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比身高》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需要准備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比身高》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學目標:
1.通過在方格紙上塗一塗,比較兩個分數大小的活動,體會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2.通過活動,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現實問題,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3.在數學操作活動中讓學生進一步學會與人合作、交流,並學會尊重、傾聽他人的看法或意見,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
教學重點:
歸納小數的性質: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教學難點:
歸納小數的性質: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教法學法:
主動探究法、講練結合法。小組合作交流法
教學准備:
小黑版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新課(小黑板出示)
1.口算。
0.3+0.4=
0.2+0.6=
1.4+1.5=
0.33+1.25=
0.9- 0.7=
5.8-2.6=
2.列豎式計算。
4.89-2.64= 3.61+1.37=
回答:計算小數加減法一定要把 對齊,再按照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進行計算。
二、合作探究。
1.仔細閱讀課本13頁例題的圖片。
2.說一說圖片中有哪些信息。
3.根據圖片中的信息解答下面的問題。
(1)鹿媽媽高多少米?
列式: ○ = ( )
答
在小組內交流這道題的計算方法,看看你們都一樣嗎?
(2)小黑高多少米?
列式: ○ = ( )
提示:6是一個整數,如果想把它改寫成一位小數,就要給它補上小數點和十分位,那麼在十分位上寫 ,不會改變原來的大小,所以6就等於 。
豎式計算
答
4.方法總結。
(1)小數加減法要把 對齊,從低位加起或減起;
(2)哪一位相加滿十就要向 進一;哪一位不夠減就要向 借1,位數不夠的,在小數的 添上0,小數大小不變。
(3)確定好小數點的位置。
三、當堂訓練
1.計算。
2.列豎式計算。
0.93-0.47=
8.17+6.94=
8.25+1.55=
10-2.45=
0.56-0.307=
2.34+1.067=
新學期開學了,笑笑到商店買了1個書包和1個文具盒,
價格如右表。笑笑一共花了多少元?
四、學習體會。
寫出本節課你的感想吧。小數的性質
板書設計:
小數的性質
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比身高(大班科學領域)
活動目標
1、幼兒嘗試比身高的方法,探索出比身高最快的方法。
2、學習把探索的結果記錄在記錄卡上。
3、能與同伴合作。
活動准備
幼兒自己設計的計劃表;每名幼兒一個小符號;紅、黃、藍記錄卡各一張;每名幼兒一個身高棒;一塊格子板子;1—12數字卡。
活動過程
一、出示三幅小朋友設計的計劃書,教師提問:
1、圖上的小朋友在干什麼?
2、你們可以用什麼辦法比身高?
(背靠背比、和格子比、和老師比、請一個小朋友看誰高誰低)
3、紅紅組你們想用什麼辦法比身高?
4、黃黃組你們想用什麼辦法比身高?
5、藍藍組你們想用什麼辦法比身高?
6、哪一個辦法最好呢?小朋友按你們的`計劃書去試一試吧。
二、幼兒實驗操作探索,教師分組做指導。幼兒比好後記錄在記錄卡上。
1、紅紅組誰最高?誰最矮?
2、黃黃組誰最高?誰最矮?
3、藍藍組誰最高?誰最矮?
4、小朋友們真能幹,比出了每組中最高和最矮的小朋友,個子矮的小朋友不要難過,只要你們好好吃飯,不挑食,多吃有營養的食物,堅持鍛煉身體,你們很快就會長高的。剛才我們用了這么多種方法比身高,哪種方法最方便?為什麼?
5、剛才我們比出了紅紅組、黃黃組、藍藍組中最高的小朋友,那麼,怎樣比出三組中最高的小朋友呢?
6、最高的小朋友的符號應放在什麼地方?
7、我們用不同的方法來比出三組中最矮的小朋友。
8、最矮的小朋友的符號該放在什麼地方?
9、我們比出了最高的和最矮的小朋友,還有6位小朋友你們想怎樣比?
10、6位小朋友中最高的小朋友的符號該放在哪裡?(依次比出下面幾位)
11、我們用的最快、最方便的方法是什麼?
12、看一看,你在第幾名?
三、游戲
師:小朋友記住你排在第幾名,我們由高到低排成一條隊。
活動反思
在進行「我們的身體」這個主題活動時,孩子們對自己的身體,對自己的長大、長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的說自己小時侯的衣服現在穿不上了,有的說現在能夠到以前夠不到的東西了。於是,我有意識地投放了量身高的測量紙,結果孩子們很感興趣,關於自己長大、長高的話題也越來越多,因此我覺得有必要開展一次集體活動,讓孩子們一起分享自己的發現,共同體驗成長的快樂。同時,我把比較高矮及排序的數活動整合在教學活動中,讓孩子們通過和同伴量一量、比一比,積累一些比高矮的方法以及按高矮排序的方法,進一步體驗長大的快樂。我還通過做游戲、欣賞散文等多種方式,萌發幼兒想長得更高的願望,努力實現整合的教育目標,促進幼兒的發展。
目標:
1、探索測量身高的方法,體驗自己在長大。
2、鼓勵幼兒與同伴比身高,進一步學習細致觀察。
過程:
1、和好朋友比身高
學會兩個人比身高,身體站直,背對背
2、三人、四人比身高
兩個兩個輪換著比身高,身體站植被對背
3、一組朋友比身高
議論:我們一組誰最高?誰最矮?
4、重新組合六位幼兒比身高
討論:剛才最高的為什麼現在排在第四呢?是不是變矮了?
剛才最矮的為什麼現在排在中間了呢?
5、自由比身高
6、了解身高的高、矮時要通過比較才能比出來的
7、延伸活動:設置身高尺,讓幼兒隨時觀察身高
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在學習本節課內容之前,學生已經積累了一些用豎式計算小數加減法的經驗,因此在教學本節課內容時,突出了以下兩個方面: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課程標准》強調了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性。本節課通過長頸鹿家族比身高的情境,引入小數的加減法。讓學生在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使學生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這樣的教學設計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自主探究,實現知識的遷移。
在上課的開始,首先進行了整數進位加法、退位減法和小數不進位加法、不退位減法的復習,並讓學生思考三個問題:「用豎式計算時應注意什麼?」「計算時從哪一位開始計算?」「相加滿十或不夠減時怎麼辦?」通過復習,有目的地對學生的思路進行有效引導。當學生在對所提的問題進行解決時,讓學生自己去探究演算法。在學生匯報時追問:「怎樣才能保證相同的數位對齊?」學生馬上就會說出只要小數點對齊就可以了。這樣,學生在知識的學習上自然是水到渠成,並且印象深刻。
課前准備
教師准備 PPT課件
學生准備 收集生活中的小數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比身高(1)
⊙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1.計算。
325+48= 125-98=
3.25+1.43= 6.9-2.3=
2.思考。
(1)用豎式計算時應注意什麼?
(2)計算時從哪一位開始計算?
(3)相加滿十或不夠減時怎麼辦?
(4)計算小數加減法時,怎樣才能保證相同數位對齊?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整數進位加法、退位減法和小數不進位加法、不退位減法,為下面學習活動中遷移舊知、學習新知做好鋪墊。
⊙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教材13頁情境圖,引導學生觀察並交流獲取的信息。
師:從圖中你了解到哪些數學信息?
2.提出問題。
師:根據情境圖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進行整理。
問題1:鹿媽媽高多少米?
問題2:小黑高多少米?
問題3:鹿爸爸比小花高多少米?
3.解決問題。
(1)探究小數進位加的演算法,解決問題1。
①選擇條件,列出算式。
師:根據題意你能選擇合適的條件列出算式嗎?
(2.4+1.7)
②小組合作探究計算方法。
③匯報計算過程。
預設 方法1:利用數的組成計算。
24個0.1加17個0.1是41個0.1,也就是4.1。
方法2:利用直觀圖計算。
通過上圖可以發現:2.4+1.7=4.1
教學目標:
1、了解身高、體重的含義,嘗試用多種方法比較身高、體重。
2、大膽的與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比較方法。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4、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重難點:
嘗試用多種方法比較身高、體重
教學准備:
幼兒用書(數學)白紙、筆人手一份;測量用的木棍、繩子與保健老師聯系,告知活動的意圖,獲得配合重點與難點
活動過程及指導策略:
(一)測量並記錄身高、體重。
1、交流自己對身高和體重的已有認識。(豐富詞語:身高、體重)帶幼兒至保健室,測量身高、體重,幼兒記錄,教師也記錄。
(保健教師依次按次序給每個幼兒測量,大聲報出幼兒的身高和體重,請幼兒自己記錄在紙上。)檢查記錄結果,交流記錄方法。
2、哪個數字表示身高?哪個數字表示體重?應該怎麼記錄?記錄有錯誤的幼兒再次測量記錄。
(引導幼兒辨認兩位數和三位數,並區分左右進行記錄,知道數字從左至右寫。)
(二)小組成員相互比較身高與體重,教師巡迴了解信息。
1、提出要求:比比小組里誰最高,誰最矮,誰最輕,誰最重。
2、鼓勵幼兒嘗試用各種方法進行比較,教師盡量為幼兒提供所需物品。
(三)交流整理比較的方法。
1、實物比較的方法:逐個站立比較高矮;相互抱抱感覺輕重等。
2、測量比較的方法:用繩子量身高,看誰的繩子最長等;稱稱體重,比比誰最重。
3、數字比較的方法:比較體重的數字(兩位數),先從左邊的數字比,如果一樣,就比比右邊的數字,哪個大就是哪個重;兩個數字都不一樣就用減法算一下等。
教學反思:
幼兒園科學活動強調的是孩子藉助於教師的指導和自身所從事的活動,對身邊的事物進行操作和感知,不斷發現問題並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孩子在已知的基礎上自主探索未知,在不斷嘗試中取得成功,最終獲得知識。
教學目標:
1、通過「在方格紙上塗一塗,比較兩個分數大小」的活動,體會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2、通過活動,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現實問題,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3、在數學操作活動中讓學生進一步學會與人合作、交流,並學會尊重、傾聽他人的看法或意見,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
教學重點:歸納小數的性質: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教學難點:歸納小數的性質: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教法:主動探究法、講練結合法。
學法:小組合作交流法
教學准備:小黑版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新課(小黑板出示)
1.口算。
0.3+0.4=0.2+0.6=1.4+1.5=
0.33+1.25=0.9-0.7=5.8-2.6=
2.列豎式計算。
4.89-2.64=3.61+1.37=
回答:計算小數加減法一定要把對齊,再按照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進行計算。
二、合作探究。
1、仔細閱讀課本13頁例題的圖片。
2.說一說圖片中有哪些信息。
3.根據圖片中的信息解答下面的問題。
(1)鹿媽媽高多少米?
列式:○=()
答:
在小組內交流這道題的計算方法,看看你們都一樣嗎?
(2)小黑高多少米?
列式:○=()
提示:「6是一個整數,如果想把它改寫成一位小數,就要給它補上「小數點」和「十分位」,那麼在十分位上寫,不會改變原來的大小,所以6就等於。
豎式計算:
答:
4、方法總結。
(1)小數加減法要把對齊,從低位加起或減起;
(2)哪一位相加滿十就要向進一;哪一位不夠減就要向借1,位數不夠的,在小數的添上0,小數大小不變。
(3)確定好小數點的位置。
三、當堂訓練
1.計算。
2.列豎式計算。
0.93-0.47=8.17+6.94=8.25+1.55=
10-2.45=0.56-0.307=2.34+1.067=
2新學期開學了,笑笑到商店買了1個書包和1個文具盒,
價格如右表。笑笑一共花了多少元?
四、學習體會。
寫出本節課你的感想吧。小數的性質
板書設計:
小數的性質:
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B. 學好數學的13種方法是什麼
1、數學要求具備熟練的計算能力,所以課後還有做足一定量的練習題,只有通過做題練習才能擁有計算能力。
2、課前要做好預習,這樣上數學課時才能把不會的知識點更好的消化吸收掉。
3、數學公式一定要記熟,並且還要會推導,能舉一反三。
4、數學重在理解,在開始學習知識的時候,一定要弄懂。所以上課要認真聽講,看看老師是怎樣講解的。
5、數學80%的分數來源於基礎知識,20%的分數屬於難點,所以考120分並不難。
6、數學需要沉下心去做,浮躁的人很難學好數學,踏踏實實做題才是硬道理。
7、數學要想學好,不琢磨是行不通的,遇到難題不能躲,研究明白了才能罷休。
8、數學最主要的就是解題過程,懂得數學思維很關鍵,思路通了,數學自然就會。
9、數學不是用來看的,而是用來算的,或許這一秒沒思路,拿起筆開始計算的那一秒,就豁然開朗了。
10、數學題目不會做,原因之一就是例題沒研究明白,所以數學書上的例題絕對不要放過。
11、數學可以搞題海戰術,沒毛病,但問題是光做題不總結,這樣是不行的。
12、學好數學的有效方法就是善於糾錯,哪裡錯了就及時改正,並做相關習題鞏固訓練。
13、學數學最重要的就是解題能力。要想會做數學題目,就要有大量的練習積累,知道各類型題目的解題步驟與方法,題目做多了就有手感了,再拿出類似的題目才會有解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