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治疗方法 > 上热下寒心肾不交锻炼方法

上热下寒心肾不交锻炼方法

发布时间:2025-07-20 07:43:52

⑴ 上热下寒的深度剖析

一、什么叫上热下寒?

上热下寒:是寒热错杂表现之一。指患者在同一时期内,上部表现为热性、下部表现为寒性的证候。

①如外感病误用攻下,引致大泻不止,津液损伤,使热邪上升而咽喉痛,甚则咯黄痰或血痰;寒盛于下则泄泻、肢冷、脉沉迟。

②指肾阳虚,阴寒盛于下,火不归原而虚阳上浮。

中医认为 上热下寒就是阳盛于上,阴盛于下,上下不交通,又叫心肾不交,表现为上身特别是头、面、咽喉等有热象,而下身特别是下肢却是寒象的证候。

上热下寒体质调理时不能清热,也不能滋补,要交通心肾,引火下行。

二、症状及表现

上热下寒”除了又上火又怕冷,其实还有这些现象:

1、头面起疙瘩、口舌生疮,咽干咽痒;

2、经常觉得浑身无力、便秘、失眠、掉头发;

3、脸上爱长痘、长粉刺,反反复复;

4、经期经常延后、月经量少、痛经,并且人容易感到上火;

5、即使是夏天,小腿、大腿或腿关节都感觉到好冷。

主要表现——

上热表现:反复发作性的口腔溃疡、舌疮、失眠、慢性咽炎、咽喉灼热感、慢性中耳炎、目赤、青春痘、失眠这一系列上热证候。

下寒表现:腰以下比常人怕冷,饮食耐温不耐寒,吃温的东西舒服,吃凉的东西就难受。严重的甚至热饮不敢喝,凉饮也不行。因为一吃热的就上火,一吃寒的就伤下阳。

一旦上热下寒,不同的人群会有不同的现象。

男性 很可能会夜尿多,是肾阳虚的表现,气化功能不行;

女性 则宫寒,来月经的时候,经色紫暗夹血块、痛经,小腹局部有冷的感觉,冬天被子里睡觉的时候脚还是冷的。


三、为什么现代人“上热下寒”现象较多?

1、缺乏运动; 反季节寒凉的蔬菜水果吃得太多;

2、经常生气、思虑过度也会造成上热下寒的体质

3、天生肾阳不足; 上热下寒最主要体现在这个寒,女人一生要经历的:经、带、胎、产,全部是在身体中下部。从青春期到绝经期有三十多年的时间每月都得跟月经打交道,经期的各种不注意;还有生育后的女人,调理不及时或方法不当,最容易造成的就是下元的亏虚。

从中医角度来总结就是:“胃气不降,脾气不升,肾气不藏”。本质是脾肾阳虚,阳浮于上,不能温煦下身。

人体最好的状态就是阳气在下部,阴在上部,因为阴是液体,液体是从上而下灌溉全身的;阳气是火,火自下而上温全身。但上热下寒的你颠倒过来了,成了阳在上,阴在下。

怎么缓解这种现象呢?直接补阳的话,但是上热很容易显出来。用清热是浪费能源的,因为你清掉了上面的火,下面只会更虚。使用寒凉物质清火(寒性的物质会伤害脾胃),会进一步使得脾胃能力下降,中焦加重堵塞。


所以最佳的方法就是把上面的阳气拉回来,即引火归元。艾灸补肾火能引火归元。补肾火就类似于增加下部的阳气质量,以增强其与上部阳气抗衡的力量。肾阳充沛的情况下还可形成自身的引力优势,使上部的阳自动下沉、内蕴,为己所用,而成上阴下阳的泰卦,这就是引火归元。

“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如果涌泉穴温暖,人体至阴部位得阳而充,阳气充足则引力增大,上部的阳被引就下而归源。所以艾灸涌泉穴常能让人产生满口甘津,这是火降水升,上下交泰的佳征。

灸涌泉前可先灸中脘,关元,气海,让气往下走,再灸足三里、三阴交补脾经,将下面的阳气补足。

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劳累、紧张、压力大时,我们不会上火生病,等闲下来的时候反而容易上火、感冒。其实上火是人体的一个自我保护性反应,是对前段时间身体透支的调节,让身体恢复的重要过程。

发汗的话最好是慢跑或快走45分钟左右,运动到腿脚热乎乎的,全身微微出汗就达到目的了。如果大便不利,可以灸下天枢、大肠俞、脾俞以通便。

温下焦除了艾灸外,可以睡前艾草煮水泡脚,泡到微微发汗为止。

还可以通过外治法来引火归元。比如用大蒜泥、吴茱萸粉敷脚心,比如艾灸关元穴、涌泉穴,再比如练习站桩、金鸡独立。泡脚、快步走这些简单的运动也可以引火归元。

四、经典名方化解上热下寒

严重的上热下寒的身体情况,仅靠食疗和艾灸是不够的,必须吃药。能够同时清热祛寒的方子是千年古方——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黄芩和天花粉可以清热;桂枝和干姜温散寒气、补阳气;天花粉生津止渴;甘草配合桂枝和干姜,温阳气。

⑵ 上热下寒很常见,解决办法不止一种

上热下寒是现代人常见的一种症状,其主要表现是热证与寒证并存:常年上火,总是口腔溃疡、舌疮、 慢性咽炎、失眠,同时又表现出很多体寒症状,如舌体胖大、大鱼际发青、下肢冰凉等。


尤其是现代白领常会在集中精力工作几小时后觉得四肢冰冷、头脑发热、眼睛干涩等状况,也就是出现"上热下寒"的状况。


以下给大家分享“上热下寒”的症状以及对治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上热下寒的表现症状


对于“上热下寒”体质的人来说,一般会同时出现下述列表中的一个或多个症状:



— 上热 —


爱上火:口腔溃疡、嗓子疼、牙疼、腮肿、流鼻血

慢性中耳炎

目赤红肿,眼干眼涩

成年人也依然长痘痘

甲状腺类问题

头热、头痛、头胀、头晕甚至血压高


— 下寒 —


肚脐以下发凉,经常拉肚子

腰部冷,膝盖凉

女性痛经,男性阴囊冰冷潮湿

手脚冰凉,特别怕冷

饮食耐温不耐寒

肤色暗沉,长黑斑,甚至有水肿

便秘或是溏泄


除了这些,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失眠。


上热下寒,上面,是满满的火,下面是一派寒气,上下部交通,心肾不交,自然很难睡着。身体各部分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二、现代人,为什么都有点上热下寒?


人,用心一处,能量就会往那个地方走,现代人用脑有余,用腿不足。想得多,动得少。人一思考,能量既积聚到头部,想得多总伴随着焦虑,紧张,心火就一直腾腾在上。

运动的少,身体的循环能力差,加上吃的寒凉,穿的少,脾肾阳虚,那么下焦就会越来越寒。


而脾胃,因为过度的思虑,因为吃的太撑也太粗速,承担了太多的负担,人人都有一点脾虚,脾胃代表的中焦,也相对运化的弱一些。减弱了身体上焦和下焦的运动。

于是,现代人人都有一点上热下寒。想一想,如果一个人,头脑冷静,不纠结,小腹温热手脚温煦,脾胃因为吃的不多不少而运化良好,那该是多么美好!


三、5个方法对治上热下寒


上热下寒,不是阳虚也不是实火,只是身体里的热能跑到了不该去的地方,身体不够通畅,阻塞了能量的运转。这时候,补会上火,泻,也只是越来越寒,最重要的就是通。


上焦有热,下焦有寒,关键在于中焦没有起到运转的作用。中焦是脾胃,脾主升,胃主降,这两个脏腑,需要运转良好,中焦才能发挥作用,让身体运转自如。


因此疏通脾胃是关键!


1、 推腹


好肚子,如婴儿之腹,温软如棉。多揉揉肚子,不仅改善上热下寒,还可以减肥,通畅经络。今天就试试看咯!


方法很简单: 手掌由心窝开始向下推到小腹,反复推5分钟。双手或者单手都可以。如果有阻滞点(硬块、痛点、“气团”或“水槽”),一定要反复推揉,将其推开揉散。


在这里,任脉、肾经、胃经、脾经、肝经、胆经,五脏之经络无不汇集于此。通过推腹, 中焦妥妥疏通到位,上下焦也会得到疏通。 从而达到 舒肝理气、开胃健脾,补肾养心 的目的。



特别改善上热下寒的:



脾胃打通,顺便帮助气血更好的往下走,很多时候,动作到了,意念到了,气血自然就到了。


2、 跪膝法


上热下寒的人,上面热,下面冷,如果一开始不能把热量传给脚,就先传给膝盖,慢慢就会输送到脚上去。


方法: 在地板上软垫子,或是在硬木床上进行,每天20分钟,一开始膝盖受不了,就尽可能让地面软一点,或是手扶着墙,减少膝盖的承重,慢慢锻炼膝盖,没有办法前进,就在原地踏步。




没几步,就会后背发热,周身感到温暖,气血先引到膝盖,膝盖发凉、膝盖疼,咔咔响等问题,都会得到改善。渐渐,手脚冰凉,上热下寒,也都得到改善。


跪着走时,你会发现腰也在扭动,肾也跟着补到了,平时走路很难做到这一点。而上热下寒的人,通常是肾阳虚,温煦了肾,下焦自然温暖。


疏通了腿部的气血,同时也能帮助把大腿上的垃圾排出去,赘肉自然消解。


3、 练习八段锦里的“摇头摆尾去心火”和“双手攀足固肾腰”两式:


针对“上热下寒”体质,可重点练习八段锦里的“摇头摆尾去心火”和“双手攀足固肾腰”两式:


1)摇头摆尾去心火


上寒下热,第一需要引火归元。一升一降,把火引导合适的位置,身体内的圆运动才能运转,才能保证身体的阴阳交融,寒热处于正确的位置,否则一直拧巴。


这一招对去除心火很有帮助,做功时要注意,尽量不要打折扣做, 身体摇转时使脖颈和尾闾尽量对拉伸长,速度柔和缓慢连贯。脖子全程不要硬着,下颌不刻意内收或扬起,使颈部肌肉尽量地放松伸长 。如果费力就一右一左做两次,以后再慢慢增加次数。


经常上火、口腔溃疡、喉咙肿痛、爆痘的人多是虚火,头面飘虚火,中下焦常年寒湿,常做这个动作,可以把上飘的虚火拽回丹田,温暖肾水。


重点: 头四个八拍要配合吸气,后四个八拍要往外呼气。



方法: 两脚分开,相距约三个足底的长度,屈膝半蹲成骑马势。两手张开,虎口向内,扶住大腿前部。头部及上体前俯,然后作圆环形转腰,转动数圈后再反方向转腰。


在转腰的同时,适当摆动臀部。如配合呼吸,则在转腰时吸气,复原时呼气。


作用: 去心火,避免长暗疮、暴发青春痘、流鼻血、情绪暴躁等情况的发生。适合久坐办公室的上班族。动作较复杂,可量力而为。


2)两手攀足固肾腰


八段锦功法里的 “双手攀足固肾腰”,是通过俯身、双手攀足,来专门锻炼腰肾达到心肾相交的一个方法。



方法: 站立,并足,两膝挺伸、上身前俯,以两手攀握两足趾,头略昂起。然后恢复直立姿势,同时两手握拳,并抵于腰椎两侧,上身缓缓后仰,再恢复直立姿势。重复几遍。本式采用自然呼吸。


作用: 可使腹直肌以及脚内侧的经脉得以伸展,透过手的热量对肾脏进行按摩。两手如攀握不到两足趾,可不必勉强。


要领: 腰为肾之府,如果长期腰疼、腰肌劳损会导致肾虚,肾虚也会导致腰部不适,二者互为因果。此动作简单易学,功效显着且不受地点限制。


4、 泡脚降火


若畏寒、四肢不温十分明显,泡脚便是再合适不过的法子。


取艾叶(最好是艾绒)15克,桂枝10克,制吴茱萸10克,加入适量清水煮沸20分钟,然后放凉到你能接受的温度,切记别兑凉水,直接泡,水温不够了就直接再续热水。


一般来说,泡脚水最适宜的温度大概是40~44 ,水面超过脚踝大概2~3厘米最好,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微微出汗为宜。


边泡脚边用双手搓后腰,效果更佳。泡完之后再搓搓脚底的涌泉穴,滋养肾水,既能补阳,又不至于让人上火。


5、 艾灸调理


对于“上热下寒”体质的虚浮之火来说,需要用合理的方法把它引到应该去的地方,同时依靠外力驱散积聚在身体下部的寒邪,那么艾灸就是非常合适的选择了。


调理时,取神阙、关元、三阴交、涌泉等穴位,每个穴位灸25~40分钟左右最佳,连续灸5天,休息两天,然后继续进行。



神阙穴: 在脐中部,脐中央。


关元穴: 仰卧或正坐位。从肚脐起沿下腹部前正中线直下4横指处即此穴。


三阴交: 手四指并拢,小指下缘紧靠内踝尖,食指上缘所在水平线与胫骨后缘的交点,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这里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脚心的涌泉穴应当放在最后灸,而且不可缺少,这样做才算是让“引火归元”这个过程实施完成,而且不至于让你因为艾灸重新上火。



阅读全文

与上热下寒心肾不交锻炼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椭圆机使用方法图解 浏览:935
3800减4除25简便方法计算 浏览:723
餐饮发票消费税的计算方法 浏览:225
汽车刹车电线缩水计算方法 浏览:132
楼梯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如何 浏览:294
和大领导交谈的正确方法 浏览:888
长信教学方法情况 浏览:951
esp的计算方法 浏览:841
笔记本录音怎么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953
社保补缴问题及解决方法 浏览:845
气血虚气郁症状详谈及解决方法 浏览:87
水稳抗裂检测方法 浏览:107
大众空调泵n280检测方法 浏览:915
如何检验碳酸盐2种方法 浏览:201
发泡地板安装方法 浏览:676
电脑除了拉网线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浏览:449
自制食用海盐制作方法 浏览:431
waters如何查看方法日志 浏览:21
42乘42简便方法 浏览:671
荣耀手机黑白恢复方法 浏览: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