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分班是怎麼分的
1、教導處組織級組長進行隨機編班。
根據適齡兒童男女生的比例,一般平均分派到各班,也可以用電腦派位形式或用EXCEL輸入函數隨機指派的方式進行編班。避免喜歡上課搗蛋、打鬧,不專心聽講、不聽指揮活動的孩子都分在同一個班級,盡量讓他們分隔開來。
2、班主任查核名冊抽取任教班級。
教導處主任把已分好班級的學生名冊進行編號,級組長查驗,並做好班級簽號。下一步由班主任抽簽決定需擔任的班級。那麼語文、數學等其他學科的老師就跟隨班主任擔任該班的科任老師。
小學新生分配座位方法:
1、「前低後高」原則:也就是前面1-2排的課桌相對低一些,這樣陸續將課桌調至「前低後高」,那麼學生也同樣按照這樣的方法安排座位了。
2、「男女相間」原則:很容易理解,雖然現在大部分學校的學生桌是個人獨立的桌凳,但班主任還是會根據本班的男女生情況,編排每兩個男女學生為同桌。
❷ 小學一年級新生如何分班比較科學
根據小朋友們的表現,分等級。分班時,學校把各等級的學生均衡地分到各個班級中。「很多小學分班,基本採用這個方法。均衡非常重要,不可能好的都到一個班裡去。這樣不利於教學,對老師來說也不公平。」
小學強調的是零基礎入學,孩子們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學校對於孩子的了解主要是注意力、協調性、記憶力等方面。「我們學校一般會有這么幾個環節:畫一幅畫、背一首幼兒園學過的古詩、唱一首歌、跟著視頻跳一段舞、給一個數字然後背出來等。當然我們還會均衡每個班級的男女生比例,對於特殊孩子我們也會特別關照。
❸ 小學新生是怎麼分配班級的
小學新生分配班級方法:
1、教導處組織級組長進行隨機編班。
根據適齡兒童男女生的比例,一般平均分派到各班,也可以用電腦派位形式或用EXCEL輸入函數隨機指派的方式進行編班。如果大部分適齡兒童是本校幼兒園上升小學就讀的話。、
還要徵求幼兒園教師的意見,避免喜歡上課搗蛋、打鬧,不專心聽講、不聽指揮活動的孩子都分在同一個班級,盡量讓他們分隔開來。
2、班主任查核名冊抽取任教班級。
教導處主任把已分好班級的學生名冊進行編號,級組長查驗,並做好班級簽號。下一步由班主任抽簽決定需擔任的班級。那麼語文、數學等其他學科的老師就跟隨班主任擔任該班的科任老師。
❹ 一年級新生分班情況
分班原則 :1、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2、男女生比例均衡原則。3、堅持「分堆抽簽、均衡分配」的原則。
新生入學由教務處統一編號;新生名單一律錄入電腦,不在電腦名單內的學生,一律視同為非錄取學生。報名錄取結束後,由教務處統一公示錄取名單。校招生領導小組成員在開學前擬定分班方案,由教務處具體實施。
為什麼要分班考試
公立學校,大部分學生都是小搖號入學的。
而小搖號入學的孩子,學習水平參差不齊,學習能力摸不清楚。所以靠分班考試來對學生有一個大體的了解。
分班考試,考的是學生的學習成績情況,包括學科知識、學習能力等方面的考察。試卷方面出題對小學生也會稍微較難一些,會往初中知識靠攏。而小升初面試不是,小升初面試更多考驗的是孩子綜合素質,不止著眼於課本知識,也從課外內容、興趣愛好等來評定。
可以說,通過這兩項考試,學校可以直接了解到孩子的真實情況,也更利於學校管理學生,分配班級。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分班考試
❺ 小學是如何分班的,有清楚的嗎
各小學分班多採用電腦隨機分配的形式,分班流程大同小異,主要考慮因素為男女生的性別比例,盡量保證每個班男女均衡。分班那天,學校會召集所有一年級班主任,以抽簽的形式決定哪個老師帶哪個班。然後根據新生男女比例,由電腦隨機將學生按當年班級數分批,最後再由班主任現場抽取學生名單。
為了使分班公平公正,學校不會對學生進行任何形式篩選,但會根據情況對哪個老師教哪個班進行微調。班級只有序號前後差別,沒有重點非重點之分,但家長有時存在偏見,總覺得末尾數的班級不好,所以一般不會將年輕、剛參加工作的老師分配給後面幾個班,而是安排教學經驗豐富些的老師。
初等教育
小學教育除了教育的特點外,還有獨特的基本特徵:一是全民性;二是義務性;三是全面性。
初等教育機構最早產生於十六世紀的德國,由城鎮主辦,教習實用知識和新教教義。
十七世紀初,這種學校逐漸增多,成為實施義務教育的機構。歐洲各國和日本在資產階級革命以後,也相繼成立。
教授學童識字的「小學」,古代也叫「蒙學」,包括教育階段及教育場所兩種含義。教育內容主要是識字、寫字和封建道德教育。教材一般為《蒙求》、《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四書》等。沒有固定年限。採用個別教學,注重背誦,練習。在學的學生也叫「蒙生」。
現代學堂和教育制度是西方傳教士引入中國的。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淵、丘逢甲等人開風氣之先,排除頑固守舊勢力的干擾,成功引入西學(美式教育),創辦新式學校將平民教育納入滿清朝廷的視野。
清政府迫於形勢壓力,不得不對教育革新網開一面,於1905年末頒布新學制,廢除科舉制,並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新式學堂。宣統元年(1909年),地方科舉考試真正停止以後,西學逐漸成為學校教育的主要形式。
❻ 小學新生入學怎樣確定班級怎樣在計算機上操作
每個地方的小學可能會有所不同 ,具體要問一下你關心的那個學校的老師或是工作人員。
這里有個方案,整得挺復雜的,可以參考:
根據教育局精神,本著「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制定XX小學的新生入學編班流程。
29日
1將以批准入學的新生名單導入計算機,將男女生分別按出生年月日按年齡大小降序排序。
2上報所設班級數(4個班級),教師配備情況,計算機排序名單。
30日
8:30分開始新生編班
參加人員:學校領導,一年級班主任,家長代表
分班程序及方法:
1、將男女生按年齡大小降序排序。若出生日期相同,按姓氏的拼音索引排序,再出現並列情況按名字筆畫排序,筆畫少者在前。
2、請家長在男女兩組名單中分別抽取1——10個阿拉伯數字中的任意一個,將該數字(含該數字)以前的名單移動到男女生兩列名單的最後,該數字後面的第一個適齡兒童調整成為男女兩組名單的第一人。
3、學校按所設班級數將調整後的男女兩組名單分別蛇形排隊,序號相同的男、女生組成同一班級,並由家長代表隨意抽取,按抽取順序排列為:A、B、C、D
4、由班主任抽取1、2、3、4作為班號,確定執教班級。
5、由班主任按執教班級順序抽取打亂後的帶有編碼的新組建班級的學生名單。
6、班級名單及班主任的生成由教師代表,家長代表見證並簽字。
7、在分班後第一時間將生成的各班級名單在校內公示。
8、8月31日將分班方案過程並錄像光碟上交小教科。
❼ 小學新生是怎麼分配班級的
小學新生分配班級方法:
1、教導處組織級組長進行隨機編班。
根據適齡兒童男女生的比例,一般平均分派到各班,也可以用電腦派位形式或用EXCEL輸入函數隨機指派的方式進行編班。如果大部分適齡兒童是本校幼兒園上升小學就讀的話。、
還要徵求幼兒園教師的意見,避免喜歡上課搗蛋、打鬧,不專心聽講、不聽指揮活動的孩子都分在同一個班級,盡量讓他們分隔開來。
2、班主任查核名冊抽取任教班級。
教導處主任把已分好班級的學生名冊進行編號,級組長查驗,並做好班級簽號。下一步由班主任抽簽決定需擔任的班級。那麼語文、數學等其他學科的老師就跟隨班主任擔任該班的科任老師。
小學新生分配座位方法:
1、「前低後高」原則:也就是前面1-2排的課桌相對低一些,這樣陸續將課桌調至「前低後高」,那麼學生也同樣按照這樣的方法安排座位了。
2、「男女相間」原則:很容易理解,雖然現在大部分學校的學生桌是個人獨立的桌凳,但班主任還是會根據本班的男女生情況,編排每兩個男女學生為同桌。
❽ 新一年級學生不考試如何分班
新一年級學生不考試是按照男女比率隨機分班的。
❾ 急需:一年級新生均衡分班excel VBA代碼。
一、增加模塊
1.增加一個模塊,命名為「我的模塊」
ThisWorkbook.VBProject.VBComponents.Add(vbext_ct_StdMole).Name = "我的模塊"
系統常量vbext_ct_StdMole=1
2.增加一個類模塊,命名為「我的類」
ThisWorkbook.VBProject.VBComponents.Add(vbext_ct_ClassMole).Name = "我的類"
vbext_ct_ClassMole=2
3.增加一個窗體,命名為「我的窗體」
ThisWorkbook.VBProject.VBComponents.Add(vbext_ct_MSForm).Name = "我的窗體"
vbext_ct_MSForm=3
二、刪除模塊
1.刪除「模塊1」
ThisWorkbook.VBProject.VBComponents.Remove ThisWorkbook.VBProject.VBComponents("模塊1")
2.刪除窗體「UserForm1」
ThisWorkbook.VBProject.VBComponents.Remove ThisWorkbook.VBProject.VBComponents("UserForm1")
3.刪除類模塊「類1」
ThisWorkbook.VBProject.VBComponents.Remove ThisWorkbook.VBProject.VBComponents("類1")
4.刪除所有的窗體
Sub RmvForms()
Dim vbCmp As VBComponent
For Each vbCmp In ThisWorkbook.VBProject.VBComponents
If vbCmp.Type = vbext_ct_MSForm Then ThisWorkbook.VBProject.VBComponents.Remove vbCmp
End if
Next vbCmp
End Sub
工作表和ThisWorkbook的模塊類型為vbext_ct_Document=100
三、增加代碼
1.在「模塊1」中插入代碼
如果需要在「Sheet1」、「Thisworkbook」、或「Userform1」中操作,用只需將下面的「模塊1」換成相應的名稱即可。
方法1:
在模塊的開始增加代碼,增加的代碼放在公共聲明option,全局變數等後面。
Sub AddCode1()
ThisWorkbook.VBProject.VBComponents("模塊1").CodeMole.AddFromString _
"sub aTest()" & Chr(10) & _
"msgbox ""Hello""" & Chr(10) & _
"end sub"
End Sub
方法2:
在模塊指定行處增加代碼,原代碼後移。增加代碼不理會和判斷插入處代碼的內容。當指定行大於最後一行行號時,在最後一行的後面插入。
Sub AddCode2()
With ThisWorkbook.VBProject.VBComponents("模塊1").CodeMole
.InsertLines 1, "sub aTest()"
.InsertLines 2, "msgbox ""Hello"""
.InsertLines 3, "end sub"
End With
End Sub
相關語句:
(1)「模塊1」中代碼總行數:
ThisWorkbook.VBProject.VBComponents("模塊1").CodeMole.CountOfLines
(2)「模塊1」中代碼公共聲明部分的行數:
ThisWorkbook.VBProject.VBComponents("模塊").CodeMole.CountOfDeclarationLines
(3)顯示「模塊1」中第1行起的3行代碼內容:
Sub ShowCodes()
Dim s$
s = ThisWorkbook.VBProject.VBComponents("模塊1").CodeMole.Lines(1, 3)
Debug.Print s
End Sub
(4)過程aTest的起始行數:
ThisWorkbook.VBProject.VBComponents("模塊").CodeMole.ProcBodyLine("aTest", vbext_pk_Proc)
ThisWorkbook.VBProject.VBComponents("模塊1").CodeMole.ProcStartLine("aTest", 0)
系統常量vbext_pk_Proc=0
二者的區別是ProcBodyLine返回sub aTest或Function aTest所在的行號,如果sub前面有空行,ProcStartLine返回空行的行號。
(5)過程aTest的總行數:
ThisWorkbook.VBProject.VBComponents("模塊1").CodeMole.ProcCountLines("aTest", vbext_pk_Proc)
2.建立事件過程
建立事件過程除了使用上面的代碼如下面的AddEventsCode1外,還可以使用CreateEventProc方法,如AddEventsCode2所示。
一般方法:
Sub AddEventsCode1()
ThisWorkbook.VBProject.VBComponents("ThisWorkbook").CodeMole.AddFromString _
"Private Sub Workbook_Open()" & Chr(13) & _
"MsgBox ""Hello""" & Chr(13) & _
"End Sub"
End Sub
CreateEventProc方法:
Sub AddEventsCode2()
Dim i%
With ThisWorkbook.VBProject.VBComponents("Sheet1").CodeMole
i = .CreateEventProc("SelectionChange", "Worksheet") + 1
.InsertLines i, "Msgbox ""Hello"""
End With
End Sub
上面CreateEventProc的兩個參數建立的事件過程為Worksheet_SelectionChange,分別是下劃線兩邊的內容。
測試是否存在SelectionChange事件
下面函數測試模塊molname是否存在過程subname,如果存在,則返回起始行號,否則返回0。
debug.print hassub("Worksheet_SelectionChange","Sheet1")
Function HasSub(ByVal subname As String, ByVal molname As String) As Long
On Error Resume Next
Dim i&
i = ThisWorkbook.VBProject.VBComponents(molname).CodeMole.ProcBodyLine(subname, 0)
If Err.Number = 35 Then
Err.Clear
HasSub = 0
Else
HasSub = i
End If
End Function
如果存在,則返回起始行號,否則返回0。
四、刪除代碼
1.刪除Sheet1中第2行起的三行代碼,如果只刪除1行代碼,第二個參數可省略。
Sub DelCodes()
ThisWorkbook.VBProject.VBComponents("Sheet1").CodeMole.DeleteLines 2, 3
End Sub
2.刪除「模塊1」的所有代碼:
Sub DelCodes()
With ThisWorkbook.VBProject.VBComponents("模塊1").CodeMole
.DeleteLines 1, .CountOfLines
End With
End Sub
3.刪除過程aTest:
Sub DelCodes()
With ThisWorkbook.VBProject.VBComponents("模塊1").CodeMole
.DeleteLines . ProcStartLine("aTest", 0), .ProcCountLines("aTest", 0)
End With
End Sub
4.將「模塊1」的第5行代碼替換為「x=3」
ThisWorkbook.VBProject.VBComponents("模塊1").CodeMole.ReplaceLine 5, "x=3"
五、引用項目
1.增加引用
ThisWorkbook.VBProject.References.AddFromFile "C:\Windows\System32\asctrls.ocx"
2.取消引用
ThisWorkbook.VBProject.References.Remove ThisWorkbook.VBProject.References("ASControls")
這里ASControls是引用的名字,即後面的rf.Name。
3.顯示當前所有引用
Sub ShowRefs()
Dim rf As VBIDE.Reference
For Each rf In ThisWorkbook.VBProject.References
Debug.Print rf.Name, rf.FullPath
Next
End Sub
六、信任及密碼
上面所有操作都基於這樣的前提:
(1)EXCEL已設置:
工具(T)-宏(M)-安全性(M)-可靠發行商(T)-勾選了「信任對於VB項目的訪問(V)」
(2)工程沒有設置密碼
如果不能滿足它們中的任何一個,代碼運行就會出錯。因為微軟不希望我們對VBProject進行操作,我們無從知道這種操作的直接方法被藏到了什麼地方。幸運的是,微軟在關起正門的同時,還是為我們留了一道門:SendKeys。藉助於這道後門和「錯誤陷阱」,我們仍可以完成我們所要做的事。
下面給出繞開這兩道門的示意代碼,如果你要運行它們,請記得切回EXCEL主界面,而不是在VBE中直接運行。
1.信任對於VB項目的訪問
Sub SetAllowableVbe()
On Error Resume Next
Dim Chgset As Boolean
'陷阱測試,VBProject.Protection在這兒並無實際的意義
Debug.Print ThisWorkbook.VBProject.Protection
If Err.Number = 1004 Then
Err.Clear
Application.SendKeys "%TMS%T%V{ENTER}"
Chgset = True
DoEvents
End If
If Chgset Then Application.SendKeys "%TMS%T%V{ENTER}"
End Sub
2.操作密碼工程
Sub AllowPass()
Dim pw$
pw = "Password"
If ThisWorkbook.VBProject.Protection = vbext_pp_locked Then
Application.VBE.CommandBars(1).Controls("工具(T)").Controls("VBAProject 屬性(&E)...").Execute
Application.SendKeys pw & "{ENTER}{ENTER}"
DoEvents
End If
End Sub
Protection屬性返回工程的受保護狀態,vbext_pp_locked(1)為受保護,vbext_pp_none(0)表示沒有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