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颈椎牵引有什么作用
牵引是一种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方法。牵引可以将颈椎牵开,减轻椎间盘对其他组织的压迫,增加颈椎的稳定性。牵引重量为患者自身体重的1/10至1/5,持续时间通常为20-30分钟。需要注意的是:牵引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牵引前后需佩戴颈椎支具,以维持牵引的治疗效果。
(一) 限制颈椎活动,有利于组织充血,水肿的消退。
(二) 解除颈部肌肉痉挛,从而减少对椎间盘的压力。
(三) 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使神经根所受的刺激和压迫得以缓和,神经根和周围组织的粘连也可能得以松解。
(四) 缓冲椎间盘组织向周缘的压力,并有力于已经向外突出的纤维环组织消肿。
(五) 使扭曲于横突孔间的椎动脉得以伸张。
(六) 牵引被嵌顿的小关节滑膜
(1)颈椎支具的使用方法扩展阅读:
相关延伸:颈椎概述:
颈椎不仅支撑头的重量,还有很大的活动范围。随着年龄的增长,下段颈椎容易发生退化性改变,主要表现椎间盘变薄,椎骨间隙变窄,使椎间孔变小。
同时,椎骨边缘易长骨刺,压迫脊神经的根部,形成颈椎病。当椎骨后面有较大的骨刺时,可压迫脊髓,使双下肢行走不稳,重者有排尿、排便困难。若是骨刺长在椎骨侧面,可刺激或压迫椎动脉,引起头晕、头痛、视力减退等脑供血不足症状。
2. 颈椎疼的时候该怎么办啊
1. 首先是制动,颈椎制动的目的是使颈部肌肉获得充分休息,还有缓解因肌肉痉挛所导致的颈部疼痛。
同时减少突出的椎间盘或骨赘对脊髓和神经根以及椎动脉的压迫和刺激。
制动还可以减少颈椎间盘的劳损,延缓颈椎间盘的退变。
可见颈椎的制动对于颈椎病的治疗是由一定的作用的。
2.颈椎制动的种类和方法有哪些呢?
常用的有颈托制动,颈围制动和颈部支具的制动。
3、颈椎牵引治疗
可使用市面上出售的或自制的四头带来牵引,可卧位也可坐位牵引,牵引的重量一般是1.5-6公斤,可依据自身情况来进行选择。如果有时间可小重量长时间牵引,如果时间紧张,可以进行大重量短时间的牵引,牵引的时候要注意颈部和身体纵轴相一致,不要过伸、过屈或扭转。
4、自我牵引疗法
如果突然感到肩背部和上肢有放射痛,或颈部酸痛,可以将双手十字合拢交叉,将其举过头顶置于枕颈部,然后把头后仰,双手逐渐用力向头方向牵引5-10秒。如此连续3-4次,就可以起到缓解椎间隙压力的作用。
5.其中颈围制动范围小,但可以自由拆卸,比较容易控制患者自己可以操作,颈围可用石膏,也可用塑料制作而成。
6.颈托上面托住,下颌和枕骨,下面抵住双侧肩部,前面胸部和后面背部稍延长,以阻止前后活动。颈托的活动度较颈围小制动效果好一些。支具是用皮革和钢条制作,前面上端为下颌托,下为胸部护片,后面上端为枕骨拖托,下为背部护片。
7.当然颈椎制动效果最好的还是颈椎的牵引,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轻度颈部不适,适用颈围和颈托。当出现颈椎生理弧度变直或反弓,颈椎相对不稳的情况下,可先行牵引制动。然后改为支具固定。
8.其次是纠正与改变工作中的不良体位不良姿势。颈椎屈曲的情况下,对颈椎的椎间盘是非常不好的,容易导致椎间盘的退变突出。
某些工作如打字员、电脑操作员、服装厂的工人、还有会计等长期低头的工作容易出现颈椎间盘退变突出。
当然有效的措施不是消极地调换工作,频繁的调换工作。而是定时改变头颈部的体位,定期抬头挺胸。调整桌面或工作台的高度与倾斜度。工作期间要有定时的休息时间。平时最好还要进行颈部的锻炼。包括游泳,跑步锻炼。
9.选对枕头,舒适睡眠,调整和改善睡眠状态
睡眠姿势不当,不仅会引发腰腿痛,还会导致或加剧颈椎病。因此,调整和改善颈椎在睡眠中的体位和枕头的高低软硬,是会起到预防和治疗的功效的。
10要注意一下颈椎的颈肩部的一个防寒保暖。你稍微的多围一条围巾。
3. 感觉自己的颈椎已经变弯了,怎样才能纠正过来呢
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那么可怕,你真的不考虑纠正一下吗?
随着许多重大疾病、慢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现在体检变成了大家都十分重视的一件事,很多人因为经常脖子酸痛,或者头晕恶心去检查的时候,医生都会建议做一个颈部的CT或者核磁共振,很多人会在报告上看到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者反张这样的描述。正常的脊椎并非一条直线,而是存在四个生理弯曲,正常的颈椎就是稍向前凸的。下图所示第一张为正常的颈椎,第二张为变直的颈椎,第三张是轻度反弓的颈椎。
第四部、婴儿式仰头,像刚学会抬头的小北鼻一样,趴在床上,抬起头,向左右转动,到处看看。最早的颈椎曲度就是这样形成的。
第五步,换一只带有颈椎支撑的枕头。使用这种带有颈椎支撑的弧形枕,可以帮助在睡眠时形成颈椎正确的受力,帮助慢慢恢复颈椎的生理曲度。
以上就是恢复变直颈椎的办法,推荐仅仅有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的人尝试,如果已经有其他颈椎问题,一定要及时就医,正确治疗,千万不能盲目训练哦。
4. 颈椎如果歪了怎么办
颈椎出现侧弯畸形通常见于以下两种可能:第一种是睡觉姿势不当或者肌肉拉伤导致的颈椎向一侧侧弯畸形,多表现为代偿性侧弯,主要因一侧肌肉紧张、痉挛而另一侧肌肉正常,所以出现颈椎向一侧侧弯畸形;最好的矫正办法是局部进行推拿、按摩治疗以使肌肉得到放松,然后进行手法复位配合颈椎牵引矫正;如果矫正过程中疼痛较剧烈,还可对局部进行热敷治疗或者外擦扶他林软膏,必要时可配合口服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或者肌松药;第二种是出现发育性颈椎侧弯,比如椎体发育异常或者局部增生较严重而导致颈椎侧弯,此种情况一般需要手术治疗才可得到矫正。
5. 你们的支具是怎样使用的
不透气是肯定的 你可以上面多钻些小洞洞就会好点脚肿也应该能穿进去吧 脚肿得太厉害就少用肢具站 活动踝关节会好点的 穿支具站和走踝关节是动不了的穿上支具就多站多走吧 查看原帖>>
6. 我老公有颈椎病,经常痛,有时会脖子僵硬、头晕。请问怎么治疗谢谢!
目前医疗领域,颈椎病的治疗主要有两种手段:手术和非手术。大部分颈椎病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即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仅有小部分患者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而需要手术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目前报道90-95%的颈椎病患者经过非手术治疗获得痊愈或缓解。非手术治疗目前主要是采用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以及康复治疗等综合疗法,中医药治疗手段结合西药消炎镇痛。 (一)中医中药治疗 1.中医药辨证治疗 中医药辩证治疗:应以分型辩证用药为基本方法。 (1)颈型颈椎病:宜疏风解表、散寒通络,常用桂枝加葛根汤(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葛根)或葛根汤(葛根、麻黄、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伴有咽喉炎症者加大元参、板兰根、金银花等。 (2)神经根型颈椎病: 以痛为主,偏瘀阻寒凝,宜祛瘀通络,常用身痛逐瘀汤(当归、川芎、没药、桃仁、羌活、红花、五灵脂、秦艽、香附、牛膝、地龙、炙草);如偏湿热,宜清热利湿,用当归拈痛汤(当归、党参、苦参、苍朮、白术、升麻、防己、羌活、葛根、知母、猪苓、茵陈、黄芩、泽泻、甘草、大枣),如伴有麻木,在上述方中加止痉散(蜈蚣、全蝎)。 以麻木为主,伴有肌肉萎缩,取益气化瘀通络法,常用补阳还五汤(黄芪、当归、川芎、芍药、桃仁、红花、地龙)加蜈蚣、全蝎等。 (3)椎动脉型颈椎病,分为: 头晕伴头痛者,偏瘀血宜祛瘀通络、化湿平肝,常用血府逐瘀汤(当归、川芎、赤芍、生地、桃仁、红花、牛膝、柴胡、枳壳、桔梗、甘草);偏痰湿,宜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白术、天麻、茯苓、陈皮、甘草、大枣)等。 头晕头胀如裹,胁痛、口苦、失眠者,属胆胃不和,痰热内扰,宜理气化痰、清胆和胃,常用温胆汤(半夏、茯苓、陈皮、竹茹、枳实、甘草)。 头晕神疲乏力、面少华色者,取益气和营化湿法,常用益气聪明汤(黄芪、党参、白芍、黄柏、升麻、葛根、蔓荆子、甘草)。 (4)脊髓型颈椎病:肌张力增高,胸腹有束带感者取祛瘀通腑法,用复元活血汤(大黄、柴胡、红花、桃仁、当归、天花粉、穿山甲、炙甘草)。如下肢无力、肌肉萎缩者,取补中益气,调养脾肾法,地黄饮子(附子、桂枝、肉苁蓉、山茱萸、熟地、巴戟天、石菖蒲、远志、石斛、茯苓、麦冬、五味子)合圣愈汤(黄芪、党参、当归、赤芍、川芎、熟地、柴胡)。 交感型颈椎病症状较多,宜根据病情辨证施治。 2.中药外治疗法:有行气散瘀、温经散寒、舒筋活络或清热解毒等不同作用的中药制成不同的剂型,应用在颈椎病患者的有关部位。颈椎病中药外治的常用治法有腾药、敷贴药、喷药等。 3.推拿和正骨手法:具有调整内脏功能、平衡阴阳、促进气血生成、活血祛瘀、促进组织代谢、解除肌肉紧张、理筋复位的作用。基本手法有摩法、揉法、点法、按法与扳法。 特别强调的是,推拿必须由专业医务人员进行。 4.针灸疗法:包括针法与灸法。针法就是用精制的金属针刺入人体的一定部位中,用适当的手法进行刺激,而灸法则是用艾条或艾炷点燃后熏烤穴位进行刺激,通过刺激来达到调整人体经络脏腑气血的功能,防治疾病的目的。 (二)西医治疗 1.物理因子治疗 物理因子治疗的主要作用是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解除肌肉和血管的痉挛,消除神经根、脊髓及其周围软组织的炎症、水肿,减轻粘连,调节植物神经功能,促进神经和肌肉功能恢复。常用治疗方法: (1)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 常用用各种西药(冰醋酸、VitB1、VitB12、碘化钾、奴佛卡因等)或中药(乌头、威灵仙、红花等)置于颈背,按药物性能接阳极或阴极,与另一电极对置或斜对置,每次通电20分钟,适用于各型颈椎病。 (2)低频调制的中频电疗法 一般用2000Hz-8000Hz的中频电为载频,用1-500Hz的不同波形(方波、正弦波、三角波等)的低频电为调制波,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调制并编成不同的处方。使用时按不同病情选择处方,电极放置方法同直流电,每次治疗一般20-30分钟,适用于各型颈椎病。 (3)超短波疗法 用波长7m左右的超短波进行治疗。一般用中号电极板两块,分别置于颈后与患肢前臂伸侧,或颈后单极放置。急性期无热量,每日一次,每次12至15分钟,慢性期用微热量,每次15-20分钟。10-15次为—疗程。适用于神经根型(急性期)和脊髓型(脊髓水肿期)。 (4)超声波疗法 频率800kHz或1000kHz的超声波治疗机,声头与颈部皮肤密切接触,沿椎间隙与椎旁移动,强度用08~1W/cm2,可用氢化可的松霜做接触剂,每日一次,每次8min,15-20次一疗程。用于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超声频率同上,声头沿颈两侧与两岗上窝移动,强度08~1.5W/cm2,每次8—12min,余同上,用于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5)超声电导靶向透皮给药治疗 采用超声电导仪及超声电导凝胶贴片,透入药物选择2%利多卡因注射液。将贴片先固定在仪器的治疗发射头内,取配制好的利多卡因注射液1ml分别加入到两个耦合凝胶片上,再将贴片连同治疗发射头一起固定到患者颈前。治疗参数选择电导强度6,超声强度4,频率3,治疗时间30分钟,每天一次,10天为一疗程。用于治疗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6)高电位疗法 使用高电位治疗仪,患者坐于板状电极或治疗座椅上,脚踏绝缘垫,每次治疗30-50分钟。可同时用滚动电极在颈后领区或患区滚动5-8分钟,每日一次,每12-15天为一疗程,可用于各型颈椎病,其中以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效果为佳。 (7)光疗 紫外线疗法:颈后上平发际下至第二胸椎,红斑量(3~4生物量),隔日一次,3次一疗程,配合超短波治疗神经根型急性期。 红外线疗法:各种红外线仪器均可,颈后照射.20~30min/次。用于软组织型颈椎病,或配合颈椎牵引治疗(颈牵前先做红外线治疗)。 (8)其它疗法: 如磁疗、电兴奋疗法、音频电疗、干扰电疗、蜡疗、激光照射等治疗也是颈椎病物理治疗经常选用的方法,选择得当均能取得一定效果。 2.牵引治疗 颈椎牵引是治疗颈椎病常用且有效的方法。颈椎牵引有助于解除颈部肌肉痉挛,使肌肉放松,缓解疼痛;松解软组织粘连,牵伸挛缩的关节囊和韧带;改善或恢复颈椎的正常生理弯曲;使椎间孔增大,解除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拉大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内压力。调整小关节的微细异常改变,使关节嵌顿的滑膜或关节突关节的错位得到复位; 颈椎牵引治疗时必须掌握牵引力的方向(角度)、重量和牵引时间三大要素,才能取得牵引的最佳治疗效果。 (1)牵引方式:常用枕颌布带牵引法,通常采用坐位牵引,但病情较重或不能坐位牵引时可用卧式牵引。可以采用连续牵引,也可用间歇牵引或两者相结合。 (2)牵引角度:一般按病变部位而定,如病变主要在上颈段,牵引角度宜采用0-10°,如病变主要在下颈段(颈5-7),牵引角度应稍前倾,可在15-30°之间,同时注意结合患者舒适来调整角度。 (3)牵引重量:间歇牵引的重量可以其自身体重的10%-20%确定,持续牵引则应适当减轻。一般初始重量较轻,如6kg开始,以后逐渐增加。 (4)牵引时间:牵引时间以连续牵引20分钟,间歇牵引则20-30分钟为宜,每天一次,10-15天为一疗程。 (5)注意事项:应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年老体弱者宜牵引重量轻些,牵引时间短些,年轻力壮则可牵重些长些;牵引过程要注意观察询问患者的反应,如有不适或症状加重者应立即停止牵引,查找原因并调整、更改治疗方案。 (6)牵引禁忌症:牵引后有明显不适或症状加重,经调整牵引参数后仍无改善者;脊髓受压明显、节段不稳严重者;年迈椎骨关节退行性变严重、椎管明显狭窄、韧带及关节囊钙化骨化严重者。 3.手法治疗 手法治疗是颈椎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根据颈椎骨关节的解剖及生物力学的原理为治疗基础,针对其病理改变,对脊椎及脊椎小关节进行推动、牵拉、旋转等手法进行被动活动治疗,以调整脊椎的解剖及生物力学关系,同时对脊椎相关肌肉、软组织进行松解、理顺,达到改善关节功能、缓解痉挛、减轻疼痛的目的。 常用的方法有中式手法及西式手法。中式手法指中国传统的按摩推拿手法,一般包括骨关节复位手法及软组织按摩手法。西式手法在我国常用的有麦肯基(Mckenzie)方法、关节松动手法(Maitland手法),脊椎矫正术(chiropractic)等。 应特别强调的是,颈椎病的手法治疗必须由训练有素的专业医务人员进行。手法治疗宜根据个体情况适当控制力度,尽量柔和,切忌暴力。难以除外椎管内肿瘤等病变者、椎管发育性狭窄者、有脊髓受压症状者、椎体及附件有骨性破坏者、后纵韧带骨化或颈椎畸形者、咽,喉,颈,枕部有急性炎症者、有明显神经官能症者,以及诊断不明的情况下,慎用或禁止使用任何推拿和正骨手法。 4.运动治疗 颈椎的运动治疗是指采用合适的运动方式对颈部等相关部位以至于全身进行锻炼。运动治疗可增强颈肩背肌的肌力,使颈椎稳定,改善椎间各关节功能,增加颈椎活动范围,减少神经刺激,减轻肌肉痉挛,消除疼痛等不适,矫正颈椎排列异常或畸形,纠正不良姿势。长期坚持运动疗法可促进机体的适应代偿过程,从而达到巩固疗效,减少复发的目的。 颈椎运动疗法常用的方式有徒手操、棍操、哑铃操等,有条件也可用机械训练。类型通常包括颈椎柔韧性练习、颈肌肌力训练、颈椎矫正训练等。此外,还有全身性的运动如跑步、游泳、球类等也是颈椎疾患常用的治疗性运动方式。可以指导颈椎病患者采用“颈肩疾病运动处方”。 运动疗法适用于各型颈椎病症状缓解期及术后恢复期的患者。具体的方式方法因不同类型颈椎病及不同个体体质而异,应在专科医师指导下进行。 5.矫形支具应用 颈椎的矫形支具主要用于固定和保护颈椎,矫正颈椎的异常力学关系,减轻颈部疼痛,防止颈椎过伸、过屈、过度转动,避免造成脊髓、神经的进一步受损,减轻脊髓水肿,减轻椎间关节创伤性反应,有助于组织的修复和症状的缓解,配合其他治疗方法同时进行,可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最常用的有颈围、颈托,可应用于各型颈椎病急性期或症状严重的患者。颈托也多用于颈椎骨折、脱位,经早期治疗仍有椎间不稳定或半脱位的患者。乘坐高速汽车等交通工具时,无论有还是没有颈椎病,戴颈围保护都很有必要。但应避免不合理长期使用,以免导致颈肌无力及颈椎活动度不良。 无论那一型颈椎病,其治疗的基本原则是遵循先非手术治疗,无效后再手术这一基本原则。这不仅是由于手术本身所带来的痛苦和易引起损伤及并发症,更为重要的是颈椎病本身,绝大多数可以通过非手术疗法是其停止发展、好转甚至痊愈。除非具有明确手术适应症的少数病例,一般均应先从正规的非手术疗法开始,并持续3~4周,一般均可显效。对个别呈进行性发展者(多为脊髓型颈椎病),则需当机立断,及早进行手术。 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是解除由于椎间盘突出、骨赘形成或韧带钙化所致的对脊髓或血管的严重压迫,以及重建颈椎的稳定性。脊髓型颈椎病一旦确诊,经非手术治疗无效且病情日益加重者应当积极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重、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或者出现了肌肉运动障碍者;保守治疗无效或疗效不巩固、反复发作的其他各型颈椎病,应考虑行手术治疗。 必须严格掌握微创治疗(髓核溶解、经皮切吸、PLDD、射频消融等)的适应证。 手术术式分颈前路和颈后路。 1.前路手术: 经颈前入路切除病变的椎间盘和后骨刺并行椎体间植骨。其优点是脊髓获得直接减压、植骨块融合后颈椎获得永久性稳定。在植骨同时采用钛质钢板内固定,可以提高植骨融合率、维持颈椎生理曲度。前路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手术适应证:1-2个节段的椎间盘突出或骨赘所致神经根或脊髓腹侧受压者;节段性不稳定者。植骨材料可以采用自体髂骨、同种异体骨、人工骨如羟基磷灰石、磷酸钙、硫酸钙、珊瑚陶瓷等。椎间融合器(Cage)具有维持椎体间高度、增强局部稳定性、提高融合率等作用,同时由于其低切迹的优点,可以明显减少术后咽部异物感和吞咽困难,专用的髂骨取骨装置可以做到微创取骨。对于孤立型OPLL;局限性椎管狭窄等可以采用椎体次全切除术、椎体间大块植骨、钛板内固定的方法。如果采用钛笼内填自体骨(切除的椎体)、钛板内固定则可以避免取骨。对于椎间关节退变较轻、椎间隙未出现明显狭窄的患者可以在切除病变的椎间盘后进行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2.后路手术: 经颈后入路将颈椎管扩大,使脊髓获得减压。常用的术式是单开门和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手术适应证:脊髓型颈椎病伴发育性或多节段退变性椎管狭窄者;多节段OPLL;颈椎黄韧带肥厚或骨化所致脊髓腹背受压者。有节段性不稳定者可以同时行侧块钛板螺钉或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 3.康复治疗 颈椎病“围手术期”的康复治疗,有利于巩固手术疗效,弥补手术之不足,以及缓解手术所带来的局部和全身创伤,从而达到恢复患者心身健康的目的。 围手术期治疗的基本方法既离不开有关颈椎病的康复医疗(如中药、理疗、体育疗法、高压氧等),又不能忽视一些新的病理因素,如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忧虑恐慌等精神负担,又如手术的创伤以及术后体质虚弱。 “颈椎病康复保健功”用于颈椎病的预防和辅助治疗,可以有计划推广到社区,体现出康复预防的学术思想。 4.疗效评定 日本骨科学会制定了对颈脊髓病患者的脊髓功能评定标准(简称17分法),并已经为国际学者所接受。根据我国国情也制定了适合相应的标准(简称40分法),并已经在国内推广应用。
7. 支具的支具的功能
例如颈椎融合手术后戴用颈围,腰椎融合术后戴用腰围或背心。
随着康复医学的普及,低温、高温热塑性板材和树脂材料的不断问世,应用生物力学设计理论的各类支具不断被开发,凭借其操作简便、可塑性强等优点,可以代替石膏广泛应用于临床。支具按照不同使用部位,可以分为脊柱、肩、肘、腕、髋、膝、踝八大类,其中以膝、肩、肘、踝支具应用最为广泛。现代康复支具完全可以满足术后制动、康复,功能恢复,控制关节渗出、本体感觉恢复等不同要求。常用肩关节支具包括:万向轴肩外展支具和肩关节护具;肘关节支具分为动态肘关节支具、静态肘关节支具和肘关节护具,踝关节支具根据其作用分为固定、康复行走位和踝关节护具,从术后早期制动,关节功能恢复,到运动中控制踝关节内、外翻,均可起到良好的治疗、康复作用。 1.支具处方。
2.支具的选择。
3.支具佩戴。
8. 如何使用支具
支具的作用:
1.纠正不固定畸形和防止畸形加重
2.辅助支撑
3.培养准确运动姿势习惯.
使用的时机:
1.出现畸形趋势时
2.存在非固定性畸形情况下
3.矫形手术后必须使用
4.肌力不足时作为辅具使用
支具的使用:
1.出现畸形趋势时
2.存在非固定性畸形情况下
3.矫形手术后必须使用
4.肌力不足时作为辅具使用
9. 脊椎侧弯矫形器的分类及功能
青少年脊柱畸形矫可分为:先天性脊柱畸形和特发性脊柱畸形。
临床表现为:脊柱旋转、侧凸、胸椎后凸。常用治疗方法为手术或矫形器治疗。
青少年脊椎侧凸矫形器
适应症:19岁以下特发性脊椎侧弯的矫正及各种疾病引起的脊椎侧弯的固定和矫正
密尔沃基矫形器 颈胸高位段侧弯
波士顿式矫形器 胸腰侧凸及旋转
色努式矫形器 胸部中下段的侧凸及旋转
查尔斯顿夜间矫形器 胸腰段侧凸及旋转
1、 穿戴方法
1) 在开始阶段,应该在家长或体疗师的帮助下正确穿戴;
2) 应穿戴在一件较紧身的棉质内衣上,内衣的侧方应没有接逢,同时较矫形器长;
3) 将矫形器稍拉开,患者侧身穿进。不要将矫形器拉开太大;
4) 尽量将内衣拉平,使在矫形器内,特别是在压垫部位不发生褶皱;为减少对皮肤的压迫,内裤也应穿在矫形器的外面;
5) 先将搭扣松松合上,在可能的情况下躺下,再将搭扣拉紧。侧弯角度大于40°的患者一定应躺下穿戴;
6) 拉紧搭扣后,将双手放在腰间将矫形器向下压,使脊柱伸展;
7) 为了外观上不引人注意,可穿着较宽松的外衣;
8) 进餐时可以适当松开矫形器,最好是少吃多餐;
2、 穿戴时间
1) 每天应穿戴23小时;减少穿戴时间必须在脊柱矫形医生、矫形师和康复师的综合指导下进行。
2) 初次装配应在两周内逐步达到这个标准,具体的适应步骤见下一部分适应性练习。
3) 在矫正效果较好的情况下(例如侧弯完全矫正),每天穿戴时间可相应减短,如每半年每天减少2小时。
4) 患者身体发育结束后,如果侧弯角度仍大于30度,在发育停止后继续穿戴二年至二年半,以巩固矫正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