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高血壓的鍛煉
多睦健康告訴您
一、要堅持不懈。只有長期堅持鍛煉才能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無規律的間斷鍛煉會引起身體的不適應,容易引起血壓波動。
二、要定時。患高血壓的人要做到生活有規律,活動鍛煉也要定時。
三、要量力而行。活動鍛煉必須根據自己的身體條件和高血壓的程度來決定,活動強度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在鍛煉中應注意心率和血壓的變化,若心率明顯加快,血壓升高,應減少活動量。
四、要選擇適當的鍛煉方式。一般說來,高血壓不穩定時不易做過多過強的鍛煉,氣功、太極拳是安全有效的強身鍛煉方法,對患有高血壓的病人最為適宜,對於老年人可以步行鍛煉,由於戶外的新鮮空氣,良好的自然環境,給人一種輕松愉快的感覺,可緩解大腦皮層的緊張程度,促進高血壓下降。
當然,鍛煉只是輔助,最重要的還是治療,在這里推薦去日本治療
② 如何通過體育鍛煉來控制「高血壓」
高血壓病患者的鍛煉方法
在高血壓病的防治中,運動療法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國際高血壓學會確認為是有效的降壓措施之一。那麼,高血壓患者該如何制定和落實合理的鍛煉計劃呢?首先,我們必須了解運動療法的一些基本概念。
高血壓病患者的鍛煉方法
運動療法與運動處方
運動療法是根據疾病診斷、病情、功能狀態、康復目標等,以運動處方形式,確定恰當的運動方式和運動量,指導患者進行運動訓練。運動處方由運動強度、運動持續時間、運動頻率、運動形式及運動程序等幾部分組成。簡述如下:
1.運動強度 是運動處方的最主要部分,關繫到運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常有最大耗氧量(VO2max)、代謝當量(METs)、心率(HR)和自覺費力程度分級(RPE)等四種表示方式,其中後兩種比較常用。
心率(HR):心率與耗氧量有直接關系,且心率容易測得,所以常被當做運動強度指標。一般健康者的運動強度定為最大心率(220-年齡)的70%~85%(相當於60%~80% 最大耗氧量)。對於患者,最大心率最好由運動試驗直接測得,運動強度一般取60%~70%最大心率。
自覺費力程度分級(見下表),此指標是患者的主觀感受,一般要求控制在3~5級。
自覺費力程度分級(RPE)
級 別 費力程度 級 別 費力程度
0 無 6 強
1 很輕 7 很強
2 輕度 8 很強
3 中度 9 很強
4 稍強 10 最強
5 強
2.運動持續時間 由運動強度和患者的一般狀況決定,通常70%最大心率的運動強度,持續時間為20~30分鍾;高於此強度,持續時間可為10~15分鍾;低於此強度,則為45~60分鍾。
3.運動頻率 即運動次數,它取決於運動強度和運動持續時間。高強度、長時間的運動,次數可以減少;低強度、短時間的運動,則次數應增多。通常中等強度的運動,每周至少3~4次。
4.運動形式 為有大肌群參與、具有節律性反復重復的動態有氧運動。常見的運動形式有以下肢為主的步行、踏車、上下樓、慢跑等;以上肢為主的運動有無支持的上舉運動,上舉負荷可逐漸增加,以及上肢在支持下的抗阻運動,如上肢組合訓練器、上肢功率計;還有包括上、下肢同時參與的運動,如游泳、劃船訓練器等。從療效而言,下肢運動比上肢運動更有效,上下肢均參與運動或交替進行運動訓練的效果,比單純上肢或下肢運動更好。
5. 運動程序
熱身運動:每次運動開始時,應先進行10~15分鍾的熱身運動。主要包括兩部分,一是低強度的有氧運動,例如緩慢步行,目的是升高體溫,使機體尤其是心血管系統做好准備;二是肌肉伸展和關節活動,目的是避免運動中肌肉和關節受到損傷。
運動訓練:包括以下幾種形式:①連續型,指無間歇期的連續運動。②間斷型,指運動時有間歇期。間歇時,可以完全停止運動,即被動休息,亦可以進行低強度運動,即主動休息。③循環型,指幾種運動形式交替重復連續進行。④間斷循環型,指在循環運動中加入間歇期。
整理運動(涼身運動):在每次運動訓練結束時,應有恢復期,使機體逐漸恢復到運動前的狀態,避免由於突然停止運動而引起並發症。整理運動包括低強度有氧運動、調整呼吸、肌肉伸展、關節活動等,一般持續5~10分鍾。
6. 堅持運動 當通過一定時期的運動訓練產生效果後,應以較低的運動強度堅持長期訓練。研究發現,若停止運動2周,體力便開始下降;若停止數月,療效可以完全消失,體力降至訓練前水平。
高血壓病患者的鍛煉方法
高血壓病患者適合參加的鍛煉項目
1. 步行 主要是下肢肌肉運動。經常步行有利於小血管擴張,使血管阻力降低,血壓下降,減輕心臟負擔。
國內有專家研究了步行運動對老年原發性高血壓病的康復作用。其中步行組堅持每周至少5天,每次步行35~45分鍾,每分鍾100~120步。每周測一次血壓,連續隨訪3個月。結果:步行組明顯優於對照組。步行組的高血脂、高血黏度、高血糖和頭痛、頭暈、耳鳴等症狀也比對照組明顯改善。
高血壓病患者步行一般以80~120步/分為宜。若自覺費力程度較輕或自我感覺較好,還可以慢跑。不過,最好步行、慢跑交替進行。走、跑的速度可根據心率來掌握。剛開始鍛煉時,靶心率=(最大心率-休息時心率)×40%+休息時心率。適應後,逐漸過度到×60%。實際運動中測量的心率與用這種方法計算的結果一致則可認為是達到了鍛煉目的。每次步行以3000~5000米為宜。在運動後3~5分鍾或涼身運動後,心率應該恢復正常,運動後疲勞感在1~2小時內應消除。只要運動後自我感覺良好,心跳和疲勞感經適當休息後很快消失,就說明運動量是適宜的。
2 .太極拳 該項鍛煉動作柔和,姿勢自然,肌肉放鬆,能夠反射性地引起血管舒張,促使血壓下降。
在2002年3月出版的《美國老人學會》雜志上,美國馬里蘭州約翰·霍普金斯醫學研究所發表文章說,太極拳能使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血壓降低。他們對62名體重超重,年齡60歲以上且有高血壓的人士進行了實驗。這些人被指定從事3個月的有氧運動或打太極拳,每周4~5次,每次30~40分鍾。太極拳採用「楊氏太極」,共13個動作。3個月結束時,他們發現,太極拳組的人「血壓降低的程度類似於參加中等有氧運動的人」。作者認為,許多老年人特別是婦女,基本上不運動,這些人甚至視中等激烈的運動為可畏,但是隨處可以練習的太極拳,既不需特別服裝,也不需什麼設備,對自認根本不做運動的老年人,可能是既理想又適宜的鍛煉項目。
國內專家認為對於處在第2、3期的高血壓患者,可以選擇太極拳中一些最自然、放鬆的動作,編成太極操,如「雲手」、「野馬分鬃」、「左右攬雀尾」、「倒卷肱」等。注意避免下肢獨立,左、右蹬腿等難度較大的動作。練拳時要盡量放鬆、呼吸順暢,心無雜念,心率最好在100次/分~110次/分。練習結束3~5分鍾後,心率應恢復正常。
3. 瑜伽 意為「結合」,是印度的一種傳統健身法。該法強調呼吸規則和靜坐,以解除精神緊張,修身養性。
有專家研究發現,古老的瑜伽健身法有助於治療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美國亞特蘭大和印度新德里的兩個科研課題組在最新一期德國專業雜志《醫學實踐》中報告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在亞特蘭大,科學家們將84位高血壓患者分成兩個組進行研究。經比較發現,堅持參加瑜伽健身的一組患者的血壓有明顯下降,13周後他們的脾氣不再像以前那樣暴躁。新德里課題組對42位心血管疾病患者進行了長達1年的分組觀察,結果發現,每天參加90分鍾瑜伽健身的患者很少再有胸悶氣短的現象。與不參加這種健身的患者相比,參加者的體重有所減輕,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明顯降低,動脈硬化大為減輕。
高血壓病患者的鍛煉方法
高血壓病患者的合理鍛煉
不同程度的高血壓患者應有不同的運動方式及運動量,而且每位患者應結合自身情況制定個體化的鍛煉計劃,例如,患者可以根據自己在運動前後脈搏的變化及自我感覺來調整運動量。1期高血壓患者可進行正常體育鍛煉或中等強度的運動。2期高血壓病人可採用低強度的運動,如健身操、太極拳、步行等。3期高血壓病人可做氣功鍛煉及肢體按摩活動等。
鍛煉貴在堅持,可採取「三五七方式」。「三」指每次步行30分鍾,3千米,每日1~2次;「五」,每周至少有5次運動時間;「七」指中等度運動,即運動強度為年齡加心率等於170。同時要保證足夠的睡眠。鼓勵每周運動至少3次或天天參加運動更好,且每次30~45分鍾為好。
鍛煉強調適合個人身體狀況的運動強度、時間和環境。強體力勞動或超量運動可使心臟排血量增加,全身肌肉收縮,腹壓增高,血液相對集中於較大血管,引起血壓升高而誘發中風。高血壓病患者還應避免力量型的運動,如舉重等屏氣的運動。在運動時間上強調,飯後1小時內不要運動,飲酒後不要運動,洗澡後也不要運動。當自己感到疲勞、虛弱或感冒時不要運動。運動環境要求寬敞明亮,相對幽靜,空氣清新無異味,忌在車輛多的馬路旁運動。高血壓病患者還應順應大自然的變化規律來保護自己。夏季應選擇在早晚進行運動。從深秋開始,人的血管就會因外界冷空氣的刺激而收縮,使血壓有所升高,運動強度應該降低。冬季和初春是高血壓病的高發季節,所以在冬季嚴寒時期(氣溫在5℃以下),最好不要外出鍛煉。更應避免冬泳。
參考資料:http://www.bj626.com/xinwen/xw_xinxi.php?
③ 怎麼鍛煉才能降血壓降血脂
您的具體年齡是多少,因為對於年輕人,中年人和老人運動降血壓的方式是不同的。同時,要量力而行,安全第一,依據醫學建議制定計劃,在制定運動計劃前進行身體的評估並徵求醫生建議很重要。一般情況下,選擇有氧運動來降血壓。
下面,為您分類解答不同年齡段適合的運動方式。
一、年輕人適合的運動降血壓方法
1,打網球:與同伴進行健身性質的打網球,或者是沒有同伴的情況下自己對著牆壁擊球,這種能夠持續較長時間的網球運動,也是能夠降低血壓的運動。
2, 登山:進行健身性質的登山,注意登山速度不要太快,以免損傷膝關節。上山時身體重心要前移,步子不要太大,下山時也應注意控制速度不要太快。
除上述兩種方法之外還有體操和有用。
二、中年人適合的運動降血壓方法
1,騎自行車:騎自行車時不必負擔自己的體重,運動時膝蓋的負擔較小,因此也是一種比較適宜的能夠降低血脂的運動。
2,快走:運動時需抬頭、挺胸、收腹,雙眼平視前方、兩肩放鬆,兩臂肘部彎曲成約90°,隨走步節奏在身體兩側前後擺動,落腳時先腳後跟著地,緊接著是全腳著地。走路速度越快,步子越大,兩臂擺動的幅度也應越大。
三,老年人適合的運動降血壓方法
1,慢跑:老年人身體並不如中年人和年輕人能夠負荷較大的運動量,因此,老年人跑步要慢跑。同時量力而行。
2,散步:散步對於老年人來說是比較安全的,俗話說「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④ 運動降壓應該如何鍛煉方式
降血脂的方法。運動對機體的脂質代謝具有積極的影響,能提高脂蛋白脂酶的活性,加速脂質的運轉、分解和排泄。很多醫學專家都認為加強運動鍛煉是高血脂症積極的防治措施。
一般來說,患有高血脂症而無其它合並症者應保持中等強度運動量,即每天達到慢跑3至5公里的運動量。對有輕度高血壓、肥胖等並發疾病的患者應自行掌握,以鍛煉時不發生明顯的身體不適為原則。
運動方式可根據自己的情況及環境而定,可進行適量的有氧運動:慢跑、體操、太極拳、運動操、氣功、游泳、爬山、騎自行車及健身器鍛煉等活動,每次不少於30 分鍾,每周不少於3 次。
只要持之以恆,保持一定強度的運動量,就能達到預防和治療高血脂症、降低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病率。
對於每天在辦公室長時間坐著的白領們,平時抽空單獨進行運動十分不易,那麼可以多選擇步行、登樓梯等活動。這些活動佔地不多,但能加速體內代謝、消耗脂肪能量,是防範和改善高血脂的好方法。
降血壓的時候就可以做這些運動,這些運動對於降低血壓來說改善的效果是非常不錯的,在降血壓的時候給自己吃的食物也要合理,因為生活中有很多食物對於這個血壓來說是有增高的副作用,這樣的食物也是最容易導致血壓增高的,所以說這些食物都是不能吃的。
⑤ 快速提高血壓的方法
1、葷素兼吃,合理搭配膳食,保證攝入全面充足的營養物質,使體質從纖弱逐漸變得健壯。
2、如伴有紅細胞計數過低,血紅蛋白不足的貧血症,宜適當多吃富含蛋白質、鐵、銅、葉酸、維生素B12、維生素C等"造血原料"的食物,諸如豬肝、蛋黃、瘦肉、牛奶、魚蝦、貝類、大豆、豆腐、紅糖及新鮮蔬菜、水果。糾正貧血,有利於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大腦的供血量,提高血壓和消除血壓偏低引起的不良症狀。
3、蓮子、桂圓、大棗、桑椹等果品,具有養心益血、健脾補腦之力,可常食用。
4、伴有食少納差者,宜適當食用能刺激食慾的食物和調味品,如姜、蔥、醋、醬、糖、胡椒、辣椒、啤酒、葡萄酒等。
5、與高血壓病相反,本病宜選擇適當的高鈉、高膽固醇飲食。氯化鈉(即食鹽)每日需攝足12-15克。含膽固醇多的腦、肝、蛋、奶油、魚卵、豬骨等食品,適量常吃,有利於提高血膽固醇濃度,增加動脈緊張度,使血壓上升
⑥ 高血壓病人怎樣鍛煉身體
1. 步行 主要是下肢肌肉運動。經常步行有利於小血管擴張,使血管阻力降低,血壓下降,減輕心臟負擔。
國內有專家研究了步行運動對老年原發性高血壓病的康復作用。其中步行組堅持每周至少5天,每次步行35~45分鍾,每分鍾100~120步。每周測一次血壓,連續隨訪3個月。結果:步行組明顯優於對照組。步行組的高血脂、高血黏度、高血糖和頭痛、頭暈、耳鳴等症狀也比對照組明顯改善。
高血壓病患者步行一般以80~120步/分為宜。若自覺費力程度較輕或自我感覺較好,還可以慢跑。不過,最好步行、慢跑交替進行。走、跑的速度可根據心率來掌握。剛開始鍛煉時,靶心率=(最大心率-休息時心率)×40%+休息時心率。適應後,逐漸過度到×60%。實際運動中測量的心率與用這種方法計算的結果一致則可認為是達到了鍛煉目的。每次步行以3000~5000米為宜。在運動後3~5分鍾或涼身運動後,心率應該恢復正常,運動後疲勞感在1~2小時內應消除。只要運動後自我感覺良好,心跳和疲勞感經適當休息後很快消失,就說明運動量是適宜的。
2 .太極拳 該項鍛煉動作柔和,姿勢自然,肌肉放鬆,能夠反射性地引起血管舒張,促使血壓下降。
在2002年3月出版的《美國老人學會》雜志上,美國馬里蘭州約翰·霍普金斯醫學研究所發表文章說,太極拳能使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血壓降低。他們對62名體重超重,年齡60歲以上且有高血壓的人士進行了實驗。這些人被指定從事3個月的有氧運動或打太極拳,每周4~5次,每次30~40分鍾。太極拳採用「楊氏太極」,共13個動作。3個月結束時,他們發現,太極拳組的人「血壓降低的程度類似於參加中等有氧運動的人」。作者認為,許多老年人特別是婦女,基本上不運動,這些人甚至視中等激烈的運動為可畏,但是隨處可以練習的太極拳,既不需特別服裝,也不需什麼設備,對自認根本不做運動的老年人,可能是既理想又適宜的鍛煉項目。
國內專家認為對於處在第2、3期的高血壓患者,可以選擇太極拳中一些最自然、放鬆的動作,編成太極操,如「雲手」、「野馬分鬃」、「左右攬雀尾」、「倒卷肱」等。注意避免下肢獨立,左、右蹬腿等難度較大的動作。練拳時要盡量放鬆、呼吸順暢,心無雜念,心率最好在100次/分~110次/分。練習結束3~5分鍾後,心率應恢復正常。
3. 瑜伽 意為「結合」,是印度的一種傳統健身法。該法強調呼吸規則和靜坐,以解除精神緊張,修身養性。
有專家研究發現,古老的瑜伽健身法有助於治療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美國亞特蘭大和印度新德里的兩個科研課題組在最新一期德國專業雜志《醫學實踐》中報告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在亞特蘭大,科學家們將84位高血壓患者分成兩個組進行研究。經比較發現,堅持參加瑜伽健身的一組患者的血壓有明顯下降,13周後他們的脾氣不再像以前那樣暴躁。新德里課題組對42位心血管疾病患者進行了長達1年的分組觀察,結果發現,每天參加90分鍾瑜伽健身的患者很少再有胸悶氣短的現象。與不參加這種健身的患者相比,參加者的體重有所減輕,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明顯降低,動脈硬化大為減輕。
高血壓病患者的鍛煉方法
高血壓病患者的合理鍛煉
不同程度的高血壓患者應有不同的運動方式及運動量,而且每位患者應結合自身情況制定個體化的鍛煉計劃,例如,患者可以根據自己在運動前後脈搏的變化及自我感覺來調整運動量。1期高血壓患者可進行正常體育鍛煉或中等強度的運動。2期高血壓病人可採用低強度的運動,如健身操、太極拳、步行等。3期高血壓病人可做氣功鍛煉及肢體按摩活動等。
鍛煉貴在堅持,可採取「三五七方式」。「三」指每次步行30分鍾,3千米,每日1~2次;「五」,每周至少有5次運動時間;「七」指中等度運動,即運動強度為年齡加心率等於170。同時要保證足夠的睡眠。鼓勵每周運動至少3次或天天參加運動更好,且每次30~45分鍾為好。
鍛煉強調適合個人身體狀況的運動強度、時間和環境。強體力勞動或超量運動可使心臟排血量增加,全身肌肉收縮,腹壓增高,血液相對集中於較大血管,引起血壓升高而誘發中風。高血壓病患者還應避免力量型的運動,如舉重等屏氣的運動。在運動時間上強調,飯後1小時內不要運動,飲酒後不要運動,洗澡後也不要運動。當自己感到疲勞、虛弱或感冒時不要運動。運動環境要求寬敞明亮,相對幽靜,空氣清新無異味,忌在車輛多的馬路旁運動。高血壓病患者還應順應大自然的變化規律來保護自己。夏季應選擇在早晚進行運動。從深秋開始,人的血管就會因外界冷空氣的刺激而收縮,使血壓有所升高,運動強度應該降低。冬季和初春是高血壓病的高發季節,所以在冬季嚴寒時期(氣溫在5℃以下),最好不要外出鍛煉。更應避免冬泳。
⑦ 得了高血壓以後,有什麼方法能夠鍛煉身體的
運動可以調節體內的一些神經,從而在生理上減少一些升高血壓的物質;運動可以充分發揮體內胰島素的作用,提高膽固醇含量,延緩甚至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運動可以加厚肌肉纖維,使血液循環更加順暢;運動還可以放鬆心情,緩解抑鬱、焦慮等不良情緒,從而使血壓更加穩定。
鍛煉時的注意事項:不要太用力,尤其是彎腰、彎腰、蹲下或站起來的時候。但這些運動在治療中並沒有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只是控制血壓的輔助手段,還是要遵醫囑用葯治療。運動前後不要喝涼水和飲料,以免刺激胃部,引起身體不適等症狀和疾病。建議喝溫開水。
⑧ 做什麼樣的運動能降血壓
樓主您好!
高血壓調理的運動方法。
高血壓自我調理的運動方法又稱為體育療法。運動方法對高血壓病患者,尤其是腦力勞動者是十分有益的。運動方法有多種,每個人應該根據自己的年齡、體質、病情等選擇適宜的運動方法,包括散步、慢跑、太極拳、八段錦、保健操、氣功等,不宜選擇運動量過大、身體擺動幅度過大及運動頻律過高的運動項目,現介紹數種:
1.散步。一般宜在清晨進行,全身放鬆,自然呼吸,每天50--1000米,以不感疲勞為度,適於高齡及病情較重者。
2.慢跑。一般在步行的基礎上逐步過渡,逐漸加量,突出一個慢字,不求速度,以不過勞累為度,活動15--30分鍾。
3.太極拳。作太極拳可根據病情、身體情況,選練簡化太極拳或等式太極拳。打拳時動作要柔和,姿勢放鬆,動中有靜,動靜結合,可以成套路的打,也可以僅重復其中幾個動作,每天1--2次,每次15--30分鍾。
4.氣功。一般取內養靜功法,可以取坐姿或站姿。坐姿是坐於椅子上,雙腿分開自然踏地,兩手放於大腿上,手心向下,全身放鬆,心情怡靜,排除雜念,意守丹田,口唇輕閉,雙目微合,調整鼻息。站姿是身體自然站立,雙腳分與肩平,兩膝微屈,兩手抱球放於身前,全身放鬆意守丹田,調整呼吸。每次10--30分鍾,每日1-2次。各種運動方法不同,應根據病情和年齡、身體情況選擇適宜的方法和運動量。活動初期運動量宜小一點,時間短一點以看情況適當加量。運動有疏通氣血,平肝潛降、寧心安神、降低血壓等作用。
高血壓的飲食療法
高血壓病人飲食宜清淡而有足夠的營養,少吃肥甘厚味,如動物內臟、蛋黃、動物油等,應吃植物油,如花生油、菜籽油、豆油等,可進食蛋清、豆製品等以補充營養。芹菜、胡蘿卜、西紅柿、黃瓜、冬瓜、木耳、香菇、洋蔥、海帶、大蒜、莧菜、土豆、絲瓜、芋頭、茄子等蔬菜和蘋果、香蕉、西瓜、荸薺、山楂等瓜果具有降壓或降血脂作用,可以多吃一些。小米、高粱、豆類、白薯等也可多吃,對高血壓有好處。
⑨ 如何提高血壓
血壓是指血液在血管內流動時,血液對血管壁產生的壓力,它有收縮壓與舒張壓之分。收縮壓是指心臟的心室收縮時動脈內最高的壓力(俗稱「高壓」);舒張壓是指心室舒張時,動脈內最低的壓力(俗稱「低壓」)。目前一般認為,正常成年人的收縮壓為90—140毫米汞柱,舒張壓為60—90毫米汞柱。成年人如果收縮壓低於90毫米汞柱、舒張壓低於60毫米汞柱,就叫「低血壓」。低血壓又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低血壓多見於暈厥、心肌梗塞等。慢性低血壓的起因多見於:
1.體質性低血壓,又稱原發性低血壓。這種低血壓可完全無症狀,或僅有乏力、心悸等。引起體質性低血壓的原因與遺傳有關,並受情緒、環境等因素影響。
2.體位性低血壓,又稱直立性低血壓。正常人站立時,收縮壓可暫時下降,舒張壓不變,但收縮壓可在30秒至40秒內回復正常。如從平卧位變為直立位或直立後血壓下降超過50毫米汞柱,且持久不回升者,稱為「體位性低血壓」。這種情況常見於植物性神經功能紊亂、久病之後或服某些葯物後。
3.患有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低下、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症。
4.患有慢性消耗性及慢性營養不良疾病,如惡性腫瘤、結核病、肝炎等。
5.患有心血管疾病,如慢性心包積液、嚴重二尖瓣狹窄。
在上述引起低血壓的原因中,以體質性和體位性兩種最多見,這兩種低血壓並不一定都是疾病的表現,如到醫院檢查未發現其他異常情況,也就不必擔心了。但患者平時應積極參加體育活動,身心放鬆,以增強體質和神經功能的穩定性。另外,患者還可以酌情選用以下兩方進行治療。
1.甘草、桂枝各10克,每日1劑,泡水當茶飲。本方適用於身體虛弱、頭暈乏力者。血虛有熱者忌用。
2.五味子、甘草各12克,茯苓15克,每日1劑,泡茶飲。
對於由原發疾病引起的「症狀性」低血壓,患者應到醫院作全面的檢查及治療,當原發病治癒後,低血壓的症狀就可改善或消失。
■一般來說收縮壓>70,舒張壓>50就可以視作正常血壓。如果您的血壓確實偏低,您可以試試以下調理方法:
1、葷素兼吃,合理搭配膳食,保證攝入全面充足的營養物質,使體質從纖弱逐漸變得健壯。
2、如伴有紅細胞計數過低,血紅蛋白不足的貧血症,宜適當多吃富含蛋白質、鐵、銅、葉酸、維生素B12、維生素C等"造血原料"的食物,諸如豬肝、蛋黃、瘦肉、牛奶、魚蝦、貝類、大豆、豆腐、紅糖及新鮮蔬菜、水果。糾正貧血,有利於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大腦的供血量,提高血壓和消除血壓偏低引起的不良症狀。
3、蓮子、桂圓、大棗、桑椹等果品,具有養心益血、健脾補腦之力,可常食用。
4、伴有食少納差者,宜適當食用能刺激食慾的食物和調味品,如姜、蔥、醋、醬、糖、胡椒、辣椒、啤酒、葡萄酒等。
5、與高血壓病相反,本病宜選擇適當的高鈉、高膽固醇飲食。氯化鈉(即食鹽)每日需攝足12-15克。含膽固醇多的腦、肝、蛋、奶油、魚卵、豬骨等食品,適量常吃,有利於提高血膽固醇濃度,增加動脈緊張度,使血壓上升。
⑩ 怎樣鍛煉身體才能起到降血壓的效果
1、散步。散步屬於高血壓患者最適宜的運動方式,有利於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環,從而增強了血管的彈性,促進冠狀動脈血流的通暢,有效的控制血壓。
2、慢跑。慢跑的運動量比散步要大,比較適合於輕度的高血壓患者,長期堅持慢跑,可以保持血壓的平穩下降。運動30分鍾就好,以身體不累為度,速度一定要慢,不能快跑。
3、打太極拳。打太極拳對於防治高血壓有顯著的效果,因為太極拳的動作比較柔和,能夠讓全身的肌肉放鬆,從而放鬆了血管,促進血壓的下降。
4、游泳。長期堅持游泳有利於舒緩血管,從而降低血壓。
5、爬行運動。有利於加快血液循環,從而降低血壓。需要注意的是剛開始練的時候,一定要掌握運動量,然後循序漸進的增加。
六個自然療法降血壓
1、選擇低飽和脂肪、低反式脂肪和低鈉的食物。多吃水果和蔬菜、富含膳食纖維的穀物、魚肉、堅果、豆類和植物種子。
2、每天都做體力活動。每工作1小時就起身活動下筋骨,拉伸或散步5分鍾,一天8小時下來,合計鍛煉要達到40分鍾。
3、補充魚油。魚油膠囊中含有的歐米伽-3脂肪酸,已被證明能通過減輕體內炎症和縮短凝血時間來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4、冥想。美國心臟協會近日指出,冥想可作為降低血壓的有效方法。
5、吃山楂。山楂具有擴張血管、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和降低血壓等作用。英國一項研究發現,每天服用1200毫克含有山楂有效成分的草葯,能有顯著的健康獲益。
6、甜菜汁。美國威克森林浸信醫學中心的研究者發現,每天服用甜菜汁可顯著改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血壓。飲用1周後,他們的運動耐力提升了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