3.書寫清楚工整,不寫錯別字. 作文的書寫情況,直接影響閱卷老師的總體印象,也就影響著作文成績.對這一點,考生必須有足夠的認識.作文評分標准規定,錯別字每2個字扣0.5分,最多扣3分;全文書寫極其潦草使人難以辯認的,扣2分,文中書寫潦草或格式不正確的扣1分.不要小看這1分、2分,有時候,這小小的分數之差可能直接影響你升學的最終結果.書寫的工整規范不是一日之功,應當在平時嚴格要求、自覺訓練. 4.注意掌握時間,限制字數. 一般地說,在整個作文過程中要注意三次時間.一次在開始作文前,看一看可利用的作文時間共有多少,根據總時間決定行文的速度;一次在初步構思完成時,看用於正式行文的時間有多少;第三次在正文寫下一半時,看還有多少時間,從而決定是否按計劃展開全文,是否需要壓縮調整、簡化內容. 對作文的字數,題目一般都有明確規定,大致有三種情況:一是規定上限,如「不得超過多少字」、「在多少字以內」;二是規定下限,如"不少於多少字".這兩種情況必須嚴格執行限制字數.三是上下限都有規定,如「左右」,「之間」等,其左右的幅度要看中間數字本身:一般地說100至200字的,各不宜大於10字;300至500字的,各不宜大於20字;600至800字的,各不宜大於30字(標點符號應計算在內). 作文的字數,在總體布局時應心中有數.一般來說,命題作文主體部分應佔全文的70%,開頭和結尾各佔15%;給材料作文,開頭要引述材料的,開頭部分可增加到25%~30%,主體部分至少要保證65%,結尾可適當縮減. 作文技巧5:檢查與修改 文章寫完以後,一定要檢查修改.修改文章,原則上應從思想內容、結構、語言三方面進行,但考試作文在寫完後不可能有時間做大的調整、改動,所以,修改的重點應是文面上的問題.對漏字、錯字、別字、病句等毛病,要及時糾正,使其減少到最低限度,以期避免不應有的損失.修改的一個簡單可行的辦法就是「默讀」.逐字逐句讀下去,發現問題隨時修改. 作文臨場答卷是在有限時間內進行的,但答卷質量的高低取決於考前的長時間的努力,反映著考生平時語文學習的功底.因此,要想臨場答卷取得滿意的效果,功在平時.如果說作文有「秘訣」的話,那就是魯迅先生所講過的:「要多看、多想、多讀、多寫
⑻ 常見的寫作手法有哪6種
常見的寫作手法:懸念,照應,聯想,想像,抑揚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敘議結合、情景交融、襯托對比、伏筆照應、托物言志、白描細描、鋪墊懸念、正側面結合、比喻象徵、借古諷今、卒章顯志、承上啟下、烘托、渲染、動靜相襯、虛實相生、托物寓意、詠物抒情、借景抒情等。
1、卒章顯志
在文章結尾時,用一兩句話點明中心、主題的手法就叫卒章顯志,也叫「篇末點題」,「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題、中心。「卒」為完畢。恰當運用這種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結構美,有「畫龍點睛」的藝術效果。
2、象徵
借用某種具體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達真摯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這種以物征事的藝術表現手法叫象徵。象徵的表現效果是:寓意深刻,能豐富人們的聯想,耐人尋味,使人獲得意境無窮的感覺;能給人以簡練、形象的實感,能表達真摯的感情。
3、插敘
插敘是在敘述中心事件的過程中,為了幫助展開情節或刻畫人物,暫時中斷敘述的線索,插入一段與主要情節相關的回憶或故事的敘述方法。
4、寓情於景
寓情於景屬於表現手法。是記敘中的抒情的一種。寓情於景(或物),情景交融,這種方式將感情融匯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中,借對這些自然景物或場景的描摹刻畫抒發感情,是一種間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5、點面結合
點面結合,是一種表現手法,指的就是詳寫和略寫的相結合。所謂「點」,指的是對某個事物或多個事物的詳細描寫;所謂「面」,指的是多個事物的概括描寫。
6、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古典詩詞中常見的一種表現手法。所謂托物言志,也稱寄意於物,是指詩人運用象徵或起興等手法,通過描摹客觀上事物的某一個方面的特徵來表達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8)各種文體的寫作方法及技巧擴展閱讀:
八種常見的修辭格: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
常用的表達技巧: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象徵,諷喻等。
表達方式:記敘,議論,描寫,抒情,說明。
⑼ 常見的「寫作方法」有哪些
1、擬人法
把動物比擬成人要注意找出動物的特徵與人相似之處,並進行細致的描繪。把動物比擬成人,首先要從整體上把它比擬成人,然後找出局部相似之處。這樣,我們讀了以後才能有整體感。如果只抓住局部進行比擬,容易顯得不倫不類,不易讀者想像。把動物比擬成人,也用於動物動作的描寫。這主要是按照人物的心理活動想像動物動作的目的。
2、化動法
想像物品的動態要與靜態描寫相結合,這樣才能相映成趣。文章從描寫靜態轉入想像動態或從動態轉入想像靜態,描寫要交代清楚,否則會分不清楚哪部分是看到的,哪部分是想到的。文章所想像的物品動態要符合物品的特點,使人讀了可信。
3、說明法
採用說明法描寫物品時,首先要真實地說明它的特點,其次要抓住重點來說明。例如對物品的各部分進行說明時,有的部分,可以說明它的質地;有的部分,可以說明它的特點;有的部分,可以說明它的作用。此外說明物品的歷史、特點或用途時要圍繞全文的中心,切忌扯得太遠。
4、運用五覺法
眼睛可以看到物品的顏色、形狀;耳朵可以聽到各樣的聲音;鼻子可以嗅出香、臭、腥、臊;舌頭可以知道物品的苦、辣、酸、甜、咸、淡、澀;皮膚可以感知物品的軟硬、冷熱。
我們描寫物品時,可以通過各種感覺器官的感受來寫物品的特點。採用「五覺」法來描寫物品,要注意圍繞物品最主要的特點寫,切忌支離破碎。此外,還要注意按一定的順序描述。
5、借景抒情法
藉助客觀外界景物的描寫來抒發作者的主觀感情的寫作方法。採用這種方法,能使情和景互相感應,互相交融,互相依託,從而創造一種物我一體的藝術境界,完善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極強的感染力,可以與讀者中有我的感受。
6、托物言志法
採用托物言志法寫的文章的特點是用某一物品來比擬或象徵某種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寫好這樣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與「志向」,「物品」與「感情」的內在聯系。
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點要與自己的志向和意願有某種相同點和相似點。其次,描述時,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點為核心。物品要能表達自己的意願。托物言志的寫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擬人、象徵等。
7、物品自述法
物品自述法是採用第一人稱來描述物品,因此要找物品中具有「人」特點的角度進行描寫。在具體描寫時,要注意准確地把握物品的特徵,做到人格化後的物品既體現了人的特點,又不失去物的本色。具有人的特點,物品顯得形象生動,吸引讀者的興趣,可鮮明地表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保存物的本質特點,物品描寫則顯真實自然。
8、遠眺近看法
建築物可以遠眺,也可以近看。遠眺建築物,可以得到建築物整體印象,看清楚建築物的整體輪廓。但是,遠眺不可能看清各個部分的具體情況,但是對建築物在空間的位置,缺乏一種整體感,往往有一葉障目的感覺。我們描寫建築物時,把遠眺和近看的結果結合起來寫,可以使讀者對建築物的整體和各部分情況有詳細的了解,從而獲得完整的印象。
9、內外結合法
從外面看建築物,主要了解建築物的輪廓,使讀者對建築物有一個完整的印象。從內部看建築物,主要了解建築物的構造,因此要作詳細的介紹。
從外面觀察建築物要著重從整體上進行描寫,切忌寫得支離破碎。從內部觀察建築物要細致,因此要按方位順序依次進行介紹,這樣才能條理清楚,讀者也看得明白。採用內外結合法描寫建築物,要注意採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法。
10、移步換形法
採用移步換形的方法描寫建築物,可以不斷地變換立足點和觀察點,對建築物進行多方面的觀察描寫。同一個建築物,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得到的印象是不一樣的。
因此採用移步換形法描寫建築物首先要把觀察點和立足點交代清楚,使讀者明白你所描述的建築物形象是從哪一個角度看到的。否則,容易把讀者搞糊塗了。
其次,採用移步換形法描寫建築物時,一定要抓住建築物的最主要的特徵來寫。如果採用面面俱到的方法來描寫,文章容易變成一本流水賬。
⑽ 常見的寫作手法和表現手法各有哪些
一、表現手法:表現手法從廣義上來講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辭和表達思想感情時所使用的特殊的語句組織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體地可以由點到面地來抓它的特殊表現方式,首先是字詞、語句上的修辭技巧,種類很多,包括比喻、象徵、誇張、排比、對偶、烘托、擬人、用典等等;從作品的整體上來把握它的表現手法時,就要注意不同文體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現手法豐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揚結合、 象徵等手法;記敘文的寫作手法如首尾照應、畫龍點睛、巧用修辭、詳略得當、敘議結合、正側相映等;議論文寫作手法如引經據典、巧譬善喻、逆向求異、正反對比、類比推理等;小說的描寫手法、烘托手法、伏筆和照應、懸念和釋念、實寫與虛寫等。表現手法的分析是一種很泛的題目,答題時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題目的答題要求,要簡潔准確地答題,對有些題目如欣賞寫作技巧的題,應結合上下文語境、文章題材與體裁風格等來准確把握,選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種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小說塑造人物的種種手法,如散文抒發情感的種種手法等,盡量抓到得分點。因此表現手法一般可以包括抒情手法、描寫手法、修辭手法這三大類。
二、寫作手法:是人們在寫作過程中運用語言文字表現文章內容的基本形式。如開頭的方法、過渡的方法、結尾的方法。寫作方法還因問題不同有所不同:記敘的方法、說明的方法、議論的方法、描寫的方法、抒情的方法、修辭手法等。常見的有:誇張、對比、比喻、擬人;懸念、照應、聯想、想像;抑揚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敘議結合、情景交融、襯托對比、伏筆照應、托物言志、白描細描、鋪墊懸念、正面側面、比喻象徵、借古諷今、卒章顯志、承上啟下、開門見山;烘托渲染、動靜相襯、虛實相生、實寫與虛寫、托物寓意、詠物抒情等。最常見的寫作手法有:誇張、對比、比喻、懸念、照應、聯想、想像、抑揚、動靜結合、寓景於情、托物言志等。
如果再具體一點細分一下,寫作手法那麼又可指特定文學樣式中的一些技法,如結構短篇小說的寫作手法:「橫切懸念,倒敘事件」法、「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法、「淡化情節,形散神聚」法、「一箭雙雕,一點兩面」法、「偶然中必然,必然中偶然」法、「銀絲串珠,數點一線」法、「明線暗線——雙環連套」法、「欲揚先抑,欲抑先揚」法、「盆中藏月,以小見大」法、「餘音繞梁,三日不絕」法。
因此寫作手法也是一個非常寬泛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