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廠用電量計算公式
目前國家採用的工業用電的平均功率因數的計算公式為:
平均功率因數=總有功電量/(開平方根(總有功電量的平方+總無功電量的平方))
功率因數是衡量用電設備(電網的中間傳送設備、配電設備等等,統統可以看作廣義的用電設備)的用電效率.
功率因數的原始定義為:
功率因數=有功功率/視在功率,取值為:0~1.00之間,越接近1.00,說明功率因數越高,設備用電效率就高。
電網中大量的感性設備(變壓器、電動機等等),因為需要建立工作磁場,所以就要需要大量的感性無功功率,導致電網功率因數低。
電容器工作需要建立電場,也需要無功功率,但是是容性無功功率,其相位正好與感性無功功率相反。所以並聯電容器的容性無功,可以補償(抵消)電動機、變壓器等等的感性無功,從而使用電設備對電網的無功需求降低,就提高了功率因數。這是電容補償的原理。
2. 請問:工廠用電功率因數獎罰是如何計算的
根據月有功電度、無功電度、變損有功電度、變損無功電度代入公式計算的,若考核標准為0.9時,功率因數每高於標准0.01,從電費總額總額(不含有功變損費)獎0.15%,並以此累計,0.75%封頂;每低於標准0.01,從電費總額總額(不含有功變損費)罰0.5%;並以此累計,功率因數0.7以下每低於0.01,罰1%並以此累計。
功率因數計算公式:
3. 功率因數計算公式
功率因數計算公式如下:
視在功率S;有功功率P;無功功率Q;功率因數cos@(符號打不出來用@代替一下)。
視在功率S=(有功功率P的平方+無功功率Q 的平方)再開平方而功率因數cos@=有功功率P/視在功率S。
功率因數是電力系統的一個重要的技術數據。功率因數是衡量電氣設備效率高低的一個系數。功率因數低,說明電路用於交變磁場轉換的無功功率大, 增加了線路供電損失,因此供電部門對用電單位的功率因數有一定的標准要求。 在交流電路中,電壓與電流之間的相位差(Φ)的餘弦叫做功率因數,用符號cosΦ表示,在數值上,功率因數是有功功率和視在功率的比值,即cosΦ=P/S。
也就是因為這個電感性的存在,造成了系統里的一個KVAR值,三者之間是一個三角函數的關系:
〖K_va〗^2=〖K_w〗^2+〖K_var〗^2
一種有源功率因數校正電路
一種有源功率因數校正電路
簡單來講,在上面的公式中,如果今天的KVAR的值為零的話,KVA就會與KW相等,那麼供電局發出來的1KVA的電就等於用戶1KW的消耗,此時成本效益最高,所以功率因數是供電局非常在意的一個系數。用戶如果沒有達到理想的功率因數,相對地就是在消耗供電局的資源,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功率因數是一個法規的限制。目前就國內而言功率因數規定是必須介於電感性的0.9~1之間,低於0.9時需要接受處罰。
4. 功率因數計算公式
功率因數的計算公式為cosφ=P/S。
對於公式cosφ=P/S,其中cosφ表示功率因數,P為有機功率,S為視在功率。
即功率因數在數值上等於有功功率和視在功率的比值。
功率因數表示總功率中有功功率所佔的比例,那麼cosφ≤1。即在任何情況下有機功率都不大於視在功率。
(4)工業用電功率因數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提高功率因數的好處
通過改善功率因數,減少了線路中總電流和供電系統中的電氣元件,如變壓器、電器設備、導線等的容量,因此不但減少了投資費用,而且降低了本身電能的損耗。
良好的功因數值的確保,從而減少供電系統中的電壓損失,可以使負載電壓更穩定,改善電能的質量。
可以增加系統的裕度,挖掘出了發供電設備的潛力。如果系統的功率因數低,那麼在既有設備容量不變的情況下,裝設電容器後,可以提高功率因數,增加負載的容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功率因數
5. 功率因數如何計算
功率因數的計算方式很多,主要有直接計演算法和查表法。常用的計算公式為下表所示:
如何提高功率因數:
(1)提高自然功率因數。
自然功率因數是在沒有任何補償情況下,用電設備的功率因數。提高自然功率因數的方法:合理選擇非同步電機;避免變壓器空載運行;合理安排和調整工藝流程,改善機電設備的運行狀況;在生產工藝允許條件下,採用同步電動機代替非同步電動機。
(2)採用人工補償無功功率。
裝用無功功率補償設備進行人工補償,電力用戶常用的無功功率補償設備是電力電容器。
6. 電網中功率因數得計算方法
通常按月(期)抄見電量計算出功率因數。
公式:功率因數=有功電量/(有功電量的平方+無功電量的平方)再開平方。
例;上月抄表有功電量80 無功電量60 求功率因數
公式:COS=P/√P²+Q²=80/√80*80+60*60=80/√6400+3600=
80/√10000=80/100=0.8
功率因數=0.8
7. 怎樣計算工廠的用電量
目前國家採用的工業用電的平均功率因數的計算公式為:
平均功率因數=總有功電量/(開平方根(總有功電量的平方+總無功電量的平方))
功率因數是衡量用電設備(電網的中間傳送設備、配電設備等等,統統可以看作廣義的用電設備)的用電效率.
功率因數的原始定義為:
功率因數=有功功率/視在功率,取值為:0~1.00之間,越接近1.00,說明功率因數越高,設備用電效率就高。
電網中大量的感性設備(變壓器、電動機等等),因為需要建立工作磁場,所以就要需要大量的感性無功功率,導致電網功率因數低。
電容器工作需要建立電場,也需要無功功率,但是是容性無功功率,其相位正好與感性無功功率相反。所以並聯電容器的容性無功,可以補償(抵消)電動機、變壓器等等的感性無功,從而使用電設備對電網的無功需求降低,就提高了功率因數。這是電容補償的原理。
8. 功率因數計算公式是什麼
功率因數計算公式是:
功率因數(Power Factor)的大小與電路的負荷性質有關, 如白熾燈泡、電阻爐等電阻負荷的功率因數為1,一般具有電感性負載的電路功率因數都小於1。功率因數是電力系統的一個重要的技術數據。功率因數是衡量電氣設備效率高低的一個系數。功率因數低,說明電路用於交變磁場轉換的無功功率大, 從而降低了設備的利用率,增加了線路供電損失。
在交流電路中,電壓與電流之間的相位差(Φ)的餘弦叫做功率因數,用符號cosΦ表示,在數值上,功率因數是有功功率和視在功率的比值,即cosΦ=P/S。
9. 求問企業的工業用電是怎麼計算方法的
工業用電是指主要從事大規模生產加工行業的企業用電。三相380V供電,或者直接高壓電線進戶。在國內,工業用電的計算均實行兩部制電價法,並在它的基礎上實行功率因數調整電費辦法,有些還會有峰谷電價、優待電價、加征費用等額外的附加部分。兩部制電價法由基本電價和電度電價這兩部分組成。因此,兩部制電價的計算方法為:總電費=基本電價×用電容量+電度電價×用電量。此外,100KVA及以上的工業企業都必須遵循功率因數調整電費辦法,功率因數標准為0.85或0.90,功率因數調整電費是以月基本電費與月電度電費之和乘以功率因數調整電費比例作為基本計算方法的。一般來說,工業用電電費包括基本電費、電度電費、功率因數調整電費和無功電價電費。因此,工業用電電費=基本電費+電度電費+功率因數調整電費。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4-22,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