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使用方法 >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图解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图解

发布时间:2022-05-22 05:34:42

㈠ 读数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具体步骤谢谢

将测微显微镜放在被测物面上,镜座缺口朝光线射来的方向,按住镜座(8)调节目镜(2)使目视场中分划线调节清晰,转动镜座调焦环(7)使被测物经物镜放大成像清晰地在目镜分划尺(3)上,松开锁紧镜座固定(1),然后对好被测物再锁紧,转动测微鼓轮(5),使带有十字交叉和双刻线分划板去瞄准被测物像,需要测量区域的边界,读取固定尺上整数值加上测微鼓轮上的尾数值,为被测物像边界的起始点读数(a),然后再转动测微鼓轮,使带有十字交叉和双刻线分划板上去瞄准需要测量区域的另一端边界,读取固定尺上整数值加上测微鼓轮上的尾数值,为被测物像边界的终点读数(b),两读数值之差值(a-b)除物镜放大倍数(X),(a-b)÷x=Y实际被测物

的测量值

㈡ 显微镜成像原理及其光路图

显微镜是利用凸透镜的放大成像原理,将人眼不能分辨的微小物体放大到人眼能分辨的尺寸,其主要是增大近处微小物体对眼睛的张角(视角大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大),用角放大率M表示它们的放大本领。

因同一件物体对眼睛的张角与物体离眼睛的距离有关,所以一般规定像离眼睛距离为25厘米(明视距离)处的放大率为仪器的放大率。显微镜观察物体时通常视角甚小,因此视角之比可用其正切之比代替。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图解扩展阅读

光学部分构造:

(1)目镜:装在镜筒的上端,通常备有2-3个,上面刻有5×、10×或15×符号以表示其放大倍数,一般装的是10×的目镜。

(2)物镜:装在镜筒下端的旋转器上,一般有3-4个物镜,其中最短的刻有“10×”符号的为低倍镜,较长的刻有“40×”符号的为高倍镜,最长的刻有“100×”符号的为油镜,此外,在高倍镜和油镜上还常加有一圈不同颜色的线,以示区别。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的放大倍数与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如物镜为10×,目镜为10×,其放大倍数就为10×10=100。

显微镜目镜长度与放大倍数呈负相关,物镜长度与放大倍数呈正相关。即目镜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低;物镜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高。

㈢ 请根据显微镜图示,结合有关操作技能,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图1中遮光器和反光镜作用的共同点是调节__

(1)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同的光圈,能调节光线强弱,光线强时,调小光圈;光线弱时,调大光圈;反光镜反射光线,调节光线强弱,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因此,图1中遮光器和反光镜作用的共同点是调节调节光线强弱.
(2)转换到高倍镜后,看到物像不够清晰,可以通过调节细准焦螺旋,使观察到的物像更清晰.选项B符合题意.
(3)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气泡是周围黑、中央亮,会变形;而细胞则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而且不变形.选项C符合题意.
(4)显微镜的镜头有目镜和物镜两种,物镜是安装在转换器上的,因此物镜有螺丝纹.目镜是直接放在镜筒里的,因此目镜无螺纹.所以图中的A、B是目镜,C、D是物镜.物像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越大,数目越少.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细胞越小,数目越多.目镜的镜臂越长放大倍数越小,而物镜的镜臂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据此,若要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物像的放大倍数最小的一组镜头,应选用A和D.所以选项A符合题意.
(5)由图三可以看出,视野甲细胞的位置偏向左下方,视野乙细胞的位置在视野中央,并且细胞增大.这是在低倍镜观察到物像后换用高倍物镜观察,首先要移动玻片把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即图乙,因为高倍镜的视野窄,虽然在低倍镜下能看到的物像,如果偏离视野中央的话,换上高倍镜,物像可能就不在视野中了.又因为视野中物像的位置与玻片标本移动的方向相反,若发现视野中的细胞偏左下方,为使物像刚好在视野的中央,应将玻片往左下方移动.所以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光线强弱;(2)B;(3)C;(4)A;(5)D.

㈣ 读数显微镜是怎样读数的

左眼于接目镜观察,同时左手转动粗调节,使镜筒徐徐上升以调节焦距,使视野内的物象看到上时即停,再调微调节器,至标本清晰为止。

镜检时身体要正对实习台,采取端正的姿态,两眼自然张开,左眼观察标本,右眼观察记录及绘图,同时左手调节焦距,使物象清晰并移动标本视野。右手记录、绘图。

(4)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图解扩展阅读:

一、使用注意事项:

(1)使用显微镜之前,应熟悉显微镜的各部名称及使用方法,特别应掌握识别三种接物镜之特征。

(2)寄生虫学实习中所观察的标本,大多数为无色和颜色较浅,因此必须注意光线的调节。

(3)新鲜标本观察时,须加盖玻片,以免标本因蒸发而干燥变形或污染侵蚀接物镜,同时可使标本表面匀平,光线得以集中,有利于观察。

二、显微镜的保养:

1、显微镜在从木箱中取出或装箱时,右手紧握镜臂,左手稳托镜座,轻轻取出。不要只用一只手提取,以防显微镜坠落,然后轻轻放在实习台上或装 入木箱内。

2、显微镜放到实习台上时,先放镜座的一端,再将镜座全部放稳,切不可使镜座全面同时与台面接触,这样震动过大,透镜和微调节器的装置易损坏。

3、显微镜须经常保持清洁,勿使油污和灰尘附着。如透镜部分不洁时,用擦镜纸轻擦,如有油污,先将擦镜纸蘸少许二甲苯拭去。

4、显微镜不能在阳光下暴晒和使用。

5、接目镜和接物镜不要随便抽出和卸下必须抽取接目镜时,须将镜筒上口净用布遮盖,避免灰尘落入镜筒内。更换接物镜时,卸下后应倒置在清洁的台面下,并随即装入木箱的置放接物镜的管内。

㈤ 显微镜结构

(一)显微镜的主要构造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主要分为三部分: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学部分。

1.机械部分

(1)镜座:是显微镜的底座,用以支持整个镜体。

(2)镜柱:是镜座上面直立的部分,用以连接镜座和镜臂。

(3)镜臂:一端连于镜柱,一端连于镜筒,是取放显微镜时手握部位。

(4)镜筒:连在镜臂的前上方,镜筒上端装有目镜,下端装有物镜转换器。

(5)物镜转换器(旋转器):接于棱镜壳的下方,可自由转动,盘上有3-4个圆孔,是安装物镜部位,转动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当听到碰叩声时,方可进行观察,此时物镜光轴恰好对准通光孔中心,光路接通。

(6)镜台(载物台):在镜筒下方,形状有方、圆两种,用以放置玻片标本,中央有一通光孔,我们所用的显微镜其镜台上装有玻片标本推进器(推片器),推进器左侧有弹簧夹,用以夹持玻片标本,镜台下有推进器调节轮,可使玻片标本作左右、前后方向的移动。

(7)调节器:是装在镜柱上的大小两种螺旋,调节时使镜台作上下方向的移动。

①粗调节器(粗螺旋):大螺旋称粗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作快速和较大辐度的升降,所以能迅速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使物象呈现于视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镜时,先用粗调节器迅速找到物象。

②细调节器(细螺旋):小螺旋称细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缓慢地升降,多在运用高倍镜时使用,从而得到更清晰的物象,并借以观察标本的不同层次和不同深度的结构。

2.照明部分

装在镜台下方,包括反光镜,集光器。

(1)反光镜:装在镜座上面,可向任意方向转动,它有平、凹两面,其作用是将光源光线反射到聚光器上,再经通光孔照明标本,凹面镜聚光作用强,适于光线较弱的时候使用,平面镜聚光作用弱,适于光线较强时使用。

(2)集光器(聚光器)位于镜台下方的集光器架上,由聚光镜和光圈组成,其作用是把光线集中到所要观察的标本上。

①聚光镜:由一片或数片透镜组成,起汇聚光线的作用,加强对标本的照明,并使光线射入物镜内,镜柱旁有一调节螺旋,转动它可升降聚光器,以调节视野中光亮度的强弱。

②光圈(虹彩光圈):在聚光镜下方,由十几张金属薄片组成,其外侧伸出一柄,推动它可调节其开孔的大小,以调节光量。

3.光学部分

(1)目镜:装在镜筒的上端,通常备有2-3个,上面刻有5×、10×或15×符号以表示其放大倍数,一般装的是10×的目镜。

(2)物镜:装在镜筒下端的旋转器上,一般有3-4个物镜,其中最短的刻有“10×”符号的为低倍镜,较长的刻有“40×”符号的为高倍镜,最长的刻有“100×”符号的为油镜,此外,在高倍镜和油镜上还常加有一圈不同颜色的线,以示区别。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的放大倍数与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如物镜为10×,目镜为10×,其放大倍数就为10×10=100。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低倍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和放置:显微镜平时存放在柜或箱中,用时从柜中取出,右手紧握镜臂,左一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自己左肩前方的实验台上,镜座后端距桌边1-2寸为宜,便于坐着操作。

(2)对光:用拇指和中指移动旋转器(切忌手持物镜移动),使低倍镜对准镜台的通光孔(当转动听到碰叩声时,说明物镜光轴已对准镜筒中心)。打开光圈,上升集光器,并将反光镜转向光源,以左眼在目镜上观察(右眼睁开),同时调节反光镜方向,直到视野内的光线均匀明亮为止。

(3)放置玻片标本:取一玻片标本放在镜台上,一定使有盖玻片的一面朝上,切不可放反,用推片器弹簧夹夹住,然后旋转推片器螺旋,将所要观察的部位调到通光孔的正中。

(4)调节焦距:以左手按逆时针方向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缓慢地上升至物镜距标本片约5毫米处,应注意在上升镜台时,切勿在目镜上观察。一定要从右侧看着镜台上升,以免上升过多,造成镜头或标本片的损坏。然后,两眼同时睁开,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左手顺时针方向缓慢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缓慢下降,直到视野中出现清晰的物象为止。

如果物象不在视野中心,可调节推片器将其调到中心(注意移动玻片的方向与视野物象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如果视野内的亮度不合适,可通过升降集光器的位置或开闭光圈的大小来调节,如果在调节焦距时,镜台下降已超过工作距离(>5.40mm)而未见到物象,说明此次操作失败,则应重新操作,切不可心急而盲目地上升镜台。

2.高倍镜的使用方法

(1)选好目标:一定要先在低倍镜下把需进一步观察的部位调到中心,同时把物象调节到最清晰的程度,才能进行高倍镜的观察。

(2)转动转换器,调换上高倍镜头,转换高倍镜时转动速度要慢,并从侧面进行观察(防止高倍镜头碰撞玻片),如高倍镜头碰到玻片,说明低倍镜的焦距没有调好,应重新操作。

(3)调节焦距:转换好高倍镜后,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此时一般能见到一个不太清楚的物象,可将细调节器的螺旋逆时针移动约0.5-1圈,即可获得清晰的物象(切勿用粗调节器!)

如果视野的亮度不合适,可用集光器和光圈加以调节,如果需要更换玻片标本时,必须顺时针(切勿转错方向)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下降,方可取下玻片标本。

(三)显微镜使用的注意事项

1.持镜时必须是右手握臂、左手托座的姿势,不可单手提取,以免零件脱落或碰撞到其它地方。

2.轻拿轻放,不可把显微镜放置在实验台的边缘,以免碰翻落地。

3.保持显微镜的清洁,光学和照明部分只能用擦镜纸擦拭,切忌口吹手抹或用布擦,机械部分用布擦拭。

4.水滴、酒精或其它药品切勿接触镜头和镜台,如果沾污应立即擦净。

5.放置玻片标本时要对准通光孔中央,且不能反放玻片,防止压坏玻片或碰坏物镜。

6.要养成两眼同时睁开的习惯,以左眼观察视野,右眼用以绘图。

7.不要随意取下目镜,以防止尘土落入物镜,也不要任意拆卸各种零件,以防损坏。

8.使用完毕后,必须复原才能放回镜箱内,其步骤是:取下标本片,转动旋转器使镜头离开通光孔,下降镜台,平放反光镜,下降集光器(但不要接触反光镜)、关闭光圈,推片器回位,盖上绸布和外罩,放回实验台柜内。最后填写使用登记表。(注:反光镜通常应垂直放,但有时因集光器没提至应有高度,镜台下降时会碰坏光圈,所以这里改为平放)

不知道你使用的是什么样的显微镜,要是最简单的那种只能调节反光镜了.要是通电的显微镜还可以调节光源的亮度

㈥ 显微镜目镜和物镜焦距的长短关系,求图解!

不用画图,一说就明白。
显微镜的物镜组和目镜组都相当于凸透镜。
先说物镜:
物镜的物(载玻片)处于物镜的1倍和2倍焦距之间,物镜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实像,处于物镜2倍焦距以外,但在目镜之前。由此可见,显微镜调整清晰后,通过观察物镜离载玻片的距离,就可以得出物镜的大致焦距。也就是说,物镜的焦距大致略小于载玻片到物镜组的组合中心的距离。而且越是放大倍数高的物镜,焦距越短,物镜离载玻片越近。
再说目镜:
目镜的焦距较长。物镜所成的实像就是目镜的实物,这个实物位于目镜前1倍焦距以内靠近焦点的位置。目镜所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因为此前物镜所成的像已经倒了,所以现在正立放大的像对于载物台上的真实物体而言就是倒的。
由于镜筒、物镜、目镜固定,所以我们调节镜筒的上下时,实际就是调节物镜所成的倒立放大实像在镜筒中的位置,当镜筒向载物台靠近时,倒立放大实像朝镜筒外移动(即远离物镜的方向),反之相反。当倒立放大的实像正落在目镜的观察点时,目镜才能成像清晰。

㈦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光路图

1、显微镜的光路图为:

(7)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图解扩展阅读

1、显微镜的光学原理:

光学显微镜主要由目镜、物镜、载物台和反光镜组成。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焦距不同。物镜的凸透镜焦距小于目镜的凸透镜的焦距。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物体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普通的放大镜,该实像又通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经显微镜到人眼的物体都成倒立

2、望远镜的光学原理

(1)开普勒式望远镜

开普勒式望远镜是指物镜为凸透镜,目镜也是凸透镜的是一种折射式望远镜。两凸透镜之间左侧为实像,可方便的安装分划板,并且各种性能优良,所以目前军用望远镜,小型天文望远镜等专业级的望远镜都采用此种结构。但这种结构成像是倒立的,所以要在中间增加正像系统。

正像系统分为两类:棱镜正像系统和透镜正像系统。我们常见的前宽后窄的典型双筒望远镜既采用了双直角棱镜正像系统。这种系统的优点是在正像的同时将光轴两次折叠,从而大大减小了望远镜的体积和重量。

(2)伽利略望远镜

伽利略望远镜是指物镜是凸透镜,而目镜是凹透镜的望远镜。

光线经过物镜折射所成的实像在目镜的后方(靠近人目的后方)焦点上,这像对目镜是一个虚像,因此经它折射后成一放大的正立虚像。伽利略望远镜的放大率等于物镜焦距与目镜焦距的比值。其优点是镜筒短而能成正像,但它的视野比较小。

伽利略发明的望远镜在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由一个凹透镜(目镜)和一个凸透镜(物镜)构成。其优点是结构简单,能直接成正像。

㈧ 读数显微镜怎么读数,具体一点,特别是鼓轮上的读数怎么读最小分度值0.01,最好有具体图像解释!

读数显微镜通常分为直读式、标线移动式和影象移动式3种。

1、直读式读数显微镜

线纹尺上的刻度经物镜局部放大后成象于分划板上,如线纹间距为1毫米,放大至与分划板上100个分度的距离相等,通过目镜(放大)即可读出0.01毫米的分度值。

2、标线移动式读数显微镜

测量时转动微动手轮,使可动分划板上的双刻线与线纹尺线纹象对准,从读数鼓轮或其他读数机构读出百分位数和千分位数,从可动分划板上读出十分位数。为了避免微动手轮上的精密螺纹(或其他微动机构)磨损,有的显微镜把可动分划板上的双刻线制成双阿基米德螺旋线。

3、影象移动式读数显微镜

在物镜与分划板之间,加入可动光学元件(例如平面平行玻璃、光楔玻璃或补偿透镜等)。当移动这类光学元件时,线纹尺的线纹象出会移动,在线纹象与固定分划板上的双刻线对准后,即可分别从固定分划板和可动分划板上读出十分位和百分位、千分位的数值。

将线纹尺刻度通过物镜放大后投影到影屏上,并利用分划板和微动装置细分、读数的部件叫光学读数头。它可减轻人眼在瞄准和读数时的疲劳,其分度值有10微米、2微米和1微米几种。



(8)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图解扩展阅读:

使用方法

1、先把读数显微镜进行调零(注意要轻轻旋转旋钮,因为读数显微镜是高精度仪器且成本高,用力过大会导致精度降低);然后将打上压痕的元件置于水平工作台面上;

2、把读数显微镜置于元件上(当显微镜与工件置于一起时,手不要抖动,因为显微镜与工件的结合不是很紧固,稍不注意会造成读数误差),把透光孔对向光亮处;

3、通过旋转螺母,使标线沿X轴左右移动;标线与压痕的两侧分别相切,此时标线走过的距离即为压痕直径;

4、把工件旋转90°,再测量一次(但由于压痕通常为不规则形状,故要把工件旋转90°,再测量一次取平均值),取两次结果的平均值,即得到孔的最终直径。记下读数后,把显微镜归零后收放到指定位置。

㈨ 显微镜成的像是左右颠倒,上下颠倒的,为什么,请说明原理,附图,谢谢

【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装片的制作(注:从本周开始转入复习阶段) 二. 重点和难点重点:显微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装片的制作难点: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及相关知识的应用和迁移,解决相关操作问题,对相应的题型能做出科学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答案。 三. 具体内容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2)显微镜的成像① 光源(天然光或人工光源)→反光镜→光圈→物体→物镜(凸透镜)→在镜筒内形成物体放大的实像→目镜→把经物镜形成放大的实像进一步放大② 显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3)高倍显微镜的使用① 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取镜与安放: a. 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b. 显微镜放在实验台的前方稍偏左。对光 : a.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b. 选一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境,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能看到自亮的视野。低倍镜观察: a. 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b.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实验者的眼睛应当看物镜镜头与标本之间,以免物镜与标本相撞)。c. 左眼看目镜内,同时反向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到物像为止,再稍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② 高倍镜观察 a. 移动装片,在低倍镜下使需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动到视野中央。b. 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物镜,转换为高倍物镜。c. 调节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 d. 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③ 注意事项a. 使用显微镜一定要严格按照取镜→安放→对光→压片→观察的程序进行。b. 下降镜筒时,一定要用双眼从侧面注视物镜,使之接近装片,但又要防止镜头触及装片。否则会压碎装片和损坏物镜(l0x物镜的工作距离为0. 5-1 cm)。c. 有必要使用高倍物镜时,必须先在低倍物镜下将目标移到视野的中心,然后换用高倍物镜。因为在低倍物镜下看到的物像放大倍数小,但看到的标本实际面积大,容易找到目标;与低倍物镜相比,高倍物镜下看到的物像人,同样的视野面积看到的标本的实际面积小,在装片不动的情况下,高倍物镜看到的只是低倍物镜视野的中心部分。d. 换高倍物镜时,千万不可将镜筒升高,正确的做法是直接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即可。e. 使用高倍物镜之后,透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很近,使用粗准焦螺旋容易压碎玻片和损坏透镜,或者由于物像一闪而过,找不到要观察的目标.因此,必须用细准焦螺旋调焦,细准焦螺旋只在调节图像清晰度时使用。④ 原理说明1. 识别镜头:(1)目镜:装在镜筒的上端,通常备有2-3个,上面刻有5×、10×或15×符号以表示其放大倍数,一般装的是10×的目镜。放大倍数越大镜筒越短。(2)物镜:装在镜筒下端的转换器上,一般有2-3个物镜,其中最短的刻有“10×”符号的为低倍镜,较长的刻有“40×”符号的为高倍镜,放大倍数越大镜筒越长2. 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的放大倍数与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如物镜为10×,目镜为10×,其放大倍数就为10×10=100。放大的是物体的直线长度和宽度而不是面积。3. 工作距离:是指显微镜处于工作状态(物象调节清楚)时物镜的下表面与盖玻片(盖玻片的厚度一般为0.17mm)上表面之间的距离,物镜的放大倍数愈大,它的工作距离愈小。如物镜是10×的工作距离比物镜是40×的工作距离大。 4. 明暗程度:(1)显微镜用光源,自然光和灯光都可以,以灯光较好,因光色和强度都容易控制。(2)反光镜它有平、凹两面,再经通光孔照至标本。可向任意方向转动,凹面镜聚光作用强,适于光线较弱时使用,平面镜聚光作用弱,适于光线较强时使用。(3)光圈或遮光器在通光孔下方,光圈由十几张金属薄片组成,其外侧伸出一柄,推动它可调节其开孔的大小,以调节进光量;遮光器由几个直径大小不同的孔组成,选择某一孔以确定进光量。5. 物像:镜下见到的是完全的倒像,即标本位于玻片右上角时在镜下的左下角位置出现,移动的规律是物象在镜下的左下角时将玻片向左下角移动可以将物象移到视野的中央来。但是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变,即标本中细胞质是顺时针方向流动的,镜下仍为顺时针流动。6. 污物的位置:在视野中常看到污物,要明确污物不会在反光镜上,因为反光镜的作用是将光源光线反射到玻片标本上;确定污物的位置首先移动玻片如污物随之移动即污物在玻片上;如污物不动,再转动目镜污物也随之转动即污物在目镜上;否则在物镜上。7. 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见到的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线粒体、核仁,在质壁分离时可见到细胞膜,有丝分裂时可见到染色体。8. 玻片标本:必须是透明的,要使光线能透过标本内部。常用的种类有切片(洋葱根尖纵切片);装片(洋葱表皮临时装片);压片(洋葱根尖临时压片观察有丝分裂);涂片(血涂片、自生固氮菌的临时涂片)。⑤ 相关原理例析1. 物像放大问题<1> 放大的对象:放大的是所观察的物体的长或宽即:边长被放大的倍数,不是指面积、体积的放大倍数。 <2> 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如:目镜为20×;物镜为10×,则放大倍数为20×10=200倍细胞面积的放大倍数为2002 =40000倍<3> 放大倍数越大,物像越大,视野越小放大倍数越小,物像越小,视野越大如图:左图是放大10倍的物像,右图是放大20倍时的物像,非常明显放大倍数小,细胞物像小,但看到的细胞数目多,视野大;放大倍数大,细胞物像大,但看到的细胞数目少,视野小;<4>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2. 物像方位问题
观察着从显微镜看到的是上下颠倒、左右颠倒的象。① 成像原理图解如下:光线→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标本(一定要透明)→物镜的透镜(第一次放大成倒立实像)→镜筒→目镜(再放大成虚像)→眼② 举例说明载玻片上物体形态与镜中物像之间的对应关系:例一:分析:从例一可以让学生体会显微镜下图像与装片上物体上下颠倒、左右颠倒的位置关系,进而得出判断物像的简便方法:即把纸张旋转1800­直接观察。例二:分析:可以先让学生判断装片下的物体状态在镜下的图像,通过此例可以让学生明白镜下观察到的物体旋转的方向与实际旋转方向相同,并不是象部分学生所想当然的相反,而且也符合上下颠倒、左右颠倒的规律。3. 物像明暗问题① 光圈小,成像暗;光圈大,成像亮② 用平面反光镜,成像相对暗;用凹面反光镜,成像相对亮③ 高倍镜下视野暗;低倍镜下视野亮注:由于人眼感受物像的明暗是由进入人眼的光照强弱、光线多少决定的,因此对于①②不难理解,但在教学中会有很多师生对于③的理解不是很好,其实就其原因还是由于进入人眼的光线多少造成的。因为低倍镜视野大,看到的细胞多,高倍镜视野小,看到的细胞少,即:高倍镜下只有透过少量细胞的光线进入到人眼中,就感觉视野一些;低倍镜下透过较多细胞的光线进入到人眼中,就感觉视野亮一些。临时装片的制作:(1)准备:1. 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2. 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吸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2)制片3. 用镊子取材。(如:从洋葱鳞片叶子内侧的表皮上,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4. 把材料(如:撕下的薄膜)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薄膜展平。5.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地盖在薄膜上,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

㈩ 显微镜与望远镜的区别,和显微镜与望远镜的成像原理图

显微镜与望远镜的区别

  1. 作用:

显微镜是用来观察细微物体或物体细微部分的仪器;

望远镜是用来看清远处的(大)物体。

2.组成

显微镜由目镜,物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压片夹,通光孔,遮光器,转换器,反光镜,载物台,镜臂,镜筒,镜座,聚光器,光阑组成。

望远镜有许多类型,有一种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物体的叫物镜,焦距较长;靠近眼睛的叫目镜,焦距较短。物镜的第二焦点与目镜的第一焦点重合。

3.原理:

显微镜先用一个接近物体的凸透镜使物体成一放大的实像,然后再用另一个接近眼睛的凸透镜把这个实像再一次放大,就能看清很微小的物体了。 离物体近的这个透镜叫物镜,其焦距较短;离眼睛近的这个透镜叫目镜,其焦距比物镜稍大。两镜间的距离可以调节。

望远镜物镜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3. 使用仪器的注意事项

显微镜

①拿显微镜时,要一手紧握镜臂,一手托镜座,不要单手提拿,以防目镜或其他零件滑落。

②显微镜不可放置在实验台的边缘,以免碰翻落地。

③不要随意取下目镜或拆卸显微镜的各种部件,以防灰尘落入内部或发生丢失损坏等。

④使用显微镜时,操作要正规,养成两眼同睁、两手并用的习惯,边观察边计数和绘图等。

⑤要保持显微镜的清洁,发现有灰尘或操作中不慎使镜头和载物台沾上染料、水滴等,应及时擦去。光学和照明部分的镜面只能用擦镜纸轻轻擦拭,切勿用手指、手帕和绸布等擦摸,以免磨损镜面。机械部分可以用布擦拭。

⑥显微镜使用完毕,转动粗调螺旋上升镜筒或下降载物台,取下标本片,转动转换器使物镜离开通光孔,然后再下降镜筒或上升载物台使接近物镜,垂直反光镜,下降集光器,关闭虹彩光阑,复原倾斜关节和报片器位置,把显微镜放回镜箱。

望远镜

①保证望远镜存放在通风、干燥、洁净的地方,以防生霉,有条件的话可在望远镜周边放入干燥剂,并经常更换。

②镜片上残留的脏点或污迹,要用专业擦镜布轻轻擦拭,以免刮花镜面,如需清洗镜面,应当用脱脂棉占上少许酒精,从镜面的中心顺着一个方向向镜面的边缘擦试,并不断更换脱脂棉球直到擦试干净为止。

③望远镜属于精密仪器,切勿对望远镜重摔、重压或做其他剧烈动作。

④非专业人员不要试图自行拆卸望远镜及对望远镜内部进行清洁。

⑤请匆碰撞尖锐的物品如:铁钉,针等。

⑥使用望远镜要注意防潮、防水。望远镜作为一种精密仪器尽量避免在恶劣条件下使用。

4.放大倍数

显微镜

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放大倍数和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长和宽的倍数。③物镜、目镜的焦距越短,放大率越高。

望远镜

①一般用目镜视角与物镜入射角之比作为 望远镜放大倍数的标示,通常用物镜焦距与目镜焦距之比计算,表示望远镜视角的放大程度。例如,放大倍数为10倍的望远镜,指的是能将1度视角的目标放大为10度。

显微镜成像原理图

拓展资料:显微镜(结构、分类、成像原理等) 望远镜(结构、分类、成像原理等)

阅读全文

与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图解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魅蓝拦截的信息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402
雕刻牛字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34
武汉恋爱挽回方法操作步骤 浏览:430
戒掉手机的四个方法 浏览:574
快速有效治疗尖锐湿方法 浏览:226
最简单的方法画hellokitty 浏览:844
反渗透膜解决方法 浏览:485
扯面的正确方法和技巧 浏览:494
文彦博树洞取球方法好在哪里 浏览:854
四川泡洋姜的正确泡水方法 浏览:497
黑檀手串的鉴别方法图解 浏览:818
延迟满足实验研究方法 浏览:161
种植业污染解决方法 浏览:894
论文的研究方法有那些 浏览:124
孩子学习方法不对该如何 浏览:838
艾莱依真假鉴别方法 浏览:799
在家怎么制作果冻方法 浏览:50
关于氮和硫的化学计算方法 浏览:627
手环核酸检测方法 浏览:417
高层窗户封闭的安装方法 浏览: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