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麼拍日落的延時攝影
拍日落的延時攝影如下:
首先,我們在拍攝日轉夜的時候要先計算拍攝時間,也就是從日落的黃金時刻到藍調結束整個城市亮燈的過程,而我們如何去把握這個時間呢。這里我們就要利用到一個比較專業的軟體——巧攝,這里我們使用免費的巧攝現場版就可以。
一般我們都會在日落前架好機器,這里的時間不固定,很多人拍攝日落延時都是下班趕著時間來,所以我們就假設日落提前半個小時架設機器開始拍攝,也就是拍攝開始時間為17:34,藍調結束時間我們可以通過軟體可以查出大概18:40。
我一般喜歡藍調結束再拍攝10-15分鍾的夜景,就以拍攝15分鍾黑夜為例子吧,所以在這里我們可以算出我們拍攝收機器的時間是18:55,由此我們算出我們拍攝總時間大概81分鍾。
這里就到了拍攝間隔的規劃了,一般延時成片我們以最低25幀為例子,最少的十秒也就是250幀,也就是需要拍攝250張,如果你只需要對這個過程給予一個展現,當然我們拍攝就可以用81分鍾除以需要拍攝的250張就行了,也就是19s一張。
當然如果我們需要做一個專業的規劃,19s一張很顯然沒辦法清晰記錄日落過程中的細節,這里我們必須要為細節服務,將快門速度盡量控制在5-8s左右。
我一般個人如果不是遇到炸裂天氣晚霞變化幅度很大快門速度基本都設置在8s左右,如果晚霞變化幅度大為了更好的記錄細節,我會設置5s甚至更快。
當然我們為了記錄更多細節的同時,我們也需要拍攝更多的照片,這里一定要計算好拍攝張數然後檢查一下自己內存卡空間是否足夠(土豪不缺錢買硬碟的可以考慮一秒一張哦),然後在進行拍攝。
② 怎麼拍日落的延時攝影
第一iso不要選擇自動,建議先調低一點,不然的話它拍太陽的時候就會自動加強,影響攝影效果,還有那就是曝光度需要預先調低一檔,否則很容易調不回來,還有那就是幀數需要調間隔小一些,差不多三秒鍾以內一幀就可以了。
延時攝影(Time-lapse photography),又叫縮時攝影、縮時錄影,是以一種將時間壓縮的拍攝技術。其拍攝的通常是一組照片。
後期通過將照片串聯合成視頻,把幾分鍾、幾小時甚至是幾天的過程壓縮在一個較短的時間內以視頻的方式播放。在一段延時攝影視頻中,物體或者景物緩慢變化的過程被壓縮到一個較短的時間內,呈現出平時用肉眼無法察覺的奇異精彩的景象。
定義:
用機器拍攝延時攝影的過程類似於製作定格動畫(Stop Motion),把多張拍攝間隔時間相同的圖片串聯起來,合成一個動態的視頻,以明顯變化的影像展現景物低速變化過程的手段。
譬如花蕾的開放約需3天3夜,即72小時。每半小時拍攝它的一張照片,以順序記錄開花動作的微變,共計拍攝144張照片,再將這些照片串聯合成視頻,按正常頻率放映(每秒24幀),在6秒鍾之內,展現3天3夜的開花過程。
③ 延時攝影,拍攝兩小時,播放30秒,間隔時間多少,
每秒播放24幅片子,播放30秒,那麼總計播放720幅畫面,720幅除以120分鍾,那麼每分鍾拍攝6幅畫面,即間隔10秒即可。
在一段延時攝影視頻中,物體或者景物緩慢變化的過程被壓縮到一個較短的時間內,呈現出平時用肉眼無法察覺的奇異精彩的景象。延時攝影可以認為是和高速攝影相反的一個過程。
延時攝影通常應用在拍攝城市風光、自然風景、天文現象、城市生活、建築製造、生物演變等題材上。而目前除了相機外,手機、行車記錄儀也有此功能。
(3)落日延時攝影間隔時間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單反延時
優勢
1、 數碼單反可以拍攝大解析度的圖像。現在高清視頻的解析度是1920x1080,也就是說是200多萬的像素,而現在主流數碼單反拍攝的圖像像素都在千萬以上,全幅機甚至高達兩三千萬。高像素使延時視頻畫面質量大幅提升,畫面品質遠超很多專業級攝像機。
同時高像素也給後期處理留有了相當大的餘地,可以輕松製作包括畫面推拉、平移之類的效果。
2、 可以使用RAW格式進行拍攝。RAW文件保留了大量的信息和畫面動態范圍,色彩的寬容度也更大,為後期視頻校色提供了更大的便利。
3、 可以全面掌握曝光的過程。光圈、快門、ISO、白平衡都是可控的。
4、 可以隨時查看拍攝的照片,控制拍攝的進程和效果。
劣勢
1、 文件大小是優勢也是劣勢。高解析度的圖像文件和RAW文件會限制相機拍攝的間隔。不同相機的緩存有差異,過大的文件會影響到相機的處理速度,一旦處理速度跟不上,相機會停止拍攝。所以有時候只能放棄拍攝RAW,改用JPG格式甚至小解析度的JPG格式以獲取較短的拍攝時間間隔。
2、 使用數碼單反拍攝,會不可避免的遇到視頻閃爍(flicker)的問題。無論多麼小心,都有一定的概率遇到這一現象,尤其在光線變化比較大的環境中。這給後期帶來一定的難題。
④ 延時攝影拍一天,從日出到日落,間隔多長時間一張比較合適
這要看你最後影片需要多長時間。如果要在一分鍾內播完,那麼計算如下:
假設從日出到日落為12小時,換算成秒數就是:3600*12=43200秒。
假設影片每秒25楨,那麼一分鍾的楨數為:25*60=1500楨。
43200/1500=28.8(秒)
即每隔28.8秒拍一張。為方便起見,可採用30秒拍一張。
⑤ 延時攝影如何計算攝影時長哦
首先確定要拍攝的現實時間,如:要拍攝現實時間的2個小時的過程,想讓做出來的視頻有5分鍾,首先得知道一般視頻的幀速率是1秒24幀,即一秒24個畫面,那麼可以來進行如下計算:
首先拍攝的視頻是5分鍾長度,即:300秒,
300秒乘24=7200幀,即需要7200張照片,2個小時的現實時間,即2×60×60=7200秒,
在7200秒里拍出7200張照片即:7200秒÷7200張=1秒,得出間隔時間是一秒。
譬如花蕾的開放約需3天3夜,即72小時。
每半小時拍它的一個畫幅,以順序記錄開花動作的微變,共計拍攝144個畫幅,再通過放映機按正常頻率放映(每秒24幅),在6秒鍾之內,重現3天3夜的開花過程
延時攝影又叫縮時攝影(英語:Time-lapse photography),又稱縮時錄影。是以一種將時間壓縮的拍攝技術,目前也多叫作縮時錄影。
延時攝影拍攝主要以自然風光和城市人文以及生物活動為主。自然界中如細胞分裂、卵的孵化、日蝕月蝕、雲彩變幻、天文、地理、城市變化、城市生活、交通、科研等多種題材的拍攝。
拍攝設備的選用:一般情況下,我們用5d或者6d來拍攝,鏡頭具體看拍攝的新場景,一般選用大廣角和長焦鏡頭來拍攝。用RAW格式拍攝,然後帶一根快門線,穩定結實的三腳架。
測光模式:建議大家使用全面/平均測光(矩陣測光、權衡式測光),因為延時攝影的拍攝時間很長,而且期間景物不斷變化
若是選用中央重點測光或點測光,可能產生測光失誤,造成亮部過亮或暗部過暗的問題。
⑥ 請問延時攝影(就是把一天的時間縮小到幾分鍾,縮時攝影)。對於拍天空要用多少秒間隔日落呢
看天氣,風量大,雲的流動快,約1-2秒;慢速的雲5-8秒左右。如果你拍天空,用M檔是不二之選了。但如果你要拍光線跨度比較大的場景,還是用自動吧。
⑦ 日落延時一般幾秒拍一張
日落特寫2-5秒。因為黃昏的光線變化很大,時間間隔大了的話,相鄰兩張照片的差異會很大,不利於後期的合成。
延時攝影,是一種將時間壓縮,使得在幾分鍾、幾十分鍾、幾個小時(或者是十幾個小時)內的事物發展過程在極端的時間內(一般是幾十秒)展現,通常在城市風光、自然風光、自然現象中應用廣泛。
名詞解釋:
穩定壓倒一切。一定要將攝像機牢牢固定在堅固的三腳架上,避免刮風等原因造成攝像機的晃動導致拍攝失敗。避免不必要的雜物進入畫面。如在馬路上拍攝,為避免行人進入畫面,一定將攝像機架在遠離人行道的地方。
准備充足的備用電池、儲存卡,延時拍攝一般要工作幾個小時甚至幾十個小時,所以一定要根據所需素材的時長准備充足的附件,條件允許的條件下最好接通交流電進行拍攝。
注意對機器的保護。因為耗費的時間比較長,為了保護攝像機的安全,避免自然、人為等因素的破壞,延時拍攝時一定注意看管好攝像機,同時避免暴曬和低溫。
⑧ 延時攝影拍日出日落間隔幾秒一張比較合適
1、延時攝影拍攝黃昏過度間隔建議為3-5秒,因為黃昏的光線變化很大,時間間隔大了的話,相鄰兩張照片的差異會很大,不利於後期的合成。
2、延時攝影,是一種將時間壓縮,使得在幾分鍾、幾十分鍾、幾個小時(或者是十幾個小時)內的事物發展過程在極端的時間內(一般是幾十秒)展現,通常在城市風光、自然風光、自然現象中應用廣泛。
(8)落日延時攝影間隔時間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使用延時攝影的注意事項:
穩定壓倒一切。一定要將攝像機牢牢固定在堅固的三腳架上,避免刮風等原因造成攝像機的晃動導致拍攝失敗。
避免不必要的雜物進入畫面。如在馬路上拍攝,為避免行人進入畫面,一定將攝像機架在遠離人行道的地方。
准備充足的備用電池、儲存卡,延時拍攝一般要工作幾個小時甚至幾十個小時,所以一定要根據所需素材的時長准備充足的附件,條件允許的條件下最好接通交流電進行拍攝。
注意對機器的保護。因為耗費的時間比較長,為了保護攝像機的安全,避免自然、人為等因素的破壞,延時拍攝時一定注意看管好攝像機,同時避免暴曬和低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