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有哪些
物理降温常用方法有冰袋冷敷、温水擦浴、酒精擦浴等。
7
适当的散热,发烧由感冒引起的时候,不能一味追求散热,必须有一定防止着凉的措施。如果是发热的话,身上不要过于保温防止体温发散不出去。不过如果像冬天首先注意不要再引起感冒。
8
冷敷头部,其实头部降温对身体降温影响不大,主要是让人感觉更清醒一点缓解不适,所以前面说的多喝水才是关键。将冷水放在冷敷戴中冷敷头部也是常用的一种措施,如果水过冷有的人也是不舒服的,可以在额头放一块毛巾在放冰袋。冷敷建议干敷,过于冰冷其实也不好。
9
如果发烧比较严重,或者身体十分不适是必须前往医院的。而采取一些措施只是为了缓解不适罢了。病情较轻的时候也应该多测量体温,注意是不是体温降了,如果久不降必须就医。
物理降温简单易行,家庭或医院均可广泛应用,进行物理降温时应注意如下情况:(1)高热伴有畏寒的患儿;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如白血病及其它血液病等禁用擦浴.(2)降温要掌握适度,一般降至38℃左右即可,并注意密切观察病人,以防降温过快,过低引起虚脱.(3)如果物理降温效果不满意,可适当配合药物降温.(4)降温过程中,掌握好液体出入量,维持好水,电解质
网页链接
网页链接
② 举例说明物理学技术或方法在医学中的应用
1、离子导入法促进药物经皮吸收
离子导入法是利用直流电(通常是0。5mA/cm2)将带电或中性药物粒子经电极导入皮肤,进入体循环,以此增加药物经皮渗透速率的一种方法。一般将含药物的电极贴在皮肤表面作为工作电极(由药物性质决定其正负极),另一个相反电极置于相邻位置,构成电流回路。
2、激光技术
一定强度的激光照射在靶材料表面,可产生高振幅的压力波。压力波的属性取决于激光的特性(波长、脉冲时间、光强)和靶材料的光械特性。经皮给药用压力波的振幅一般为30~100MPa,作用时间一般为100ns~10μs。
3、超声波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超声波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特别是在临床诊疗如外科、妇产科、美容、减肥、结石、节育等手术环节的作用更是无可替代,超声药物透入疗法、超声雾化吸入疗法、穴位超声疗法、高强度聚焦超声系统等技术的发展,为医生的临床诊断提供了许多的帮助。
(2)临床常用的物理方法有哪些扩展阅读:
超声波的应用原理
1、弥散作用:超声波可以提高生物膜的通透性,超声波作用后,细胞膜对钾,钙离子的通透性发生较强的改变。从而增强生物膜弥散过程,促进物质交换,加速代谢,改善组织营养。
2、触变作用:超声作用下,可使凝胶转化为溶胶状态。对肌肉,肌腱的软化作用,以及对一些与组织缺水有关的病理改变。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变和关节、肌腱、韧带的退行性病变的治疗。
③ 常用物理消毒方法有哪些
1、空气清洁消毒杀菌法
室内空气要保持新鲜,必须经常开窗通风换气,特别是秋冬季更应注意,不要因为寒冷而不开窗通风。每次开窗15~30分钟,使空气流通,病菌排出室外;打扫房间湿扫,避免尘土飞扬。
2、日光消毒杀菌法
日光中的紫外线具有良好的天然杀菌作用,物品在日光下直接曝晒6小时,不可隔着玻璃窗,才可达到消毒的目的。所以小孩的枕头、被褥、毛毯、棉衣裤、毛衣裤、玩具等可经常在日光下曝晒,以减少细菌繁殖,避免病菌入侵体内而致病。病人的被褥、衣服、用具、家具等,可以拿到阳光下曝晒消毒。平时经常晒被褥、床垫,可以达到杀菌防病和防潮等效果,特别是高海拔多雾的高山地区效果更为显着。曝晒时应注意翻动物品,使各个面都能直接受日光照射而起到消毒作用。
3、煮沸消毒杀菌法
煮沸能使细菌的蛋白质凝固变性,消毒时间要从水沸腾后开始计算,经过20分钟便能杀灭一般病菌,小儿的食具,以及能煮沸的用具,如奶瓶、碗筷、匙、纱布、毛巾等、某些儿童玩具、病人每次用过的餐具适宜采用这种方法消毒杀菌,被消毒杀菌物品要全部浸没在水中。高山地区因为大气压低,要适当延长沸腾时间,以达到消毒杀菌的目的。
4、蒸笼消毒杀菌法
利用蒸笼作为消毒杀菌工具。消毒时间从水沸腾并冒出蒸汽后开始计算,经过20分钟便可达到消毒目的。这种方法适合消毒衣服和餐具、包扎伤口用的纱块等。
5、食醋消毒杀菌法
食醋中含有醋酸等多种成分,具有一定的杀菌能力,常用作室内空气消毒。约1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可用食醋100—150克,加水2倍,放瓷碗内用文火慢蒸,熏蒸时要关闭门窗。这种方法对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有良好的作用。
6、酒精消毒杀菌法
酒精能使细菌的蛋白质变性凝固。因此,常用75%的酒精消毒皮肤,或浸泡30分钟消毒食具等。
7、喷雾消毒杀菌
将含氯等消毒剂稀释水,装塑料喷壶进行对需消毒杀菌的地方喷雾。
8、漂白粉消毒杀菌法
漂白粉能使细菌体内的酶失去活性,使其死亡。桌、椅、床、地面等,可用1%—3%的漂白粉上清液(漂白粉沉淀后,上面的清水)擦拭消毒。
④ 有哪些常用的物理方法
一、比较法
将待测物理量与选做标准单位的物理量进行比较的方法叫比较法。如测量物体长度,用天平称量质量,用电桥测电阻等。有时光有标准量具还不够,还需要配置比较系统,使被测量量与标准量实现比较。如:测量金属在某温度下的比热容。因为金属的比热容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可以找一个在该温度下比热容的金属材料,用比较法测,把两者做成形状相同的样品,加热到一定温度让其自然冷却,作降温曲线(T-t曲线)由牛顿冷却定律即可得解。比较法是物理实验中最普通、最基本的实验方法,也是实验设计中设计对照实验的基础。
二、替代法
用已知的标准量去代替未知的待测量,以保持状态和效果相同,从而推出待测量的方法叫替代法。如用合力替代各个分力,用总电阻替代各部分电阻,浮力替代液体对物体的各个压力等。
三、累积法
又称叠加法。将微小量累积后测量求平均的方法,能减小相对误差。实验中也经常涉及这一方法。如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中,需要测定单摆周期,用秒表测一次全振动的时间误差很大,于是采用测定30-50次全振动的时间T,从而求出单摆的周期T=t/n(n为全振动次数)。
四、控制法
在中学许多物理实验中,往往存在着多种变化的因素,为了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先控制一些量不变,依次研究某一个因素的影响。如通过导体的电流I受到导体电阻R和它两端电压U的影响,在研究电流I与电阻R的关系时,需要保持电压U不变;在研究电流I与电压U的关系时,需要保持电阻R不变。
五、留迹法
有些物理现象瞬间即逝,如运动物体所处的位置、轨迹或图像等,用留迹法记录下来,以便从容地测量、比较和研究。如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验证牛顿第不运动定律》、《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等实验中,就是通过纸带上打出的点记录下小车(或重物)在不同时刻的位置(位移)及所对应的时刻,从而可从容计算小车在各个位置或时刻的速度并求出速度;对于简谐运动,则是通过摆动的漏斗漏出的细沙落在匀速拉动的硬纸板上而记录下各个时刻摆的位置,从而很方便地研究简谐运动的图像;利用闪光照相记录自由落体运动的轨迹等实验都采用了留迹法。
六、放大法
在现象、变化、待测物理量十分微小的情况下,往往采用放大法。根据实验的性质和放大对象的不同,放大所使用的物理方法也各异。例如:在《测定金属电阻率》实验中所使用的螺旋测微器:主尺上前进(或后退)0.5毫米,对应副尺上有5n个等分,实际上是对长度的机械放大;许多电表如电流表、电压表是利用一根较长的指针把通电后线圈的偏转角显示出来。
七、补偿法
补偿法是找一种效应与之相抵消,从而对被测物理量进行测量的方法。由于被测量的作用在测量中被抵消,故表示标准量与被测量作用之差的仪表示数为0,所以又称零示法。
八、转换法
某些物理量不容易直接测量,或某些现象直接显示有困难,可以采取把所要观测的变量转换成其它变量(力、热、声、光、电等物理量的相互转换)进行间接观察和测量,这就是转换法。如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测定万有引力恒量实验》:其基本的思维方法便是等效转换。卡文迪许扭秤发生扭转后,引力对T形架的扭转力矩与石英丝由于弹性形变产主的扭转力矩这就是等效转换,间接地达到了无法达到的目的。又如转换法还应用于石英丝扭转角度的测量、根据电流的热效应来认识电流大小、根据磁场对磁体有力的作用来认识磁场等上。转换法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思维方法,是对事物本质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才产生的一种飞跃。
九、理想化法
影响物理现象的因素往往复杂多变,实验中常可采用忽略某些次要因素或假设一些理想条件的办法,以突出现象的本质因素,便于深入研究,从而取得实际情况下合理的近似结果。如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假设悬线不可伸长)悬点的摩擦和小球在摆动过程的空气阻力不计,在电学实验中把电压表变成内阻是无穷大的理想电压表,电流表变成内阻等于0的理想电流表等实验都采用了理想化法。
十、模型法
有时受客观条件限制,不能对某些物理现象进行直接实验和测量,于是就人为地创造一定的模型,在模型的条件下进行实验。但要求模型和原型必须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如在《电场中等势线的描绘》实验中,因为对静电场直接测量很“困难”,故采用易测量的电流场来模拟。又如在确定磁场中磁感线的分布,因为磁感线实际不存在。我们就用铁屑的分布来模拟磁感线的存在。如用太阳系模型代表原子结构,用简单的线条代表杠杆等。以上仅是中学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方法,有时在一个实验中同时会用到多种方法。同时,具体用运中还会遇到实验设计的方法、实验结果的处理方法等,在此不再赘述。 记得采纳哦
⑤ 物理退烧需要多长时间
物理退烧需要四五个小时。
一般情况下,如果人的体温没有超过38度,可以用物理降温的方法来降温,一般需要四五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可以让人的体温降下来,有的人降温所需要的时间可能会长一些。
因为每个人的发烧程度不同,发烧的原因也不同,所以用物理降温的方法来退烧的时间也是不同的,有的人可能会要持续1~2天才会退烧。在物理降温的时候,用温水擦手心和脚心,腋窝和额头的部位,要多喝水。
物理退烧我们在临床上叫物理降温,这是一种非药物性的、非化学性的一种,临床比较方便安全的一个操作办法还用于降低人体发热状态时候的体温。
在临床上常用的物理方法包括以下几种,一个就是液体治疗,液体治疗用的多的就是多饮水,这种饮水不是冰水,是以有一定温度的温开水为宜或者就是一个静脉液体的输注补液治疗。
第二个就是蒸发散热,蒸发散热用的比较多就是酒精擦浴,通常我们用酒精擦拭腋窝、腹股沟等地,使这个体温随着酒精的蒸发,把它的热量给带走。
第三个就是传导散热,传导散热我们又叫低温治疗,用的比较多的就是最常见就冰袋,我们把冰袋敷于额头或者腋窝等地。
临床上尤其我们在重症监护,用的比较多的就冰毯,对这种持续高热的患者,为了控制患者达到一个比较稳定的体温状态,我们可以给他使用冰毯,冰毯它用起来就控制的体温比较平稳。
⑥ 常见的物理降温方法有哪些
1.头部冷敷,用冷水一盆,毛巾两块,浸湿轮换放在孩子前额,15-30分钟后,如热不退,可持续施行。
2.头部冰袋,将冰块捣碎,放入橡皮袋,置于病儿的前额,每次持续15-30分钟,热度不退可持续使用。
3.酒精擦澡,用纱布或小毛巾浸于50%的酒精,擦洗小儿的颈部和四肢,关节处要多擦,胸部不擦,持续30分钟。若无酒精可用冷水代替。
小儿发热时,可结合情况选择其中一些物理降温法降温。同时要调节婴儿居住的室温,若室温高于25℃应先设法降低,减少或松开婴儿的衣服和包被,以便散热降温。体温超过39℃时可用温水擦拭,通常用温湿毛巾擦拭前额、颈部、腋下、四肢和大腿根部,以促进皮肤散热。新生儿最好不要用酒精擦浴,以防止体温急剧下降,以至低于35℃,反而造成不良的影响。
为防止脱水酸中毒,发热期间宜供给足够的水分。不要盲目乱用解热镇痛药,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造成小儿虚脱或掩盖疾病症状。
⑦ 常见物理实验方法
一、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就是把一个多因素影响某一物理量的问题,通过控制某几个因素不变,只让其中一个因素改变,从而转化为多个单一因素影响某一物理量的问题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在实验数据的表格上的反映为:某两次实验只有一个条件不相同,若两次实验结果不同,则与该条件有关,否则无关。反过来,若要研究的问题是物理量与某一因素是否有关,则应只使该因素不同,而其他因素均应相同。控制变量法是中考物理实验方法中的陈独秀同学,最常用,最常考,没有之一。
二、理想实验法
理想实验法又叫实验推理法或科学推理法,它是人们在思想中塑造的一种理想实验,是逻辑推理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忽略次要因素,进行合理的推想,得出结论,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它既要以实验事实作基础,又必须结合科学推理才能得到正确结论。理想实验法在物理学的理论研究中有重要的作用。
三、转换法
物理学中有的物理现象不便于直接观察,有的物理量不便于直接测量,通过转换为容易观察或测量的与之相等或与之相关联的物理现象,从而获得结论的研究方法叫转换法。转换法中被转换的对象很多,可以是物理模型、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也可以是某个图形、某个物理量初中物理在研究概念、规律和实验中多处应用了这种方法。
有的物理现象不便于直接观察,如分子、电流、磁场看不见、摸不到,我们可分别通过墨水的扩散现象、电流产生的效应、磁场中小磁针的偏转来认识并研究它们。
有的物理量不便于直接测量,如电阻、电功率等量不易直接测量,我们可转化成用电压表、电流表分别测出电压U和电流I,然后分别由公式R=U/I、P=UI计算出电阻和电功率。
四、模型法
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摒弃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对实际问题进行理想化处理,构建理想化的物理模型,这是一种重要的物理思想。在建立起理想化模型的基础上,有时为了更加形象地描述所要研究的物理现象、物理问题,还需要引入一此虚拟的内容,借此来形象、直观地表述物理情景。理想化模型可分为对象模型、条件模型和过程模型三类。例如,匀速直线运动就是一种理想模型。在生活实际中严格的匀速直线运动是无法找到的,但有很多的运动情形都近似于匀速直线运动,按匀速直线运动来处理,大大简化了难度。
⑧ 常用的物理检验方法有哪些,如何进行测定
物理检验法
物理检验法大体有:物理量测定、不可见光检验、荧光检验、吸附与转移。
1、度量衡检验法:几何形状及尺寸精度、质量、密度、粒度、粘度等。
2、光学检验法:利用光学原理采用各种光学仪器检测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及组分。
3、电性能检验法:利用电工原理采用电工、电子仪器检测材料的各项电性能和电参数。
4、机械性能试验法:利用物理力学原理对材料的力学和机械性能进行检测。这是金属和非金属材料最常用最基本的检验方法,如拉伸强度、疲劳强度、硬度等。
5、无损检测:在不损坏被检材料的前提下,对材料表面或内部的缺陷、性能、状态、结构进行检测,主要有射线、超声波、磁粉、渗透、涡流等探伤方法。
⑨ 肺癌的物理治疗方法有哪几种
肺癌的分期一般是早期和晚期,这主要是通过能不能做手术来区分。能够做手术的一般是早期肺癌,不能做手术的就是晚期肺癌了。
通常在肺癌早期通过手术是可以达到根治的,但是如果发现太晚,已经错过了做手术的时机,发生远处转移,那么只能进行综合治疗了。综合治疗包括哪些方面呢?
首先是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就是利用射线对癌细胞给予物理的杀伤。放射性治疗对于身体素质不行,无法做手术的早期患者,是可以起到类似根治的作用。比如说90多岁的患者,虽然肺癌被发现的比较早,没有发生转移,但是因为年龄太大,身体虚弱,没有办法接受外科手术,这时候就可以用放疗治疗了,用能量的聚焦对肿瘤的病灶进行攻击,在早期也是可以达到根治的。同样的,如果肺癌已经有扩散,放疗还是有很大的用武之地的,比如脑部有转移的患者,因为脑转移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并发症,放疗可以对脑部转移的病灶进行很好的控制。对骨转移的病灶进行放疗也是可以有利于改善患者剧烈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如果是椎体的骨转移,放疗以后还有助于保护椎体,防止患者发生截瘫。同时,在手术之后比如说有综合淋巴结转移的病灶,放疗也可以起到辅助性的治疗手段,延缓肿瘤的复发跟进展。如果在肿瘤治疗的过程中,有局部出现少许的转移灶,我们可以进行姑息性的放疗,对冒头的,挑事的这种新发的结节进行放射治疗,让这些新发的结节得到控制。
中晚期的肺癌患者,病情基本上是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也比较多,除了原发疾病的治疗之外,我们对并发症的治疗也是需要好好去处理的。比如说有肺炎或者放射性肺炎、骨髓异质、放疗后有副作用的患者,要积极改善肺功能,抗击感染。
其次是基础治疗,最常见的是化疗药物的治疗。化疗药物副作用相对会比较大,但是作为一个传统的治疗方法,还是有一些积极作用的,它可以延缓肿瘤的进展。对于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治疗的患者,通过化疗延缓肿瘤进展,可以为患者赢得更多的时间,患者一旦赢得更多的时间以后,有可能在一年后,两年后或许会赢得新的治疗方案。
比如说现在比较热点的ALK融合突变的治疗,它的特点是特异性高,起效率高。主要是做一些基因检测,如果测出来的基因里面有敏感的突变,我们可以根据这个敏感的突变去选择对应的药物,比较常见的具有敏感药物的基因突变,比如说EGFR突变,ALK融合,ROS1融合等等。这样的热点突变患者,在服用靶向治疗后取得很好的效果,即使是晚期患者也有生存期都达到10年或者5年的。
此外,免疫治疗也是热点之一,是肿瘤治疗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在黑色素流治疗中有个很着名的案例就是美国总体卡特,他是使用PD-1后全身已经散开的黑色素流得到了根治。值得关注的是,目前PD-1的K药和O药已经在大陆可以买到了。但是,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一样,它也有一定的敏感人群,比如说EGFR突变、ALK融合突变等人群,需要做PD-1的免疫组化检测,如果测出来数值比较高,患者就有机会单独接受免疫治疗。如果PD-1检测不是特别高,免疫治疗也可以联合靶向化疗去进行。但是,这样的联合治疗比较复杂,一定要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进行,切记误听信谣言。
最后就是姑息性治疗了,姑息性治疗主要是中药材,他可以延缓肿瘤的进展,提高人体基础的免疫力和营养状态。比如汉防己甲素,这是我们比较常用来抗肺纤维化的药物,它可以起到抗癌的作用。