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候] 小便短数,灼热刺痛,尿色黄赤,小腹胀满,或有腰痛,常伴有发热,恶寒,苔薄黄或黄腻,脉濡数。
[治法] 清热利溼,利水通淋。
[方药] 八正散。主要药物:瞿麦、篇蓄、滑石、车前子、栀子、木通、大黄、甘草、灯心草。
尿血明显者加侧柏叶、白茅根凉血止血;大便秘结、腹胀者,可重用大黄,并加枳实以通腑泄热;尿中有砂石者加海金砂、石韦、金钱草以消热利溼,通淋排石;阴伤口渴者去大黄,加生地、知母养阴清热。
[小儿尿路感染不能吃什么食物]
肝胆溼热证
[证候] 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纳呆,烦躁不安,可有呕恶,食欲缺乏,腰酸胁痛,小腹胀满,小便频急,短赤涩痛,苔薄黄或黄腻,舌质红,脉弦数。
[治法] 清肝利胆通淋。
[方药] 龙胆泻肝汤。主要药物: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生甘草。
兼有发热者加大青叶、蒲黄、生石膏、金银花以清热解毒泻火;呕吐者加黄连、竹茹清热降逆止呕;胸闷胁胀者加青皮、乌药、川楝子以疏肝行气。
[小儿尿路感染是什么引起的]
脾肾气虚证[证候] 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小便淋沥不尽,或尿频而清,夜尿多,神疲乏力,纳呆,便溏,腹胀,腰酸困,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弱。
[治法] 健脾补肾。
[方药] 四君子汤合济生肾气丸。主要药物:党参、白术、茯苓、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牡丹皮、桂枝、附子、川牛膝、车前子。
若小便涩痛者去桂枝、附子,加黄柏、土茯苓清热解毒除溼;腹胀者加陈皮、乌药散寒行气。
[小儿尿路感染的护理措施]
肝肾阴虚证[证候] 病情迁延不愈,尿频,尿有余沥,小便黄赤,头昏耳鸣,潮热盗汗,咽干唇燥,腰酸乏力,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 滋阴降火。
[方药] 知柏地黄丸。主要药物: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
若溼热留连未清,小便涩痛者加蒲公英、车前草、石韦清热利溼通森指淋;腰酸痛者加川断、金毛狗脊、桑寄生补益肝肾;伴低热盗汗者加鳖甲、银柴胡、白薇退虚热。
[小儿尿路感染有什么并发症]
其他验方
验方一
[药物组成] 冬葵子10克,篇蓄6克,瞿麦10克,木通6克,石韦6克,车前子10克,萆薢10克,黄芩6克,桃仁5克,生地黄12克,滑石10克,山栀5克。
[功效] 清心热,利膀胱,化溼浊。
[适应证] 用于本病膀胱溼热证。
[用法用量] 每日一剂此拍配,水煎分早、晚服。
验方二
[药物组成] 地锦草、车前草、海金沙、薏苡仁、篇蓄、白茅根、白花蛇舌草、栀子等,任选一两种,每味20~30克。
[功效] 清热利尿通淋。
[适应证] 用于急性尿路感染。
[用法用量] 水煎,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验方三
[药物组成] 凤尾草、凤眼草、车前草、墨旱莲各30克。
[功效] 清热利尿通淋。
[适应证] 用于急性尿路感染。
[用法用量] 水煎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相关文章
[小儿尿路感染怎么办]
[小儿尿路感染怎么预贺弯防]
[小儿尿路感染症状表现]
② 尿路感染中医能治好吗
尿路感染是女性在夏天比较多见的一种疾病,尿路感染应该要积极的治疗,否则可能引发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在尿路感染的治疗中,中医的偏方也能有良好的疗效,可以考虑选用。 尿路感染的中医偏方之一、 鲜绿豆芽500克,榨汁加白糖适量。频饮代茶,不拘量,对尿路感染、尿频等症有效。 尿路感染的中医偏方之二、 鲜甘蔗500克,去皮切碎,榨汁,对尿急、尿痛有所裨益; 尿路感染的中医偏方之三、 嫩藕500克,去节切碎,取汁与蔗汁混合,每日3次饮完,能治小便赤热、尿不尽等症; 有尿路感染困扰的女性朋友,可以选择以上三种偏方治疗疾病,但是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
③ 中医怎样治疗慢性尿路感染
慢性尿路感染指急性症状已缓解,病程在6个月以上,小便涩痛不甚显着,时作时止,感腰痛,疲乏无力,常因劳累或感冒引起急性发作,故多属中医淋证中劳淋的范畴。其辨证论治如下。
(1)脾肾气虚
症状:倦怠乏力,纳呆腹胀,腰酸腰痛,尿频清长或夜尿多,大便稀软,时感小便涩滞,但不甚显着,时作时止,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益气健脾补肾,佐以利湿。
方药:清泉饮。党参15g,黄芪15g,山药15g,茯苓15g,枸杞子15g,菟丝子12g,薏苡仁30g,车前子15g(布包),石韦30g,甘草3g。
本丛薯型多见于病程进展到一定程度,病邪由腑入脏,脾肾受伤,正气受损,故在治疗中既要注意扶正,又要注意祛邪,补泻伏郑旦兼施。
(2)肝肾阴虚
症状:头晕耳鸣,甚则头痛,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干唇燥,腰酸痛,小便短涩而黄,血压偏高,舌质偏红苔薄黄或少苔,脉沉细或弦细。
治法:滋阴清热利湿。
方药:知柏地黄汤合二至丸加味。知母10g,黄柏9g,熟地12g,山药15g,山萸肉9g,牡丹皮12g,茯苓15g,泽泻12g,女贞子12g,旱莲草12g,车前子15g(布包),益母草18g。
本型既有阴虚,又有湿热,且往往伴有高血压,治疗颇为棘手,因此滋阴不能助湿,利湿不可伤阴。
(3)气阴两虚
症状:小便黄浊涩滞,尿意不缺扰尽,或淋漓不畅,反复发作,病程缠绵,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腰酸痛,低热口干,但不欲饮,或手足心热,舌尖红苔薄白少津,脉沉细或弱。
治法:益气养阴,佐以清热利湿。
方药:山药通淋汤。山药30g,党参15g,黄芪15g,茯苓15g,麦冬30g,枸杞子15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白茅根30g,车前子15g(布包),石韦30g,益母草15g,甘草6g。
本型气阴两虚,尤以气虚为反复发作的关键,为病之本;湿热余邪留滞下焦为缠绵难愈的主要因素,为病之标。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循环往复是本病难治的症结。
④ 中医治疗尿路感染的常用方剂及中成药有哪些
(1)八正散
组成:木通、车前子、_蓄、瞿麦、滑石、甘草梢、大黄、山栀、灯心草。
功效: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应用:适用于淋证初起而属下焦湿热蕴结者。方中木通多改为通草,因木通有一定的肾毒性。
(2)五淋散
组成:赤茯苓、当归、生甘草、赤芍、山栀。
功效:清热凉血,利水通淋。
应用:主治膀胱有热之血淋。
(3)石韦散
组成:石韦、冬葵子、瞿麦陵粗则、滑石、车前子。
功效:清热利湿通淋。
应用:适用于下焦湿热证而临床症状较轻者。
(4)导赤散
组成:生地黄、木通、竹叶、生甘草梢。
功效:清心养阴,利尿通淋。
应用:主治热淋属心经热盛者。
(5)小蓟饮子
组成:生地黄、小蓟、滑石、木通、蒲黄、藕节、淡竹叶、当归、山栀子、炙甘草。
功效:凉血止血,利水通淋。
应用:主要用于下焦瘀热内结而致的血淋,通过活血凉血而达到止血的目的,止血作用较好。
(6)六味地黄丸
组成: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
功效:滋补肝肾。
应用:用于治疗肝肾阴虚之淋证,对于年老体弱,或素体阴虚而出现淋证者较为适宜。方中熟地黄通常改为生地黄,且剂量为其他药物的两倍以上。
(7)知柏地黄丸
组成: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萸肉、山药、茯苓、泽泻、丹皮。
功效:滋阴降火。
应用:本方为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而成。加知母、黄柏增强滋肾阴、清相火的作用,对于阴虚火旺所致的淋证效果较好,并对虚火妄动、迫血妄行所致的血淋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应用时,多在此方的基础上合二至丸(女贞子、旱莲草)。
(8)清心莲子饮
组成:黄芩、麦冬、尺棚地骨皮、车前子、甘草、石莲肉、茯苓、黄芪、人参。
功效:益气阴,清心火,止淋浊。
应用:主要用于气阴两虚兼下焦湿热之劳淋。方中人参多改用党参或太子参,并可加用石韦、竹叶等通利之品。
(9)程氏萆_分清饮
组成:萆_、车前子、茯苓、莲子心、菖蒲、黄柏、丹参、白术。
功效:清热利湿,分清泌浊。
应用:淋证日久,湿热郁阻,膀胱气化不利,清浊相混,小便混浊。
若身倦乏力、腰膝酸软凳耐者可合六味地黄丸。
(10)小柴胡汤
组成:半夏、人参、甘草、黄芩、柴胡、生姜、大枣。
功效:和解少阳。
应用:适用于淋证反复发作伴低热者,并对尿道综合征有较好疗效。方中人参可根据情况改为党参、太子参或西洋参。
治疗尿路感染的中成药常用的主要有: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三金片、尿路感染宁冲剂、导赤丸。
⑤ 尿路感染中医治疗方法
尿路感染是指病原体在尿路中生长繁殖,并侵犯泌尿道黏膜或组织而引起的炎症,是细菌感染中最常见的一种感染。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尿路感染中医治疗 方法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尿路感染的病因:
大肠埃希杆菌(95%):
尿路感染95%以上是由单一细菌引起的,其中90%的门诊病人和50%左右的住院病人,其病原菌是大肠埃希杆菌,此菌血清分型可达140多种,致尿感型大肠埃希杆菌与病人粪便中分离出来的大肠埃希杆菌属同一种菌型,多见于无症状菌尿或无并发症的尿感。
白色念珠菌(3%):
新型隐球菌感染多见于糖尿病及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药的病人及肾移植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于皮肤创伤及吸毒者引起的菌血症和败血症,病毒,支原体感染虽属少见,近年来有逐渐增多趋向,多种细菌感染见于留置导尿管,神经源性膀胱,结石,先天性畸形和阴道,肠道,尿道瘘等。
其他病菌(2%):
变形杆菌,产气杆菌,克雷白肺炎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粪链球菌等见于再感染,留置导尿管,有并发症之尿感链物者。
发病机制
1、细菌菌落在肠道和尿道口周围播散至尿道。
2、通过尿液反流,细菌在泌尿道内逆行并与泌尿道的上皮细胞的相应受体结合,局部繁殖,产生炎症。
3、通过输尿管中尿液的湍流,细菌上行至肾脏,如炎症未及时控制,导致肾组织损伤,最终发生纤维化。
尿路感染中医治疗方法:
1、膀胱湿热
【主证】 :小便频数,短涩刺痛,点滴而下,急迫灼热,溺色黄赤,少 腹拘急胀痛,或发热恶寒,口苦呕恶,或腹痛拒按,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热泻火,利湿通淋。
【方药】 :八正散加蒲公英、石韦。
木通,瞿麦,车前草,篇蓄,滑石,山栀,大黄(后入),灯心草,生甘草,石韦,蒲公英。
2、肝胆郁热
【主证】 :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心烦欲呕,不思饮食,尿频而痛,溺色黄赤,少腹胀痛,舌红苔黄或腻,脉弦数。
【治法】 :清泻肝胆湿热。
【方药】 :龙胆泻肝汤。
龙胆草,柴胡,泽泻,车前子,木通,生地,当归,山栀,黄芩,甘草。
3、三焦湿热
【症状】 :寒战高热,午后热盛,身重疼痛,胸闷不饥,口干不欲饮,脘腹痞满,时感恶心欲吐,小便浑浊,苔黄厚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法】 :宣利三焦,清化湿热。
【方药】 :三仁汤加味。
杏仁,生薏苡仁,白蔻仁,厚朴,制半夏,白通草,飞滑石,竹叶。
缓解期:急性症状已缓解,病程在6个月以上,小便涩痛不甚显物枯着,时作时止,感腰痛,疲乏无力,常因劳累或感冒引起急性发作。
1、脾肾气虚
【主证】 :倦怠乏力,纳呆腹胀,腰酸腰痛,尿频清长或夜尿多,大便稀软,时感小便涩滞,时作时止,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 :益气健脾补肾,佐以利湿。
【方药】 :清泉饮。
党参,黄芪,山药,茯苓,枸杞,菟丝子,薏苡仁,车前子(布包),石韦,甘草。
2、肝肾阴虚
【主证】 :头晕耳鸣,甚则头痛,潮热盗汗,口干唇燥,腰酸痛,小便短赤而黄,舌质偏红苔薄黄或少苔,脉沉细或弦细。
【治法】 :滋阴清热利湿。
【方药】 :知柏地黄汤合二至丸加味。
知母,黄柏,熟地,山药,山萸肉,牡丹皮,茯苓,泽泻,女贞子,旱莲草,车前子(布包),益母草。
3、气阴两虚
【主证】 :小便黄浊涩滞,尿意不尽,或淋沥不畅,反复发作,病程缠绵,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腰酸痛,低热口罩唤洞干,但不欲饮,或手足心热,舌尖红苔薄白少津,脉沉细或弱。
【治法】 :益气养阴,佐以清热利湿。
【方药】 :山药劳淋汤(自拟方)。
山药,党参,黄芪、茯苓,麦冬,枸 杞,女贞子,旱莲草,白茅根,车前 子(布包),石韦,益母草,甘草。
尿路感染预防:
尿路感染日常预防
1、性生活后马上排尿
性交后马上去洗手间,即使细菌已经进入膀胱,也可以通过排尿将它排出体外。
2、及时排尿
排尿时,尿液将尿道和阴道口的细菌冲刷掉,有天然的清洁作用。
3、避免污染
引起感染的细菌最常见的是大肠杆菌,正常情况下,它寄生在肠道里,并不引起病症,但如果由肛门进入尿道口,就会导致尿道发炎,所以大便后用干净的卫生纸擦拭,要按从前往后的顺序,以免污染阴道口,如果洗手间有冲洗设备,最好认真地冲洗肛门部位。
4、补充维生素C
维生素C能提高尿液的酸度,使各种诱发尿道感染的细菌不易生存,所以,多喝橙汁,柠檬酸,猕猴桃汁之类的富含维生素饮料对预防尿路感染有益。
5、向医生咨询
有时候即使做到了所有应当做的事情,仍然会得感染,如果出现了上面的症状,尽快向医生求教,如果经常性的发生感染,像一年4—5次,那么千万不要忽视,有必要求助医生,制定一个预防或治疗计划,与医生一道查明是什么原因引起反复感染。
尿路感染健康指导
1、一般 措施 :①多饮水,每天入量最好在2000ml以上,每2~3小时排尿一次。②性生活相关的患者,与性交后及时排尿,必要时需向妇产科医生咨询并选择适宜的避孕方式。③尽量避免尿路器械的使用。④蔓越橘汁(cranberry juice),实验研究显示蔓越橘汁可以阻止大肠埃希菌粘附在尿路上皮细胞上,可有助于预防尿路感染。
2、抗生素预防:抗生素预防可以明显减少女性尿路感染复发的机会。对于在半年内尿路感染复发2 次或2次以上,或者1年内复发3次或3次以上的女性患者,推荐使用抗生素治疗(A级)。预防方案包括持续性给药法和性交后服药法,疗程6~12个月。这些方案必须在原有尿路感染痊愈后(停药1~2周后复查尿培养阴性)方可采用,并可根据以往的药敏实验结果以及患者的药物过敏史选择抗生素。和持续性给药方法相比,性交后服药法更方便,更易于被性生活相关的患者接受,可于性生活后2小时内服用头孢氨苄或环丙沙星或呋喃妥因
3、绝经女性患者的预防:阴道局部应用雌激素软膏可以恢复阴道局部环境,可减少尿路感染的复发机会。
4、对于频繁尿感再发的患者应详细检查其泌尿系统有无解剖畸形、基础病变(如结石、多囊肾、髓质海绵肾等)及整体免疫系统异常。
⑥ 尿路感染是怎么回事
尿路感染是细菌经尿道口进入泌尿系引起炎症,分为尿道炎、膀胱炎、输毁岩枝尿管炎和肾盂肾炎。其症状相似,治疗方法枣绝相同。女性尿道短而直,尿道口又与阴道口、肛门相邻,容易受细菌污染。在加上性生活刺激。所以尿路感染也纤敏是女性常见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