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計算方法 > 農村打鼓方法視頻

農村打鼓方法視頻

發布時間:2022-05-24 00:36:21

❶ 打大鼓的方法

手腕放鬆,握槌力度適中。將大臂力量揮動傳送手腕,乃至手臂,鼓槌。最終敲擊到鼓面。練習時一定要放鬆,感受力度的協調變化與反饋,多感受,多練習。

❷ 打鼓怎麼

五個階段基本打鼓法:擂鼓、起獅鼓、行獅鼓、拋獅鼓、七星鼓;打法如下:、

1、擂鼓:開始拜神或行禮均擂鼓三次左右中。打法:(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切),(咚咚切)(每三次)。

2、起獅鼓:拜完神或行完禮開始起舞;打法:打鼓邊(得得得)。

3、、後打鼓:(咚撐撐撐撐撐撐撐撐切)。

4、行獅鼓(三星鼓):其動作是左望右望,尋找食物。打法:(得咚切),(得得咚切)(咚咚撐切)循環二至三次。

5、拋獅鼓:法備動作去食青,或試探動作。打法:(咚咚洞咚切),(咚咚洞咚切)(咚咚洞咚切)。

打架子鼓技巧

記譜用五線譜的低音譜表,即F譜表,低音大鼓在第一間,小鼓在第三間,1桶鼓在第四間,2桶鼓在第四線,落地鼓在第二間,大立鑔分別記在上加二間和上加一線,踩鑔寫在下加一間和上加一間。架子鼓並無固定的音高,一般由演奏者根據樂曲需要去調定選擇。

五線譜的五條線,從下往上依次叫做:第一線,第二線,第三線,第四線,第五線。

五線譜的四個間,從下往上依次叫做:第一間,第二間,第三間,第四間。五鼓:底鼓,軍鼓,高音桶鼓,中音桶鼓,低音桶鼓。分別在的位置為:下加一間,第三線,第四間,第三間,第一間。三鑔:吊鑔,節奏鑔(叮叮鑔),踩鑔。踩鑔有三種擊打方式:用腳踩踩鑔,手擊閉合踩鑔,手擊開鑔音。

❸ 打鼓基本技巧左右視頻鼓棒怎麼拿

小鼓棒的握法一般來說有兩種,一種是傳統式的握法,一種是相對式(對稱式)的握法,還有一種是3.現代式的握槌方法

❹ 怎樣打腰鼓

1、打腰鼓的方法:

打腰鼓一般是由多人組成的方隊集體表演的。表演時,演員腰間斜掛小鼓,雙手持鼓槌,隨鑼鼓、嗩吶的伴奏聲揮臂擊鼓。其動作,時而騰挪跳躍,熱烈奔放;時而輕敲慢打,柔和靈巧。

其隊形,時為長龍,時為方陣,變幻有序,步伐齊整。特別是年輕演員,在表演中極其投入,龍騰虎躍,充溢著陽剛之氣,往往博得觀眾的陣陣喝彩之聲。

2、打腰鼓的技巧:

腰鼓舞亦稱「打腰鼓」,民間舞蹈形式之一。解放前流行於陝北一帶的民間舞蹈,多在年節喜慶時演出,有時也插入秧歌隊伍中,隨著秧歌隊邊敲邊舞。解放後幾乎遍及全國。流行於20世紀50年代初期省內各地,為集體舞。

表演者有腰鼓手十數人或數十人,男女各半,並配有雙鑔和軍鼓軍號數人。腰鼓手男者頭上帶打布,上身穿白色或綠色對襟褂,下身穿彩褲,腰扎帶,面畫簡妝,一副英武之像。

女者頂頭巾,身著綵衣。所用腰鼓長約1尺左右,直徑5寸,表演時,腰鼓系於鼓手腰上。鼓手手執鼓槌,左右開弓,時而擊邊,時而擊面,同時變換各種隊形,並表演跑、跳、蹦、丟單叉、丟雙叉等技巧。

(4)農村打鼓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腰鼓的風格特徵:

1、通過動律的變化表達舞者的內心激情。舞者擊鼓時情不自禁地微微搖頭晃肩,使內在感情與外在的動律有機地結合,達到神形兼備、和諧自如。

2、舞者揮槌擊鼓有股子狠勁,無論是上打、下打還是纏腰打,雙手都要將鼓槌甩開。但雖狠而不蠻,顯得挺拔渾厚,猛勁中仍不失其細膩之感。

3、做踢腿、跳躍動作時,無論是大踢、小踢或蹬腿動作,都要有股子「蠻」勁。節奏歡快,難度較大,代表了腰鼓粗獷豪爽、剛勁潑辣的風格。

4、擊鼓轉身是腰鼓表演的關鍵。在舞蹈中凡做蹲、踢動作必有轉身,轉身時必須要猛,特別是做騰空跳躍落地蹲,邊轉身、邊起步的一套動作組合時,必須在固定的節拍里,運用迅速地猛勁才能完成動作的變化與連接。

5、動律形態復雜,跳躍幅度較大。表演隨著節奏的加快,腳步便開始復雜的踢踏跳躍,並加大身體左右擺動的幅度。如做「馬步蹬腿」、「連身轉」、「馬步跳躍」等動作時,舞者運用弓步向後連跳兩次,然後左腿大步前跨,右腿發力蹬地而起,勢若龍騰虎躍,顯示出一種頑強拼搏的精神狀態。

❺ 農村大鼓的打法

1331332323133133

❻ 農村鑼鼓123打法口訣是什麼

農村大鼓的口訣常見的就是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根據不同的曲子口訣各不相同,一般都會和七字句或者是十字句搭配,節奏感比較強。

比如常見的:3/4;4/4。介紹兩個最簡單的節奏。咚代表地鼓,磁代表踩鑔,噠代表軍鼓。速度都是8分音符。3/4 :咚磁磁噠磁磁 4/4:咚磁噠磁咚磁噠磁(在打軍鼓和地鼓的時候同時也要打踩鑔,注意踩鑔踩緊)。

大鼓在打的時候都是一人自擊鼓、板,其餘的人用三弦、琵琶、月琴等彈撥樂器伴奏,也有隻有鼓和板進行演奏的,大多數都有唱詞,唱詞基本上都是七字句和十字句。

注意事項

演奏鑼鼓時,必須把各種樂器有組織地編排配合起來,由鼓板指揮才能奏出有節奏、有規律的各種音響。各劇種在樂器品種、音色調門的選擇上,樂器的數量和組合配置上,以及所演奏出來的各種節奏型花樣上,大體都與劇種演唱風格相結合,形成本劇種的獨特風格。

鑼鼓的組合運用,大體分為3類:第1類由大鑼、小鑼、鈸、鼓板組成,以大鑼為主體;第 2類由小鑼、鼓板組成,以小鑼為主體;第 3類由鈸、小鑼、鼓板組成,以鈸為主體。以上,第1、第2類組合所演奏的各種「點子」是常用的;第3類只是在特殊情況下使用。

❼ 怎麼打秧歌大鼓鼓點

秧歌鼓固定雙面桶形,比腰鼓稍小。鼓身罩以真絲綉花鼓套,其上有鼓帶,下端綴以一排黃色絲穗。鼓身長33厘米,面徑12厘米。

1.大鼓單棒快點打法:咚 咚 咚 咚 咚 咚 咚 咚,是最簡單的節奏。

2.大鼓單棒慢點打法:咚 咚 咚 咚

3.大鼓雙棒快點打法:咚七咚七咚七咚|咚七咚七咚七咚 注意,七 時鼓棒要輕點鼓面。

(7)農村打鼓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東北大秧歌鼓的口訣

一鼓二鼓三四鼓,干凈利落全神注。上鼓下鼓和破鼓,跑大場中隨手出。單場清場和渾場,五鼓結尾走套路。

秧歌是中國(主要在北方地區)廣泛流傳的一種極具群眾性和代表性的民間舞蹈的類稱,不同地區有不同稱謂和風格樣式。

鼓子秧歌最初發源於濟南商河縣,有二千多年的歷史,據記載漢鴻嘉四年(公元前17年)河堤都尉許商開鑿商河,祝河竣工民眾自發鼓傘齊舞以示慶賀。鼓子秧歌是當地民間為慶豐收,而載歌載舞的一種民間藝術形式。每年的元宵節,是鼓子秧歌演出活動的高潮日。秧歌隊伍龐大,人數眾多,角色各異,鑼鼓齊鳴,熱鬧非常。

「秧歌,南宋燈宵之村田樂也。所扮有耍和尚、耍公子、打花鼓、拉花姊、田公、漁婆、裝態貨郎、雜沓燈術,以博觀者之笑。」

❽ 手鼓視頻教學入門教程

如果想觀看免費的手鼓(非洲鼓)視頻入門教程,可以安裝一個嗶哩嗶哩APP,在裡面輸入手鼓視頻入門教程,找到以後就可以觀看了,按照以下步驟操作。



第一步、首先打開嗶哩嗶哩APP。

❾ 農村大鼓怎麼打

1、第一段:OOXX OOXX OX OX OX OX OOXX OXX。

2、第二段:OXX OXX OXX OXX OOXX OXX。

3、第三段:OOOX OOOX OX OX OX OX OOOX OXX。

4、第四段:OXX OXX OXX OXX OOXX O

註:O是大鼓敲的,X不用敲

(9)農村打鼓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簡介

大鼓是藏、壯、瑤、苗、侗、彝、水、土家、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藏語稱額阿。壯語稱種勞。苗語稱嗯鐸。侗語稱工。彝族稱額格子嫫。流行於全國各地,尤以廣西、雲南、貴州、湖南、湖北等省區最為盛行。

古往今來,大鼓一直成為各族人民喜愛的民間樂器。因流行地域、使用對象的不同而形制也有區別。多用於報時、祭祀、宮廷儀仗、軍事、宗教、器樂、舞蹈、戲曲、婚喪、節日和民間娛樂等場合中。

戒晨鼓

作為報時的大鼓又稱戒晨鼓,常置放於城池的鼓樓之上。北京鼓樓上的大鼓制於清代,是專門作為公共報時使用的,為使北京居民都能聽到報時,鼓做得特別大,鼓面直徑150厘米,曾有「鼓王」之稱。每到夜間報更時分,鍾鼓樓上鍾鼓齊鳴,低沉的鼓聲傳播全城。

直到1915年鍾表普遍使用後,它才完成了歷史使命,成為供人們觀賞的文物。在北京天壇,也收藏有一面清代製造的大鼓,鼓面直徑150厘米、鼓高200厘米,是舊時皇帝祭天時才使用的。大鼓用於報警的稱警鼓,用於告狀的稱登聞鼓。

在全國各大佛教寺院,建寺時已在山門之後建有鍾、鼓樓。鍾樓在東、鼓樓在西,互相對應。大鼓懸於鼓樓之上,鼓的大小往往隨寺院規模和等級而定,鼓面直徑小者60厘米以上,大者可達150厘米以上。

河南白馬寺的大鼓,鼓面直徑128厘米、鼓高130厘米,橫置在120厘米高的木架上,僧人要站在梯子上擊鼓。有的寺院在大雄寶殿西南側的木架上也置有大鼓。寺院的大鼓,用於僧人早晚上殿作功課、農歷初一、十五及佛教盛典儀式做法事時敲擊,晚上還作為報時用。

藏族的額阿

藏族的額阿,呈圓筒形。流行於西藏等藏傳佛教各寺院中。鼓框用多塊木板拼合而成,外部箍以數圈寬窄不同的扁鐵條,並用釘固定住。

兩端蒙以氂牛皮為面,皮面四周邊緣用鐵釘 固定。各地規格不一。西藏薩迦寺的額阿,當地又稱錯阿欽布,鼓面直徑135厘米、鼓身長(鼓框高)150.5厘米,鼓身兩側各置一對鼓環,鼓身塗深紅色漆,箍鼓的五圈扁鐵條漆為綠色,大鼓橫置於特製的高132厘米的鼓架上,放於寺院的大經堂內。常用於重要的誦經活動,在宗教節日舉行羌姆表演時,也用於樂隊合奏中。

壯族的種勞

壯族的種勞,呈圓墩形。流行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和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大農村。鼓框用杉木板拼制,以竹篾圈箍緊。鼓面直徑和鼓高均為60厘米,上口單面蒙以牛皮或蟒皮,用鼓釘固定。鼓腰稍粗,兩側各置一對鼓環。鼓底敞口並向內收束。將鼓置地,雙棰擊奏,發音洪亮。常用於節日鑼鼓合奏或為舞獅、舞龍伴奏。

瑤族大鼓

瑤族大鼓,呈圓柱形。流行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南丹、田林等地。各地形制不同。南丹縣里湖、瑤寨一帶的大鼓,多用整段樟木掏空作鼓框,上口單面蒙以未經處理的帶毛牛 皮,用竹釘固定,鼓面直徑60厘米~70厘米、鼓高90厘米~100厘米,下端敞口。

田林縣平山等地的大鼓,鼓框用木板拼成,兩端均蒙牛皮,鼓面直徑80厘米左右、鼓高100厘米~120厘米。瑤族大鼓是瑤族銅鼓樂隊的指揮和領奏樂器。演奏時置於樂隊中央,用雙棰敲擊,聲音洪大。奏法有跨腿擊、彎腰擊、反擊擂、交叉棰等,並交替擊奏鼓心、鼓邊或鼓框等。奏者 邊擊邊舞,奏法千變萬化,舞姿優美動人。多用於民族節日、婚喪禮儀等場合。

苗族的嗯鐸,漢稱苗族皮鼓,流行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那坡、南丹等地。鼓框用整段原木掏空製成,兩端蒙以牛皮,用竹釘固定,鼓腰置鼓環。各地尺寸有別。那坡縣的鼓面直徑60厘米、鼓高80厘米;南丹縣的鼓面直徑50厘米、鼓高100厘米。演奏時,雙手執棰,邊擊邊舞。常與銅鼓、鑼、鈸等樂器一起合奏,用於婚娶喪事等場合中。

侗族的工

侗族的工,呈圓筒狀。流行於貴州、廣西、湖南等省區。鼓框用整段「梅香雪」 原木挖空製成,兩端收束,中腰稍粗,鼓面直徑50厘米、鼓高100厘米~150厘米,兩端蒙牛皮, 邊緣 用竹釘固定,鼓兩側置鼓環。系繩橫吊於侗寨鼓樓中。以兩棰擊奏,發音洪亮、渾厚,遠聞數里。平時不用,僅在盛大節日、傳達上級公文和聚眾議事時方可擊奏。

彝族的額格子嫫

彝族的額格子嫫,圓筒狀。流行於雲南省路南彝族自治縣、彌勒和瀘西等地。鼓框用一整段椿木或核桃木掏空製成,兩端蒙以羊皮,鼓面直徑60厘米、鼓高95厘米。演奏時置於架上, 用雙棰擊奏,棰頭一端包以絨布。也可前面一人背鼓,後面一人邊走邊擊。每逢節日、喜慶或趕集場合,用於伴奏民間歌舞《大三弦舞》(又名《跳月》)。

水族大鼓

水族大鼓,呈圓筒形。流行於貴州省各地。鼓框用整段椿木、樟木或桑木挖空製成, 中間略粗,兩端蒙牛皮。鼓面直徑45厘米、鼓高100厘米,置於鼓架上,以短木棰敲擊。用於六月六、過端(水族過年,八、九月間)、過捻(正月)等傳統民族節日,常與銅鼓、蘆笙等樂器合奏,眾人圍鼓歌舞。

土家族大鼓

土家族大鼓,又稱堂鼓,圓筒形,流行於湖北省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鼓框用杉木板拼合而成,兩端蒙牛皮,鼓皮邊緣用兩排鐵釘或竹釘固定。鼓面直徑44厘米、鼓高46.5厘米。鼓置於地,雙棰敲擊。

也可鼓綁長桿,前後兩 人抬鼓,中間一人擊奏,發音粗獷洪亮,常與嗩吶、鑼、鑔等樂器用於花鑼鼓或絲弦鑼鼓合奏。喜慶或節日也用於民間舞獅、舞龍伴奏。

❿ 農村大鼓怎樣打

用鼓棒敲打鼓面

閱讀全文

與農村打鼓方法視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浸種前處理方法有哪些 瀏覽:319
緊急制動閥的使用方法 瀏覽:687
用簡單化學方法鑒別乙烯 瀏覽:206
華為手機不顯示運營商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72
兒童粗線插肩袖計算方法 瀏覽:960
銀杏有多少種食用方法 瀏覽:205
小腿怎麼瘦方法最有效 瀏覽:584
佐家花園最佳防疫方法 瀏覽:976
四線復邊機安裝方法 瀏覽:580
有沒有什麼方法快速找到錢 瀏覽:299
你如何看待紀昌的學習方法 瀏覽:791
怎麼用香皂洗臉的方法 瀏覽:136
目前減肥最有效的方法是什麼 瀏覽:695
籃球基本技巧及訓練方法 瀏覽:464
汽車離線使用方法 瀏覽:868
有哪些預防方法 瀏覽:808
假戲真做的正確方法 瀏覽:469
眼睛癢腫紅怎麼治最快方法 瀏覽:350
點穴師的鍛煉方法 瀏覽:193
包子的製作方法和步驟作文 瀏覽: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