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距離測量相對精度怎麼計算
距離測量的精度用相對誤差(相對精度)表示。即距離測量的誤差同該距離長度的比值,用分子為1的公式1/n表示。比值越小,距離測量的精度越高。距離測量常用的方法有量尺量距、視距測量、視差法測距和電磁波測距等。
計算相對精度必須遵循的原則:
第一,推算從新基準開始,並將新基準數據看作無誤差;
第二,推算元素(網中觀測值的平差值)必須採用其在原基準下的精度。
(1)精度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方式
1、距離測量量尺量距
用量尺直接測定兩點間距離,分為鋼尺量距和因瓦基線尺量距。鋼尺是用薄鋼帶製成,長20米、30米或 50 米。所量距離大於尺長時 ,需先標定直線再分段測量。鋼尺量距的精度一般高於 1/1000。因瓦基線尺是用溫度膨脹系數很小的因瓦合金鋼製造的線狀尺或帶狀尺。
常用的線狀尺長24米,鋼絲直徑1.65毫米 ,線尺兩端各連接一個有毫米刻劃的分劃尺 ,分劃尺刻度為80毫米。量距時用10千克重錘通過滑輪引張,使尺子成懸鏈線形狀,線尺兩端分劃尺上同名刻劃線間的直線距離,即懸鏈線的弦長,是線尺的工作長度。
因瓦基線尺受溫度變化影響極小,量距精度高達 1/1000000,主要用於丈量三角網的基線和其他高精度的邊長。
2、距離測量視距測量
用有視距裝置的測量儀器,按光學和三角學原理測定兩點間距離的方法。常用經緯儀、平板儀、水準儀和有刻劃的標尺施測。
通過望遠鏡的兩條視距絲,觀測其在垂直豎立的標尺上的位置,視距絲在標尺上的間隔稱為尺間隔或視距讀數,儀器到標尺間的距離是尺間隔的函數,對於大多數儀器來說 , 在設計時使距離和尺間隔之比為 100。視距測量的精度可達1/300~1/400。
B. 精密度和准確度的計算方法
計算公式:
精密度:相對標准偏差(RSD)=標准偏差(SD)/計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X)*100%
准確度:准確度=|測算值-真實值|/真實值*100%
精密度與准確度的關系:精密度和准確度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它們之間有一定的關系。應當指出的是,測定的准確度高,測定結果也越接近真實值。
但不能絕對認為精密度高,准確度也高,因為系統誤差的存在並不影響測定的精密度,相反,如果沒有較好的精密度,就很少可能獲得較高的准確度。可以說精密度是保證准確度的先決條件。
與准確度關系
准確度和精密度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它們之間有一定的關系。應當指出的是,測定的准確度高,測定結果也越接近真實值。但不能絕對認為精密度高,准確度也高,因為系統誤差的存在並不影響測定的精密度,相反,如果沒有較好的精密度,就很少可能獲得較高的准確度。可以說精密度是保證准確度的先決條件。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精密度
C. 比例尺精度怎麼計算
比例尺精度=地形圖上0.1mm所能代表的實地水平距離,即ε=D(0.1mm)=0.1mm * M
在地形圖中比例尺精度越小,即精度越高,一般代表相同實際面積的區域內,可以得到的信息更多,對地形的概括也就更為准確。
實地平距按比例尺縮繪到圖上時不宜小於 0.1mm ,這種相當於圖上 0.1mm 的實地水平距離稱為比例尺的最大精度。
(3)精度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根據比例尺精度,不但可以按照比例尺確定地面上量距應精確到什麼程度,而且還可以按照量距的規定精度來確定測圖比例尺。
例如:測繪1:1000比例尺的地形圖時,地面上量距的精度為0.1mm×1000=0.1m;又如要求在圖上能表示出0.5m的精度,則所用的測圖比例尺為0.1mm/0.5m=1/5000。
D. 稱重感測器的精度怎麼計算
你所指的是不是感測器的綜合精度呢,以下這些都是指感測器的各項精度:
非線性:0.02%
滯後:0.02%
蠕變:0.02%
重復性:0.02%
零點輸出:±1%
溫度靈敏度漂移:0.002%℃
溫度零點漂移:0.005%℃
一般取最大的那一項為綜合精度。
在稱重感測器中,產生最大誤差的項目是「非線性」
若要計算出重量的誤差,則要知道感測器的量程是多少。
假設感測器的量程是:10噸,那麼最大的誤差為:
量程X非線性度=誤差
10X0.02%=0.002噸=2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