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樣養菊花
菊花的繁殖通常採用營養繁殖,包括分株、扦插和壓條三種方法。分株繁殖: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菊花地塊作為留種地,採花後在離地2~3厘米處割去上部的菊莖,鬆土並施草木灰,培土高出根莖部10~15厘米,翌年進行分株。扦插繁殖:選擇地勢高燥、陽光充足、土質疏鬆、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於秋冬季深翻,翌年春季扦插前結合整地施腐熟廄肥每667米 2000千克,淺耕一遍作成寬1.5米、高20厘米的苗床。4~5月或6~8月,選發育健壯、無病蟲害的菊枝作插條,於陰天剪下枝條,去掉嫩莖,截成10~15厘米長的小段,頂端留2~3片葉,下部葉片全部摘除,快速在1500~3000毫克/升的吲哚乙酸(IAA)中浸一下,取出按株行距8厘米×10厘米,將插條斜插在苗床上,插條入土深度為穗長的1/2~2/3,插後壓實並澆水,20天左右即可發根。壓條繁殖: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菊株作為母株,當菊株長到一定高度的時候,將其莖枝向兩面行間貼泥壓倒,使之落地生根和發出櫱苗,進而成長為新的菊株。
Ⅱ 菊花如何栽培
栽培技術
盆土
宜選用肥沃的砂質土壤,先小盆後大盆,經2-3次換盆,7月可定盆;定盆可選用6份腐葉土、3份砂土和1份餅肥渣配製成混合土壤。澆透水後放陰涼處,待植株生長正常後移至向陽處。[12]
澆水
春季菊苗幼小,澆水宜少;夏季菊苗長大,天氣炎熱,蒸發量大,澆水要充足,可在清晨澆一次,傍晚再補澆一次,並要用噴水壺向菊花枝葉及周圍地面噴水,以增加環境濕度;立秋前要適當控水、控肥,以防止植株竄高瘋長。立秋後開花前,要加大澆水量並開始施肥,肥水逐漸加濃;冬季花枝基本停止生長,植株水分消耗量明顯減少,蒸發量也小,須嚴格控制澆水。
澆水最好用噴水壺緩緩噴灑,不可用猛水沖澆。澆水除要根據季節決定量和次數外,還要根據天氣變化而變化。陰雨天要少澆或不澆;氣溫高蒸發量大時要多澆,反之則要少澆。一般在給花澆水時,要見盆土變干時再澆,不幹不澆,澆則澆透。但不要使花盆汪水,否則會造成爛根、葉枯黃,引起植株死亡。
施肥
在菊花植株定植時,盆中要施足底肥。以後可隔10天施一次氮肥。立秋後自菊花孕蕾到現蕾時,可每周施一次稍濃一些的肥水;含苞待放時,再施一次濃肥水後,即暫停施肥。如果此時能給菊花施一次過磷酸鈣或0.1%磷酸二氫鉀溶液,則花可開得更鮮艷一些。
摘心與疏蕾
當菊花植株長至10多厘米高時,即開始摘心。摘心時只留植株基部4-5片葉,上部葉片全部摘除。待長出5—6片新葉時,再將心摘去,使植株保留4-7個主枝,以後長出的枝、芽要及時摘除。摘心能使植株發生分枝,有效控制植株高度和株型。最後一次摘心時,要對菊花植株進行定型修剪,去掉過多枝、過旺及過弱枝,保留3—5個枝即可。9月現蕾時,要摘去植株下端的花蕾,每個分枝上只留頂端一個花蕾。
(2)菊花上盆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生長環境
菊花為短日照植物,在短日照下能提早開花。喜陽光,忌蔭蔽,較耐旱,怕澇。喜溫暖濕潤氣候,但亦能耐寒,嚴冬季節根莖能在地下越冬。花能經受微霜,但幼苗生長和分枝孕蕾期需較高的氣溫。最適生長溫度為20℃左右。
菊花的適應性很強,喜涼,較耐寒,生長適溫18-21℃,最高32℃,最低10℃,地下根莖耐低溫極限一般為一10℃。花期最低夜溫17℃,開花期(中、後)可降至15-13℃。喜充足陽光,但也稍耐陰。較耐干,最忌積澇。喜地勢高燥、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輕松肥沃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
在微酸性到中性的土中均能生長,而以PH6.2-6.7較好。忌連作。 秋菊為長夜日植物,在每天14.5小時的長日照下進行莖葉營養生長,每天12小時以上的黑暗與100攝氏度的夜溫則適於花芽發育。但品種不同對日照的反應也不同。
Ⅲ 你知道如何種菊花
菊花種植方法:
1、播種繁殖
首先我們要採集它的種子,這件事情通常在10到12月份進行。將採集的種子保存,等來年春天再進行播種,播種的時候通常在室內的進行。播種之前,首先要選擇土壤,土一般用比較疏鬆的,要先將土壤消毒。
把種子種進土裡之後,蓋上一層薄土,不蓋土也可以,之後再在上面鋪一層保鮮膜以保持濕度,注意要在薄膜上戳出幾個小孔。把它放到20到25攝氏度的溫度下,大概半個月左右就出芽。等長出2到3片葉子的時候,就可以去掉薄膜,讓它漸漸接受光的照射。但是不能放到太陽下曬。等小苗長出5到6片葉子的時候就可以植入到盆子里了。
Ⅳ 菊花怎麼養
種植菊花要選擇肥沃疏鬆、略偏酸性的土壤,可以使用腐葉土搭配園藝土,另外適當地混合一些河沙在裡面,增加土壤透氣性。
菊花生長的溫度是18到23℃,夏天一定要注意降溫。另外把它放在光線明亮的陽台上面,每天最好能夠讓它接受到12小時以上的光照,這樣的話才可以讓開出來的菊花更加漂亮。
春秋季節一般是等到盆土干透之後再澆水,在生長花蕾的時候,菊花對水分的需求量會增大。夏季除了日常澆水之外,還可以用噴壺在周圍噴出水霧保濕,冬季則保持盆土偏干,否則根系容易腐爛。
用肥方面以磷鉀為主,大概一個星期一次,稀釋之後再使用,用量不需要太多,在開花的時候要先停止用肥。
(4)菊花上盆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種植菊花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賞花,因此我們平時要注意適當地修剪,以便合理分配營養的流向。對於菊花新長出來的萌芽,最好都處理掉,減少營養的消耗。
另外對於一些長得比較長的莖要進行摘心處理,這樣才能讓它開花更好。而且如果一次性花蕾長的比較多,也要適當的疏理,留下一些品質比較好的花蕾,保證營養充足供應。
Ⅳ 菊花怎麼養
一、適期控盆栽肥菊花喜肥,若施肥不當易引起徒長,施肥過多,則株高葉稀,因此基肥應以磷、鉀肥為主。施追肥不可過早,如果葉片小而薄、葉色泛黃,可多次噴施0.1%尿素水至轉綠時為止。如出現缺磷、鉀肥等症狀,應噴施0.2%磷酸二氫鉀溶液(花市有售)。立秋後至開花前,肥水宜充足,其濃度要逐漸增加,並應注意增施磷鉀肥,可使花色正、花期長。
二、盆菊澆水要適時適量,即使是生長旺盛期,每天的澆水量也只需保持到白天中午蒸發所需的水量,即每天早、晚給葉片噴一次葉面水。
三、適盆換土菊花的整個生長過程中,一般需要換盆2-3次。幼苗期移栽在直徑約12厘米的小盆養護,壯苗期換入直徑約15厘米的盆內培養,花蕾分化前再換入直徑約20厘米左右的盆中培養,這時應適時加施肥料,只有這樣,花盆逐漸增大,盆土逐漸增多,才有利於供給各個生長發育階段所需的適量水肥。切忌大盆養小苗或小盆養大苗。若發現枝葉過盛,可去掉部分宿土或須根。
四、及時摘心及時摘心可促發側枝,有效地壓低株高。盆栽的摘心時間和次數,因不同選形藝術而異,一般留4-7朵,菊苗定植後留4-5片葉摘心,等其側枝長出4-5片葉時,每個側枝再留2-3片葉進行第二次摘心。
五、抹芽疏蕾菊花壯苗期,萌發出許多腋芽,需及時用手指捏掉,否則消耗大量養分,且能發出許多小側枝,使植株顯得雜亂無章。孕蕾期,在頂蕾下的小枝上有時出現旁蕾,除因需要保留的以外,也應及早去掉旁蕾,促進頂蕾肥大。
六、養好腳葉俗話說「鮮花還需綠葉配」。做到適期扦插,在盆菊生長期間,合理施肥、澆水、預防病蟲害,即可防止腳葉枯黃脫落,又可確保葉片青秀,提高觀賞效果。
Ⅵ 菊花怎麼種植
一、選擇土壤
在菊花的生長過程中,一定要記得,肥料的充足後,會讓菊花長得好,但是,為了讓主幹粗壯,從而花朵能挺立的話,就要在菊花生長的時候,摘去頂尖,這樣,就會讓其主幹部分長得粗壯起來。
(6)菊花上盆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菊花的生長環境:
菊花為短日照植物,在短日照下能提早開花。喜陽光,忌蔭蔽,較耐旱,怕澇。喜溫暖濕潤氣候,但亦能耐寒,嚴冬季節根莖能在地下越冬。花能經受微霜,但幼苗生長和分枝孕蕾期需較高的氣溫。最適生長溫度為20℃左右。
菊花的適應性很強,喜涼,較耐寒,生長適溫18-21℃,最高32℃,最低10℃,地下根莖耐低溫極限一般為一10℃。花期最低夜溫17℃,開花期(中、後)可降至15-13℃。
喜充足陽光,但也稍耐陰。較耐干,最忌積澇。喜地勢高燥、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輕松肥沃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在微酸性到中性的土中均能生長,而以PH6.2-6.7較好。忌連作。
秋菊為長夜日植物,在每天14.5小時的長日照下進行莖葉營養生長,每天12小時以上的黑暗與100攝氏度的夜溫則適於花芽發育。但品種不同對日照的反應也不同。
Ⅶ 盆栽菊花怎樣養
盆栽菊花養殖方法:
1、土壤:盆栽養殖菊花的時候,應該挑選好比較適宜的土壤,它適合在透氣、排水能力好的土質中生長。可以將園土、河沙和腐殖質進行配製,在使用前最好是先消毒。
2、光照:相對來說,它是比較適合在短日照的環境下生長,因此養殖期間每天適當的見見陽光就行,不要被強烈的日光暴曬。在室內養護,要放在窗檯上邊養殖。
3、水分:在給菊花澆水的時候,一定要根據土壤的乾燥狀態澆水,土壤微濕就可以。夏季高溫季節會加快水分蒸發,可一天澆水1-2次,雨季應注意遮雨,防止花盆裡有積水產生。
Ⅷ 菊花的種植方法
菊花的種植方法:
1、播種繁殖
首先我們要採集它的種子,這件事情通常在10到12月份進行。將採集的種子保存,等來年春天再進行播種,播種的時候通常在室內的進行。播種之前,首先要選擇土壤,土一般用比較疏鬆的,要先將土壤消毒。
把種子種進土裡之後,蓋上一層薄土,不蓋土也可以,之後再在上面鋪一層保鮮膜以保持濕度,注意要在薄膜上戳出幾個小孔。把它放到20到25攝氏度的溫度下,大概半個月左右就出芽。等長出2到3片葉子的時候,就可以去掉薄膜,讓它漸漸接受光的照射。但是不能放到太陽下曬。等小苗長出5到6片葉子的時候就可以植入到盆子里了。
Ⅸ 地栽菊花怎樣上盆
菊花地栽有管理簡便,生長勢強等優點。因此,廣為專業栽培稈所採用。然而,由於上盆不當使植抹受損,導致叫片枯萎、開花不良等現象發生,從而影響觀賞。在嚴重時,甚至造成植株死亡。下面談談給地栽菊花上盆應該注意的幾個方面。
斷根:地栽菊花,特別是植棟較大的地栽菊花,可以在起坨前一周時先用花鏟或鐵鍬鏟斷半圈根。這樣在起坨後植株根系功能易於恢復,緩苗更快。
假植:已經起坨的菊花,需放在蔭棚下假植,也就是屯棵3天左右。注意在操作時要輕拿輕放,以免弄散土坨。經過假植的地栽菊花根部傷口癒合迅速,在上盆後能夠很快恢復正常生長。
遮蔭:在上盆後,進行遮蔭是防止菊花葉片枯萎死亡的關鍵。出為這樣可以減弱葉片蒸騰作用,增加根系吸水速率。使菊花地上部需水多與地下部供水少的矛盾得以緩解。
噴水:有些花卉栽培者看到上了盆的菊花一打蔫就往花盆裡大量灌水,企圖扭轉這種局面。其實,這樣並不如採用每天往菊花葉片上噴水數次的供水方法好。此時盆土含水量大,容易造成菊花根系腐爛。
停肥:為了保證地栽菊花在上盆後及早使用,停止迫肥持別重要。否則,要是給根部傷口尚未長好的菊花施肥,尤其是追施了濃度較高的液體肥料。植株的生長就會趨於停止.顯得沒精打采、半死不活,最後常常造成上盆地栽菊花迅速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