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請問家譜如何寫才是正確的方法

請問家譜如何寫才是正確的方法

發布時間:2022-05-27 16:41:13

Ⅰ 請問家譜如何寫才是正確的方法

要解答這個問題用幾句話是說不明白的,為了讓人有一初步了解,主要概括有幾個重要部份。第一步要對修譜的宗支或家族的字輩要搞清楚,何年修過族譜,已修在族譜上是字輩的第幾代;第二步要踏訪採集,這部份費用大,時間長,要把本姓氏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嫡屬核對確認系幾房、屬支下、或派下、及每個生卒時間、從先祖妣至近代均要記錄詳實,踏訪採集完後,要認真核對,是防止遺漏,或錯、誤記錄;第三步是把踏訪採集的資料要進行采寫,也就是把每家每戶先祖妣至現代按上字輩往下字輩依次饌寫;第四步是按上述第三步把己撰寫好了的采寫資料,按字輩進行采編了。要理解以上四點,要找幾本族譜看一看,啟發自已思維。修譜有四種格式:歐式,是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創立:蘇式是北宋文學家蘇詢創立:寶塔式是何時何人創立.還無定論:牒記式共四種。常用的是寶塔式和牒記式共用,方便快捷。對修譜的人要求有較高文化素質.不是有文化就能編族譜.。有的人不懂族譜.還要硬編族譜.結果編成了假東西.欺騙了族人.還有的人為了在所謂錯誤族譜上有個族委會里有個官名就行了.不論編的族譜錯不錯.還有人把家族祠堂認為是個人的等等。自巳要編制族譜.一定要虛心向真正懂得編制族譜的人請教.不要亂編族譜。

Ⅱ 如何撰寫家譜

家譜,又稱族譜、家乘、宗譜、公譜、祖譜、譜書、家牒、族牒。它是記錄家族組織活動的檔案材料。福建的族譜興於宋代,盛於明清之後。修譜的動機是「溯淵源,分疏戚,序尊卑。」(安溪《謝氏總譜》卷首《聯譜序》)族譜的形式有裝訂成冊的(古為線裝,今與一般印刷物相同),也有圖表式的。許多家族把編纂族譜作為後代子孫的一項義務寫進族規,重修族譜年限不等。閩北浦城的季氏和李氏家族,均規定族譜30年一修。房氏則規定「宗譜有賢子孫或十年、三十年一修,則存沒葬地,時日不爽。先儒雲,一世不修譜為不孝,宜知之。」(清·光緒《閩浦房氏族譜》)類似的族規,使修譜用家族法的形式永久化了。
族譜所載內容詳略不一,通常除記載全族的戶口、婚配和血緣關系外,還有全族的墳墓、族田族產、祠廟等的方位、數量及管理使用辦法、家族的規約訓誡、修譜凡例義則、各類合同契約文書等。一些較詳的族譜,還記載有家族歷代的重大事件、與外界的糾紛、可嘉獎的人物傳記、科舉出仕、名人傳記以及義行節烈等。
族譜的核心內容是記載家族的世系源流、血緣系統。以防血緣關系紊亂而導致家族瓦解。連城《新泉張氏族譜》卷首說得明白:「親疏派別得譜則溯其源,上下分支得譜則窮其本,即盪析代變,而皆有所考焉。」為達到顯示血統的目的,各地族譜均有認中國先朝名人為遠祖的習俗,這種附會的譜風,雖能使其家系倍增光彩,但往往導致家史失真和對後代誤導。安溪湖頭的李氏宗譜,認先祖為道教創始人李耳,直系則「出隴西,為唐高祖李淵公之苗裔。」南靖廟兜郭姓,認始祖為周文王之弟「虢叔」(「虢」與「郭」音近),並由虢叔是黃帝的二十七世裔孫,郭子儀是虢叔的第六十世孫、黃帝的八十七世裔孫,而推論自己的宗族嫡出於中唐名將郭子儀。(《南靖文史資料》第二期89頁《廟兜郭姓的歷史淵源》何柳枝)這些記載,易使族人深信不疑。其他的如劉姓必溯祖為劉邦,肖姓多探源為蕭何,都是這種攀強名流、附會望族的修譜心態之反映。
族譜中,家族遷居(開基)始祖之下的代系排列嚴格分明,不容混淆。這往往是族譜中最具史實價值的部分。福建的許多家族,都實行名字排行制(古稱「昭穆」),俗稱「排輩份」。即在同一輩份的族人中名或字須用某個統一規定的單字起頭,再與其他單字結合成名或字,以示區別。如某一父輩生三子,兒輩名按「永」字排列,分別稱「永志」、「永仁」、「永貴」。如此,在族譜中一看「永」字排行便可知其為兄弟或堂兄弟輩份。已去世者,則在其名上寫上謚稱並加上「公」字,以示區別,沙縣一帶習俗,收養子若無族長和六親認可,不可上譜排字輩,否則會被罵為「出透的人」而遭岐視。排輩份除少數由祖、父輩臨時決定外,大多是按先祖早已選定的排行用字。南靖縣雙峰村《丘氏族譜》載:從其二十一世始,標定的昭穆用字是:「文章華國,詩禮傳家。創垂顯奕,繼述藏嘉。光前榮耀,世德作裘。仁親義祖,燕翼貽謀。桂芳蘭茂,日新月盛。思皇多佑,福祿來成。慶余善積,譜澤綿延。宗風丕振,億萬斯年。」(《南靖文史資料》第二期86頁《雙峰丘氏的歷史淵源》林明波)目前已傳至「垂」、「顯」字輩,即第三十至三十一世。這種按族譜排輩份的方法,使農村常可見到這樣的俗象,由於世系分支發展速度不一,一些年屆七旬的老翁,要向三歲稚童稱「叔」或「伯」。永定俗謂:「白頭哥,坐地叔」(即對平輩的白頭老翁僅呼「哥」,而尚在襁褓中的叔輩,即使上年紀老者也要喚其為叔)。為了區別同輩中的年齡次序,「排輩份」之外還要「排號」。永泰縣同安鄉張氏族譜規定,族人添丁按先後次序排號,日常稱呼常舍其名而直呼其號,如同輩中是第20個出生的,就直呼「二十」以代名字。這一習俗在當地一些年高者中至今仍頗為流行。
同一姓氏的不同分支家族,還經常利用族譜中的血緣世系排行記載,進行「聯譜」活動。安溪謝氏家族,曾於民國年間合數十宗支進行大聯譜。輩份分明後,各宗支子孫公議決定排行班次悉歸畫一,修纂總譜,旨在擴大家族勢力。謝氏家族裔孫謝維峻在《聯譜序》中稱:「聯之以譜,化弱小為強大,轉柔軟為堅剛,眾志成城。」此外還有,當族譜分支過多時另分幾個房派修譜(房譜和族譜通稱家譜)。如一房人外遷,其房譜分出後就成為新的族譜。
由於族譜為同一姓氏家族承繼的依據,故一般只記男丁。少數族譜也將族中所謂「貞婦烈女」記載入乘。族譜有的依不同對象規定用筆著色的。據《島居三錄》載:「泉郡向修族譜,世系圖所牽連之線,有紅有黑,體例甚嚴。紅線者,一本至親,雖遠房承宗亦然;黑線者,乞養異姓,即顯宦不能免,此亦春秋誅心之法也。」有功名成就或能光宗耀祖之人,族譜中用紅筆記入以示表彰,過去秀才或秀才以上的讀書人也用朱筆入譜。現在一些新修族譜仍沿此習。壽寧《劉氏總譜》中,凡上大學的族人,名下都劃上紅線,所書的姓名用譜名(即按族譜排行而起的名字),抱養子用黑線註明(連城一帶是用藍線)。修譜和查閱族譜也很有講究。舊時對祖譜保管十分重視,須慎重保存,定期曝曬,認真繕修。霞浦一帶,譜系分正譜、副譜(草譜)。副譜可以查閱,而正譜修好後,要入箱上鎖,將開鎖的鑰匙丟入祖祠神龕,以示此譜交祖先收存,以後禁開鎖。若遇副譜丟失,有事要查譜時,要先做「牲福」,祭請祖先同意,方可開鎖。
舊時一些宗族修譜,每逢初一、十五日要祭祀祖宗。族譜告成後,還要造靈厝、做功德,請和尚法師觀燈;觀燈時造3座大靈厝(紙糊房子),供已超度的神魂居住,另設一些黑龕,供無子孫後代及未超度的神魂居住。福建省連城一帶宗族,每年正月要拜「代圖」(即寫在布上的族譜)。行儀時,本族男丁都要到場,先是「新丁上圖」(即新添男丁的名字入譜),上圖之家要給執筆者一個紅包,並燒香燃炮,用三牲祭祖。若逢大祭,要用整頭豬羊置於下廳的支架上;繼而是鳴鑼擊鼓放鞭炮;最後會餐,座位嚴格按輩份排列。族人圍坐喝酒談心,氣氛很好。連城人把正月「拜代圖」的宗族聚會稱為「鬧花燈」。

怎麼編寫家譜

一、序

序就類似於現在書的序,可以由族中得望高的人寫,也可以由外人寫。主要是通過另一個或另幾個人的眼光來看待這本族譜。通常情況下,新序在前面,舊的序也要包含在內並排在新序後面。

二、簡介

即使是對於自己的家族,能全面了解的人也不多,所以

需要首先簡介一下自己家族,可提及的內容有:刻譜凡例、本族譜本次創修(修訂)參與人員、時間、為什麼要修訂;此次編碼的依據是什麼;家族的整體情況、歷史、遷移史、當前分布、人數;本族宗派、字輩,即記錄每一代人起名規則;祖墳所在地、祖墳中各代分布圖;對祖先事考查、考證。

總之,這里不具體到某一個人,只是對整個家族進行整體描述。

三、人物誌

其實一本家譜本身就是人物記錄,但通常情況下,家譜中會記錄某一個或多個優秀的典型人物或團體。而記錄這些優秀人物時,常常格式多樣,有該人的傳記、他寫的文章書稿、獲得過的功名、官名、圖片、畫像、碑記等。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能把同姓歷史名人強編入本族譜,即使是小小提示也不可。因為後人續譜時,常常會因為這一次信以為真,而以訛傳訛。

四、世系表

世系是家譜中最為重要的一項,最簡單的家譜,有時只有一個世系表。

世系表是記錄家族中每個人的關系,用計算機中的術語,這種一對多的結構是「樹」狀結構,但實際中的往往會比較復雜。當一個家族很大、人數很多時。會出現嗣出嗣入(通過過繼、領養、送人)、遷入遷出的現象。

五、世略表

通常情況下,僅有世系表的家譜其實是沒有實際意義的,面對一些不是名人的名字,除了這幾個字,你還能知道什麼呢?一個好的辦法就是增加世略表,世略表是記錄世系表中每一個族人簡歷的表。這一部分可以和世系表合二為一,也可以單列。我認為單列更好,因為合二為一,常常導致世系表過肥過大,查找一個成員的時候非常麻煩。

很多家譜中,世略只寫到父名、娶妻、生子數及名字數,這樣寫雖然整體看上去挺規范,實際上也沒多大意義,因為世系表本身就可以表示這種信息。我認為世略不一定能做到每個人都有完整的簡歷,但至少應該有:本人生卒年月、主要職務、職稱、主要生活工作地、本人工作簡歷、主要成績、妻子姓名、妻子嫁出地、妻子父親的名、妻子簡歷、子女名、女兒出嫁地、所嫁人姓名。這樣不僅妻方家譜可以通過家譜查到本家族,本家族也可以通過自己家族查到女兒家族。

六、後記

後記寫一些感想即可。
(來源:網路經驗等)

Ⅳ 家譜如何編寫

想要知道家譜如何編寫,首先要清楚家譜所包含的有哪些內容。

一、譜名、版次錄

家譜名稱繁多,常用的是家譜、族譜、宗譜。譜名中最重要的是姓氏和譜籍。還有的將郡望、堂號、祖先名、排行寫進譜名的,具體根據族內情況來命名。

比較重要或者重視的家譜,都有版次錄,也可以說是版權頁。基本包含:字數、開本、印數、張數等信息。

二、編修人員名錄、家族照片

編修組織人員和編委會成員,以有參與編修家譜人員等情況,要明確記載,並附上照片。以備後人知道這部家譜的基本情況、編修背景等情況。

三、譜序、題詞

序有自序、他序、代序三種形式。主要介紹修譜緣由、修譜目的、修譜過程、修譜人員組成、家族姓氏源流、遷徙經過、郡望、堂號、歷次修譜情況、編譜原則等。

四、凡例

凡例是編修家譜的綱領和規則,便於讀者讀譜用譜。凡例說明了家譜編修的題材結構和篇目框架、選用圖表的具體要求。

注意事項:

  1. 開門見山,條理分明。

  2. 處理好序與凡例的關系。

  3. 言之有理,簡潔明快。

  4. 認真修改,精益求精。

五、譜論

六、祖先像贊、遺像、圖片

用於光大族望,鞭策子孫。

七、目錄

比較直觀地反映了該家譜的主要內容和次序排列。

八、姓氏源流

姓氏是家族的根,姓氏來自何處,根就在哪裡。由於時間久遠,姓氏十分復雜。有的無法考證,有的似是而非,有的姓源多元。因此,家譜需要設一章以技術全家族的得姓來源和始末。

九、恩榮錄、碑文、祭文

十、歷代修譜名錄

十一、祠堂、墳塋、郡望、堂號

十二、字輩

十三、世系圖表

世系表常見格式有十種,具體的自己去參考吧~~

十四、家風、家訓、家規

十五、傳記、藝文、家族名賢錄

十六、風俗禮儀

十七、契約、族產

十八、豕族文獻、雜記

十九、功德榜、事跡介紹

二十、領譜字型大小

二十一:附記、後記、留余錄

這21項是否要全部入譜?這個根據家族情況來定,可自由選擇項目。

碼字不易,望採納,更多細節我們可以聊`

Ⅳ 怎樣寫家譜

一般家譜的主要內容有:

1、譜序。稍具規模的家譜,卷首一定會有一篇至幾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譜不可缺少的內容之一。譜序包括新序、舊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語、目錄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關於本族的記述。

2、凡例。主要是闡述家譜的纂修原則和體例。一般而言,一些家譜在每一次續修時都會訂出若干條適合社會潮流與需要的規則,以作為修譜時所要遵循的原則。

3、姓氏源流。意思就是同一族姓的來源、遷移等。中國上下五千年,淵源古老,如果沒有家譜,後人就很難搞清楚。每套《家譜》都認清自己姓氏源流,這樣才能世世代代承繼,也能將族系根緣流傳千百年。

中國家譜素來有"敘本系,述始封"的傳統,明清以來各家譜也大多有記姓氏源流的一章,或稱姓氏源流,或稱宗族源流。它主要是用來記述本姓來源、本族的歷史淵源、始祖、世派、遷徙、各支派間關系甚至改姓的原委等。

4、寫清堂號。堂號名稱一般取自於郡號名,或者是史祖自創。一般來說,堂號多取自於郡號名,郡是秦、漢時期對行政區域的建置,郡號名又取自於郡名,或諸侯國名,地方府、州、縣名。如任氏的「五知堂」(知恩、知道、知命、知足、知幸)。

5、家訓、族規。很多家譜中,都記錄了許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流傳到後世了,比如我們熟悉的顏氏家訓、朱子治家格言等。家規是宗族家族成員共同制定的、用以約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規,是家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名稱各異,種類很多,諸如家規、家戒、家法、家禮、族規、族約、祠規、戒諭等。

(5)請問家譜如何寫才是正確的方法擴展閱讀

不用橫豎線連接世代人名間的關系,而是純用文字來表述這種關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較簡約。每一種世系圖表形式都各有特色,側重不同。其中寶塔式隨著流傳發展,衍生出了多種形式,以樹形圖譜和線形圖譜最為常見。

樹形圖譜很象是一張組織結構圖,看起來清晰美觀,使用更普遍一些。編修家族世系圖要做到易看易懂、世序分明、內容真實、語言簡練。

隨著時代發展,現在很多家族在修撰家譜時,開始運用一些好的計算機軟體來方便快捷地繪制編輯圖譜,還可以融入一些現代審美的樣式。

Ⅵ 家譜怎樣填寫

用文字表達於下:

  1. 譜名之左,用小字標明「某人第幾子」,說明身之所出;

  2. 譜名用黑體字標明,另行小字說明如下內容:①字、號,②畢業院校、學歷、職稱、職務、簡歷,③生、歿時間,④葬所向志;

  3. 配偶之左,用小字標明「配」、「娶」,說明婚姻狀況,配偶姓名用黑體字標明,與夫並列。另行小字說明如下內容:①某地某公之女,②畢業院校、學歷、職稱、職務、簡歷,③生、歿時間,④葬所向志。如果已離婚或改嫁,亦說明清楚;

  4. 於母之後,註明子女。如某人有數偶,並各有子女,則子女各隨母後。子女「夭」或「殤」,在其後加括弧註明,不再撰寫其齒錄。子女出繼,則在此子女之後加括弧註明「出為XX嗣」,子女受繼於人,亦在此子女之後加括弧註明「撫XX第幾子為嗣」;

  5. 無子,以女兒入贅外姓為嗣,符合現行《婚姻法》之規定,應視為本族之人,在其譜名之左,註明「XX贅婿」,下仍用小字註明其原本姓名、籍貫。其子女,如隨母姓,理屬我族,如隨父姓,亦在其母之後註明其姓名,但不另撰其齒錄。

  6. 例:

    十三世

    玉XX三子

    XX,字XX。民國XX年(公元19XX年)八月十七日寅時生,一九XX年(乙卯)十二月十八日亥時歿。葬XX。

    配李XXXX鄉李大公女。民國XX年(公元19XX年)九月二十日吉時生,一九九一年)六月初六日未時歿。合葬XX。

    子三:X傳、X昌、X俊

    女二:X華,適XX村XX,生二子X林、X軍,女一X芹;X珍,適X村葛XX,生子一XX,女二X霞、X群。


Ⅶ 家譜應該怎麼寫

龍山園丁回答
家譜該怎麼寫

家譜是記錄一個家族歷史的書,一般來說,很多家族都有自己的家譜,只是這些家譜並不是每個人都感興趣,所以很多人並不知道。
歷史上,孔子的家譜是最全的,他的後人中相當一部分人能倒推到孔子,這完全得益於中國人對孔子的敬仰。除此之外的家譜,能倒推到元末明初的就很不錯,再往前的就不一定有說服力了。
我認為作為一個族譜,通常可以分為六大部分。
一、序
序就類似於現在書的序,可以由族中得望高的人寫,也可以由外人寫。主要是通過另一個或另幾個人的眼光來看待這本族譜。通常情況下,新序在前面,舊的序也要包含在內並排在新序後面。
二、簡介
即使是對於自己的家族,能全面了解的人也不多,所以需要首先簡介一下自己家族,可提及的內容有:刻譜凡例、本族譜本次創修(修訂)參與人員、時間、為什麼要修訂;此次編碼的依據是什麼;家族的整體情況、歷史、遷移史、當前分布、人數;本族宗派、字輩,即記錄每一代人起名規則;祖墳所在地、祖墳中各代分布圖;對祖先事考查、考證。
總之,這里不具體到某一個人,只是對整個家族進行整體描述。
三、人物誌
其實一本家譜本身就是人物記錄,但通常情況下,家譜中會記錄某一個或多個優秀的典型人物或團體。而記錄這些優秀人物時,常常格式多樣,有該人的傳記、他寫的文章書稿、獲得過的功名、官名、圖片、畫像、碑記等。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能把同姓歷史名人強編入本族譜,即使是小小提示也不可。因為後人續譜時,常常會因為這一次信以為真,而以訛傳訛。
四、世系表
世系是家譜中最為重要的一項,最簡單的家譜,有時只有一個世系表。世系表是記錄家族中每個人的關系,用計算機中的術語,這種一對多的結構是「樹」狀結構,但實際中的往往會比較復雜。當一個家族很大、人數很多時。會出現嗣出嗣入(通過過繼、領養、送人)、遷入遷出的現象。
五、世略表
通常情況下,僅有世系表的家譜其實是沒有實際意義的,面對一些不是名人的名字,除了這幾個字,你還能知道什麼呢?一個好的辦法就是增加世略表,世略表是記錄世系表中每一個族人簡歷的表。這一部分可以和世系表合二為一,也可以單列。我認為單列更好,因為合二為一,常常導致世系表過肥過大,查找一個成員的時候非常麻煩。
我曾看過幾本家譜,很多家譜中,世略只寫到父名、娶妻、生子數及名字數,這樣寫雖然整體看上去挺規范,實際上也沒多大意義,因為世系表本身就可以表示這種信息。我認為世略不一定能做到每個人都有完整的簡歷,但至少應該有:本人生卒年月、主要職務、職稱、主要生活工作地、本人工作簡歷、主要成績、妻子姓名、妻子嫁出地、妻子父親的名、妻子簡歷、子女名、女兒出嫁地、所嫁人姓名。這樣不僅妻方家譜可以通過家譜查到本家族,本家族也可以通過自己家族查到女兒家族。
六、後記
後記寫一些感想即可。
如果寫家譜!
有了上面家譜的格式,下面就是如何寫了,很多人都想寫,但感覺自己對家族一無所知,所以感覺無從下手。其實,到上海圖書館(上海圖書館是國內家譜最多的圖書館)看看,80%的都是從某個時期開始記錄的,真正能倒推上千年的幾乎沒有。從另一個角度看,你現在不寫,你的孫子還知道你的存在,你的曾孫、玄孫恐怕就很難說了。因此,對於家譜,如果你想寫,馬上要做的就是:Just do it。
決定了做,就是怎麼做了,說著簡單,實際做起來卻不容易。一般來說,首先是趕快問你的爺爺或爸爸,一般來說,每個人一生都知道自己爺爺、爸爸、兒子、孫子這幾代,而你的爺爺自然能幫你把祖先提高兩代。1949年建國新,真正在城市裡長大的並不多,所以到你的故鄉里找找,是第二步要做的事。通常如果能到找本族人,或祖墳,通過墓碑碑文也能查到一些資料。
如前所述,編族譜最忌諱的就是亂寫祖先,亂寫祖先既沒什麼意義,也會使後人信以為真。我認為努力去找自己祖先是誰,還不如把現代的優秀的人好好寫寫,讓後人知道自己。當然寫現在人是很難的,眾口難調,不管怎麼寫,通常總會有人滿意,有人不滿。

Ⅷ 族譜是怎樣寫的

現當代通常可以分為六大部分。

一、序

序就類似於現在書的序,可以由族中得望高的人寫,也可以由外人寫。主要是通過另一個或另幾個人的眼光來看待這本族譜。通常情況下,新序在前面,舊的序也要包含在內並排在新序後面。

二、簡介

即使是對於自己的家族,能全面了解的人也不多,所以

需要首先簡介一下自己家族,可提及的內容有:刻譜凡例、本族譜本次創修(修訂)參與人員、時間、為什麼要修訂;此次編碼的依據是什麼;家族的整體情況、歷史、遷移史、當前分布、人數;本族宗派、字輩,即記錄每一代人起名規則;祖墳所在地、祖墳中各代分布圖;對祖先事考查、考證。

總之,這里不具體到某一個人,只是對整個家族進行整體描述。

三、人物誌

其實一本家譜本身就是人物記錄,但通常情況下,家譜中會記錄某一個或多個優秀的典型人物或團體。而記錄這些優秀人物時,常常格式多樣,有該人的傳記、他寫的文章書稿、獲得過的功名、官名、圖片、畫像、碑記等。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能把同姓歷史名人強編入本族譜,即使是小小提示也不可。因為後人續譜時,常常會因為這一次信以為真,而以訛傳訛。

四、世系表

世系是家譜中最為重要的一項,最簡單的家譜,有時只有一個世系表。

世系表是記錄家族中每個人的關系,用計算機中的術語,這種一對多的結構是「樹」狀結構,但實際中的往往會比較復雜。當一個家族很大、人數很多時。會出現嗣出嗣入(通過過繼、領養、送人)、遷入遷出的現象。

五、世略表

通常情況下,僅有世系表的家譜其實是沒有實際意義的,面對一些不是名人的名字,除了這幾個字,你還能知道什麼呢?一個好的辦法就是增加世略表,世略表是記錄世系表中每一個族人簡歷的表。這一部分可以和世系表合二為一,也可以單列。我認為單列更好,因為合二為一,常常導致世系表過肥過大,查找一個成員的時候非常麻煩。

很多家譜中,世略只寫到父名、娶妻、生子數及名字數,這樣寫雖然整體看上去挺規范,實際上也沒多大意義,因為世系表本身就可以表示這種信息。我認為世略不一定能做到每個人都有完整的簡歷,但至少應該有:本人生卒年月、主要職務、職稱、主要生活工作地、本人工作簡歷、主要成績、妻子姓名、妻子嫁出地、妻子父親的名、妻子簡歷、子女名、女兒出嫁地、所嫁人姓名。這樣不僅妻方家譜可以通過家譜查到本家族,本家族也可以通過自己家族查到女兒家族。

六、後記

後記寫一些感想即可。

(8)請問家譜如何寫才是正確的方法擴展閱讀:

族制開始形成:

它以尊祖、敬宗、睦族為宗旨,根據理學的倫理綱常制定宗規家法來約束族眾。"尊祖"必敘譜牒,"敬宗"當建祠堂, "睦族"需賑濟族人。修譜建祠,開辦義學、義庄,耕種義田,管理祠產,家族活動自然多了起來。家譜的內容也逐漸由記載單一的血緣世繫到比較全面記載家族的整體情況,內容愈來愈多,篇幅愈來愈大。不過,相對清代家譜而言,明代家譜的內容還是比較簡單的。一般只有譜序、跋和世系圖(表)。歷史進入滿清以後,家譜纂修數量驟增,內容不斷增加。就總體情況而論,大致包含以下方面:

一譜序。譜序是每部家譜不可或缺的部分,包括闔家或某幾位族人撰寫的序和當時名流寫的贈序,以及跋語等。序跋的內容主要是介紹家族世系淵源、傳承關系、修譜緣由和經過以及任事人員等,是熟悉、研究一部家譜的直接切入點,是了解該家族世系源流的重要資料。

二譜例、譜論和目錄。譜例又稱凡例,用條文形式主要闡明族譜纂修原則和體例以及類目安排的理由。譜例強調家族血緣的純潔性,維護以男子為中心的倫理綱常,表示遵循"信以傳信,疑以傳疑"的修譜原則。譜論一般是摘錄前代碩

學名儒論家譜之重要的語錄,也有直接把皇帝的喻民榜、喻民詔刊載在譜前,以告誡族人。目錄又稱總目,說明該譜的卷數,每卷的主要內容。譜例和目錄是識譜的入門指南,緣徑方可探幽。

三恩綸錄。又稱恩榮錄、褒頌、誥勅、賜諭、告身等。主要登載歷代皇帝和中央、地方兩級政府官員對家族成員封贈、褒獎文字,舉凡勅書、誥命、上諭、御制碑文、祭文、賜匾等,靡不備載。

四記。一般家譜都有先祖像贊、小傳,把本族先祖中有顯赫身份的人繪成遺像載諸譜端,並附像贊。大多數家譜不僅有先祖像贊,還有列傳,對本族名望著世或德行懿範者列傳志行,包括節婦、烈女,附載年譜、壽序、墓誌銘、祭文、行述、碑銘等。

五族規、家訓。這是每部家譜必載的內容,要敬宗收族,沒有一定的族規、家法不行。族規、家訓的內容十分龐雜,除了傳統的宗法內容外,還有諸如財產繼承、婚姻糾紛、禁盜禁賭、封山禁林等。

六典制。包括冠禮、笄禮、婚禮、祭禮等,有的譜以儀禮統之,含儀文、喪禮的圖式、器具和祭品的製作。還有的譜把祠規、祠產、義學、祀田的管理條例和契據也放在典制之內。

七墓圖、墓誌。墓圖繪有所在地地名、方位、四址交界;墓誌介紹墓主的生平和墓廬建置情況。湖南家譜特別重視墓圖,不少家譜都將其單獨列為一卷,有的甚至幾卷、十幾卷。

八派語。又稱輩份詩、班行詩等,沒有統一的名稱,登載族人排行字輩,有的譜派行或稱班次多達八十輩、一百輩。派語在譜中占的份量極小,但卻極重要,是一個家族男性成員取名的依據,直接反映出家族內部不同輩分成員之間縱向的、前後相繼的關系,以及相同輩分成員之間橫向的、平行配合的關系。

九捐款、領譜名目。修譜是族人共同的事,必須大家捐資,是族人對修譜的認同和責任。領譜名目是族譜修完後發給各房各派的登記錄。家譜是按房按派編號發放的,不能冒領。編號有的按"千字文",有的按八卦,有的按十二生肖,還有的以修譜宗旨編號,等等。

十世系圖。湖南家譜有很多稱垂絲圖,顧名思義,喻世系子孫綿延不絕,似垂柳絲絲。圖實為表,多采歐式,以五世為一圖,下五世格盡另起。稱始祖為第一世或第一派祖,以此序列,清晰可考。有的譜分外世紀和內世紀。外世紀從受姓始祖至譜尊始祖(或始遷祖)止,內世紀則以始祖(或始遷祖)奉為一世祖或一派祖。

(十一)世系表。湖南多稱齒錄。按家族輩份、長幼序列,各具派名、字型大小、生卒年、官階爵次、婚配、子女情況。

清及清以後家譜的內容大體上如前所述,但並非千篇一律,沒有統一的類目設置要求,只是互相參照。因此,不同家譜內容上有增有減,有分有合,但世系圖、世系表是必不可少的,否則就不成其為"譜"了。

Ⅸ 家譜怎麼編寫,有什麼格式

姓名、男女、出生年月日時、在家排行、成年人配相片、出生地、居住地、學歷、女子須註明家往何處及夫婿家鄉、死亡年月及喪葬之處。有功名的,註明任職地址、級別。有功受獎者,如勞模、紅旗手、幾等功、學位、等等要註明。是否過繼,有則註明過繼人家詳細信息。

Ⅹ 家譜怎麼編寫

家譜的封面

最後補充一點,女孩可以上家譜嗎?

古時認為,女孩是嫁給別人的就是別人家的人了,不過也有例外,就是終身不嫁的女性,就有機會上家譜,當然女孩子是沒有權力擁有家譜的。不過現代修家譜也有例外,因為有可能小輩都是女孩子了,所以也有女孩保存家譜、傳家譜和修家譜的情況出現。

閱讀全文

與請問家譜如何寫才是正確的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齒菜的種植方法 瀏覽:766
數值萬用表檢測方法 瀏覽:710
紅色包包劃痕如何處理方法 瀏覽:486
社會研究方法有哪些方式 瀏覽:183
簡易狗窩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647
老鼠葯量計算方法 瀏覽:984
腰節線反面放墊布簡單製作方法 瀏覽:107
雄性脫發治療方法 瀏覽:399
自製口紅簡單方法不用色素 瀏覽:138
風力發電機數量計算方法 瀏覽:668
按鉚接方法如何分類呢 瀏覽:515
武漢治療失眠的好方法 瀏覽:843
如何運用管理原理和方法 瀏覽:799
臉部快速消水腫的方法 瀏覽:373
論文如何運用研究方法 瀏覽:199
色差儀的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829
釣魚竿鋼鋁連接方法 瀏覽:534
語文教學方法的內容 瀏覽:737
快速除甲醛除異味方法 瀏覽:454
水管變徑接頭的安裝方法 瀏覽: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