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评估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评估的主要方法有谈话法,观察法和人格测验法。
三岁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学前教育最重要的时候。这时教的是孩子的行为习惯、做人及做事的原则、自理能力的培养。一旦孩子的性格形成,不去及时纠正不良行为,隐患将随终生。
学前教育会为将来的课堂学习打基础。学前教育就是为了将来孩子九年义务教育做一个基础。让孩子有如课堂教育一些坐息时间及生活有规律及集体意识,这是单一的家庭教育所无法给予的。学前教育包括交际、情感、求知诸多内容。
(1)儿童心理评估常用方法扩展阅读: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介绍如下:
有很多人会以成人的意识来看待学前教育。功利性很大,只看到表面,却没看到隐性的内容。学前教育不是以提升能力为主。而是以全面培养孩子性格及行为习惯为主的。
有些可以说是受益终生的。比如交往能力,人的成功是百分之七十的交往,百分之三十的知识。交往力是学前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学前教育是一个多方面的培养过程,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关注也不可小觑。
㈡ 研究儿童心理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儿童心理学研究方法:
1、观察法
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心理学最典型的研究方法就是观察,这门学科就是依靠仔细的观察建立起来的,观察是反映客观事实的主要方法。家长要观察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有所选择,千万不能无时无刻盯着孩子看,这会引起孩子的反感的。还要求观察者掌握一个原则,那就是方法要结合观点,只有观点正确结果才正确。
2、实验法
为了方便家长的观察他们会改变孩子的生活条件,看看孩子的心理在不同的环境中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就叫做实验法。不过这种观察方法对于3岁一下的儿童不适用,因此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把观察法与自然结合起来,叫做自然实验法了。
3、临床法
临床法处理心理有问题的儿童的时候,需要从结果往前推算原因,来研究弄清楚孩子为什么会出现某些典型的行为,知道原因之后就知道怎么处理了,渐渐地孩子的心理也就正常了,这对正常孩子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4、测验的统计法
虽然数量统计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还是可以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的,就是大家在统计数据的时候,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必须观察仔细一点。
㈢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它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常常需要借助于我们所学的一些专业理论知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在庞大的社会背景下提出的一些具体要求,通常总结来说就是三个点,教什么、怎么教以及我们为什么这么教?
一、观察法
1.含义:
观察法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其言语、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征的方法。例如:教师在幼儿进行体育游戏中观察幼儿是否有把游戏材料分享给其他小朋友。
关键词:
前提—目的、计划
地点—生活、游戏及学习
内容—言语、表情及行为
目的—分析结果、找到特点与规律
2.特点:
观察法是研究幼儿心理的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
3.优缺点
①优点:观察资料真实、生动;观察及时,捕捉正在发生的现象;搜集到幼儿无法用言语表达的资料
②缺点:受时间、对象、观察者本身的限制;只能观察表面现象;不适用大面积调查。
二、实验法
实验法是根据研究目的,改变和控制幼儿的活动条件,以引起其心理活动有规律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
1.实验室实验法
(1)含义
实验室实验法是在有特殊装备的实验室内,利用专门的仪器设备进行心理研究的一种方法。广泛应用于对出生几个月的幼儿进行研究。例如:儿童情感实验室中,通过设计不同的情境实验,诱发特定情绪,并利用生理学方法,遥测记录心率、血压等生理信号的变化来达到对儿童情绪能力评估的目的。
关键词:
地点-实验室内
条件-实验仪器
(2)优缺点
①优点:能够严格控制条件,可以重复进行,可以通过特定的一起探测一些不易观察到的情况,取得有价值的科学资料。
②缺点:幼儿在实验室环境内产生不自然的心理状态,由此导致所得实验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
2.自然实验法
(1)含义
自然实验法,是在幼儿的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等正常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控制某些条件,来引起并研究幼儿心理变化的方法。
关键词:前提-控制条件
(2)优缺点
①优点:使儿童在实验过程中心理状态比较自然,而研究者又可以控制儿童心理产生的条件,既与观察法接近,又是实验方法,兼有二者的优点。
②缺点:由于强调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实验,难免出现各种不易控制的因素。
三、调查法
1.含义:
调查法是研究者通过学前儿童的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儿童生活的成人去了解儿童的心理表现。
2.优缺点
①当面调查的缺点是比较费时间。
②书面调查则往往因被调查者不十分了解调查意图而不能提供所需资料。
③调查法的缺点还在于被调查者的报告往往不够精确,可能出于记忆不确切,也可能是受个人偏见及态度的影响。
四、谈话法
含义:
谈话法是通过和幼儿交谈,以研究他们的各种心理活动的方法。谈话的形式可以是自由的,但内容要围绕研究者的目的展开。谈话者应有充足的理论准备、明确的目的以及熟练的谈话技巧。
㈣ 小学生心理评估的方法
根据世界心理卫生协会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并结合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我们把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确定为6个方面,即智力发展水平、情绪稳定性、学习适应性、自我认识的客观化程度、社会适应性、行为习惯。
(1)智力发展水平:
虽然智力发展优秀者并不一定拥有健康的心理,但如果智力发展水平低下,那将毫无心理健康可言。因此,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其智力发展应属于正常。相反,若智力水平低下,是算不上心理健康的。
(2)情绪稳定性:
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一般是心境良好,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占主导,但同时又能随事物对象的变化而产生合理的情绪变化。所谓合理的情绪变化是反应,当有了喜事感到愉快,遇到不幸的事时产生悲哀的情绪。此外,还能依场合的不同,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3)学习适应性:
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通常喜欢上学,觉得学习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感到轻松;对于学习内容往往抱有浓厚的兴趣,乐于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学习效率高。
(4)自我认知的客观化程度:心理健康的小学生能顺利地从以自我为中心向去自我中心阶段转变;能将自己同客观现实联系起来,主要从周围环境中寻找评价自己的参照点,对自己的认识开始表现出客观性。
(5)社会适应性:
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往往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自己的日常生活事务能由自己来料理,能适应不同环境下的社会生活,乐于与同学、老师交往,让自己融入集体生活中,自觉用社会规范来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孤立起来,与周围的人群格格不入。
(6)行为习惯:
心理健康的小学生一般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外部刺激的行为反应适中,不过度敏感,也不迟钝;他们不会因鸡毛蒜皮的事情而大发脾气,也很少出现让人觉得莫名其妙的举动,其行为表现同他们的年龄特征相吻合。
㈤ 如何对青少年儿童进行心理健康评估
摘要 1、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㈥ 如何对青少年儿童进行心理健康评估
摘要 在和儿童青少年工作的时候,首先就是通过谈话的方式, 向儿童青少年本人或家长、照管者,必要时跟老师去了解主诉、病史以及了解在家和学校等的行为和相关背景资料的过程。第二部分是精神检查是指咨询师通过访谈、直接观察、间接观察等方法对儿童青少年精神状态进行全面评估的过程。第三方面就是心理评估包括访谈法、 观察法以及测验法,我常用的是沙盘游戏和绘画结合跟父母做的测评量表。
㈦ 儿童心理评估包括哪些
儿童心理评估包括与父母、儿童、教师进行会谈、又要儿童的父母和教师完成系列的儿童行为问卷、还要对儿童进行智力测验、注意力测验及神经心理功能测验。
来访者的问题与年龄不同,评估者所采用的评估方法也应不同。就来访者的年龄来讲,成人评估一般是实施会谈和测验,而儿童的评估则往往涉及从密切相关的人(如父母、教师)那里获得有关儿童行为的信息。例如,要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进行评估,既要与父母、儿童、教师进行会谈;
又要儿童的父母和教师完成系列的儿童行为问卷,还要对儿童进行智力测验、注意力测验及神经心理功能测验。此外,方法的选择还会受到心理学家的理论取向,以及心理障碍分类方法的影响。
详细解读
在心理评估中,临床心理学家需要采用多种评估方法,来系统搜集来访者个人各方面的信息,这些方法包括结构性或非结构性的临床会谈、行为观察以及心理测验等方法。评估顺序通常是通过会谈获得来访者者信息, 并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各种心理测验或心理症状量表的评定,在会谈与测验过程中评估人员还应注意观察来访者的行为表现,并将观察结果与会谈、心理测验结果共同分析,以得到准确的评估结果。
㈧ 心理评估的几种常用方法的优点和不足是什么该如何选择
摘要 心理评估中最常用的方法是
㈨ 心里评估常用的方法是什么
心理评估的常用方法如下:
1.调查法
调查法包括历史调查和现状调查两个方面。历史调查主要包括档案、文献资料和向了解被评估者过去经历的人调查等内容。现状调查主要围绕与当前问题有关的内容进行。调查对象包括被评估者本人及其周围的"知情人",如同学、同事、父母、亲友、老师、领导、兄弟姐妹等。调查方式除一般询问外,还可采用调查表(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法的优点是可以结合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内容,广泛而全面。不足之处是调查常常是间接性的评估,材料真实性容易受被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2.观察法
这里所指的观察法是通过对被评估者行为表现直接或间接(通过摄影录像设备)的观察或观测而进行心理评估的一种方法。观察法可分为自然观察法与控制观察法两种形式。前者指在自然情境(如家庭、学校、幼儿园或工作环境)中,被评估者的行为不受观察者干扰,按照其本来方式和目标进行所得到的观察。后者指在经过预先设置的情境中所进行的观察。观察法的优点是材料比较真实和客观,对儿童的心理评估以及对一些精神障碍者的评估而言,观察法显得尤为重要。不足之处是,观察法得到的只是外显行为,不易重复。观察结果的有效性还取决于观察者的洞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等。
3.会谈法
会谈法也有称做“交谈法”、“晤谈法”等。其基本形式是一种面对面的语言交流,也是心理评估中最常用的一种基本方法。会谈的形式包括自由式会谈和结构式会谈两种。前者的谈话是开放式的,气氛比较轻松,被评估者较少受到约束,可以自由地表现自己。后者根据特定目的预先设定好一定的结构和程序,谈话内容有所限定,效率较高。会谈是一种互动的过程。评估者掌握和正确使用会谈技巧是十分重要的。会谈技巧包括言语沟通和非言语沟通(如表情、姿态等)两个方面。在言语沟通中,包括听与说。在非言语沟通中,可以通过微笑、点头、注视、身体前倾等表情和姿势表达对被评估者的接受、肯定、关注、鼓励等思想感情,从而促进被评估者的合作,启发和引导他(她),将问题引向深入。
4.作品分析法
作品分析法也称产品分析法。所谓"作品"指被评估者所做的日记、书信、图画、工艺等文化性的创作,也包括了他(她)生活和劳动过程中所做的事和东西。通过分析这些作品(产品)可以有效地评估其心理水平和心理状态,并且可以作为一个客观依据留存。
5.心理测验法
在心理评估中,心理测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心理测验可以对心理现象的某些特定方面进行系统评定,并且测验一般采用标准化、数量化的原则,所得到的结果可以参照常模进行比较,避免了一些主观因素的影响。心理测验的应用范围很广,种类也十分繁多。在医学领域内所涉及的心理测验内容主要包括器质和机能性疾病的诊断中与心理学有关的各方面问题,如智力、人格、特殊能力、症状评定等。
㈩ 婴幼儿心理评估的方法,都有哪些
婴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初期。在这一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是各个方面都还处在初步形成阶段,其主要任务为动作、语言、认知和情绪的发展。作为评估婴幼儿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准,自然也应该充分反映这一特点。由于婴幼儿的语言和自我感知能力还处在形成当中,他们不能有效地描述自己的内心体验,因此,对婴幼儿的心理健康测量最好通过父母或者照看者来实施;其测量标准,通常也应该从统计的角度来确立。也就是说,判断一个婴儿或者幼儿的心理是否健康,是看他能否达到大多数婴幼儿相应年龄段所具有的那种心理发展水平。
人在婴幼儿期,需要获得吸引父母注意力的社会生活方式;对同辈和成年人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这种个人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体验,包括积极的情绪情感和消极的情绪情感,如喜、怒、哀、乐等;带领、跟随同辈人,与他们合作和竞争;对成就有自豪感;从事角色扮演等活动。为此,他们应具备必需的先天生理素质,以便能在出生后的1个月内就能对说话声有反应,对人脸特别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