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胎位如何糾正
你好,胎位不正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做胎位糾正。糾正的主要方法有:胸膝卧式。 在孕7個月前胎位不正,只要加強觀察便可。因為宮內羊水較多,胎兒有活動餘地,會自行糾正胎位。若孕7個月以後胎位仍不正,便要糾正了。 孕婦可用胸膝卧式。要領是解盡小便,放鬆褲帶,跪在鋪著棉絮的硬板床上,雙手前臂伸直,胸部盡量與床貼緊,臀部上翹,大腿與小腿成直角。如此每日兩次,開始時每次3-5分鍾,以後增至每次10-15分鍾。胸膝卧位可使胎臀退出盆腔,增加胎頭轉為頭位機會。 在寶寶還沒有入盆之前,是會有頂住胃的感覺的。等寶寶胎位糾正過來,一般情況都會在臨產前轉為頭位的。一定要定期做產前檢查和學會自我監護。
⑵ 胎位不正如何糾正視頻
如果你要順產,你檢查的醫生會幫你糾正 如果你剖腹產就沒什麼影響
⑶ 如何糾正胎位
羊水中的胎兒,由於頭比身體重,所以胎兒呈頭下臀上的姿勢。正常的胎位是胎頭俯曲,枕骨在前,叫枕前位;胎兒橫卧在宮腔,稱橫位;臀在下方,坐在宮腔里,叫臀位。橫位和臀位,都是胎位不正。即使胎頭向下,但胎頭由俯曲變為仰伸或枕骨在後方,也是胎位不正。
胎頭不正,要設法糾正。糾正的主要方法有:胸膝卧式。
在孕7個月前胎位不正,只要加強觀察便可。因為宮內羊水較多,胎兒有活動餘地,會自行糾正胎位。若孕7個月以後胎位仍不正,便要糾正了。
孕婦可用胸膝卧式。要領是解盡小便,放鬆褲帶,跪在鋪著棉絮的硬板床上,雙手前臂伸直,胸部盡量與床貼緊,臀部上翹,大腿與小腿成直角。如此每日兩次,開始時每次3-5分鍾,以後增至每次10-15分鍾。胸膝卧位可使胎臀退出盆腔,增加胎頭轉為頭位機會。
⑷ 孕媽媽後期胎位不正,怎麼糾正胎位不正這幾種方法很重要
一、枕前位是最佳胎位
寶寶在媽媽子宮中的時候是浸泡在羊水中的,因為胎兒的頭部較大,因此在子宮中一般都是呈現著頭朝下倒立的姿勢。一般情況下在進行產檢的時候你都會發現寶寶頭部自然豎立,蜷曲著身體與媽媽面對面依偎,這個姿勢就是正常的枕前位了。枕前位的媽媽一般情況下都能夠自然分娩。
不過要是寶寶是枕後位、臀位、橫位、斜位等等,就是傳統意義上的胎位不正了,或許會造成分娩困難。因此,准媽媽如果在產檢時發現胎位不正,一定要及時糾正,這樣才能確保日後順產。
⑸ 糾正胎位不正的方法
胎位不正在不同的孕周有不同的發生來率,如懷孕5個月,有33%的幾率發生胎位不正,懷孕8個月時約8.8%的幾率發生胎位不正,懷孕9個月時約有5%的幾率發生胎位不正,說明約九成的胎位不正會自動轉正。胎位不正在孕7個月前無需糾正,如果孕30-32周後發生胎位不正,這時該糾正。
糾正前要做B超檢查,排除有無臍帶纏繞自,若無臍帶纏繞,可選擇三種糾正方法。第一種是膝胸卧位,孕婦可在家練習。第二種是激光照射至陰穴或艾灸至陰穴,第三種是外倒轉術,這兩種方法須在醫院完成。這三種方法會有一定的風險,可能會出現胎盤早剝、胎膜早破、臍帶纏繞等情況。矯正胎位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不能自作主張,矯正一段時間需及時到醫院檢查,隨時觀察胎位的變化。當然遇到持續性胎位不能糾正,應由產科醫生進行評估,決定分娩方式。
⑹ 怎樣糾正胎位不正
胎位不正怎麼糾正 孕婦可嘗試6種方法 核心提示:孕婦發現胎位不正怎麼糾正?有6種日常小方法可以幫助孕婦糾正胎位不正的問題。食療法、運動法以及醫學療法,只要胎位不正的孕婦多加堅持,不正的胎位是可以在分娩前糾正的。 孕婦發現胎位不正怎麼糾正?有6種日常小方法可以幫助孕婦糾正胎位不正的問題。食療法、運動法以及醫學療法,只要胎位不正的孕婦多加堅持,不正的胎位是可以在分娩前糾正的。 胎位不正糾正6大方法 1 飲水療法 每小時飲1碗水(500〜800毫升),每天10碗,連飲3天後休息3天,檢查胎位是否糾正。 2 胸膝卧式轉胎 孕媽咪解盡小便,放鬆褲帶,跪在鋪有軟物的硬板床上,頭貼床上,側向一方,雙手前臂伸直置於頭的兩側,胸部盡量與床貼緊,臀部抬高,大腿與小腿成直角。如此每日兩次,開始時每次3~5分鍾,以後增至每次10~15分鍾,胸膝卧位可使胎臀退出盆腔,增加胎頭轉為頭位的機會。而膝胸卧位對於肥胖或有並發症、合並症的孕媽咪仍是個不小的負擔,有人主張採用臀高頭低位的睡姿促進胎位轉變,但孕媽咪會有很大的不適。 3 激光轉胎 用激光照射孕媽咪的至陰穴,每日一次,每次10分鍾。 4 中葯自療法 方一:車前子烘乾研成粉9克,溫水吞服。1周後復查,未轉胎,再服1次。最多服3次。 方二:蘇葉、黃苓各6克。水煎服,每日1劑,1周後復查。 方三:當歸、黃芪、黨參、白術、白芍、川斷、枳殼、熟地、甘草各10克、川芎6克,每日1副,分2次煎服,1周後復查。 方四:艾灸轉胎。孕媽咪取半卧或取坐位,或做胸膝卧位時,解松褲帶,排空小便,同時灸雙側至陰穴(小足趾外側)。每日艾灸1~2次,每次15分鍾。 5 醫生做外倒轉術 將腹部子宮底部摸到的胎頭,朝胎兒俯屈的方向回轉腹側,把胎頭推下去,同時將臀部推上來,用手工方法逐漸一點一點地加以糾正。以後於胎兒頸部兩側墊軟墊子,腹部纏浴巾或棉布,將胎兒固定為頭位,待胎頭銜接後解除。但這一方法需要有一定的條件和要求,而且要由有經驗的醫師酌情進行,不可強行倒轉,以免發生意外,該法目前很少應用。 6 醫生做內倒轉術 此法只用於一些緊急情況下的胎位不正,如雙胎的第二胎、無條件剖宮產和拒絕剖宮產的胎位不正。這一方法同樣需要有條件的,不是任何情況都能做,對母嬰損害大,寶貝死亡率也高,對醫師的技術要求也很高。
⑺ 怎麼糾正胎位
胎位不正最合適的糾正時間為孕30~32周。採用胸膝卧位: 孕媽媽跪在床上,採取跪伏姿勢,兩手貼住床面,雙腿分開與肩同寬。胸與肩盡量貼近床面,臉偏向一側。雙膝彎曲,大腿與地面垂直。維持此姿勢約兩分鍾,慢慢適應後可逐漸增加至5—10分鍾,每日做兩至三次。校正胎位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不能自作主張。進行胎兒校正一段時間後,一定要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隨時觀察胎位的變化。妊娠超過34周的准媽媽要慎用校正胎位的方法。
⑻ 糾正胎位的方法
懷孕7個月前若發現胎位不正,一般不必做特別處理,因這時胎兒小,羊水相對較多,胎兒在宮內移動度大,還在變化之中。如妊娠7個月後胎頭仍未向下,也就是說臀位、橫位、足位時,應予以矯正,方法如下:
1.膝胸卧位,排空小便,解松腰帶,小腿與頭和上肢緊貼床面,臀部抬高,使大腿與床面垂直,這種體位保持15分鍾,然後再側卧30分鍾。每天早、晚各做一次,連續做7天。
2.橋式卧位 用棉被或棉墊將臀部墊高30~35厘米,孕婦仰卧,將腰置於墊上。據說這種方法比膝胸卧位效果好。每天只做1次,每次10~15分鍾,持續1周。
3.大多數胎位不正的胎兒用以上方法都能矯正為正常胎位。也可請醫生在腹部按摩幫助胎兒轉位,即使轉不到正常胎位也別緊張,必要時可做剖宮產。
⑼ 如何糾正胎位不正
如果是在懷孕30周以前出現的胎位不正有異常,不需要特殊處理,可以自行恢復到正常胎位。如果是在懷孕30周以後出現的胎位不正,需要做胸膝卧位或者艾炙至陰穴的方法來調整胎位。如果最後臨產時仍然胎位不正,需要進行剖腹產手術終止妊娠。
⑽ 如何校正胎位有沒有什麼特別注意的
大約有百分之三的准媽媽可能在懷孕九個月時被診斷為胎位不正。胎位不正,該怎麼辦? 張太太懷孕30周。最近一次做B超後,醫生告知她胎位不正,胎兒呈臀位,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坐胎」,這使原本打算自然分娩的張太太不免緊張起來,心中充滿了不少疑惑:臀位能變成頭位嗎?我一定需要剖宮產嗎? 什麼是胎位不正 胎位,通俗地說就是指胎兒在子宮內的位置。 正常的胎位應該是胎頭俯曲,枕骨在前,分娩時頭部最先伸入骨盆,醫學上稱之為「頭先露」。這種胎位在分娩時一般比較順利。 而至於那些身體其它部位(如臀、腳、腿部甚至手臂)朝下,這種狀況就屬於胎位不正。在異常胎位中,臀先露(即臀部朝下)的比例最高。有些胎兒雖然也是頭部朝下,但胎頭由俯曲變為仰伸或枕骨在後方,廣義上說也屬於胎位不正。 這些不正常的胎位,等於在孕婦的分娩通道中設置了障礙,因而容易導致產婦難產。 在懷孕8個月之前,胎位不正是頗為常見的現象,准媽媽們無須過於擔心。隨著孕周的增加,多數胎位不正的胎兒會自動轉位成正常,胎頭在下的產位。在產科的處理方面,一般是以九個月(36周)懷孕仍為胎位不正的,才確定診斷。當准媽媽在懷孕九個月時確診為胎位不正的,就必須與醫師討論採用何種分娩方式作為最佳的選擇。 引起胎位不正的原因 (1)羊水過多、經產婦腹壁鬆弛等,使胎兒在宮腔內的活動范圍過大。 (2)子宮畸形、胎兒畸形、多胎、羊水過少等,使胎兒在宮腔內的活動范圍過小。 (3)骨盆狹窄、前置胎盤、巨大胎兒等,使胎頭銜接受阻。 如何矯正胎位 胎位不正在不同的懷孕周數有不同的發生率。在懷孕五個月時,約有33%的胎兒是屬於胎位不正的;而在八個月時,胎位不正的發生率下降至8.8%;到了懷孕九個月時,只有5%左右的孕婦被診斷為胎位不正。這表示,在懷孕中期發現胎位不正的胎兒,大多會在足月時轉變成為正常的胎位。 通常,在孕7個月前發現的胎位不正,只要加強觀察即可。因為在妊娠30周前,胎兒相對子宮來說還小,而且母親宮內羊水較多,胎兒有活動的餘地,會自行糾正胎位,在孕30周後大多能自然轉為「頭位」。然而一般而言,若在妊娠30-34周還是胎位不正時,就需要矯正了。 在孕期,胎位不正不會對母兒帶來不良影響,但它是造成難產的常見因素之一。不過現代醫學完全有辦法進行處理。下文以最常見的臀位為例來介紹一些產科矯正方法。 膝胸卧位操糾正 孕婦排空膀胱,松解腰帶,在硬板床上,俯撐,膝著床,臀部高舉,大腿和床垂直,胸部要盡量接近床面。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做l5分鍾,連續做1周。然後去醫院復查。 醫生為孕婦施行「轉向」 如果在孕32周-34周時,胎兒仍未轉向,醫生就要考慮為孕婦實行外轉胎位術,讓胎兒翻轉,使孕婦能順利分娩。 羊水量適中、胎兒的背部在兩側、產婦體重適中,而且胎兒臀部並未進入骨盆深部等條件下,才適宜施行外轉術。進行人工外轉胎位時,醫生通常會給予孕婦以子宮放鬆的葯物,然後由醫生在B超監測下行外轉胎位術。 值得注意的是,外轉胎位術有一定的風險性。操作時,會導致臍帶纏繞或胎盤早剝。因此,在科學技術發達、有條件做剖宮產的地區,這個方法並不流行。 胎位不正的針灸治療法 針對胎位不正,我國有針灸治療的成功先例。用針刺至陰穴,治療胎位不正,每日1次,每次l5~20分鍾,5次為一療程,適用於婦科檢查診斷為臀位、橫位、斜位的孕婦。 胎位不正情況下的分娩 胎位不正的孕婦,可能自然分娩嗎? 胎位不正的孕婦,並非100%不能經陰道分娩。 單臀位(即胎兒臀部朝下,雙髖關節屈曲,雙膝關節伸直)的孕婦,如骨盆腔寬大,且胎兒體重在3500克以下,仍然可以考慮經陰道分娩。必須特別注意:由於胎兒的臀部通常比頭部要小,所以下降可能較快,但仍存在頭部分娩困難,引起胎兒損傷(如顱內出血、臂叢神經損傷、新生兒窒息等)的危險,因此,醫生常在胎臀自然娩出到臍部時,實行臀助產術。若有任何產程延長,則必須及早剖宮生產。 胎兒盤膝坐、單腿或雙腿直立的臀位不適宜陰道分娩,否則易導致在產程中臍帶脫垂,引起胎兒缺氧,甚至導致死胎。對於這樣的胎位,一般以剖宮產終止妊娠。孕婦需要在胎兒足月前後住院待產。 有些因胎頭旋轉或俯曲不良而引起的胎位異常,如持續性枕橫(後)位、面先露、高直位、前不均傾位等,均在分娩中才會被發現。臨床醫生會根據產婦骨盆、胎位、胎兒大小等情況來綜合考慮繼續分娩的方式,必要時須實施緊急剖宮產。 胎兒身體其它部位先露所引起的胎位不正,如肩先露、復合先露等,常見於腹壁鬆弛的經產婦或骨盆狹窄者,經陰道分娩的危險性更大,甚至會引起死胎或孕婦子宮破裂。對於這樣的孕婦,現代醫學一般用剖宮產終止妊娠。 分娩前,胎位仍有轉正機會 雖然產科方面一般是在懷孕九個月時診斷確定胎位不正,但仍有極少數產婦在臨盆前仍有胎位改變的機會。國內第一位水中分娩的媽媽馬楠,她就是在分娩前一刻才由醫生將胎位轉正的。 多數臀位媽媽選擇剖宮產 一般而言,在妊娠32-34周還是胎位不正的孕婦,就應該決定 (一)實行人工外轉胎位法; (二)自然臀位生產; (三)直接剖宮產。在過去的十年,我國各大醫院的臀位助產手術漸漸被剖宮產所取代,多數媽媽也更願意以這種比較安全的方式來迎接自己的寶寶出生。 張太太是位打算經陰道分娩的勇敢媽媽。面對這個特殊情況,不妨先在醫師的指導下,堅持胎位矯正,若胎位能轉為頭位,那就再好不過了。如果到孕34周,胎位仍為臀位,則不必再進行矯正,但也不用著急。等到孕36周再復查一次B超了解臀位的類型。如為單臀位,張太太可嘗試經臀位助產分娩;如果是其他類型的臀位,張太太就不可再固執了,她最好在孕37周左右時住院,並做好剖宮產的准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