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精度根據不同的加工精度內容以及精度要求,採用不同的測量方法。一般來說有以下幾類方法:
1、按是否直接測量被測參數,可分為直接測量和間接測量。
直接測量:直接測量被測參數來獲得被測尺寸。例如用卡尺、比較儀測量。間接測量:測量與被測尺寸有關的幾何參數,經過計算獲得被測尺寸。
顯然,直接測量比較直觀,間接測量比較繁瑣。一般當被測尺寸或用直接測量達不到精度要求時,就不得不採用間接測量。
2、按量具量儀的讀數值是否直接表示被測尺寸的數值,可分為絕對測量和相對測量。
絕對測量:讀數值直接表示被測尺寸的大小、如用游標卡尺測量。
相對測量:讀數值只表示被測尺寸相對於標准量的偏差。如用比較儀測量軸的直徑,需先用量塊調整好儀器的零位,然後進行測量,測得值是被側軸的直徑相當於量塊尺寸的差值,這就是相對測量。一般說來相對測量的精度比較高些,但測量比較麻煩。
3、按被測表面與量具量儀的測量頭是否接觸,分為接觸測量和非接觸測量。
接觸測量:測量頭與被接觸表面接觸,並有機械作用的測量力存在。如用千分尺測量零件。
非接觸測量:測量頭不與被測零件表面相接觸,非接觸測量可避免測量力對測量結果的影響。如利用投影法、光波干涉法測量等。
4、按一次測量參數的多少,分為單項測量和綜合測量。
單項測量;對被測零件的每個參數分別單獨測量。
綜合測量:測量反映零件有關參數的綜合指標。如用工具顯微鏡測量螺紋時,可分別測量出螺紋實際中徑、牙型半形誤差和螺距累積誤差等。
綜合測量一般效率比較高,對保證零件的互換性更為可靠,常用於完工零件的檢驗。單項測量能分別確定每一參數的誤差,一般用於工藝分析、工序檢驗及被指定參數的測量。
5、按測量在加工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分為主動測量和被動測量。
主動測量:工件在加工過程中進行測量,其結果直接用來控制零件的加工過程,從而及時防治廢品的產生。
被動測量:工件加工後進行的測量。此種測量只能判別加工件是否合格,僅限於發現並剔除廢品。
6、按被測零件在測量過程中所處的狀態,分為靜態測量和動態測量。
靜態測量;測量相對靜止。如千分尺測量直徑。
動態測量;測量時被測表面與測量頭模擬工作狀態中作相對運動。
動態測量方法能反映出零件接近使用狀態下的情況,是測量技術的發展方向。
2. 精密測量都有哪些測量方法
精密測量測量方法:
1、根據獲得測量結果的不同方式可分為:直接測量和間接測量。從測量器具的讀數裝置上直接得到被測量的數值或對標准值的偏差稱直接測量。如用游標卡尺、外徑千分尺測量軸徑等。通過測量與被測量有一定函數關系的量,根據已知的函數關系式求得被測量的測量稱為間接測量。如通過測量一圓弧相應的弓高和弦長而得到其圓弧半徑的實際值。
2、絕對測量和相對測量:測量器具的示值直接反映被測量量值的測量為絕對測量。用游標卡尺、外徑千分尺測量軸徑不僅是絕對測量,也是絕對測量。將被測量與一個標准量值進行比較得到兩者差值的測量為相對測量。如用內徑百分表測量孔徑為相對測量。
3、接觸測量和非接觸測量:測量器具的測頭與被測件表面接觸並有機械作用的測力存在的測量為接觸測量。如用光切法顯微鏡測量表面粗糙度即屬於非接觸測量。
4、單項測量和綜合測量:對個別的、彼此沒有聯系的某一單項參數的測量稱為單項測量。同時測量個零件的多個參數及其綜合影響的測量。用測量器具分別測出螺紋的中徑、半形及螺距屬單項測量;而用螺紋量規的通端檢測螺紋則屬綜合測量。
5、被動測量和主動測量:產品加工完成後的測量為被動測量;正在加工過程中的測量為主動測量。被動測量只能發現和挑出不合格品。而主動測量可通過其測得值的反饋,控制設備的加工過程,預防和杜絕不合格品的產生。
3. 零件測量通常包括哪幾個步驟
機械零件要進行測量的項目比較多,根據圖紙要求首先要進行材料的化驗,包括金相試驗,以確定零件的材質是否符合要求;第二進行熱處理方面的硬度檢測,包括調質、正火、淬火、氮化等熱處理項目的硬度,有布氏、洛氏、肖氏、維氏等硬度指標;第三進行尺寸的檢驗,一般按主要項目和一般項目進行檢測,主要項目指有公差要求的長度、直徑、深度等要求,一般指外形尺寸、倒角等要求不是太高的尺寸,具體是看圖紙是如何規定的,這些要藉助一些量具方能進行檢測。第四是進行形位公差的檢測,如平面度、垂直度、平行度等。也要藉助是檢具方能進行檢測。第五是表面粗糙度的檢測,對粗糙度在Ra3.2及以上要求的表面度要進行檢測,可用對比塊法或用粗糙度儀方法進行測量。第六,其他一些要求,對照圖紙對技術要求欄內的項目進行逐條檢測。
4. 05、常用的測量方法有哪些各自的測量原理是什麼
從不同觀點出發,可以將測量方法進行不同的分類,常見的方法有:
1、直接測量、間接測量和組合測量
直接測量是將被測量與與標准量進行比較,得到測量結果。
間接測量是測得與被測量有一定函數關系的量,然後運用函數求得被測量。
組合測量是對若干同名被測量的不同組合形式分別測量,然後用最小二乘法解方程組,求得被測量。
2、絕對測量、相對測量
絕對測量是所用量器上的示值直接表示被測量大小的測量。
相對測量是將被測量同與它只有微小差別的同類標准量進行比較,測出兩個量值之差的測量法。
3、接觸測量、非接觸測量
這是從對被測物體的瞄準方式不同加以區分的。接觸測量的敏感元件在一定測量力的作用下,與被測物體直接接觸,而非接觸測量敏感元件與被測對象不發生機械接觸。
4、單項測量與綜合測量
單項測量是對多參數的被測物體的各項參數分別測量,綜合測量是對被測物體的綜合參數進行測量。
5、自動測量和非自動測量
自動測量是指測量過程按測量者所規定的程序自動或半自動地完成。非自動測量又叫手工測量,是在測量者直接操作下完成的。
6、靜態測量和動態測量
靜態測量是對在一段時間間隔內其量值可認為不變的被測量的測量。動態測量是為確定隨時間變化的被測量瞬時值而進行的測量。
7、主動測量與被動測量
在產品製造過程中的測量是主動測量,它可以根據測量結果控制加工過程,以保證產品質量,預防廢品產生。
被動測量是在產品製造完成後的測量,它不能預防廢品產生,只能發現邊挑出廢品。
5. 測量方法的分類
1.直接測量和間接測量
按實測幾何量是否為欲測幾何量,可分為直接測量和間接測量。
1)直接測量
直接測量是指直接從計量器具獲得被測量的量值的測量方法。如用游標卡尺、千分尺。
(2)間接測量
間接測量是測得與被測量有一定函數關系的量,然後通過函數關系求得被測量值。如測量大尺寸圓柱形零件直徑D時,先測出其周長L,然後再按公式D/求得零件的直徑D,如圖2-4所示。
2.絕對測量和相對測量
按示值是否為被測量的量值,可分為絕對測量和相對測量。
(1)絕對測量絕對測量是指被計量器具顯示或指示的示值即是被測幾何量的量值。如用測長儀測量零件,其尺寸由刻度尺直接讀出。
(2)相對測量相對測量也稱比較測量,是指計量器具顯示或指示岀被測幾何量相對於已知標准量的偏差,測量結果為已知標准量與該偏差值的代數和。
一般來說,相對測量的測量精度比絕對測量的要高。
3.接觸測量和非接觸測量
按測量時被測表面與計量器具的測頭是否接觸,可分為接觸測量和非接觸測量
(1)接觸測量接觸測量是指計量器具在測量時,其測頭與被測表面直接接觸的測量。如用卡尺、千分尺測量公交。
(2)非接觸測量非接觸測量是指計量器具在測量是,其測頭與被測表面不接觸的測量。如用氣動量儀測量孔徑和用顯微鏡測量工件的表面粗糙度。
(5)零件測量中測量方法有哪些分類擴展閱讀:
從這個定義,我們就可以看出經典物理的基本假設:
1.時間是絕對的,其含義是時間流逝的速率與空間位置和物體的速率無關;
2.空間是歐幾里德的,也就是說歐幾里德幾何的假設和定律對空間是成立的;
3.經典物理的第三個假設,就是質點的運動可以用位置作為時間的函數來描述。
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時間是相對的,空間也不是歐幾里德的,但是絕對時間和歐幾里德空間對低速運動(相對於光速)和宏觀世界是一個很好的近似,在相當高的精度上是正確的。因此在經典物理中使用這樣的假設是合理的。
根據第三個假設,如果我們知道質點的位置作為時間的函數,而且我們知道了質點的質量,那麼我們就知道了所能知道的關於這個質點的一切知識,由此可見,經典物理的任務就是找出質點的位置隨時間變化的函數。
6. 普通車床零件測量五大量具與測量方法是什麼
普通車床用金屬直尺測量工件時,應將金屬直尺拿穩,用拇指貼靠工件。手指位置不對,易使金屬直尺不穩定,造成測量不準確。讀數時,應使視線與金屬直尺垂直,而不應傾斜,否則會影響測量的准確度。
1、金屬直尺
金屬直尺可直接測量工件尺寸。常用的金屬直尺刻有米制尺寸,它的長度規格有150mm、200mm、300mm、500mm等:它的讀數值為0.5mm。
普通車床用金屬直尺測量工件時,應將金屬直尺拿穩,用拇指貼靠工件。手指位置不對,易使金屬直尺不穩定,造成測量不準確。讀數時,應使視線與金屬直尺垂直,而不應傾斜,否則會影響測量的准確度。
普通車床金屬直尺起始端是測量的基準,應保持其輪廓完整,以免影響測量准確度。如果金屬直尺端部已經磨損,應以另一刻度線作為基準。
2、游標卡尺
游標卡尺在工廠中廣泛使用,它可以直接測量出工件的內徑、外徑、長度、深度等。游標卡尺的游標讀數值一般有0.1mm、上量爪用於測量工件的內表面(孔徑或槽寬),深度尺用於測量工件的深度。測量時移動游標先使其得需要的尺寸,取得尺寸後。擰緊制動螺釘,讀出尺寸,以防測得的尺寸變動。
3、游標卡尺的使用方法
用游標卡尺測量時,應使量爪逐漸與工件表面靠近,最後達到輕微接觸。游標卡尺可以測量工件的外徑、內孔、長度、深度等尺寸,測量外徑的方法,測量長度的方法,測量工件深度的方法,測量工件內孔的方法,但這時必須注意。游標l卡尺讀出的尺寸應加上兩只量爪的厚度,測量兩孔中心距的方法,這時游標卡尺上讀出的尺寸應加上小的兩個半徑。
4、使用普通車床游標卡尺時應注意下列事項
1)使用前應擦凈量爪,並將兩量爪閉合,檢查尺身、游標零線是否重合,若不重台,應在測量後根據零線不重合誤差修正讀數。
2)測量時,不要用量爪用力壓工件,以免量爪變形或磨損,降低測量的精度。
3)游標卡尺僅用於已加工的光滑表面。表面粗糙的工件或正在工中的工件都不宜用游標卡尺測量,以免將量爪過快磨損。
5、千分尺
千分尺是工廠中最常用的精密量具。它的測量分度值一般的為0.01mm。但由於測微螺桿精度受到製造上的限制,因此其移動量通常為25mm,所以常用的千分尺測量范圍分為0~25m;25~50m;50~75m;75~100m等,每隔25mm為一檔規格;測量大於300mm的,每隔100mm為一檔規格;測量大於1000mm的。每隔500rr-m為一檔規格。干分尺的種類很多,有外徑千分尺、內徑千分尺、深度千分尺以及螺紋和公法線長度千分尺等。
(1)千分尺的結構形狀外徑千分尺的結構形狀,在尺架1左端裝有固定砧座2,右端有固定套筒6,固定套筒內有螺距為0.5mm的內螺紋,它與量桿4的外螺紋相配台。在固定套筒外圓柱面上有軸向間距為0.5mm的刻線,它就是主尺。轉動活動套筒7時,量桿便沿著套筒軸向方向移動,兩測量面接觸工件3,超過一定壓力時棘輪8就沿著棘輪爪的斜面滑動,發出嗒嗒響聲,這時可讀出工件尺寸。在活動套筒左端圓周上刻有等分為50格的刻度線,這就是副尺=轉動制動環5,可將量桿固定在某一位置,使量桿不致變位而影響讀數。
(2)千分尺的讀數原理及讀數方法由於固定套筒沿軸向刻度每小格為0.5mm,活動套筒圓周上分為50小格,量桿0.5mm,所以活動套筒每轉一同時必帶動量桿移動0.5mm。因此當活動套筒轉過一小格時(1/50周),量桿移動的距離為0.5mm×l/50=0.05mm這就是為什麼用千分尺測量尺寸時可以讀到0.01mm的原理。
7. 測量按測量方式分類和按測量方法分類分別可分為哪些
按測量方式可分:
1、直接測量:無需對被測量與其他實測量進行一定函數關系的輔助計算而直接得到被測量值得測量。
2、間接測量:通過直接測量與被測參數有已知函數關系的其他量而得到該被測參數量值的測量。
3、接觸測量:儀器的測量頭與工件的被測表面直接接觸,並有機械作用的測力存在(如接觸式三坐標等)。
4、非接觸測量:儀器的測量頭與工件的被測表面之間沒有機械的測力存在(如光學投影儀、氣動量儀測量和影像測量儀等)。
5、組合測量:如果被測量有多個,雖然被測量(未知量)與某種中間量存在一定函數關系,但由於函數式有多個未知量,對中間量的一次測量是不可能求得被測量的值。這時可以通過改變測量條件來獲得某些可測量的不同組合,然後測出這些組合的數值,解聯立方程求出未知的被測量。
6、比較測量:比較法是指被測量與已知的同類度量器在比較器上進行比較,從而求得被測量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用於高准確度的測量。
按測量方法可分:
1、直接測量法:不必測量與被測量有函數關系的其他量,而能直接得到被測量值的測量方法。
2、間接測量法:通過測量與被測量有函數關系的其他量來得到被測量值的測量方法。
3、定義測量法:根據量的定義來確定該量的測量方法。
4、靜態測量方法:確定可以認為不隨時間變化的量值的測量方法。
5、動態測量方法:確定隨時間變化量值的瞬間量值的測定方法。
6、直接比較測量法:將被測量直接與已知其值的同種量相比較的測量方法。
7、微差測量法:將被測量與只有微小差別的已知同等量相比較,通過測量這兩個量值間的差值來確定被測量值的測量方法。
3、准則檢驗法
馬利科夫判據是將殘余誤差前後各半分兩組, 若「Σvi前」與「Σvi後」之差明顯不為零, 則可能含有線性系統誤差。
阿貝檢驗法則檢查殘余誤差是否偏離正態分布, 若偏離, 則可能存在變化的系統誤差。將測量值的殘余誤差按測量順序排列,且設A=v12+v22+…+vn2, B=(v1-v2)2+(v2-v3)2?+…+(vn-1-vn)2+(vn-v1)2。
若|B/2A-1|>1/n^1/2,則可能含有變化的系統誤差。
系統誤差的消除:
1、在測量結果中進行修正 已知系統誤差, 變值系統誤差, 未知系統誤差
2、消除系統誤差的根源
3、在測量系統中採用補償措施
4、實時反饋修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測量方法
8. 測量按測量值獲得的方法進行分類有哪些
測量按測量方式分類可分為:直接測量、間接測量、接觸測量、非接觸測量、組合測量、比較測量。按測量方法分類可分為、直接測量法、間接測量法、定義測量法、靜態測量方法、動態測量方法、直接比較測量法、微差測量法。
根據測量條件分為等精度測量:用相同儀表與測量方法對同一被測量進行多次重復測量。不等精度測量:用不同精度的儀表或不同的測量方法,或在環境條件相差很大時對同一被測量進行多次重復測量。
(8)零件測量中測量方法有哪些分類擴展閱讀
測量方法的分類
1、按是否直接測量被測參數,可分為直接測量和間接測量。
2、按量具量儀的讀數值是否直接表示被測尺寸的數值,可分為絕對測量和相對測量。
3、按被測表面與量具量儀的測量頭是否接觸,分為接觸測量和非接觸測量。
4、按一次測量參數的多少,分為單項測量和綜合測量。
5、按測量在加工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分為主動測量和被動測量。
6、按被測零件在測量過程中所處的狀態,分為靜態測量和動態測量。
測量要素
1、測量的客體即測量對象
主要指幾何量,包括長度、面積、形狀、高程、角度、表面粗糙度以及形位誤差等。由於幾何量的特點是種類繁多,形狀又各式各樣,因此對於他們的特性,被測參數的定義,以及標准等都必須加以研究和熟悉,以便進行測量。
2、計量單位
我國國務院於1977年5月27日頒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管理條例(試行)》第三條規定中重申:「我國的基本計量制度是米制(即公制),逐步採用國際單位制。」1984年2月27日正式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確定米制為我國的基本計量制度。
在長度計量中單位為米(m),其他常用單位有毫米(mm)和微米(μm)。在角度測量中以度、分、秒為單位。
3、測量方法
指在進行測量時所用的按類敘述的一組操作邏輯次序。對幾何量的測量而言,則是根據被測參數的特點,如公差值、大小、輕重、材質、數量等,並分析研究該參數與其他參數的關系,最後確定對該參數如何進行測量的操作方法。
4、測量的准確度
指測量結果與真值的一致程度。由於任何測量過程總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測量誤差,誤差大說明測量結果離真值遠,准確度低。因此,准確度和誤差是兩個相對的概念。由於存在測量誤差,任何測量結果都是以一近似值來表示。
9. 測量方法有幾種
測量方法有12種,分別是直接測量、間接測量、絕對測量、相對測量、接觸測量、非接觸測量、單項測量、綜合測量、主動測量、被動測量、靜態測量、動態測量。測量方法是指測量時所採用的測量原理、計量器具和測量條件的綜合,亦即獲得測量結果的方式。
測量方法有12種,分別是直接測量、間接測量、絕對測量、相對測量、接觸測量、非接觸測量、單項測量、綜合測量、主動測量、被動測量、靜態測量、動態測量。測量方法是指測量時所採用的測量原理、計量器具和測量條件的綜合,亦即獲得測量結果的方式。
例如,用千分尺測量軸徑是直接測量法,用正弦尺測量圓錐體的圓錐角是間接測量法。在國際單位制中,物理學中有三個基本單位,就是長度米(L)、時間秒(S)和質量千克(Kg)。所有其他物理學中的單位都可以用這三個基本單位來表示或導出。
10. 常用模具曲面零件尺寸的手工測量有哪些方法
曲面零件尺寸用手工是無法檢測的哦。
對於模具曲面零件尺寸,建議使用COMP系列機床測頭在機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