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法學該如何入門
法學入門方法如下:
1、接觸優秀的法學老師。
如果你是一名在校的大學生,一定要多去接觸一些優秀的法學老師或者學生,讓他們在你學習的時候給予一些建議,這樣對於你的學習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2、結合實踐學習法。
如果你能夠有實踐的機會,這個時候可以通過結合實踐去學習,這樣對於自己的理論知識的鞏固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3、主動安排學習計劃。
如果你是一名學生,平時還是建議自學法學,一定要安排一定的學習計劃,這樣學習起來才能夠更加有目標和方向。
4、具備堅持學習的決心。
我們都知道法學的學習,其實是很枯燥的,如果學到中途放棄,這樣就很可惜,只有堅持下去的決心,才能夠看到結果。
5、趁早學習計劃。
不管在任何時候,只要有了學習的決心,就一定要快速行動,越早學習,才能夠更加地將知識用到地方。
無論從個人發展還是國家發展來看,相比刻苦學習,法制教育其實更重要。刻苦學習固然是學生的本分,但法制教育對人的價值觀、道德素質、思維方式、精神狀態都有著積極而重要的影響。只有發展成健全的人格,正常的價值觀,才有可能成為真正的強國一代,否則只能造就不擇手段的「危險因素」。
過去就有「言不中法者,不聽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為也。」現在「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更是我國的基本方略。每個公民,都要從學生做起。於學生而言,加強法治宣傳教育,提高法律意識,知法,學法,已經刻不容緩。
② 怎樣才能學習好法律專業
第一:要有興趣,關心民生,培養一定的法律敏感度和公平正義感。
第二:多看多讀多實踐,憲法、刑法、民法、經濟法勞動和社會保險法、婚姻法、行政法、知識產權法等都要了解甚至是精通,只有融會貫通各門知識才能讓你在真正處理法律問題的時候從容不迫。除了法律領域以外的各個科目也都有一定的知識,比如說經濟學、文學、甚至哲學都可以有一定的了解,這些知識可能看起來「無用「,但是它們確實能潛移默化地改變我們的生活,比如經濟學知識能夠讓我們辦事更有效率,文學知識能讓我們在與人激烈辯論時有豐富的例證,而哲學知識讓我們在為人處事上多一份自省,看問題也多一個角度。總而言之,優秀的法律人才都是通才。
第三:學無止境,法律知識無邊無際,有爭議的領域也有很多,只有不斷吸收新的知識,提升自己的個人修養和專業素養,你才會在法律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遠。
第四:試試復習法律知識。就本人的自身經歷來說,本人早年求學時就讀於一個比較著名的法律院校,每次考試時全校都燈火通明,整夜背書啃下一個學期的知識點,大多數人都是靠著瞬間記憶力去應付考試,第二天考完後,所有的法律知識都拋在了腦後。這種學習是速成且無效的,法律知識只有通過無數次復習、鞏固和實踐才能成為我們的本能,才能培養出我們的法律直覺。
③ 如何快速有效的學好民法
民法是法學專科階段的基礎課,是本科階段的補休課程。作為一個法律部門,民法在我國法律體系中居於基本法的地位。因此,學好民法,意義重大。然而,民法所包含的規則龐雜而艱深,民法所調整的關系復雜而多變,民法又很難把握。如何學習民法呢?以下介紹一些學習技巧,希望能對同學們有所啟發。 一、了解民法的學科性質,把握學習重點 民法學是部門法學,學習時應注意民法學與其它部門法學的區別,主要在於研究對象―――民法與其他部門法的區別;民法學是應用法學,學習應以法律規則、法律條文為重點。對規則、法條,不僅要掌握其內容,而且要善於應用,據以解決實際問題。 二、了解民法特點,把握民法體系,培養民法思維 1、了解民法的權利法特點,把握民法體系。有人說,民法是「人權法」。一方面,民法在權利與義務關繫上,以權利為本位;另一方面,民法以權利為中心,形成一個統一的體系。因此,了解民法的權利法特點,就可以對民法體系有所認識,形成系統觀念,樹立權利意識。 2、了解民法的「活」法特點,培養民法思維。民法是「活」的法,它不僅切實反映活生生的現實生活,而且隨著現實經濟生活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和發展。由於民法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很多問題均是身邊人、身邊事,很容易形成思維定勢,使我們很難以民法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問題。因此,民法的「活」法特點要求我們,一要注意隨時運用民法解決身邊問題;二要注意克服思維定式,培養民法思維。培養民法思維要注意兩點:一是要注意與倫理道德思維相區別。倫理道德思維的核心是合理,而民法思維核心是合法,倫理道德思維不需要嚴密的推理,而民法思維應通過縝密的邏輯推理、嚴格的法律適用作出結論;二是要注意與其它法律思維相區別,民法思維要運用民法的方法,即講求平等、自願、等價有償、誠實信用,講求以民事法律關系為核心,講求民法規則的適用,講求民法術語的准確使用。 三、掌握民法的基本原則,把握民法的基本精神 很多同學包括教師在講授「民法的基本原則」一章時,僅僅把它當作民法的基本內容來掌握。其實是忽略了基本原則的多重功能。民法的基本原則是民法的基本精神所在,是各項制度、規范的統帥。任何一項民法制度、規則都在基本原則精神的具體體現,因基本原則的存在而成為一個整體。而且在缺乏具體規范是,基本原則還可成為處理案件的依據。因此,掌握民法的基本原則,就可以把握民法的基本精神,學習時就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比如:掌握了自願原則,就可以把握民法的意思自治精神,就可以知道在法律范圍內,民事主體可以自由設定權利、義務,產生、變更、消滅民事法律關系;當事人的意思表示要真實、自由;一方的意志自由不可損害他方的意志自由等等。由此來理解各種民事法律關系中的權利和義務,理解無效民事行為、可撤銷民事行為,理解民法對各種法律關系的強行性規定,就會容易得多.
④ 怎樣才能學好法律
如何學好法律
一、學習法學,應當遵循馬克思主義關於法的基本觀點,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馬克思、恩格斯作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創始人,對法學有精深的研究。他們曾經以相當大的精力深入研究和探討了諸如法律的理論和歷史,當時英、法等歐洲國家的法律制度和法學等重要問題,在此基礎上,科學地闡明了法律的起源、本質、作用及其發展的一般規律。他們的科學法律觀,是法學思想史上的偉大的革命性飛躍,是我們學習法學和法制建設的指南。
我國的社會主義法學是一門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下建立和發展起來的一門政治性很強的科學。要學好法學,必須遵循馬克思主義關於法的基本觀點,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四項基本原則。只有這樣,才能在學習中掌握社會主義法學的真諦。例如,馬克思主義認為法是一定社會的上層建築,它決定於經濟基礎,反映經濟基礎的特點和要求。民法是比較直接地反映社會經濟關系的。民法中的所有權關系,就是反映了所有制關系;債權關系,就是反映了商品交換、流通的關系。學習民法學,要注意運用馬克思主義關於法的基本觀點,研究我國民事立法與經濟基礎的關系,揭示我國民法的本質與特徵,闡明民法作為上層建築的一部分所固有的規律和作用。學習民法學是這樣,學習其他課程也是這樣。
二、學習法學,應當重點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我國社會主義法學具有嚴密的科學體系和豐富的知識內容。自學法學首先對法學的體系和基本內容要有一個概括的了解。法學專業開考的課程中,哲學、政治經濟學、中國革命史、大學語文是公共課,法學基礎理論是關於法律最基本、最一般的原理,是法學專業的基礎課。學好這門課程對於學習其他部門法學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刑法學、刑事訴訟法學、民法學、民事訴訟法學、婚姻法學、經濟法學、國際法學是屬於部門法學(或稱應用法學),公證律師業務是學習公證律師方面的專業知識,而中國法制史是屬於法史學。
准確地掌握法學各門課程的基本理論、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識(即"三基本")是學好法學的關鍵。法學中有不少基本概念,記住它們是必要的。但是不能死記硬背,重要的是理解概念,明確這一概念對於闡述基本理論的意義,弄清概念之間的區別。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深刻地認識它,也才能記得牢、用得活。例如,刑法學中的犯罪未遂是指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於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記住這個定義之後,還須進一步掌握犯罪未遂的特徵是什麼,它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形態,它和犯罪預備、犯罪中止、犯罪既遂有什麼區別等知識。學習理論,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要多問幾個為什麼,真正把道理弄懂、弄通。
法學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名詞、術語專業性比較強,比較嚴謹,決不可望文生義,不求甚解,必須經過深入思考,准確理解。同時,也要注意在全面學習的基礎上掌握重點。例如民法是通過民事法律關系來實現其對社會關系的調整職能的。因此,民事法律關系在民法學中佔有核心地位。學習民法學,就必須注意研究作為民事法律關系主體、內容和客體的基本理論。民法中的所有權關系、債權關系、繼承權關系、著作權關系以及發明權關系,都是民事法律關系的具體表現,抓住了這一關鍵,也就把握住了民法的概要。這對於理解和掌握民法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是十分重要的。
三、學習法學,應當把法律作為主要學習材料,明確法律規定。
法學是以研究法律和法律現象為對象的社會科學。法學的產生是以法律的產生和發展為前提的。學習法學,必須以國家現行的法律規定為依據,在法學理論的指導下,深入地分析、研究立法規定,理解、掌握立法精神。如果學習僅限於教材,忽略法律的規定,就不能達到學習目的。
以刑事訴訟法為例。我國目前既有獨立的、體系完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又有立法機關根據形勢的發展和需要,相繼制定的單行的決定、規定,如《關於迅速審判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的犯罪分子的程序的決定》、《關於刑事案件辦案期限的補充規定》等等。這些法律規定科學地總結了刑事訴訟的實踐經驗,把黨和國家成熟的政策法律化、制度化,是司法機關和各訴訟參與人進行刑事訴訟必須嚴格遵守的准則。刑事訴訟法教材的學習、研究必須以這些法律規定為依據。學習法學一定要在牢固掌握法學的基本理論的同時,諳熟有關的法律規定,隨時注意學習新頒布的法律文件,更新和豐富自己的法律知識,自覺地運用法律武器。
四、注意知識的系統性、連貫性,做到融會貫通。
例如,憲法具有國家其他法律完全不同的特徵。它在所規定的內容、法律效力、制訂和修改的程序方面都與普通法律不同,在一國的法律體系中,佔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在學習憲法學的其他內容時,要注意把這一特徵與有關問題聯系起來加以理解。這樣,我們就能從理論上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為什麼在憲法中規定我國的國家性質和政治制度、經濟制度,為什麼把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作為憲法的一項原則而加以強調,在憲法中規定我國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有什麼重要意義,中國共產黨章程中所規定的「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對於保證憲法的實施有什麼重要意義。又如,經濟法的稅法部分具體地闡述了稅收法律制度的特徵,刑法中規定了偷稅、抗稅罪,聯繫到我國現行憲法中把依法納稅作為公民的一項基本義務,就會進一步理解這樣規定的必要性,以及國營企業第二步利改稅對搞活企業、擴大企業自主權的意義。
在學習中還要注意對學科之間的知識有機地聯系起來學習,這對於加深理解,掌握有關的知識是十分有益的。例如,國際法中的司法管轄與刑法中的空間效力,刑法中犯罪主體的刑事責任年齡、刑事責任能力與民法中的自然人的行為能力,刑法中的刑罰與刑事訴訟中的強制措施,刑法中的緩刑與刑事訴訟中的監外執行等。
五、注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法學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比較強的學科。許多法律規定和法學原理都是從實踐中得出來的,同實踐的聯系十分密切。因此學習法學一定要注意理論聯系實際,注意聯系我國的社會實際、立法與司法實際。這樣才能加深對法學理論的理解,學得生動活潑。聯系實際的方法很多,如收集報刊上發表的材料,旁聽對案件的審理,有條件的可以辦理一些案件,比較簡便而有效的方法就是結合實際案例來學習。例如經濟法中的借款合同、租賃合同、購銷合同、技術轉讓合同、加工承攬合同;民法中的對所有權的保護、知識產權、名譽權、財產繼承權;刑法中的犯罪構成、正當防衛、共同犯罪、數罪並罰等等。
參考資料:http://www.hongen.com/proe/zxks/kcfd/html/cc032305.htm
⑤ 如何學好法學專業
我也是法學專業的畢業生,在銀行工作了8年。如果我能夠重來一次,我會這樣做:
1、專業要學好。這是我賴以生存的技能。因為現在本科就可以考司法考試了,你從大一開始,就可以拿司法考試的內容作為學習的輔導教材。學習計劃緊跟司法考試。目標大學畢業就能拿到律師資格。
2、外語要好。這是走向好工作的關鍵。大一過四級,大二過六級。高級口譯、BEC、托福、gmat、GRE、lsat都可以考。如果有條件,我會讀第二外語,比如法語。
3、實習要勤。法院、檢察院、律所一個都不能少。勤學,勤問,勤做。把專業和實習結合起來。當然,能去金融機構或者世界500強也不能錯過。
4、玩要盡興。走上社會,你就沒多少機會玩了,即便能玩,也不會像讀大學那樣無憂無慮。如果有條件,可以出國旅行。參加夏令營。走遍名山大川。即便不能走遍,就去你想去的地方。
5、別勤工儉學。做好1到4點你也沒時間勤工儉學。也沒必要勤工儉學,賺不到幾個錢。但是不要揮霍父母給你的零花錢。省下的錢買書或者旅行。
6、學點經濟管理的課程,比如會計。
7、家裡有條件可以出國讀研,但要拿到國外的BAR.。如果沒條件就直接工作。
如果時光倒流,我會這么走過我的大學生活。
肺腑之言,希望能給你啟示。
⑥ 怎樣才能自學好法律
我用了6年時間,完成了從初中畢業學歷到執業律師的轉變。你的問題,正是我親歷的人生之路。
我想給你一些,我個人通過實踐後總結的經驗。
1、培養用法律眼光來看世界的習慣。
法律不是孤立的單純邏輯思維,必上眼睛思考就好。比如買瓶飲料這種簡單的行為,如果用法律來評價,會衍生出好多內容。先合同權利義務,合同權利義務,後合同權利義務等。只有帶著問題去學習法律,才能更好的去理解。尤其是自學者。
2、教材的選擇與學習方法
買一套自考專科用的教材。教材講的都是法條擴展的內容,相當的龐雜。所以學習某科之前,先把某科的法條精讀幾遍。法條與相關的法理,都是相輔相成的,孤立的看哪個方面,學習起來都很費勁。(親身試過好久才找到的方法)
法律理論與法條全都浩如煙海,所以不要妄想去死記硬背。一切重理解。
3、學習順序
如果你沒有哲學功底,請不要先看法理學。等看完民法民訴,刑法刑訴以後再看。法理學與法哲學,都是對法律高度抽象概括的形而上學。千萬不要以為老百姓的普遍法律意識就夠作為知識背景去學習法理學。 如果你沒有一定的法律功底作支撐,法理學對初學者來說,基本算天書,看得懂,但一定學不通。(我一直搞不懂,為啥都讓先學法理學。傳統教育體制太害人。)
4、未來展望
如果你把專科的內容都堅持下來了,請買本科課程吧。
司法考試的教材,現階段都是主要應付考試用,而不在客觀上的提升法律功底。所以請謹慎對待。另外,如果你沒有法律功底,司法考試的教材,你看起來,那都不是一般的累。
5、不成熟的看法
千萬別看法律節目,為了收視率他們會選擇吸引眼球的東西,而不是單純的法律東西來作為重點。如果你養成電視上的思維習慣,那你今生成功無望了。 還有,電視上的畢竟是個案,這是具體應用,而不是講授法律體系。 換湯不換葯或是換葯不換湯,這可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
⑦ 學好法律的方法
建議如下:
一、歷史和現實的方法(梳理民法的來龍去脈)
學習任何學問,接觸任何新生事物,包括概念、法條、理論,我們只要採用歷史的方法把她的出處搞清楚就已經能基本理解它的含義。
二、立體建構,細節充實的方法(點、線、面結合的學習才是牢靠的學習)
民法課上特別注重知識體系的建構,不要擔心個別的細節尚未記憶牢靠,最重要的是先要在心裡建造統一協調的學科體系。
三、勤奮而有計劃地熟悉專業知識,是保證方法能卓有成效的唯一途徑
好的習慣使人聰慧而健康,所以說習慣決定成敗,性格決定命運。不下決心杜絕不動腦和不主動改變的惰性,這個人一定不會有太多的機會獲得他想要的東西,當然因此他就更加地沒自信,甚而開始破罐破摔,成了「天生的失敗者」。
四、打破理論無法和實踐結合的誤區,做到學以致用
無論是模擬法庭,法律戲劇,抑或是現在學院開設的法律診所,其實都是加深理論學習的手段,一定程度上也是為了迎合年輕學子現在普遍的學習娛樂化、動漫化的不足,但無論
手段多麼花哨,抑或大家在做這些熱鬧的課程時覺得更有趣,好像他們比普通課堂更有意義也罷,總而言之,歸根結底,如果沒有熟練而通達的「知」,那麼「行」必然是虛無且漏洞百出的。
⑧ 怎麼才能學好法律
學好法律首先要有興趣
其次要大量的學習法律法規及法學知識
把法律上問題運用到生活上去。
僅民法為例:
曾經有同學這樣來描述民法原理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大一追女生是先佔,大二追女生是拾得遺失物,大三追女生是發現埋藏物.示愛是欺詐脅迫,結婚是重大誤解,離婚是違約行為,求婚是請求權,分手是形成權,老婆是自物權,情婦是他物權,婚生子是孳息,私生子是不當得利……」
初看上面內容覺得挺有趣,但仔細分析會發現,民法原理在我們現實生活中真的是無處不在,衣食住行各方面都有可能會和民法打上「交道」,毫不誇張的說,我們每個人從出生到死亡基本上都是生活在民法的框架范圍內,因此學習好民法,掌握好民法,運用好民法就顯得頗具實際利益和現實意義。
民法被稱為是「萬法之母」,因此學習法律應當或者必須從研習民法開始。眾所周知,民法學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有著龐大而瑣碎、完整而嚴密的理論體系。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這就要求我們在民法學習過程中應當掌握一些有效的學習方法,更好的對民法知識融會貫通,領會民法學的真諦。
對於民法學的學習方法,曾有諸多的民法學者撰文論述,本文試從借鑒和比較的角度,並結合自己學習民法的實際感受和收獲來對學習民法的方法進行粗淺的介紹。
一 興趣第一,注重培養對民法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第一動力,認識和學習任何一種學科都應當建立在興趣之上,民法學習也是如此,只有對民法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在學習過程中一直保持學習激情和熱情,才可能有動力去對某個具體知識點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很多人在論述民法學習方法時注重強調如何思維等方面,其忽略了興趣這一大前提,沒有興趣是學不好或者說是學不「專」民法的。因此我們在開始學習民法時就要努力培養自己對該學科的興趣。那麼通過什麼樣的方式來培養學習興趣呢?以下幾方面可以參考:如像本文開始的那段笑話一樣,把現實生活中一些大家熟知的現象想像成民法中的名詞和原理,這樣,一方面有助於我們理解民法中一些名詞的基本含義,更能使我們加深記憶,從而有興趣對這些知識深入學習;還可以通過對一件大家所熟知的事來進行小組討論或者辯論賽的形式來培養學習的興趣;此外可以介紹一些民法學界的知名學者,了解他們的求學經歷、畢業院校、學術成就等方面的情況,或許發現其中有自己的校友,這樣也會對民法學習興趣的培養產生一定刺激和促進作用。
二 點面結合,宏觀上把握民法的完整體系,微觀上掌握民法的具體知識點
民法是法學的「老大哥」,其理論體系是經過長時間發展和完善的,是否能准確的把握民法的理論體系,對於我們能否把民法「學會」、「學精」、「學專」起著關鍵重要的作用。民法體系雖龐大,瑣碎的知識也很多,但真正把握起來並沒有那麼困難。孟德斯鳩曾說過:「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睛裡,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通過這句名言。我們可以看出民法的權利本位,即民法主要關注對於個人利益的調整和保護,我們每個人都可能也可以成為自己利益的國王。了解了民法的出發點,接下來對於其性質、基本原則等方面的理解就簡單多了:既然保護的是個人利益,那麼其私法性就不言而喻;既然「每個人可以成為自己利益的國王」,那麼其必然要遵守平等、公平、誠信等原則。自然人要進行交往,那麼必然會產生對某些事情的約定或者會對別人造成一些侵害,那麼民法體系中自然會有合同、侵權之類的內容,這樣看來對於物權、婚姻家庭等方面的內容就不難理解了。其實仔細分析,對於民法的理論體系,都是可以遵循著「保障個人合法利益為本位」的這條基線來一步步推導出來。把握了民法的基本體系,接下來就要求我們對體系中每部分的具體內容或知識點加以學習和掌握,就像蓋房子一樣,大致的框架弄完後,再開始對於房內布局進行完善和補充。這樣我們的知識才是系統的,才是具有生命力的。對於每個知識點的學習,一定要把其「理解透」、「掌握熟」、「運用巧」,不懂就問,勤於鞏固。這樣我們所建的「房子」才會更耐用,更穩固,我們的理論基礎才會更扎實,更充分,對以後的學習和研究也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促進作用。
三 民法學習要堅持「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人生處處皆民法」,民法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早上買菜做飯會形成買賣關系,吃完飯坐車上班會產生運輸合同,下車不小心被狗咬會產生動物侵權問題,去醫院路上交話費不小心交到其他的號碼上產生不當得利問題......其實也正是因為有民法的存在,我們的生活才會變得和諧,變得穩定。我們學習民法不能單單只從書本上的文字知識出發,還要結合現實生活來學習。我們要善於發現生活中的民法原理,在實際生活中感受民法的價值,此外我們還要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即所謂民法學習要「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民法知識只有能夠被運用,能夠解決實際問題,才會被我們所熱衷;同時實踐活動也對我們的理論知識的鞏固和創新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因此,在民法學習過程中,要注重聯系實踐,並在實際生活中豐富理論知識。這樣,也會更好的激起我們學習民法的興趣,更好的「以我所學,服務社會」。這樣的學習才是有成效的,才是有意義的。
四 多讀書,讀好書
民法學作為一門社會科學,只把知識面局限在教材范圍內是遠遠不夠的,隨著社會生活的發展,民法理論也在不斷的發展完善和創新,對同一問題也難免會有不同或反對的觀點。這就要求我們在夯實民法理論的基礎上,培養閱讀的良好習慣。所閱讀的書籍不一定僅僅限定在法學領域范圍,可以或者應當拓展到哲學、倫理學、醫學等其他學科領域。這樣可以整合思維,拓展學習的廣度,強化理論的深度,對我們的民法學習一定會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此外,讀書時要特別注意選擇,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比較,提高自己的理論見解能力和獨立分析能力。至於如何選擇書籍,著名學者巴比達給了我們答案:「每個有知識的人,應該在自己的一生中,好好讀上8-10本書。究竟該讀哪些書?若想了解這點,那至少得讀上15000本才行」。
小結
民法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民法理論的高深也是建立在對一個個知識點的記憶和積累的基礎之上的,因此我們在學習過程中要克服急躁和虛浮的學習心態,不要被一個較為復雜的知識點挫傷學習熱情。民法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可謂是「痛並快樂著」,而且我們時常會有「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為此我們要深入淺出的進行理論分析,廣泛大量的進行書籍閱讀,合理變通的解決現實問題。民法學習不僅僅讓我們學到專業知識,同時也會對我們人性的培養,人格魅力的提高產生一定的影響。我們有理由相信「民法是最具魅力的學科」,民法學習也會讓我們的人生路走的更寬闊,更美好!
謝謝,滿意請採納。
⑨ 如何自學法律,從哪裡入手
我是北京自學考試法律本科畢業的,簡單說下我的經驗:
1、剛看書時要仔細看一次,理清重點內容與了解的內容。(可以參考大綱)
2、看完一章做一章的習題,再瀏覽一下教材的內容,對比一下和自己第一次看的有那時不足之處。(要買一本配套習題,要有歷年考題和模擬試題的)
3、仔細查做錯的題目,能在教材上做標記的就做標記。(方便在考試之前快速復習速記)
4、考試之前一定要復習一次教材,不用過於仔細,也不能過於粗略。以前的試題有時間就重新看一次,實在沒有時間的則必須把做錯的看次。
5、相關法條、案例也要看,特別是新出的。舉個例子:刑法的總則一定要記清記好,像一些常見的罪名,如強奸、搶劫的也一定要記清楚。
6、說到主觀題(論述之類的),除了法律文書寫作,基本上上一次考過的不會在今次的出現,不過放到選擇題的好像不少。
7、朗讀比默讀要這容易一些。
8、考試前一個月要保證一天12小時的學習時間,自己可以猜測一下會出什麼論述題,重點看一看。
9、進入考場前的時間一定不要錯過,最好提前一個小時到考場。那是一個非常有效率的復習時間,只要快速游覽重要的內容和自己記不清的論述題。
10、這一點特別一些,我拿到試卷不看後面的,因為我看到後面的就會去想那個題目了,這樣不夠集中精力做前面的了;第一次選的答案不要輕易修改,除非是看錯了題目的和絕對確定自己做錯了的,不確定是對是錯的就不要修改了。
這樣的話就很容易通過考試了,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