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茶葉的正確沖泡方法
茶葉的沖泡:
1 、洗蓋杯,湯杯底使其有溫度;
2 、放入茶葉,同時蓋著杯蓋甩動幾下,再聞干香;
3、第一次沖水用開水,同時沖水時速度迅速;
4 、快速的出水,盡可能的把水倒干凈;
5 、到入杯子,洗杯;
6 、觀其湯色,聞其香,這樣洗茶步奏就結束了;
7、第二次泡茶講究的是品其口感,水溫要把控在85度左右;
8、在蓋杯中停留的時間在20s左右即可;
9、出水時速度要快,同時要盡可能的把茶倒出;
10、倒茶講究的是每個杯子要均勻,以客為主,同時只能最多倒到8層滿;
這次在觀其色,聞其香,品其韻,那麼茶葉的基本泡法就是這樣,因每泡茶葉不同的特點泡茶水溫和靜止時間都要把握的當
❷ 泡茶都有哪些步驟
1
泡茶先識茶
肉眼看外形和顏色,大致區分茶的種類。
更需要用感官去判斷條索緊結程度、外形大小、揉捻程度、萎調輕重等多個方面。
再根據自己對茶的認識,選擇最恰當的沖泡方法的選擇。
綠茶:大多為黃綠帶翠;
白茶:身披白毫,表面多顯白色;
黃茶:條索嫩黃、肥壯挺直;
烏龍茶:綠葉鑲紅邊,條索肥厚捲曲;
紅茶:烏金色、茶芽少,帶有甜香;
黑茶:烏潤色澤,獨特陳香。
2
水為茶之母
要泡出好茶,就要先找到最適合它的水。
泡茶用水的最基本原則:要用軟水,純凈水、礦泉水、過濾水,都比較適合用來泡茶。
泡茶用水最低要求就是要煮沸,哪怕是需要85℃沖泡,也需要先燒至100℃再放涼。
3
器為茶之父
茶器要結合沖泡的茶類選擇,蓋碗和茶壺適用的茶類范圍很廣。
平時多練習使用,泡一般茶類即可得心應手,但注意綠茶通常要用玻璃器皿沖泡。
其他的輔助性的器皿,如公道杯、品茗杯等,也需要看場合搭配使用。
4
體積投茶法
有的茶細小、扁平,或者是緊壓茶,看起來一點點,實際上已經夠重量了;
有的茶粗壯、蓬鬆,看起來很多,卻輕飄飄的,差不多放大半壺才夠。
因此,根據茶葉的形態而使用「體積投茶法」,是比較科學且便捷的方法。
也可根據個人口感和實際情況調整,體積投茶量僅供參考。
△一泡茶水,不同的茶,形態不一樣,需要投放的茶量「看起來」差別真的很大!
5
不同水溫不同味
在同一濃度的茶湯中,高溫沖泡出的茶湯較強勁,低溫沖泡出來的茶湯較溫和。
嫩度較高的茶葉宜低溫沖泡,避免燙壞茶葉;
粗老的茶葉可以用高溫沖泡,以激發出茶的香氣和滋味。
品茶時可先嗅其香氣,待茶湯溫度略有下降,即可品飲。
不同茶類適應沖泡的水溫:
綠茶、黃茶、紅茶:80-90℃
烏龍茶、普洱茶、黑茶:100℃
白茶:嫩度高的白茶80-90℃,老白茶100℃
6
浸泡時長
針對功夫泡茶法,浸泡時長的掌握需要綜合考慮茶的品類、形態以及沖泡次數等因素。
隨著沖泡次數的增加,沖泡所需的時間也越來越長。
比如紅茶,首泡的浸泡時間約為3-5秒,然後快速出湯。
坐杯的時間可根據泡數而定,後面的每一泡可根據前一泡的坐杯時間適當地延長3-5秒。
另外茶葉如果較碎,則內含物質浸出速度快,需要適當減少時間,防止滋味苦澀。
茶餅壓制較緊時,醒茶不容易將茶葉完全泡開,則需要適當延長沖泡時間。
7
適口為珍才是好茶
品茶≠評茶,我們日常泡茶時,可以隨著當時的情境和心情選擇喝茶的口味。
不一定要追逐珍稀昂貴的茶品,也不一定苛求沖泡技術,只要能夠享受當下喝茶的心情,享受有茶生活的美好,便是一杯好茶。
畢竟適口為珍才是喝茶最大的快樂。
來自網路。
❸ 泡茶的方法是什麼
1、煮茶法
直接將茶放在釜中熟煮,是我國唐代以前最普遍的飲茶法。燒煮,茶與水進一步融合,波滾浪涌,稱為三沸。此時將二沸時盛出之沫餑澆烹茶的水與茶,視人數多寡而嚴格量入。茶湯煮好,均勻的斟入各人碗中,包含雨露均施,同分甘苦之意。
2、點茶法
此法即宋代鬥茶所用,茶人自吃亦用此法。這時不再直接將茶熟煮,而是先將餅茶碾碎,置碗中待用。以釜燒水,微沸初漾時即沖點碗。但茶末與水亦同樣需要交融一體。於是發明一種工具,稱為「茶筅」。
3、毛茶法
即在茶中加入乾果,直接以熟水點泡,飲茶食果。茶人自製茶,自采果,別具佳趣。
4、點花茶法
為明代朱權等所創。將梅花、桂花、茉莉花等蓓蕾數枚直接與末茶同置碗中,熱茶水氣蒸騰,使茶湯催花綻放,既觀花開美景,又嗅花香、茶香。色、午味同時享用,美不勝收。
5、泡茶法
此法時清以至現代,為民間廣泛使用。以發茶味,顯其色,不失其香為要旨。濃淡亦隨各地所好。近年來賓館多用袋裝泡茶,發味快,而又避免渣葉入口,也是一種創造。
飲休既是精神活動,也是物質活動。所以茶藝亦不可墨守成規,以為只有繁器古法為美。但無論如何變,總要不失茶的要義,即健康、友信、美韻。
❹ 正確的泡茶七個步驟
正確的泡茶七個步驟:
1、煮水
泡出好茶的前提是先找到最適合的水,泡茶用水首選純凈水、礦泉水等軟水。並且泡茶用水的要求之一是需要煮沸,無論用80度或90度水沖泡,一定要先將水煮沸,然後從100度放涼至所需溫度水溫。
(一般鮮嫩綠茶可用80度左右水,而紅茶90度左右,普洱或黑茶等緊壓茶則用100度水)
2、洗杯
往茶壺、茶杯注水沖洗,也包括壺嘴、壺蓋,然後迅速倒掉水分。這樣可以提高茶具的溫度,使茶葉在沖泡後,茶湯的溫度不會很快地下降,而是相對穩定,從而讓茶葉中可溶於水物質更充分浸出。
3、投茶
正確的泡茶七個步驟,最簡單的泡茶方法。
根據茶杯、茶壺大小,往泡茶的茶杯或茶壺中置入一定數量的茶葉。一般來說,茶水比例在1:30~50。
即投茶3克,至少注水150ml。而喜歡喝濃茶的,茶葉可以多投。偏好淡茶的,可以適當多注水。
4、沖泡
茶葉細嫩,色澤明亮。玻璃杯沖泡可觀賞茶葉在茶水上下翻動的美妙,極具觀賞價值。白瓷杯沖泡可以使茶色與白色相映成趣,令人賞心悅目。
沖水時講究「鳳凰三點頭」,就是將茶壺下傾上提三次,對賓客「點頭致意」的同時,也可以使茶湯濃度均勻。
同時也有「茶七飯八」之說,即茶倒七分滿,剩下三分是人情,沸水泡茶一旦倒得太滿,不小心會燙傷賓客。
5、倒茶
沖泡好之後的茶湯,需要先倒進茶海中,然後再從茶海倒進客人的茶杯中。茶杯又叫品茗杯,有品茶之意。
而茶海又稱公道杯,意為分茶公道。
6、奉茶
用茶盤托著茶杯,送到賓客面前,並放置在賓客右手前方。奉茶的時候,還需要用空餘的手做出請茶的姿勢。
7、品茶
剛剛沖泡好的茶,不要急於飲用。應該先觀其色,察其形。然後端起茶杯,聞湯香,品滋味。
啜湯賞味時,讓茶湯先從舌尖沿舌兩側流到舌根,再回到舌頭,如此反復兩三次,感受茶湯的回味、甘甜。
❺ 泡茶的八個步驟
8個步驟,分別是備具、潔具、賞茶、投茶、洗茶泡茶、奉茶和收具。
1、需要准備的茶具有壺承、蓋碗/紫砂壺、公道杯、過濾網、茶荷、茶巾、茶夾、茶刮、品茗杯、杯托和隨手泡。
❻ 泡茶的幾個步驟
正確泡茶的七個步驟為:1、煮水,以山泉水、純凈水和礦泉水等軟水為佳;2、洗杯,提升茶具溫度;3、投茶,茶水比1:30~50;4、注水沖泡;5、倒茶,茶湯先倒進茶海,再倒入品茗杯;6、給茶客奉茶;7、聞茶香,品茶味。泡茶用水以山泉水、純凈水和礦泉水等軟水為最佳,無論是需要80度還是90度熱水來泡茶,首先都必須煮沸,再晾至適宜的溫度。往茶壺、蓋碗、聞香杯、品茗杯中注入熱水,稱之為燙壺洗杯,清洗干凈茶具,提升茶具溫度,也利於後續泡茶時誘發茶香。注意需要迅速倒掉水分。一般來說,茶水比在1:30~50,也就是投茶3克,至少注水150ml。可以根據個人口味來定,喜歡喝濃茶的可以多投一些茶葉,喜歡喝淡茶的可以適當多加一些水。注水沖泡時講究「鳳凰三點頭」,就是將茶壺下傾上提三次,對賓客「點頭致意」,同時也可以使茶湯濃度均勻。注意茶倒七分滿,倒得太滿端茶時容易燙傷。泡好的茶湯一般先倒進茶海中,茶海又稱公道杯,意為分茶公道。再從茶海倒入品茗杯,有品茶之意。茶杯需要放在茶盤,再遞到茶客面前,注意放置在茶客的右手前方。遞茶之後,還需要用右手做出請茶的姿勢。端起茶杯後,不要著急飲用,先聞茶香,再品滋味。小口啜飲茶湯,讓茶湯在口腔中停留幾秒,感受茶湯的回味、甘甜,再滑入喉嚨咽下。
❼ 新手泡茶七個步驟
泡茶的第一步是溫壺,用熱水淋茶壺,提高茶壺溫度,以免泡茶時水溫被茶壺搶走,影響茶湯的風味、第二步是置茶:等待茶壺溫熱的時間里,將要泡的茶葉從茶倉中取出,放入茶則,茶則就是從茶葉罐里取茶葉用的工具和量器。
第三步是溫潤泡,將熱水均勻地淋在茶葉上,使茶葉受熱即可,不需要太多的水,淋上後立刻倒出來。目的在使某些比較緊實的茶(像阿里山石棹一帶的珠露茶)舒張,這樣茶湯才會均勻好喝,也有些人覺得這樣比較清潔,但並不是每一種茶都適合溫潤泡這道手續。
第四步是醒茶,將溫潤泡用的水完全倒到茶海當中,靜待一段時間讓茶葉舒緩。
第五步是沖泡,注水量以所泡的杯數決定,放入的茶種,與茶葉量多寡會影響沖泡所需的時間。
第六步是奉茶,將茶壺內所泡的茶完全倒於茶海中,使茶色、茶味均衡並沉澱雜質。將茶倒入聞香杯中約七分滿,或用扣杯的方式,正面圖樣對正面圖像,倒過來奉茶增添品茶的樂趣。
第七步是品茶:喝茶的時候不要手拿杯緣,如果以右手喝茶,應把中指放在杯腹十二點鍾方位,拇指放六點鍾方位,並以八點鍾方位喝茶。並分成三次喝,感受熱茶、溫茶,與冷茶的滋味。
❽ 泡茶基本步驟
1、備具備水:准備好需要的茶具,如茶杯、茶壺等,然後用熱水壺煮好沸水備用。如果是使用茶具套裝泡茶,還要依次排放好茶具。
2、賞茶:用茶荷量取適量的茶葉,並把茶荷呈給賓客,邀請大家欣賞茶葉的外形和色澤,嗅聞茶葉的濃郁清香。
3、潤杯:泡茶的第三步,逐個倒入少許沸水到茶具里,稍微轉動茶具,促使每個茶具內壁濕潤。然後把開水倒掉。
4、置茶:根據茶水1:50的比例,把茶荷中的茶葉分別投入各個茶杯或茶壺里。然後往茶具里倒入少許開水,水量以沒過茶葉為宜。使茶葉充分浸潤,更好的促發茶香和析出茶味。
5、沖泡:使用高沖法,右手提壺,把沸水注入茶壺或茶杯子里。若是使用茶杯直接沖泡,水量則以七八分滿為宜。俗語說:七分茶三分情,茶滿欺客。
6、奉茶:根據茶葉的種類、緊結程度等各種因素,決定沖泡的時間。泡好後,雙手把茶依次端給客人,並伸出手掌行禮,邀請賓客品茶。
7、品飲:品飲茶湯前,不妨邀請賓客和自己一起先聞香、賞茶,感受芬芳怡人的茶香,欣賞茶葉在茶杯中沉浮飄舞的優美姿態。再細細品嘗,小口品綴,感受茶湯醇厚回甘的滋味。
8、續水:泡茶的第八步為續水,在品飲過程中,時刻留心賓客們的茶杯。當他們茶杯里的茶湯只剩三分之一時,就要及時為其續水。續水溫度以80度左右為佳。
9、收具:這一步驟,也可在提前在奉茶後進行。整理收好泡茶的茶具,按先用後收回的順序把不需要用的茶具收回。
10、凈具:每次泡完茶,都要養成及時清洗茶具的好習慣。先沖洗干凈茶渣,然後用清水反復清洗。最後再用熱水沖燙,進行消毒處理,放到通風乾燥的地方,以備下次之用。
❾ 正確的泡茶六個步驟
上三五知己,一起喝茶聊天。那麼,對於泡茶的基本正確方式,朋友們是否也已經掌握了呢?一起來看看茶道入門基礎知識吧。
一、泡茶用水
泡茶用水最好採用山泉水或純凈水,要求水沒有污染,水的感官性狀良好,即無色、無臭、透明、無異味、無懸浮物,舌嘗有清涼甜潤的感覺。水的PH值為中性7,煮沸後永久硬度不超過8度,這樣的水就非常適合泡茶。
同時注意:茶水比例,用茶量以茶葉與茶壺比例來確定,投茶量大致是茶壺容積的1/3至1/2
純凈水
二、泡茶器具
名茶與茶具總是珠聯璧合。茶道品飲的茶具都十分考究,如能備有一套小巧精緻的茶具,稱為「茶房四寶」,即
潮汕爐--廣東潮州、汕頭出產的陶磁風爐或白鐵皮風爐;
玉書碨--扁形薄磁的開水壺,容水量約250毫升;
孟臣罐--江蘇宜興產的用紫砂製成的小茶壺,容水量約50毫升;
若琛甌--江西景德鎮產的白色小瓷杯,一套四隻,每隻容水量約5毫升。
當今較好的泡茶的茶具,仍然脫離不了這「茶房四寶」,雖有所變化,但更趨實用化、方便化。普遍使用的「茶房四寶」有電磁爐、鋼質開水壺、鋼質茶盤(或塑料茶盤),「白瓷蓋碗」(鍾形,高5.5厘米,口徑8.2厘米,底徑4.5厘米;這種蓋碗放茶葉、嗅香氣、沖開水、倒茶渣都很方便)和小茶杯,這樣才具備泡飲上好茶葉的條件。
三、傳統泡法步驟
1、特色:道具簡單,泡法自由十分適合大眾飲用。懸壺高沖
2、沖泡步驟:
燙壺:將沸水沖入壺中至溢滿為止.
倒水:將壺內的水倒出至茶船中。
入壺中至溢滿為止
置茶:這是比較講究的置茶方式,將一茶漏斗放在壺口處,然後用茶匙撥茶入壺。
用茶匙撥茶入壺
注水:將燒的水注入壺中,至泡沫溢出壺口。
3、倒茶出湯:
(1)先提壺沿茶船沿逆行轉圈,用意在於颳去壺底的水滴,俗稱「關公巡城」(是因為一般壺都是紅色,剛從茶池中提出時熱氣騰騰,有如關公威風凜凜,帶兵巡城),注意磨壺時的方向,右手執壺的歡迎喝茶時要逆時針方向磨,送客時則往順時針方向磨,如是左手提壺,則反之。
(2)將壺中的茶倒入公道杯,可使茶湯均勻。
(3)另一種均勻茶的方法是在用茶壺輪流給幾杯同時倒茶,當將要倒完時,把剩下的茶湯分別點入各杯中,俗稱「韓信點兵」。注意倒茶時不能一次倒滿一杯,至七分滿處為好。
分茶:將茶中的茶湯到入茶杯中,以七分滿為宜。
奉茶:自由取飲,或由專人奉上。
去渣:用渣匙將壺中茶渣清出。
以備後用:客人離去後,洗杯,洗壺以備下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