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計算方法 > 仔豬的固定方法視頻

仔豬的固定方法視頻

發布時間:2022-05-17 08:27:52

『壹』 為什麼要給仔豬固定奶頭

仔豬出生後會自動尋找乳頭,較強壯的仔豬很快就能找到乳頭,而較弱的仔豬則遲遲找不到乳頭。前兩天是找乳頭、搶乳頭、固定乳頭,建立並穩定母仔之間、同窩仔豬之間關系的階段,當仔豬一旦認定了它佔有的乳頭後,整個哺乳期就很難改變了。往往是體格健壯的仔豬爭占泌乳量大的乳頭,並有時搶占兩個以上乳頭,而弱小的仔豬往往因在幾次吃奶時,別的仔豬搶吃屬於它的乳頭,它只守在一旁又不願吸吮其他乳頭,吃不到乳逐漸衰弱甚至餓死。為提高仔豬成活率,絕不能輕視人工輔助固定乳頭這一措施。

一頭具有6對乳頭的哺乳母豬,在產仔後10天內第1對奶頭的產奶量為4791克,第6對奶頭只有2707克,如以第1對乳頭的產奶量為100%,則第2~6對奶頭依次為79.8%、75.5%、72.1%、56.7%和56.6%。因此,如果讓仔豬自由固定奶頭,則體小的豬只能吃後邊乳量少的奶頭,甚至搶不到奶頭,這樣,到斷奶時,體重就會相當懸殊。

母豬每次放乳時間只有10~20秒,如果仔豬吃奶不固定奶頭,還會發生強奪掠食,干擾母豬泌乳,仔豬發育不齊,死亡率高。利用仔豬選擇並搶占乳頭的行為,再按照仔豬的體質強弱和大小,加以人為調整,應使弱小的仔豬吸吮中部和前部乳頭,強壯的仔豬吸吮後部乳頭。乳頭的產乳量與仔豬吸乳的能力有密切關系。健壯的仔豬能從泌乳較差的乳頭中吸食到充足的乳汁,而弱小的仔豬利用泌乳多的乳頭也能很快健壯起來。經過人為地、有目的地輔助仔豬固定乳頭,可使全窩仔豬到斷乳時生長較均勻。奶頭一旦固定下來以後,一般到斷奶都不會更換。固定奶頭的方法如下:

(1)完全人工固定奶頭。

從仔豬出生後第一次吮乳就開始入工固定。用橡皮膏貼在仔豬身上,寫上它所固定的奶頭順號,仔豬吮奶時人為控制,不允許串位,並把多餘的奶頭用膠布貼住封嚴,仔豬會很快按固定奶頭吃奶,不搶奶。這種方法效果好,但比較費事。

在固定奶頭時,最好先固定下邊一排的奶頭,然後再固定上邊的奶頭。在奶頭尚未固定前讓母豬朝一個方向躺卧,以利於仔豬識別屬於自己的奶頭。給仔豬固定奶頭,特別是開始階段,一定要細心照顧,經過2~3天訓練就可以達到固定的目的。(2)人工輔助固定奶頭。

當仔豬個體差異不大,有效奶頭足夠時,生後2~3天絕大多數能自行固定奶頭,不必干涉。如果個體差異大,應把個體小的仔豬放在前3對奶頭吮乳,因為前面的奶頭泌乳量大。方法是把母豬後軀墊高些,使前軀低些,因為初生仔豬有「向高性」,這樣體大的仔豬先去佔領後軀的幾對奶頭,人工輔助個體小的仔豬在前幾對奶頭吮乳。這樣,兩天後就能固定好。這種方法的優點是比較省事,易辦到。缺點是個體大、強壯的仔豬往往還會搶占奶頭。

『貳』 新生仔豬怎樣固定乳頭

新生仔豬固定乳頭就是讓仔豬出生後通過人為調節後,始終吮吸單一乳頭的乳汁,使仔豬吸乳均勻,生長整齊度高,是保證仔豬全活全壯的一項重要措施,對新生仔豬固定乳頭應做好以下幾點: 一、要及早固定: 在仔豬出生、斷臍、測出生重,剪獠牙後馬上固定乳頭,喂足初乳。固定乳頭越早,一些人為地調節措施越易做到。 二、...抓好兩頭帶中間 在給仔豬具體分配乳頭時,將全窩中最小的或較小的仔豬安排在靠前的乳頭,最大的仔豬安排在靠後的乳頭,其餘的以自選為主。一窩中只要固定了最大,最小的幾只,全窩其他仔豬就很容易固定了。 三、對個別現象的處理: 有個別能搶乳的仔豬,專門搶食其他仔豬乳頭的乳汁,有這樣的仔豬時,要適度延長看守固定乳頭的時間。 四、固定乳頭後,要隨時觀察食乳、排便,出現異常情況時,及時解決。

『叄』 如何讓仔豬吃足初乳,固定乳頭

1.吃足初乳 初乳是指母豬乳腺在妊娠後期積存的分泌物和在雌激素與黃體酮作用下從血液轉移來的蛋白質的混合物,初乳的酸度高,有利於消化道活動,可促使胎糞排出。初乳通常指母豬分娩後3~5日內分泌的乳汁,尤其指3日內的乳。白蛋白是仔豬從初乳早期獲得抗病力最重要的來源,而且初乳中含有鎂鹽,具有輕瀉性。由於哺乳仔豬特殊的生理特點,導致仔豬難養、成活率低。初生仔豬若吃不到初乳,則很難養活,因為及早吃足初乳是獲得免疫力的唯一途徑。初乳中除含有足夠的免疫抗體外,還含有仔豬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物質和生物活性物質;初乳中的乳糖和脂肪是仔豬獲取外源能量的主要來源,可提高仔豬對寒冷的抵抗能力;初乳對促進代謝,保持血糖水平有積極作用;仔豬出生後隨時放到母豬身邊吃初乳,能刺激消化器官的活動,促進胎便排出,增加營養產熱,提高仔豬對寒冷的抵抗力。因此,仔豬出生後,必須保證吃足初乳。仔豬剛出生時,四肢無力,行動不便,特別是弱小仔豬,往往不能及時找到乳頭,尤其是在寒冷季節,仔豬可能被凍僵,失去哺乳能力。因此,要求在仔豬出生後,擦乾仔豬全身,斷臍後立即將仔豬放入保溫箱內,待全部仔豬產出後,立即人工輔助哺乳。也可隨產隨哺,這樣做可以使仔豬盡快吃到初乳,盡早獲取營養,在母豬分娩結束後,全部仔豬都吃到足夠的初乳。若母豬無乳,應盡早輔助仔豬吃到寄養母豬的初乳。

2.固定乳頭 仔豬有固定乳頭吸乳的習慣,開始幾次吸食哪個乳頭,一經認定即到斷乳不變。但在初生仔豬開始吸乳時,往往互相爭奪乳頭,強壯的仔豬爭先佔領最前邊的乳頭,而弱小仔豬則遲遲找不到乳頭,錯過放乳時間,吃乳不足或根本吃不到乳。還可能由於母豬側卧,下側乳頭埋於腹下,致使仔豬爭搶上側乳頭而咬傷母豬乳頭,導致母豬拒絕哺乳。為使同窩仔豬發育均勻、健壯,必須在仔豬出生後2~3天內,採用人工輔助方法,促使仔豬盡快形成固定吸食某個乳頭的習慣。

(1)固定乳頭的原則 應將弱小的仔豬固定在前邊的幾對乳頭,將初生重較大、健壯的仔豬固定在後邊的幾對乳頭,這樣就能利用母豬不同乳頭泌乳量不同的規律,使弱小仔豬能獲得較大量的乳汁以彌補先天不足。雖然後邊的幾對乳頭泌乳量不足,但因仔豬健壯,按揉乳房和吸乳的動作較有力,仍可彌補後邊幾對乳頭乳汁不足的缺點,從而達到窩內仔豬生長發育快且均勻的目的。

(2)固定乳頭的方法 當窩內仔豬差異不大,有效乳頭足夠時,生後2~3天內絕大多數能自行固定乳頭,不必干涉。但如果個體間競爭厲害,應加以管理。若窩內仔豬間的差異較大,則應重點控制體大和體小的仔豬,中等大小的可自由選擇。每次輔助體小的個體到前邊的乳頭吸乳,而把體大的個體固定在後邊的乳頭。對個別爭搶嚴重、亂竄亂拱的個體需進行人工控制,可先不讓其拱乳,只是在放乳前的一剎那放到其固定的位置,或乾脆停止其吸乳一二次,以糾正其搶乳行為。如此,經過兩天基本上可使全窩仔豬哺乳時固定乳頭。

(3)採用輔助方法,加快固定乳頭 ①將仔豬按哺乳次序進行標號,生產中常用不易褪色的染料(如紫葯水)在仔豬的不同部位打標記,這樣就可迅速固定哺乳位置,如能保證5~10次哺乳位置不變,則在生後第一天就可固定下來。②訓練母豬一側卧,利於仔豬盡快識別自己的乳頭位置。在乳頭尚未固定之前,可讓母豬一側躺卧,先固定吸食下排乳頭的仔豬,爾後固定吸食上排乳頭的仔豬。③採用「隔板」固定乳頭。利用一塊可將仔豬分開的板,放在母豬的中部,將仔豬分開,從而使仔豬數和活動范圍相對縮小,防止哺乳時因找乳頭位置前後亂竄。

(4)固定好乳頭的標志 母豬哺乳時仔豬能固定在某個乳頭上拱揉乳房,無強欺弱、大欺小、爭奪乳頭的現象,母豬放乳時,仔豬全部安靜地吸乳。固定乳頭是件細致的工作,應認真做好。乳頭固定的快慢往往是衡量一個飼養員責任心和操作技術的標志之一。

『肆』 剛出生的仔豬咋樣管理

哺乳幼崽

1、保溫防壓。1-3日的溫度30-32℃為宜;4- 7日28—30℃為宜;8- 30日22- 26℃為宜。

哺乳仔豬適宜溫度:1~7日齡為31.8~28.3℃,8~35日齡為27.7~23.5℃,舍內溫度控制在18.3~22.1℃,相對濕度49.7%~70.4%,保持空氣新鮮。仔豬應設有保溫箱或保溫室,並在保溫箱底或距保溫室底30~40厘米處掛一隻250瓦的紅外線燈泡。同時做好仔豬護理工作,並在分娩欄內安裝護仔欄。

2、吃足初乳及固定乳頭。初乳裡面的免疫球蛋白,可提高免疫能力。

仔豬生後1小時內要人工輔助吃足初乳。生後2~3日齡內要固定好乳頭。固定乳頭以自選為主,個別調整為輔,把初生體重小的仔豬固定在前排乳頭,把初生體重大的仔豬固定在後排乳頭。

3、補鐵與過仔並窩。預防貧血為防止仔豬缺鐵性貧血,要求對出生後2-3天後的小豬,注射100-200毫克鐵劑。

4、開食與補料。

仔豬生後5日齡訓練飲水,7日齡訓練開食,至20日齡應全部開食。一仔豬開食後,補喂全價配合料,採用生濕料型(料水比為1:0.5),日喂5~6次。

5、去勢與斷奶。仔豬生後25日齡去勢,35日齡斷奶。

6、衛生與消毒。每天清掃圈舍除糞2次,每周舍內通道用2%火鹼水溶液或其他消毒劑消毒1次。

7、疫病防治。仔豬生後20日齡接種豬瘟疫苗。

(4)仔豬的固定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仔豬生理特點

1、不耐低溫

新生苗豬體內能量儲備不多及能量代謝的激素調節功能不全,對環境溫度下降極為敏感。

2、消化功能不完善

苗豬消化器官在胚胎期雖已形成,但結構和功能都不完善。

3、生長發育迅速

仔豬生長快,是因為物質代謝旺盛,特別是蛋白質代謝和鈣、磷代謝要比成年豬高 的多。

4、缺乏先天免疫力

出生後的苗豬吃足初乳,是防止苗豬患病、提高成活率的關鍵措施之一 。

『伍』 敲豬技術方法有哪些

1、小挑花閹割法

豬半仰卧,術部常規消毒。術部選擇在左下腹部,左側乳頭外側約2~3cm與左側髖結節相對處(一般以左手中指抵在左髖結節,大拇指於左列乳頭外側向下按壓,使拇指和中指的連線與地面垂直即為施術部位)。

左手拇指用力按壓在術部稍外側,壓得越緊越好,右手持刀用拇指與中、食指控制刀刃的深度,用刀尖切開皮膚成0.5~1cm的縱切口,左手仍然壓定不動,右手用刀柄鉤端呈45度角向斜前方伸入切口內適當用力「點」破腹肌和腹膜,將刀柄鉤端在腹腔內作弧形滑動,隨腹內壓升高子宮角或卵巢便從腹腔脫出切口外。

右手捏住子宮角及卵巢,然後用左右手的拇、食指輕輕地輪換往外導,兩手的其他三指交換按壓腹壁切口。當引出兩側卵巢和子宮體一部分時,鈍性挫斷子宮體,將兩側子宮角及卵巢一同除去。切口塗布碘酊,提起豬的後肢稍稍擺動一下,放開即可。

2、大挑花閹割法

豬右側卧背向術者,術部常規消毒。術部選擇在髖結節前下方5~10cm處(一般以指壓抵抗小的部位為好)。左手捏起術部皮膚,右手持刀將皮膚切開3~5cm的弧形口(月牙口),並用刀尖從皮膚切口往裡2cm處「點」破腹肌,使內外切口形成錯位狀。

用右手食指戳破腹膜伸入腹腔,並沿脊柱、側壁由前向後探摸左側卵巢。摸著時,用指尖壓住輸卵管與卵巢結合部沿腹壁向外鉤出,當卵巢達到切口時用刀柄鉤鉤出。

再伸入腹腔,通過直腸下方到右側,探摸右側卵巢,用同法鉤出,分別結扎並除去卵巢。右手食指再次伸入腹腔沿切口腹膜來回轉兩圈,檢查子宮角是否復位。在抽出右手食指的同時用左手中指從外壓住內切口。清洗創口並塗上抗生素粉。手抓尾巴向上提起使豬呈倒立狀後放開即可。

術後護理:

1、術後將豬置於清潔乾燥的欄舍中飼養,防止劇烈運動,造成腹內壓升高。

2、前幾天應適當減飼,給予易消化而富有營養的飼料,並充分飲水。

3、隨時注意觀察情況,如有發現並發症應及時治療。

『陸』 怎樣養豬

仔豬的培育
在豬的一生中,仔豬階段生長發育最快,飼料利用效率最高。如仔豬養得好,成活頭數多,母豬的年生產量就高。仔豬斷奶時體重大,育肥豬的生長速度就快,育肥期就會縮短,出攔率就會得到提高,商品豬的生產成本就低。
一.哺乳仔豬的飼養管理
(一)哺乳仔豬的生理特點:哺乳仔豬具有①生長發育快,物質代謝旺盛;②消化器官不發達,消化腺機能不完善;③缺乏先天免疫力,容易患病;④調節體溫能力差,怕冷。
(二)主要措施
1.定乳頭,過好初生關:固定奶頭要在生後2~3天內完成。並保證每頭吃好初乳。仔豬每天吃奶次數為第一周26次, 第二周20次,第三周19次,,第四周26次;每隔20—40分鍾哺乳一次。母豬每次放乳時間最初約15-20秒,到2—3周為5—6秒。
初生仔豬胃容積30—40ml,到60日齡擴大近20倍,平均每天約增10ml多。乳豬胃的排空速度,3-15日齡為1.5小時,30日齡為3-5小時,60日齡為16-19小時。
2.加強保溫,防凍防壓:最佳適宜哺乳仔豬溫度1-3日齡30-320C,4--7日齡28-300C,15-30日齡22-250C,2-3月齡220C,防壓壞仔豬:根據母豬母性優劣,如母性差,不會帶仔,可以在產後3~4天內把全窩仔豬放在保溫箱(仔豬保溫箱內可採用250瓦紅外線燈照射,懸掛在仔豬保溫箱的上方)或籃內,隔0.5-1小時放出餵乳一次,再行捉入箱內。如有防護攔(防壓架)就可不捉走了。如有產房,溫度最好保持在210C。
3. 加強對母豬的飼養:買仔豬料喂母豬,盡量爭取使母豬多產奶。同時要保持環境安靜,避免驚動母豬。
4.如母豬產後缺乳或母豬產仔後患病、死亡、或母豬產仔過多時,
一是可採用人工哺乳的方法:
人工哺乳的前提是先要保證初生仔豬吃上初乳。初乳是母豬分娩後5天~7天內分泌的淡黃色乳汁,對初生仔豬有特別重要的生理作用。
人工哺乳原料可用嬰兒奶粉(如用奶粉可按1:9加水配成乳汁),也可用牛奶,農村養山羊多的地方常使用羊奶。用具可使用嬰兒奶瓶。飼喂次數應視仔豬的實際需求而定,不可機械呆板。每次飼喂量,以仔豬不主動吸吮為度。
①人工乳的營養成分 人工乳的營養成分應與母乳相似。豬乳中,一般脂肪豐富而蛋白質相對較少,是一種高能低蛋白的營養品。配製的人工乳中,粗蛋白質含量不宜過多,一般為16%~20%,同時要考慮到仔豬對礦物質、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的需要而作必要的添加。
② 人工乳的配製 現介紹遼寧省鳳城市農牧業局草原站董兆勝配製的人工乳配方:
配方1:牛乳或羊乳1000毫升(如用奶粉可按1:9加水配成乳汁),礦物質混合液(硫酸銅3.9克,氯化錳3.9克,碘化鉀0.26克,硫酸亞鐵50克,水1000毫升)5毫升,雞蛋1個,魚肝油適量,葡萄糖20克,復合維生素B適量,豬油20克,抗生素適量如喹乙醇50mg。。
配方2:牛乳或羊乳(如用奶粉可按1:9加水配成乳汁),礦物質和微量元素適量,雞蛋50克,葡萄糖20克,瓊脂5克,食鹽1.5克,維生素適量,抗生素適量如喹乙醇50mg。
以上兩種人工乳配方,適用於出生10~15日齡的仔豬。配製時先將雞蛋加入少量牛乳中充分攪拌,並同時加入其他成分,攪勻後,分別裝瓶加塞,隔水加溫至60~65℃約經1小時,待涼至40℃時飼喂。
③人工乳的飼喂 給仔豬喂飼人工乳,首先要教會仔豬吸吮乳頭,以後該為淺盆或槽盆自食。每日飼喂6~8次,10~15日齡後,人工乳可逐步加入米湯、麵粉、魚粉、豆餅粉、酵母粉等,20日齡後,即可全部喂飼植物性飼料,30日齡即可斷奶,供給斷奶仔豬的飼料。喂時應定時定量,少喂勤喂,注意清潔衛生。
也可.用牛奶加點嬰幼兒配方奶粉,再兌1/3溫開水(過濃消化不了),再加二片人吃的多酶片,每天1_2小時一次。要注意糞便與食慾消化情況,不拉稀稠一點,量多一點,否則少一點;再喂點檸檬酸糖水或糖醋水(乳豬缺少胃酸)。
附:豬奶成分:干物質19.6%、蛋白質5.8%、脂肪8.5%,乳糖4.8%,灰分0.85%,鈣0.252%,磷0.171% 。
二是盡量找保姆豬代哺。用產期接近的泌乳豬代養。為此要用代乳母豬的尿液與乳汁塗擦在寄養乳豬的肛門或身上,並將寄養乳豬與親生乳豬放在一起,使其串味,以免被代乳母豬聞出不認養寄養乳豬。
無母奶的乳豬難喂活的原因:一是未吃到母豬的初奶,初奶中有抗病物質,故要盡量都能吃到點初奶;二是容易缺鐵,故要注鐵劑;三是喂人工奶消化不了,故要加多酶片和酸制劑,否則易患黃痢,白痢,故要打兩針防痢疾。
5.作好臍帶護理:仔豬生後6小時, 臍帶通常會自動脫落,弱仔豬需要的時間會長些。如流血,要在距身體2.5cm処繫上帶子,以便止血。另外,不等自斷,也可人工斷臍,通常留下8~9cm並系緊,塗2%碘酒消毒。
6. 防仔豬貧血:貧血和白痢是引起仔豬不長和病死的主要原因。如生後3~7天內能每頭注射鐵鈷針2-3毫升最好,另外如英國的血多素、加拿大的富血來、廣西的牲血素、上海的右旋糖酐鐵和溫州的右旋糖酐鐵鈷合劑等均可。生後第一天注100--150mg,2周齡時再注射1次。
7.防拉稀:圈舍要溫暖(生後1~3日齡30~320C,4~7日齡28~300C,15~30日齡為22~250C,2~3月齡220C),講衛生,注射豬痢停等(如餵乳豬料後則不需再注射防貧血、防痢疾葯物,因料內有防治這兩種病的葯物)。
8. 抓開食,過好補飼關:生後7天,利用長牙牙床發癢,喜啃硬物特性,買點乳豬料喂,當時不吃,要教它吃,往嘴裡喂。10~13天後一定會學會吃的。提早補料,是養好仔豬關鍵。乳豬料內除有鐵銅防貧血外,還有防治仔豬白痢葯物。開始學吃乳豬料,過了二周就無問題了。
9.防仔豬被擠壓:母豬圈設置防護攔(防壓架),母豬躺卧時仔豬可躲跑到防護攔(防壓架)下。
10.去勢:對不用的小公豬,要在生後10天去勢。早去勢,應激小,易恢復。
11.防病:主要防仔豬腹瀉病。最常見的有仔豬紅痢、黃痢、白痢和傳染性胃腸炎。主要措施是:
①養好母豬,以保證胎兒健康,產後有奶吃,產前對體表噴淋刷洗消毒,臨產前用0.1%高錳酸鉀液擦洗乳房和外陰部,減少母體對仔豬的污染。
②搞好圈舍、用具、空氣衛生。圈舍內要清潔衛生,要調教使豬吃、睡、便分開定位。放一點豬糞在排糞処,豬便知道去該処排糞尿了。
③在母豬妊娠後期打疫苗,如產前1個月和半個月各肌肉注射仔豬紅痢滅活菌苗1次,每次5~10ml;對黃痢可注射K88、K99和K987P或大腸桿菌K88,K99雙價基因工程滅活苗,當然也可注射多價苗。母豬產生抗體,可通過初乳或乳汁供給活仔豬獲得保護,故對未吃上初乳的乳豬,有很好的預防作用。
④對仔豬喂預防葯。每kg料中加喹乙醇100mg,有很好的防病促長作用。
二.斷奶仔豬的飼養管理
斷奶時間:有3-8周和60日齡。即最短21天,最長60天,根據乳豬健康狀況決定。
(-)斷奶仔豬的飼養:
斷奶仔豬通常會減少採食量。近期的研究表明,斷奶仔豬若正常採食,在斷奶後1周內能增重1kg,那麼就可比因採食不足而只能在斷奶後1周內不增重、僅保持體重的豬,提前15天達到屠宰體重。而採食量低原因,仍然是突然變為完全自行採食即斷奶應激造成的生理異常。因此,早期斷奶的仔豬,對飼料有特殊的要求。
早期斷奶仔豬的飼料,應該容易消化,具有高的消化率。斷奶後7~10天內採食高消化率日糧,可使每日總採食量保持較低,從而既滿足仔豬的營養需要,又不致使仔豬的胃腸道負擔過重而引發下痢。因此,首先要盡量提高飼料的能量水平和賴氨酸水平。同時,由於豆粕中含有抗營養物質,因此,可以通過降低日糧粗蛋白水平的辦法來緩解腹瀉的發生率。在原料的選擇上,可選用玉米、魚粉、噴霧乾燥的血粉以及一部分豆粕。有條件的也可以用一些乳製品,使用檸檬酸等酸化劑,也對幫助仔豬消化有好處。
斷奶仔豬的飼養:仔豬斷奶後往往由於生活條件的突然改變,表現出食慾不振,增重緩慢,甚至減重,尤其是補料晚的仔豬更為明顯。為了過好斷奶關,要做到飼料、飼養制度及生活環境的兩維持和三過渡。即維持在原圈培育並維持原來的飼料,做到飼料、飼養制度和環境條件的逐漸過渡。
飼料過渡:仔豬斷奶後,要保持原來的飼料半個月內不變,以免影響食慾和引起疾病,如從場外引進的斷奶仔豬,最好購回點原場飼料,以後逐漸改變飼料。斷奶仔豬正處於身體迅速發育的生長階段,需要高蛋白、高能量和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的日糧,應限制含粗纖維過多的飼料,注意添加劑的補充。
斷奶仔豬料配方:玉米70.15%、豆粕22.0%、魚粉5.0%、磷酸氫鈣1%、石粉0.55%、食鹽0.3%、預混料1%。預混料包括每公斤飼料中加入黃黴素2.5mg和土黴素50mg,用於防病促長。同時添加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對仔豬的生長發育影響很大,能明顯促長。包括每公斤料中加入硫酸銅540mg、硫酸亞鐵564mg、硫酸鋅570mg、硫酸錳80mg、碘化鉀0.66mg、亞硒酸鈉1.15mg、氯化鈷1.2mg。預混料自已備不齊,可買市售的。自己配料省錢多了。配合料最好一直喂到底,使豬長快點,很快出售,比不喂配合料而延長時間出欄,反而省料。但喂量可多可少。
飼養制度的過渡:仔豬斷奶後半個月內,每天飼喂的次數比哺乳期多1~2次。這主要是加喂夜餐1次,以免仔豬因飢餓而不安。每次喂量不宜過多,以七八成為度,使仔豬保持旺盛的食慾。以後再逐步改為3--4次。如果精料不充足,則應添加青料使其吃飽。開始喂青料的頭幾天內,可能出現拉稀現象,這是小豬的適應過程,經2-3天後便會正常。
仔豬採食大量飼料後,應供給清潔飲水,以免仔豬飲用污水或尿液而造成下痢。
環境過渡:仔豬斷奶的最初幾天,常表現出精神不安、鳴叫,尋找母豬。為了減輕仔豬的不安,最好將仔豬留在原圈,也不要混群並窩。到斷奶半個月後,仔豬的表現基本穩定時,再調圈並窩。在調圈分群時,要根據性別、個體大小、吃食快慢等進行分群。應讓斷奶仔豬在圈外保持比較充分的運動時間,圈內也應清潔、乾燥、冬暖夏涼,並進行固定地點排泄的調教。
(二)斷奶仔豬的管理
1.創造舒適的小環境 斷奶仔豬必須有陽光充足,溫度適宜,清潔乾燥的圈舍。仔豬進入豬圈前應徹底打掃干凈,全面消毒,鋪上墊料,為斷奶仔豬創造一個舒適的小環境。
2. 合理並窩編群 並窩時最好採用原窩仔豬合住一起,以避免合群的干擾。如果多窩相並編群,要注意每群大小、體重、體質、習性大體均等的原則,以防以強欺弱相互咬斗的發生。如果仔豬群體過大或每頭仔豬佔地面積太小,若飼槽不多,較容易引起仔豬間的互相爭斗,造成休息不足,採食量不夠,從而影響仔豬的發育。斷奶仔豬每頭平均佔地面積0.5~0.8m2 較好,每群一般以10m2左右面積為宜。
3. 注意防寒保溫 北方冬季與早春氣候寒冷,仔豬又特別怕冷,常堆積在一起睡卧,互相擠壓,容易壓死、壓傷仔豬,而且易患病,嚴重影響仔豬的生長發育。因此,必須注意圈舍的防寒措施,有條件的可修建暖圈和塑料大棚來飼養斷奶仔豬。
4. 加強調教 豬的嗅覺靈敏, 模仿性強,且喜歡在有水的地方排糞尿。為此可利用這些特性,在分群前徹底清掃消毒仔豬舍, 然後在規定睡覺處鋪些墊草, 水槽內放水, 在預定讓它排糞尿的地方,殘留少量糞尿。當合群進圈後,飼養員要在舍內走動觀察, 防止仔豬相互咬架。並且在早晚和每攴吃食前後, 驅趕仔豬到規定地點排糞尿。-般經3~5天訓練,便能合群,形成排糞尿習慣。
5. 在哺乳期中仔豬所感染的體內寄生蟲如蛔蟲、肺絲蟲等己發育成熟,皮膚不衛生所感染的虱癩也有蔓延可能,此時應及時驅除體內外寄生蟲:在50~60日齡,必要時在90~120日齡,每kg體重皮下注射1%的伊維菌素400μg。同時要打預防針:如注射豬瘟、豬丹毒、豬肺疫三聯凍干苗(活);口蹄疫苗、蘭耳病苗等。2~4月齡,用豬偽狂犬病活苗或滅活苗。對疫區或受危脅區用引進的K61弱毒凍干苗,乳豬笫一次肌注0.5ml; 斷奶後再注1ml;3個月以上的架子豬1ml;免疫期1年。
育成母豬與空懷母豬的飼養管理
(一)育成母豬(又叫青年母豬)配種前的飼養管理
1. 6月齡以前小母豬採用自由採食,6月齡後採用限制採食,採食量控制在自由採食量的八成左右,以防過胖。
2. 配種前10~14天實行短期優飼。在原來的低能量基礎上增供消化能25.54~33.91兆焦/天(約1.8~2.39kg玉米),能增加排卵數2.15個。(玉米1kg含3.39兆卡=14.184兆焦);(1兆卡=4.184兆焦)。
(二)經產母豬配種前(空懷母豬)的飼養管理
1.在正常飼養管理條件下的哺乳母豬,仔豬斷奶時母豬的膘情在七八成瞟,斷奶後7~10天就能發情配種,飼糧粗蛋白水平在13%~15%,同時能滿足礦物質、維生素的需要,就能獲得較好的配種效果。
2.對因帶仔多、泌乳力高、產前膘情差的母豬,是哺乳期營養未跟上的表現,配種前應加強飼養,保證恢復到七成瞟的體況;
3.母豬斷乳後宜群飼,4~6頭一圈.要設有運動場。
4.飼料配方:玉米65.21%、次粉13%、麥麩 3%、稻穀5%、魚粉1%、豆餅9%、磷酸氫鈣1.7%、石粉0.8%、食鹽0.3%、添加劑1%。本方含消化能3.22兆卡/kg、粗蛋白12.82%、鈣0.75%、總磷0.6%。與標准比較,消化能低0.18兆卡/kg。
附:標準的妊娠母豬的微量元素與維生素添加量:每kg料中需加硫酸銅21mg、碘酸鉀0.24mg,、硫酸亞鐵410mg,、硫酸錳63mg、亞硒酸鈉0.51mg、硫酸鋅230mg,。維生素A 4000IU, 維生素D 200 IU, 維生素E 44 IU, 維生素K 0.5mg,生物素0.2mg, 膽鹼1.25克,葉酸1.3mg, 可利用尼克酸10mg,泛酸12mg,維生素B2 3.75mg,維生素B1 1.0mg,維生素B61mg,,維生素B12 15微克。
妊娠母豬飼養管理
一.妊娠期一般是「三三三」 。即三個月(每個月按30天計算)、三個星期和三天。共114天。范圍108—120天。因妊娠期受品種、年齡、體質健康狀態、營養好壞和菅理好壞如是否滑跌、擠壓等多種因素影響。也有提前或延後產仔10天的。如超過天數太長,有可能為死胎(死胎診斷方法為手按撫母豬腹部摸不到胎動,聽診也無胎音及跳動聲,即可確診)。
1.妊娠前期(從配種到21天):同空懷母豬一樣,要加強飼養,讓斷奶的母豬盡快恢復體況,保證胚胎的正常發育,減少胚胎早斯死亡。飼料品質必需要好,不能喂犮霉變質料,否則易引起胚胎死亡或停止犮育。
2.妊娠中期(21到80天):如青料不足,往往是母豬流產、胎兒被吸收,死產及弱胎的重要原因;推薦日採食1.8~2.7kg青料,根據體格大小、膘度、健康等靈活掌握。
3.妊娠後期(從妊娠80天到產前3天)要加強營養,有利於提高仔豬初生重,但臨產前1~2天,要根據母豬膘情肥瘦,乳房表現,決定增減飼料。如膘情肥胖,乳房紅腫異常,要減料減草;
4.研究表明:妊娠90天以前,胎兒重量僅占出生重的41.8%.,應以青飼料為主,不要喂好了;90天以後到出生,胎兒生長快,應減少粗料,根據膘情增喂精料,並最好每天放牧運動一次;特別對初胎母豬最好進行乳房按摩,刷拭豬體,達到人畜親和,以利分娩接產時不致驚恐,待產仔後,也便於順利固定乳頭。在最後1~2周,可增加料量1~1.5kg。有利於提高初生重。總之,使妊娠母豬既不肥也不瘦,膘情中等而健康是飼養好壞的主要標志。第一次配種的母豬在妊娠期增重應控制在36~50kg為宜。經產母豬,本身不長了,只有胎盤和胎兒,只須凈增25~35kg左右。妊娠母豬過於肥胖,不僅造成飼料浪費,且會造成難產、產後易出現食慾不振、仔豬生後體弱、泌乳量少等不良後果。
5.母豬出現分娩動作當天,宜停止餵食。
6.精料配方(%):玉米64.5%、稻穀14.2%、米糠5%、豆粕10%、魚粉1.5%、磷酸氫鈣2.1%、石灰岩石粉0.4%、鹽0.3%、添加劑預混料(含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兩類物質)2%。
也可分成妊娠前期和妊娠後期分別用不同的配方
①妊娠前期(體重90~150kg):要求消化能2.8兆卡/kg,粗蛋白11%;
配方:玉米32%、大麥10%、高梁12%、小麥麩30%、米糠7%、豆粕5%、骨粉2%、碘鹽0.5%、復合添加劑1%
②妊娠後期(體重90~150kg):要求消化能2.8兆卡/kg,粗蛋白12%;
配方:玉米31%、小麥麩24%、米糠14%、豆粕8%、碎米18%、魚粉2%、骨粉1.6%、碘鹽0.4%、復合添加劑1%。
復合添加劑成分:每公斤料中加硫酸銅21毫克、硫酸亞鐵410毫克、硫酸鋅230亳克、硫酸錳63亳克、碘化鉀0.18亳克、亞硒酸鈉0.51亳克、氯化鈷0.13毫克、維生素A 4000 IU維生素、維生素D200IU、E 44IU 維生素K0.5 μg、生物素0.2mg、膽鹼1.25g、葉酸1.3mg、尼克酸10mg。上述量相加,如不足配方中要求的1%時,加上點米糠或其它料補足並拌勻即成。拌時最好將微量元素銅等放在一起拌,維生素放在一起拌,因微量元素原料對維生素有破壞作用,故分開拌。如自已買不到上述原料,則買已配好的市售豬用添加劑。
7.妊娠期特別是前期要作好防暑降溫工作,否則胚胎易死亡。要適當運動。環境要安靜,態度要溫合。進入豬舍要先打招呼,防止母豬受驚。不要隨意折群組群,以防斗架流產。
8.每天觀察母豬吃食、飲水、糞尿和精神狀態,做好防病治病;特別要注意消滅體內外寄生蟲病,以防傳染給仔豬。
9.為防止難產:
①配種年齡不可過早:土種不可早於6月齡,體重不低於70~80kg;我國培育豬種及其雜種豬在7月齡左右,體重不低於90~100kg;引入的國外良種在7~9月齡,體重不低於110~120kg;體重過小易發生難產。
②妊娠母豬不能過於肥胖,初產母豬體重的增加量約為配種時體重的30~40%;經產母豬約為20~30%。
③妊娠母豬要有運動,每天1小時,行程3~4公里。
二.妊娠母豬臨產診斷
一看乳房: 俗話說「奶頭炸,不久下」。母豬產前15~20天,乳房開始從後向前逐漸膨大下垂,其基部在腹部隆起,呈兩條帶狀,乳房皮膚發緊而紅亮,兩側乳頭呈八字形向外張開。產前6小時左右,可擠出黏稠、黃白色乳汁。俗話說「奶水穿箭桿,產子離不遠」。一般情況下,到產前2~3天,可擠出清亮乳汁,母豬前面的乳頭出現濃乳汁後24小時左右可能分娩,中間乳頭出現濃乳汁後3~6小時可能分娩。如用手輕輕擠壓每個乳頭均能擠出乳汁,或最後 1 對乳房能擠出乳汁時則馬上就要分娩了。但也有個別母豬產後才分泌乳汁的。
二看外陰部。母豬臨產前3~5天,外陰部開始紅腫下垂,尾根兩側下凹,這是骨盆開張的標志。同時排泄糞尿次數增加。如陰門鬆弛紅腫,有黏液流出,則是快產的預兆。當陰部流出稀薄的帶血黏液時,說明母豬已「破水」,將在30分鍾內產仔,即俗話說的「母豬頻頻尿,產仔就要到」。
三看呼吸次數。產前1天每分鍾呼吸54次,產前4小時每分鍾呼吸90次。
四看行為表現。母豬臨產前6~12小時,神經敏感,常表現起卧不安,緊張不安,食慾減退,在舍內來回走動,有的叼草做窩;無草可叼時,也會用嘴拱地,前蹄扒地呈做窩狀。護仔性強的母豬變得性情粗暴,不讓人接近,有的還咬人。此時生人不要接近,不要隨便換人飼養。
三.加強臨產母豬的飼養管理�
治好體外寄生蟲 如發現母豬身上有虱或疥癬,要用2%敵百蟲溶液噴霧滅除,以免分娩後傳給仔豬。�
變換飼料: 母豬產前10—15天,逐漸改喂哺乳期飼糧,防止產後突然變料引起消化不良和仔豬下痢。如果母豬膘情好,乳房膨大明顯,則產前1周應逐漸減少精料喂量,至產前1—2天減去日糧的一半;並要減少粗料、糟渣等大容積飼料,以免壓迫胎兒,或引起產前母豬便秘影響分娩 。但如母豬膘情較差,乳房干癟,則不但不應減料,還要加喂豆餅等蛋白質催乳飼料,防止母豬產後無奶。
發現臨產症狀時停止喂料,只喂豆餅麩皮湯。
適量運動: 產前1周應停止遠距離運動,改為在豬舍附近或運動場逍遙活動,避免激烈追趕、擠撞而引起流產或死胎。�
遷入產房: 臨產前3—5天將母豬遷入產房,使它熟悉和習慣新環境,避免臨產前激烈折騰造成胎兒臨產窒息死亡,但也不要過早地將母豬遷入產房,以免污染產圈和降低母豬體力。
注意觀察 :母豬分娩前1周即應隨時注意觀察母豬動態,加強護理,防止提前產仔、無人接產等意外事故。

◆哺乳母豬的飼養管理
要採用低妊娠(妊娠期營養喂量要低)、高泌乳(泌乳期營養要高)的飼養方式。
哺乳母豬的飼養目標,一是提高仔豬斷奶頭數及斷奶窩重;二是保持泌乳期正常種用體況,即母豬28~35天斷奶時(為早期斷奶法。傳統的為56~60日齡,太長了),失重不超過12公斤(失重量應為產後體重的12~15%為度,)。過度的失重會延長離乳後發情期,還可引起下胎產仔數減少,其後果是嚴重的。因此,必須圍繞上述目標採取飼喂策略。
泌乳母豬飼料配方:玉米60.6%、小麥5.1%、稻穀3.0%、細糠2.0%、豆粕17%、魚粉5.4%、麩皮3.0%、磷酸氫鈣1.0%、石灰岩粉0.6%、鹽0.3%、添加劑頑預混料(含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兩類物質)2%。本方含DE3.23兆卡/kg、 CP17.51%、CF4.2%、鈣0.75%、磷0.62%、賴氨酸0.86%、蛋+胱0.56%。
母豬產後前5天應給予稀料,2~3天後喂量逐漸增多.5~7天後改喂拌濕料,按正常量喂。一般在妊娠期給料基礎上,每帶一頭仔豬,外加0.4kg左右料。一日三餐。
哺乳母豬前期(1~10)天的飼養管理。產前產後各一周飼料中添加500克/噸土黴素,可有效的防治產後無乳綜合症的發生。產後注射一針長效土黴素預防子宮炎及乳房炎的發生。
合理提高採食量:為使母豬達到採食量最大化,可分別採取以下措施:第一種是實行自由採食,不限量飼喂。即從分娩3天後,逐漸增加採食量的辦法,到7天後實現自由採食;第二種是做到少喂勤添,實行多餐制,每天喂4~8次,第三種是實行時段式飼喂,利用早、晚涼爽時段喂料,充分刺激母豬食慾,增加其採食量。不管是哪種飼喂方式都要注意確保飼料的新鮮、衛生,切忌飼料發霉、變質(酸敗)。為了增加適口性可採取濕拌料的方法。
仔豬斷奶前3~5天逐漸減少飼料量,並注意乳房膨脹情況,膨脹大了要多減料,以防母豬發生乳房炎。
供給充足清潔水:夏季哺乳母豬的飲水需求量很大高。因此,母豬的飲水應保證敞開供應。如果是水槽式飲水則應一直裝滿清水,如果是自動飲水器則要勤觀察檢查,保證暢通無阻,而且要求水流速、流量達到一定程度。飲水應清潔,符合衛生標准。飲水不足或不潔可影響母豬採食量及消化泌乳功能。
在管理上:要注意乳頭均勻利用,特別是頭胎母豬,一定要使所有乳頭都能均勻利用,以免引起未被吸吮的乳房發育不良。在仔豬數少於乳頭數時,應訓練仔豬吃幾個乳頭,特別要訓練吃後部的乳頭,否則會引起後部乳頭萎縮,以後失去作用。
圈舍要清潔、乾燥。產床不能有突出的尖物,防止剮傷乳房。作好冬季防寒,夏季防署。對夏季加強溫度的調控:可以通過安裝雨簾、換氣扇、遮陽布、飼喂西瓜皮、清熱中葯等方式防暑降溫。
要及時觀察母豬吃食、糞便、精神狀態以及仔豬生長發育情況,如有異常及時採取措施。

『柒』 仔豬該如何喂養,有什麼技巧

仔豬保溫由於出生仔豬皮下脂肪薄,抗寒能力弱,故要加強保溫。1- 3日齡的溫度以30- 32℃為宜;4- 7日齡的溫度以28—30℃為宜;8- 30日齡的溫度以22- 26℃為宜。吃足初乳初乳為母豬分娩後前3天分泌的乳汁,裡面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因此在仔豬出生後的24小時內,應使仔豬吃到充足的初乳。

預防貧血為防止仔豬缺鐵性貧血,要求對出生後2- 3天後的小豬,注射100- 200毫克鐵劑。補料給水仔豬生長快,出生7天,體重即為出生時的2倍,母豬在授乳三周後,其泌乳量和營養都會逐漸下降,故應用人工補料來補充豬乳量不足,通常在5- 7天開始補料,要注意飼料營養豐富,易於消化;注意蛋白質的質量。

(7)仔豬的固定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速肥措施:

一、固定次數,少喂勤添。從仔豬30日齡開始,就要增加喂料次數,一般日喂5-6次,並要固定時間,使豬養定時採食的習慣。苗豬定時採食。使其有飽有餓,既可增加消化能力,又能保持食慾,不致影響下一頓的採食量,每次喂料時還必須少喂勤添,這不僅符合仔豬的爭食習性,更適應苗豬愛吃新鮮飼料的特點。

二、投其所好,撐足肚皮。利用苗豬傍晚採食較多的電時機,先喂一般飼料,後拌些魚粉等飼料讓其多吃一些,等苗豬快要吃飽時,再喂豬所喜食的飼料。如顆粒平方米、發芽大麥、瓜類等 ,最後喂青料,並給予清潔的飲水。這樣苗豬的肚皮會越撐越大,食慾越來越旺。

三、穩定飼料,狠抓旺餐。苗豬在旺食階段,飼料必須穩定,不要變化太大。因為苗豬一旦習慣吃某種飼料以後,突然變化。往往影響採食數量,甚至不食,而且需幾天後方能慢慢習慣。如果再有變化,食慾更受影響,苗豬旺餐的時間,冬天在午後,夏天在傍晚。

四、增加蛋白飼料,補充微量元素。苗豬在旺食階段生長很快,吸收蛋白質也很強。因此,應注意補充蛋白質飼料和微量元素,可多喂些豆餅、豆渣、魚粉或小魚、小蝦等 ,一般不發生拉稀現象,而且可以促進旺食,使苗豬生長得更快。

『捌』 大豬打針怎麼固定豬

給豬打針,建議兩人操作,一人控制豬,一人打針。建議使用以下方法。



1.使用保定繩。

保定繩是人們在養豬生產過程中的常用工具,能把豬固定住,保證足夠葯量注入豬的體內,而且可給豬用碘酊消毒,酒精脫碘。在豬場生產中,豬亂跑的時候,給豬打針,容易導致葯量不夠,而且豬在掙扎的過程中,容易受傷,注射處,容易流血,豬會感覺很疼,更加掙扎。

保定繩是豬場常用的一種器械,在給豬輸液,采血,以及對一些打針不老實的豬,會用到的一種非常使用的工具,一般是套住豬的上嘴頜,這樣用手往後拉緊保定繩,豬就會自然的往後退,這樣豬感到疼痛了,就不敢再亂動了,就能很容易的去打針,采血或是輸液了。保定繩見下圖。

2.使用木板隔離。

可找一塊比豬舍稍稍的窄一點的木板,高度八十厘米左右。然後,在准備注射的圈舍,先清洗,或者是打掃干凈,然後,由二人從圈舍的一頭開始,把豬向另一頭圍堵,當把整個圈舍的豬,都圍堵到邊緣,一個個都擠的像沙丁魚似的。

這時豬非常老實,幾乎是一動不動。就 可由一人手拿色素,另一人手持注射器,挨個注射,手持色素的人,每把色素擦擦到每一個注射後的豬。注意要擦到豬的背上中間,以免萬一亂群,豬相互亂蹭,身上的色素混淆,無法分清是否已經注射。

『玖』 仔豬寄養技術 仔豬如何寄養

仔豬寄養的具體方法如下: 個別寄養:母豬泌乳量不足,產仔數過多,仔豬大小不均,可挑選體強的寄養於代養母豬。 全窩寄養:母豬產後無乳、體弱有病、產後死亡、有咬仔惡癖等;或母豬需頻密繁殖,老齡母豬產仔數少而提前淘汰時,需要將整窩仔豬寄養。 並窩寄養:當兩窩母豬產期相近且仔豬大小不均時,將仔豬按體質強弱和大小分為兩組,由乳汁多而質量高、母性好的母豬哺育體質較弱的一組仔豬,另一頭母豬哺育體質較強一組。 兩次寄養:將泌乳力高、母性好窩的仔豬提前斷奶或選擇斷奶母豬代養,來選擇哺乳其他體質弱的仔豬或其他多餘的吃過初乳的初生仔豬。 寄養仔豬時,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則: 1.寄養仔豬需盡快吃到足夠的初乳。母豬生產後前幾天的初乳中含有大量的母源抗體,然後母源抗體的數量會很快下降,仔豬出生時,腸道上皮處於原始狀態,具有吸收大分子免疫球蛋白,即母源抗體的功能,6小時後吸收母源抗體的能力開始下降。由於仔豬出生時沒有先天免疫力,母源抗體對仔豬前期的抗病力十分關鍵,對提高仔豬成活率具有重要意義。仔豬只有及時吃到足夠的初乳,才能獲得堅強的免疫力。 寄養一般在出生96小時之內進行,寄養的母豬產仔日期越接近越好,通常母豬生產日期相差不超過1天。 2.後產的仔豬向先產的窩里寄養時,要挑選豬群里體大的寄養,先產的仔豬向後產的窩里寄養時,則要挑體重小的寄養;同期產的仔豬寄養時,則要挑體形大和體質強的寄養,以避免仔豬體重相差較大,影響體重小的仔豬生長發育。 3.一般寄養窩中最強壯的仔豬,但當代養母豬有較小或細長奶頭,泌乳力高,且其仔豬較小,可以寄養弱小的仔豬。 4.寄養時需要估計母豬的哺育能力:也就是考慮母豬是否有足夠的有效乳頭數,估計其母性行為,泌乳能力等。 5.利用仔豬的吮乳行為來指導寄養:出生超過8小時,還沒建立固定奶頭次序的仔豬,是寄養的首選對象。在一個大的窩內如果一頭弱小的仔豬已經有一個固定的乳頭位置,此時最好是把其留在原母豬身邊。 6.寄養早期產仔窩內弱小仔豬:先產仔母豬窩內會有個別仔豬比較弱小,可以把這些個別的仔豬寄養到新生母豬窩內。但要確保這些寄養的仔豬和收養欄內仔豬在體重、活力上相匹配。 7.寄養最好選擇同胎次的母豬代養。或者青年母豬的後代選擇青年母豬代養,老母豬的後代,選擇老母豬代養。 8.仔豬應盡量減少寄養,防止疫病交叉感染;一般禁止寄養患病仔豬,以免傳播疾病。 9.在寄養的仔豬身上塗抹代養母豬的尿液,或在全群仔豬身上灑上氣味相同的液體(如來蘇兒等)以掩蓋仔豬的異味,減少母豬對寄養仔豬的排斥。 10.在種豬場,仔豬寄養前,需要作好耳號等標記與記錄,以免發生系譜混亂。 無論初生仔豬寄養與否,都要做好固定乳頭的工作。固定乳頭可以減少仔豬打架爭乳,保證及早吃足初乳,是實現仔豬均衡發育的好方法。固定乳頭應當順從仔豬意願適當調整,對弱小仔豬一般選擇固定在前2對乳頭上,體質強壯的仔豬固定在靠後的乳頭上,其他仔豬以不爭食同一乳頭為宜。 總之,寄養要因地制宜,靈活掌握,以提高仔豬成活率和經濟效益為最終目的。

『拾』 為什麼要給仔豬固定乳頭

仔豬有固定乳頭吸乳的習性,乳頭一旦固定下來,一般到斷乳都很少變換。如果讓仔豬自由尋找乳頭吸乳,則強壯的仔豬強占奶多的乳頭,弱小仔豬只能吮吸奶少的乳頭,形成一窩仔豬強弱不均,整齊度差,影響斷奶窩重。

為了使全窩仔豬生長均勻、健壯,在仔豬出生後的1~2天內應進行人工固定乳頭。固定時,一般採用「抓兩頭,顧中間」的方法。即把那些發育較差、初生重小的仔豬固定在前幾對出奶多的乳頭上吮乳,而把發育較好、強壯的仔豬放在後邊乳頭上。如豬少而乳頭多,可令其吸食2個乳頭。這樣,強壯仔豬吮吸2個出乳少的乳頭,既可滿足其對乳量的需要,又可不留空乳頭,有利於乳腺發育。這一點對初產母豬來說尤為重要,對提高以後幾胎的泌乳量和帶仔數有重要作用。

另外,對一些准備留作種用的仔豬也可通過固定乳頭,使其多吃奶,促進生長。在哺乳階段就打下良好的基礎,有利於提高後備豬的質量。

閱讀全文

與仔豬的固定方法視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5歲男孩多動症怎麼治療方法好 瀏覽:202
啞鈴杠鈴鍛煉方法圖解 瀏覽:508
1825乘十用簡便方法計算 瀏覽:743
學齡前兒童的刷牙方法是什麼 瀏覽:990
人物刻畫描寫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428
抖音快速提現方法教程 瀏覽:662
常見的加法方法有哪些 瀏覽:914
翻板下水器的安裝方法 瀏覽:654
2010茅台酒飄帶的鑒別方法 瀏覽:332
現代選材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386
英朗防霧燈安裝方法 瀏覽:155
美術教育教學研究方法 瀏覽:574
超人手機銷售方法 瀏覽:625
血栓最簡單的計算方法 瀏覽:263
實習標貼的正確方法 瀏覽:81
如何做到健康簡單方法 瀏覽:148
維生素k1檢測方法 瀏覽:330
包餃子的方法花樣視頻 瀏覽:532
語文閱讀的答題方法和技巧七法 瀏覽:679
高清管道攝像檢測方法 瀏覽: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