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影拍攝手法
1、麥格芬手法是一種電影的表現形式,它表示某人或物並不存在,但它卻是故事發展的重要線索,是希區柯克最常用的一種電影表現手法。比如《房客》中的復仇者、《蝴蝶夢》中的麗貝卡、《迷魂記》中的瑪德琳。有時又利用虛化的事件,比如《後窗》中的推銷員謀殺案。
2、蒙太奇(法語:Montage)是音譯的外來語,原為建築學術語,意為構成、裝配。經常用於三種藝術領域,可解釋為有意涵的時空人為地拼貼剪輯手法。最早被延伸到電影藝術中,後來逐漸在視覺藝術等衍生領域被廣為運用,包括室內設計和藝術塗料領域。
3、長鏡頭是一種拍攝手法,它相對於蒙太奇拍攝方法。 這里的「長鏡頭」,指的不是實體鏡頭外觀的長短或是焦距,也不是攝影鏡頭距離拍攝物的遠近,而是拍攝之開機點與關機點的時間距,也就是影片的片段的長短。
長鏡頭並沒有絕對的標准,是相對而言較長的單一鏡頭。通常用來表達導演的特定構想和審美情趣,例如文場戲的演員內心描寫、武打場面的真功夫等。

(1)手機天空之鏡的拍攝方法擴展閱讀:
立體電影拍攝技術特指用兩台攝影機同時以一定間距和夾角來記錄影像的方式。
立體特效可採用正投、背投,平面、環幕,主動、被動等多種實現方式。
目前大多數立體電影製作還停留在電腦三維的虛擬繪制狀態,實拍因為兩台攝影機雲台的同步對焦,同步變焦,同步角度調整需要幾個人同時同步作業,非常難以協調,這也是觀眾最終在電影熒幕上看立體效果時間長會導致雙眼疲勞和難受的原因.此問題目前已有得到有效解決,甚至在後期剪輯時也可以校正。
㈡ 想去和男朋友一起去青海旅遊,有什麼景點介紹的
一、青海湖區景觀帶
主要景點有:青海湖,茶卡鹽湖,巴隆國家狩獵場,察爾汗鹽湖,萬丈鹽橋,外星人遺址。
青海湖:中國最大的內陸湖、鹹水湖。青海湖附近的景區沿著青海湖分布,以原子城(西海鎮)開始,主要景點有:日月山、沙島、151基地(二郎劍景區)、鳥島、金銀灘草原,其中沙島、金銀灘草原有沙灘摩托車、滑沙、滑翔傘、射箭等等項目。青海湖很大,被圈起來的景區只是小部分,小提示:在青海湖的馬路邊有圍欄的,那是私人承包的范圍,一般要收費的,交費5-20元/人即可走到湖邊。
茶卡鹽湖
巴隆國家狩獵場:都蘭縣境內建的巴隆國際狩獵場。其所處的獨特的地理位置、豐富的動物狩獵資源,吸引了眾多的遊客,凡是青海省各地有的野生動物,這里基本上都有。
㈢ 五個拍攝小技巧
導語: 在日常拍攝中,我們會常常碰到一些拍攝的小問題,或許對於那些有經驗的攝影人來說並不是問題,但是有些情況下,譬如手上缺乏某些器材;或許你是剛剛接觸攝影,對那些拍攝功能依然一知半解,不知道如何去應用。本文將會為大家介紹5個簡單的拍攝小技巧,讓大家可以更開心的享受攝影帶來的樂趣。
1、活用手動白平衡
如何正確獲得自己喜歡的白平衡呢?首先,我們要了解自己的相機是否具備了手動白平衡的選項。就目前來說,只要是數碼單反相機,都是具備手動白平衡功能 的,但另一個色溫白平衡就不是所有入門單反都具備的功能了,只出現在定位較高的單反機身上。不過,隨著技術的發展,現在不少單電相機也具備以上兩個手動白 平衡功能了。
白平衡對了,什麼機身、鏡頭都不“黃”
一般來說,我們遇到最多的問題,往往就是色彩上的不盡人意。例如我們經常說的這個鏡頭偏冷、那個機身偏黃等等,或者是在室內拍攝往往只能拍出昏黃的照片什麼的。其實這些都只是自動白平衡判定沒有合你意,解決方案很簡單,自己來手動白平衡即可。
常見的手動白平衡功能
手動白平衡的模式有兩中種:1、色溫白平衡,2、手動白平衡。手動白平衡設置是相機對拍攝時環境中的白色進行還原,因此使用一張標准白紙就能獲得准確 的色彩表現(但對於霓虹燈等彩色燈,是無法還原成標准白紙的,只有能還原暖光燈之類的日光類燈具進行光色還原)。所以使用手動白平衡的話,就能快速把暖光 環境/冷光環境中的拍攝,還原成標準的5000K標准色溫。補充一下,各品牌的手動白平衡設置方式不一樣,大家在使用之前,要先看懂說明書哦。
色溫白平衡調整
而色溫白平衡是我個人最喜歡使用的手動白平衡模式,因為調節能夠快速簡單的對白平衡進行微調,十分方便。當然,你也可以使用RAW格式拍攝,回家後再對色溫進行更細致的調整,會比相機的調整更為精準。不過這次說的是簡易方法,就先不討論後期了。
手動白平衡 色彩更准確
通過調整白平衡,就能很好的改善室內照片偏暖的問題了。色溫調整地越低,照片會越“冷”(藍調),色溫調整得越高,照片則越“暖”(黃調)。
適當的降低色溫能使天空更藍
如果你希望照片的畫面更加暖或改成更加冷的話,愉快的使用色溫白平衡吧。剛開始使用的時候或許會不習慣,需要調試幾次後才獲得希望得到的效果,但是熟悉之後,你就能輕松的獲得預想中的照片色彩風格了。
最後,除了色溫調節外,白平衡調節還有一個色調上的微調功能,該功能用起來比較麻煩,需要相關的色彩學知識去調整使用,不然就很容易讓照片色彩亂套了。因此,筆者並不推薦初學者使用該功能。
2、手機作照明光源
外接閃光燈
是不是覺得相機在光線不足的情況下拍照,是必須要閃光燈輔助拍攝呢?其實,在實際拍攝中,很多場景是不需要閃光燈的,使用手機上的LED作為照明補光即可。而且手機作為隨身攜帶的東西,自然人人都有的,是一個大眾解決方案。
逆光下常見的毛病:主體黑了
首先,什麼時候該使用除環境光外的照明光源?第一,逆光時。該環境下,由於光從被攝物背後單方向照來,正面卻得不到足夠的光線照明,造成被攝物在畫面中偏暗,背景卻是偏亮的。這種情況下的話,閃光燈(或者反光板)什麼的是必須的,手機LED是不可能對你有幫助的。
陰影環境常見的毛病
第二,被攝物處於陰影環境下。該情況與逆光相似,解決方法除了使用照明的方法外,還能從陰影中走出來。不過,由於這個環境可以製造一些特效,因此,使用照明方案的人在不少。
常見的棚拍配置:棚燈、背景布、柔光傘
第三,棚拍。說到棚拍,我想大家首先想到的是那先高大上的閃光燈吧?其實,在特定的情況下,用手機的LED代替閃光燈也是可以的。至於怎麼做?下面就由筆者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我們先從第一、第二個情況說起。逆光狀態下,由於手機的LED的亮度是玩不過太陽的,因此,如果是逆太陽光的話,大家還是乖乖使用反光板、閃光燈等專業器材吧。(別扔!話沒說完!)但是,如果是在室內拍攝小物品的話,也就是筆者現在想推薦給大家的小物品拍攝手法。
現今的手機LED都能作一般應急照明使用
其實,現在肯把相機當作隨身裝備的人,都是喜愛的攝影的人(T...T,吃個飯還要帶個單反,這不是真愛是啥?)。但是,遇到不好的光線環境時,一般初學者會十分疑惑究竟怎麼拍好。好了,別怕,拿出你的手機,打開LED。
常用的打光角度(圖片來自於網路)
好了,在說怎麼用LED照明之前,我們需要先明白光線角度的應用。中間的藍點比喻為被攝物,黃點為LED照明點,黑點為相機的位置。而不同角度的光線位置所照明的區域不同,帶出來的陰影方向也不同。
正面補光,也就順光和側光,主要是為了令背景偏暗,突出被攝物主題,注意適當調節相機,加減曝光。
背面補光,也就是逆光,為的主要是突出被攝物輪廓和加強畫面陰影,是一種更偏向於營造氛圍的拍攝手法。
手機作為棚拍照明樣片
以上照片使用手機作為棚拍光源進行拍攝。方法很簡單,就是把相機的曝光時間加長,使用小光圈和低感光度進行拍攝,然後使用LED,對著需要“亮”起來的地方照明。照明速度要控制好,不能快門關閉了還沒把該亮起來的地方照完,也不能太快的一閃而過,不然就會容易欠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