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使用方法 > 初中奥数常用方法

初中奥数常用方法

发布时间:2022-05-22 21:15:56

① 怎样学好奥数

学好奥数的五个小窍门 有的人认为学习是一门苦差事,也有的人认为学习是一种很有意思的事,觉得学习很轻松很快乐。其实人在智力上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主要是学习习惯或学习方法不对头,所以才导致很多人觉得学习很难,很怕学习。学习并没有捷径可行,它是一种扎扎实实的积累,是不断进步不断更新的思考。要想一口吃个胖子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很诚恳的告诉家长和学生们,不要急于求成,必须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学习。下面总结的几种学习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能静下心来读一读。相信会有所帮助。第一种:记笔记这方法其实很普遍也很简单,但恰恰是很多同学不容易做到的,记笔记有很多好处,一是可以把老师的精华记录下来方便复习,二是练习学生的书写能力,三是可以让学生养成边听边写的学习能力,这对于提高学习效率是非常有效的。第二种:错题本很多孩子都马虎,但有些马虎其实是同学对知识点理解不清晰造成的,这类的题目一定要记录下来。还有的是出题者故意设计的陷阱,这也可以记录下来,定时复习,久了之后很多马虎自然而然地就避免了。第三种:题目分类本和错题本一样,专门记录自己做过的试题,分类指的是将自己做过的试题分为几大类,一类是极其简单,自己一看就会的。一类是有一定难度,需要思考找到突破口的,还有一类就是难度很大,需要综合运用很多知识并进行推理才能解答的,后两类都应该是我们的记录重点。在对试题分类的过程中同学自然地就增强了对试题的进一步理解。第四种:旧题新解不定时的翻翻原来做过的试题,但是重点是思考有没有新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这样不断地增加思考有利于形成学生思考习惯的形成,也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多角度考察问题的思路,并随时利用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第五种:学习小组定期地和小组成员分享好试题,好方法,好技巧,好经验,即可以增加同学之间的情感,又可以在交朋友的过程学习到新的东西,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合作精神,增强协调能力

在告诉你方法之前先提醒你,奥数和优秀学生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 但是你父母估计也知道,但是人家孩子都学了,自己孩子不学就生怕自己孩子落后了,哎~~这就是中国的国情,人太多,导致了竞争太激烈。。。既然我们没有改变这一现状的实力,就只有默默顺应了。。废话说的太多了,其实学好奥数,没什么诀窍,更没什么捷径,也没有你所谓的“几个稍微快速一点的方法”,唯一的办法就是一个字“做”,但是不能盲目的做,自己选一本适合自己水平的习题册,一条一条的做,千万别一下兴冲冲的跑到书店一买就买个五六本,然后回家这本做两条,那本做两条,这是做题的大忌,无数的高考状元已经总结出了这个经验,就是:选一本到两本正真适合自己的习题册,一题一题的认真啃,认真做,争取把每题都吃透,都弄懂。 说实话,奥数题目千变万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只有夯实基础,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另外就是要对自己有信心,这个比什么都重要,我记得我小学的时候奥数一开始靠五十几分,到了初中不照样拿奥赛一等奖,所以别怕,加油~~~

做题,有选择性和针对性的做题: “题海无边,题型有限”。学习数学必须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有了扎实的基本功再进行“奥数”的学习就显得水到渠成了。在孩子真正掌握了“奥数”的学习方法后,坚持每天做一定数量的练习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做题的前提是对学过的知识有了透彻的领悟,做题不光是只做难题,简单、中等、难,这三类题都要做,最好把比例控制在3:5:2为最佳。从而避免了孩子难题还会做,中等题和基本题总是准确率不高的现象。五年级开始后要坚持每天做十道左右的题。为了提高孩子解题速度,根据题目的难度每次限时40-60分钟,然后由家长严格计时并根据标准答案判分。记录不会做或做错的题目,有能力的家长可以自己给孩子讲解,最好把一时不理解的题目请教相关的有丰富经验的老师,直至弄懂、弄通为止!!!对于做题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这是我们做题最终的也是最重要的目的!以前不会做或做错的题目,以后一定要让孩子不定时的至少再做一次!题目的选择可根据正在学习的奥数课程和辅导老师的建议,由孩子和家长一起讨论来决定。学习几个知识点后一定要做一些综合试卷或综合题,主要针对孩子学习的“薄弱”环节,要求辅导老师必须有针对性地给孩子多做些题目。做题的另一个目的就是要从小培养孩子具有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注意:刚开始做题前一定要对所学知识已经透彻、深刻的掌握,否则题做得再多的也只会事倍功半,起不到我们想要的效果。

要相信,奥术不难,它只是个传说

② 初中奥数求三角形面积

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问题是常见题型,求平面阴影部分的面积是这类问题的难点。不规则阴影面积常常由三角形、四边形、弓形、扇形和圆、圆弧等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在解此类问题时,要注意观察和分析图形,会分解和组合图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一、转化法

此法就是通过等积变换、平移、旋转、割补等方法将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面积相等的规则图形,再利用规则图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出所求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例1. 如图,点C、D是以AB为直径的半圆O上的三等分点,AB=12,则图中由弦AC、AD和弧CD围成的阴影部分图形的面积为_________。

③ 谁知道学习奥数的方法

现在学奥数的同学越来越多,伴随而来的问题就是奥数到底有什么用,应该怎么学奥数才能学好,下面我就我自己以前学习和教学的一些经验和大家谈谈这两个问题。

一、学奥数到底有什么用

我想对目前绝大部分学奥数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来说,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各种杯赛获奖得到一个上重点中学试验班的机会,这个本身是无可厚非的,因为现在的升学制度决定了奥数已经成为升学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和家长的一些接触我也了解到很多家长认为现在学奥数是权谊之计,这个东西以后根本没用。我认为这个观点是有失偏颇的,虽然我们目前学的某些内容,比如抽屉原理等,可能以后在初中甚至高中的课本里我们都根本不可能接触到的,但是我们学习的其实是一些思想方法,更具体的说,是培养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把小学奥数学好的同学,我相信学习中学的知识的时候,至少在理科方面,那绝对是游刃有余的。

就我自己的经历来说,我小学在区奥数班里的同学基本上都考进了青岛最好的中学(我是青岛人),而且在班上大部分都是拔尖的,这里我所说的拔尖不是单单数学一科,而是综合成绩,因此当年和我一起学奥数学得比较好的同学基本上都去了名牌大学。为什么呢?因为小学奥数学的好,初中的数理化基本上不用下任何功夫,因为知识虽然是新的,但学起来的难度比我们的奥数简单的多,而那些没学过奥数的同学可能就比较吃力,初中里数学占两门课,我们省下这两门课的时间去多背些英文单词,多看看语文等等,学习成绩当然会比较好,学习起来也比较轻松。

当然,刚才说的问题可能比较长远一点,为的是让大家明白学奥数对将来的发展是有用的,而且并不会因此而耽误你其他科目或者兴趣的发展,拿我自己来说,虽然奥数陪伴我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三,一路升学全都是直接靠竞赛保送,但是平时我其他科目的成绩同样在班上是名列前茅的,而且自己的兴趣如足球,音乐,桥牌等一点也没耽误。我想说的是奥数不是苦差事,关键是学习的方法。下面说一下关于该怎么学奥数的问题。

二、怎样学好奥数

经常有人问我:“怎么样能快速提高奥数学习效果?”我想大家都知道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如果真的起步比较晚的话,就应该从重点抓起,比如应用题,数论这些考试必考的内容,先把少数重要的专题学好,而不能图快,想一举把所有内容用短短的时间全学会,囫囵吞枣的结果是:各个内容你可能都见过,老师提到什么方法你可能也知道,但是给你出几个题你可能就做不出来了。这也是一些六年级同学在做诊断测试的时候暴露出来的问题。因此,在时间有限而以前奥数知识接触的少的话,就只能先舍弃一些不太常考的内容,把重要的内容认真学好。

学奥数最佳的起步时间应该是三四年级,这个时间启蒙教育特别重要,能不能尽快入门,或者说“开窍“,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时期。五年级的时候最好就应该把六年级的内容学的差不多了,至少是课本上的内容要都掌握,因为杯赛基本上都在六年级上学期举行,因此准备的越早对我们越有利。

下面具体谈一下奥数的学习方法学奥数有诀窍吗?根据我学习奥数的经验,答案是没有。但如果非要我说一个的话,那就是“做题”。那么这里就有两个问题了,一是我该做哪些题呢?二是我该做多少,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先说一下做哪些题,现在市面上的奥数书种类繁多,我见过有的家长给孩子买了一大堆,但是真正好好拿来看和做的书却不多,这里就有一个选择书籍的问题,我觉得以下的几本书是比较值得推荐的,《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这本书内容不太难,适合入门学习。《华罗庚思维训练导引》是一本分类习题集,每个专题15个题目,虽然有的题目偏难,但这本书选题都非常有代表性,值得一做(做三星题目为主)。

除了专题训练外,大量的综合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小学数学ABC》和《小学数学奥林匹克试题详解》这2本书非常好,第一本上面有几位奥数专家编写的模拟题,第二本是历届中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试题(这是一个非常权威的全国范围的数学竞赛,因为是4月进行所以北京的同学可能不太重视,但这个比赛的水平还是很高的),我去年辅导的一个同学就是认真的把这2本书做了一遍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并在资源杯的比赛里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刚才说了做什么题,那为什么同样大家都在做那些题,有的人能获奖有的人却不能呢?

我们说一下做题的态度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些题呢?有的同学把做题当作一项繁重的任务来看,家长要求每天做多少自己就掰着指头做多少道题来达到家长的要求,这样是不可取的。我们做综合练习的时候是抱着找出自己哪块知识有问题的想法去做的,比方说我做了五套模拟题,行程问题总是出错,那就说明你这个方面掌握的不好,那就应该找相关的内容看一下,再集中做几道这个方面的问题(题目可以在刘京友编写的《题库》里找)。

通过做综合练习找出自己问题所在,再集中的有针对性的加强这方面的练习,达到差漏补缺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每次做完题,不会的或者做错的一定要弄明白为止,有的同学可能一天做好几套题目,做完了对对答案,每套错的都不多,自我感觉也不错,做了半天也累了就把书扔下不管了,这样的学习是没有效果的,因为你原先会的还是会,不会的那些呢?还是不会!

因此题目不在于你做了多少,关键是你遇到的每一道题目无论你当时是否会做,事后你是否都真正理解了,再遇到类似的题目还会不会做。如果我真正能做到做一套题就把里面所有的题目吃透,那么我学习的效果要比刚才提到的一天做好几套但不注意总结的同学好的多。

怎么总结呢?我的做法是这样的,遇到不会的难题或者做错的题目(哪怕是一丁点的马虎也不要放过),最好找一本厚一点的本子,遇到不会的和做错先把题目用圆珠笔抄在本子上,弄懂以后合上书本,自己把解答用铅笔写在题目下面,这么做有几个好处,首先题目和解答用不同的笔这样看起来一目了然,其次,要求自己尽快把不会的题目搞懂,这样才能往本子上写。最后,也是比较重要的,参加考试之前拿出来看看,以前你做错的和掌握的不牢固的题目都在这上面呢,对你来说还有一本比这更好的教材么?也许有的同学觉得这样浪费时间,我的老师这么要求我的时候我也有过这个想法,但我自己做了以后发现,其实你好好把题目总结一下花不了太多时间,而且对自己的帮助真的很大,希望同学们也能做到这点,至少,对于做错的题目一定要引起重视。每天学习完或者做完题自己都问问自己,我今天学到了什么新的方法,我哪个题目思路上有问题以后要注意的。总结不光在笔头上,思想上也要经常总结,不能学了半天连自己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该掌握的没掌握都不清楚。

最后说说关于考试的心态,因为关系到升学,可能家长和同学的压力都比较大,我自己也经历过也很清楚。但是对于参加竞赛,一个平和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要做到自信,细心,耐心。自信就来源于平时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我们平时训练做的题其实很多比你考试遇到的要难,所以平时只要抓的紧,考试不会遇到什么特别困难的题目。细心也是必不可少的,有的同学水平很高,但是却获不了奖,原因就在于一些容易的题

④ 初中奥数

⒈十字相乘法概念
十字相乘法能把某些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这种方法的关键是把二次项系数a分解成两个因数a1,a2的积a1•a2,把常数项c分解成两个因数c1,c2的积c1•c2,并使a1c2+a2c1正好是一次项b,那么可以直接写成结果:在运用这种方法分解因式时,要注意观察,尝试,并体会它实质是二项式乘法的逆过程。当首项系数不是1时,往往需要多次试验,务必注意各项系数的符号。 基本式子:x^2;+(p+q)x+pq=(x+p)(x+q)所谓十字相乘法,就是运用乘法公式(x+a)(x+b)=x^2+(a+b)x+ab的逆运算来进行因式分解.比如说:把x^2+7x+12进行因式分解.
上式的常数12可以分解为3*4,而3+4又恰好等于一次项的系数7,所以
上式可以分解为:x^2+7x+12=(x+3)(x+4)
又如:分解因式:a^2+2a-15,上式的常数-15可以分解为5*(-3).而5+(-3)又恰好等于一次项系数2,所以a^2+2a-15=(a+5)(a-3).就这么简单.
例题

例1 把2x^2-7x+3分解因式.
分析:先分解二次项系数,分别写在十字交叉线的左上角和左下角,再分解常数项,分
别写在十字交叉线的右上角和右下角,然后交叉相乘,求代数和,使其等于一次项系数.
分解二次项系数(只取正因数):
2=1×2=2×1;
分解常数项:
3=1×3=3×1=(-3)×(-1)=(-1)×(-3).
用画十字交叉线方法表示下列四种情况:
1 1

2 3
1×3+2×1
=5
1 3

2 1
1×1+2×3
=7
1 -1

2 -3
1×(-3)+2×(-1)
=-5
1 -3

2 -1
1×(-1)+2×(-3)
=-7
经过观察,第四种情况是正确的,这是因为交叉相乘后,两项代数和恰等于一次项系数-7.
解 2x^2-7x+3=(x-3)(2x-1).
一般地,对于二次三项式ax^2+bx+c(a≠0),如果二次项系数a可以分解成两个因数之积,即a=a1a2,常数项c可以分解成两个因数之积,即c=c1c2,把a1,a2,c1,c2,排列如下:
a1 c1
� ╳
a2 c2
a1c2+a2c1
按斜线交叉相乘,再相加,得到a1c2+a2c1,若它正好等于二次三项式ax2+bx+c的一次项系数b,即a1c2+a2c1=b,那么二次三项式就可以分解为两个因式a1x+c1与a2x+c2之积,即
ax2+bx+c=(a1x+c1)(a2x+c2).
像这种借助画十字交叉线分解系数,从而帮助我们把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的方法,通常叫做十字相乘法.
例2 把6x^2-7x-5分解因式.
分析:按照例1的方法,分解二次项系数6及常数项-5,把它们分别排列,可有8种不同的排列方法,其中的一种
2 1

3 -5
2×(-5)+3×1=-7
是正确的,因此原多项式可以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
解 6x^2-7x-5=(2x+1)(3x-5)
指出:通过例1和例2可以看到,运用十字相乘法把一个二次项系数不是1的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往往要经过多次观察,才能确定是否可以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
对于二次项系数是1的二次三项式,也可以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这时只需考虑如何把常数项分解因数.例如把x^2+2x-15分解因式,十字相乘法是
1 -3

1 5
1×5+1×(-3)=2
所以x^2+2x-15=(x-3)(x+5).
例3 把5x^2+6xy-8y^2分解因式.
分析:这个多项式可以看作是关于x的二次三项式,把-8y^2看作常数项,在分解二次项及常数项系数时,只需分解5与-8,用十字交叉线分解后,经过观察,选取合适的一组,即
1 2
�╳
5 -4
1×(-4)+5×2=6
解 5x^2+6xy-8y^2=(x+2y)(5x-4y).
指出:原式分解为两个关于x,y的一次式.
例4 把(x-y)(2x-2y-3)-2分解因式.
分析:这个多项式是两个因式之积与另一个因数之差的形式,只有先进行多项式的乘法运算,把变形后的多项式再因式分解.
问:两上乘积的因式是什么特点,用什么方法进行多项式的乘法运算最简便?
答:第二个因式中的前两项如果提出公因式2,就变为2(x-y),它是第一个因式的二倍,然后把(x-y)看作一个整体进行乘法运算,可把原多项式变形为关于(x-y)的二次三项式,就可以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了.
解 (x-y)(2x-2y-3)-2
=(x-y)[2(x-y)-3]-2
=2(x-y) ^2-3(x-y)-2
=[(x-y)-2][2(x-y)+1]
=(x-y-2)(2x-2y+1).
1 -2

2 1
1×1+2×(-2)=-3
指出:把(x-y)看作一个整体进行因式分解,这又是运用了数学中的“整体”思想方法.
例5 x^2+2x-15
分析:常数项(-15)<0,可分解成异号两数的积,可分解为(-1)(15),或(1)(-15)或(3)
(-5)或(-3)(5),其中只有(-3)(5)中-3和5的和为2。
=(x-3)(x+5)
总结:①x^2+(p+q)x+pq型的式子的因式分解
这类二次三项式的特点是:二次项的系数是1;常数项是两个数的积;一次项系数是常数项的两个因数的和.因此,可以直接将某些二次项的系数是1的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 x^2+(p+q)x+pq=(x+p)(x+q)
②kx^2+mx+n型的式子的因式分解
如果能够分解成k=ac,n=bd,且有ad+bc=m 时,那么
kx^2+mx+n=(ax+b)(cx+d)
a b

c d

通俗方法

先将二次项分解成(1 X 二次项系数),将常数项分解成(1 X 常数项)然后以下面的格式写
1 1
X
二次项系数 常数项
若交叉相乘后数值等于一次项系数则成立 ,不相等就要按照以下的方法进行试验。(一般的题很简单,最多3次就可以算出正确答案。)
需要多次实验的格式为:(注意:此时的abcd不是指(ax^2+bx+c)里面的系数,而且abcd最好为整数)
a b

c d
第一次a=1 b=1 c=二次项系数÷a d=常数项÷b
第二次a=1 b=2 c=二次项系数÷a d=常数项÷b
第三次a=2 b=1 c=二次项系数÷a d=常数项÷b
第四次a=2 b=2 c=二次项系数÷a d=常数项÷b
第五次a=2 b=3 c=二次项系数÷a d=常数项÷b
第六次a=3 b=2 c=二次项系数÷a d=常数项÷b
第七次a=3 b=3 c=二次项系数÷a d=常数项÷b
......
依此类推
直到(ad+cb=一次项系数)为止。最终的结果格式为(ax+b)(cx+d)
例解:
2x^2+7x+6
第一次:
1 1

2 6
1X6+2X1=8 8>7 不成立 继续试
第二次
1 2

2 3
1X3+2X2=7 所以 分解后为:(x+2)(2x+3)
[编辑本段]⒉十字相乘法(解决两者之间的比例问题)

原理

一个集合中的个体,只有2个不同的取值,部分个体取值为A,剩余部分取值为B。平均值为C。求取值为A的个体与取值为B的个体的比例。假设A有X,B有(1-X)。
AX+B(1-X)=C
X=(C-B)/(A-B)
1-X=(A-C)/(A-B)
因此:X∶(1-X)=(C-B)∶(A-C)
上面的计算过程可以抽象为:
A ………C-B
……C
B……… A-C
这就是所谓的十字相乘法。

十字相乘法使用时的注意

第一点:用来解决两者之间的比例问题。
第二点:得出的比例关系是基数的比例关系。
第三点:总均值放中央,对角线上,大数减小数,结果放在对角线上。

例题

某高校2006年度毕业学生7650名,比上年度增长2%,其中本科毕业生比上年度减少2%,而研究生毕业数量比上年度增加10%,那么,这所高校今年毕业的本科生有多少人?
十字相乘法
解:去年毕业生一共7500人,7650÷(1+2%)=7500人。
本科生:-2%………8%
…………………2%
研究生:10%……… 4%
本科生∶研究生=8%∶4%=2∶1。
7500×2/3=5000
5000×0.98=4900
这所高校今年毕业的本科生有4900人。
[编辑本段]3.十字相乘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 (x+3)(x-6)=-8 (2) 2x^2+3x=0
(3) 6x^2+5x-50=0 (4)x^2-2( + )x+4=0
(1)解:(x+3)(x-6)=-8 化简整理得
x^2-3x-10=0 (方程左边为二次三项式,右边为零)
(x-5)(x+2)=0 (方程左边分解因式)
∴x-5=0或x+2=0 (转化成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x1=5,x2=-2是原方程的解。
(2)解:2x^2+3x=0
x(2x+3)=0 (用提公因式法将方程左边分解因式)
∴x=0或2x+3=0 (转化成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x1=0,x2=-3/2是原方程的解。
注意:有些同学做这种题目时容易丢掉x=0这个解,应记住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解。
(3)解:6x^2+5x-50=0
(2x-5)(3x+10)=0 (十字相乘分解因式时要特别注意符号不要出错)
∴2x-5=0或3x+10=0
∴x1=5/2, x2=-10/3 是原方程的解。
(4)解:x^2-2(+ )x+4 =0 (∵4 可分解为2 ·2 ,∴此题可用因式分解法)
(x-2)(x-2 )=0
∴x1=2 ,x2=2是原方程的解。

例题

x^2-x-2=0
解:(x+1)(x-2)=0
∴x+1=0或x-2=0
∴x1=-1,x2=2
见网络

⑤ 要初中奥数什么的用的到的因式分解的公式,分式的一些公式及二次根式用的到的公式,有用的

二次三项式,十字相乘分解因式,
不妨用分组分解法,先做草稿,
正如 x" + (a + b)x + ab = ( x + a )( x + b )
把单项式 mx = (a+b)x ,拆开变成 ax + bx ,
就能够分组,提取公因式进行分解。

【】关键就看常数项的正负,决定一次项怎样一分为二,
常数项不变,只是一次项变成相反数,一次项一分为二的绝对值就不变;
一次项不变,只要常数项变成相反数,一次项就要改变一分为二的方式;

我们都知道完全平方式,有平方和 a" + b",
x" + 10x + 25 = ( x + 5 )" ,
x" - 10x + 25 = ( x - 5 )" ,

再看看 x" ± 10x ± 24,
一个 ± 符号,正负就有 2 种情况,
两个 ± 符号,总共就有 4 种情况,
这 4 种情况都能够分解因式,看吧

【】如果常数项是正数,
一次项就是拆开两个绝对值比原来小的两个项;
x" + 10x + 24
= x" + 4x + 6x + 24
= x( x + 4 ) + 6( x + 4 )
= ( x + 4 )( x + 6 )
或者
= x" + 10x + 25 - 1
= ( x + 5 )" - 1"
= ( x + 5 + 1 )( x + 5 - 1 )
= ( x + 6 )( x + 4 )

常数项 +24 不变,一次项 ±10x 就都是拆开 4x 与 6x 的和,
x" - 10x + 24
= x" - 4x - 6x + 24
= x( x - 4 ) - 6( x - 4 )
= ( x - 4 )( x - 6 )
或者
x" - 10x + 25 - 1
= ( x - 5 )" - 1"
= ( x - 5 - 1 )( x - 5 + 1 )
= ( x - 6 )( x - 4 )

【】如果常数项是负数,
一次项系数就是分开两个项的相差数;
x" - 10x - 24
= x" - 12x + 2x - 24
= x( x - 12 ) + 2( x - 12 )
= ( x - 12 )( x + 2 )

常数项 -24 不变,一次项 ±10x 就都是拆开 12x 与 2x 的相差数,
x" + 10x - 24
= x" + 12x - 2x - 24
= x( x + 12 ) - 2( x + 12 )
= ( x + 12 )( x - 2 )

【】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
这样也是技巧、窍门,
关键就看 c 与 a 的正负,
只要熟悉这个方法,
x" + bx + c,
ax" + bx + c,
ax" + bxy + cy",
我们都同样做得方便。

这样的二次三项式,还有
x" ± 5x ± 6,
x" ± 10x ± 24,
x" ± 15x ± 54,
x" ± 20x ± 96,
x" ± 25x ± 150,
……
8x" ± 26xy ± 15y",
你自己再做一做,感受一下其中的奥秘吧。

⑥ 初中生学奥数来得及吗以及学奥数的方法

初中奥数教程全三册.pdf

https://pan..com/s/1lCLBwPoLSxmRMpiI9YYiTA

?pwd=xc8w 提取码: xc8w

初中奥术教学


⑦ 怎样学习初中奥数

初中的奥数,可以锻炼你的思维,同时,如果辅导教程和上课的内容如何相结合的话,会使你看问题的角度更为深入,完整。平时,可以在完成了课堂作业之后,多额外看上一两道有点儿难度的奥数题,先自己想思路,然后在卡壳的地方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然后不要一次看完,再自己想想,如果是我会怎么继续,然后一步步的向最终的答案靠近。
做完一道题一定要回味一下,看看是否有新的收获,相同的方法是不是能够在其他的一系列的题中得到应用。
总之,希望你可以在兴趣的基石上,在数学方面走得更快,更远。

⑧ 初中数学常用的几种解题方法初中数学26题解题方法

1、配方法
所谓配方,就是把一个解析式利用恒等变形的方法,把其中的某些项配成一个或几个多项式正整数次幂的和形式。通过配方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叫配方法。其中,用的最多的是配成完全平方式。配方法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的方法,它的应用十分非常广泛,在因式分解、化简根式、解方程、证明等式和不等式、求函数的极值和解析式等方面都经常用到它。
2、因式分解法
因式分解,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因式分解是恒等变形的基础,它作为数学的一个有力工具、一种数学方法在代数、几何、三角等的解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式分解的方法有许多,除中学课本上介绍的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等外,还有如利用拆项添项、求根分解、换元、待定系数等等。
3、换元法
换元法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应用十分广泛的解题方法。我们通常把未知数或变数称为元,所谓换元法,就是在一个比较复杂的数学式子中,用新的变元去代替原式的一个部分或改造原来的式子,使它简化,使问题易于解决。
4、判别式法与韦达定理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b、c属于R,a≠0)根的判别,△=b2-4ac,不仅用来判定根的性质,而且作为一种解题方法,在代数式变形,解方程(组),解不等式,研究函数乃至几何、三角运算中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韦达定理除了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求另一根;已知两个数的和与积,求这两个数等简单应用外,还可以求根的对称函数,计论二次方程根的符号,解对称方程组,以及解一些有关二次曲线的问题等,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5、待定系数法
在解数学问题时,若先判断所求的结果具有某种确定的形式,其中含有某些待定的系数,而后根据题设条件列出关于待定系数的等式,最后解出这些待定系数的值或找到这些待定系数间的某种关系,从而解答数学问题,这种解题方法称为待定系数法。它是中学数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6、构造法
在解题时,我们常常会采用这样的方法,通过对条件和结论的分析,构造辅助元素,它可以是一个图形、一个方程(组)、一个等式、一个函数、一个等价命题等,架起一座连接条件和结论的桥梁,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这种解题的数学方法,我们称为构造法。运用构造法解题,可以使代数、三角、几何等各种数学知识互相渗透,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7、反证法
反证法是一种间接证法,它是先提出一个与命题的结论相反的假设,然后,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正确的推理,导致矛盾,从而否定相反的假设,达到肯定原命题正确的一种方法。反证法可以分为归谬反证法(结论的反面只有一种)与穷举反证法(结论的反面不只一种)。用反证法证明一个命题的步骤,大体上分为:(1)反设;(2)归谬;(3)结论。
反设是反证法的基础,为了正确地作出反设,掌握一些常用的互为否定的表述形式是有必要的,例如:是/不是;存在/不存在;平行于/不平行于;垂直于/不垂直于;等于/不等于;大(小)于/不大(小)于;都是/不都是;至少有一个/一个也没有;至少有n个/至多有(n一1)个;至多有一个/至少有两个;唯一/至少有两个。
归谬是反证法的关键,导出矛盾的过程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必须从反设出发,否则推导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推理必须严谨。导出的矛盾有如下几种类型:与已知条件矛盾;与已知的公理、定义、定理、公式矛盾;与反设矛盾;自相矛盾。
8、面积法
平面几何中讲的面积公式以及由面积公式推出的与面积计算有关的性质定理,不仅可用于计算面积,而且用它来证明平面几何题有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运用面积关系来证明或计算平面几何题的方法,称为面积方法,它是几何中的一种常用方法
用归纳法或分析法证明平面几何题,其困难在添置辅助线。面积法的特点是把已知和未知各量用面积公式联系起来,通过运算达到求证的结果。所以用面积法来解几何题,几何元素之间关系变成数量之间的关系,只需要计算,有时可以不添置补助线,即使需要添置辅助线,也很容易考虑到。
9、几何变换法
在数学问题的研究中,常常运用变换法,把复杂性问题转化为简单性的问题而得到解决。所谓变换是一个集合的任一元素到同一集合的元素的一个一一映射。中学数学中所涉及的变换主要是初等变换。有一些看来很难甚至于无法下手的习题,可以借助几何变换法,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另一方面,也可将变换的观点渗透到中学数学教学中。将图形从相等静止条件下的研究和运动中的研究结合起来,有利于对图形本质的认识。

⑨ 求概率的常见方法有哪些,初中数学的

一、列表法求概率 1、列表法 用列出表格的方法来分析和求解某些事件的概率的方法叫做列表法。 2、列表法的应用场合 当一次试验要设计两个因素, 并且可能出现的结果数目较多时,为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通常采用列表法。
二、树状图法求概率 1、树状图法 就是通过列树状图列出某事件的所有可能的结果,求出其概率的方法叫做树状图法。 2、运用树状图法求概率的条件 当一次试验要设计三个或更多的因素时,用列表法就不方便了,为了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 ,通常采用树状图法求概率。
三、利用频率估计概率 1、利用频率估计概率 在同样条件下,做大量的重复试验,利用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逐渐稳定到某个常数,可以估计这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2、在统计学中,常用较为简单的试验方法代替实际操作中复杂的试验来完成概率估计,这样的试验称为模拟实验。 3、随机数 在随机事件中,需要用大量重复试验产生一串随机的数据来开展统计工作。把这些随机产生的数据称为随机数。

阅读全文

与初中奥数常用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黑檀手串的鉴别方法图解 浏览:816
延迟满足实验研究方法 浏览:159
种植业污染解决方法 浏览:893
论文的研究方法有那些 浏览:124
孩子学习方法不对该如何 浏览:836
艾莱依真假鉴别方法 浏览:799
在家怎么制作果冻方法 浏览:50
关于氮和硫的化学计算方法 浏览:626
手环核酸检测方法 浏览:417
高层窗户封闭的安装方法 浏览:127
嫩肉粉煮牛肉的食用方法 浏览:124
关羽上王训练方法 浏览:905
旅行社如何引进客流的十种方法 浏览:211
秃顶快速治疗方法 浏览:628
华为清理手机垃圾方法 浏览:940
秒开手机壳的方法 浏览:654
胎儿月份计算方法 浏览:299
电暖地暖的安装方法 浏览:757
季节性肠炎治疗方法 浏览:106
研究资料的分析方法论文 浏览: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