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秋天的建构区可以搭什么
可以搭建“秋天的菜园”。在游戏中,运用围合、垒高等技能搭建秋天的菜园,并丰富其内容。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合理布局,大胆设计搭建。开动脑筋用细圆柱形代替蔬菜。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各种物体外形特征的认识,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造,建构新形体,培养其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
2、指导幼儿运用已有的建构经验和技能来完成自己的创造,建立新旧经验之间的联系。
3、培养幼儿爱护建构成果和建构材料的意识,鼓励幼儿主动寻求同伴合作,与同伴友好相处游戏,协商游戏。
活动指导
1、引导回忆生活经验,引起幼儿愉快情绪;
师:“你们到过公园吗?你最喜欢公园里什么东西呢?”请幼儿大胆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师进行小结。
2、引导想象,鼓励创造;
师:“你希望公园里还有哪些器械吗?或者多一些你喜欢的想玩想看见的东西吗?”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根据自己的兴趣,来讨论一下:公园里可以多些什么呢?
3、布置建构任务:请幼儿选择一个公园中的形体或器械进行建构,可以是见过的健身器械、娱乐器械,也可以是自己想象的东西,可以是亭子或桌椅等,要求幼儿不串组,选择自己喜爱的建构材料进行建构。
4、幼儿结构游戏,师指导;
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游戏,当发生问题时,知道协商来解决,友好与同伴相处。
5、结束,展示幼儿建构成果,组织评价。
Ⅱ 建构区搭建的24种方法名称
平铺,直线平铺,平面平铺,弯曲平铺,规则平铺,垒高,单一垒高,半圆垒高,单一间隔垒高,架空,组合,对称组合,规律组合。
平铺是把积木一块接一块地,首尾相接地放在地面上,包括直线平铺和平面平铺和弯曲平铺和规则平铺。垒高是先放一块积木,再垂直放一块积木,反复重复同一动作模式,包括单一积木封闭垒高和半圆相对垒高和单一积木间隔垒高。架空是用一块积木盖在两块相互之间有一定距离的积木上,从而把它们连接起来。围合是运用多块积木形成一个包围圈,把一块空间完全地包围在里面。组合是搭建一个建筑物时,运用对称和按规律排序等方法,将多种建构技能进行组合。
积木通常是立方的木头或塑料固体玩具,一般在每一表面装饰着字母或图画,容许进行不同的排列或进行建筑活动积木有各种样式,可开发儿童智力,可拼成房子,各种动物等。
Ⅲ 建构区规则是什么
建构区规则如下:
1、有序地进入,轻拿轻放。
2、大胆使用各种材料及辅助材料,建构有创意的作品。
3、与同伴共同合作完成作品。
4、爱护玩具,活动后玩具要归类好。
5、操作材料分类放回原处。
相关信息:
建构区提供类多量少的建构材料,让幼儿有机会探索不同积木在颜色、形状、大小上的不同特点,探索各种积木可能的连接方法和搭建技巧等。
基本的建构技能技能技巧包括:平铺、垒高、围封、架空、组合等。任何一件复杂的建构作品都是由基本的建构技能组合而成,掌握基本的建构游戏技能,是幼儿开展建构游戏的必要条件。
融合多种建构技能,在总体设计、功能、艺术风格上综合多元,组成完整的建筑群,一般作品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形象。
Ⅳ 如何设计建构区幼儿必须获得核心经验和需要提供的基本材料
幼儿园建构区有三种类型,分别是:班级区角建构、工作坊建构、户外建构。其中班级区角建构区与班级其他区角并存,以投放小型建构材料为主。选择建构区地点比较随意,可以是走廊或者是教室的角落。班级区角建构:与班级其他区角并存,以投放小型建构材料为主。
建构材料以类少量多为宜,中班幼儿对建构的兴趣点已经从探索积木本身慢慢过渡到利用积木实现搭建目的;在小班搭建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习架空、覆盖、桥式和塔式等建构技能,形成里外空间的概念;提供作品构造图,引导幼儿学习看图纸搭建;要求中班幼儿有目的、有计划、有顺序地搭建,学习与同伴合作,共同完成一个物体的搭建。
建构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能够发展幼儿的建构呢李;(2)增强幼儿的空间知觉,对常见的几何图形有更深入的认识;(3)在建构过程中,幼儿可以接触各种不同的建构材料,尝试不同的建构方法,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4)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习惯,发展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的美感和表达能力。
Ⅳ 幼儿园建构区戏台的搭建
一般使用拼接玩具和插接积木。
建构区一般采用的是搭建拼接玩具和插接积木,品种很丰富形状多样化,幼儿在玩时会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已有经验或模仿旁边的幼儿进行搭建。较大一点的幼儿能力较强一点,可以变难一点,堆积法、拼接法、插接法都可以使用,堆积法培养幼儿的耐心,向上堆幼儿能堆多高不倒,不断挑战自我,拼接法需要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Ⅵ 幼儿搭建的基本方法
开学了幼儿园里的老师们又开始忙碌了,孩子们在学校里 玩得最多的就是建构区,那怎样搭建才能开发孩子的大脑呢?
材料/工具
电脑
方法
1/3
建构区一般采用的是搭建拼接玩具和插接积木,品种很丰富形状多样化,幼儿在玩时会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已有经验或模仿旁边的幼儿进行搭建。年龄小的幼儿会把积木拿在手里敲桌子,放嘴巴里添吸允,还会将积木扔来扔去,会使老师很头疼。对于年龄小的孩子,老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数量不要太多,太小的积木不要给,以免吞食或塞进耳朵鼻子里,引导幼儿以分类、数数、比较的方式进行探索,分类法按照形状、颜色、大小、品种分类:数数引导幼儿数1---10的数量;比较法比较积木的大小、多少等。
2/3
较大一点的幼儿能力较强一点,可以变难一点,堆积法、拼接法、插接法都可以使用,堆积法培养幼儿的耐心,向上堆幼儿能堆多高不倒,不断挑战自我;拼接法需要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在桌面上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还可以通过想象力,搭建模型比如城堡、汽车、人物、动植物等立体感强一点的东西;插接法也是如此,先向幼儿说明如何使用插接玩具,不会的可通过教师引导完成,比如教师可以在一旁提示,你这是什么呀?它在干什么呀?幼儿会说出自己的作品,这是怪兽机器人、大炮、房子等,可以向他建议少了什么或应该加点什么会更好;最后除了示范、引导、提示等方法外,还可以建议幼儿模仿其他幼儿的作品,鼓励表扬幼儿,提高其对建构玩具的兴趣,提高其自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3/3
最主要的还是要对孩子有益处和有良好的教育方式
声明 本文系本人根据真实经历原创,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Ⅶ 幼儿搭建的基本方法图解
搭建游戏,是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建构材料,进行模拟、再现和塑造的活动,是一种蕴含着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创造性活动。搭建游戏是积木游戏中最基础的游戏类型,因而,提高幼儿搭建技能是积木游戏的首要目标。通过学习探索,首先,幼儿将在搭建中逐步掌握重复(平铺、搭高)、架空、围合、模式与对称、早期表征、创造性表征等基本搭建技能;其次,幼儿将掌握加固、保持平衡等搭建技巧与方法;最后,幼儿将实现从自由搭建、模仿搭建到创意搭建,从个人搭建到合作搭建,从单元搭建到场景搭建的发展。
本文选自2016年10月刊,总第38期
《奕阳幼教评论·乐高教育专刊》
图1
一、 搭建技能的发展阶段
幼儿的搭建不能是无意识、无目的的活动,教师需要在幼儿搭建活动中,引导幼儿掌握搭高、平铺、围合、架空等搭建技能,发展幼儿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的感知,为搭建更复杂、丰富的结构奠定基础。
水平 1:搬弄(2 岁以下)。幼儿只是摆弄积木或玩积木(例如,把积木当作电话,玩打电话游戏)。
水平 2:重复(平铺、叠高、加宽、延长)。重复的搭建技能一般在小班初期出现较多。
水平 3:桥式 / 架空。架空技能要求幼儿能够目测比较两块积木之间的距离和判断第三块积木的长度是否足够盖在两块积木之上。
图2
水平 4:围拢。围拢技能要求幼儿能准确判断物体内外部之间的关系。例如,幼儿搭建动物园,他可能会采取这样两种方式:先围拢,然后根据围拢后的内部空间填充动物园;或是先搭建动物园里的内部空间,然后再根据内部空间围拢,这两种方式都是需要幼儿把握物体结构内外部之间的关系。这项技能对后期幼儿搭建更复杂的、内部丰富的建筑具有重要的作用。
水平 5:对称。掌握了对称技能,说明幼儿对结构有了更多的视觉或动觉意识,具体而言 , 幼儿在搭建的过程中放置顺序非常有节奏 , 如将积木分别放在左边、右边、前面、后面等。
图3
水平 6:早期表征。幼儿己经能够掌握积木搭建的一般结构 , 并会灵活运用 , 在搭建过程中或者搭建完成以后为建筑命名。但名字一般和搭建的建筑并不相似。早期表征的出现,说明幼儿尝试将眼前的搭建作品形象与象征性符号相对应,说明了幼儿抽象思维的初步发展。
水平 7: 进一步表征(5 岁)。在搭建之前就已经开始命名 , 有计划地搭建 , 搭建的结构多为幼儿熟悉的物体。幼儿还会运用辅助材料和这些建构物进行表演游戏。
二、 搭建过程中蕴含的科学概念
从科学领域的角度看,搭建过程其实是探索结构和力的稳定性的过程。而要探索结构和力的稳定性,则要了解不同连接方式(完全重叠、部分重叠、阶梯排列)的作用。在搭建过程中,幼儿需要根据结构和力的稳定性,选择合适的搭建方法进行搭建。例如,幼儿搭建一座高楼,需要探索如何让高楼又高又不易倒。
图4
如下图所示,左边的高楼采用完全重叠的方式进行搭建,支撑不稳,容易倒塌,而右边的高楼采用部分重叠的方式搭建,支撑较稳,不易倒塌。因此,在游戏中,教师需要观察幼儿搭建的高楼是否容易倒,如果倒了,幼儿会如何改进,并逐步引导幼儿感知采用部分重叠搭建比采用完全重叠搭建高楼要更稳固
Ⅷ 建构区指导要点有哪些
建构区指导要点有:
1、教师积极鼓励幼儿在自己的操作中探索学习建构技法,鼓励幼儿独立地建构形状简单的物体,并能表现其主要特征,例如搭建门、桌子、床等。
2、教师引导幼儿学习连接、延长、围合、加宽、垒高等主要构造技能,搭建简单的三维物体。例如,让小班幼儿在建构区搭建马路、围墙等简单物体。
教师引导幼儿建立建构游戏的规则,例如轻拿轻放、不乱扔、玩后要收拾整理等,并学习收拾整理材料的方法。
建构区意义:
1、有利于促进儿童审美能力的发展:在游戏中儿童表达自己对于周围世界的感受、理解、想象和情绪体验,释放着创造的冲动和愿望。儿童在造型中,感知平衡、对称、颜色搭配等美学方面的知识,在欣赏作品中感受自己主体精神的体现,体会成功。
不仅从中得到了美的熏陶,而且提高了审美能力。
2、有利于促进儿童认知发展:以敏锐观察、自由、创造思维为基础的活动。儿童在游戏中获得对材料色、形、大小、空间比例等的知识体会自己的动作与结构游戏材料相互作用的关系积累有关空间方位的概念和组合、堆积、排列等感性知识,增强对数量和图形的理解和认识。
3、有利于促进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结构游戏为一件复杂细致的工作,作品往往需要若干结构元件组合而成,所以,结构游戏对培养儿童认真、耐心、细心、坚持克服困难、分工合作完成任务等品质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
建构成果的产生能使儿童体会到自己的能力和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增强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