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誰有全站儀放線測量的步驟和方法請發給我
14.放樣測量
放樣測量用於在實地上測設出所要求的點位。在放樣過程中,通過對照準點的角度、距離或坐標測量,儀器將顯示出預先輸入的放樣值與實測值之差以指導放樣。
顯示值=實測值-放樣值
放樣測量應使用盤左位置進行。
14.1距離放樣測量
根據某參考方向轉過的水平角和至測站點的距離來設定所要求的點。
操 作 過 程 操作鍵 顯 示
1.按右圖所示照準參考方向。
2.在測量模式第二頁菜單下按【置零】,在【置零】閃動時再次按下該鍵,將參考方向設置為零。 【置零】
【測量】
H
ZA 99°43′13〃
HAR 0°00′00〃 P2
置零 坐標 放樣 記錄
操 作 過 程 操作鍵 顯 示
3.在測量模式第二頁菜單下按【放樣】,進入放樣測量模式。
在菜單模式選取「2.放樣測量」完成同樣功能。
【放樣】
【放樣測量】
1.放樣數據
2.放樣觀測
3.測站設置
↓4.方位角
4.選取「1.放樣數據」後按【 】,進入放樣數據輸入屏幕。
輸入放樣平距和放樣角度,每輸完一數據項後按【 】。
【 】
【放樣距離角度】
H<m>:
HA:
坐標 確定
5.按【確定】進入放樣觀測屏幕。
其中:
dH:目標與待放樣點的平距差值。
dHA:目標與待放樣點的水平角差值。 【確定】
【距離放樣】
dH
dHA -119°23′18〃
HAR 0°00′00〃
改正 模式 引導 測量
6.按【引導】進入放樣引導屏幕,第二行所顯示的角度值為角度實測值與放樣值之差值,而箭頭方向為儀器照準部應轉動的方向。
箭頭的含義
←:從測站上看去,向左移動棱鏡。
→:從測站上看去,向右移動棱鏡。
恢復放樣觀測屏幕,按【差值】 【引導】
【距離放樣】
→ -119°23′18〃
HAR 0°00′00〃
改正 模式 差值 測量
操 作 過 程 操作鍵 顯 示
7.旋轉儀器照準部至第二行顯示的角度值為0°。當角度實測值與放樣值之差在±30〃范圍內時,屏幕上顯示←→。
【距離放樣】
←→ 0°00′01〃
HAR 119°23′19〃
改正 模式 差值 測量
8.在望遠鏡照準方向上安置棱鏡並照準。
9.按【測量】開始距離放樣測量。
【測量】
【距離放樣】
測距 pc = 0
ppm = 9
模式: 重復快測
DA
停止
10.距離測量進行後,屏幕顯示如右圖所示。第三行所顯示的距離值為距離放樣值與實測值之差值,而箭頭方向為棱鏡應移動的方向。
箭頭的含義:
↓:向測站方向移動棱鏡
↑:向遠離測站方向移動棱鏡
重新選擇測距模式及距離值改正按【改正】。參閱「12.1距離測量設置」
【距離放樣】
←→ 0°00′01〃
↑ -15.346m
HAR 119°23′19〃
改正 模式 差值 測量
11.按鍵頭移動方向移動棱鏡至第三行顯示的距離值為0m,再次按下【測量】進
行測量。
當測離放樣值與實測值之差值在±1cm范圍內時,屏幕上顯示兩個箭頭。
選用重復測量或跟蹤測量進行放樣時,無需任何按鍵操作,照準移動的棱鏡便可實時顯示測量結果。 【距離放樣】
←→ 0°00′01〃
↑↓ 0.001m
HAR 119°23′19〃
改正 模式 差值 測量
操 作 過 程 操作鍵 顯 示
12.按【差值】顯示放樣成果。
按【ESC】返回放樣測量菜單屏幕。 【差值】
【距離放樣】
dH 0.001m
dHA 0°00′01〃
HAR 119°23′19〃
改正 模式 引導 測量
按【模式】選取放樣測量模式,每按一次【模式】放樣測量模式將在距離放樣和坐標放樣間交替轉換。
當測距模式為重復測量或跟蹤測量時,按【停止】可暫停距離測量。
14.2坐標放樣測量
坐標放樣測量用於在實地上測定出其坐標值為已知的點。
在輸入待放樣點的坐標後,儀器計算出所需水平角值和平距值並存儲於內部存儲器中。藉助於角度放樣和距離放樣功能,便可設定待放樣點的位置。
為進行高程Z坐標的放樣最好將棱鏡安置在同高度測桿等物上。
操 作 過 程 操作鍵 顯 示
1. 在測量模式第二頁菜單下按【放樣】,進入放樣測量菜單屏幕。
也可在菜單模式選取「2.放樣測量」進入坐標放樣。
2. 選取「3.測站設置」 進行測站數據輸入、選取「4.方位角」完成儀器定向,選取「5.儀器棱鏡高」輸入儀器及目標高(參閱「13.1輸入測站坐標」、「13.2後視方位角設置」、「13.3輸入棱鏡高及儀器高」), 【放樣】
【放樣測量】
1.放樣數據
2.放樣觀測
3.測站設置
↓4.方位角
3. 選取「1.放樣數據」後按【 】,進入放樣數據輸入屏幕。
【 】
【放樣距離角度】
H<m>:
HA:
坐標 確定
4.按【坐標】,進入放樣坐標輸入屏幕。在Np、Ep、Zp中分別輸入待放樣點的三個坐標值,每輸完一個數據項後按【 】。
需調用內存坐標數據按【查找】。(參閱13.1.2調用內存中已知數據)。
按【距離】可切換到距離放樣模式。
按【記錄】可將輸入的坐標數據記錄至內存中。 【坐標】
【放樣坐標】
Np<m>:
Ep<m>:
Zp<m>
查找 記錄 距離 確定
5.上述數據輸入完畢後,按[確定]。儀器計算出放樣所需距離和水平角並顯示在屏幕上。
當已調整目標及儀器高度,按【高程】可重新輸入棱鏡高及儀器高。(參閱「13.3輸入棱鏡高及儀器高」)
【確定】
【放樣距離角度】
H<m>: 226.4854
HA: 79°43′37〃
坐標 高程 確定
6.按【確定】進入放樣觀測屏幕。 【確定】
【坐標放樣】
dN:
dE:
dZ:
改正 模式 引導 測量
7.按【引導】進入放樣引導屏幕。
按「14.1距離放樣測量」中步驟7~10操作定出待放樣點的平面位置。此時第四行位置上顯示的值為目標點與待放樣點的高差。
箭頭的含義
:向上移動棱鏡
:向下移動棱鏡
【引導】
【坐標放樣】
←→ 0°00′00〃
↑↓ 0.001m
0.143m
改正 模式 差值 測量
8.向上或向下移動棱鏡至第四行位置上顯示的值為0m(當該值接近於0m時,屏幕上顯示出兩個箭頭)。
當第2、3、4行的顯示值均為0時,測桿底部所對應的位置即為待放樣點的位置。
按【停止】可停止測量,完成該點放樣。
【坐標放樣】
▼
← 0°0′0〃
↑↓ 0.000m
0.000m
改正 模式 差值 停止
9. 按【差值】顯示坐標放樣成果。
按【ESC】返回放樣測量菜單屏幕。
【差值】
【坐標放樣】
dN: 0.000m
dE: -0.001m
dZ: 0.001m
改正 模式 引導 測量
【附】坐標放樣時的距離改化
MTS-800由用戶設定改化系數的方式來實現距離的海平面歸算及投影改化。有此要求的用戶可按下述步驟輸入改化系數。
(1)投影面上的距離
HDg = HD×改化系數
HDg:投影面上的距離
HD: 地面上的距離
(2)地面上的距離
HD = HDg/改化系數
當改化系數被設定後,適用於包括放樣在內的所有的涉及到坐標的測量程序。
改化系數輸入范圍: 0.98-1.02 。預設值:1.000000(即不進行改化)
操 作 過 程 操作鍵 顯 示
1.在測量模式第一頁下按【改正】進入測距參數設置。 【改正】 【測距條件設置】
測距模式 單次精測
折光改正 無
棱鏡常數 0 P1
確定
2.按【】、【】或按【PAGE】移動游標至改化系數輸入行。
【】 【】 【測距條件設置】
改化系數: 1.000000
P3
確定
3.輸入改化系數,按【確定】,返回測量模式。 【確定】
【測量】
H
ZA 99°43′13〃
HAR 120°09′12〃 P1
測距 切換 置角 改正
『貳』 土建施工經緯儀放線具體步驟
分析如下:
1、建築物長超過20米,必須採用經緯儀放線,其優點是精確,缺點是速度慢,要搬動儀器定垂直線,轉角時容易出錯,故每一平面放線時必須做一個閉合差計算。
『叄』 gps測量儀器怎麼放線
1 臨時基站模式主要步驟參考如下:基準站設置(架設在已知點和未知點兩種情況),移動站設置,數據採集或測量放線。
2 網路差分模式主要步驟參考如下:移動站開機,與CORS站建立聯系,數據採集或測量放線。
具體到放線環節,找到點放樣菜單,輸入放樣點坐標,開始放樣,根據提示確定點位。
『肆』 用電子經緯儀怎麼放線測量
經緯儀可以採用視距法進行測距,就象光學水準儀的視距法測距一樣。具體的方法是:照準待測點處的水準尺,在視場里讀去上下絲的讀數,(上絲-下絲)*100即為儀器到水準尺的距離。如果採用的倒像經緯儀,距離為(下絲-上絲)*100。
在測距儀出現之前,地形圖測量常常採用這種方法做碎部測量。採用這種方法測量距離的局限性很大,能觀測的距離很短,而且精度十分低,工作效率不高,所以目前已經基本淘汰。
經緯儀是一種的大地測量儀器,有光學經緯儀和電子經緯儀,是測量方位角的主要儀器,可以測量水平角、豎直角和距離。
安臵儀器是將經緯儀安臵在測站點上,包括對中和整平兩項內容。對中的目的是使儀器中心與測站點標志中心位於同一鉛垂線上;整平的目的是使儀器豎軸處於鉛垂位臵,水平度盤處於水平位臵。
(4)放線測量儀的使用方法擴展閱讀:
電子經緯儀型號眾多,有相同的特點如下:
1、儀器橫軸和豎軸採用相同的合金鋼製造的密珠式軸系,軸與軸套之間是螺旋形排列的滾珠,採用輕壓過盈配合。其間隙為零,它的誤差僅僅是加工形狀誤差,因此這樣軸系具有精度高,溫度影響小,低溫轉動靈活,抗震性能好,不易卡死,壽命長等特點,從而保證儀器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2、光柵條數少(水平盤的光柵條數僅 6480 條),因此降低結構的技術要求,從而增大儀器的穩定性,提高儀器抗振能力。
3、具有自動修正功能,能修正儀器指標差、視准軸誤差值和橫軸誤差,從而提高儀器精度。
4、電路板小,採用信號自動平衡數字電路,實現電調自動化,增強儀器可靠性。
5、耗電小,工作電流低。
6、採用激光對中,對中醒目、清晰,使用方便。
7、有全站儀操作功能。
8、角度有三種表示形式:60 進制,400 進制,6000 制密位。特別是密位制可供部隊使用。
『伍』 工地上用全站儀放線怎麼操作
可以利用圖解法進行全站儀放線 也可以用極坐標或者後方交會的方法放線。
全站儀,即全站型電子測距儀(Electronic Total Station),是一種集光、機、電為一體的高技術測量儀器,是集水平角、垂直角、距離(斜距、平距)、高差測量功能於一體的測繪儀器系統。與光學經緯儀比較電子經緯儀將光學度盤換為光電掃描度盤,將人工光學測微讀數代之以自動記錄和顯示讀數,使測角操作簡單化,且可避免讀數誤差的產生。因其一次安置儀器就可完成該測站上全部測量工作,所以稱之為全站儀。廣泛用於地上大型建築和地下隧道施工等精密工程測量或變形監測領域。
全站儀與光學經緯儀區別在於度盤讀數及顯示系統,電子經緯儀的水平度盤和豎直度盤及其讀數裝置是分別採用(編碼盤)或兩個相同的光柵度盤和讀數感測器進行角度測量的。根據測角精度可分為0.1″,0.2″,0.5″,1″,2″,5″等幾個等級。
『陸』 經緯儀放線使用方法
經緯儀的使用
(1)對中,整平
方法一:
對中 稍松開連接螺栓,兩手扶基座,在架頭上平移儀器,從光學對中器中觀察,直到測站點移至光學對中器的刻畫圈內為止(對中誤差小於3mm),再擰緊連接螺栓,若誤差過大,可重新移動三腳架,直到符合要求為止.
整平 轉動照準部,使水準管平行於任意一對腳螺旋,相對旋轉這對腳螺旋,使水準管氣泡居中;將照準部繞豎軸轉動90度,旋轉第三隻腳螺旋,仍使氣泡居中,再旋轉90度,檢查氣泡誤差,直到小於分劃線的一格為止.腳螺旋整平會影響到儀器的對中,因此要檢查對中的結果,如果測站點發生了偏離,則重復以上的對中,整平的步驟.直到對中,整平誤差都符合要求為止.
方法二:
對中 觀察光學對中器,同時轉動腳螺旋,使測站點移至刻畫圈內(對中誤差小於3mm),至符合要求為止.
整平 轉動照準部,使水準管平行於三腳架的其中一隻腳架1,察水準管氣泡的位置,通過腳架1的伸縮,使氣泡盡量居中,轉動照準部,依次使水準管平行腳架2,腳架3,同樣通過腳架的伸縮,使水準管氣泡在相應位置上盡可能的居中.然後再通過腳螺旋整平經緯儀,步驟同方法一.直到整平的誤差符合要求為止.
整平結束後,檢查對中結果,此方法對對中的影響不大,一般可一次完成對中整平.
(2)瞄準
用望遠鏡上瞄準器瞄準目標,旋緊望遠鏡和照準部的制動螺旋,轉動目鏡對光螺旋,使十字絲清晰;再轉動物鏡對光螺旋使目標影象清晰;轉動望遠鏡和照準部微動螺旋,使目標被單根豎絲平分,或將目標夾在雙根豎絲中央.
(3)讀數
打開反光鏡,調節反光鏡使讀數窗亮度適當,旋轉讀數顯微鏡的目鏡,看清讀數窗分劃,根據使用的儀器用測微尺或分微尺讀數,並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