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维纳米材料制备方法主要有哪些
(1)电弧放电法
电弧放电法是制备纳米碳管最原始的方法,该方法也用于制备其它一维纳米材料。
(2)化学气相沉积法
化学气相沉积法通常是指反应物经过化学反应和凝结过程
,生产特定产物的方法。
(3)激光溅射法
(包括激光沉积法
)
激光溅射法也是制备一维纳米材料的重要方法。激光溅射法所用的设备包括激光源、聚光镜、目标靶、管式炉、冷却环、真空泵和气流阀等几个部分组成。
(4)液相合成法
液相合成法又称湿化学法,它包含了水热法、溶剂热法和微乳液法等通过溶液生长合成一维纳米材料的方法。
2. 大块非晶合金的几种常用的制备方法
由于受非晶形成能力的限制,长期以来非晶合金主要以粉末,细丝,薄带等低维材料的形式使用。大块非晶合金材料的出现是非晶合金材料制备技术的巨大进步,大块非晶合金材料常用的具体的制备方法有以下几种: 1.氩弧炉熔炼法 将各组分混合后利用氩弧炉直接炼制非晶制品。此法只能炼制尺寸较小的非晶样品,且非晶样品的形状一般为纽扣状,不易加工成型。另外此法对合金体系的非晶形成能力要求高,否则样品或样品的心部不能形成非晶,样品和坩埚直接接触的底部有时未完全熔化,可成为结晶相与成的核心,也易出现结晶相。氩弧炉的熔炼温度很高,经常用于炼制前的混料过程,即首先用氩弧炉炼制出易形成非晶的合金,然后用其他快冷方法得到大块非晶合金。 2.石英管水淬法 将大块非晶合金的配料密封在抽成真空的石英管中,加热后水淬冷却,获得大块非晶合金。如果合金中有高熔点组成,可先在氩弧炉中混料制成合金后再封装到石英管中。此法的优点是设备投资小,封装石英管的部门很容易找到,且易得到尺寸较大的圆柱形大块非晶棒。缺点是每制备一次非晶样品均须封一次石英管,且淬火时石英管要被破坏。石英管水淬法在非晶合金的科学研究中常用。为提高淬火时的冷却能力,也可将试样封在不锈钢管中水淬,用这种方法也可制备出异型样品。 3.铜模铸造法 此法是在加热装置的下方设置一水冷铜模,非晶合金组分熔化后靠吸铸或其他方法进入水冷铜模冷却形成非晶。此法虽然要求有专门的设备,但由于冷速较高能制备较大尺寸的非晶样品,而且可用不同的模具制备出不同形状的非晶样品,也可制备形状复杂的非晶样品。铜模铸造法,尤其是带有吸铸装置的,由于有这些优点而被广泛应用。 4.定向区域熔炼法 定向区域熔炼法的冷却速度可由固液界面的移动速度和炉内的温度梯度的乘积来确定,这种方法要求用于制备非晶合金的原始材料在成分上是均匀的,且非晶形成能力较强。能够用这种方法制备大块非晶合金意味着可以用连续的方法制备出大尺寸异形的非晶样品。此外,高压技术也可应用于大块非晶合金的制备。压力是影响合金状态的一个重要的热力学参数,高压下有些合金的凝固点降低,可通过快速卸载的方法使合金获得大的过冷度而产生非晶。摘自《先进材料导论》
3. 材料制备的过程有哪些
材料加工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金属材料加工技术和陶瓷粉末成型烧结制备技术。
其中金属材料加工技术主要包括:快速凝固、定向凝固、金属半固态加工、连续铸轧、复合铸造。
陶瓷粉末烧结制备技术又主要包括制备、成型、烧结三个部分。
这是我们老师上课讲的,希望有帮助~
4. 材料的制备有哪些方法,试说明其原理和特点,应用
这个问题涉及内容太多,建议你看看金属材料学。如果简单的加以概括的话,那么一切材料都是为了达到“组织-化学成分-生产工艺”三者的最佳配合,然后满足性能的要求。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也有一本机械工业出版社的书,很厚,但是不难,出版一年多了。里面的原理和制备方法讲的很具体,有的甚至可以直接操作。
5. 纳米材料有几种制备方法
一共有十余种制备方法,常见制备方法:化学气相法 激光法 化学液相沉淀法 溶胶-凝胶法 水热法有机溶剂热法 模板法超神化学法 辐射化学法 喷雾热解法 固相化学法
6. 材料的制备和加工方法有哪些
材料加工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金属材料加工技术和陶瓷粉末成型烧结制备技术.
其中金属材料加工技术主要包括:快速凝固、定向凝固、金属半固态加工、连续铸轧、复合铸造.
陶瓷粉末烧结制备技术又主要包括制备、成型、烧结三个部分.
这是我们老师上课讲的,
7. 纳米粉体材料有哪些制备方法
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很多,可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1.
物理方法
(1)真空冷凝法
用真空蒸发、加热、高频感应等方法使原料气化或形成等离子体,然后骤冷。其特点纯度高、结晶组织好、粒度可控,但技术设备要求高。
(2)物理粉碎法
通过机械粉碎、电火花爆炸等方法得到纳米粒子。其特点操作简单、成本低,但产品纯度低,颗粒分布不均匀。
(3)机械球磨法
采用球磨方法,控制适当的条件得到纯元素纳米粒子、合金纳米粒子或复合材料的纳米粒子。其特点操作简单、成本低,但产品纯度低,颗粒分布不均匀。
2.
化学方法
(1)气相沉积法
利用金属化合物蒸气的化学反应合成纳米材料。其特点产品纯度高,粒度分布窄。
(2)沉淀法
把沉淀剂加入到盐溶液中反应后,将沉淀热处理得到纳米材料。其特点简单易行,但纯度低,颗粒半径大,适合制备氧化物。
(3)水热合成法
高温高压下在水溶液或蒸汽等流体中合成,再经分离和热处理得纳米粒子。其特点纯度高,分散性好、粒度易控制。
(4)溶胶凝胶法
金属化合物经溶液、溶胶、凝胶而固化,再经低温热处理而生成纳米粒子。其特点反应物种多,产物颗粒均一,过程易控制,适于氧化物和Ⅱ~Ⅵ族化合物的制备。
(5)微乳液法
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形成乳液,在微泡中经成核、聚结、团聚、热处理后得纳米粒子。其特点粒子的单分散和界面性好,Ⅱ~Ⅵ族半导体纳米粒子多用此法制备
8. 薄膜材料的制备有哪些方法
制备的方法很多,比如说:(1)蒸镀法。主要由磁控溅射、分子束外延等方法;(2)旋涂法,就是将溶胶等通过旋涂的方法制备薄膜;(3)化学法。比如采用表面氧化的方法可以制备氧化物薄膜等。结构设计:塑料选择、厚度设计、功能设计、层数设计...
挤出设备参数:螺杆设计、动力系统、模头配合、稳定性、表面处理、温度控制...
加工制程控制:制程条件、线上监控、最佳化技术、后段卷曲...
共挤模头:模头设计、零件加工、表面处理、模头材料...
9. 列举混凝土制备材料方法
随着海绵城市的建设和推广,透水混凝土作为城市建设主力军的地位越来越明显。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透水混凝土的材料组成和作用机理。
一、砾石:透水混凝土的骨料,面层选用0.3cm-0.5cm石料,素层选用0.5cm-1.0cm石料。石材应坚硬且外观干净,尺寸均匀、表面光滑。
二、水泥:透水混凝土的胶凝材料,面层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素层采用325#普通硅酸盐水泥。
三、透水料:主要用于透水混凝土表面。它的功能是:
1、提高透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2、增加透水率
3、提高透水混凝土的抗冻融性
4、透水混凝土表面着色
抗压强度和透水率的作用机理:
因为透水混凝土对抗压强度和透水率有一定的要求。如果盲目增加水泥用量,虽然抗压强度增加,但会导致不透水;如果减少水泥用量,抗压强度将远远低于抗压要求。透水料是高分子聚合物,通过增加透水料的用量,可在不增加水泥用量的情况下大大提高透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透水率。
抗冻融作用机理:
由于透水混凝土独特的孔结构,冬季大量雨水进入透水混凝土内部,水分子渗入透水混凝土内部的分子结构,反复冻融,这在物理学上称为冻融现象。经过反复冻融后,透水混凝土内部分子结构将被破坏,透水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将大大缩短。透水料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难题,透水料含有活性疏水物质,在透水混凝土内部形成保护膜,有效防止水分子渗入透水混凝土。
着色机理:
无机颜料通过高速分散机三道工序充分预混,并最终均匀分散在透水材料中,达到着色效果。
四、TS-ZQ增强剂:
主要用于透水混凝土的素色层:
1、提高透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2、增加透水率
3、提高透水混凝土抗冻融性,作用机理与透水料相似
五、保护剂:
主要用于喷涂在透水混凝土表面
1、抗紫外线辐射,有效防止透水混凝土表面褪色
2、提高透水混凝土表面的抗压强度和耐磨性
3、增加透水混凝土表面的亮度和纹理
4、耐腐蚀性:有效防止透水混凝土表面的酸碱腐蚀
10.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中文,英文)越全越好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法和化学法两大类。
1 物理法:放电爆炸法、机械合金化法、严重塑性变形法、惰性气体蒸发法、等离子蒸发法、电子束法、激光束法等。
2 化学法:气相燃烧合成法、气相还原法、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法、溶胶一凝胶法、共沉淀法、碳化法、微乳液法、络合物分解法等。纳米微粒和纳米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它的应用领域包括化工、机械、生物工程、电子、航天、陶瓷等方面。
(1)纳米微粒用作催化剂。聚合型马来酰亚胺树脂材料在军工、民用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它性能优良,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途的树脂基体。纳米TiO2可作为N—苯基马来酰亚胺聚合反应的催化剂。
(2)纳米微粒可提高陶瓷塑性。纳米TiO2与其它金属氧化物纳米晶一起可组成具有优良力学性能的各种新型复合陶瓷材料,在开发超塑性陶瓷材料方面具有诱人的前景。
(3)纳米微粒用作润滑油添加剂,可大大减轻摩擦件之间的磨损。把平均粒径小于10nm的金刚石微粒(NMD)均匀加入Cu10Sn合金基体中,干滑动摩擦试验结果表明:在载荷78N、滑动速率低于1.6m/s时,Cu10Sn2NMD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稳定在0.19左右,远低于基体Cu10Sn合金(μ=0.31~0.38)。而且Cu10Sn合金在摩擦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噪音,摩擦过程不平稳,而Cu10Sn2NMD复合材料摩擦过程非常平稳,噪音很低,并且在摩擦副的表面形成了部分连续的固体润滑膜。
(4)纳米颗粒用于生物传感器。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在临床医学、食品工业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用途。将金、银、铜等纳米颗粒引入葡萄糖氧化酶膜层中,由此制得的生物传感器体积小,电极响应快、灵敏度高。
(5)纳米复合材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可制备出聚酰亚胺/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
(6)纳米微晶应用于磁性材料中,可制备出高效电子元件和高密度信息贮存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