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使用方法 > 软件开发中常用的结构化生命周期方法

软件开发中常用的结构化生命周期方法

发布时间:2022-06-09 20:53:50

‘壹’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将系统开发分为哪几个阶段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Structured 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SSA&D,)又称结构化生命周期法,是系统分析员、软件工程师、程序员以及最终用户按照用户至上的原则,自顶向下分析与设计和自底向上逐步实施的建立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一个过程,是组织、管理和控制信息系统开发过程的一种基本框架。

开发过程分为:

系统规划阶段
系统分析阶段(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
系统设计阶段(总体设计、详细设计)
系统实施阶段
系统运行与维护阶段

‘贰’ 生命周期法开发方法的步骤

生命周期法也称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是目前国内外较流行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在系统开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尤其在开发复杂的大系统时,显示了无比的优越性。它也是迄今为止开发方法中应用最普遍最成熟的一种。
1基本思想:将软件工程学和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引入计算机系统的研制开发中,按照用户至上的原则,采用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对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具体来说,它将整个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划分为独立的六个阶段,包括系统分析、程序设计、系统测试、运行和维护以及系统评估。这六个阶段构成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2优缺点 生命周期法的突出优点是强调系统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强调在整体优化的前提下考虑具体的分析设计问题,即自顶向下的观点。它从时间角度把软件开发和维护分解为若干阶段,每个阶段有各自相对独立的任务和目标。降低了系统开发的复杂性,提高了可操作性。另外,每个阶段都对该阶段的成果进行严格的审批,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和纠正,保证了软件质量,特别是提高了软件的可维护性。实践证明,生命周期法大大提高了软件开发的成功率。
但是,生命周期法开发周期较长,因为开发顺序是线性的,各个阶段的工作不能同时进行,前阶段所犯的错误必然带入后一阶段,而且是越是前面犯的错误对后面的工作的影响越大,更正错误所花的工作量就越大。而且,在功能经常要变化的情况下,难以适应变化要求,不支持反复开发。

‘叁’ 生命周期法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生命周期法分为5个阶段,分别为:需求分析、设计、实施、运行和审计。

一:需求分析阶段

需求分析就是确定企业的需求,并将这些需求反映到信息系统的需求规范。需求分析阶段主要是为满足用户需求而建立的一种新的系统逻辑模型。需求分析主要由系统分析员进行。

生命周期方法的具体过程和这套表达工具的使用:

1、了解系统的组织结构

第一次接触往往是部门或单位的组织结构。表达部门或单位组织结构最直观的方式是组织结构图。

组织结构图:将需要理解的组织划分为若干部分,以各部分之间的直线表示行政隶属关系或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这样形成的示意图称为组织结构图。

绘制组织结构图的目的是从系统整体上了解信息流的总体情况,掌握与本项目相关的信息流集中部分,以确定下一次现场业务调研的目标。

2、业务活动分析

业务活动分析:所谓业务活动分析,是指借助于图表工具对业务流程进行抽象描述,并与其具体的工作场所和实现手段相分离。

业务流程的描述侧重于整个业务流程的完整表达,包括业务的不同处理方式和票据、账户的存储方式。

调查方法:

首先,根据对组织结构的初步了解和调查,选择最重要、最紧迫的部门进行重点调查,在重点部位投入有限的人力。

其次,通过寄信或问卷的方式收集其他信息。此类信函或问卷可分为两类:业务处理调查和信息调查。

3、数据流程图和数据分析

数据流图:数据流图通过数据流、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和外部实体,抽象、全面地描述整个系统的信息流。业务流程图用于描述操作序列。数据流图只使用四种表示法:数据流、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和外部实体。

(3)软件开发中常用的结构化生命周期方法扩展阅读:

相似方法:生产周期法

生产周期法是根据每个订单编制的生产周期图标和交货期要求,采用逆向工艺顺序,依次确定产品或零部件在每个生产阶段的投入产出时间的生产计划方法。

小批量生产企业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的方法,既不同于大批量生产企业,也不同于批量生产企业。由于这种生产方法不重复生产或不经常重复生产,因此没有规定在制品的占有率。

而且,由于这种生产方式不重复生产,也不经常重复生产,单小批量生产的企业不需要指定生产数量。不宜采用在制品定额或累计编号的方法编制生产作业计划。

这种企业组织生产时,每种产品的任务量是接受订单的数量,不需要调整。

‘肆’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原型法和面向对象开发方法、计算机辅助开发方法的特点、定义、区别。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Structured 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SSA&D,)

定义:又称结构化生命周期法,是系统分析员、软件工程师、程序员以及最终用户按照用户至上的原则,自顶向下分析与设计和自底向上逐步实施的建立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一个过程,是组织、管理和控制信息系统开发过程的一种基本框架。

优点:
1. 自顶向下整体地进行分析与设计和自底向上逐步实施的系统开发过程
2. 用户至上是影响成败的关键因素,整个开发过程中,要面向用户,充分了解用户的需求与愿望。
3. 符合实际,客观性和科学化,即强调在设计系统之前,深入实际,详细地调查研究,努力弄清实际业务处理过程的每一个细节,然后分析研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目标系统设计方案
4. 严格区分工作阶段,把整个开发过程划分为若干工作阶段,每一个阶段有明确的任务和目标、预期达到的工作成效,以便计划和控制进度,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前一阶段的工作成果是后一阶段的工作依据。
5. 充分预料可能发生的变化:环境变化、内部处理模式变化、用户需求变化。

原型法
定义:指在获取一组基本的需求定义后,利用高级软件工具可视化的开发环境,快速地建立一个目标系统的最初版本,并把它交给用户试用、补充和修改,再进行新的版本开发。反复进行这个过程,直到得出系统的“精确解”,即用户满意为止。

优点: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系统开发循序渐进,反复修改,确保较好的用户满意度;开发周期短,费用相对少;由于有用户的直接参与,系统更加贴近实际;易学易用,减少用户的培训时间;应变能力强。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http://ke..com/view/125370.htm)

没有明确定义
优点:面向对象开发更加接近于现实生活,可以使人的思路更加明确,而面向结构开发则更注重思维逻辑,具有一定难度。所以面向对象开发是当前最好的开发方式

‘伍’ MIS系统开发常用的方法有哪几种

MIS系统开发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五种:

1、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这种方法将系统开发看做工程项目,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工作,虽然各种业务信息系统处理的具体内容不同,但所有系统开发都可以分为六个阶段。

2、快速原型法

这种方法表示一种基于离散和堆积原理的崭新制造技术,将零件的CAD模型按一定方式离散,成为可加工的离散面、离散线和离散点,而后采用物理或化学手段,将这些离散的面、线段和点堆积而成零件形状。

3、应用软件包法

这种方法用于开发预先编制好的、能完成一定功能的、供出售或出租的成套软件系统,可以小到只有一项功能,如打印邮签,也可以作为具有复杂功能、运行在主机上的大系统。

4、最终用户法

这种方法表示在通信系统中系统所服务的最终受益者(包括信息的最初提供者和最终享用者),其中作为很大一部分的最终享用者主要从系统中接受并利用信息进行研究、生产、教学等各类任务。

5、信息系统外包法

这种方法借助外部力量进行信息系统开发、建设,主要分为全部外包和部分外包:全部外包包括整个信息技术部门;部分外包包括局部应用(计算机编程,维护和数据恢复)。

‘陆’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有几个阶段

它将整个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划分为独立的六个阶段,包括系统分析、程序设计、系统测试、运行和维护以及系统评估。这六个阶段构成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柒’ 生命周期法中最重要的阶段是什么:说明理由

它将整个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划分为独立的六个阶段,包括系统分析、程序设计、系统测试、运行和维护以及系统评估。这六个阶段构成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1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要点
所谓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就是把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全过程按其生存周期分成若干阶段,每个阶段有相对独立的任务,然后逐步完成各个阶段的任务.在每一阶段的开始与结束都规定了严格的标准.前一个阶段的结束标准就是后—阶段开始的标准,而每个阶段任务相对独立而且比较简单,便于不同人员分工协作,从而降低了整个软件工程开发的困难程度.
在软件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都采用科学管理和良好的技术方法,而且在每个阶段结束之前都从技术与管理两个角度进行严格审查,合格之后才开始下一阶段工作.
2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要点
提出系统开发要求
初步调查
可行性分析
详细调查
分析当前系统
新系统设想
总体设计
详细设计
程序设计
系统试运行
系统转换
运行,维护
维护评价
修改
审查可行性报告
审核分析说明书
审核设计说明书
调试
系统评价
停止开发
修改
修改
修改
修改
条件不成熟
结构化生命
周期法
工作流程
3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要点
(1)开发阶段性
生命周期法把整个系统开发过程分成一系列严格定义顺序的紧密相关的阶段,这些阶段及其顺序一般是:系统定义(包括系统调查,可行性分桥,系统需求分析),系统开发(包括系统设计,软件编码,系统测试),系统维护.
(2)用户评价
系统分析时引入的错误往往要到运行时才发现,其修正的代价是相当昂贵的.这种错误是由于对用户系统分析不充分,理解不透彻,或表达的二义性造成的.所以管理信息系统待别强调在每个阶段结束前都要有用户评价或验收,以减少这种错误的发生.
4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要点
(3)文档管理
为了便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生命周期法把文档资料作为每个阶段的产品之一,而且加以标准化,作为每个阶段结束的重要标准.它保证了在系统开发结束时有一个完整准确的软件配置交付使用.文档资料是通讯的工具,它清楚地说明了到这个时候为止关于该项工程已经知道或做了什么,同时确定了下一步的工作基础.文档资料也起着备忘录的作用,如果文档不完整或与上一阶段的文档不相衔接则一定在工作上有不完整的地方.文档资料另一重要作用是有利于与用户交流,检查错误,用户评价.文档资料也是系统维护的依据.
5结构化生命周期法要点
(4)结构化的系统分析与设计较术
在完成生命周期每个阶段任务时应该采用适合该阶段任务特点的系统化的技术方法.在系统分析与系统设计阶段应该采用结构化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生命周期中的系统分析与系统设计方法虽然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最常用的还是结构化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它要
求对系统功能进行自顶向下的分解,模块化.以满足系统可理解性,适应性,可分离性及整体性要求,使系统层次清晰,易于理解,调试和排错.
6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存在的问题
(1)阶段回溯不可避免——延长系统开发的时间.由于要求不同类型的用户应与管理信息系统交互使,使需求分析变得更加困难.因此常常需要做阶段回溯,对系统分析需求规格说明作修改或补充,同时也会引起此后阶段的补充修改.例如系统设计报告也要补充修改.
(2)使用过程化语言——没有以根本上改变个体手工编程的工作方式.
(3)专业开发人员开发用户使用的系统开发模式——开发人员与用户都要化时间去掌握对方专业领域的知识以期产生共同语言.他们之间存在着难以克服的通讯障碍.系统开发的质量与时间就难以控制.
(4)用户热情没有自始至终调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让用户参加系统开发的问题.系统维护就十分困难.
7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存在的问题
最重要的原因是无论是系统调查,系统分析还是系统设计给用户看到的只是一个"虚"的系统而不是"实"的系统,他们面对着一个想象的系统去进行评价,他们仍不容易了解计算机具体能为他们做些什么.这就很难想象他们能做出"真正的"评价,往往等到系统试运行以后他们才具体知道计算机实现的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才能认真地仔细地评价,不幸的是为时太晚.
(5)文档资料缺乏实用价值,待别是早期的系统规格说明——专业知识的缺乏使得用户难以理解文档的内容,文档资料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延长了开发时间.
(6)系统开发周期过长——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并没有解决软件开发研制时间过长的严重危机,在计算机硬软件技术相通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时代,很容易使刚建立起来的管理信息系统迅速变得陈旧,生命周期很短,所以系统开发周期过长将导致系统运行时间变短

‘捌’ 如何选择软件开发的生命周期

文本Tag:软件开发 随着用户需求的多样化,软件系统开始越来越复杂了,而复杂性带来的结果是软件开发管理越来越困难。然而,许多软件开发团队却没有适时地改变其管理模式。因此,越来越多的软件开发项目呈现出管理失控和混乱的迹象,软件开发的整个生命周期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为什么软件开发项目的管理是这么困难呢?原因在于许多软件开发团队没有选择合适的管理工具。一般来说,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会有许多不确定的、经常变化的因素,如果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缺乏合适的管理工具,这将会导致开发人员无法统一开发行为和思路。例如,在实现项目的各阶段和各种角色(架构师、项目经理、开发人员、测试人员等)的方法和思路并不一致,不但会对设计、质量、代码管理和部署产生负面影响,而且还会导致开发成本增加。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管理好软件开发的各种因素呢?就像教科书上经常所说的一样,如果我们能够很好的管理软件生命周期每一个阶段的质量,也就很好的管理了整个软件开发的整个过程。因此,如何最大程度地管理好开发过程成为目前业界讨论的焦点。本文介绍了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一种常用的管理工具:软件生命周期模式,以及其概念和选择方法。 软件开发工作本身是需要一个周期来完成的,而在周期的内部则包含了很多因素。一个因素的不稳定,在周期推移的过程中都很可能会造成类似生物学领域的蝴蝶效应----非洲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可能会造成美洲大陆的一场龙卷风。这说明每一个事情都可能会对其它的事情产生连锁反应。因此,任何软件开发项目都必须进行适当的组织和管理,然后才能按预期计划成功地执行项目。也说是说,规划良好的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将能够实现在更短的开发周期内构建软件的愿景。 同任何事物一样,一个软件产品或软件系统也要经历孕育、诞生、成长、成熟、衰亡等阶段,这一般称为软件生命周期。软件开发生命周期(SDLC)是指软件开发的全部过程、活动和任务的结构框架。许多软件开发工具厂商都提出过各种软件生命周期方法论,它们有人将SDLC解释为一组步骤或者里程标(Milestone)。但无论是谁的解释,SDLC的一般步骤包括:确定问题、可行性分析与开发计划、收集需求、分析与设计、编码开发、测试、安装、维护。 生命周期法也称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是目前国内外较流行的软件系统开发方法。尤其在开发复杂的大系统时,显示出无比的优越性。它的基本思想是:将软件工程学和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到软件系统的开发中,按照用户至上的原则,采用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对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具体的说,是通过把整个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若干阶段,使得每个阶段有明确的任务,使规模大、结构复杂和管理复杂的软件开发变的容易控制和管理。它的优点是强调系统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强调在整体优化的前提下考虑具体的分析设计问题,即自顶向下的观点。它从时间角度把软件开发和维护分解为若干阶段,每个阶段有各自相对独立的任务和目标,从而降低了系统开发的复杂性,提高了可操作性。 (2)软件生命周期模式 对于不同的软件系统,可以采用不同的开发方法、以及运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实际上,软件生命周期法在开始的时候只是一个概念。因此,在应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法时,许多开发团队会把这一个概念进行工具化,这一个工具化就是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模式。通过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模式,我们能清晰、直观地看到软件开发的全过程。 在过去的10年中,软件生命周期模式及其许多变体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在各种软件开发方法和过程改进模式中的技术革新也得到了承认,如Rational Unified Process(RUP)、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CMM)、ISO 9000-3 等。典型的几种生命周期模式包括:瀑布模式、演化模式、螺旋模式、快速原型模式、喷泉模式和混合模式等。在这里只介绍其中最常用的几种模式: ①瀑布模式:它首先是由Royce提出,该模式由于酷似瀑布闻名。在该模式中首先确定需求,然后拟定规格说明,在通过验证后方可进入计划阶段。因此,瀑布模式中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只有当一个阶段的文档获得认可才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瀑布模式通过强制性规约来确保每个阶段都能很好的完成任务,但是实际上却往往难以办到。因为整个瀑布模式几乎都是以文档驱动的,这对于非专业的用户来说是难以阅读和理解的。虽然瀑布模式有很多很好的思想可以借鉴,但是在过程能力上有天生的缺陷。内容导航 ②演化模式:它主要是针对事先不能完整定义需求的软件开发。它的方法是用户先给出待开发系统的核心需求,并且在核心需求实现后,再提出反馈以支持系统的最终设计和实现。也就是说:开发人员首先会根据用户的需求开发核心系统,然后提供给用户试用;用户试用后再提出增强系统能力的需求;最后开发人员再根据用户的反馈,实施迭代开发。实际上,这个模式可看作是重复执行的多个瀑布模式。演化模式要求开发人员把项目的产品需求分解为不同组,以便分批循环开发。但这种分组并不是随意性的,而是要根据功能的重要性及对总体设计的基础结构的影响而作出判断。 ③螺旋模式:它是瀑布模式与演化模式相结合,并加入两者所忽略的风险分析所建立的一种软件开发模式。螺旋模式基本的做法是在瀑布模式的每一个开发阶段之前,引入非常严格的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直到采取了消除风险的措施之后,才开始计划下一阶段的开发工作。否则,项目就很可能被暂停。另外,如果有充足的把握判断遗留的风险已降低到一定的程度,项目管理人员还可作出决定让余下的开发工作采用另外的生命周期模式,如演化模式,瀑布模式或自定的混合模式。 ④过程开发模式:它又叫混合模式或元模式,是指把几种不同模式组合成一种混合模式,它允许一个项目能沿着最有效的路径发展。因为上述的模式中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现在的软件开发团队中很少说标准的采用那一种模式的,因为模式和实际应用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实际上,许多软件开发团队都是在使用几种不同的开发方法组成他们自己的混合模式。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螺旋模式是典型的迭代式生命周期模式,而RUP则是近代迭代式生命周期的代表。与螺旋模式相比,RUP将风险管理放在更重要的地位。最新的迭代式生命周期模式的代表是模式驱动架构(MDA)和敏捷(Agile)软件开发。MDA模式是基于可执行规格说明的思想,是现代转换模式的代表,其核心技术是组件技术。而敏捷开发生命周期的典型代表是XP编程,是把传统的系统设计和实现由敏捷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验收测试、重构和测试驱动所取代;把传统的集成和部署由敏捷软件开发中的持续集成和短周期所取代。 其实上,无论是瀑布开发模式还是螺旋开发模式,软件生命周期模式的发展实际上是体现了软件工程理论的发展。在最早的时候,软件的生命周期处于无序、混乱的情况。一些人为了能够管理和控制软件的开发过程,就把软件开发严格的区分为多个不同的阶段,并在阶段间加上严格的审查,这就是软件开发模式产生的起因。它们体现了人们对软件过程的一个希望:严格控制、确保质量。 (1)评估软件开发范围和需求 当软件所有参与人员都能理解软件开发的范围和需求时,就能为软件开发可能遇到的突发事情和未来变化建立一个技术基线。这个技术基线、基础规则和假设应该包含识别和评估软件的功能性。一般来说,在前期需求明确的情况下可尽量采用瀑布模式或改进型的瀑布模式。而在不确定性因素很多时或很多需求无法计划的情况下,应该尽量采用增量迭代模式或螺旋模式。 (2)确定软件开发规模和阶段划分 确定软件的开发规模是决定开发管理工具的重要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步骤。因为确定开发规模和阶段划分是明确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驱动动力,它可用来约束在开发过程中所采用的行动和资源,以及限制可以提供的选项。例如,对于规模小的建议采用瀑布模式;而在资金和成本无法一次到位情况下可以采用增量模式;而对于完全多个独立功能的开发可以在需求阶段就分功能并行,但每个功能内可以遵循瀑布模式原则;而其他项目一般可采用迭代模式。 (3)选择合适的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模式 一个定义良好的软件生命周期模式,可以很好的指导我们的开发工作,使漫长的开发工作易于控制。事实上,我们也可以任意定义自己喜欢的软件生命周期模式。但是,如果生命周期模式定义不合理,却会制约我们的开发过程。因此,选择一个软件开发模式不应当将其作为一次性的活动来考虑。因为随着开发项目的进展,未知内容会逐渐变为已知内容,并且新的和意料之外的问题和风险都会随之出现。所以,选择开发模式应该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加以裁减以作出适当的修改和改良。 (4)跟踪和度量开发模式的效率 在软件开发模式选定后,应该要定时跟踪和度量开发模式的效率。例如,记录那些相关的信息和得到的经验教训。通过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记录一个最佳开发模式的选择过程,以获得选择开发模式的经验性。因此,跟踪信息应当被不断的收集起来,并且同原始模式和基线进行比较。

‘玖’ 结构化开发方法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具体包含什么内容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structured
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ssa&d,)又称结构化生命周期法,是系统分析员、软件工程师、程序员以及最终用户按照用户至上的原则,自顶向下分析与设计和自底向上逐步实施的建立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一个过程,是组织、管理和控制信息系统开发过程的一种基本框架。
开发过程分为:
系统规划阶段
系统分析阶段(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
系统设计阶段(总体设计、详细设计)
系统实施阶段
系统运行与维护阶段

阅读全文

与软件开发中常用的结构化生命周期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过敏性紫癜中医治疗方法 浏览:765
违约数额的计算方法 浏览:415
盈亏平衡分析方法及用途 浏览:306
农村月饼的制作方法步骤 浏览:769
顶式过滤沙缸连接方法 浏览:359
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的研究方案 浏览:835
比较型计算方法 浏览:167
织物鉴别主要方法有哪些 浏览:732
英语讲解阅读文章常用的教学方法 浏览:705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特点 浏览:79
前叉术后七周股四头肌锻炼方法 浏览:133
家具敲门解决方法 浏览:70
中学政治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浏览:802
以下处理方法和步骤正确的是 浏览:98
脑萎缩的最好治疗方法 浏览:352
痔疮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浏览:984
腿部修长的锻炼方法 浏览:336
了解些鉴别方法是必须 浏览:34
手机精灵设置方法 浏览:909
直流线圈测量方法 浏览: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