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帝企鵝愛干什麼
南極企鵝喜歡群棲,一群有幾百隻,幾千隻,上萬只,最多者甚至達10~20多萬只。在南極大陸的冰架上,或在南極周圍海面的海冰和浮冰上,經常可以看到成群結隊的企鵝聚集的盛況。有時,它們排著整齊的隊伍,面朝一個方向齊步走,好像一支訓練有素的儀仗隊,在等待和歡迎遠方來客;有時它們排成距離、間隔相等的方隊,如同團體操表演的運動員,陣勢十分整齊壯觀。
帝企鵝是群居動物,無論是覓食和築巢都聚集成群體。在惡劣天氣里企鵝們擠在一起互相保護。全年大部分時間都活躍在築巢區和海洋的覓食區之間。從1月到3月,帝企鵝擴散到海洋,旅遊和覓食。據估計,至少有25萬只帝企鵝,分布到多達40個獨立的南極地區。
生活在寒冷的南極冰層上的皇企鵝,顛倒了傳統養育後代的角色。雌性皇企鵝在冬天的繁殖季節產下一枚卵後,會為了到海里尋找食物,選擇離開自己的孩子。於是給寶貴的卵取暖的重擔就落在了雄性皇企鵝的肩上,確切地說是它們的腳上。
皇企鵝爸爸把卵放在腳面上,用長滿羽毛的皮膚(即育子囊)覆蓋住卵,給它們取暖、保護它們。在為期兩個月的孵化過程中,雄皇企鵝不僅幾乎不吃任何東西,而且要設法忍受南極惡劣的環境。小企鵝孵化出來後,雄企鵝利用食道的腺體里分泌的乳汁喂養後代。等到雌企鵝帶著大量食物返回來、開始 把食物反芻給小企鵝吃時,雄企鵝才選擇離開,到海里尋找食物填飽肚子。
B. 帝企鵝的習性
習性:
帝企鵝是群居性動物,飲食和居住都由很多個體聚集在一起。
每當惡劣的氣候來臨,它們會擠在一起,防風禦寒,以獲得最大的保護。
帝企鵝活動時間不固定,白天夜晚都有可能,帝企鵝的活動區域主要有兩處,一處為飲食區,一處為居住或繁殖區,在大洋中,它們常年往來於這兩個區域。
僅在每年的1月到3月,帝企鵝會分散到大洋中,分成小群進行捕食。
帝企鵝可以潛入水底150至250米,最深的潛水記錄甚至可達565米。在水下,它們最長能屏住呼吸20分鍾。
它們的遊行速度為時速6到9千米,爆發速度可達到時速19千米。
它們常用的一種捕食方法是潛入水底50米左右,然後在那裡的浮冰下表面捕食貼近冰面遊行的南極魚(Pagothenia borchgrevinki),一般捕食五六次後再浮出水面進行呼吸。

(2)帝企鵝訓練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帝企鵝的棲息環境:
南極是地球盡頭都是冰凍大陸,由於氣候極端惡劣,只有最耐寒的動植物能在那兒生存,其中以帝企鵝最令人嘆為觀止,它們居住在橫貫南極的山脈,羅斯海、羅斯冰棚的交接處,那裡是飽受寒風摧殘的科茲岬。
在短暫的夏季,野生動物群集科茲岬,海鳥在海中飽餐之後,聚集在解凍的大地孵卵。
體型較小的阿德利企鵝在夏季來到此地,它們好像總是吃不飽。等到夏季結束,阿德利企鵝因飽食魚、烏賊等,小而結實的身體愈加豐滿。
C. 《帝企鵝日記》觀後感
觀《帝企鵝日記》有感
企鵝是一群遠離人類視線的種群,它們在極其苛刻的自然環境中堅韌挺拔,成為所有物種的楷模之一。它們節約能量,不僅可以根據周圍環境調節自身體溫,還會在極凍時刻動用集體的溫度取暖降耗;它們清醒忍耐,風雪阻隔不了方向,絕食不會讓身體頹敗;它們的繁衍模式特立獨行,配偶間分工周密,最寒冷的季節一樣要孕育生命;它們有敏感的辨音能力,小企鵝可以在咶噪的同類叫聲中輕松分辨出自己的父母;它們忠誠寬容,哺乳期絕對忠於對方,甚至為了孩子不再關心各自的領地。《帝企鵝日記》就是一部非常真實反映企鵝生活的紀錄片。
《帝企鵝日記》是法國呂克•雅克導演的一部有關企鵝的紀錄片。主要內容是:當雌雄企鵝戀愛過後,企鵝媽媽孕育並誕下小企鵝蛋。為了讓小企鵝有足夠的食糧,企鵝媽媽將企鵝蛋交託企鵝爸爸保護,自己則遠赴他方覓食。另一邊廂,企鵝爸爸為了保護小企鵝蛋,與它形影不離,四個月內不能出外覓食。他們會輪流工作,直到小企鵝長大,一群皇帝企鵝又再次長征,待下一年繼續另一個新的旅程。
相信你看過之後一定會有很深的感觸。在如此寒冷的條件下,有一群生命在那裡生活、繁衍。大自然總是無情地考驗著他們的生命力,但它們卻依然堅強地生存著,在那裡養兒育女。
在孵蛋的近2個多月里,雄企鵝們始終屹立在茫茫冰原上,不論是冬天零下80℃的寒冷,還是暴風雪,它們都盡力保護著每一個新生命。有的企鵝爸爸沒有經驗,剛生下來的企鵝蛋僅僅在風雪中暴露一霎那就會開裂,蛋內的生命也隨之消失,這無疑對企鵝父母都是一次沉重的打擊。
影片中的雌企鵝搶小企鵝的片段令我記憶十分深刻。喪失了孩子的雌企鵝,心裡一定悲痛欲絕。失去了自己孩子的企鵝媽媽,搶奪他人子女的做法令我動容。可見每一位父母都是深深愛著自己的孩子。企鵝父母輪流照看孩子,費盡千辛萬苦,挨幾個月的餓,只是為了自己的孩子。資料顯示,每一隻雌企鵝產完蛋之後,體重將會減少三分之一。這種愛能不深深打動每一個人嗎?
如同本片英文版本中摩根•弗里曼所作的旁白一樣,它們也許就好似我們人類,卻又不像我們人類。在我們眼中,帝企鵝的群體是那麼美好,嚴酷的氣候中,讓人類動容的愛情、親情和友情曼妙綻放。是的,可憐天下父母心!我們的父母也像帝企鵝父母一樣,時時刻刻為子女著想。我們應該孝敬父母,報答它們的養育之恩!
D. 帝企鵝的生活習性

帝企鵝(學名:Aptenodytesforsteri):也稱皇帝企鵝,是企鵝家族中個體最大的物種,一般身高在90厘米以上,最大可達到120厘米,體重可達50千克。其形態特徵是脖子底下有一片橙黃色羽毛,向下逐漸變淡,耳朵後部最深。全身色澤協調。頸部為淡黃色,耳朵的羽毛鮮黃橘色,腹部乳白色,背部及鰭狀肢則是黑色,鳥喙的下方是鮮桔色。帝企鵝在南極嚴寒的冬季冰上繁殖後代,雌企鵝每次產1枚蛋,雄企鵝孵蛋。雄帝企鵝雙腿和腹部下方之間有一塊布滿血管的紫色皮膚的育兒袋,能讓蛋在環境溫度低達零下40攝氏度的低溫中保持在舒適的36攝氏度。
群居性動物。每當惡劣的氣候來臨,它們會擠在一起防風禦寒。可以潛入水底150至500米,最深的潛水記錄甚至可達565米。主要以甲殼類動物為食,偶爾也捕食小魚和烏賊。唯一一種在南極洲的冬季進行繁殖的企鵝。在南極以及周圍島嶼都有分布。
E. 帝企鵝為什麼不會搞混
肯定不會搞混的,因為第企鵝的話有那種獨特的氣質,然後他那個人群當中一眼就能看出是他。
F. 有關企鵝的知識
南極企鵝是世界上最具風度的動物。它們屬於鳥類,卻不會飛,常常邁著紳士般的方步,行走在零下60℃的冰天雪地里。
企鵝是卵生動物,雄性企鵝一次只產一個蛋。但持續6周的孵化任務卻是由雄企鵝承擔。它的腹部猶如一隻34℃的保溫箱,不用擔心企鵝蛋在這里會凍壞。在這期間企鵝爸爸要忍機挨餓,為了寶寶,它不能跳到海里捕魚充飢,全部能量都是從體內貯存的脂肪中攝取的。誰能不說它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父親」呢?
那麼企鵝媽媽這時去干什麼了?她去儲存嬰兒的食品。她在較溫暖、多魚的海水中游來游擊,吞下許多魚,在體內形成一層厚厚的脂肪。在小企鵝破殼而出之前,媽媽便會憑著一種時間上的宜覺趕回嬰兒身邊。媽媽的肚子貯存著許多半消化的魚,為企鵝寶寶准備好了食品。
全球約有250萬只企鵝,共有18個品種。這些動物很通人性,它們實行一夫一妻制,並且終生廝守,永遠忠誠。它們之間的交流方式是通過聲音,例如,嘎嘎叫表示高興,呻吟表示飯後閑聊,尖中聲表示警告等。成年企鵝一般高1.2米,重30千克為了抵禦嚴寒,一隻企鵝每天要吃60千克魚。小企鵝一歲時便可下海游泳,企鵝的壽命一般為7-15年。
企鵝是南極洲最出色的潛泳者。盡管走起路來拐播搖擺,但在水中,它們的腳是「發動機」能潛入水中5O0米,速度為每小時25千米。由於它們有兩只氣囊,潛水時間可長達20分鍾。它們的羽毛堅硬、光滑,就像一件潛水衣。
企鵝主要生活在南極洲,如果寒流襲擊,它們便合緊緊地擠靠在一起,遠遠看去,就像一張黑色的地毯。正是由於這種集體精神,它們才被看作是非常聰明的動物。
不怕冷的企鵝在南極大陸周圍冰冷的海水中,可以暫停呼吸在水下呆上一刻種,有時下潛深度甚至可達500米,每天它們可以這樣潛水上百次,而身體卻絲毫無損。
企鵝有著令人吃驚的調節新陳代謝的能力。整個身體只有必不可少的部位在起作用,其他部分的代謝都很平緩。科學家們給生活在南極洲和非洲之間水域中的10來種企鵝裝上感測器,他們從中得到了一些非常令人吃驚的數字。企鵝正常的體溫為38℃它,下潛後它的腹部體溫下降到11℃,而它的胃部體溫卻仍然維持在30℃以上。企鵝吞食的魚是很冷的(只有4—5℃,這導致了它體溫的下降,而它的胃部溫度卻保持不變,迄今人們無法對此作出圓滿的解釋。
負責該項工作的研究人員解釋說:「此謎另有它解:那就是同潛水有關的條件反射性的體溫降低。企鵝的肌體組織好像十分完美地使用自己的能量,它用血液來協調身體活動的各個部分:大腦、心臟、產生推力的肌肉等,與此同時,其他組織的活動則十分平緩,因此這些組織產生的能量較少,溫度也自然較低。」這位研究人員接著說,「這種現象已經眾所周知了。例如,在冬眠的早獺身上也可以觀察到這種現象。但是和這種耐睡的哺乳動物相反,企鵝卻十分活躍。每次潛水過後,它回到水面休息一分鍾,然後又潛到水下捕魚。它在10來個小時內不斷重復這種動作,每天可以做上百次。」
G. 為什麼野生帝企鵝比飼養帝企鵝壽命短
因為人工飼養環境下食物充足。環境穩定。沒有惡劣的氣候。也沒有捕食者。有疾病的話可能還有飼養者加以治療。
H. 為什麼人工養的帝企鵝比野生的壽命長
在南極的夏季,帝企鵝主要生活在海上,它們在水中捕食、游泳、嬉戲,一方面把身體鍛煉得棒棒的,一方面吃飽喝足,養精蓄銳,迎接冬季繁殖季節的到來。
帝企鵝是群居性動物,飲食和居住都由很多個體聚集在一起。每當惡劣的氣候來臨,它們會擠在一起,防風禦寒,以獲得最大的保護。帝企鵝活動時間不固定,白天夜晚都有可能,帝企鵝的活動區域主要有兩處,一處為飲食區,一處為居住或繁殖區,在大洋中,它們常年往來於這兩個區域。僅在每年的1月到3月,帝企鵝會分散到大洋中,分成小群進行捕食。
帝企鵝可以潛入水底150至250米,最深的潛水記錄甚至可達565米。在水下,它們最長能屏住呼吸20分鍾。它們的遊行速度為時速6到9千米,爆發速度可達到時速19千米。它們常用的一種捕食方法是潛入水底50米左右,然後在那裡的浮冰下表面捕食貼近冰面遊行的南極魚(Pagothenia borchgrevinki),一般捕食五六次後再浮出水面進行呼吸。
水下的帝企鵝
在陸地上,帝企鵝或是靠雙腳搖搖擺擺地行走,或是用腹部緊貼冰面滑行,在南極的冬季來臨之前,一般每年的3月至4月間,成年帝企鵝要在南極浮冰區走出50至120千米,搬至居住區生活。為了抵抗寒冷,帝企鵝經常要10隻至100隻擠成一團,外圈的帝企鵝面朝圈裡,整個企鵝群緩慢地向前行進。
飛翔的帝企鵝
帝企鵝主要以甲殼類動物為食,偶爾也捕食小魚和烏賊。它是唯一一種在南極洲的冬季進行繁殖的企鵝。在野生環境,帝企鵝壽命一般在20年左右,個別壽命可達40年。在野外,帝企鵝的主要天敵包括南極巨海燕、豹海豹、逆戟鯨、賊鷗和鯊魚。此外雪地流浪犬和它們的後代在被清除出南極之前,也是帝企鵝的一大天敵。
I. 急啊!企鵝生存的本領
生存於南極洲種類不多的生物,有著奇特的環境適應能力。主要表現在耐黑暗、抗低溫、耐高鹽、抗乾燥等方面。在漫長的極夜裡,南極洲的生物主要通過變換自身的顏色、改變代謝方式、休眠等辦法求得生存。
J. 企鵝的生活習性
生活習性:
1.企鵝以海洋浮游動物,主要是南極磷蝦為食,有時也捕食一些腕足類、烏賊和小魚。企鵝的胃口不錯,每隻企鵝每天平均能吃0.75公斤食物,主要是南極磷蝦。
2.企鵝的性情憨厚、大方,十分逗人。盡管企鵝的外表氣度不凡,顯得有點高傲,甚至盛氣凌人,但是,當人們靠近它們時,它們並不望人而逃,有時好像若無其事,有時好像羞羞答答,不知所措,有時又東張西望,交頭接耳,唧唧喳喳。
3.企鵝能在水中靈活而又輕松地游動,但是這種能力或許抵消了它們飛行的能力。企鵝游泳的速度非常快,皇帝企鵝一小時可游約十公里,白頂企鵝則有一小時游三十六公里的紀錄,是所有鳥類中游得最快的。
4.通常隨著翅膀在企鵝潛水時變得越來越高效,它們的飛行能力就變得越來越弱。在某一時刻,飛行就變得非常費力,因此最好的選擇就是放棄飛行,而且讓翅膀縮小成為鰭狀肢。

(10)帝企鵝訓練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企鵝的棲息地因種類和分布區域的不同而異,帝企鵝喜歡在冰架和海冰上棲息;阿德雷和金圖企鵝既可以在海冰上,又可以在無冰區的露岩上生活;在亞南極的企鵝,大都喜歡在無冰區的岩石上棲息,並常用石塊築巢。
當企鵝入群和離群時,常有種種表演和鳴叫。求偶配對時,常有求偶鳴叫,鳴聲在兩性之間有二態性。合恩角企鵝鳴聲似驢鳴。到繁殖季節,帝企鵝能找到舊巢及舊配偶。除帝企鵝只由雄鳥擔任外,所有種都由兩性孵卵。在交配時企鵝群中十分熱鬧,鳴聲聒耳,到孵卵時則一片寂靜。
參考資料:網路-企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