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做風箏的詳細步驟
教你如何親手製作風箏
風箏的形狀主要是模仿大自然的生物,如雀鳥,昆蟲,動物及幾何立體等,而圖案方面,主要由個人喜好而設計,有宣傳標致,動物,蝶,飛鳥等,琳琅種種.
風箏的建造材料除了絲絹,紙張外,還有塑膠材料造的,骨桿有竹篾,木材及膠棒來造,近來有人設計一種無骨風箏,它的結構是引入空氣於絹造的風坑之內,今風箏形成一個輕輕飄的氣枕,然後乘風於上.中國,馬來亞,菲律賓及日本等,亦有一種大形的風箏,每到風箏節就將它放到忍藍的天空,該等風箏之尺碼由十至二十尺不等.骨桿則用大竹升來造,由百多人來放.
做風箏的工具:漿糊, 紙刀
做風箏的材料:竹篾,紗紙條,馬拉紙
1) 這種四方形的風箏,現在用得最多,最普遍.
2) 風箏的骨架,單單用兩支組成非常簡單.
3) 做法雖然簡單,可是樣子的變化非常多,加些工夫可以做出很 多東西.
做法:
1. 首先將竹篾浸水,令竹篾軟身,再用 刀將竹篾破開,約三份之一粗度,然後修半形,因為稍後要將竹篾貼在馬拉紙上,如果太粗,竹篾會拉破紙張,同時竹篾太粗,紗紙條就貼不穩.將修好的竹篾裁成兩條長短適當的長度,約為(16吋及23吋).下一步,就將馬拉紙裁成一個四方,長約24吋,馬拉紙是一種非常粗糙的紙張,最適合作風箏之用.
2. 到此時就可以將竹篾貼在紙上,但要記著,將長長的竹篾,用紗紙扎在短的三份之一,然後慢慢屈曲,直至長竹篾兩端觸到紙的對角之上將它貼好.
3. 最後一步就將風箏的尾巴貼在風箏的下方,較好線與風箏的角度後,就可起放.
4. 風箏的尾巴是平衡風箏的主要工具,當風箏乘風而上之時,如果一方較重,風箏就會偏向這方,而尾巴最好比較長,因為越長就會有一個重量今風箏頭部升起,使全身受風,平衡了斜的一方.
5. 風箏的絲線可以用牛皮線,棉線,玻璃線等線轆可分圓線轆及排轆將線扎在風箏上,要成一斜角.
2. 風箏的製作方法 手工
風箏製作步驟 一、做風箏需要的材料:削好的竹篾、防雨紙、紡線、膠水、油畫筆、蠟筆、剪刀。 二、鑽石風箏做法:1.將竹篾分成長短不一的三條風箏骨幹,長度分別是32厘米、45厘米、60厘米;2.將風箏骨架搭成「干」型,交叉口用綁線扎牢,必須按逆時針或者是順時針方向依次綁好,並用「502」膠水固定;3.將防雨紙用白乳膠粘在風箏骨幹上,並在紙上畫上圖案;4.將放飛的線扎在風箏面上,上中下都要扎。 三、製作風箏注意事項:1.做什麼樣的風箏,按比例繪出,並按比例將竹篾做成風箏骨幹,一般風箏骨架越少越好,能減輕風箏重量;2.風箏骨架交叉口的綁線,按逆時針或者是順時針方向依次綁好;3.紙蒙糊即防雨紙粘在風箏骨架時,紙要預留一公分,待糊好風干將邊上多餘紙剪去。 四、放飛風箏注意事項: 1.在放飛風箏時要把握風向。風大時放,風小時收。 2.放飛時要注意安全和對風箏的保護。放風箏時,不論風箏大小,放飛者最好戴上手套,以防手掌或手指被風箏線割破或拉傷。 3.風箏停止放飛往回收線時,不能操之過急,也要注意安全。過急容易將線扯斷或在風箏將落地時造成損壞,有時稍不小心還會被線割傷。小型或稍大一點的風箏,可一個人收線。 4.收線時,對一些扎工精細、製作復雜的風箏,一定要注意保護,在風箏落地之前輕輕將風箏托住,以防墜地摔壞或擦破
另一種簡單的方法:用細竹簽 :2長(40-50厘米,十字交叉作骨架),4短(圍邊框,做成長方形的比較穩固平衡) 牢牢綁好(用細鐵絲,或用保證粘力夠強的強力膠), 糊紙,選紙要有韌性,不能薄不能脆,沿邊框糊結實,過程中保證紙完整平整,不能有一點破損,否則飛不起來; 粘尾巴,用較輕的紙兩條,寬約5-8厘米,長度在3米-10米間(如有特殊需要可更長),兩條分別粘於主體同一邊上的左右兩端(若主體為長方形,粘在較短邊),保證粘好後兩條尾巴長度相等 綁線,四條線端分別固定在主體四角,提拉在一處(使線呈四棱錐)在手中拉緊,打結(線要拉的正,保證力度平均) 把風箏線繫上,完成
3. 卡紙手工風箏怎麼做
所需材料:
1.一張卡紙。(圖示中為標准復印紙的大小的硬卡紙。自己製作時硬一點或普通的紙都可以,如果喜歡,還可以在紙上畫一些有趣的圖案。)
2.一個木支架。一根吸管也可以。
3.風箏線。盡量找一些又細又輕的線,比如釣魚線。
4.絲帶。這個是用來做風箏的尾巴的。可以找一些好看又比較輕的絲帶。
5.剪刀。
6.膠帶。
參考地址:http://news.feijiu.net/infocontent/html/201111/26/26272254.html
http://ertong.rouding.com/diy/145456.html
http://www.51feibao.com/shougongxiaozuo/article.php?act=view&id=684
4. 手工製作風箏步驟
1、先准備一張紙。
5. 製作風箏的方法
今天教大家做一個簡單的手工風箏,下面就准備好材料和工具,一起來做手工風箏。
工具材料:
紙,竹簽,膠帶,剪,線
操作方法
01
准備紙,竹簽,膠帶,剪,線。
02
先用剪刀從紙上剪下一個正方形,正方形的對角線要和竹簽差不多長。
03
把一根竹簽放在正方形的對角線上,用膠帶固定兩端。
04
再把另一根竹簽交叉地放在正方形對角線上,用膠帶固定兩端,風箏的骨架就做好了。
05
從剩餘的紙上,裁下兩個細長條,用來做風箏的尾巴。
06
用膠帶把兩個尾巴粘在正方形的一個角上。
07
除了尾巴那個角以外,其他三個角分別拴上線。
08
把三條線集中在一個點上,這個點拉起時,重心落在兩條對角線的交叉點上,然後把三條線打一個結,在這個結之後,可以接上更長的風箏線,這樣,簡易風箏就做好了。
6. 製作風箏的全部方法
普遍方法
工具:漿糊、紙刀
材料:竹篾、紗紙條、馬拉紙、線
方形風箏的特點:
(1)這種風箏用得最多,最普遍。
(2)風箏的骨架,單單用兩支組成非常簡單。
(3)做法雖然簡單,可是樣子的變化非常多,加些工夫可以做出很多東西。
做法:
(1)首先將竹篾浸水,令竹篾變軟,再用刀將竹篾破開,約三分之一粗度,然後修半形,因為稍後要將竹篾貼在馬拉紙上,如果太粗,竹篾會拉破紙張,同時竹篾太粗,紗紙條就貼不穩。將修好的竹篾裁成兩條長短適當的長度,約為16英寸及23英寸。
(2)將馬拉紙裁成一個四方,長約24英寸,馬拉紙是一種非常粗糙的紙張,最適合作風箏之用。
(3)到此時就可以將竹篾貼在紙上,但要記著,將長長的竹篾,用紗紙扎在短的三分之一,然後慢慢屈曲,直至長竹篾兩端觸到紙的對角之上將它貼好。
(4)將風箏的尾巴貼在風箏的下方,校好線與風箏的角度後,就可起放。
注意:
風箏的尾巴是平衡風箏的主要工具,當風箏乘風而上之時,如果一方較重,風箏就會偏向這方,而尾巴最好比較長,因為越長就會有一個重量今風箏頭部升起,使全身受風,平衡了斜的一方。
風箏的絲線可以用牛皮線、棉線、玻璃線等線轆。可分圓線轆及排轆將線扎在風箏上,要成一斜角。
簡易方法
工具、原料:紙;細棍子;粘合劑等。
方法、步驟:准備好做風箏的物品,把細棍子搭建成一個風箏的輪廓。注意介面處用線綁牢,細棍上也可以包裹一層紙,方便一會兒貼封面。
為風箏貼封面。為風箏做三條尾巴,先貼還是不貼,看飛的時候的實際情況。
除了三角形,還可以做成菱形的,方法差不多,只是形狀稍有變化。
為風箏綁線和試飛,線最好用牢固一點的,飛高了好收回來。綁線的位置可能會影響風箏起飛,所以要注意調整。
7. 關於製作風箏的步驟是什嗎
製作風箏
風箏是一種很受人們喜愛的玩具,還是一種手工藝品。製作和放飛風箏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史書記載,春秋戰國時期,公輸般削竹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五代在宮中就有此游戲;到了宋代風箏已成為了玩具。
放風箏是一種老少咸宜的活動,可以陶冶情操、鍛煉身體、豐富生活。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多次舉辦國際風箏節,如山東濰坊國際風箏節就吸引了很多外國人士來參加,風箏成了促進各國文化交流的使者。製作風箏也是一種有益的活動,不僅能使我們心靈手巧,還能提高藝術修養,培養創新精神。同學們在美術課上學過「畫風箏」,現在學習製作風箏。
製作風箏分為扎制骨架、糊紙或絹、繪畫著色等幾道主要工序。
一 扎
扎,就是扎制骨架。扎風箏骨架要用竹篾,其中基本骨架的竹篾要選用寬厚一點的,而輪廓骨架的竹篾一般用薄而細軟的較為合適。整個結構要簡練、輕巧、對稱、均衡、扎縛牢靠。
二 糊
糊,就是把紙或絹糊在骨架上。紙的質地要薄、韌、平整。
三 繪
繪,就是繪制風箏圖樣。圖樣要形象鮮明,色彩要艷麗明快,裝飾性要強。一般風箏是畫好再糊,也有先貼再畫或剪貼圖案。
此外,較大的風箏要在背面兩端拉一根橫線,讓風箏正面腹部向外凸起,在放飛時使風沿兩側做流線運動。風箏的引線,依風箏骨架和結構不同而定。有的用一根,如鷹、燕等;有的則用兩根,如「豆腐塊」等。一般使用三根引線。安裝引線要有利於風箏迎風飛升,無論是兩根還是三根引線都是上短下長,拉起時使風箏與地面的夾角成45°。上兩根線太長放起來會向下扎,太短則不張風,放不起來。
一般風箏下部還要吊上彩穗,它既能調節兩邊重量,又可增強風箏的穩定性和裝飾性。
春天風力勻緩,暖氣上升,氣流向上,是放風箏的最好季節,放風箏是一種有趣的活動,但也需要一定技巧。做好的風箏能否飛起來,還要會辨風向,識風力。放起來後還要學會抽、拉、提、擺等動作技巧,方能保持風箏在上升時或在天空翱翔時的穩定性。
8. 製作風箏的材料和步驟是什麼
准備材料/工具:報紙,剪刀,竹簽、膠帶、繩子。
1、首先要熟悉風箏的構造准備材料。
9. 手工風箏的製作方法是什麼
准備材料:報紙、竹條、紅線、風箏線。
1、首先取一張報紙,也可以使用布料,按照下圖所示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