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多效唑可以拌沙撒在水稻田里吗
水稻秧田喷施多效唑技术
多效唑是一种起着延缓细胞生长、抑制顶芽、促进侧芽的化学调控物质。在秧田中喷施多效唑,具有明显增加秧苗分蘖的作用,促使秧苗根系发达,移栽后返青分蘖快,生长迅速,有一定的增产效果。能有效地提高秧龄弹性,在一定程度上或避免秧苗超龄,还能有效抑制秧田杂草的发生。
多效唑喷施要点是:在秧苗1叶1心期喷药,每公顷均匀使用浓度为300毫克/公斤的多效唑药液1500公斤,用药的前一天要放掉秧田水层,次日可恢复用水。目前生产上应用的大多是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每公顷用量为3公斤,加水1500公斤,如果配后未及时使用,在喷施时要先摇匀。减少总水量用拌土撒施等方法效果均不好。但可用浸种的方法,即用300毫克/公斤浓度的多效唑浸种12小时,一般按10克15%的多效唑加水5公斤,浸种7.5公斤的原则进行浸种。在生产上发现有些品种对多效唑敏感,应降低喷药浓度和用药量。
秧田用好多效唑的关键是秧板一定要平,畦面无低塘,喷药时田面水要干。因为秧苗对多效唑控长效应很敏感,秧板面不平,多效唑药液流向低处,秧苗矮化过度,而高处则控长有效期很短,矮化有限,移栽时造成秧苗高矮不一。喷药时一定要匀,要喷药到边,使每株秧苗均得到有效的控长效果,秧苗生长整齐。另外,要注意多效唑的有效期为35天左右,必须在有效期内移栽完毕。多效唑喷雾处理的秧田,无论早稻或晚稻,作本田移栽时,要求翻耕后再栽秧,避免多效唑残留继续矮化秧苗,早稻采用多效唑喷雾的秧田,如继续作晚稻秧田,应适当减少用药量。
水稻四叶一心到拔节前,一亩地可以用15%多效唑40克喷施水稻,不要重喷。
C. 多效唑 水稻苗床用法用量 谢谢
多效唑在水稻苗床上应用分为根部撒施和叶面喷洒两种,目的是为了培育壮秧,防止徒长。根部撒施在育秧播种前使用,每平方米苗床用3~5克即可,均匀撒于苗床上,与土壤混合均匀再播种。叶面喷洒在秧苗有3~5片真叶时,用750~1000倍水溶液喷洒叶面。根部撒施建议使用壮秧剂(含有多效唑),方便、安全,有防病功能。
培育晚稻壮秧:晚稻秧苗1叶1心期(一般播种后5~7天),放干秧田水,待秧板面干燥后,每亩均匀喷施0.01%~0.03%多效唑药液100千克。施药后1天内不灌水,控长、促蘖、防败苗。切忌施药后大水浸灌和过量施用氮肥。播种量过高时(每亩大于30~40千克),也会降低效果。
控制机插苗徒长:用0.01%多效唑药液150千克,将100千克水稻种子浸泡36小时,再催芽、播种。35天秧龄,其苗高一般不超过25厘米,适于机插。
防止水稻倒伏:水稻抽穗前30天(约为水稻拔节期),每亩喷0.03%多效唑药液60千克。
冬小麦:在播种量大、高密度、有倒伏危险的高水肥麦田,2叶1心时,每公顷喷施多效唑有效成分90克(15%可湿性粉剂600克),降低株高,防止倒伏。
苹果:每平方米土壤用15%可湿性粉剂7~10克,在树冠下四周挖环状沟施药,沟宽30厘米,深20厘米,以露根而不伤根为原则,将药撒入沟内,盖土,施药前、后灌水,保持土壤湿润。也可用5%浓度药液涂干、15%可湿性粉剂75~100倍稀释液叶面喷雾。用于幼树,使树冠矮化紧凑,形成大量短枝,早开花结果;用于适龄而不结果的树,使其开花结果。用于成年树,能抑制新梢生长,改善果实品质。
桃树:按苹果树的用药量进行土壤施药或叶面喷雾。
葡萄:成年树每株用15%可湿性粉剂14~20克,在树基周围环形沟施;用15%可湿性粉剂100倍稀释液喷雾,对新梢和副梢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但在紧凑的品种上使用,由于坐果率提高,在幼果膨大时空间受限,有些果实被挤掉,可能导致减产。使用时要慎重。
大豆:始花期整株喷洒15%可湿性粉剂750倍稀释药液,矮化株高,促进分枝。
油菜:幼苗2叶1心至3叶1心时,每亩用15%可湿性粉剂30~60克,对水40~50千克,均匀喷雾,防止高脚苗和防冻害作用。
E. 多效唑如何使用才能够达到增产的效果
多效唑是20世纪80年代上市的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它主要通过抑制赤霉素的合成和降低植物中赤霉素的含量来控制植物的生长。有实验表明,多效唑e与磷酸二氢钾混合使用效果较好。该配方不仅能有效控制植物的旺盛生长,缩短的长度,而且能快速整合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磷、钾,促进生长发育可广泛应用于花生、玉米、小麦、花生、大豆、果树、烟草和多效唑e。
在水稻叶期,15%多效唑湿粉剂30g一次喷施50kg水,可显着提高主茎产量。亩平均增产10.5~20.5kg,增产12.4~18.6%。2控制系统的类型。多效唑e可在三天内投入生产,对提高产量和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多效唑e可以通过根、茎和叶进入植物,而嫩茎和叶尖吸收最快。
F. 水稻应该怎么安全使用多效唑
(1)功能与用途:控制营养生长,抗倒伏。
(2)主要原理:通过降低植株体内赤霉酸类的物质和吲哚乙酸的含量,增加乙烯释放量,抑制细胞伸长,缩短节间,矮化植株,促进侧芽生长和花芽形成从而增进抗逆性。
(3)主要产品: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
(4)关键使用技术①施药时期:秧龄在35天左右,单季中、晚稻秧田移栽前25天。
②施药剂量: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300~2000毫克/升。
③施药方法:均匀茎叶喷雾1次。
(5)注意事项①不同品种、生长势的水稻因其内源赤霉素、吲哚乙酸不同,因此生长势较强的品种使用剂量上限,生长势较弱的品种使用剂量下限。
②若用量过高,秧苗抑制过度时,可增施氮肥或赤霉素补救。
③多效唑在土壤中残留时间较长,施药田块收获后,必须经过耕翻,避免对后茬作物有抑制作用。
④严格按照标签和说明书的使用方法操作,勿加大用药剂量。
G. 怎样用多效唑进行水稻种子拌种
用10%可湿性粉剂300g/667m2,对水50L喷雾。
在长秧龄的秧田,于秧苗1叶1心期,用10%可湿性粉剂300g/667m2,对水50L喷雾,可控制秧苗高度,培育分蘖多、发根力强的壮秧。在插秧后,于穗分化期,用10%可湿性粉剂180g/667m2,对水50~60L喷雾,可改进株型,使之矮化,减轻倒伏。
多效唑的农业应用价值在于它对作物生长的控制效应。具有延缓植物生长,抑制茎杆伸长,缩短节间、促进植物分蘖、促进花芽分化,增加植物抗逆性能,提高产量等效果。
(7)多效唑在水稻使用方法扩展阅读:
多效唑使用要求规定:
1、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重施底肥,适量追肥;注重氮、磷、钾肥的配合施用并重视使用微肥;不施果树敏感的肥料,调节生长。
2、根据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抓住防治关键时期及时用药防治,减少病虫危害。在采果后或疏花疏果时结合进行,剪去弱枝、枯枝、交叉枝、病虫枝,短截长势过强的枝条,达到膨大果实的目的。
3、必须在认真阅读使用说明并经过试验后才能确定,否则不仅达不到促进生长或保花保果、补充肥料的作用,反而会因混合不当出现药害。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多效唑
H. 水稻拔节期多效唑怎么使用
喷雾。水稻秧苗1叶1心至三叶一心期根据施肥情况或长势按照15%多效唑500-750倍液喷施。
一叶一心期喷雾喷施效果最好,最迟不要超过三叶一心期。秧田有水的喷药前排干田水。
喷药宜在早晚以利吸收,并尽量避免阴雨天气。喷药后遇大雨,应在雨后亩用35~50克对足水补喷一次。
切记施药后大水漫灌或过量使用氮肥。水稻拔节初期,对氮肥偏多,或旺长田块除结合晒田控水控株高外,可以15%多效唑600-750倍液对水稻茎叶进行喷雾,以降低株高,防止后期倒伏。
叶面喷雾,亩用药液量不宜低于50公斤。
水稻使用多效唑时要把准生育期,若错过喷药最佳时间不宜在喷施,施药时控制好药剂浓度,不能随意增加剂量,避免控旺过度,矮缩不长,或推迟生育期,造成贪青迟熟,影响产量,一般雨水少或用药时温度低。
田间长势弱及年年使用多效唑地区宜用低剂量,雨水多、施药时温度高、长势好、多效唑不频繁使用地区可以高剂量;
I. 多效唑如何拌水稻种子用量
多效唑可以水稻浸种,10克多效唑15可湿性粉剂兑水5公斤,可以浸种15斤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