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計算方法 > 塔板尺寸計算方法

塔板尺寸計算方法

發布時間:2023-02-14 08:07:08

1. 有效塔板數計算公式

有效塔板數計算公式:Neff=5.54(tR/Wh/2)2或Neff=16(tR/W)2,Neff指減去時間後衡量柱效能的物理量。tR為組分的調整保留時間;W為組分的峰寬(又稱峰底寬),Whn為組分的半高峰寬。

2. 塔板總面積怎麼求公式

1、使用面積×1.3=建築面積,可以利用該公式簡單計算。套內建築面積套內建築面積=套內使用面積(廳、卧、廚、衛、儲凈面積+牆體面積+陽台建築面積)。
2、其套內牆體面積套內牆體面積=1/2共用牆牆體投影面積或=非共用牆牆體水平投影面積。公共分攤面積公共分攤面積=公用建築面積分攤系數×套內建築面積。
3、公用建築面積分攤系數公用建築面積分攤系數=整幢建築物的公用建築面積/整幢建築物的各套套內建築面積之和。

3. 色譜中理論塔板高度和理論塔板數的計算

理論塔板就是在理想狀態下的塔板數,一般實際塔板數要大於理論塔板數。理論塔板高度可能是塔板與塔板之間的高度,高度不可過高,過高加大了塔的高度,過低也不行,氣液相接觸不好

4. 最小塔板高度公式

最佳線速度下的最小理論塔板高度及最高柱效 H=2.48d p, 式中:H理論塔板高度。填料粒徑。 N=L/H。

5. 高效液相色譜中理論塔板數的計算方法

理論塔板數=5.54(保留時間/半高峰寬)2 (2是平方)。

理論塔板數用於定量表示色譜柱的分離效率,N取決於固定相的種類、性質(粒度、粒徑分布等)、填充狀況、柱長、流動相的種類和流速及測定柱效所用物質的性質。如果峰形對稱並符合正態分布,N可近似表示為N=(tR/σ)2=16(tR)2/W =5.54(tR/W1/2)2。

W表示峰寬,σ表示曲線拐點處峰寬的一半,即峰高0.607處峰寬的一半,N為常量時,W隨tR成正比例變化。在一張多組分色譜圖上,如果各組份含量相當,則後洗脫的峰比前面的峰要逐漸加寬,峰高則逐漸降低。

效液相色譜HPLC分析注意事項

用0.2μm濾紙過濾溶劑或流動相,並進行超聲脫氣。

啟動時應採用色譜級水清洗色譜柱,有助於延長色譜柱的使用壽命、檢測器的穩定運行,確保檢測結果的准確性。

通過軟體監視各項讀數,當檢測器檢測到樣品所有峰值,停止運行並設置新的進樣。在下一個樣品分析前,建議留出5-10分鍾,待流動相通過色譜柱,以便清洗之前樣品的殘留物,確認基線穩定後,進行下一次注射。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高效液相色譜、網路-理論塔板數


6. 怎樣計算塔板

♁理論塔板數(theoretical plate number,N)用於定量表示色譜柱的分離效率(簡稱柱效).
N取決於固定相的種類、性質(粒度、粒徑分布等)、填充狀況、柱長、流動相的種類和流速及測定柱效所用物質的性質.如果峰形對稱並符合正態分布,N可近似表示為:
N=(tR/σ)2=16(tR)2/W =5.54(tR/W1/2)2
W:峰寬 ; σ:曲線拐點處峰寬的一半,即峰高0.607處峰寬的一半.
N為常量時,W隨tR成正比例變化.在一張多組分色譜圖上,如果各組份含量相當,則後洗脫的峰比前面的峰要逐漸加寬,峰高則逐漸降低.
用半峰寬計算理論塔板數比用峰寬計算更為方便和常用,因為半峰寬更容易准確測定,尤其是對稍有拖尾的峰.
N與柱長成正比,柱越長,N越大.用N表示柱效時應註明柱長,如果未註明,則表示柱長為1米時的理論塔板數.(一般HPLC柱的N在1000以上.)
若用調整保留時間(tR』)計算理論塔板數,所得值稱為有效理論塔板數(N有效或Neff)=16(tR』/W)2
♁理論塔板高度(theortical plate height,H)每單位柱長的方差.H=.實際應用時往往用柱長L和理論塔板數計算:H=L/N
在實際應用中能達到分離完全就可以了,塔板數超過會增加試驗的時間,試驗效率就會降低.

閱讀全文

與塔板尺寸計算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手機套變白方法是用什麼 瀏覽:298
豐收的季節教學方法 瀏覽:778
如何盈利高的方法 瀏覽:816
六角螺母對角計算方法 瀏覽:735
標准方法查新在哪裡查 瀏覽:804
如何實施推銷接近顧客方法 瀏覽:294
牛仔背帶褲如何穿著使用方法 瀏覽:569
籠養鳥禽流感的治療方法 瀏覽:802
小四鍛煉方法 瀏覽:271
幼兒園如何預防近視的方法 瀏覽:713
混凝土切割片正確安裝方法 瀏覽:403
中葯洗身子的正確方法 瀏覽:297
廚房空氣架安裝方法 瀏覽:660
解決視頻不清晰的方法 瀏覽:214
綉花針的正確方法圖片 瀏覽:822
中束定向訓練方法 瀏覽:346
狗狗用什麼方法清理腸胃 瀏覽:434
寶馬質量問題及解決方法 瀏覽:371
耳後淋巴結腫大治療方法 瀏覽:643
工業二甲酚分析方法 瀏覽: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