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次梁荷載標准值計算
把標准值組合相加。橫載控制和活載控製取不利組合。然後用設計值對構件進行驗算。
次梁在主梁的上部,主要起傳遞荷載的作用。在主梁和次梁的交接處,可以把主梁看成是次梁的支座(固定支座)。次梁的鋼筋伸入主梁的長度只要滿足錨固長度的要求即可。
加次梁的原則:
(1)為了承托隔牆,在有隔牆的位置設次梁,梁寬250mm以上,梁高按跨度計算:h>l/18~ l/12。
(2)沒有隔牆時:
1、單向板,及長邊與短邊之比大於等於3的,不用加次梁; 2、雙向板,板的任意方向長度大於5m時,宜設次梁。(如在5m~6m之間,不設次梁也可以)
一般一根主樑上的次梁數應不少於兩根,等間距布置,梁寬250mm以上,梁高按跨度計算:h>l/18~ l/12。
⑵ 次梁計算
彎矩,支座反力是根據連續梁計算出來.次梁荷載也是要計算的.
⑶ 梁的工程量怎麼計算,分幾種
梁砼梁計算:按圖示斷面尺寸乘梁長以立方米計算,分5種,梁長按下列規定確定:
(1)梁與柱連接時,梁長算至柱側面。
(2)主梁與次梁連接時,次梁長算至主梁側面。伸入磚牆內的梁頭、梁墊體積並入梁體積內計算。
(3)圈樑、過梁應分別計算,過梁長度按圖示尺寸,圖紙無明確表示時,按門窗洞口外圍寬另加500mm計算。平板與磚牆上砼圈樑相交時,圈樑高應算至板底面。
(4)依附於梁(包括陽台梁、圈過梁)上的砼線條(包括弧形線條)按延長米另行計算(梁寬算至線條內側)。
(5)現澆挑梁按挑梁計算,其壓入牆身部分按圈樑計算;挑梁與單、框架梁連接時,其挑梁應並入相應梁內計算。
(3)次梁的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梁的分類:
1、 從功能上分,有結構梁,如基礎地梁、框架梁等;與柱、承重牆等豎向構件共同構成空間結構體系,有構造梁,如圈樑、過梁、連系梁等,起到抗裂、抗震、穩定等構造性作用。
2、 梁按照結構工程屬性可分為:框架梁、剪力牆支承的框架梁、內框架梁、梁、砌體牆梁、砌體過梁、剪力牆連梁、剪力牆暗梁、剪力牆邊框梁。
3、 從施工工藝分,有現澆梁、預制梁等。
4、 從材料上分,工程中常用的有型鋼梁、鋼筋混凝土梁、木樑、鋼包砼梁等。
5、 梁依據截面形式,可分為:矩形截面梁、T形截面梁、十字形截面梁、工字形截面梁、匚形截面梁、囗形截面梁、不規則截面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梁
⑷ 次梁邊跨計算公式
主梁和次梁要根據你確定的受力主要方向確定,比如你考慮主承重方向為橫向,哪在橫向要布置截面尺寸較大的梁,(主要是梁高度要大些)在縱向布置較小的梁,這就是次梁。梁,板的跨度就是梁、板下方支座(可能是牆、柱、次梁的支座為主梁)之間的距離。
⑸ 基礎梁工程量計算規則是什麼
按圖示斷面尺寸乘以梁長以立方米計算。梁與柱連接時,梁長算至柱側面;主梁與次梁連接時,次梁長算至主梁側面,伸入牆內梁頭、梁墊體積並入梁體積內計算。
當梁伸入到牆體內時,梁按實際長度計算;當梁與混凝土牆連接時,梁長算至混凝土牆的側面;圈樑長,外牆上按外牆中心線長計算,內牆按凈長線計算。
工程量的計算有明確的計算規則,因而必須對計算規則有相當透徹的理解。而在實際各方核對工程量數據的過程中,常發生爭議的現象,這大多是因為對計算規則的理解不同所致。
(5)次梁的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1、梁的一般計算公式=梁的截面面積*梁的長度按設計圖示尺寸以體積計算。不扣除構件內鋼筋、預埋鐵件所佔體積,伸入牆內的梁頭、梁墊並入梁體積內。
2、梁長的取法
梁與柱連接時,梁長算至柱側面,主梁與次梁連接時,次梁長算至主梁側面。
3、地圈樑工程量
外牆地圈樑的工程量=外牆地圈樑中心線的長度×地圈樑的截面積
內牆地圈樑的工程梁=內牆地圈樑凈長線的長度×地圈樑的截面積
4、基礎梁的體積
計算方法:基礎梁的體積=梁的凈長×梁的凈高
⑹ 你好,次梁設計時,板的永久荷載和次梁自重,次梁粉刷根據什麼公式算的我急用謝謝了
(1)板的容重*板的跨度
(2)次梁截面寬度b*(次梁截面高度h–板厚)*鋼筋混凝土容重*永久荷載分項系數
(3)找平層厚度*(次梁截面高度h–板厚)*2(兩麵粉刷)*混合砂漿容重*永久荷載分項系數
2表示兩個側面,0.015表示粉刷厚度,34表示粉刷的重度(相當於密度),(0.65-0.08)表示梁高減去板厚。
(6)次梁的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主梁支座處,次梁與主梁支座負鋼筋相互交叉,使主梁負筋位置下移,計算主梁負筋時,單排筋h0=h-(50~60)mm,雙排筋h0=h-(70~80)mm。
在次梁與主梁相交處,次梁頂部在負彎矩作用下發生裂縫,集中荷載只能通過次梁的受壓區傳至主梁的腹部。這種效應約在集中荷載作用點兩側各0.5~0.6倍梁高范圍內,可引起主拉破壞斜裂縫。為防止這種破壞,在主梁兩側設置附加橫向鋼筋,位於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圍內的集中荷載應全部由附加橫向鋼筋(吊筋、箍筋)承擔。附加橫向鋼筋應布置在長度為S=2h1+3b的范圍內。
⑺ 梁的計算方法
梁的計算方法?
梁:按圖示斷面乘以梁長以立方米計算。
1、梁長:梁與柱連接時,梁長算至柱側面。主梁與次梁連接時,次梁算至主梁側面。
2、梁高:梁與板整澆時,梁高算至板底。
⑻ 求次梁自重怎麼算 具體點 謝謝
次梁自重:梁寬*(梁高-板高)*25*永久荷載分項系數(取1.2)
次梁粉刷:粉刷厚度*(梁高-板高)*2*粉刷容重*永久荷載分項系數(取1.2)
板和梁整澆時,在梁恆荷載計算中還有板傳來的線荷載,所以在計算梁自重時要減掉已經計算過的板重。如果樑上抹灰裝飾,則需另外加上樑兩側抹灰重量(梁底的與板底抹灰一同計算)。
在主梁和次梁的交接處,可以把主梁看成是次梁的支座(固定支座)。次梁的鋼筋伸入主梁的長度只要滿足錨固長度的要求即可。
鋼筋的錨固長度與梁的跨度無關,只與鋼筋的抗拉設計強度、混凝土的抗拉設計強度及鋼筋的直徑和外形有關。
(8)次梁的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通過柱的為主梁。次梁為架在主樑上面的梁,看截面大小。一樣截面的看有沒有附加鋼筋,如吊筋或梁穿梁處箍筋是否加密(有的話是主梁)。
從梁的位置和直觀來說,凡是與同框架柱相連,並作為其它梁的支點的梁為主梁;凡兩端均與主梁連接的其它梁為次梁。
從受力角度來說,傳力路徑總是次梁傳至主梁;承擔豎向力又承擔水平力的梁為主梁,只承擔豎向力的梁為次梁。
從剛度來說,剛度相對較大的梁為主梁,剛度相對較小的梁為次梁。主梁需考慮抗震,次梁不需考慮抗震。反映在梁的剛度、延性、強度上的要求不同。
⑼ 基礎梁工程量計算規則是什麼
按圖示斷面尺寸乘以梁長以立方米計算。梁與柱連接時,梁長算至柱側面;主梁與次梁連接時,次梁長算至主梁側面,伸入牆內梁頭、梁墊體積並入梁體積內計算。
當梁伸入到牆體內時,梁按實際長度計算;當梁與混凝土牆連接時,梁長算至混凝土牆的側面;圈樑長,外牆上按外牆中心線長計算,內牆按凈長線計算。
工程量的計算有明確的計算規則,因而必須對計算規則有相當透徹的理解。而在實際各方核對工程量數據的過程中,常發生爭議的現象,這大多是因為對計算規則的理解不同所致。
1、梁的一般計算公式=梁的截面面積*梁的長度按設計圖示尺寸以體積計算。不扣除構件內鋼筋、預埋鐵件所佔體積,伸入牆內的梁頭、梁墊並入梁體積內。
2、梁長的取法
梁與柱連接時,梁長算至柱側面,主梁與次梁連接時,次梁長算至主梁側面。
3、地圈樑工程量
外牆地圈樑的工程量=外牆地圈樑中心線的長度×地圈樑的截面積
內牆地圈樑的工程梁=內牆地圈樑凈長線的長度×地圈樑的截面積
4、基礎梁的體積
計算方法:基礎梁的體積=梁的凈長×梁的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