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裝方法 > 淺基礎的現場測量方法

淺基礎的現場測量方法

發布時間:2022-06-14 22:59:38

如何確定淺基礎的地基承載力

地基承載力是土力學的三大經典問題之一。天然地基承載力是岩土工程勘察文件中不可缺少的一個內容,也是天然地基淺基礎設計的基本依據。地基承載力的合理確定,對工程的經濟性和安全性影響極大。鑒於此,對地基承載力的確定做了以下工作:
(1)對原位測試確定地基承載力的主要方法,各自的優缺點進行了總結分析。匯總靜力觸探、標准貫入試驗法確定地基承載力的地區性經驗公式,為不同地區的類似工程建設提供了便利與參考。
(2)基於莫爾—庫侖強度理論,重新推導了K_0≠1條件下的地基臨界荷載計算公式,該公式避免了人為的過高估計地基承載力的缺陷。由於莫爾-庫倫理論忽略了中間主應力對地基承載力的影響,導致地基強度不能充分發揮。在上述基礎上,基於統一強度理論,考慮中間主應力對地基承載力的影響,給出了靜止側壓力系數K_0≠1條件下的地基臨塑與臨界荷載公式。結合實例,對基於統一強度理論和Mohr-Coulomb准則的地基承載力計算結果進行了對比分析。

⑵ 樁基礎的檢測方法與驗收

一、施工前的質量驗收

鋼筋、水泥、混凝土配合比驗收

二、施工過程中質量驗收

(一)沉樁的質量控制及檢驗

打(沉)樁的質量控制

樁端位於一般土層時,以控制樁端設計標高為主,貫入度作參考。

樁端達到堅硬、硬塑的黏性土等,以貫入度控制為主,樁端標高作參考。

貫入度已達到,樁端標高未達到時,繼續錘擊3陣,按每陣10擊的貫入度不大於設計規定的數值為准。

振動法沉樁,以最後3次振動(加壓),每次10 min或 5 min,測出每分鍾的平均貫入度,以不大於設計規定的數值為合格。

(二)打(沉)樁驗收要求

樁位偏差表

對樁承載力的檢驗:樁的靜荷載試驗根數≥總樁數的1%,且≥3根;只有50根時, ≥2根。

樁身質量檢驗:高、低應變, ≥樁總數的15%,且每個承台不少於1根。

預制樁的檢查,鋼筋籠的檢查。

施工中樁的垂直度、沉樁情況、樁頂完整狀況、樁頂質量進行檢查。

電焊接柱,抽10%作焊縫探傷檢查。

(二)灌注樁質量要求及驗收

平面位置和垂直度的要求;樁頂標高至少要比實際標高高出0.5m。

沉渣厚度要求:

試塊要求:

樁靜載試驗的根數要求:

樁身質量的檢驗及數量要求;

對原材料的檢驗

三、樁的質量檢驗

(一)檢測內容:

樁基礎施工完後,應對基樁的承載力和樁身完整性進行檢測與評價

1.樁身完整性 2.樁身缺陷 3.樁的強度(樁的承載力,樁身混凝土強度。

(二)檢測方法:

1.破損試驗

(1)靜載試驗 static loading test

在樁頂部逐級施加豎向壓力、豎向上拔力或水平推力,觀測樁頂部隨時間產生的沉降、上拔位移或水平位移,以確定相應的單樁豎向抗壓承載力、單樁豎向抗拔承載力或單樁水平承載力的試驗方法。

(2)鑽芯法 core drilling method

鑽機鑽取芯樣檢測樁長、樁身缺陷、樁底沉渣厚度以及樁身混凝土的強度、密實性和連續性,判定樁端岩土性狀

(2)淺基礎的現場測量方法擴展閱讀:

1、鑽芯檢測法:

由於大直鑽孔灌注樁的設計荷載一般較大,用靜力試樁法有許多困難,所以常用地質鑽機在樁身上沿長度方向鑽取芯樣,通過對芯樣的觀察和測試確定樁的質量。但這種方法只能反映鑽孔范圍內的小部分混凝土質量,而且設備龐大、費工費時、價格昂貴,不宜作為大面積檢測方法,而只能用於抽樣檢查,一般抽檢總樁量的3~5%,或作為無損檢測結果的校核手段。   

2、振動檢測法:

它是在樁頂用各種方法施加一個激振力,使樁體及至樁土體系產生振動。或在樁內產生應力波,通過對波動及波動參數的種種分析,以推定樁體混凝土質量及總體承載力的一種方法。這類方法主要有四種,分別為敲擊法和錘擊法、穩態激振機械阻抗法、瞬態激振機械阻抗法、水電效應法。   

3、超聲脈沖檢驗法:

該法是在檢測混凝土缺陷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方法是在樁的混凝土灌注前沿樁的長度方向平行預埋若干根檢測用管道,作為超聲檢測和接收換能器的通道。檢測時探頭分別在兩個管子中同步移動,沿不同深度逐點測出橫斷面上超聲脈沖穿過混凝土時的各項參數,並按超聲測缺原理分析每個斷面上混凝土質量。   

4、射線法:

該法是以放射性同位素輻射線在混凝土中的衰減、吸收、散射等現象為基礎的一種方法。當射線穿過混凝土時,因混凝土質量不同或因存在缺陷,接收儀所記錄的射線強弱發生變化,據此來判斷樁的質量

⑶ 施工測量放樣的方法有哪些

施工放線。大致分三個階段:建築物定位(放線)、基礎施工(放線)和主體施工(放線)。一、建築物定位,是房屋建築工程開工後的第一次放線,建築物定位參加的人員是:城市規劃部門(下屬的測量隊)及施工單位的測量人員(專業的),根據建築規劃定點陣圖進行定位,最後在施工現場形成(至少)4 個定位樁。放線工具為 「全站儀」或「比較高級的經緯儀」。二、基礎施工放線,建築物定位樁設定後,由施工單位的專業測量人員、施工現場負責人及監理共同對基礎工程進行放線及測量復核(監理人員主要是旁站監督、驗證)最後放出所有建築物軸線的定位樁,(根據建築物大小也可軸線間隔放線),所有軸線定位樁是根據規劃部門的定位樁(至少 4 個)及建築物底層施工平面圖進行放線的。放線工具為「經緯儀」。基礎定位放線完成後,由施工現場的測量員及施工員依據定位的軸線放出基礎的邊線,進行基礎開挖。放線工具:經緯儀、龍門板、線繩、線墜子、鋼捲尺等。小工程可能沒有測量員,就是施工員放線。注意:基礎軸線定位樁在基礎放線的同時須引到擬建建築物周圍的永久建築物或固定物上,防止軸線定位樁破壞了,用來補救。三、主體施工放線,基礎工程施工出正負零後,緊接著就是主體一層、二層... 直至主體封頂的施工及放線工作,放線工具:經緯儀、線墜子、線繩、墨斗、鋼捲尺等。根據軸線定位樁及外引的軸線基準線進行施工放線。用經緯儀將軸線打到建築物上,在建築物的施工層面上彈出軸線,再根據軸線放出柱子、牆體等邊線等,每層如此,直至主體封頂。施工放線有多種方法,條件允許的場地只要釘多一次龍門樁就可以搞定,一般龍門樁主要用於基礎施工放線,基礎完工後再把軸線及水平引測到基礎上部四大角的側面,用墨線彈出垂直、水平線做出三角標記,在引之前需用基準點校驗龍門樁是否准確,這樣不管你放N 多次線只要以基礎側面的基點用儀器或鉛垂向上引測軸線,用鋼尺量測標高,這樣就可以到主體封頂。這種方法是最簡單實用的。說白了就是把圖紙上的形狀按 1:1 的比例投放到地面上但要學會看圖紙,學會必要的儀器操作。線工是個綜合性很強的工種,不僅要掌握各種儀器的操作,而且得能識圖,並且能快速地記憶數值,要求精確的操作等等。首先學會水準儀、經緯儀的操作,然後學習識圖,最好是能畫圖,接著熟悉圖紙,從放大線開始,確定軸線位置,最後放局部軸線,彈出牆體留置洞口等等,只有多練習,勤問人,等你放一兩棟樓的線就會慢慢熟練的。施工放線現場操作有多種放線方法;一般分有龍門板定位尺量放線和儀器測量放線,前者根據圖紙已知的控制點或現場確定的控制點,在要放線的建築物基礎外四周一定距離打樁、架設龍門板,在龍門板上用施工線拉一個大至的直角線,盡量把線拉緊,然後用勾股定理採用鋼尺合尺,尺寸要大一點,一般用 6、 10m, 8、這樣比較准確,首先在兩控制線上量取尺寸用紅鉛筆放點,然後兩人拉尺,一人擺動可以任意那根線與鋼尺的尺寸穩合,然後龍門板上固定施工線,用鋼尺從頭再校對一次,確認無誤後四周掛線、鋼尺校核,根據圖紙上的軸線尺寸用鋼尺量取放點,用鉛垂垂於地面,這樣就可以用石灰粉分別放開挖線了,用水準儀在龍門板上測放控制高程。後者如果會用經緯儀或全站儀那就簡單多了,只要根據圖紙已知的控制點或現場確定的控制點,圖紙上的距離、角度關系就可測量確定軸線的具體位置。具體一點: 1、一般情況下是在預先選好的內控點位置上預埋鋼板,用經緯儀在鋼板上找出交點,刻痕,做為豎向投測軸線的基點,然後用大線錘怎樣往上吊比較方便。用線錘尖對准軸線的基點,當線錘對准基準點時,用對講機通知樓層上人員定位。在對准下方吊錘時,對點人員要從兩個相互垂直的方向觀測吊錘尖部與鋼板的點位差值,並通知樓上人員及時調鋼絲線中的位置,當從兩側方向錘尖與十字中都重合時,可通知上層定點。至於鋼絲線的彈力問題確實是存在的,關鍵是在於樓層上的放鋼絲線的絞線輪要經過特製,可以進行微小高度調整,並能可靠的鎖定,這樣放線時就比較方便了。 2、高層因層高高及有外腳手架,故線錘法及外控法均不適宜,可採用內窺法. 即在每個樓層的同一位置留兩個預留孔,通過這兩個孔將下面樓層的軸線引上來,如留 3 個孔的話,經緯儀都可不用,僅線錘和鋼尺就可完成放線。 3、 +-0.000 以下採用外空法,即打好控制樁,用經緯儀投測軸線.+-0.000 以上採用內控法,即用經緯儀將控制軸線投測到首層平面上,首層平面在可通視的位置上預埋鋼板,用經緯儀在鋼板上找出交點,刻痕,做為豎向投測軸線的基點,然後用鉛垂儀以此點向上可引測軸線 n 層. 高層放線普遍用的就是內控法.具體講在建築軸線附近平行與軸線找一合適的距離我一班找 1 米左右這個位置予埋鋼板,在鋼板上找出交點,刻痕,做為豎向投測軸線的基點,然後用鉛垂儀或激光經緯儀以此點向上可引測軸線 n 層. 比如你現在從一層向二層引,你對准一層的點用激光經緯儀向上打,在二層用玻璃接住從下面傳來的點就是了.然後從二層這個點往回量 1 米那就是建築物軸線的位置了.四、測量工作程序 1、機構設置針對本工程建築小區內地形復雜、佔地面積大、單位工程多、建築高度大的特點,我公司在本項目技術部下設專職測量小組,測量小組主要由一名測量工程師和各區段兩名技術人員組成,場區導線控制網作業人手不夠時由項目工程部其它人員配合。 2、職責劃分 2.1 測量小組負責從規劃部門接收導線控制點、施工現場控制網的建立、樓層控制線投測、標高引測、沉降觀測及其它重要部位的施工測量;測量工程師還負責對項目計量器具的管理、日常維護及檢測。 2.2 施工員根據測量小組給定的樓層控制軸線放出柱、牆體的控制線,梁的位置線和預留、預埋位置線。 2.3 項目技術負責人負責對軸線控制網進行復核,項目質量員負責對施工員所施測的樑柱邊線、控制線進行詳細復核。2.4 每樓層施工測量放線完畢,項目內部復核完成後,由項目測量工程師對施工測量結果向監理工程師進行報驗,經監理工程師復核認可後才能進行上部結構施工。五、基礎施工測量 5.1 控制網的建立 5.1.1 場區控制網因基礎施工階段地形變化大、地勢錯階起伏,單位工程數量多,為實施有效測量控制,開工初在場區內設置由二~四個樁位形成的導線控制網(場區四周邊及中間高處各布一點,保證通視即可),場區控制網是單位工程軸網設置的依據,控制網用全站儀進行投測。 5.1.2 單位工程軸線控制網單位工程軸線多且密集,根據建築物特點選擇有代表性的軸線設置軸線控制網。控制樁盡量設在開挖區外原始地坪上;另外在基坑底部及長軸線中部加密設置輔助性控制樁,以便於基礎施工測量。工程開工後,測量小組根據規劃局給定的坐標點以及總平面布置圖中建築物角點標注坐標作為放線依據。由於兩幢住宅樓及車庫軸線關系較復雜,根據施工圖設計的主軸線,對B車庫的樁基礎,採用極坐標法放樁位,方法是,先按總圖坐標,計算出各樁位在總圖上的坐標,再跟據點出的坐標和測設的場地控制網,將全站儀架在靠B車庫的場地控制點上,定出各樁位的坐標,同時建好控制軸線。在建築物外圍將控制軸線引出。利用放出的控制軸線對各樁位進行復核。對於A車庫,先用全站儀定出事先在總圖上點出的Qa 軸上的兩個軸線交點,再用 DJD2-1GJ 激光經緯儀配合 50 鋼捲尺定出各主控制線,並以主控制線為中心線,用 50m 鋼捲尺分出其它各條軸線,作為下一步柱基開挖線的放線依據。基礎施工軸網設置詳見附圖。 5.2 控制樁的設置方式所有位於土層上的控制樁點(含軸網控制點及高程式控制制點)均為砼墩埋地設置,砼墩截面為 300×300,深度不小於 500,做法如右圖;樁面上用紅油漆對樁號、軸線及高程等進行標示。若控制樁位於完整的基岩上,則可直接將控制點設在基岩面上。控制樁點設置完成後必須在樁的周圍設置可靠、醒目的圍護設施,對控制樁進行保護。 5.3 基礎施工測量基礎施工階段,用經緯儀結合 50m 鋼捲尺根據控制樁直接對各軸線進行投測,然後根據設計截面對各構件進行放線;用 S3 水準儀結合五米塔尺直接進行高程引測。因基礎施工階段控制樁往往容易遭碰撞及受地面沉降影響移位,故在每次進行軸線投測前必須先對控制樁有無移位現象進行校核後才能施測。

⑷ 機械部件怎樣現場測繪方法具體的說下。

直接帶測量工具進行測量就可以了,最好先畫個外形圖。

⑸ 如何測量基坑的位移和沉降

建築基坑沉降、位移監測的內容及方法

深基坑監測的內容及方法
深基坑施工,必須要有一定的圍護結構用以擋土、擋水。
圍護設施必須安 全有效。淺基坑的圍護結構以前常用的是鋼板樁或混凝土板樁;深基坑則大多 採用現場澆灌的地下連續牆結構或排樁式灌注樁結構,並配以混凝土攪拌樁或 樹根樁止水。
開挖時,坑內必須抽去地下水,7~15m 深的基坑,中間必須配二 到三道水平支撐,水平支撐採用鋼管式結構或鋼筋混凝土結構。圍護結構必須 安全可靠,並能確保施工環境穩定。從經濟角度來講,好的圍護設計應把安全 指標取在臨界點附近,再靠現場監測提供的動態信息反饋來調整施工方案。

1、以下內容是基坑監測目前能夠做到的也是應該做到的項目:
(1)地下管線、地下設施、地面道路和建築物的沉降、位移。
(2)圍護樁地下樁體的側向位移(樁體測斜)、圍護樁頂的沉降和水平位 移。
(3)圍護樁、水平支撐的應力變化。
(4)基坑外側的土體側向位移(土體測斜)。
(5)坑外地下土層的分層沉降。
(6)基坑內、外的地下水位監測。
(7)地下土體中的土壓力和孔隙水壓力。
(8)基坑內坑底回彈監測。
2、觀測點的布設
測點布設合理方能經濟有效。監測項目的選擇必須根據工程的需要和基地 的實際情況而定。在確定測點的布設前,必須知道基地的地質情況和基坑的圍 護設計方案,再根據以往的經驗和理論的預測來考慮測點的布設范圍和密度。
原則上,能埋的測點應在工程開工前埋設完成,並應保證有一定的穩定期, 在工程正式開工前,各項靜態初始值應測取完畢。沉降、位移的測點應直接安 裝在被監測的物體上,只有道路地下管線若無條件開挖樣洞設點,則可在人行 道上埋設水泥樁作為模擬監測點,此時的模擬樁的深度應稍大於管線深度,且 地表應設井蓋保護,不止於影響行人安全;如果馬路上有管線設備(如管線井、 閥門等)的話,則可在設備上直接設點觀測。 測斜管(測地下土體、圍護樁體的側向位移)的安裝:測斜管應根據地質 情況,埋設在那些比較容易引起塌方的部位,一般按平行於基坑圍護結構以 20~30m 的間距布設;圍護樁體測斜管應在圍護樁體澆灌混凝土時放入;地下土 體測斜管的埋設須用鑽機鑽孔,放入管子後再用黃砂填實孔壁,用混凝土封固 地表管口,並在管口加帽或設井框保護。測斜管的埋設要注意十字槽須與基坑 邊垂直。 基坑在開挖前必須要降低地下水位,但在降低地下水位後有可能引起坑外 地下水位向坑內滲漏,地下水的流動是引起塌方的主要因素,所以地下水位的 監測是保證基坑安全的重要內容;水位監測管的埋設應根據地下水文資料,在 含水量大和滲水性強的地方,在緊靠基坑的外邊,以20~30 m 的間距平行於基 坑邊埋設,埋設方法與地下土體測斜管的埋設相同。
分層沉降管的埋設也與測斜管的埋設方法相同。埋設時須注意波紋管外的 銅環不要被破壞;一般情況下,銅環每1m 放一個比較適宜。基坑內也可用分層 沉降管來監測基坑底部的回彈,當然基坑的回彈也可用精密水準測量法解決。 土壓力計和孔隙水壓力計,是監測地下土體應力和水壓力變化的手段。對 環境要求比較高的工程,都須安裝。孔隙水壓力計的安裝,也須用到鑽機鑽孔, 在孔中可根據需要按不同深度放入多個壓力計,再用乾燥粘土球填實,待粘土 球吸足水後,便將鑽孔封堵好了。土壓力計要隨基坑圍護結構施工時一起安裝, 注意它的壓力面須向外;並根據力學原理,壓力計應安裝在基坑的隱患處的圍 護樁的側向受力點。這兩種壓力計的安裝,都須注意引出線的編號和保護。 應力計是用於監測基坑圍護樁體和水平支撐受力變化的儀器。它的安裝也 須在圍護結構施工時請施工單位配合安裝,一般選方便的部位,選幾個斷面, 每個斷面裝二隻壓力計,以取平均值;應力計必須用電纜線引出,並編好號。
3、數據觀測
根據經驗知道,基坑施工對環境的影響范圍為坑深的3~4 倍,因此,沉降 觀測所選的後視點應選在施工的影響范圍之外;後視點不應少於二點。
沉降觀 測的儀器應選用精密水準儀,按二等精密水準觀測方法測二測回,測回校差應 小於±lmm.地下管線、地下設施、地面建築都應在基坑開工前測取初始值。在 開工期問,應根據需要不斷測取數據,從幾天觀測一次到一天觀測幾次都可以; 每次的觀測值與初始值比較即為累計量,與前次的觀測數據相比較即為日變數。
根據公認的數據,日變數大於3mm,累計變數大於10mm 即應向有關方面報警。 位移監測點的觀測一般最常用的方法是偏角法。同樣,測站點應選在基坑 的施工影響范圍之外。外方向的選用應不少於3 點,每次觀測都必須定向,為 防止測站點被破壞,應在安全地段再設一點作為保護點,以便在必要時作恢復 測站點之用。初次觀測時,須同時測取測站至各測點的距離,有了距離就可算 出各測點的秒差,以後各次的觀測只要測出每個測點的角度變化就可推算出各 測點的位移量。觀測次數和報警值與沉降監測相同。當然也可用坐標法來測取 位移量。
地下水位、分層沉降的觀測,首次必須測取水位管管口和分層沉降管管口 的標高。從而可測得地下水位和地下各土層的初始標高。在以後的工程進展中, 可按需要的周期和頻率,測得地下水位和地下各土層標高的每次變化量和累計 變化量。地下水位和分層沉降的報警值,應由設計人員根據地質水文條件來確 定。
測斜管的管口必須每次用經緯儀測取位移量,再用測斜儀測取地下土體的 側向位移量,再與管口位移量比較即可得出地下土體的絕對位移量。位移方向 一般應取直接的或經換算過的垂直基坑邊方向上的分量。應力、水壓力、土壓 力的變數的報警值同樣由設計人員確定。 監測數據必須填寫在為該項目專門設計的表格上。
所有監測的內容都須寫 明:初始值、本次變化量、累計變化量。工程結束後,應對監測數據,尤其是 對報警值的出現,進行分析,繪制曲線圖,並編寫工作報告。因此,記錄好工 程施工中的重大事件是監測人員必不可少的工作。

深基坑監測的意義
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基坑施工的開挖深度越來越深,從最初的5~7m 發 展到目前最深已達 20m 多。由於地下土體性質、荷載條件、施工環境的復雜性, 對在施工過程中引發的土體性狀、環境、鄰近建築物、地下設施變化的監測已 成了工程建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 對於復雜的大中型工程或環境要求嚴格的項目,往往難從以往的經驗中得 到借鑒,也難以從理論上找到定量分析、預測的方法,這就必定要依賴於施工 過程中的現場監測。
首先,靠現場監測據來了解基坑的設計強度,為今後降低 工程成本指標提供設計依據。
第二,可及時了解施工環境——地下土層、地下 管線、地下設施、地面建築在施工過程中所受的影響及影響程度。
第三,可及 時發現和預報險情的發生及險情的發展程度,為及時採取安全補救措施充當耳 目。

⑹ 地基承載力的測量方法

(1)原位試驗法(in-situ testing method):是一種通過現場直接試驗確定承載力的方法。包括(靜)載荷試驗、靜力觸探試驗、標准貫入試驗、旁壓試驗等,其中以載荷試驗法為最可靠的基本的原位測試法。

(2)理論公式法(theoretical equation method):是根據土的抗剪強度指標計算的理論公式確定承載力的方法。

(3)規范表格法(code table method):是根據室內試驗指標、現場測試指標或野外鑒別指標,通過查規范所列表格得到承載力的方法。規范不同(包括不同部門、不同行業、不同地區的規范),其承載力不會完全相同,應用時需注意各自的使用條件。

(4)當地經驗法(local empirical method):是一種基於地區的使用經驗,進行類比判斷確定承載力的方法,它是一種宏觀輔助方法。

(6)淺基礎的現場測量方法擴展閱讀

與鋼、混凝土、砌體等材料相比,土屬於大變形材料,當荷載增加時,隨著地基變形的相應增長,地基承載力也在逐漸加大,很難界定出下一個真正的「極限值」,而根據現有的理論及經驗的承載力計算公式,可以得出不同的值。

因此,地基極限承載力的確定,實際上沒有一個通用的界定標准,也沒有一個適用於一切土類的計算公式,主要依賴根據工程經驗所定下的界限和相應的安全系數加以調整,考慮一個滿足工程的要求的地基承載力值。

⑺ 地基怎麼測量

使用經緯儀或者全站儀撥90度角的方法,如果沒有經緯儀或者全站儀,用皮尺拉一個「勾三股四弦五」,也能得到一個直角,只是精度要差一些。

承受上部結構荷載影響的那一部分土體。基礎下面承受建築物全部荷載的土體或岩體稱為地基。地基不屬於建築的組成部分,但它對保證建築物的堅固耐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地球的一部分。

預壓法是一種有效的軟土地基處理方法。該方法的實質是,在建築物或構築物建造前,先在擬建場地上施加或分級施加與其相當的荷載,使土體中孔隙水排出,孔隙體積變小,土體密實,提高地基承載力和穩定性。堆載預壓法處理深度一般達10m左右,真空預壓法處理深度可達15m左右。

(7)淺基礎的現場測量方法擴展閱讀:

從現場施工的角度來講地基,地基可分為天然地基、人工地基。地基就是基礎下面承壓的岩土持力層。天然地基是自然狀態下即可滿足承擔基礎全部荷載要求,不需要人加固的天然土層,其節約工程造價,不需要人工處理的地基。天然地基為不需要對地基進行處理就可以直接放置基礎的天然土層。

由於建築物的大小不同,對地基的強弱程度的要求也不同,地基設計必須從實際情況出發考慮三個方面的要求。有時只需考慮其中的一個方面,有時則需考慮其中的兩個或三個方面。

若上述要求達不到時,就要對基礎設計方案作相應的修改或進行地基處理(對地基內的土層採取物理或化學的技術處理,如表面夯實、土樁擠密、振沖、預壓、化學加固和就地拌和樁等方法),以改善其結構性質,達到建築物對地基設計的要求。

⑻ 測量方法有哪些

1、按是否直接測量被測參數,可分為直接測量和間接測量。

直接測量:直接測量被測參數來獲得被測尺寸。例如用卡尺、比較儀測量。

間接測量:測量與被測尺寸有關的幾何參數,經過計算獲得被測尺寸。

2、按量具量儀的讀數值是否直接表示被測尺寸的數值,可分為絕對測量和相對測量。

絕對測量:讀數值直接表示被測尺寸的大小、如用游標卡尺測量。

相對測量:讀數值只表示被測尺寸相對於標准量的偏差。

3、按被測表面與量具量儀的測量頭是否接觸,分為接觸測量和非接觸測量。

接觸測量:測量頭與被接觸表面接觸,並有機械作用的測量力存在。如用千分尺測量零件。

非接觸測量:測量頭不與被測零件表面相接觸,非接觸測量可避免測量力對測量結果的影響。如利用投影法、光波干涉法測量等。

4、按一次測量參數的多少,分為單項測量和綜合測量。

單項測量;對被測零件的每個參數分別單獨測量。

綜合測量:測量反映零件有關參數的綜合指標。如用工具顯微鏡測量螺紋時,可分別測量出螺紋實際中徑、牙型半形誤差和螺距累積誤差等。

5、按測量在加工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分為主動測量和被動測量。

主動測量:工件在加工過程中進行測量,其結果直接用來控制零件的加工過程,從而及時防治廢品的產生。

被動測量:工件加工後進行的測量。此種測量只能判別加工件是否合格,僅限於發現並剔除廢品。

6、按被測零件在測量過程中所處的狀態,分為靜態測量和動態測量。

靜態測量;測量相對靜止。如千分尺測量直徑。

動態測量;測量時被測表面與測量頭模擬工作狀態中作相對運動。

水準測量原理

從驗潮站的高程零點,用水準測量的方法測定設立於驗潮站附近由國家設計里的水準原點的高程,作為全國高程式控制制網的起點。我國水準原點設立在山東青島市。從國家水準原點出發,用一、二、三、四等水準測量測定布設在全國范圍內的各等水準點。

一、二等水準測量稱為精密水準測量,為全國高程式控制制網的骨幹,三、四等水準網遍布全國各地,以上總稱為國家水準點。在國家水準點的基礎的上,為每項工程建設而進行工程水準測量或為地形圖測繪而進行圖根水準測量,同城為普通水準測量。

水準測量的原理是利用水準儀提供的水平視線,在豎立在欲測定高差的兩點上的水準尺上讀數,根據讀數計算高差。

⑼ 建築地基基礎工程有哪些檢測方法

地基檢測。地基檢測內容包括天然地基承載力、變形參數及岩土性狀評價,處理土地基承載力、變形參數及施工質量評價,復合地基承載力、變形參數及復合地基增強體的施工質量評價。檢測方法可選擇平板載荷試驗、鑽芯法、標准貫入試驗、圓錐動力觸探試驗、靜力觸探試驗、十字板剪切試驗、土工試驗、低應變法、深層平板載荷試驗和岩基載荷試驗。

基樁及基礎錨桿檢測。基樁及基礎錨桿檢測內容包括工程樁的樁身完整性和承載力檢測、基礎錨桿抗拔承載力檢測。樁身完整性檢測可採用鑽芯法、聲波透射法、高應變法和低應變法等。單樁豎向抗壓承載力檢測可採用單樁豎向抗壓靜載試驗和高應變法,單樁豎向抗拔承載力檢測可採用單樁豎向抗拔靜載試驗,單樁水平承載力檢測可採用單樁水平靜載試驗,基礎錨桿抗拔承載力檢測可採用基礎錨桿抗拔試驗。

支護工程檢測。支護工程檢測內容包括土釘和支護錨桿抗拔力檢測、土釘牆施工質量檢測、水泥土牆牆身完整性檢測、地下連續牆牆體質量檢測、逆作拱牆的施工質量檢測、用於支護的混凝土灌注樁的樁身完整性檢測。檢測方法可採用土釘和支護錨桿驗收試驗、鑽芯法、聲波透射法和低應變法。

基礎檢測。基礎檢測內容包括各類基礎及樁基礎承台的施工質量檢測和建築物沉降觀測。各類基礎及樁基礎承台的施工質量檢測可參照《建築結構檢測技術標准》GB/T 50344-2004 採用結構鑽芯法和回彈法。

專業的第三方檢測機構,科標可以檢測

⑽ 淺基礎的一般施工方法是什麼

淺基礎的一般施工方法是直接放線開挖即可,由於基礎淺沒有安全隱患,可以直接進行施工。

閱讀全文

與淺基礎的現場測量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真假海螺肉的鑒別方法 瀏覽:770
鬍子有點黃用什麼方法洗 瀏覽:245
安卓手機亮屏時間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56
激光筆的使用方法 瀏覽:625
架接果樹方法視頻 瀏覽:685
名師閱讀教學方法 瀏覽:759
長發快速剪發方法視頻 瀏覽:74
銅絲球連接方法 瀏覽:42
駁口金油使用方法 瀏覽:858
足背伸的鍛煉方法 瀏覽:794
牛舍風機安裝方法 瀏覽:392
道路綠地覆蓋率的計算方法 瀏覽:766
做木珠子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396
燈光控制手機的使用方法 瀏覽:83
目的基因檢測的步驟和方法是什麼 瀏覽:678
分數混合計算方法總結 瀏覽:374
英語教學方法有哪些直接法情景法 瀏覽:929
分析和綜合思維方法的運用 瀏覽:784
aca電蒸鍋使用方法 瀏覽:854
畫疊被子的簡便方法 瀏覽: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