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使用方法 > 运动负荷量的常用指标及方法

运动负荷量的常用指标及方法

发布时间:2022-06-23 08:24:54

如何理解运动负荷的构成

运动负荷亦称“运动量”、“运动刺激”。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包括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两个方面。决定生理负荷大小的主要因素是练习的数量和强度。数量指练习的次数、组数、时间、距离、重量等。

强度指练习在单位时间内用力的大小和机体紧张程度,一般以练习的密度(单位时间内重复的次数)、动作的速度、投掷的距离、所负的重量、间歇时间的长短为指标。负荷的数量和强度是互相联系和制约的。强度小,数量可多;强度增大,数量宜减少。

单位时间内完成练习所用的力量大小和机体的紧张程度,影响运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练习时的速度和负重量。

如初中生100米快速跑,跑后即刻心率可达到180次/分以上,慢跑1分钟,心率一般在130次/分左右,显然前者强度大,后者强度小。在体育活动中,较大强度的项目有跑、跳、攀登等,而走、爬、投掷等的运动强度则相对较小。

(1)运动负荷量的常用指标及方法扩展阅读:

安排课的运动负荷,总的来说,应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和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循序渐进,逐渐加大运动负荷。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随着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根据学生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过程和机能恢复过程的生理规律,可有节奏地逐步加大运动负荷。

在课堂教学中最常用到的运动负荷测量方法除了脉搏测量外,还有询问法和观察法。据瑞典生理学家研究,当询问学生锻炼后的自我感受,学生回答“累极了、很累、有点累、还行、很轻松、非常轻松”时都有不同的心率,而这些心率和回答之间有着极明显的对应关系。

这样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回答来判断学生承受运动负荷的情况。采用观察法可以直接简便地知道学生的运动负荷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脸色、表情、喘气、出汗量、反应速度等表现来判断所承受运动负荷的大小。

比如,当学生承受较小负荷时,额头微汗、脸色稍红;承受中等负荷时,脸色绯红,脸部有汗下滴;承受过大的运动负荷时,脸色发白,满头大汗,动作失控等。所以,安排运动负荷时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感受。

在体育课上,可以通过调整练习的次数和组数、练习的强度和时间、器械的坡度和阻力,也可以改变课的组织教法等来对运动负荷进行合理的调节。

㈡ 人体运动负荷评价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1、主观感觉
如果运动负荷安排适宜,则锻炼者的主观感觉应该是精神饱满,体力充沛,倍感舒服,渴望运动。
2、排汗量
当运动负荷适宜时,人体可有微汗或中等程度的出汗。如果负荷过大,机体过于疲劳,则锻炼者会满头大汗,浑身湿透。当然,排汗的多少还要视气温、气压、风速以及饮水而定。
3、情绪
情绪是人身体健康的“晴雨表”,同时也是衡量人体承担负荷情况的一种主观指标。一般来说,人体具有运动的需要,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时,人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4、食欲
人体在从事体育锻炼过程中,其能量消耗是很大的。一般来说,如果运动后生理反应正常,健康状况良好,人的食欲是很旺盛的,食量也会加。
5、睡眠状况
如果身体锻炼负荷适宜,一般应睡眠良好,睡得很沉,较少做梦,觉醒后感到精力充沛,处于良好的工作和应激状态。
6、工作效率和生活能力
如果健身负荷适宜,在工作和生活中就会精力旺盛,思想集中,思维敏捷,记忆清晰,求知旺盛,适应能力强,有信心,生活能力强。

㈢ 人体运动强度的常用指标是什么

1.所谓适量运动,如果以运动时心率作为标准的话,可用以下公式计算:60岁以下的人运动时心率=180-年龄(±10);60岁以上的人:运动时心率=170-年龄(±10)。
如果在运动后感觉不适、疲倦或运动后15分钟心率仍未恢复到安静状态,即为运动量偏大,应及时加以调整。
动量一般每周3次以上,每次30分钟左右,也可以分2次(每次15分钟)进行。运动的种类可以是多样性的,其中专家提倡散步是老年人最好的运动,其他如慢跑、快走、健身气功、社区健身点的大多数练习项目都可以被选用。
2.如果运动量合适,也可以通过其他指标反映出来:
①体重指数(BMI):BMI通常可以反映你当前的体重是否适合你的身高,来确定你是否需要加大运动量。对于一般人而言,通常情况下:BMI指数维持在18.5~24.9之间是一个比较理想的范围。BMI的计算方式(BMI指数)=体重(kg)/身高(m)/ 身高(m)。
②肌耐力、肌力、柔韧性:肌耐力就是肌肉能够保证有效地收缩舒张的持久力,肌力就是肌肉在一次收缩过程中所能克服的最大外力,柔韧性是指人体一个关节或者是一系列关节所能产生的动作幅度。这三项指数通过适量运动应能达标。
③血压:健康的血压指数,应是合适运动的结果。既不偏高,也不偏低。

㈣ 运动负荷的生化评定

运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里或单个动作中运动员机体所伴随的一定外部负荷量所引起的内部应答反应的程度。
运动负荷是指在持续、连贯身体活动时,机体所表现出的内部负荷的程度。
运动强度常用血乳酸、血清CK、尿蛋白进行评定;运动负荷常用血红蛋白、血尿素、血睾酮等指标进行评定。

㈤ 调节运动负荷的方法

1、增加或减少运动强度:运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练习所用的力量大小和机体的紧张程度,影响运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练习时的速度和负重量。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练习时的速度和负重量来调节运动负荷。

2、缩短或延长运动时间:运动时间是指总时间或每个练习的间歇时间,在保证一定的合理强度和密度的同时保证练习时间足够。

3、提高或降低练习密度:练习密度指单位时间内重复练习的次数,它在运动负荷中反映时间和数量的关系,一般与运动负荷成正比。

(5)运动负荷量的常用指标及方法扩展阅读:

调节运动负荷策略:

运动负荷应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和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循序渐进,逐渐加大运动负荷。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可以运动负荷大和运动负荷小的练习交替安排,如强度较小的走、跳与强度较大的跑、跳等内容的组合。

运动负荷模式有标准型、双峰型、前高后低型、前低后高型等模式。标准型指运动负荷由小到大逐渐上升到一定水平,持续一定时间后再逐渐下降。双峰型指一节课学生承受两种运动负荷较高的练习。前高后低型主要指课的基本部分的前半部分运动负荷较大,后半部分较小。

前低后高型则与前高后低型正好相反,运动负荷由小变大。运动负荷总的调节策略应是高低结合,动静交替。

㈥ 简述人体运动负荷评价的基本方法

所谓运动负荷,就是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刺激。按其对人体产生刺激的性质,我们又把运动负荷相应地分为负荷强度和负荷量两方面。这种划分的意义在于:一方面便于我们了解、认识并研究运动负荷,而更重要的是便于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

一般一节课的运动负荷模式有标准型、双峰型、前高后低型、前低后高型等模式。标准型指运动量由小到大逐渐上升到相当水平,持续一定时间再逐渐下降。双峰型指一节课中学生承受两种负荷较高的练习。前高后低型主要指课的基本部分的前半部分运动量较大,后半部分较小。前低后高型则正好相反,运动量由小变大,如课的前半部分为新授教材― 投掷,后半部分为复习教材― 连续立定跳远。但不管采取哪种方式,通常把正常学生取得最佳健身效果的心率区间确定为120-140 次/分之间,而每节课中,将心率保持在120-140次/分的时间占到10 分钟以上为佳,并以“中中结合”(即中等强度和中等量)的运动负荷为主,兼顾学生的课后恢复。

有研究表明,只有使体育锻炼的运动负荷达到极限的压力下,体力、心理和智力的自然潜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达到增强体能的目的。但是,运动负荷过大,又容易引起疲劳和损伤。因此,对于生长发育期的中小学生,合理安排有效的运动负荷是体育教学中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合理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的策略。

安排课的运动负荷,总的来说,应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和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循序渐进,逐渐加大运动负荷。在学期教学活动中,随着体质的增强和运动水平的提高,根据人体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过程和机能恢复过程的生理规律,可有节奏地逐步加大运动负荷。在教学开始阶段,如在每学期的开始几堂课,运动负荷可适当小些,以后逐渐加大。具体安排一堂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时,要遵循合理的运动负荷原则的要求,在教学开始阶段,运动负荷适当小些,在课结束前,也要逐步减少运动负荷。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1. 课前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这就要求教师课前的备课要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心中有教材,就是在安排教材内容时,应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强度、适宜数量的教材。如运动量大和运动量小的练习交替安排,再如强度较小的不同方式的走、立定跳远、投掷、简单的韵律舞蹈与强度较大的跑、跳跃、攀登等内容组合。心中有学生,就是应根据学生年龄、性别、身体发展、运动水平、体质强弱等方面安排运动负荷。另外,还要考虑到其他体力活动的负担量及气候变化、场地和卫生情况等。2.及时调节运动负荷。在课堂教学中最常用到的运动负荷检测方法就是询问法和观察法。据瑞典生理学家研究,当询问学生锻炼后的自我感受,学生回答“累极了、很累、有点累、还行、很轻松、非常轻松”时都有不同的心率,而这些心率和回答之间有着极明显的对应关系。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学生的回答来判断学生承受运动负荷的情况。采用观察法则更加直接简便地知道学生的运动负荷情况,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脸色、表情、喘气、出汗量、反应速度等表现来判断所承受运动负荷的大小。比如,当学生承受较小的生理负荷时,额头微汗、脸色稍红;承受中等负荷时,面色绯红,脸部有汗下滴;承受过大的运动负荷时,面色发白,满头大汗,动作失控等。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脉搏进行测定加以分析(一般脉搏指数保持在120 次/分以下为轻微运动负荷,140-160 次/分为中等运动负荷,170-180 次/分为较大运动负荷),来判断运动负荷是否适宜。可以通过改变练习的内容、重复次数、延长或缩短练习时间、练习之间的间隔时间、练习的顺序和组合,改变课的组织教法等来对运动负荷进行合理的调节。

㈦ 运动量的常用估算指标是什么

计算运动量有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运动量等于摄入热量加减肥消耗热量减日常生活消耗热量。另一种计算方法是运动量等于运动强度乘以持续时间。

最佳运动强度是每分钟心率等于170减去年龄。运动量的个体感觉监控,在运动中运动量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适当的控制,就是既要达到运动处方的目标,又要将运动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运动中除了可以利用心率等指标进行监控外,还可以从个体感觉来判断运动量是否合适。在体育锻炼中,适宜的运动量同样对体育锻炼的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运动量过小,对机体的刺激不足,无法打破机内稳态,体育锻炼的效果显微。运动量过大,机体容易产生疲劳,身体机能下降,对身体反而造成一定的伤害,受力部位劳损,久而久之限制了机体的运动能力,得不偿失。如长期的劳损积累可能会导致受力部位应力性骨折。
2
/3
运动量的具体大小应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而定,而目前主张每周至少进行3次以上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每次的锻炼时间至少在30分钟以上。不同素质的锻炼有不同的锻炼特点,运动量及运动强度的大小自然不同。总的来说,运动量与运动强度的改变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而定。
3
/3
目前市场上的一些智能穿戴设备的计步功能及运动距离记录虽然与实际运动量有一定的误差,但仍是一种值得参考的运动量评估方式。以步行为例,可初始目标设为10000步,根据自身情况每3周调整一次运动目标。如果轻松胜任10000步,可以将目标步数设为12000,若无法完成且感觉身体疲劳感加重,可适度降低目标。

㈧ 体育锻炼中,负荷强度指什么啊,比如负荷强度15

运动负荷主要由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两个因素构成,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负荷强度是竞技体育运动的核心。 运动训练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竞技水平和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而竞赛的核心是负荷强度,运动员之间是负荷强度的较量,而不是负荷量。只有平时高强度的训练积累,才能适应比赛对机体的强烈刺激,使机体所能承受的负荷强度不断提高。 同时,负荷量与负荷强度之间又存在着明显的反比关系,即提高负荷的强度,则要相应减少负荷的量:增加负荷的量,则要相应降低负荷的强度 运动负荷俗称运动量,运动强度大小对机体的影响最为明显。如果运动强度太大超过人体所能耐受的界限,即使时间不长,也会使身体产生过度反应而引起不必要的损伤。 衡量运动强度的指标,最方便、常用的方法是测定心率。对一个身体正常的人,有一个运动中允许达到的心率 即180减年龄数。 所谓RM是指某些肌群在没有疲劳的情况下,负荷某重量时,所能完成的最大反复次数 。因此,10RM代表某肌群能够最大举起十次的重量; 1RM代表能够举起的最大重量。例如双手弯举的主要肌群是肘关节曲肌,某人双手弯举30公斤时,可以重复举起 6次,那么这个人双手弯举肌群的 6RM重量即为30公斤。 简单的说,RM与肌力都是肌肉(负荷)强度的单位,RM代表的是相对的肌力、肌力则代表绝对的肌力。某一个人举50公斤,可能是10RM,另一个人举50公斤,可能是1RM。在训练的时候,这种相对的肌力RM就显得比较重要,因为可以用来进行全盘式的强度设定依据。

㈨ 运动负荷的量和强度分别是通过哪些指标

运动负荷的量由运动量来表示,运动负荷的强度由运动强度表示。

1、运动量

运动量(Amount of exercise)也称“运动负荷”,指人体在体育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心理负荷量以及消耗的热量,由完成练习的运动强度与持续时间,以及动作的准确性和运动项目特点等因素来决定运动量的大小。

2、运动强度

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练习所用的力量大小和机体的紧张程度,影响运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练习时的速度和负重量。如初中生100米快速跑,跑后即刻心率可达到180次/分以上,慢跑1分钟,心率一般在130次/分左右,显然前者强度大,后者强度小。

在体育活动中,较大强度的项目有跑、跳、攀登等,而走、爬、投掷等的运动强度则相对较小。

(9)运动负荷量的常用指标及方法扩展阅读

有节奏地逐步加大运动负荷的做法如下:

1、运动锻炼时合理搭配各项运动

应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强度、适宜密度的项目,可将运动负荷大和运动负荷小的练习交替安排,如强度较小的走、投与强度较大的跑、跳等内容的组合。

2、及时调节运动负荷

据瑞典生理学家研究,当锻炼后的自我感受“累极了、很累、有点累、还行、很轻松、非常轻松”时都有不同的心率,而这些心率和回答之间有着极明显的对应关系。这样就可以通过自身感受控制运动量。

3、运动需要适当能量

人体平时能量的来源,主要靠饮食中摄取来的糖类,当空腹进行锻练时,主要的能量来源就靠脂肪。人在空腹运动时,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会明显增高,脂肪酸肌活动的来源如过量,就会出现损害心肌的“毒物”,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导致猝死。

因此,在空腹运动之前,应先喝一杯牛奶或吃些糕点,这样可减少诱发低血糖症的危险。相反饭后半小时运动就可以有效地避免空腹运动的危害。

阅读全文

与运动负荷量的常用指标及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维生素k的使用方法 浏览:954
事业年金怎么计发方法 浏览:625
龟过滤方法有哪些 浏览:145
智能调节器安装方法 浏览:732
手机签到瓜分现金方法 浏览:468
藕种碗莲的种植方法图解 浏览:663
塑胶检测铅的方法 浏览:136
手摇转笔刀使用方法 浏览:373
祖母格披肩连接方法 浏览:833
空调外机漏水怎么办有什么方法 浏览:79
自助煲仔饭食用方法 浏览:952
华为mate7图片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456
属性与方法的区别是什么 浏览:759
摔伤疤痕的最佳治疗方法 浏览:315
开学的症状和解决方法 浏览:840
常用的激光打标方法 浏览:437
老天珠鉴定最简单方法 浏览:908
改善敏感肌的有效方法有哪些 浏览:966
在家如何自主学习的方法 浏览:875
太极练胯的方法有哪些 浏览: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