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液壓閥工作原理
液壓閥是利用閥芯在閥體內的相對運動來控制閥口的通斷及開口的大小,以實現壓力、流量和方向控制。液壓閥工作時,所有閥的閥口大小、閥進、出油口間的壓差以及通過閥的流量之間的關系都符合孔口流量公式(q=KA·Δp m),只是各種閥控制的參數各不相同而已。
1.1液壓閥塊的結構特點
按照結構和用途劃分,液壓閥塊有條形塊、小板塊,蓋板、夾板、閥安裝底板、泵閥塊、邏輯閥塊、疊加閥塊、專用閥塊、集流排管和連接塊等多種形式。實際系統中的液壓閥塊是由閥塊體以及其上安裝的各種液壓閥、管接頭、附件等元件組成。
(1)閥塊體
閥塊體是集成式液壓系統的關鍵部件,它既是其它液壓元件的承裝載體,又是它們油路連通的通道體。閥塊體一般都採用長方體外型,材料一般用鋁或可鍛鑄鐵。閥塊體上分布有與液壓閥有關的安裝孔、通油孔、連接螺釘孔、定位銷孔,以及公共油孔、連接孔等,為保證孔道正確連通而不發生干涉有時還要設置工藝孔。一般一個比較簡單的閥塊體上至少有40-60個孔,稍微復雜一點的就有上百個,這些孔道構成一個縱橫交錯的孔系網路。閥塊體上的孔道有光孔、階梯孔、螺紋孔等多種形式,一般均為直孔,便於在普通鑽床和數控機床上加工。有時出於特殊的連通要求設置成斜孔,但很少採用。
(2)液壓閥
液壓閥一般為標准件,包括各類板式閥、插裝閥、疊加閥等,由連接螺釘安裝在閥塊體上,實現液壓迴路的控制功能。
(3)管接頭
管接頭用於外部管路與閥塊的連接。各種閥和閥塊體組成的液壓迴路,要對液壓缸等執行機構進行控制,以及進油、回油、泄油等,必須與外部管路連接才能實現。
(4)其它附件
包括管道連接法蘭、工藝孔堵塞、油路密封圈等附件。
1.2液壓閥塊的布局原則
閥塊體外表面是閥類元件的安裝基面,內部是孔道的布置空間。閥塊的六個面構成一個安裝面的集合。通常底面不安裝元件,而是作為與油箱或其它閥塊的疊加面。在工程實際中,出於安裝和操作方便的考慮,液壓閥的安裝角度通常採用直角。
液壓閥塊上六個表面的功用(僅供參考):
(1)頂面和底面
液壓閥塊塊體的頂面和底面為疊加接合面,表面布有公用壓力油口P、公用回油口O、泄漏油口L、以及四個螺栓孔。
(2)前面、後面和右側面
(a)右側面:安裝經常調整的元件,有壓力控制閥類,如溢流閥、減壓閥、順序閥等:流量控制閥類,如節流閥、調速閥等。
(b)前面:安裝方向閥類,如電磁換向閥、單向閥等;當壓力閥類和流量閥類在右側面安裝不下時,應安裝在前面,以便調整。
(c)後面:安裝方向閥類等不調整的元件。
(3)左側面
左側面設有連接執行機構的輸出油口,外測壓點以及其他輔助油口,如蓄能器油孔、接備用壓力繼電器油孔等。
液壓閥塊塊體的空間布局規劃是根據液壓系統原理圖和布置圖等的設計要求和設計人員的設計經驗進行的。經常性的原則如下:
(1)安裝於液壓閥塊上的液壓元件的尺寸不得相互干涉。
(2)閥塊的幾何尺寸主要考慮安裝在閥塊上的各元件的外型尺寸,使各元件之間有足夠的裝配空間。液壓元件之問的距離應大於5mm,換向閥上的電磁鐵、壓力閥上的先導閥以及壓力表等可適當延伸到閥塊安裝平面以外,這樣可減小閥塊的體積。但要注意外伸部分不要與其他零件相碰。
(3)在布局時,應考慮閥體的安裝方向是否合理,應該使閥芯處於水平方向,防止閥芯的自重影響閥的靈敏度,特別是換向閥一定要水平布置。
(4)閥塊公共油孔的形狀和位置尺寸要根據系統的設計要求來確定。而確定閥塊上各元件的安裝參數則應盡可能考慮使需要連通的孔道最好正交,使它們直接連通,減少不必要的工藝孔。
(5)由於每個元件都有兩個以上的通油孔道,這些孔道又要與其它元件的孔道以及閥塊體上的公共油孔相連通,有時直接連通是不可能的,為此必須設計必要的工藝孔。閥塊的孔道設計就是確定孔道連通時所需增加工藝孔的數量、工藝孔的類型和位置尺寸以及閥塊上孔道的孔徑和孔深。
(6)不通孔道之間的最小壁厚必須進行強度校核。
(7)要注意液壓元件在閥塊上的固定螺孔不要與油道相碰,其最小壁厚也應進行強度校核等等。
根據以上原則,液壓閥塊布局的優化方法如下:
(1)如果在液壓閥塊某面上的液壓元件的數量不超過4個,則分別布置液壓元件在4個角附近,不一定在角上.這樣可以保證在兩個邊附近進行工藝孔設計。
(2)如果在液壓閥塊某面上的液壓元件的數量不超過8個,則除了分別布置液壓元件在4個角附近以外,其它液壓元件可根據情況分別布置在4個邊附近。這樣可以保證在一個到兩個邊附近進行工藝孔設計。
(3)如果液壓閥塊某面上的液壓元件的數量超過8個以上,可以考慮使用智能方法進行優化設計。
由於一般情況下,液壓閥塊包含的液壓元件總和不會超過10個以上,所以分配到各個面上的液壓元件數量不會超過lO個,一般在3到5個左右。
由於在一般液壓閥塊設計中很少涉及到大量的液壓元件布置,所以根據前兩條的規則可以滿足系統設計的基本要求。
1.3液壓閥塊的設計思路
集成塊單元迴路圖實質上是液壓系統原理的一個等效轉換,它是設計塊式集成液壓控制裝置的基礎,也是設計集成塊的依據。閥塊圖紙上要有相應的原理圖,原理圖除反映油路的連通性外,還要標出所用元件的規格型號、油口的名稱及孔徑,以便液壓閥塊的設計。
設計閥塊前.首先要讀通原理圖,然後確定哪一部分油路可以集成。每個塊體上包括的元件數量應適中。閥塊體尺寸應考慮兩個側面所安裝的元件類型及外形尺寸,以及保證塊體內油道孔間的最小允許壁厚的原則下,力求結構緊湊、體積小、重量輕。
⑵ 液壓閥塊
液壓閥塊,即是在金屬材料上按照各種液壓閥的安裝規格加工安裝孔插孔的物口.一般在學校使用的的是管式板,用各種管子連接起來.但工業工程上液壓閥是板式插裝式的較多,這些閥就是通過液壓閥塊連接起來.具有結構緊湊體職小等優點.
⑶ 求液壓閥塊工作原理,是閥塊不是閥,最好帶圖,帶解釋,字越多越好,謝謝各位大師了~
閥塊就是一個小型的迴路,把各種用得到的閥,通過閥塊上油孔集合到一起,比如我們現在用的一個平衡閥塊,裡面集合了平衡閥,減壓閥,安全閥,單向閥,換向閥,梭閥
⑷ 壓力機兩個個液壓油缸用齒條同步怎樣安裝有安裝圖嗎
在機械行業液壓系統設計中,長期以來,一套液壓站油路控制四隻相同油缸工作中的同步,是一項比較難以解決的難題。
本人在公司機械產品設計中,設計了一套液壓站及油管布線圖,在聯接液壓站閥塊與機械上油缸的管路系統上新增採用了同步閥,終於解決了這一難題。現提供液壓站油路控制四隻相同油缸工作中的同步,與大家交流,供參考。
1.在油管路上,設計增加了3隻同步閥(見下圖)。同步閥規格的選用,視油管孔徑及油管接頭規格,可上網查找相應的同步閥。
2.在機械產品的油管路設計上,要用相同規格的無縫鋼管,即使用油管內徑相同的油管。
3.從液壓站閥塊出油口接頭至同步閥1後,從同步閥1兩出油口至同步閥2和同步閥3的進油口油管長度要相等,油管需彎曲時,控制彎曲半徑相等。
4.從同步閥2和同步閥3的出油口至4隻油缸的上腔進口的油管長度要相等,油管需彎曲時,控制彎曲半徑相等。
5.從4隻油缸的下腔出油口的油管至液壓站閥塊進油口的長度要相等,油管需彎曲時,控制彎曲半徑相等。
6.同步閥在出廠之前,均已調試好,在按上述5點要求安裝好後,即可進行調試,在調試時,一般同步閥不需調整,即可達到4隻油缸同步的目的,如四隻相同油缸工作中還有差異,則對同步閥進行微調,就可達到四隻相同油缸工作同步的要求。
7.根據以上原理,可方便解決2隻油缸、3隻油缸……N只油缸工作的同步問題。
1、兩個油缸外載荷的偏差,如兩個液壓油缸的阻力不同、摩擦力不同會導致不平衡。其中阻力小的油缸位移量就會大一些。
2、內部摩擦力的不同,如每個油缸的活塞與油缸之間,活塞桿與密封件之間的摩擦里的差距導致油缸不同步。
3、兩個油缸的輸油管路上液壓油沿程阻力的不同導致油缸出現不同步。
4、控制原件調整的偏差導致流量的偏差出現不同步,如每個油缸使用獨立的節流閥會出現進出油的流量的差別影響到兩個油缸的同步。
5、被支撐件的油缸支撐點最初就已經出現偏差,即初始狀態就是偏斜的。
6、液壓油缸使用時間過長後出現活塞與油缸之間內泄漏導致雙油缸不同步。
雙油缸運行不同步的解決辦法:
7、機械剛性同步與機械傳動同步
機械剛性同步是將被驅動件製造成具有足夠剛度的結構,當油缸出現不同步現象時靠其自身的較強的剛度來實現同步。這種方式只有在結構設計條件許可的條件下進行。機械傳動同步是將被驅動件在條件許可時採用齒輪或齒條的附屬設施實現雙油缸的同步。
8、迴路中使用節流閥
採用節流閥後可以分別調整兩個油缸的進出口的液壓油流量,達到調整兩個油缸速度的目的。最終實現兩個油缸同步的調整。優點是比較簡單。缺點是同步效果不佳。調整後同步的偏差仍然比較大。
9、在液壓迴路中使用分流閥與集流閥或者調速閥
分流閥與集流閥或者調速閥調整兩個油缸的同步效果要比採用節流閥好一些。這是因為分流閥與集流閥或者調速閥對流量的控制相對准確。
10、兩個液壓油缸分別使用獨立定量泵供油實現雙缸同步
採用兩個油泵分別驅動兩個油缸,由於兩個油泵的流量相等。兩個油缸之間的進出油缸的液壓油不受相互牽連。盡管載荷有所不同,但在流量相同的條件下可以實現同步。
11、迴路中採用同步馬達實現雙油缸同步
供油的同步馬達是能夠相對准確分配流量的液壓控制元件。液壓油通過同步馬達後實現對兩個油缸均分。採用同步馬達能夠比較精確的實現雙油缸的同步。
12、採用同步油缸實現雙油缸同步 在液壓迴路中增加一個油缸使之與另兩個工作油缸實現串聯而實現兩個工作油缸的同步。
在這個系統中所使用的實現雙液壓油缸同步的油缸是與原承載兩個油缸相同的油缸。而在這個油缸里的油永遠不會回到油箱。所以,中間油缸需要認真排氣與補油。通過中間油缸與兩個承載油缸的連接實現力的傳遞和位移的傳遞。但此時所需要的油泵的流量僅僅是前述幾個系統小一半,而壓力應是前述系統的兩倍。
13、使用位置感測器測量行程位置並通過電氣控制系統實現閉環控制的同步
通過電氣的方式測量兩個油缸的相對位置偏差,當出現偏差時調整進入每個油缸的液壓油的流量來控制不同步的大小。
例如,一個油缸速度慢了可以通過電氣控制另一個油缸減速。當兩個油缸達到或接近同步位置時兩個油缸再同時前進。整個過程為連續檢測連續調整的過程。在控制原理上是測量兩個油缸的位置,將測量位置信號結果送入計算機,計算機判斷結果,然後計算機根據這個結果調整油缸的位置行程,從而實現了雙液壓油缸運行同步的目的。
⑸ 液壓閥塊上的P口,T口,A口,B口,分別代表什麼
油口有固定方位和含義,p——進油口(左下), T——回油口(右下) ,A.B——與執行元件連接的工作油口(左、右上)。
通——┴ 、┬ 箭頭首尾和堵截符號與一個方格有幾個交點即為幾通。
位——用方格表示,幾位即幾個方格。
彈簧——W、M,畫在方格兩側。
滑閥的中位機能:即滑閥處於常態時的狀態,有M型,H型,O型,P型,M型等。
液壓閥用來控制液壓系統中油液的流動方向或調節其流量和壓力,方向控制閥作為液壓閥的一種,利用流道的更換控制著油液的流動方向。方向控制閥的種類有單向閥、液控單向閥、換向閥、行程減速閥、充液閥、梭閥等。
按照流體在管道的流動方向,如果只允許流體向一個方向流動,這樣的閥叫做單向型控制閥,比如單向閥,梭閥等;可以改變流體流向的控制閥叫做換向閥,比如常用的兩位兩通,兩位三通,兩位五通,三位五通等。
按工作原理可以分為直動閥和先導閥,直動閥就是靠人力或者電磁力,氣動力直接實現換向要求的閥;先導閥是由先導頭和閥主體2部分構成,有先導頭活塞驅動閥主體裡面的閥桿實現換向。
根據換向閥桿的工作位置可以將閥分為2way,3way閥。根據閥上氣孔的多少來進行劃分,可以分為2port,3port,5port閥。
⑹ 液壓閥塊上的P口,T口,A口,B口,分別代表什麼
液壓閥塊上有P,T,A,B幾個字母它們代表的意思是P壓力油口,T回油口,A和B則表示兩個工作油口,這兩個油口通常連接執行機構。
⑺ 溢流閥和壓力表是怎麼連接在一起啊,就像圖中的那樣 圖有點黑~~~~(>_<)~~~~
液壓系統中,通常來說溢流閥以及其他液壓閥大都安裝在液壓閥塊上,在閥塊上又根據各種不同的使用要求,鑽銑出大小不同的孔,其中包括了壓力油孔P和回油孔T,壓力表就是接在壓力油孔上,至於位置可以根據你使用環境的不同自行排布。
⑻ 液壓油路板
叫油路塊。液壓系統最原始的是管式連接,但其接頭較多,易產生泄露,響應較慢。油路塊就是把管路的連接方式加工在鑄鐵或鑄鋼中,此種方式響應較快,連接較為可靠。
其零件圖上得標示安裝尺寸,孔距,深度,通徑,結構尺寸等信息。
⑼ 液壓閥塊裝配的技術要求
技術要求:
裝配前保證各元件分開放置,保證各元件不被污染。保證清潔
裝配前檢查各元件是否有明顯的缺陷,是否有損壞等
裝配時,要小心避免元件磕碰損壞,注意密封不要損壞。
裝配時,嚴格按照順序裝配。
裝配後要將外介面封堵,防止進入灰塵等異物
⑽ 急求液壓閥塊的原理及原理圖
原理:
液壓閥是液壓系統中的控制元件,用來控制液壓系統中流體的壓力、流量及流動方向,從而使之滿足各類執行元件不同動作的要求。
在工作原理上,液壓閥是利用閥芯在閥體內的相對運動來控制閥口的通斷及開口的大小,以實現壓力、流量和方向控制。液壓閥工作時,所有閥的閥口大小、閥進、出油口間的壓差以及通過閥的流量之間的關系都符合孔口流量公式(q=KA·Δp m),只是各種閥控制的參數各不相同而已。
原理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