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使用方法 > 断肠草的种植方法和图片

断肠草的种植方法和图片

发布时间:2022-07-06 04:28:43

A. 断肠草的介绍

断肠草,是葫蔓藤科植物葫蔓藤,一年生的藤本植物。其主要的毒性物质是葫蔓藤碱。据记载,吃下后肠子会变黑粘连,人会腹痛不止而死。一般的解毒方法是洗胃,服碳灰,再用碱水和催吐剂,洗胃后用绿豆、金银花和甘草急煎后服用可解毒。 断肠草—还有一说是雷藤(《中药大辞典〉)绿豆、金银花和甘草实际上是万用解毒药,同样的还有荔枝蒂、生豆浆等。雷公腾生于山地林缘阴湿处。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及西南地区。根秋季采,叶夏季采,花、果夏秋采。 断肠草在湘鄂赣地区的诸多区域又名为亡藤,俗称土农药,是一种有毒的 断肠草
植物,人吞食后会中毒而亡,因此叫亡藤。叶绿色,藤呈褐红色,人食后肠胃难受似肝肠寸断,毒性发作后干渴难耐,喝水只会加重毒性的在消化系统的蔓延,若未能及时采取措施让其呕吐出来最终将延误治疗时机而身亡。藤蔓常延缠绕其他植株上,有时候与茶树伴生,春天时节亡藤突出新绿貌似茶树叶片,不注意间容易让人误采摘,因此春季采茶当注意。民间亦流传着诸多关于亡藤的传说故事,流传较多的是常有人患有皮肤怪病,全身流脓,在无药可救之际,试图吞食亡藤叶以死了之,然而食后却不仅未死,反而治好了皮怪病,这种以毒攻毒的故事只是传说,尚无科学依据,切勿效之。湘北地区还流传着一段民谣:“青叶子,红棍子,吃了困盒子”,这里“吃了困盒子”的意思就是吃后中毒身亡要进棺材的意思,乡间以此警儿童切勿误食亡藤。 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又名粉团花、断肠草。狼毒是多年生瑞香科草本植物,根系发达。初夏萌生,6-7月间开花,耐旱力强。在东北、内蒙古、西北的草原上广泛分布,在退化草地上大量生长,狼毒有剧毒,家畜一般不食, 但误食后毒性很大,各种家畜均可中毒。 传说中的“断肠草”,中草药名为“钩吻”,又叫胡蔓藤、大茶药、野葛、毒根、山砒霜。为马钱科多年生常绿缠绕性木质藤本植物,长9~1 5尺,茎圆柱形,光滑带紫色。叶对生、有叶柄、卵状披针形,长1.5~3.5寸,宽0.6~1.8寸,全缘,两面光滑,折断面边缘很整齐。夏季顶生或腋生喇叭形黄花,成三叉状分枝聚散花序,有香气。生于村旁、路边、山坡草丛或灌木丛中。药用全草,全年可采。
基本信息
【别名】 钩吻、大茶药、大炮叶、黄花苦蔓、黄猛菜 【来源】 马钱科胡蔓藤属植物胡蔓藤Gelsemium elegans (Gardn. et Champ.) Benth.,以根、叶及全草入药。根全年可采,洗净晒干。叶、全草夏秋采集,晒干。 【性味归经】 苦、辛,温。有大毒。 【功能主治】 攻毒拔毒,散瘀止痛,杀虫止痒。外用治皮肤湿疹,体癣,脚癣,跌打损伤,骨折,痔疮,疔疮,麻风。还可杀蛆虫、孑孓。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或煎水洗。 【注意】 禁止内服。 【备注】 本品含多种极毒的钩吻碱,误食能致命。中毒后引起晕眩,咽、腹剧痛,口吐白沫,瞳孔散大,下颚脱落,肌肉无力,心脏及呼吸衰竭而死亡。抢救方法:立即采取综合治疗,早期要洗胃,保温,人工呼吸,使用兴奋药。
民间抢救方法
·鸭毛蘸花生油拭咽喉催吐,吐后再灌服花生油1小杯; ·新鲜鸭血或鹅血1大碗灌服; ·鸭蛋3个,取蛋清调花生油灌服; ·鲜马尾松树梢8条(去叶),韭菜(全草)1把,铺地蜈蚣(马鹿角)0.5~1两。共捣烂,冲水半碗,取滤液服; ·蕹菜根、茎(去叶)1斤,捣烂绞汁内服; ·鲜积雪草捣烂拌茶油灌服; ·金银花连叶捣烂榨汁拌红糖灌服。
外形描述
断肠草,外形和金银花接近,是一种开出黄色小花,结出豆荚形状般的果实,另一种开紫色小花。不过这两种都很纤细,茎只有铅笔芯粗细、20多厘米高,叶子细密而零碎、小指甲大小,根部有一股臭味。 [外记]4条腿的动物吃断肠草茶水有清热解毒作用,不会中毒而死。这点有待考证。
断肠草与金银花
断肠草断肠草又称“胡蔓藤”,“大药茶”。是一种剧毒的中草药,原植物为马钱科植物钩吻GelsemiumelegansBenth。分布于广西、广东、海南、云南、贵州、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台湾、陕西、甘肃;印度及东南亚各国。为常绿木质藤本植物。除苞片边缘和花梗幼时被毛外,全体无毛。嫩枝有纵棱,常中空,表面较光滑,黄绿、黄棕色,具纵向皮孔;老茎有厚栓皮 断肠草
,表面淡黄,黄棕色,断面黄色,木部可见放射状纹理,髓部圆点状。单叶对生;卵形,卵状长圆形,卵状披针形;长5~12cm,宽2~6cm;先端渐尖、骤尖;基部楔形、近圆形;全缘;叶两面光滑,绿色,下面色稍浅;叶柄长约1.2cm。圆锥花序腋生或顶生;花冠黄色漏斗状;长1~2cm,先端5裂;花萼5裂。蒴果卵形、椭圆形,长约1.5cm,直径0.6~1.0cm,成熟时通常黑色,开裂;未裂时具2条明显纵槽。花期5~11月,果期7月~翌年3月。无臭,微苦。 金银花中药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japonicaThunb.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其茎叶也入药,称“忍冬藤”。长期以来还把同属植物红腺忍冬L.hypoglaucaMiq.、山银花L.confusaDC.毛花柱忍冬L.dasystylaRehd.亦等同入药。 忍冬原植物为攀援状灌木。茎圆柱形,中空;嫩枝表面暗棕或灰棕色,被柔毛和腺毛,老枝表面棕褐色,老栓皮常纵向剥离呈薄条片状,露出下方浅灰黄棕色的栓皮。单叶对生;卵圆形、长卵形、椭圆形;长3~8cm,宽1.5~5.5cm;全缘;上面深绿色,下面色较浅;嫩时两面均被短柔毛,老叶上面无毛。花双生于总花梗顶端,总花梗单生于上部叶腋;苞片叶状,卵形,长达2cm;花冠二唇形,长3~4cm;花冠简细长,上唇4浅裂,下唇不裂,外面被柔毛和腺毛,初开时白色、稍带紫色,2~3日后渐变金黄色;花萼筒无毛或疏被柔毛,顶端5齿裂。气清香。浆果球形,直径约0.6cm;成熟时黑色。花期4~10月,果期7~10月。气弱。嫩茎、叶味淡,老茎微苦。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红腺忍冬与忍冬相似。主要特点为:叶下面密被微毛和桔红色或紫色腺毛;萼筒无毛;苞片细小。分布于华南、华中、华东、贵州、台湾。 毛花柱忍冬与忍冬相似。主要特点为:茎下部叶多为不规则羽状3~5中裂;萼筒无毛;花冠外面被微柔毛或无,里面密被短柔毛,花柱被柔毛或无毛;苞片极小。分布于广西、广东。 山银花与忍冬相似。主要特点为:子房、花萼筒、叶柄均被毛;聚伞花序腋生或顶生;苞片小。分布于华南各省。 采取过程中注重的问题 嫩茎枝及叶是否有毛,是重要鉴别点,最好用便携式放大镜观察。金银花由白变黄是个渐变过程,采集时不可能观察到。一般在同一植株上有黄与白两种外形相同的花存在即可认定。有时断肠草与金银花相互缠绕生长,则须仔细观察辨清他们是否“一蒂双花”、花冠分裂的数目,以及其他鉴别特征。上述的花果期仅指大多数区域的表现,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小环境不同,可有一些出入。例如,在广西少数地方曾发现12月份金银花仍开放。应予注重。由于断肠草剧毒,切不可用口尝方法区别,以免发生意外。除了上述4种金银花外,各地习用的“金银花”的品种很复杂,断肠草的形态也或多或少有些变化,采集之前最好充分查阅资料,咨询当地的药农或乡村医生。 断肠毒母是生长千年的母株,其藤条光滑,带有紫色。长有对生的墨绿色厚叶,叶面光滑,背面则面暗红色,其间开着一些喇叭形的小黄花藤粗叶厚,通体剧毒。尤其是根部已成瘤状,无须无毛,无嗅无味,但奇毒无比,只须浸入井水中一沾,便可毒死一村人。因此,被列为中国十大毒药之首。断肠毒母如此剧毒,但外用对疥癣,湿疹,痈疽,毒疔疮之类有奇效,这大概是以毒攻毒。所以被誉为世上最危险的中药。。雷公藤 “断肠草”非专指一种药,雷公藤也是断肠草 “在传统的中医药里面,有很多异物同名的现象存在。在古代,人们往往把服用以后能对人体产生胃肠道强烈毒副反应的草药都叫做断肠草,据有资料可以查到的,‘断肠草’至少是10个以上中药材或植物的名称,而非专指某一种药。”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郝近大做了以上的解释和说明。 郝近大研究员可以说是在国内研究神农和《神农本草经》的药学史专家,尤其是对于《神农本草经》中所记载的药物名实考证方面的造诣颇深。 他另举例告诉记者:在中医临床上比较常用的雷公藤,其别名也叫断肠草,但是它与钩吻没有任何的联系,在植物分类上不是同一科属。 “雷公藤原植物属于卫矛科,其毒性是比较大的,如误服雷公藤嫩芽、叶、茎等也都会中毒。其表现也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还会导致对消化道、心血管、神经系统及泌尿系统的直接损伤。” 此外,人们所熟知的中药,毛茛科的乌头、瑞香科狼毒、大戟科的大戟等,在古代都因其具有明显的毒性而有“断肠草”的名称,其原植物或生药材若不加以严格的科学炮制,而直接内服的话,也都有可能导致人的生命危险。
编辑本段揭开面纱
中医药博物馆神农草堂近日在广州揭开面纱,据传能杀人于无形的断肠草也出现在人们面前。神农草堂有关人员告诉记者,神农尝百草的时候,尝的正是这种植物。而另有专家指出,在传统的中医药里,人服用以后马上有反应的毒性很大的草药都被叫做断肠草。 断肠草
11月30日,中医药博物馆——神农草堂在广州揭开面纱。一株极富传奇色彩的植物也展现在人们面前——它看似普通,据传却能杀人于无形。这便是人们所传的“断肠草”。 断肠草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植物?误服了它是否真能断肠?记者采访了多方专家,试图揭开此传奇植物的真面目。断肠草现身广州,相传正是毒死神农氏之物。 神农草堂展出的这株断肠草枝很光滑,叶子为对生的卵状长圆叶,开小黄花,花冠有些像漏斗的形状,花的内面分布着断肠草 淡红色的斑点。神农草堂相关人员赵敏告诉记者,神农尝百草的时候,尝的正是这种植物。 文献记载 当年神农尝百草,就是因为误尝断肠草而死。其实,此断肠草又名钩吻,还称胡蔓藤、大茶药、山砒霜、烂肠草等。它全身有毒,尤其根、叶毒性最大。此断肠草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省份,它喜欢生长在向阳的地方。 人常常将钩吻误认为金银花而误食。其实,金银花黄白相间,而且花比钩吻花要长得多。“如果在这些地方看到类似的植物就一定要注意了,以防误食,因为误食钩吻而中毒的案例已经不在少数。” 神农草堂的有关人士告诉记者,这株断肠草是花了三个多月才在山上被找寻到。 杨过用它解了情花毒,专家称断肠草确有显着的镇痛作用。《神雕侠侣》中,杨过因为中了情花毒而痛不欲生,幸亏情花园边的断肠草救了他。先不说小说中描写的断肠草是否是钩吻,就看他以毒攻毒就已经够神了。 赵敏告诉记者,能让人中毒的钩吻也有着医药价值。 很早以前,断肠草就已经被人们认识并应用。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断肠草”人误食其叶者死。李时珍所说的“断肠草”就是“钩吻”。 “钩吻”毒素的作用机理主要表现在抗炎症、镇痛等方面,“钩吻”毒素有显着的镇痛作用和加强催眠的作用。目前,“钩吻”的药用价值已在我国许多领域广泛应用。 赵敏说,“钩吻”的成分用于治疗顽癣、疮肿毒、疥癣都一定疗效。

B. 断肠草品种有几种

断肠草只是个别名,叫断肠草的有好几种植物。如:
野八角
Illicium simonsii Maxim.
八角科 Illiciaceae 八角属
别名:野八角 八角果 臭八角 川茴香 断肠草 莽草 山八角 土大香 西南八角茴香 云南八角 地八角 土八角 野茴香
红毒茴
Illicium lanceolatum A. C. Smith
八角科 Illiciaceae 八角属
别名:莽草 红毒茴 八角茴香 大茴 毒八角 断肠草 红茴香 茴香 老根 木蟹 木蟹柴 披针叶八角 披针叶茴香 山八角 山大茴 山桂花 山木蟹 鼠莽 土八角 土大茴 狭叶茴香 野八角 野茴香 野猫柴 窄叶红茴香 木蟹树 披叶叶八角 披针红茴香 披针叶红茴香 披针叶红苘香 山茴香
北乌头
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
毛茛科 Ranunculaceae 乌头属
别名:小叶芦 草乌 蓝鞡花 北乌头 [革几]鞡花 百步草 草乌头 川乌 东北草乌 断肠草 哈日-好日苏 鸡头草 蓝附子 蓝花菜 蓝花子 蓝靰鞡花 勒革拉花 辽西乌头 曼钦 山喇叭花 乌头 五毒根 五毒狼 靰鞡花 小乌头 小叶鸦儿芦 穴种 鸦头 鸭头 药羊蒿 百部 北草乌 泵嘎 考氏乌头 兰附子 蓝花草 蓝乌拉花 五毒花根 小叶芦靰
伏毛铁棒锤
Aconitum flavum Hand.-Mazz.
毛茛科 Ranunculaceae 乌头属
别名:伏毛铁棒锤 伏毛铁棒槌 八百棒 断肠草 伏毛铁棒钟 两头尖 门青 磨三转 特木苏特-好日苏 铁棒锤 铁牛七 乌药 小草乌 雪上一枝蒿 一支蒿 一枝蒿 芝麻七 草乌 草芽子 伏毛铁锤棒 曼岑 钦巴 小乌 雪上一支蒿
芹叶铁线莲
Clematis aethusifolia Turcz.
毛茛科 Ranunculaceae 铁线莲属
别名:芹叶铁线莲 白拉拉秧 断肠草 驴断肠 那林-那布其特-奥日牙木格 女蒌 芹菜铁线莲 透骨草 细叶铁线莲 叶芒嘎保 草地铁线莲 荷叶铁线莲 宽芹叶铁线莲 那林-那布其特-奥日雅木格 碎叶铁线莲 特木日-敖日秧古
白屈菜
Chelidonium majus Linn.
罂粟科 Papaveraceae 白屈菜属
别名:山黄连 白屈菜 八步紧 地黄连 地黄莲 断肠草 断肠散 观音草 胡黄连 黄连 黄莲 黄汤子 假黄连 假黄莲 见肿消 牛金花 人血七 山黄莲 山西瓜 水黄草 水黄连 秃疮花 土黄连 土黄莲 希古得日格纳 希日-好日 小人血七 小野人草 小野人血草 雄黄草 血当归 岩黄连 八歩紧 白屈芽 希古得日-格纳 野黄连 扎格朱
椭果绿绒蒿
Meconopsis chelidoniifolia Bureau & Franch.
罂粟科 Papaveraceae 绿绒蒿属
别名:黄花绿绒蒿 椭果绿绒蒿 都辣 断肠草 蒿枝七 裂叶蒿 拟千金子 黄华绿绒蒿 木琼 木琼单园 椭圆绿绒蒿

C. 断肠草长什么

断肠草又名,钩吻,还称胡蔓藤、大茶药、山砒霜、烂肠草等。它全身有毒,尤其根、叶毒性最大。

神农氏从小就聪明过人,经常帮助周围的人解决一些难题。相传神农有着一副透明的肚肠,能清楚地看见自己吃到腹中的东西,当他看到百姓因疾病而无药医治的时候,他的心里非常着急。为了寻找能解除群众疾病苦痛的药材,他常年奔走在山林原野间,遍尝百草,哪怕中毒也在所不惜。神农一日而遇七十毒的说法也因此而广为流传,那一天神农看到一些翠绿的叶子而且有淡淡的飘香,于是摘下一片服下。可是意想不到的是,这片叶子通过他的腹内竟然将胃肠搽洗得特别清爽,于是神农就将这种叶子常常带在身边以便解毒之用。自那以后只要毒草在腹中作怪,神农就立即吞些这种叶子,神农尝试了很多有毒的植物,都能化险为夷。直到有一次,神农在一个向阳的地方发现了一种叶片相对而生的藤,这种藤上开着淡黄色的小花,于是神农就摘了片叶子放进嘴里咽下。可是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毒性很快发作,出现了一些不适之感。神农刚要吞下那种解毒的叶子,却看见自己的肠子已经断成一截一截的了,不多久,这位尝近无数草药的神农,就这样断送了自己的性命,因此这种植物也被人们称为断肠草。

D. 断肠草生长在哪里都有什么作用

路过,顺便学习一下,搜了一点资料: “断肠草”并不是一种植物的学名,而是一组植物的通称。在各地都有不同的断肠草——那些具有剧毒,能引起呕吐等消化道反应,并且可以让人毙命的植物似乎都被扣上了“断肠草”的大名。比如,瑞香科的狼毒,毛茛科的乌头以及卫矛科的雷公藤都是“断肠草家族”的成员。在这些毒物之中,名气最大的当属马钱科钩吻属的钩吻了。 1、传说中的“断肠草”,中草药名为“钩吻”,又叫胡蔓藤、大茶药、野葛、毒根、山砒霜。为马钱科多年生常绿缠 绕性木质藤本植物,生于村旁、路边、山坡草丛或灌木丛中。药用全草,全年可采。 2、雷公藤生于山地林缘阴湿处。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及西南地区。根秋季采,叶夏季采,花、果夏秋采。 3、亡藤 俗称土农药,分布在湘鄂赣地区的诸多区域,是一种有毒的植物,人吞食后会中毒而亡,因此叫亡藤。 4、狼毒在东北、内蒙古、西北的草原上广泛分布,在退化草地上大量生长,有剧毒,家畜一般不食,但误食后毒性很大,各种家畜均可中毒。

E. 什么是"断肠草"

钩吻(断肠草)
种中文名:钩吻(断肠草)
种拉丁名:Gelsemium elegans (Gardn. et Champ.) Benth.
种别名 :胡蔓藤、大茶药、断肠草
属中文名:钩吻属
属拉丁名:Gelsemium
科中文名:马钱科
科拉丁名:Loganiaceae
中国植物志:61:251
英文植物志:15:329

【形态特征】

缠绕常绿藤本,枝光滑。叶对生,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渐狭或近圆形,全缘。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淡黄色;花冠漏斗状,内有淡红色斑点。蒴果卵形。种子有膜质的翅。花期8-11月;果期11月至翌年2月。

【地理分布】

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贵州、云南;中南半岛、缅甸、印度、印度尼西亚也有。
【生 境】

生于丘陵、疏林或灌丛中。
【毒 性】

全株有剧毒,根、嫩叶尤毒。本植物在我国历代本草中均列为毒品,剧毒,并可迅速致死。一般不作药用,但有些地区仍用来治疗风湿痹痛等难症。极少量叶混入蔬菜而误食或药用过量以及服毒自杀等情况往往造成死亡t3—o。内服钩吻茎叶10g(2—12叶)或根2—8g或嫩芽10—38个即能引起中毒。偶有用根3克或嫩芽7个煎水内服或咽下而死亡者[34]。还有报道食人其茎、叶的液汁约30滴,在1小时内发生死亡[A-77]。据采掘过钩吻根的人介绍:鲜根初闻似乎有芳香之味,继之则有令人昏迷之感,再闻则有非退避片刻不可之惧。云南某一中毒事例中,有4人分别服用茎1—38后出现睁不开眼,视物模糊,全身无力而沉睡2—3日[A-25]。钩吻花粉亦有剧毒,人食用含有花粉的蜂蜜亦可发生严重中毒症状,甚至死亡[35,36]。钩吻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很强,主要症状有眩晕、言语含糊、肌肉松弛无力、吞咽困难、呼吸肌麻痹、共济失调、昏迷,还可见复视、散瞳、眼睑下垂等,甚至出现沉睡。其次,消化系统症状:口腔、咽喉灼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腹胀等。循环和呼吸系统症状:面红、早期心跳缓慢,呼呼快而深,继之心搏加快、呼吸慢而浅、不规则,渐至呼吸困难和麻痹,体温及血压下降、四肢冰冷、面色苍白、虚脱,最终呼吸麻痹而死亡。上述中毒症状出现的快慢程度与服入方法有关,但与服用剂量的关系不明显,根煎水服或食新鲜嫩芽,多数立即出现症状,在1—8小时内死亡。我国民间解毒方法用新鲜羊血趁热灌服疗效甚佳,已得到临床验证[36,41]。不少农村用以杀灭害虫。猪、羊食其叶不但无毒,而且还有令其毛泽光润、增肥和防瘟之效。《本草纲目》曾谓:“断肠草”人误食其叶者致死,而羊食其则大肥[A-23],但羊血中是否含对抗或中和钩吻毒的化学物质尚需进,步研究。据说神农氏遍尝百草时, 就是品到了断肠草而被毒死.

【化学成分】

全株主要含生物碱,为其重要的有毒成分。从此植物中已分离到16种生物碱(见表51—1),其中确定结构的有钩吻素甲(51—1)、N—甲氧基钩吻素甲(51-12)、六钩吻素丙(51-13)、丁(51—14);戊(51—15)、子(51-16)、己(51-2_)、钩吻定(51—17)、钩吻绿碱(51-20)和胡蔓藤碱丙(51—18)等10种。在植物内以上各种生物碱的种类和含量可因产地不同而略有差异。广东产的钩吻根中曾分离得到钩吻素子、卯、丁和戊;由福建产的得到过钩吻素甲、于、卯、丁;而从广西所产钩吻根、茎中分离得到10种以上生物碱,如钩吻素甲、N1—甲氧基钩吻素甲乙钩吻素丁、子、戊、卯、钩吻素己、钩吻素庚以及胡蔓藤碱乙、丙、丁和钩吻绿碱等。这些成分的毒性和中毒症状基本相似,见(表51—2)。除N1—甲氧基钩吻素甲能使小鼠活动增加外,其它都使动物活动减少、静伏或共济失调,在给药后可迅速出现中毒症状,一般在10分钟左右,伴有呼吸抑制,大部分动物在1小时左右发生阵发性惊厥甚至死亡。几种主要生物碱的化学和毒理:钩吻素甲T.G.Wormley在1870年首次全面研究了美洲钩吻中的活性成分,并分离得到了无定形状的钩吻素甲。1883年A.W.Gcrrard得到了它的结晶[47]。以后有不少人试图用化学降解的方法来阐明其结构,但一直没有成功[17]。1959年Lovell等人[48]通过X—衍射、Conro[49]等人利用核磁共振谱才最后确定了其复杂的结构。钩吻素甲是神经性痉挛毒物,对心脏也有作用。大剂量时还有降压作用。兔子皮下注射的MLD是0.5mg/kR,也有报道为0.1mg/kg,静脉注射剂量是0.8mg/kg[50,51]。在静脉注射4mg/kg以上剂量,狗产生心动徐缓,而小剂量时却降低迷走神经的张力并产生心动过速,在60mg/kg剂量下能出现阵发性惊厥[52]。对平滑肌等小剂量时呈兴奋,而大剂量时为抑制作用[10]。钩吻素甲的作用机制比较复杂,它还有很弱的5—羟色胺样的作用,能抑制神经细胞组织及血浆中的胆碱酯酶。对描的脊髓有弱的士的宁样作用。电泳下给药,可以减轻甘氨酸的抑制作用,但不能减轻r—氨基丁酸对脊髓神经和雪旺氏细胞的抑制作用。它没有箭毒样的作用,也没有神经节的阻断作用,对巴比妥无协同作用。对心脏无拟交感神经样作用,也没有拮抗副交感神经药物的作用[19,53-56]。钩吻素甲在英国曾作药用,口服或腹腔注射钩吻素甲,在远低于毒性剂量下有显着的止痛作用[57],钩吻素甲0.5—2mg与阿司匹林300—500mg混合组成一种镇痛剂,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偏头痛,但使用时要注意它对呼吸的抑制[19,55,58,59]。钩吻素丙钩吻素丙是在1915年首次从美洲钩吻中分离得到的,Stevenson和Sayre将它命名为“sempervirine”[60],后来赵承嘏也从这种植物中分离出一种命名为“sempervine”的生物碱,后经证明它们为同一种物质[8]。1959年Janot等人又从中国钩吻中得到,统一称为“sempervirine”[61]。1949年确定了它的结构并用合成的方法作了进一步证明,它存在着两种互变异构体,较为稳定的是(B)[6]。钩吻素丙的毒理作用相似于土的宁。中毒兔出现呼吸减慢,尖叫和肌肉抽搐,产生士的宁样惊厥。3—5mg/kg剂量对兔子有轻微的催眠作用。无扩瞳作用,但能造成流泪和眼球充血。0.15mg/kg可使蛙安静,呼吸困难,四肢麻痹并在4小时内死亡[8]。最近国外报道了它的抗肿瘤活性[62]。钩吻素丁最初由赵承嘏从美洲钩吻提取得到,取名为“koumicine”,1961年刘铸晋等从中国钩吻中也得到了它,最近由金浩容等确定了其结构,实为已知化合物阿枯米定(9kuammidi—ne)[8,44,45]。给兔子静脉注射钩吻素丁盐酸盐0.5mg/kg,出现安静,发抖和运动失调,四肢无力,呼吸慢而有间歇,最后可恢复正常。0.7mg/kg上述症状加重,可在50分钟内由于呼吸抑制而死亡[8]。钩吻素子钩吻素于是中国钩吻中含量最高的成分,虽然它有一定的毒性,但却不足以代表原植物的毒性。,,小鼠皮下注射钩吻素子盐酸盐0.3—0.7mg/kg,在10分钟内烦躁不安,随即出现全身性剧烈地强直性惊厥,最后呼吸衰竭而死亡,死亡后可见心脏仍有纤颤。静脉注射5.9mg/kg盐酸盐,兔安静、垂头、四肢外展、呼吸变慢;当给兔注射数倍的上述剂量时,可立即产生强直性惊厥,在1分钟内呼吸衰竭死亡。在各种剂量下均无扩瞳和缩瞳作用。给蛙的淋巴束内注射其盐酸盐0.3—0.5mg/kg,产生较强的中枢神经抑制作用,继而反射亢进、后肢僵硬,最后因呼吸抑制而死亡[8]。钩吻素寅1931年赵承嘏从中国钩吻中分离得到一种不纯的无定形产物,定名为钩吻素寅。它是钩吻中活性较强的有毒成分,由它所产生的中毒症状基本上和原植物的毒性相似。兔静脉注射钩吻素寅盐酸盐0.7mg/kg,在10分钟内产生缓慢的阵发性呼吸、头部颤动,继而出现角弓反张式的强直性惊厥,同时伴有嘶叫、呼吸困难、耳发绀和瞳孔散大等症,在50分钟后死于呼吸衰竭。在0.26mg/kg剂量下能产生和上述相同的中毒症状,但可在40分钟内恢复。于蛙的淋巴束内注射其盐酸盐0.14mg/kg,逐渐出现中枢抑制症状,呼吸变慢,在20分钟内头部及四肢震颤。中毒初期对各种反射的敏感性逐渐增强,而后又慢慢减弱,3小时后全身麻痹。对动物的运动神经末梢有箭毒样作用。钩吻素辰它是一种水溶性的生物碱,结构尚未查清。小鼠腹腔注射钩吻素辰盐.酸盐150-250mg/kg,在10-25分钟后出现肌肉虚弱无力,对呼吸神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剂量超过250mg/kg,小鼠呈兴奋、竖尾、四肢外展等症状,30分钟内因呼吸抑制而死亡。钩吻素辰无箭毒样作用[8]。同属植物美洲钩吻,又名黄素馨,分布于美国东南部,它也具一定毒性。人的中毒症状有复视、瞳孔散大并失去调节能力、下颚下垂、脉搏和呼吸变慢、体温下降。上述中毒症状通常都在半小时内出现,有的甚至是立刻发生,一般均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它的根和茎在当地作解痉和镇痛药物使用。已分得10种生物碱以及钩吻酸(gelsemicacid),这10种碱是钩吻素甲(51—1)、N1—甲氧基钩吻素甲(51—12)[42],钩吻素乙(51—19)[9,43]、14—羟基钩吻素乙(14—hydroxygelsemicine)[42]、钩吻绿碱(51-20)(油状)(51—20)、钩吻定(5l—17)[17]、钩吻素丁(51—14)、钩吻米定(gelsemidine)[16]、钩吻米宁(gelseminine)[18]和21—氧代钩吻素甲(21—oxogelsemine)[65]。在这些成分中毒性最强的是钩吻素乙,对动物的最小致死剂量是:大鼠0.1—0.12mg/kg(皮下注射),兔.0.05-0.06mg/kg(静脉注射),狗的最小致死剂量是0.05—0.10mg/kg(静脉注射)。主要中毒症状是呼吸抑制和惊厥,于1—2小时后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死后心脏仍可持续跳动30—60秒。钩吻素乙能明显抑制脑和脊髓的运动神经元,导致全身肌肉无力、眼睑下垂、垂头和肢无力。在大鼠、兔、猫、狗和猴等动物上用不同途径给药都可造成动物肌肉无力,如猴在0.01mg/kg剂量下就能产生垂头、眼睑下垂;O.03mg/kg剂量时运动失调;0.05mg/kg可见惊厥,2小时后恢复正常。它对迷走神经和末梢神经均无作用。它对循环系统也无显着作用,只在小剂量时增加脉率,大剂量时则主要因心脏抑制使血压下降和心室颤动。它对呼吸的抑制作用不是中枢性的,而是因抑制了支配呼吸肌的脊髓神经元所致[8,10]。

【毒 理】

全株主要含生物碱,为其重要的有毒成分。从此植物中已分离到16种生物碱(见表51—1),其中确定结构的有钩吻素甲(51—1)、N—甲氧基钩吻素甲(51-12)、六钩吻素丙(51-13)、丁(51—14);戊(51—15)、子(51-16)、己(51-2_)、钩吻定(51—17)、钩吻绿碱(51-20)和胡蔓藤碱丙(51—18)等10种。在植物内以上各种生物碱的种类和含量可因产地不同而略有差异。广东产的钩吻根中曾分离得到钩吻素子、卯、丁和戊;由福建产的得到过钩吻素甲、于、卯、丁;而从广西所产钩吻根、茎中分离得到10种以上生物碱,如钩吻素甲、N1—甲氧基钩吻素甲乙钩吻素丁、子、戊、卯、钩吻素己、钩吻素庚以及胡蔓藤碱乙、丙、丁和钩吻绿碱等。
本科概述:约35属800种,分布于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产9属约50种,主要分布在东部,中部和西南,有毒种分布于下列3属:醉鱼草属(BuddletaL.)、胡蔓藤属(GelsemiumJuss.)和马钱属(StrychnosL.)。钩吻和引种栽培植物马钱是本科中最重要的剧毒植物。马钱科中有毒植物的剧烈毒性久已为人所知。我国历代本草及医书上对钩吻和马钱的毒性都有详细记载,如《唐本草》:“野葛生桂州以南,彼人通名钩吻,…蔓生,人或误食其叶者,皆致死,”;《本草纲目》称钩吻“辛、温、有大毒”;《梦溪笔谈》载:“此草人间至毒之物,不可药用。”清·赵学敏着《本草纲目拾遗》云:“胡蔓藤(即钩吻)合香,焚之,令人昏迷”,传说中的“梦香”既为此植物制成。钩吻是我国南方常见的有毒植物,毒性很大,2—3片叶子就可引起人的中毒,主要出现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症状。民间草医多作外用药,也有内服祛风、除湿、消肿和止痛,常发生中毒死[1,5]。马钱种子即《本草纲目》一书中“火失刻把都”,称有“大毒”。《本草原始》记载:“鸟中其毒,则麻木搐急而死,狗中其毒,刷苦痛断肠而毙,若误服之,令人四肢拘挛”。南美洲土着居民利用毒马钱(StrychnostoxiferaSchomb.ExBenth.)制做毒箭来猎兽[6]。马钱属植物在我国集中分布于广东海南岛、广西和云南等热带、亚热带地区,可做药用,经泡制加工后内服治结核、偏瘫,外用消肿止痛,有的还是常用兽药,因毒性甚大,泡制不当易引起人和家畜中毒[7]。醉鱼草属、胡蔓藤属和马钱属的植物化学成分及毒理作用均有各自的特点和重要区别。醉鱼草属主要含鱼毒成分,已知为倍半萜和黄酮甙类化合物。胡蔓藤属和马钱属植物一般具强烈神经毒性,他们的有毒成分虽都属吲哚类生物碱,但化学结构类型也不完全相同。这些特点为植物化学分类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主要有毒成分有以下几类:一、氧吲哚生物碱氧吲哚生物碱(oxindolealkaloid)是一类具氧吲哚母核、有C—3螺环取代生物碱的统称,结构通式如下式。它们首先是从本科胡蔓藤属中得到的。早在三十年代,我国赵承嘏、陈克恢等人对中国钩吻和美洲钩吻(Gelsemiumsempervirens(L.)Ait.F.)进行了较多的化学和毒理研究。五十年代以后陆续确定了其中大部分的结构,有些重要有毒成分如钩吻素子、丁和己等近期才予查清。迄今为止,先后从这两种植物中分离出21种吲哚生物碱,其中有13种均属氧吲哚生物碱,如钩吻素甲(gelsemine)(51—1)、钩吻素己(ge-lsenicine)(51—2)等[8-15]。在天然界,除本科含有外,近年来在茜草科帽柱木属(Mitragy-naKorth.)和钩藤属(OuroupariaAubl.)、夹竹桃科萝芙木属(RauwolJoriaL.)等都发现了若干新的氧吲哚生物碱[16,17]。氧吲哚生物碱和其他未知结构的胡蔓藤属生物碱的毒理作用主要明显抑制脑和脊髓的运动神经元,导致全身肌肉无力,呼吸抑制、共济失调和全身震颤,因呼吸衰竭而引起死亡。:有些生物碱还有土的宁样惊厥作用。在这一类化合物中,目前巳知活性最强的是美洲钩吻中的钩吻素乙(gelsemicine)(51—16)和新近从中国钩吻中得到的钩吻素己(51-2),后者的小鼠腹腔注射LD50为0.185mg/kg[9,12]。二、士的宁类生物碱土的宁(strychnine)(51—3),又称番木鳖碱,是马钱属中代表性的有毒成分,是复杂结构的吲哚生物碱。在近200种本属植物分离得到的约230种以上的生物碱中,绝大多数具有与之相似的结构。土的宁(51—3)及其类似结构的生物碱是早巳知道的中‘枢神经惊厥剂,引起中枢和脊髓神经的强烈兴奋和惊厥,它们是脊髓中重要违质一甘氨酸的拮抗剂;是一种有价值的工具药和药物[19]。它们有很强的毒性,因此,含有它们的马钱属植物均有很高毒性。化学和生源关系的研究表明,士的宁类生物碱与双季胺双吲哚类生物碱如毒马钱碱(toxiferine)I和箭毒碱(curare-alkaloid)E(51-4)、G(51—5)等有密切的关系。长期以来,人们对本科植物,尤其是对作为箭毒来源的马钱属植物研究较多,从毒马钱等植物中已分出40种以上的双季胺双吲哚生物碱,其中毒性最大、最重要的如毒马钱碱I,箭毒碱E(51—4)、G(51—5)等,它们是目前已知最强的神经阻断剂之一。毒马钱碱I对小鼠静脉注射LD100为23/Jg/kg,箭毒碱E和G的LD100分别是8tag/kg和12μg/kg,其活性为α—简箭毒的100倍以上[20]。三、倍半萜类化合物它们是醉鱼草属植物中的毒鱼成分,包括醉鱼草素(buddledin)A(51—6);B(51—7)、C(51—8)。现已知它们对鱼类有较强毒性,对其他动物的毒性未见报道。醉鱼萆素A(51—6)等是首次发现的具石竹烯骨架(caryophyllenes)的有毒化合物[21]。此外,胡蔓藤属植物中毒能产生催眠、沉睡或昏迷等现象,但用目前已知成分的毒理作用却不能完全加以解释。本科蓬莱葛属(GardneriaWail.)的某些植物亦富含吲哚生物碱,有的表现轻度的中枢神经抑制作用,该属植物的成分和生理活性也是值得注意的[22—26]。

F. 广东人要当心这种断肠草,断肠草长什么样子呢

断肠草长得特别像五指毛桃、金银花,让人难以区分开来。在早春时节,这种草进入了生长的旺盛期,容易被广东人误食。断肠草的枝干呈圆柱形,光滑无毛,基本上是叶对叶而生的。这种草的叶面平坦,背部凸起,花朵散发着芳香味儿。广东人可以在网络上下载断肠草的照片,然后将其特征记在心中,不要把断肠草当做野菜摘了回来。如果想从根本上避免食用断肠草,就不要在早春时节去菜地中采摘野菜。

总结

这种草真的是有很大毒性的,在遇到的时候应该远远的避开,不要去接触。小编也建议大人看好自己的孩子,不要让自己的孩子在野外误食一些毒草。

G. 断肠草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它生长在什么地方的呢

断肠草是马钱科植物钩吻的俗称。据记载,吃下后肠子会变黑粘连,人会腹痛不止而死。一般的解毒方法是洗胃,服碳灰,再用碱水和催吐剂,洗胃后用绿豆、金银花和甘草急煎后服用可解毒。断肠草还有一说是雷藤(《中药大辞典〉)绿豆、金银花和甘草实际上是万用解毒药,同样的还有荔枝蒂、生豆浆等。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及西南地区。

H. 介绍下断肠草花

断肠草是野生藤本植物,学名雷公藤,茎高三四米,叶互生,花小色白,根、茎、叶剧毒.它是葫蔓藤科植物葫蔓藤,一年生的藤本植物。其主要的毒性物质是葫蔓藤碱。据记载,吃下后肠子会变黑粘连,人会腹痛不止而死。一般的解毒方法是洗胃,服碳灰,再用碱水和催吐剂,洗胃后用绿豆、金银花和甘草急煎后服用可解毒。

I. 断肠草属于哪种植物

断肠草是葫蔓藤科植物葫蔓藤,一年生的藤本植物。其主要的毒性物质是葫蔓藤碱。据记载,吃下后肠子会变黑粘连,人会腹痛不止而死。一般的解毒方法是洗胃,服碳灰,再用碱水和催吐剂,洗胃后用绿豆、金银花和甘草急煎后服用可解毒。
断肠草—还有一说是雷藤(《中药大辞典〉)绿豆、金银花和甘草实际上是万用解毒药,同样的还有荔枝蒂、生豆浆等。雷公腾生于山地林缘阴湿处。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及西南地区。根秋季采,叶夏季采,花、果夏秋采。
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又名粉团花、断肠草。狼毒是多年生瑞香科草本植物,根系发达。初夏萌生,6-7月间开花,耐旱力强。在东北、内蒙古、西北的草原上广泛分布,在退化草地上大量生长,狼毒有剧毒,家畜一般不食, 但误食后毒性很大,各种家畜均可中毒。
传说中的“断肠草”,中草药名为“钩吻”,又叫胡蔓藤、大茶药、野葛、毒根、山砒霜。为马钱科多年生常绿缠绕性木质藤本植物,长9~1 5尺,茎圆柱形,光滑带紫色。叶对生、有叶柄、卵状披针形,长1.5~3.5寸,宽0.6~1.8寸,全缘,两面光滑,折断面边缘很整齐。夏季顶生或腋生喇叭形黄花,成三叉状分枝聚散花序,有香气。生于村旁、路边、山坡草丛或灌木丛中。药用全草,全年可采。

J. 断肠草是什么

断肠草,学名钩吻,又名大茶药、野八角、红毒茴、北乌头、伏毛铁棒锤、芹叶铁线莲、白屈菜、椭果绿绒蒿、大叶紫堇、鸡血七、地锦苗、石棉紫堇、金顶紫堇、黄根紫堇、金钩如意草、师宗紫堇、平武紫堇、长距紫堇、无囊长距紫堇、南黄堇、大海黄堇、刻叶紫堇、紫堇、尿罐草、蛇果黄堇、小花黄堇、黄堇、臭黄堇、小花棘豆、狼毒、雷公藤、钩吻、斑茎蔓龙胆、羊角拗、古钩藤、牛角瓜、天仙子、密蒙花、密花素馨、秋海棠。是一年生的藤本植物。其主要的毒性物质是葫蔓藤碱。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及西南地区。根秋季采,叶夏季采,花、果夏秋采。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断肠草
中文别名:大茶药、大炮叶、黄花苦蔓、黄猛菜
英文名:Graceful Jesamine或Poison Hemlock
界:植物界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菊亚纲
目:龙胆目
科:马钱科
属:钩吻属
分布: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贵州、云南;中南半岛、缅甸、印度、印度尼西亚也有
相关推荐
见血封喉
雷公藤
曼陀罗中毒
爬山虎
无花果
曼陀罗
水毒芹
五加皮
桫椤
五指毛桃
健脾 补肺 利湿
颠茄
木兰
钩吻
飞燕草
木芙蓉
斑蝥
草乌
马蔺
赤楠
马钱子
简介
正在加载断肠草
在传统的中医药里面,有很多异物同名的现象存在。在古代,人们往往把服用以后能对人体产生胃肠道强烈毒副反应的草药都叫做断肠草,据有资料可以查到的,“断肠草”至少是10个以上中药材或植物的名称,而非专指某一种药。”一般常提到的断肠草是指钩吻,也有地区主要指的是雷公藤。其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贵州、云南,中南半岛、缅甸、印度、印度尼西亚也有,主要生于丘陵、疏林或灌丛中。 以下所描述的主要是指钩吻这种植物。
形态特征
缠绕常绿藤本,枝光滑。叶对生,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渐狭或近圆形,全缘。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淡黄色;花冠漏斗状,内有淡红色斑点。蒴果卵形。种子有膜质的翅。花期8-11月;果期11月至翌年2月。
毒性

阅读全文

与断肠草的种植方法和图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室内大师常用的布局方法 浏览:624
真性近视的治疗方法 浏览:40
尿液分析仪的使用方法 浏览:207
洋葱头怎么种植方法视频 浏览:696
黑鸡膏的使用方法 浏览:91
十日气质训练方法 浏览:42
胆囊炎图片及治疗方法 浏览:351
忧郁症的最佳治疗方法 浏览:252
什么反方法 浏览:246
如何分辨方向的方法 浏览:318
锻炼肱三头肌方法 浏览:520
冬天烧火的最佳方法 浏览:130
宝马座套安装方法 浏览:710
除了写作业还有什么学习方法 浏览:935
托班拼音复习方法和技巧 浏览:733
中药雨林土的图片及使用方法 浏览:552
算口算题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99
甲状腺结节最好治疗方法 浏览:863
怎么做儿童拖鞋的方法 浏览:161
硬化后舒展的洗涤方法如何 浏览: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