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海德利饺子馅抱团剂的使用方法
高手在民间!
俗话说得好:十分的饺子,七分的馅,三分还在手擀面皮。说明你饺子馅调好了,你的饺子就成功了一大半。
饺子是否好吃和馅料的搭配、油香料的比例、饺子皮的筋道等方法都有很大的关系呢。比如蔬菜素馅的容易出水,肉馅的不容易抱团都是让人头疼的问题,方法对了,事半功倍,方法错了,前功尽弃。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10年饺子老店店小二,让俺来说说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俺们农村人调饺子馅称为“盘馅”
1. 素馅饺子:韭菜,芹菜,白萝卜,胡萝卜,包菜等等蔬菜类洗净控干水分,剁碎后菜中加一点比例的食用盐,少许香油和花生油搅拌均匀,然后用白纱布,或者薄的土布棉布都可以,扎紧口袋,用力挤压,素菜表面的水分就会流出来,想省力用家用的洗衣服的洗衣机或甩干机,调到甩干功能键,甩到3-5分钟即可。效果保证杠杠的,素菜馅出水的问题就彻底解决了。
想让素馅饺子更抱团,比如韭菜鸡蛋饺子,可以另外加三五个鸡蛋清拌匀,既锁住素菜水分又营养更丰富,口感更香滑。
2. 荤馅饺子:荤馅主要有猪肉、牛肉、羊肉、三鲜、虾仁、蟹黄、海参、鱼肉、鸡肉等、种类繁多。
馅料看似简单,里面大有干坤。比如猪肉要用五花肉,三七比列,三分素肉,七分肥肉。能很好保证了肉香感,还要加大豆分离蛋白,也叫大豆组织蛋白,市场上很买的,经济实惠,然后用水泡好发大后甩干水分,添加比例为馅料总量的5%,这样做出来的饺子馅抱团就更紧密,不容易散,饺子饱满感,立体感比较强。无论手工饺子还是速冻饺子都可以用此方法。
海德利饺子馅抱团剂可用可不用,它主要适合机器工厂店生产流水线快速调配饺子用,一般在搅拌肉时放大葱和莲花白的时候的添加,效果更明显。
家庭作坊俺提供给您一个经济实惠饺子馅抱团配方:高汤抱团法
用一只整鸡,汉民加1-2斤猪肉肉皮,0.5斤肥膘,猪肉大骨头若干。清真回民饺子用敲碎的羊肉骨头或牛肉骨头若干,0.5斤生羊油或牛油,放到大锅中加清水覆盖骨头后炉火熬制数小时,不要加任何调料,可加适当盐。熬到整只鸡酥烂,肉皮化皮冻,清水变白汤既可。
熬好的高汤待用,盘馅的时候挖几勺子加进去就可以代替海德利饺子馅抱团剂了,绿色营养更健康。
仅供参考,不妥之处请多批评指正,谢谢!
㈡ 大豆分离蛋白和大豆浓缩蛋白各自的特点和作用
一、大豆分离蛋白:
1、作用:大豆分离蛋白是表面活性剂,既能降低水和油的表面张力,又能降低水和空气的表面张力,易于形成稳定的乳状液。在烤制食品、冷冻食品及汤类食品的制作中,加入大豆分离蛋白作乳化剂可使制品状态稳定。
2、特点:大豆分离蛋白是利用脱皮脱脂冷榨豆饼或低温脱溶豆粕为原料,经稀碱萃取、酸沉淀、离心分离、喷雾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的食用大豆蛋白产品。大豆分离蛋白是蛋白质含量>90%的优质蛋白质。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而且蛋白质的功能性和营养价值高,是各种食品的优良添加物。
二、大豆浓缩蛋白:
1、作用:提高产品的净蛋白质含量,改善整体蛋白质氨基酸的可消化利用性,清除可溶性糖分从而减少了多种抗营养因子的危害,在大豆加热过程中对赖氨酸利用效率的影响。
2、特点:利用豆粕粉浸出液在等电点(pH4.3~4.5)状态,蛋白质溶解度最低的原理,用离心法将不溶性蛋白质、多糖与可溶性碳水化物、低分子蛋白质分开,然后中和浓缩并进行干燥脱水,即得浓缩蛋白粉。
(2)大豆分离蛋白的使用方法扩展阅读:
大豆分离蛋白使用注意事项:
1、由于大豆分高蛋白的使用,减少了瘦肉用量,增加了肥肉用量,在一定程度上要影响产品的颜色,可以用血或允许使用的色素予以补充。此外,对于中、低档产品由于本来用瘦肉量就少,添加蛋白后相对又减少了瘦肉用量,最好添加少量肉味料,以增加产品的内香味。
2、在灌肠制品生产中,多数情况下是使用碱性磷酸盐,在使用大豆分离蛋白时,最好使用酸性磷酸盐,而酸性磷酸盐会降低肉结合水的能力。所以在使用ASP时,最好同时加入葡萄糖酸内酯,以缓冲ASP的作用。
3、大豆分离蛋白对盐和调味料有一定的覆盖作用,因此要注意调味料要最后加入,并根据情况调整盐的用量。
4、蛋白制品应用于低温块肉制品中,温度应满足蛋白制品功能性热加工要求,大豆分离蛋白、大豆浓缩蛋白制品的功能性通常要在72℃以上(约25分钟)热加工时才能发挥出来,所以低温肉制品在加入蛋白制品时应不低于72℃,25分钟热加工。此外这个温度还可以使加入肉制品中的卡拉胶和玉米淀粉产生功能性和完全糊化,低于此温则有困难。
㈢ 植物中提取的蛋白质的意义及应用价值
蛋白质是生物体所必需的生物大分子物质,是细胞中含量最丰富,功能最多的大分子物质,在各种生命活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维持生命的物质基础。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表示,成年人每天摄取蛋白质应在75 g以上,而世界人均水平只有68.8 g,我国目前平均水平仅60 g[1]。蛋白质摄入不足主要是由于蛋白质的绝对摄入量不足以及摄取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的比例失衡导致,目前解决蛋白质摄入不足的首要方法是开辟新型蛋白质来源,并通过合理的膳食搭配来解决氨基酸比例失衡。动物蛋白虽然是优质的蛋白源,但其转化途径要比植物蛋白质的提取需要更多的经济费用及更长的时间周期,而植物蛋白质的利用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加工利用植物蛋白质是我国目前主要的解决蛋白质供应不足的措施。
1 植物蛋白质的基本特性
按摄取来源可将蛋白质分为动物性蛋白质和植物性蛋白质2类。动物蛋白质主要来源于家禽、家畜以及鱼类的蛋、奶、肉等。其主要以酪蛋白为主,其特点是吸收利用率极高;植物性蛋白质,顾名思义是从植物中提取的,其营养成分与动物蛋白相仿,但植物蛋白质外周有纤维薄膜包裹从而使得植物蛋白质较动物蛋白难以消化。因此,从人体吸收利用率来说,植物蛋白质较动物蛋白低,但经过加工后的植物蛋白不仅更容易被人体所吸收,而且由于植物蛋白质几乎不含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所以较动物蛋白更加健康养生。
从营养成分来说,蛋白质主要是由各种氨基酸组成,人体通过各种酶将蛋白质降解成各种氨基酸以后被人体所吸收。动物蛋白氨基酸成分比较全面,而植物性蛋白质所含的氨基酸的种类不如动物蛋白质多,其中赖氨酸、苏氨酸、色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均相对不足,因此从成分上来说可以将蛋白质分为完全蛋白和不完全蛋白,大多数植物性蛋白质属于不完全蛋白。如谷物蛋白含蛋白质10%左右,蛋白质含量不算高,是人类膳食蛋白质的主要来源,谷物蛋白一般缺乏赖氨酸;油料蛋白主要是蛋氨酸不足。例如小麦蛋白主要是赖氨酸和苏氨酸不足;玉米蛋白主要是色氨酸和赖氨酸不足;棉籽蛋白主要是蛋氨酸不足;花生蛋白主要也是缺乏蛋氨酸;豆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特别是大豆含蛋白质高达36%~40%,氨基酸组成也比较合理,大豆蛋白除蛋氨酸和半胱氨酸含量稍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值外,氨基酸组成基本平衡,在体内的利用率较高,是植物蛋白质中非常好的蛋白质来源;葵花籽蛋白中,蛋氨酸的含量较高,如把蛋氨酸含量较高的葵花籽蛋白与大豆蛋白混合使用,可以补充大豆蛋白蛋氨酸的不足。因此,将各种植物蛋白混合制作食品大有市场前景[2]。另一方面,过多的摄入动物性蛋白,相对的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也将过量摄入,将导致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各种“富贵病”。而将各种植物性蛋白质合理搭配,不仅可供人体获得所必需的各种必需氨基酸外,还可降低各种疾病的发病率,同时还具有提高免疫力、抗癌等作用。因此,植物蛋白在建立健康的饮食结构方面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受人们重视。
植物蛋白质具有良好的加工特性,经过加工后其具保水性和保型性,使其制品有耐储藏等较好的经济性品质。植物蛋白质可以单独制成各种食品,同时也可与其他如蔬菜,肉类等相组合加工成各种各样的食品。在追求营养、健康、安全饮食的今天,经加工而成的植物蛋白饮料、蛋白粉等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青睐。植物蛋白的这些经济性、营养性、功能性的优点使植物蛋白质的提取加工成为当今世界热门产业,其开发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
2 植物蛋白质的分类及提取
根据植物中各成分含量及其来源的不同,可以将植物蛋白分为4种类型的蛋白质,即油料种子蛋白、豆类蛋白、谷类蛋白以及近年出现的螺旋藻蛋白。各类植物的物理形态不同,蛋白质的成分含量也不同,相应的提取方法也各不相同。
2.1 油料种子蛋白质
油料种子主要包括花生、油菜子、向日葵、芝麻等,其蛋白质种类主要以球蛋白为主。其中花生中蛋白质含量为26%~29%,其中球蛋白含量可以达到90%,其加工后溶解性高、黏度低,可用于制作面包及饮料等。向日葵是重要的油脂原料来源,其含有较高的球蛋白,但其赖氨酸含量有限。油菜籽产量很高,油菜籽含蛋白质25%,去油后的菜籽粕含有35%~45%的蛋白质[3]。在植物蛋白质中,油菜籽蛋白的营养价值最高,没有限制性氨基酸,特别是含有许多在大豆中含量不足的含硫氨基酸。以油菜籽的脱脂物为原料可以加工浓缩蛋白。蛋白质在提取、分离等加工过程中,容易受到因加热而变性的影响,使蛋白质溶解度降低,不能形成胶体,而油料种子蛋白质具有很好的保水性与持油性。此外,经分离得到的变性少的蛋白质,其发泡性、乳化性、凝胶性都很好。
目前采用的从油料中提取蛋白质的方法主要有2种:碱溶酸沉淀法和反胶束萃取法[4]。其中碱溶酸沉淀法酸碱用量大,对环境的污染严重。因此,一般选用萃取条件温和,蛋白不易失活的反胶束萃取法,同时它还具有溶剂可循环利用、成本较低的经济性优点。主要作用原理是将表面活性剂溶解到有机溶剂中,加溶一定量水形成反胶束溶液,同时从植物油料中萃取油和蛋白,油脂萃溶至有机溶剂中,蛋白或绿原酸加入萃入反胶束的极性内核中,在提取出绿原酸后萃取出蛋白质,最后用离子强度大的溶液反萃出来,经过脱盐干燥制得蛋白质产品。但该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提取过程中由于使用溶剂较多,溶剂容易残留在制成的蛋白质产品中,因此反胶束萃取法不适用于提取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
2.2 豆类蛋白质
豆类中蛋白质的含量丰富,其主要存在于蛋白质体中,豆类的蛋白质含量高达40%,蛋白质体中达80%。一般而言,豆类蛋白质中碱性氨基酸含量较少,谷氨酸、天冬氨酸等酸性氨基酸含量较多,其中也以球蛋白为主,还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钙、磷、铁、膳食纤维等,不含胆固醇,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现代营养学家研究证实,豆类蛋白质具有降低高血压、减少心血管病、促进营养吸收和降血脂的功效。不仅如此,豆类中还含有皂苷、异黄酮等活性成分,具有抗衰老、提高免疫力、促进钙物质吸收的功能[5]。 豆制品生产中普遍存在蛋白质提取率偏低的问题,以大豆提取为例,目前大豆蛋白质的提取率大多在60%以下[6]。大多数大豆蛋白都可溶于水,所以提高大豆蛋白质的提取率具有很大的潜力。根据蛋白质溶解特性大豆蛋白可分为清蛋白和球蛋白2类[7];又根据离心分离系数(即沉降系数)不同,大豆分离蛋白可分为2S、7S、11S和15S等4种组分[8]。根据蛋白质的分离程度的不同,豆类蛋白的分离方法可分为2类。一类是以低变性的豆粕为原料,用弱碱性溶液浸出蛋白质,将糖类和不溶性物质用高速离心机分离出去,提取用酸调节pH值为4.5~4.6,使蛋白质从溶液中沉析出来再经过碱水中和呈溶液状态,然后送入加热器中经快速灭菌后,喷雾干燥得成品,此时的蛋白成品含有少量的可溶性糖分、灰分以及其他微量成分[9-10]。另一类是将经过加工除去蛋白质中的可溶性糖分、灰分以及微量元素成分得到的浓缩蛋白质(SPC),提高了蛋白质的含量。周红霞[11]通过调整工艺参数,选用pH值7.0,将大豆用水浸泡15 h后在70 ℃高温下按豆水比1∶10磨浆使大豆蛋白的提取率达到近80%。随着新技术的开发利用,豆类蛋白的提取工艺也不断革新,如目前市面上出现的各种仿肉制品就是将从大豆中分离的蛋白经碱中和后通过有数千个小孔的隔膜后置醋酸盐溶液中,使蛋白质凝固析出,蛋白分子在一定程度上定向排列形成组织化大豆蛋白产品[12]。
2.3 谷类蛋白质
谷类主要包括玉米、小麦、黑麦等,谷类中的蛋白质不溶于水或盐溶液,其主要成分为溶解于碱溶液的谷蛋白和溶解于酒精的醇溶蛋白。玉黍中含有较多的醇溶蛋白,而小麦中含有13%蛋白质,其中谷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基本相同,均含有30%~50%,构成面筋的麦胶蛋白和麦谷蛋白是小麦籽粒中的主要蛋白质,它们一起构成面粉中的面筋质。麦谷蛋白与麦胶蛋白结合在一起很难分离,稍溶于热的稀乙醇中,但冷却后便成絮状而沉淀。只有新制得的尚未干燥的麦谷蛋白才非常容易溶解在弱碱和弱酸中,并在中和时又沉淀出来。小麦的蛋白质成分含量除亮氨酸、蛋氨酸、胱氨酸和色氨酸外,其余的必需氨基酸均达不到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标准,其中赖氨酸严重缺乏,因此小麦粉蛋白质属于不完全蛋白质。
小麦的胚芽中还含有一些蛋白,其蛋白质含量高达30%左右,小麦胚芽蛋白是一种完全蛋白,含有人体必需 8种氨基酸和2种半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34.7%[13],且易于被人体吸收,小麦胚芽蛋白的组成中清蛋白占30.2%,α、γ、δ等3种球蛋白占18.9%,麦醇溶蛋白占14.0%,麦谷蛋白占0.30%~0.37%,水不溶性蛋白占30.2%[14]。因此,将各种谷类合理搭配成主食更有利于人体健康。
2.4 螺旋藻蛋白
螺旋藻是一种外观为蓝绿色、螺旋状单细胞水生植物,是最近食品界较为关注的蛋白质源。螺旋藻中主要的蛋白是藻蓝蛋白(phycocyanin,PC),在螺旋藻中主要以藻胆蛋白体的形式存在 ,其蛋白质含量高达70%,藻胆蛋白体由多种藻胆蛋白及连接蛋白或多肽组成[15],含有人体所必需的苏氨酸、赖氨酸等,同时螺旋藻蛋白极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螺旋藻蛋白极高的营养价值使其市场前景广阔,除了可以作为食品外还可用于医药原料,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现在已经有多种藻蓝蛋白的提取方法,其中用新鲜藻丝为原料分段梯度盐析分离纯化藻蓝蛋白,经羟基磷灰石层析,能使提取的PC纯度大于普遍认可的标准[16]。还有一个相对较简单的方法是Ganapathi Patil et al[17]设计的,主要包括2个步骤:即双水相萃取和离子交换层析。该方法是从螺旋藻中得到藻蓝蛋白粗提物,然后经过双水相萃取步骤之后纯度得到提高,继续过离子交换层析,进一步纯化蛋白。
3 植物蛋白质的应用价值
植物蛋白质是一类氨基酸含量丰富的蛋白质,由于其具有丰富的营养和许多优良的功能特性,被广泛地应用于多种食品中,如肉类食品、焙烤食品、乳制品、饮料等。植物蛋白质一般不含或仅含有少量的胆固醇、油脂等,受到许多肥胖者、高血压、高血脂以及爱美人士的青睐。不仅是在食物方面,在医疗方面也有很大的应用,如藻蓝蛋白具有抗氧化、抗炎症的功效,还可以用来治疗氧化应激诱导的一些如 Alzheimer′s和 Parkins on′s等神经退化疾病[15,18],以及促进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和抑制溶血的作用。以大豆蛋白质为主的植物蛋白质产业在我国已具有相当规模。将植物蛋白质作为副原料,在鱼糜制品中应用,进一步降低鱼糜制品成本[19]。大豆饼、粕是所有饼粕类饲料中最为优越的饼粕,在猪、鸡配合饲料中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植物蛋白饮料也深受人们的喜爱,花生乳、杏仁露等都是日常生活随处可见的饮料。
4 结语
越来越多的植物蛋白类产品的出现都标志着植物蛋白已经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类蛋白质,它的巨大开发前景也将随着生产技术和设备的完善被人们所认识。植物蛋白能够提供营养而廉价的蛋白质,世界各国正积极开发植物蛋白资源以解决蛋白质资源不足的现状。目前,植物蛋白资源的开发途径主要是通过高新技术对植物蛋白资源的应用进行研究并对传统产品进行改造。但植物蛋白的提取和加工的发展还受到一定的限制,主要是由于加工过程中营养成分的损失,以及加工后的废物处理等问题。这还需要逐步去解决,充分利用植物蛋白源,提高其利用效率,使其更好地为人们所利用。
㈣ 大豆分离蛋白和变性淀粉能同时用吗做肉制品比例又是多少呢
可以同时使用,大豆分离蛋白没有限量,一般添加3%。变性淀粉添加也没有限量,但是成品有要求,香肠是不超过10%,火腿不超过6%。
㈤ 大豆分离蛋白能否作为婴幼儿辅助食品的原料使用
宝宝多大呢?1岁半之前不建议食用,还是推荐米粉!还有一般的奶粉里是含有的蛋白质成分足够宝宝吸收了,再就大豆是否是转基因?如果过早食用转基因类产品容易产生
基因变异
!
㈥ 蛋白粉如何使用
蛋白粉的食用方法
作为一种营养补充剂,一般食用方法如下:
1.每10克蛋白粉用50毫升水(60度以下)、牛奶或您喜欢的饮料混合食用。
2.建议每天食用1-3次或根据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服用。
3.早餐摄取蛋白质量应占全天的70%,中餐和晚餐只占30%。
特别提示:优质的动物类的乳清蛋白质粉是不适于高温加工食用的,比较适合在常温或稍微加热时食用,以保持其效果。
蛋白粉的类型
纯乳清蛋白粉(动物性蛋白)
生产方式的不同可以使不同的蛋白质粉产品的含量和纯度不同,人们食用时的吸收效率也不同,当然对人产生的效果也不同了。
依据不同的生产过程和方法可主要分为两种:
● 分离型乳清蛋白——蛋白粉中的精品
现在市场上最好的乳清蛋白质粉是用超微过滤方式生产出的WPI90型的分离乳清蛋白质粉,其每100克中的含量超过90克的易于吸收的蛋白质,其成本和价格都比较高。
● 浓缩型乳清蛋白——性价比好
浓缩型只是比分离型的多10%的脂肪、乳糖、矿物质等,通常用这种方式生产的乳清蛋白质粉的含量是每100克中含有80克的蛋白质粉,如在市场上广泛流行的WPC80型浓缩乳清蛋白质粉就是性价比很好的蛋白质粉。虽然比WPI90的蛋白质含量少一点,但作为优质蛋白质,其性价比是很好的。
植物类蛋白质粉
——女性的最好选择
主要有从大豆中提炼的大豆分离蛋白粉(每100克的蛋白质含量在90克左右),薯仔中提炼的植物蛋白质粉等等。这些蛋白质粉虽然蛋白质含量高也比较易于吸收,但其氨基酸谱的比例并不属于优质蛋白质,对需要大量优质蛋白质的婴幼儿来讲,并不是最佳选择。由于植物类蛋白质粉通常含有一定的雌性激素成分,因而是女性的好选择。
多种蛋白质混合粉
——集中优点的蛋白粉
即将乳清蛋白,大豆分离蛋白,酪蛋白,卵蛋白按比例混合,因它们的消化吸收速度不同,所以能为人体提供稳定持续的氨基酸供给,其效果在某种程度上就综合了动物类的乳清蛋白质粉和植物类蛋白质粉的优点。
蛋白粉的正确选购
分清是动物类的“乳清蛋白质粉” 还是植物类的“豆类蛋白粉”
现在很多蛋白质粉产品故意不注明是哪一种,只是含糊地写上“分离蛋白”,这通常是使用了成本很低的植物类豆类分离蛋白,这可不是需要大量优质蛋白的宝贝的好选择。所以您一定要问清这一点!另外,如果含量中是大量使用了酪蛋白(不如乳清蛋白容易吸收),卵蛋白(同上)和其他类型的蛋白质,而同时价格很高,那您可能也是多花了冤枉钱买了质量低的蛋白质粉。
看产品的氨基酸品种和含量
其中重点是人体必需的9种氨基酸,因为这是人体无法合成,必需靠外援摄取的氨基酸。
分清是不是含量高易于吸收的“分离乳清蛋白质粉优质蛋白粉”
比如WPI90,如果确认是这种类型,那么他的高价格就是物有所值的。通常植物类蛋白质粉的成本只有乳清蛋白质粉的一半以下,所以您注意不要花高价买便宜的蛋白质粉啊。
㈦ TG酶在肉制品中的使用方法,添加量是多少
㈧ 各类调料的用途和用法
调料的区别,用法。。。。
生抽和老抽都是经过酿造发酵加工而成的酱油。
生抽
颜色:生抽颜色比较淡,呈红褐色。
味道:生抽是用来一般的烹调用的,吃起来味道较咸。
用途:生抽用来调味,因颜色淡,故做一般的炒菜或者凉菜的时候用得多。
生抽的制作:生抽酱油是酱油中的一个品种,以大豆、面粉为主要原料,人工接入种曲,经天然露晒,发酵而成。其产品色泽红润,滋味鲜美协调,豉味浓郁,体态清澈透明,风味独特。
老抽
颜色:老抽是加入了焦糖色、颜色很深,呈棕褐色有光泽的。
味道:吃到嘴里后有种鲜美微甜的感觉。
用途:一般用来给食品着色用。比如做红烧等需要上色的菜时使用比较好。
老抽的制作:老抽酱油是在生抽酱油的基础上,把榨制的酱油再晒制2~3个月,经沉淀过滤即为老抽酱油。其产品质量比生抽酱油更加浓郁。
生抽和老抽的鲜味
酱油的鲜味取决于氨基酸酞氮含量的高低,一般来说氨基酸酞氮越高,酱油的等级就越高,也就是说品质越好。按照我国酿造酱油的标准,氨基酸态氮》0.8克/100ml为特级;》0.7/100ml为一级;》0.55/100ml为二级;》0.4/100ml为三级。但是,并不是说氨基酸酞氮越高,酱油就越好。因为配兑酱油的氨基酸酞氮也很高,或者是有一些不法的供应商在里面加了很多鲜味剂,氨基酸也很高,这也不等于是完全很好的酱油。
辨别生抽和老抽
看颜色:可以把酱油倒入一个白色瓷盘里晃动颜色,生抽是红褐色的,而老抽是棕褐色并且有光泽。
尝味道:生抽吃起来味道比较咸;老抽吃到嘴里后,有一种鲜美的微甜。
食醋由于酿制原料和工艺条件不同,风味各异,没有统一的分类方法。若按制醋工艺流程来分,可分为酿造醋和人工合成醋。酿造醋又可分为米醋(用粮食等原料制成)、糖醋(用饴糖、糖渣类原料制成)。米醋根据加工方法的不同,可再分为熏醋、香醋、麸醋等。人工合成醋又可分为色醋和白醋(白醋可再分为普通白醋和醋精)。醋以酿造醋为佳,其中又以米醋为佳。
酿造醋品种虽因选料和制法不同,性质和特点略多于有差异,但总的来说,以酸味纯正、香味浓郁、色泽鲜明者为佳。在使用时应注意清洁。存放在阴凉低温处,防止生醭、汁液混浊、香气散失、醋味淡薄或出现异味。
若按原料处理方法分类,粮食原料不经过蒸煮糊化处理,直接用来制醋,称为生料醋;经过蒸煮糊化处理后酿制的醋,称为熟料醋。若按制醋用糖化曲分类,则有麸曲醋、老法曲醋之分。若按醋酸发酵方式分类,则有固态发酵醋、液态发酵醋和固稀发酵醋之分。若按食醋的颜色分类,则有浓色醋、淡色醋、白醋之分。若按风味分类,陈醋的醋香味较浓;熏醋具有特殊的焦香味;甜醋则添加有中药材、植物性香料等。
人工合成醋也称醋精,用可食用的冰醋酸稀释而成。其醋味很大,但无香味。冰醋酸对人体有一定的腐蚀作用,使用时应进行稀释,一般规定冰醋酸含量不能超过3-4%。这种醋不含食醋中的各种营养素,因此不容易发霉变质;但因没有营养作用,只能调味,所以,若无特殊需要,还是以吃食醋为好。
选购食醋时,应从以下几方面鉴别其质量:一是看颜色。食醋有红、白两种,优质红醋要求为琥珀色或红棕色。优质白醋应无色透明。二是闻香味。优质醋具有酸味芳香,没有其他气味。三是尝味道。优质醋酸度虽高但无刺激感、酸味柔和、稍有甜味、不涩、无其他异味。此外,优质醋应透明澄清,浓度适当,没有悬浮物、沉淀物、霉花浮膜。食醋从出厂时算起,瓶装醋三个月内不得有霉花浮膜等变质现象。
真醋的颜色为棕红色或无色透明,有光泽,有熏香或酯香或醇香;酸味柔和、稍带甜味、不涩、回味绵长;浓度适当,无沉淀物。假醋多用工业醋酸直接兑水而成,颜色浅淡、发乌;开瓶时酸气冲眼睛,无香味;口味单薄,除酸味外,有明显苦涩味;有沉淀物和悬浮物。
盛装散装醋的瓶子一定要干净无水。在装食醋的瓶中加入几滴白酒和少量食盐,混匀后放置,可使食醋变香,不容易长白醭,可贮存较长时间。也可在盛醋的瓶中加入少许香油,使表面覆盖一层薄薄的油膜,防止醋发霉变质。
在醋瓶中放一段葱白、几个蒜瓣,亦可起到防霉的作用。此外,食醋不宜用铜器盛放,因为铜会与醋酸等发生化学反应,产生醋酸铜等物质,食之于健康不利。
做菜用的醋一般是用米醋。不过做海鱼的时候用香醋也不错。
吃饺子、包子什么的最好是用陈醋和香醋。
凉拌菜用陈醋比用米醋要好吃。
吃朝鲜冷面的时候必须放白醋。
吃螃蟹、虾什么的最好是用香醋。
西安凉皮 (2009-5-10 18:38:39)
油,增加菜的营养和香味。菜的口感好.
酱油,增加色彩,独有的酱香味.
醋,酸味,爽口,使菜的口味变丰富,增进食欲.去腥膻.
八角茴香等,使菜的口味厚重,香味持久.
糖,拌凉菜口感甜爽.热菜,使菜的口味厚重.
香油,凉菜加香味.热菜,使菜的口味厚重.增加香味.
味精,增加鲜味.
鸡精,同上.
料酒,祛腥膻、解油腻.并能增加菜的香味.
葱姜蒜,祛腥膻、解油腻,增加菜的香味,本身也有独特的香气.
盐,咸淡找好,菜才好吃.
宜多吃:醋,葱姜蒜,
最不宜多吃:盐,油,味精.
一:棉籽油:
棉籽油是以棉籽制浸的油,可用于烹调食用,亦可用于工业生产作原料。
棉籽油中含有大量的必需脂肪酸,其中亚油酸的含量最高,可达44.0-55.0%, 亚油酸能抑制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有利于保护人体健康。此外,棉籽油中还含有21.6%-24.8%的棕榈酸、1.9-2.4%的硬脂酸,18%-30.7%的油酸,0-0.1%的花生酸,人体对棉油的消化吸收率为98%。
二: 大豆油:
大豆油取自大豆种子,大豆油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油脂。
大豆毛油的颜色因大豆种皮及大豆的品种不同而异。一般为淡黄、略绿、深褐色等。精炼过的大豆油为淡黄色。
大豆油中含有大量的亚油酸。亚油酸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幼儿缺乏亚油酸,皮肤变得干燥,鳞屑增厚,发育生长迟缓;老年人缺乏亚油酸,会引起白内障及 心脑血管病变。
大豆毛油有腥味,精炼后可去除,但储藏过程中有回味倾向。豆腥味由于含亚麻酸、异亚油酸所引起,用选择氢化的方法将亚麻酸含量降至最小,同时避免异亚油酸的生成,则可基 本消除大豆油的”回味”现象。
三:菜籽油:
菜籽油是以油菜籽经过制浸而成的油,又称“菜油”, 是我国食用油品种之一。
菜籽油呈深黄略带绿色,具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和辣味.一般需经碱、脱色、脱臭等处理方可食用。菜籽油的粘度大,皂化值在半干性油中为最小、芥酸含量高,以此可以来鉴别菜籽油。
菜籽油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作为食用油,它的消化利用率可达99%。除此之外,工业上还可以作为润滑油、卒火用油、金属防腐剂以及轻化工业的重要原料。
四: 椰子油:
椰子油得自椰子肉(干),为白色或淡黄色脂肪。椰子肉(干)含油65%-74%、水分4%-7%。椰子树生长在热带地区的岛上或大陆沿岸。我国的主要产区是海南省、雷州半岛、云南省和台湾省的南部。
由于椰子油中含饱和脂肪酸高达90%以上,同时可挥发性的脂肪酸含量力15%-20%(其中水溶性脂肪酸占2%),因此椰子油具有如下特点:
1.在乙醇中有一定的溶解度。一份椰子油可溶解于两份乙醇(95%)中。
2.室温下呈凝固状态。
3.比较容易酸败,因为椰子油中含有相当数量的低级脂肪酸。
4.椰子油的平均分子量较小。
5.椰子油的碘值小,皂化值较大。椰子油在其它油品中的百分含量-般可用混合油的皂化值计算出来。
6.椰子油中不皂化物的含量约0.3%,其中三分之二是固醇,还有生育酚及角鲨烯。
椰子油是良好的食用油脂,也是人造奶油的上等原料。椰子油中类脂物的含量很少。椰子油是香皂皂基的主要配方之-,它的中等长度碳链的脂肪酸含量是制造航海用皂的主要原料。
五:调和油:
调和油又称高合油。
它是根据使用需要,将两种以上经精炼的油脂(香味油除外)按比例调配制成的食用油。调和油澄清、透明,可作熘、炒、煎、炸或凉拌用油。
调和油一般选用精炼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棉籽油等为主要原料,还可配有精炼过的米糠油、玉米胚油、油茶籽油、红花籽油、小麦胚油等特种油酯。其加工过程是:根据需要选择上述两种以上精炼过的油酯,再经脱酸、脱色、脱臭、调合成为调和油。调和油的保质期一般为12个月。目前调和油只有企业标准,没有国家标准。今后,调和油的发展前景是好的,它将成为消费者喜爱的油品之一。
有以下几种类型:
1)营养调和油(或称亚油酸调和油),一般以向日葵油为主,配以大豆油、玉米胚油和棉籽油,调至亚油酸含量60%左右、油酸含量约30%、软脂含量约10%。
2)经济调和油,以菜籽油为主,配以一定比例的大豆油,其价格比较低廉。
3)风味调和油,就是将菜籽油油、棉籽油、米糠油与香味浓厚的花生油按一定比例调配成“轻味花生油”,或将前三种油与芝麻油以适当比例调和成“轻味芝麻油”
4)煎炸调和油,用棉籽油、菜籽油、和棕榈油按一定比例调配,制成含芥酸低、脂肪酸组成平衡、起酥性能好、烟点高的煎炸调和油。上述调和油所用的各种油脂,除芝麻油、花生油、棕榈油外,均为全炼色拉油。
六:玉米油:
玉米油又称玉蜀黍油,是从玉米胚中提取的油。
玉米胚中脂肪一 般在17%~45%之间,大约占玉米脂肪总含量80%以上,所以,玉米胚是一种很好的资源丰富的制油原料。玉米油是一种高品质的食用植物油,它含有86%的不饱和脂肪酸,其中56% 是亚油酸,人体吸收率可达97%以上;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而维 生素E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在很多含油食品中为了防止氧化需专门 加入维生素E。维生素E对人体细胞分裂、延缓衰老有一定作用。玉米油的毛油中维生素E含量仅次于麦胚油,脱臭后仍含有油重的0.8%~ 1.2%玉米油中还有少量的辅□,其也有抗氧化性能;含有的谷固醇及磷脂,有防止衰老的功效,可降低人体内胆固醇的含量,增强人 体肌肉和心脏、血管系统的机能,提高机体的抵抗能力。
玉米油的脂肪酸由于在甘三酯中呈规则性排列,因此结构性稳定; 同时,一般油脂在光的作用下,叶绿素能使其加速氧化,而玉米油中 没有叶绿素,所以玉米油又比较稳定。鉴于以上原因,玉米油即使在 深度煎炸时也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也比其他油有较长的保质期。
玉米油色泽金黄透明,清香扑鼻,很适合快速烹炒和煎炸用油, 它既可以保持蔬菜和食品的色泽、香味,又不损失营养价值。
玉米油亚油酸含量丰富,是医药工业上制造脉通、益寿宁等药品 的原料。用玉米胚芽榨油始于美国,1890年试生产,20年后批量投入 市场。由于它的原料是加工玉米的副产品,资源丰富,有利条件多, 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末,年产已达20万吨。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如朝 鲜、墨西哥和南斯拉夫等也都有一定的生产规模。
七:茶仔油:
茶油取自油茶籽(含油58%-60%),是我国特产油脂之一。
油茶属山茶科,多年生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我国南方各省都有生长,以湖南为最多。 茶油呈浅黄色,澄清透明,气味清香。
精炼后的茶油是良好的食用油脂。它的化学组成和物理、化学常数与橄榄油相近,油酸的含量在80%以上,亚油酸,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较少。
除食用外,茶油可作制造发油及皂类的原料。
八:芝麻油(麻油,香油)
芝麻油取自芝麻的种子(含油约50%,并含有约25%的蛋白质)。用常规方法制取的芝麻油(称“大槽油”)呈淡黄色,香味较淡。经直接火焙炒后用水代法或压榨法制取的芝麻油(又名“香油”、“小麻油”或“小磨香油”)呈红棕色,有令人喜爱的特殊香味,是我国人民膳食中上等的凉拌油脂。它的营养价值高,在东方被称为“油脂国王”;在西方则为“油科作物皇后”,足见人们对芝麻及其油脂的厚爱。
芝麻油中脂肪酸组成的特点是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较小,但芝麻油仍然很稳定,这是因为油中含有较多的不皂化物,主要是固醇、芝麻酚,芝麻酚林和芝麻素之故。芝麻酚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这是其它植物油所没有的,它使芝麻和芝麻油成为“长寿食品”。
芝麻油用途很广,除食用外,在健康食品、医药品及金属、印染工业也多有应用。和橄榄油、浓香花生油一样芝麻油也是不经任何精炼即可直接使用的全天然油脂。
芝麻油还是生产很多药品及化妆品的必需原料。
九:米糠油:
米糠的化学成分以糖、脂肪和蛋白质为主,此外还含有较多的灰分和维生素。其中油脂含量因品种不同而有差异,通常在12%-20%。籼稻米糠的含油率比粳稻米糠高。一般用直接浸出法制取米糠油。糠粕可作饲料。米糠粕含有约5%的植酸钙,可提出来生产植酸及肌醇。
米糠油有非常好的抗氧化稳定性,这主要是由于它含有成分复杂的天然抗氧化剂。油中除含有天然生育酚外(平均总生育酚含量为400mg/kg油),还含有角鲨烯和多种阿魏酸酯,它们都有助于抗氧化。
精炼米糠油色泽淡黄,油中含80%以上不饱和脂肪酸,其中油酸含量很高,因此人体对米糠油的消化吸收率较高。米糠油具有降低人体血脂的功能;是一种良好的食用油脂。由于米糠油精炼成本比较高,得油率低,因此对米糠油目前只能大量用于制造肥皂、润滑油、脂肪酸。
十:橄榄油:
橄榄油是一种优良的不干性油脂。是世界上最重要、最古老的油脂之一。地中海沿岸国家的人们广泛食用这种油脂。
橄榄油取自常绿橄榄树的果实。整粒果实含油35%-70%(干基),其果肉含油75%以上。橄榄油的形状与制油工艺密切相关,优质的橄榄油只能用冷榨法制取,并且需要从低压到高压分道进行,低压头道所得的橄榄油勿需精炼,即可食用。油脂呈淡黄绿色,具有特殊温和令人喜爱的香味和滋味。而且酸值低(通常为0.2-2.0),在低温(接近于10℃)时仍然透明。因此低压头道橄榄油是理想的凉拌用油和烹任用油。
橄榄油的色泽随榨油机压力的增加而加深:浅黄、黄绿、蓝绿、蓝至蓝黑色。色泽深的橄榄油酸值高,酸值大于3时,油味变浓并带有刺激性,不宜食用。深色橄榄油比重增大。如果浅色油的相对密度(15℃/15℃)大于0.918时,说明掺杂有其它油脂。植物油中含有一定量的橄榄油,则可凭橄榄油中含角鲨烯较高来确定它的存在。
橄榄油不同于其它植物油的地方,还有它具有较低的碘值和当温度降低到0℃时还能保持液体状态。
橄榄油中含有700mg/100g油以上的天然抗氧化剂--三十碳六烯(角鲨烯)。加之橄榄油中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少,所以其储藏稳定性较高。
橄榄油具有广泛的用途。绝大部分用于烹饪及凉拌等食用,也用于制药、化妆品、润滑油、土耳其红油、纺织用油和磺化油等,同时还可以用于制皂。用橄榄油制成的肥皂质地白净、起泡力强,是制皂工业的优良原料。
十一:亚麻油:
亚麻油取自亚麻的种子。亚麻属亚麻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中亚细亚,现生长在温带、热带的一些国家里。主要是美国、阿根廷、印度及前苏联。我国的西北各地和内蒙古出产最多,东北、华北各地也有种植。
整粒亚麻籽含油量在29%-44%之间,含壳率为20%-45%,壳中也含有约17%-20%的油脂,所以亚麻籽制油时一般不脱壳。
亚麻油呈金黄色,亚麻籽毛油呈深琥珀色并且有特殊气味,这种气味不但由油中挥发性杂质而引起,更重要的原因是油中含有较多的高度不饱脂肪酸。脱臭后的亚麻油有回味现象。新鲜的亚麻油可以食用。
十二:红花子油:
红花籽又名草红花、菊红花、红兰花、杜红花等,是一年生双子叶菊科草本植物。红花的多刺特性及对环境条件的苛刻要求限制了它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因此是一种典型的小宗油料作物。我国引进红花的历史才十多年时间,现今,我国黑龙汀、辽宁、新疆、甘肃、内蒙古、陕西、河南、河北、江浙等地有一定栽培面积
红花籽制油工艺以剥壳预榨一浸出法为主。红花油清亮橙黄,味美可口,油中亚油酸量高于其它油脂(达56%-80%)。食用红花油可降低胆固醇,还可加工成人造奶油,蛋黄酱及色拉油等,是一种很好的食用油脂。红花的花冠除可制作中药外、还可从各色花冠中提取红色、黄色、桔红色等天然染料与食用色素,红花的桔杆及榨油后的饼粕,是家畜的优质饲料。
十三:核桃油:
核桃油除主要作营养保健油直接食用外,还可在制作糕点和营养食品中作添加剂用。在工业方面,它是一种干性油,干燥成膜后,颜色不会发黄,可制造上等油漆及绘画颜料。
核桃油味美清香,是一种珍贵的营养保健油。目前,国际市场上核桃油身价倍增,深受欢迎。在国际食用油市场上,价格高达8000至10000美元/吨,是普通大豆、菜籽油的十几倍,且供不应求。
我国核桃资源丰富,但尚未综合开发利用。目前,核桃油的开发也还处于起步阶段。开发生产核桃营养保健油,对改善人们生活、促进人民身体健康、拓展对外贸易、出口创汇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核桃油作为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新型营养保健食品,市场广阔,在国内及国际市场上有很的竞争力。
十四: 棕榈油:
棕榈油是植物油的一种,能部分替代其它油脂,可代替的有大豆油、花生油、向日葵油、椰子油、猪油和牛油等 。由于棕榈油与各种油脂的相互关系,棕榈油的价格也是随着世界一般油脂价格的游走而浮动,同时,棕榈油价格的波动幅度也很大。
棕榈油在世界上被广泛用于烹饪和食品制造业。它被当作食油、松脆脂油和人造奶油来使用。象其它食用油一样,棕榈油容易被消化、吸收、以及促进健康。棕榈油是脂肪里的一种重要成分,属性温和,是制造食品的好材料。从棕榈油的组合成分看来,它的高固体性质甘油含量让食品避免氢化而保持平稳,并有效的抗拒氧化,它也适合炎热的气候成为糕点和面包厂产品的良好佐料。由于棕榈油具有的几种特性,它深受食品制造业所喜爱。
十五:花生油:
花生油淡黄透明,色泽清亮,气味芬芳,滋味可口,是一种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用油。花生油含不饱和脂肪酸80%以上(其中含油酸41.2%,亚油酸37.6%)。另外还含有软脂酸,硬脂酸和花生酸等饱和脂肪酸19.9%。
从上述含量来看,花生油的脂肪酸构成是比较好的,易于人体消化吸收。据国外资料介绍,使用花生油,可使人体内胆固醇分解为胆汁酸并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浆中胆固醇的含量。另外上,花生油中还含有甾醇、麦胚酚、磷脂、维生素E、胆碱等对人体有益的物质。经常食用花生油,可以防止皮肤皱裂老化,保护血管壁,防止血栓形成,有助于预防动脉硬化和冠心病。花生油中的胆碱,还可改善人脑的记忆力,延缓脑功能衰退。
㈨ 大豆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为什么还能榨出油
大豆按使用目的可以分为“油豆”和“蛋白豆”。
油豆的主要作用是提取大豆油,蛋白豆的主要作用是提取大豆分离蛋白。
但不管是油豆还是蛋白豆,他们最主要的成分就是油脂和蛋白质。
呵呵,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并不是说蛋白质是大豆的唯一成分。
首先,去皮,去胚芽,把大豆子叶压成薄片,然后用六号溶剂在低温下萃取,这样大豆子叶中的豆油就会溶在六号溶剂中,与大豆子叶脱离开。完成后的大豆子叶薄片就叫“低温脱脂豆粕”或“低温粕”,然后低温粕再加水采取“碱溶酸沉”工艺就能将其中的蛋白给提取出来,蛋白叫“大豆分离蛋白”。
㈩ 滚揉和注射大豆蛋白的区别
滚柔大豆分离蛋白需要冷凝胶和乳化效果要好些,附水性要求不高。注射型蛋白一般要求分散速度快,溶解迅速,不堵针头,热凝胶要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