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玉米的生育期和積溫怎麼換算的,比如說當地的積溫是2900,那麼它的盛培生育天數是多少
玉米生育期常識
玉米生育氣候指標:
1、播種—出苗
1.1 適宜氣象條件:
①玉米種子發芽溫度低8—10℃,氣溫12℃以上,適25—35℃。
②播種時耕層土壤濕度要求達到田間持水量的60%—70%。
③5—10CM地溫穩定在10—12℃時為適宜播期。一般10—12℃時播種18—20天出苗;15—18℃時播種8—10天出苗;20℃時播種5—6天就可以出苗。
④苗期適宜溫度為18—20℃,根系適宜生長的土壤溫度為5CM地溫20—24℃。
⑤適宜土壤含水量為土壤田間大持水量的60%左右,土壤含水量12%—14%。
⑥苗期在短時含水量低於11%有利於蹲苗。
⑦播種至出苗需水量75米3/畝,占總需水量的30.7%,天數8天,平均日需水量0.94米3/畝;夏玉米需水量14.6米3/畝,占總需水量的6.12%,天數6天,平均日需水量2.43米3/畝;
1.2 不利氣象條件:
①氣溫低於8—10℃可造成粉種。
②土壤含水量低於11%或高於20%對出苗均不利。
③幼苗時遇到2—3℃低溫影響正常生長。
④短時氣溫低於-1℃,幼苗受傷,-2℃死亡。
2、拔節—孕穗
2.1 適宜氣象條件:
①當日平均氣溫達到18℃以上時,植株開始拔節。
②此期適宜溫度24—26℃。
③適宜的土壤水分為田間持水量70%左右,土壤含水量17%以上。
④拔節後侯降水量在30㎜以上,平均氣溫25—27℃,是莖葉生長的適宜溫度。
⑤需水量占總需水量的29.6—23.4%
2.2 不利氣象條件:
①氣溫低於24℃,生長速度減慢。
②土壤含水量低於15%易造成雌穗部分不孕或空桿。
3、抽穗—開花
3.1 適宜氣象條件:
①月平均氣溫25—28℃為宜。
②空氣相對濕度65%—90%為宜。
③田間持水量80%左右為好。
④抽雄前10天至後20天,需水量270㎜,適合有機質合成、轉化和輸送的溫度是22—24℃
⑤需水量占總需水量的13.8—27.8%
3.2 不利氣象條件:
① 高於35℃空氣相對濕度低於50%、土壤含水量低於15%,易造成捂包或花絲的枯萎。
② ≤24℃不利於抽雄,陰雨或氣溫低於18℃,將會造成授粉不良。
4、灌漿—成熟
4.1 適宜氣象條件:
①灌漿階段適宜的溫度條件是22—24℃,其速度79克/日/千粒,快速增重期適宜溫度20—28℃,速度為76克/日/千粒,要求積溫380℃以上。
②適宜灌漿的日照時數7—10小時,適宜時數4—12小時。
③土壤含水量不低於18%。需水量占總需水量的19.2—31.5%
④需水量占總需水量的19.2—31.5%
4.2 不利氣象條件:
①16℃是停止灌漿的界限溫度。
②氣溫高於25—30℃,則呼吸消耗增強,功能葉片老化加快,子粒灌漿不足。
③遇到3℃的低溫,即完全停止生長,影響成熟和產量。
④持續數小時的-2—-3℃的霜凍,造成植株死亡。
5、全生育期
5.1 適宜氣象條件:
①平均日溫超過15℃無霜期內,均可種植玉米。
②生育期耗水量500—800㎜。
③春種全生育期日照時數為900小時,回茬為610小時,套種比回茬高280小時。
④早熟品種,春播70—100天,積溫2000—2200℃;夏播70—85天,積溫1800—2100℃;
⑤中熟品種,春播100—120天,積溫2300—2500℃;夏播85—95天,積溫2100—2200℃;
⑥晚熟品種,春播120—150天,積溫2500—2800℃;夏播96天以上,積溫2300℃以上;
5.2 不利氣象條件:
積溫減少100℃,減產7.6%。
玉米生育期劃分
玉米全生育期分為播種、出苗、三葉、七葉、拔節、抽雄、開花、灌漿、乳熟、成熟等主要發育時期。
玉米突尖和空桿的原因
1、雄穗對雌穗的抑製作用由於雄穗是由頂芽發育而成,生 長勢強,雄穗分化比雌穗早7-10天;而雌穗分化由腋芽發育而成,發育晚,生長勢弱。當外界條件不合 適時,雄穗會對雌穗產生明顯的抑製作用,形成禿尖或空稈。
2、開花期間遇到高溫或低溫造成不能正常 的授粉。在開花期間,溫度高於38度時或低於18度時雌雄不能正常開花授粉、受精,形成禿尖或空稈 。
3、抽穗期間遇到伏旱天氣在大喇叭口期是玉米需水多的時候,遇到伏旱影響雄穗的正常開花和雌穗 花絲的抽出。造成抽雄提前和花絲延後。在這種情況下花粉生命力弱,致使花絲容易枯萎,造成受精不 良,形成禿尖或空稈。
4、營養不良雌、雄穗在分化期營養不良,光合面積小,有機物質積累少,使雌穗 發育不良造成空稈;而玉米旺長階段,如果養分過多,造成營養生長過旺,導致生殖生長減弱,使向雌 穗分配的營養減少,也會導致雌穗發育不良造成空稈。在缺硼、鋅等元素時會造成花而不實造成空稈或 禿尖。
5、連續的 陰雨天氣在開花期間,如果遇到連續的陰雨天氣,光照不足,花粉吸水膨脹破裂而死 亡或粘結成團,造成不能受粉形成禿尖或空稈。
6、栽培密度過大由於密度大,田間通風條件差。在開花 期間受粉不良或因為密度大植株營養不良造成影響雌、雄蕊分化,形成禿尖或空稈。
⑵ 一個地方的積溫是如何計算出來的
一年內日平均氣溫≥10℃持續期間日平均氣溫的總和,即活動溫度總和,簡稱積溫。是研究溫度與生物有機體發育速度之間關系的一種指標,從強度和作用時間兩個方面表示溫度對生物有機體生長發育的影響。一般以℃為單位,有時也以度·日表示。
1735年法國的德列奧米爾首次發現植物完成其生命周期,要求一定的積溫,即植物從播種到成熟,要求一定量的日平均溫度的累積。1837年,法國的J.B.布森戈用發育時期的天數乘其間日平均溫度的方法計算了各類作物從播種到成熟所需要的「熱總量」,稱之為「度·日」。20世紀50年代蘇聯在農業氣象服務中廣泛使用,其後在中國農業氣象工作中也廣為應用。
⑶ 積溫的計算公式
雞西的積溫2300-2500 ℃
2010年的積溫是2460 ℃
積溫(accumulated temperature)
作物生長發育階段內逐日平均氣溫的總和。衡量作物生長發育過程熱量條件的一種標尺,也是表徵地區熱量條件的一種標尺。以〔度·日〕為單位。
通常使用的有活動積溫和有效積溫兩種 。①活動積溫(一般簡稱積溫 )。為大於某一臨界溫度值的日平均氣溫的總和,如日平均氣溫≥0℃的活動積溫和日平均氣溫≥10℃的活動積溫等。某種作物完成某一生長發育階段或完成全部生長發育過程,所需的積溫為一相對固定值。②有效積溫。扣除生物學下限溫度(有時同時扣除生物學上限溫度),對作物生長發育有效的那部分溫度的總和。即扣除對作物有熱害和冷害的部分,使熱量條件與作物生長發育更趨一致。此外,還有計算日平均氣溫 <0℃的日平均氣溫總和 ——負積溫,以研究作物越冬的抗寒能力和作物(如冬小麥)經受寒冷鍛煉的程度。
積溫作為表徵地區熱量的標尺,常作為氣候區劃和農業氣候區劃的熱量指標,以衡量該地區的熱量條件能滿足何種作物生長發育的需要
⑷ 玉米積溫怎麼計算方法
玉米積溫計算方法:某一段時間內逐日平均氣溫≥8℃持續期間日平均氣溫的總和。
活動積溫
高於或等於生物學下限溫度的日平均溫度稱為活動溫度。活動溫度的總和稱活動積溫(Aa),適用於大量資料的計算,多在農業氣候研究中運用,其計算式如下:
式中i為生育期內每日平均氣溫,i=1,2…n。n為該生育時段的天數。計算時從進入該生育時期的第2天算起。
有效積溫
活動溫度與生物學下限溫度的差值稱為有效溫度。生育時期內有效溫度的總和稱為有效積溫(簡稱A值)。其中不包含低於B值的溫度,所以更能表徵生物有機體生育所需要的熱量。多應用於生物有機體發育速度的計算。
根據上式,可以利用農業氣象平行觀測資料,用最小二乘法、圖解法或實驗方法確定A、B值。
某一時段內逐日平均氣溫累積之和,稱為積溫。在農業生產中常用的積溫有活動積溫和有效積溫兩種。在定義這兩種積溫之前,首先要了解有關活動溫度和有效溫度的概念。等於大於生物學下限溫度的日平均氣溫值稱為活動溫度。例如,設生物學下限溫度B=5℃,3月12~15日的日平均氣溫分別為3.7℃、4.7℃、6.1℃、6.9℃,則6.1℃、6.9℃即為活動溫度,3.7℃、4.7℃都低於B值,不是活動溫度。
⑸ 什麼是氣候積溫如何計算氣候積溫
以下為我手打,可能不太嚴謹,但是基本意思就是這樣,我是學自然地理的比較了解
積溫是一定時間段內所有大於某個臨界溫度的日平均氣溫的總合。一般用在農業上,來反映當地的熱量狀況,為農作物種植提供依據,是農業氣候區劃的重要指標之一。
其原理是:某種農作物完成全部生長過程需要的熱量條件(用年積溫量化)趨近於一個定值,通過比較一個地區的積溫與農作物所需要的積溫,可以找到最適宜該地區種植的農作物。
時間段一般選一年,成為年積溫,臨界值自由選擇,如果用在農業上,一般選擇農作物能夠正常生長的最低溫度,如10℃。
目前我國農作物熟制與≥10℃年積溫的關系為:
2300℃一下,一年一熟
2300℃-4500℃,兩年三熟 到 一年兩熟
4500℃-8000℃,一年兩熟 到 一年三熟
8000℃以上,一年三熟
計算方法(以10℃為臨界溫度,1年為時間段為例):
將一年365天中所有日平均氣溫≥10℃的值加起來,即為該年的年積溫。
以其中一周為例,該周7天日平均氣溫分別為12℃、11℃、9.9℃、10℃、10.1℃、8℃、7℃
則該周的積溫= 12 + 11 + 10 + 10.1 = 43.1℃
⑹ 土壤積溫計算公式
積溫分活動積溫、有效積溫、負積溫、地積溫、日積溫等。 各種積溫的計算方法: ①活動積溫。高於或等於生物學下限溫度的日平均溫度稱為活動溫度。活動溫度的總和稱活動積溫(Aa),適用於大量資料的計算,多在農業氣候研究中運用
⑺ 土壤積溫怎麼計算,有哪些資料可以參考
哈哈給分吧沒有最佳時期。土壤積溫:作物生長階段日平均氣溫的總和,再隨機取幾個溫度(要有一定時間間隔),最高溫出現在下午兩點左右。所以,算積溫你取的溫度值越多平均值越准確,可以取一天最高最低溫,最低溫在日出前後,你可以記下這些溫度值取平均就好了
⑻ 積溫是什麼
整個或某個發育時期內,某一界限以上日平均溫度的總和。是果樹要求熱量或環境向果樹提供的熱量指標之一。在其他外界環境條件適宜的情況下,溫度的高低和持續時間對果樹生長發育有積累效應,存在一定的依存關系。積溫的表示單位為℃。
植物完成其一定的生長發育階段,需要有一定的熱量和開始生長發育的下限溫度指標。在歐美,溫帶落葉果樹一般以5℃為發育的起始溫度,即生物學零度;亞熱帶常綠果樹的生物學零度為110℃,部分熱帶果樹則為15~20℃。竺可楨根據多年的觀察,提出中國北方落葉果樹開花的生物學零度應為3℃。
積溫通常分為活動積溫和有效積溫兩種計算標准。活動積溫的計算公式為:
n為發育歷期(天),也從進入該發育期的第二天算起,由於在日平均中已去除該發育期的生物學零度,故其所反映的對熱量的要求更為准確。各地、各年間某一果樹的某個發育期有效積溫的變值小,較穩定。
有效積溫的用途有二。①作為果樹種或品種的生物學特性之一,供引種時參考。例如,蘋果晚熟品種從盛花到成熟大約需要2000~3000℃;柑橘類需要4000~4500℃;椰子則需5000℃以上。②作為物候期的預報。例如,各種主要果樹從萌芽到初花的有效積溫是:山桃90.5℃,杏145.5℃,蘋果284.3±3.3℃等,對人工授粉、花期防霜凍等都有一定意義;又如,紅星蘋果從盛花至成熟約需積溫1716.5±17℃,可以預計在當地成熟期的常年氣候與品質、落果輕重的關系。此外,還可用日積溫(度、時)來細微研究果樹受精、成熟期、營養積累和消耗等與日溫變化的關系。
積溫指標除因樹種、品種及其年周期中各個發育時期的差異外,還由不同年間、不同地區在某一積溫期間內的日差不同而有變化。因此,積溫指標既不是一個常數,也不是與發育速度呈穩定的線性關系。此外,農業技術措施如修剪輕重、生長調節劑的應用等,也影響對積溫的需要量。
基因庫
見種質庫。
⑼ 什麼是牡丹開花的有效積溫
牡丹開花所需有效積溫是指牡丹從萌動到開花這段時間內全部有效溫度的總和。所謂有效溫度,是指每天的平均溫度與牡丹生物學最低溫度的差值。牡丹生物學最低溫度,是牡丹生理活動過程開始的下限溫度。關於牡丹的生物學最低溫度,不同品種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例如,喻衡(1959)以姚黃為對象,提出牡丹的生物學最低溫度為3.6攝氏度;楊芳蕾(1991)以洛陽紅為對象,認為牡丹生物學最低溫度為3.1攝氏度;劉克長(1992)以泰安地區中花品種多年物候觀察及相應氣象要素的測定資料,求算出牡丹的生物學最低溫度為3.8攝氏度。
催花實踐中,多以4攝氏度作為牡丹的生物學最低溫度來計算牡丹開花所需有效積溫。在自然條件下,牡丹只有滿足了對有效積溫的需求之後才能開花。例如:姚黃開花所需有效積溫為300~350攝氏度,洛陽紅需要380~430攝氏度。同樣,溫室催花的牡丹中,也只有滿足了對有效積溫的需求之後才能開花。例如:趙粉需要400~450攝氏度,胡紅需要480~530攝氏度。
催花期間總有效積溫是每日有效積溫累加在一起的數值。每日有效積溫簡單計算方式為:日有效積溫=(日最高溫度+日最低溫度)/2—4攝氏度。
⑽ 什麼是積溫
果樹在一年的周期中,要達到一定的溫度總量才能完成其生命活動周期,通常把高於一定溫度值以上的晝夜溫度之總和稱為積溫。一般果樹萌發的生物學零度為3~10℃,生長季節的有效積溫在2500~3000℃。從萌芽到開花都要求有一定的積溫。表1-2是代表各種果樹的平均趨勢。不同種類的果樹,在整個發育期中,要求有不同的積溫總量。積溫是影響果樹各個生長發育期的重要因素,能直接促進或推遲其物候期。這一特點既是果樹的遺傳特性,又是發展果樹中經濟栽培區域劃分的主要依據。
表1-2:主要果樹開花和果實成熟時期的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