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測量寶寶的身高和體重最科學的方法是什麼,有什麼標准嗎
▇怎樣給寶寶量體重和測身高?
在寶寶剛出生時,醫生就會進行身高和體重的測量,而且會通過這些數據,來了解寶寶的發育情況。如果在之後的護理中,寶寶攝入的營養不足,體重會不增或下降。所以平時爸爸媽媽還是要多測量一下,最好是可以建立【身高體重增長曲線圖】,這樣更直觀了解寶寶的發育情況。
★、如何稱量寶寶的體重
足月出生生完寶寶,體重大約在2kg~4kg之間,出生後得頭三個月,體重增長為每周180~200克左右,一歲以內體重增長會比較快,超過12個月,體重增長速度會逐漸減緩。
▇寶寶的身高體重不達標怎麼辦?
其實,由於個體存在差異,可能寶寶的身高體重,在某些時間段的速度稍微慢些,但一般情況下,只要進行適當的運動、保持充足睡眠以及增加足夠的營養,寶寶的身高體重就會正常的增長。
人在睡眠時,腦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是白天的3倍。所以,家長要盡量保證寶寶的睡眠時間,平時在飲食中給寶寶補充多元化的營養,盡量吃的食物種類多一些,但也並不需要額外增加補品,這樣反而可能會讓寶寶出現營養過剩的情況。
㈡ 體格測量內容有哪些如何進行體格評價
身高、體重的測量是體格測量的主要內容,其表示方法有按年齡的身高,按年齡的體重及按身高的體重。按年齡的身高偏低,表示較長期的慢性營養不良,而按身高的體重偏低,表示較急性的營養不良。
體格測量指數大體歸為三類,包括縱向測量指標、橫向測量指標和重量測量指標,主要包括對身長、身高、坐高與頂臀長、體重、頭圍、胸圍、上臂圍、皮脂厚度等方面的測量。它是反映人體營養狀況的綜合指標,反映機體營養狀況的整體水平,使用標准體質量評價人群的營養狀況。
人體長度指標
1、身高。身高是人體生長發育過程中一個反應人體骨骼發育狀況,身體縱向發育水平的重要指標。身高指人體直立時頭頂點至足底的垂直距離。
2、坐高。坐高指坐位姿勢時,頭頂點至坐板平面之間的垂直距離。坐高反應了驅趕得長度,一般常用坐高指數評價人體體型及營養狀況,坐高指數亞洲人較歐洲人大;女子比男子大;兒童較成人大。
3、指距。兩上肢向左右作水平伸展時兩側中指尖點間的最大直線距離。
4、上肢長。上肢長指手臂自然下垂時肩峰點至中指尖點之間的直線距離。
5、上臂長。手臂自然下垂時肩峰點至橈骨點之間的直線距離。
6、前臂長。手臂自然下垂時橈骨點至橈骨莖突點之間的直線距離。
7、手長。橈骨莖突點與尺骨莖突點在掌側面連線中點(此點相當於腕關節遠端腕橫紋中點)至中指指尖點之間的直線距離。
8、下肢長。股骨大轉子點至地面的垂直距離,在體育測量中習慣稱為下肢長B(學名大轉子高)。
㈢ 怎樣量身高才標准
測量身高的方法和要求:
1)測量方法:被測量者需要光著腳,立正的姿勢站在身高計的底板上,腳跟、骶骨部及兩肩胛間緊靠身高計的立柱上。測量者站在被測量人的左右均可,將其頭部調整到耳屏上緣與眼眶下緣的最低點齊平,再移動身高計的水平板至被測量人的頭頂,使其松緊度適當,即可測量出身高。
2)測量要求:每次測量身高均應赤腳,並在同一時間(一般早晨測量更准確),用同一身高計,身體姿勢前後應一致,身高計應放在地面平坦並靠牆根處。每次測量身高最好連續測兩次,間隔30秒。兩次測量的結果應大致相同。身高計的誤差不得超過0.5厘米。
測量上身長度的方法和要求:
1)測量方法:被測量者坐在身高坐高計的坐板上,頭的枕部、兩肩胛間的脊部和骶部三點應貼在身高計的立柱上。坐時頭正直,眼平視,軀干挺直,兩腿並攏,大小腿間保持90度的夾角,兩腳踏在地面或身高計的墊板上,兩臂自然垂於體側。測量者的站位與操作同測身高。
2)測量要求:被測量人頭的枕部、兩肩胛間的脊部和骶部三點應貼在身高計的立柱上。其餘與測身高相同。
㈣ 生長發育測量的方法有哪些
觀察如果發現自己的孩子比周圍同年齡、同性別的孩子長得慢、個頭矮,就應盡早找醫生咨詢,通過孩子的生長量表,了解孩子是平均身高還是偏矮身高。
記錄孩子的生長速率如果孩子第一年長不到25cm,第二年長不到10cm,2歲以後到青春發育前,每年生長的高度不到5cm,應該就醫咨詢。對於生長發育中的孩子,家長應該記錄孩子每年長多少。如果沒有測量,孩子的褲子幾年都穿不短,肯定也有問題。
注意孩子的性發育性早熟或青春早發育的孩子會伴有骨齡提前,可能導致「高小孩」、「矮大人」現象。現實中不少孩子在小學時身高比同齡孩子高,家長從沒想過孩子會有身高問題。
但到了初中或高中孩子生長速率逐漸下降,在班裡排隊越來越靠前,如果那時再來就醫,孩子的骨骺可能就已經閉合或接近閉合了。也就是說,孩子就醫時不理想的身高,可能就是他的終身高度了。因此,過早的躥長可能是骨齡提前的徵象。
㈤ 為幼兒測身高體重的正確方法
測量嬰兒身高,最好由兩個人進行。一人用手固定好寶寶的膝關節、髖關節和頭部,另一人用皮尺測量,從寶寶頭頂的最高點,至足部的最高點。測量出的數值,即為寶寶身高。
道具:兩本厚重、不易移動的書(如字典)和一把捲尺。
方法:在寶寶熟睡時,把一本書輕輕抵住寶寶的頭;然後將寶寶的身體放平直,在用一隻手按直寶寶的同時,另一隻手將另一本書抵在寶寶的腳掌後;最後把兩本書都立穩後,將寶寶輕輕移開。這時兩本書的距離就是寶寶的身高了。
溫馨提醒:無需天天為寶寶測量身高,兩三周測量一次即可。
發育規律:
1歲以內嬰兒身高增長很快,前3個月每月可增長3.0~3.5厘米,以後增長速度逐漸減慢。嬰兒期平均每月身高增長2~3厘米。前半年大約可增長約16厘米,後半年的增長8~9厘米。
1周歲時身高約在75厘米左右,約為出生時的1.5倍。寶寶第二年身高增長速度減慢,一年約增加10厘米;兩歲以後身高增長速度趨於平穩,平均每年增長5~7厘米。
每個嬰兒的先天差異和後天養育環境不同,相互之間也會有一定的區別。
另外,身高增長速度在四季也不相同,春季萬物生長,寶寶的生長激素也分泌的比較多,因此身高增長最快的是五月份,而十月份則長得最慢。 所以,每年四五月份是寶寶身高增長的最佳時間,新爸爸新媽媽們要把握好寶寶的生長高峰期。
㈥ 身幼兒身高體重營養評價方法
(一)按體重評估
體重反映小兒身體的總重量,表示身體的大小。年齡別體重,即由年齡看體重的大小,這一指標下降可反映小兒長期或近期存在的營養不良問題,也是我們目前最常用的反映小兒營養不良的體格測量指標。
小兒的年齡別體重如低於同年齡、同性別參照人群值中的中位數減去2個標准差為低體重。這里的中位數是指參照人群假如為1000人,將這1000人的體重從小到大進行排列,然後再把他們分成100等份,而對應於50%位的數值即為中位數。標准差是指在這一參照人群中,體重大小不一,其值的分散程度。例如,根據我國9市城區正常小兒體格發育指標的參考標准,6個月大的男小兒體重的中位數是8.39千克,標准差為0.94千克。這個中位數減去2個標准差,即8.39-2×0.94=6.51千克,也就是說,凡是6個月大的男孩體重小於6.51千克的,這就是低體重的小兒。
但年齡別標准體重指標所反映的小兒營養不良或營養過剩,還可能包括著現時和長期環境中的兩種因素的影響。因此,使用年齡別體重標准對小兒現時營養的評價還混雜著長期環境因素的作用。
(二)按身高評估
身高反映著小兒的線性生長狀況,因此,小兒年齡別身高偏低則表明某些小兒存在著長期的、累積的健康問題和營養不良問題。小兒的年齡別身高如低於同年齡、同性別參考人群值中的中位數減去2個標准差為生長遲緩。生長遲緩主要反映慢性長期營養不良。例如,根據我國9市城區正常小兒體格發育指標參考標准,6個月大的男小兒身高的中位數是68.6厘米,標准差為2.6厘米。中位數減去2個標准差=68.6-2×2.6=63.4厘米,即假如一個6個月大的男小兒身高低於63.4厘米,那他就被認為是生長遲緩兒。
(三)按體重和身高評估
根據小兒身高和體重的雙重生長參考值,求出身高別體重值,可反映小兒近期的急性營養不良問題。評價方法為:以同等身高下體重的第50百分位數,即為中位數為該身高的標准體重。標准體重為100%,±10%為正常,低於標准體重90%為營養不良。營養不良還可分為輕度(<90%)、中度(<80%)、重度(<70%)和極重度(<60%)。例如,根據我國9市城區正常小兒體格發育指標參考標准,75厘米高的男小兒其標准體重為9.33千克,那麼其±10%的范圍是:9.33±9.33×10%,即8.40千克~10.26千克。所有低於8.40千克的小兒均為營養不良症患兒。其中低於8.40千克,也就是低於標准體重90%的為輕度;低於80%的為中度等等。
採用身高別體重指標,可在同等身高的小兒中比較體重的大小,這樣能消除發育水平、遺傳和種族因素等造成的身材發育不同影響,同時也可更充分地反映小兒現時的營養狀況。
(四)按中上臀圍和皮脂厚度評估
小兒臂圍包括上臂肌肉、骨骼、皮下脂肪和皮膚厚度。經研究證明,小兒中上臂圍在1歲以下增加迅速,1~5歲間增加1~2厘米。因此,在不能用秤稱體重和量身長的地區,評定小兒營養是否良好,也可用測量上臂圍的辦法來測定。其標準是:1~5歲小兒臂圍超過13.5厘米為營養良好,12.5~13.5厘米為營養中等,而低於12.5厘米為營養不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用的標準是:當採用中位數百分比時,上臂圍值大於中位數的85%為正常,85%~76%為營養不良(其中85%~80%為輕度,80%~76%為中度,<76%為嚴重營養不良)。
另外,皮脂厚度也是衡量小兒營養狀況及肥胖度的良好指標,而且可直觀地表示近期的營養狀況。用這一方法衡量,目前醫生大多選用小兒上臂肱三頭肌處進行測量,因為該處便於裸露,測量也方便。其次是肩胛下角處。皮脂厚度的正常范圍是中位數加減一個標准差,超過該標准可視為肥胖或消瘦。
(五)按指數評估
指數法是一種根據小兒身體各部分之間有一定比例,再用數學公式將幾項有關小兒體格生長的指數聯系起來再判斷生長、營養狀況、體型、體質的方法。這是一種綜合評估,在兒童保健工作中,保健醫生會根據不同的目的和要求,選擇不同的指數對小兒進行評估,而常用的指數,即是Kaup指數。Kaup指數一體重(千克)/身長(米)2,它是將身長(高)的平方設想為小兒的體積,它既反映一定體積的重量,又反映機體組織的密度。因此是評估嬰幼兒營養狀況一個較好的指標。一般情況下,指數定為<12為營養不良,12~13.5為偏瘦,13.5~18為正常,18~20為營養優良,>20為肥胖。例如,一個3歲男小兒體重10千克,身高94厘米,即為0.94米,其Kaup指數即為10÷0.942=11.32,這個小兒屬於營養不良
同意請採納!!謝謝!
㈦ 小兒健康全身體檢項目有哪些 要注意什麼
各年齡段的兒童,除了常規的內外科檢查、血常規、尿常規檢測外,還要進行生長發育方面的檢測,如兒童生長評價、聽力篩查、視力篩查、骨密度檢查、微量元素檢測等。0-6歲是孩子生長發育最快的時期,一些在生活中易被忽視的兒童疾病(如 弱視 、 脊柱側彎 等)通過體檢都可以發現,而這些問題的治療必須在低齡期進 行 。專家同時強調,家長應了解孩子每個階段檢查的重點。
體格 口腔 聽力內科必檢
專家指出,有一些項目每次體檢時都必須檢查,如體格測量。清華大學第一附屬 醫院 預防保健科主任劉兆秋指出,體格測量就是檢查孩子的身高(身長)、體重,以此判斷孩子的生長發育情況以及孩子的營養狀況。有些家長認為自己在家經常為孩子測量身高體重,去體檢時就沒必要再檢查了。劉兆秋表示,孩子在0-6歲時生長發育較快,適時檢查可以幫助保健人員對孩子的體格進行前後對比,做出評價,衡量孩子的營養狀況。
口腔檢查 、聽力檢查和內科檢查也是0-6歲兒童每次體檢必檢的項目。劉兆秋介紹,及時的口腔檢查可以有效幫助孩子防 齲齒 、 牙 齦炎和錯頜畸形。對於嬰幼兒來說,口腔檢查還可以判斷孩子出牙的情況。聽力篩查的重點為3歲以前的嬰幼兒,尤其是具有聽力高危因素的嬰幼兒。新生兒在出生48小時以後,要接受初次聽力篩查;未通過初篩者,在42天左右接受聽力復查;42天復查仍未通過者,在3個月左右進行聽力診斷性檢查。確診為聽力損傷的患兒應及時到醫院的專科進行相應的醫學干預。
另外,內科檢查就是觀察孩子的心肝 脾 肺 腎功能是否正常,主要是聽心率、 腹部壓痛 等。
智力篩查時間因人而異
關注孩子的智力發育情況同樣重要。劉兆秋介紹,對孩子進行智力篩查的時間因人而異。據介紹,0-6歲兒童的智力檢查包括兒童常規智力篩查和高危兒智力監測兩方面。兒童常規智力篩查是在兒童定期體檢過程中,在8~12月齡時進行一次智力測查。但是如果是高危新生兒,應在兒童定期體檢中監測2-4次,建議監測時間:第一次:4-5個月;第二次:8-9個月;第三次:1歲-1歲半;第四次:2歲-2歲半。
專家指出,對高危新生兒進行智力監測,早期發現、早期診斷,以便早期干預,使這些孩子的智力潛能充分地發揮出來。
視力四歲後半年查一次
北京市衛生局最新發布的數據表明,在去年全市體檢的447436名0-6歲戶籍兒童中,4-6歲視力低常兒童11463人。
專家指出,孩子滿四周歲以後就可以開始定期檢查視力了。北大人民醫院 眼 科副主任 醫師 李明武也表示,三四歲的幼兒視力還沒有發育完全,是兒童眼病治療的最佳時期。有些家長平時忽視了孩子的眼病,等察覺後情況已經比較嚴重,建議家長半年或者一年給孩子檢查一次眼睛,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因此,家長應教會小孩認視力表,每半年至少檢查視力一次。
添加 輔食 後需關注 微量元素 血紅蛋白
在北京市衛生局發布的數據中,0-6歲兒童常見的疾病還包括 貧血 。劉兆秋指出,孩子滿6個月以後,每年一次的大體檢一定要做一次血紅蛋白測定,以此來判斷孩子是否存在 貧血 。
嬰幼兒時期, 佝僂病 也是需要預防的重點。劉兆秋表示,孩子滿8個月後,家長可為孩子做一次微量元素檢測,以了解孩子輔食添加的狀況,以免孩子出現 營養素 缺乏的情況。
㈧ 幼兒測身高體重的正確方法有哪些
1.體重的測量方法
測量1個月~1歲以內兒童的體重仍最好選用杠桿式秤,如鉤秤、磅秤等。該階段兒童體重的測量方法與新生兒期測量方法基本相同,則是體重計的選擇上有所不同。具體測量方法有以下幾種:
①用兒童磅秤測量:這種磅秤的最大稱重量一般不超過50千克,測量時將小兒平躺於秤的卧板上;6~7個月以後的小兒如果能坐,也可坐在磅秤的座凳上進行測量。
②用嬰兒布兜兜起來測量:測量方法同新生兒的測量,鉤秤應選用最大稱重量稍大些的秤以滿足測量的需要,但最大稱重不超過20千克。
不管是用上述哪種方法稱體重,稱好體重後仍需要適當扣除衣服等的重量以得到小兒的凈重。
2.身長的測量方法與新生兒期的身長測量方法相同。
㈨ 身高體重測量方法
這個沒有什麼測量的技巧啊,身高去用身高的測量尺寸測量,體重就站到體重秤上稱體重就可以了呀。
一般在葯店或者是商場的裡面都會有這樣的簡易的身高體重測量儀器,付幾塊錢就可以使用了。
㈩ 簡述體格發育的測量方法
需要對兒童體格的幾個指標進行定期測量。能反映兒童體格生長發育指標主要有:身長、體重、頭圍和胸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