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施工工程中怎麼做工程預算
1 按施工順序計算
按施工先後順序依次計算工程量,即按平整場地、挖地槽、基礎墊層、磚石基礎、回填土、砌牆、門窗、鋼筋混凝土樓板安裝、屋面防水、外牆抹灰、樓地面、內牆抹灰、粉刷、油漆等分項工程進行計算。
2 按定額順序計算
按當地定額中的分部分項編排順序計算工程量,即從定額的第一分部第一項開始,對照施工圖紙,凡遇定額所列項目,在施工圖中有的,就按該分部工程量計算規則算出工程量。凡遇定額所列項目,在施工圖中沒有,就忽略,繼續看下一個項目,若遇到有的項目,其計算數據與其它分部的項目數據有關,則先將項目列出,其工程量待有關項目工程量計算完成後,再進行計算。
例如:計算牆體砌築,該項目在定額的第四分部,而牆體砌築工程量為:(牆身長度×高度-門窗洞口面積)×牆厚-嵌入牆內混凝土及鋼筋混凝土構件所佔體積+垛、附牆煙道等體積。這時可先將牆體砌築項目列出,工程量計算可暫放緩一步,待第五分部混凝土及鋼筋混凝土工程及第六分部門窗工程等工程量計算完畢後,再利用該計算數據補算出牆體砌築工程量。
這種按定額編排計算工程量順序的方法,對初學者可以有效地防止漏算重算現象。
3 按圖紙擬定一個有規律的順序依次計算
(1)按順時針方向計算
從平面圖左上角開始,按順時針方向依次計算。
(2)按先橫後豎,先上後下,先左後右的順序計算
以平面圖上的橫豎方向分別從左到右或從上到下依次計算。此方法適用於內牆、內牆挖地槽、內牆基礎和內牆裝飾等工程量的計算。
(3)按照圖紙上的構、配件編號順序計算
在圖紙上註明記號,按照各類不同的構、配件,如柱、梁、板等編號,順序地按柱Z1、Z2、Z3、Z4…;梁L1、L2、L3…,板B1、B2、B3…等構件編號依次計算。
(4)根據平面圖上的定位軸線編號順序計算
對於復雜工程,計算牆體、柱子和內外粉刷時,僅按上述順序計算還可能發生重復或遺漏,這時,可按圖紙上的軸線順序進行計算,並將其部位以軸線號表示出來。如位於A軸線上的外牆,軸線長為①~②,可標記為A:①~②。此方法適用於內外牆挖地槽、內外牆基礎、內外牆砌體、內外牆裝飾等工程量的計算。
建議按清單編號或定額編號順序列項,這樣可以避免漏項。計算時可先看哪一部分可引用於其他部份,對其他引用最多的優先計算。
工程量計算小經驗及自己的工作實際的體會和感受。
圖紙是有一定規律的,在做預算過程中,是以識圖的過程為主線進行,也就是識一張圖做一張圖,做完一張圖扔一張圖,圖扔完也就證明圖識完了,預算也就做完了。因此,做預算必須會識圖,並要掌握一定的識圖的順序。
首先
識圖做預算有幾個原則:
1、一次只看一張圖,一張圖盡量不看第二次
2、控制大量,調小量,預算是控制總量的基礎上,隨著識圖的深入修改調整完成的。
3、先獨立,後整體,主要的意思是先算獨立的,不相互扣減的,後算有復雜扣減關系的。
4、從識圖的順序上:先地下、後地上;先結構,後建築;先室內,後室外;先主體,後屋面等等
其次
根據上述原則把圖分成五部分:地下、主體結構、主體建築、屋面和室外零星,對應每一部分確定計算什麼,按定額分項和計算規則確定要什麼就識什麼,識圖達到能夠准確計算工程量為止。其實不叫識圖,而是邊看圖邊計算工程量,工程量計算完後圖也就識完了。
最後
根據計算規則要求的扣減關系進行匯總,並把整圖全盤進行通讀,查看有沒有漏計算的,有沒有重復計算的,有沒有計算錯誤的等等。 安裝最好按照系統從大頭計算到小頭,或者從小口徑計算到大口徑。同時,將對應相同口徑的附屬全部列計。
工程量計算小經驗:
1、良好的識圖能力:
良好的識圖能力要求能迅速建立起構件及建築物的空間印象。能通過多張圖紙迅速查找需要的數據,能發現圖紙中的矛盾及錯誤,能在腦海中勾勒出每個細部的構造等等。
結構施工圖的表示方法,從傳統的分離式到華南地區的梁、柱表,再發展到現在的平法,表示方法多樣,且設計院出圖也有一些習慣的表示方法。
㈡ 建築工程主體結構建築面積如何計算
摘要 一、建築物的建築面積應按自然層外牆結構外圍水平面積之和計算。結構層高在2.20m及以上的,應計算全面積;結構層高在2.20m以下的,應計算1/2面積。
㈢ 施工圖紙算量的步驟
第一,施工順序。
根據施工的先後來計算工程量。
比如,拿到圖紙後,首先計算建築面積,接著就是平整放線、挖土方、運土、墊層、基礎、 回填土、然後到地上就逐層計算混凝土柱、混凝土牆、混凝土梁、混凝土板,待混凝土工程結構算完後,開始計算砌體 、 門窗 、圈樑、過梁、構造柱、主體結構完成後,在計算零星項目和二次結構,如女兒牆、壓頂、欄板、雨篷 這些算完之後,在算室內地面、牆面抹灰、天棚抹灰、踢腳線抹灰、室內算完了, 在計算室外抹灰、散水、明溝、台階、花池、坡道、最後計算屋面工程 、樓梯以及欄桿、陽台欄桿、護窗欄桿、煙道、風帽、沉降縫、塗料油漆等等。
這種以施工先後為順序的計算思路,對從事過施工員或者技術員的人員來說,非常易懂,總的來說就是先干什麼就先算什麼,而且有利於及時跟隨施工進度提供材料計算和兩算對比分析。對於沒有施工現場經驗的同志來說,就比較難了,因為此順序需要知道現場是先干什麼,後干什麼才能把握住。
第二,定額順序。
就是拿到圖紙,首先翻開定額書,按照定額書的目錄先後進行工程量計算,看看定額書上的子目先後排序,再查找圖紙中是否有該子目對應的工程量需要計算,有就根據計算規則計算工程量,沒有就跳過去,再看下一個子目,這種方法不需要有現場施工經驗,只要順著定額書逐條進行查找計算對應工程量就可以了,把定額書翻到底,工程量也就計算完了,此順序的優點是不容易漏項,但容易造成重復的翻閱圖紙缺點,浪費很多翻圖紙的時間。而且不利於跟隨施工進度提供計劃。
拓展知識:
施工圖,是表示工程項目總體布局,建築物、構築物的外部形狀、內部布置、結構構造、內外裝修、材料作法以及設備、施工等要求的圖樣。
施工圖按種類可劃分為建築施工圖、結構施工圖、水電施工圖等;施工圖主要由圖框、平立面圖、大樣圖、指北針、圖例、比例等部分組成。目前我國的施工圖畫法已趨於成熟。
存在意義
為了加強對房屋建築工程、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的管理,根據《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制定本辦法。
工作內容
建設單位報請施工圖技術性審查的資料應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1、作為設計依據的政府有關部門的批准文件及附件。
2、審查合格的岩土工程勘察文件(詳勘)。
3、全套施工圖(含計算書並註明計算軟體的名稱及版本)。
4、審查需要提供的其它資料。
施工圖技術性審查應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1、是否符合《工程建設標准強制性條文》和其他有關工程建設強制性標准。
2、地基基礎和結構設計等是否安全。
3、是否符合公眾利益。
4、施工圖是否達到規定的設計深度要求。
5、是否符合作為設計依據的政府有關部門的批准文件要求。
㈣ 房屋建築各種工程量的計算方法
工程量計算規則。計算土石方工程量前,應確定下列各項資料:
土壤及岩石類別的確定:土石方工程土壤及岩石類別的劃分,依工程勘測資料與《土壤及岩石分類表》、本章說明中的鑒別表對照後確定。
地下水位標高及排水(降)水方法。土方、溝槽、基坑挖(填)起止標高、施工方法及運距。岩石開鑿、爆破方法、石碴清運方法及運距。其他有關資料。
(4)主體結構施工識圖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鋼、鋼筋混凝土結構:承重的主要結構是用鋼、鋼筋混凝土建造。如一幢房屋一部分樑柱採用鋼制構架,一部分樑柱採用鋼筋混凝土構架建造。
鋼筋混凝土結構:承重的主要結構是用鋼筋混凝土建造,包括簿殼結構,大模板現澆結構及使用滑模升板等先進施工方法施工的鋼筋混凝土建造的。
混合結構:承重的主要結構是用鋼筋混凝土和磚木建造。如一幢房屋的梁是鋼筋混凝土製成,以磚牆為承重牆,或者梁是木材製造,柱是鋼筋混凝土建造的。用預制鋼筋混凝土小梁薄板摟混合二等,其他的為混合一等。
㈤ 如何根據施工圖計算工程量(詳細,越詳細越好)
1、按順時針順序計算
以圖紙左上角為起點,按順時針方向依次進行計算,當按計算順序繞圖一周後又重新回到起點。這種方法一般用於各種帶形基礎、牆體、現澆及預制構件計算,其特點是能有效防止漏算和重復計算。
2、按編號順序計算
結構圖中包括不同種類、不同型號的構件,而且分布在不同的部位,為了便於計算和復核,需要按構件編號順序統計數量,然後進行計算。
3、按軸線編號計算
對於結構比較復雜的工程量,為了方便計算和復核,有些分項工程可按施工圖軸線編號的方法計算。例如在同一平面中,帶型基礎的長度和寬度不一致時,可按A軸①~③軸,B軸③、⑤、⑦軸這樣的順序計算。
4、分段計算
在通長構件中,當其中截面有變化時,可採取分段計算。如多跨連續梁,當某跨的截面高度或寬度與其他跨不同時可按柱間尺寸分段計算,再如樓層圈樑在門窗洞口處截面加厚時,其混凝土及鋼筋工程量都應按分段計算。
5、分層計算
該方法在工程量計算中較為常見,例如牆體、構件布置、牆柱面裝飾、樓地面做法等各層不同時,都應按分層計算,然後再將各層相同工程做法的項目分別匯總項。
6、分區域計算
大型工程項目平面設計比較復雜時,可在伸縮縫或沉降縫處將平面圖劃分成幾個區域分別計算工程量,然後再將各區域相同特徵的項目合並計算。
7、快速計算
該方法是在基本方法的基礎上,根據構件或分項工程的計算特點和規律總結出來的簡便、快捷方法。其核心內容是利用工程量數表、工程量計算專用表、各種計算公式加以技巧計算,從而達到快速、准確計算的目的(見第三章,分項工程量快速計算方法與技巧)。
㈥ 建築工程主體結構建築面積如何計算
建築面積是按各種建築工程結構的幾何尺寸進行計算。
㈦ 需要建築工程算量計算規則
圖紙是有一定規律的,在做預算過程中,是以識圖的過程為主線進行,也就是識一張圖做一張圖,做完一張圖扔一張圖,圖扔完也就證明圖識完了,預算也就做完了。因此,做預算必須會識圖,並要掌握一定的識圖的順序。我把自己多年做預算的經驗和想法說出來供大家討論:
首先、識圖做預算有幾個原則:
1、一次只看一張圖,一張圖盡量不看第二次
2、控制大量,調小量,預算是控制總量的基礎上,隨著識圖的深入修改調整完成的。
3、先獨立,後整體,主要的意思是先算獨立的,不相互扣減的,後算有復雜扣減關系的。
4、從識圖的順序上:
先地下、後地上;
先結構,後建築;
先室內,後室外;
先主體,後屋面等等
其次,根據上述原則把圖分成五部分:地下、主體結構、主體建築、屋面和室外零星,對應每一部分確定計算什麼,按定額分項和計算規則確定要什麼就識什麼,識圖達到能夠准確計算工程量為止。其實不叫識圖,而是邊看圖邊計算工程量,工程量計算完後圖也就識完了。
最後,根據計算規則要求的扣減關系進行匯總,並把整圖全盤進行通讀,查看有沒有漏計算的,有沒有重復計算的,有沒有計算錯誤的等等。
安裝最好按照系統從大頭計算到小頭,或者從小口徑計算到大口徑。同時,將對應相同口徑的附屬全部列計。
自己的工作實際談一點這方面的體會和感受。
一、良好的識圖能力
良好的識圖能力要求能迅速建立起構件及建築物的空間印象。能通過多張圖紙迅速查找需要的數據,能發現圖紙中的矛盾及錯誤,能在腦海中勾勒出每個細部的構造等等。
結構施工圖的表示方法,從傳統的分離式到華南地區的梁、柱表,再發展到現在的平法,表示方法多樣,且設計院出圖也有一些習慣的表示方法。
二、充分掌握定額的工作程序、子目的包括內容。
在對各專業圖紙研究過程中,應隨時了解設計人員意圖及圖紙表達內容,對施工前已發生設計變更也應做到心中有數。充分掌握定額的工作程序、子目的包括內容。只有這樣,才能准確做出預算編制分項和計算出相應工程量,合理地套用單價,防止出現漏計、重計、錯套等錯誤。
三、統籌安排計算工程量
工程量的計算要有明確的思路,先算哪部分後算哪部分,統籌安排計算工程量,提高計算效率,可節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比如以外牆中心線長度為基數,可計算與之有關的分項工程量。
四、深入理解工程量計算規則
工程量的計算有明確的計算規則,因而必須對計算規則有相當透徹的理解。而在實際各方核對工程量數據的過程中,常發生爭議的現象,這大多是因為對計算規則的理解不同所致。
在理解計算規則的過程中,要結合對圖紙、建築工程的特點及對施工過程的了解。對計算規則上的規定需要反復推敲,比如單層建築物終建築面積,無論其高度如何,按建築物外牆勒解以上的結構外圍水平面積計算。但當設計中未設計勒角時,其建築面積,按外牆外圍水平面積計算。
五、耐心細致
工程量的計算必須耐心細致,不得半點馬虎。而且出現錯誤以後,修改比較繁瑣。比如計算基礎墊層時,計算規則規定,基礎墊層按實鋪體積計算,在計算工程量時也採用土方的計算方法計算。即長度按外牆中心線和內牆凈長線計算,寬度按圖示尺寸計算。當墊層寬度與土方寬度不同時,其外牆中心線和內牆凈長線將發生變化,與土方的不同。而有些造價工作者往往利用土方已算出的外牆中心線和內牆凈長線數值來計算墊層工程量,導致基礎墊層出現差錯。
六、良好的工作習慣
如表達式的習慣表達方式、中間計算數據的表示方法、在圖紙上的標注方法等等。因為計算數據需要和相關方進行校對,自己也需要校對和查看歷史工程等等。
七、掌握先進的工具技術
當前,計算機的應用較為普及,計算機在合並匯總計算工作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它在減輕預算人員工作量的同時也減少了人為計算的錯誤。在計算操作過程中,要求我們努力提高對原始數據輸入的准確性。比如求和公式范圍的輸入,倘若不慎漏計一個或幾個分項是常有發生的。
㈧ 怎樣看樓層的結構圖計算出混凝土方量和模板量~
1 、樓層結構圖上標有構件的鋼筋用量,還有鋼筋明細表,但是不記得有土方量和模板量,只記得計算書裡面有算過,應該在圖上都標出來了。
2 、虛線應該是看不見的線。
3、 很多,應該看看規范,有各種各樣的門。
識圖技巧
(1)修正圖紙:首先按圖紙會審紀錄的內容和設計變更通知單的內容修改、訂正全套施工圖。施工圖的修正走在前頭,可避免事後改變圖紙,而改變已計算工程量計算數據等大量的重復勞動。
(2)粗略看圖:這種看圖方法亦可稱「瀏覽」整套施工圖,要達到以下目的:
a.了解工程的基本概況;
b.一般了解工程的材料和做法;
c.了解圖中有沒有鋼筋表、混凝土構件表、門窗表;
d.了解施工圖表示方法。
(3)重點看圖:所看圖紙的范圍,主要是建築「三大圖」和「設計說明」:
a.房屋室內外高差,以便在計算基礎和室內挖、填方工程量時利用這個數據;
b.建築物層高,牆體、樓地面面層、門窗等相應工程內容是否因樓層或段落不同而有所變化。
(8)主體結構施工識圖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混凝土方量很容易計算的,可以用EXCEL軟體根據工程的特點,自編一個 表格來算,簡單快捷
(1)混凝土方量計算:首灌混凝土方量V≥πd2h1/4 πD2Hc/4
公式中:V——首灌混凝土方量;Hc——混凝土首次埋管時孔內所需混凝土面至孔底的高度(包括:導管底口距孔底高度和導管首次埋置深度);h1——首灌混凝土達到Hc高度時,導管內混凝土柱平衡孔內泥漿壓力所需的高度;d——導管內徑;D——鑽孔樁孔徑。
(2)系梁的斷面積乘以高度。斷面積一般不規則,一般用CAD畫出圖來,在CAD圖上量一下面積即可。這樣斷面積比較快。
㈨ 拿到一份圖紙手算工程量,具體步驟是什麼呢
第一,施工順序,也就是根據施工的先後來計算工程量,比如,拿到圖紙後,首先計算建築面積,接著就是平整放線、挖土方、運土、墊層、基礎、 回填土、然後到地上就逐層計算混凝土柱、混凝土牆、混凝土梁、混凝土板,待混凝土工程結構算完後,開始計算砌體 、 門窗 、圈樑、過梁、構造柱、主體結構完成後,在計算零星項目和二次結構,如女兒牆、壓頂、欄板、雨篷 這些算完之後,在算室內地面、牆面抹灰、天棚抹灰、踢腳線抹灰、室內算完了, 在計算室外抹灰、散水、明溝、台階、花池、坡道、最後計算屋面工程 、樓梯以及欄桿、陽台欄桿、護窗欄桿、煙道、風帽、沉降縫、塗料油漆等等。
這種以施工先後為順序的計算思路,對從事過施工員或者技術員的人員來說,非常易懂,總的來說就是先干什麼就先算什麼,而且有利於及時跟隨施工進度提供材料計算和兩算對比分析。對於沒有施工現場經驗的同志來說,就比較難了,因為此順序需要知道現場是先干什麼,後干什麼才能把握住。
第二,定額順序,就是拿到圖紙,首先翻開定額書,按照定額書的目錄先後進行工程量計算,看看定額書上的子目先後排序,再查找圖紙中是否有該子目對應的工程量需要計算,有就根據計算規則計算工程量,沒有就跳過去,再看下一個子目,這種方法不需要有現場施工經驗,只要順著定額書逐條進行查找計算對應工程量就可以了,把定額書翻到底,工程量也就計算完了,此順序的優點是不容易漏項,但容易造成重復的翻閱圖紙缺點,浪費很多翻圖紙的時間。而且不利於跟隨施工進度提供計劃。
圖紙是有一定規律的,在做預算過程中,是以識圖的過程為主線進行,也就是識一張圖做一張圖,做完一張圖扔一張圖,圖扔完也就證明圖識完了,預算也就做完了。因此,做預算必須會識圖,並要掌握一定的識圖的順序。 首先、識圖做預算有幾個原則:
1、一次只看一張圖,一張圖盡量不看第二次。
2、控制大量,調小量,預算是控制總量的基礎上,隨著識圖的深入修改調整完成的。
3、先獨立,後整體,主要的意思是先算獨立的,不相互扣減的,後算有復雜扣減關系的。
4、從識圖的順序上 先地下、後地上; 先結構,後建築; 先室內,後室外; 先主體,後屋面等等。
其次,根據上述原則把圖分成五部分:地下、主體結構、主體建築、屋面和室外零星,對應每一部分確定計算什麼,按定額分項和計算規則確定要什麼就識什麼,識圖達到能夠准確計算工程量為止。其實不叫識圖,而是邊看圖邊計算工程量,工程量計算完後圖也就識完了。 最後,根據計算規則要求的扣減關系進行匯總,並把整圖全盤進行通讀,查看有沒有漏計算的,有沒有重復計算的,有沒有計算錯誤的等等。
安裝最好按照系統從大頭計算到小頭,或者從小口徑計算到大口徑。同時,將對應相同口徑的附屬全部列計。
良好的識圖能力要求能迅速建立起構件及建築物的空間印象。能通過多張圖紙迅速查找需要的數據,能發現圖紙中的矛盾及錯誤,能在腦海中勾勒出每個細部的構造等等。
結構施工圖的表示方法,從傳統的分離式到華南地區的梁、柱表,再樣,且設計院出圖也有一些習慣的表示方法
掌握定額的工作程序、子目的內容 在對各專業圖紙研究過程中,應隨時了解設計人員意圖及圖紙表達內容,對施工前已發生設計變更也應做到心中有數。充分掌握定額的工作程序、子目的包括內容。只有這樣,才能准確做出預算編制分項和計算出相應工程量,合理地套用單價,防止出現漏計、重計、錯套等錯誤。
統籌安排計算工程量
工程量的計算要有明確的思路,先算哪部分後算哪部分,統籌安排計算工程量,提高計算效率,可節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比如以外牆中心線長度為基數,可計算與之有關的分項工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